雷丸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种植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丸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种植
雷丸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概述】雷丸为较常用中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有较久的应用历史。
具有杀虫消积的功能。
用于绦虫、钩虫、蛔虫、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为白磨科真菌雷丸Omphalialapidescens Schrcet.的菌核。
主产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湖北等地。
多为野生。
【生长环境】多腐生于竹林下。
菌核体通常为不规则的球形或块状,子实体大寿命很短。
喜温暖气候。
【种植技术】宜选择土质干燥疏松的竹林或树蔸边培植。
春秋两季,在竹林或树林边挖长、宽深为100厘米×67厘米×67厘米的坑,将鲜鱼藤用火烤死,切成70厘米长,每4~5段为一把,放入坑内,将鲜雷丸弄成粉,撒入,盖土,呈瓦背状,以免积水,培育期间应防止积水。
雷丸既有野生种,又有人工栽培种。
以身干个大、均匀、断面色白、粉质者为佳。
【栽培管理】
1、匀苗:播后需2个月左右始能发芽,待幼苗长至7~10厘米时,即可匀苗,每穴留苗3~4株。
至苗高17~20厘米时定苗,每穴留苗1株。
2、中耕除草:一般中耕除草3~4次,播种后发芽前除草1~2次,出苗后至苗高35厘米许,在枝叶封林前,中耕除草1~2次。
3、施追肥:幼苗生长7~10厘米高时,于匀苗后可施清粪水每667平方米1500~2000千克,定苗时再施入畜粪每667平方米2500~3000千克,以促进幼苗生长。
4、防虫害:幼苗刚出时,有虫害,可用6%可湿性六六六喷射防治。
【收获与加工】接种后2~3年秋季可采挖,小的作种,大的洗净晒干或蒸熟后晒干。
【药材形状】呈球形或不规则的圆块状,大小不等,直径1~5厘米。
外表面棕黑色至暗黑色,全体有网状皱纹。
质重而坚或轻而松;质紧密者为半透明状,断面可见半透明与不透明部交错成纹理;质轻者断面呈粉状而细腻,白色或淡棕黄色。
气无,味淡。
【附】据四川药物志记载,当地老药农介绍采挖雷丸经验:已开花竹子,已发生竹叶枯黄的竹子,年代久的竹子竹桩上长有须根而附近泥土松泡干燥,又在竹蔸附近地面敲捶有空洞响声等上述情况的表现,其下面底部多生有雷丸。
除竹蔸下还有茅草、桐树、棕榈树的根底下亦有生长。
但雷丸易与泥土颗粒混淆,采挖时应注意在泥土中寻找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