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区城郊万亩现代蔬菜产业示范片区发展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中市巴州区城郊万亩现代蔬菜产业示范片区发展探讨
摘要对巴中市巴州区城郊万亩现代蔬菜产业示范片区的发展进行探讨,以为新阶段特色农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蔬菜产业;示范片区;四川巴中;巴州区
巴州区城郊万亩蔬菜产业示范片区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城郊及巴南、巴广高速交汇进(出)口处,涉及回风办事处等5个乡镇(办事处)28个村140个社,8 960户,31 360人。

近年来,以实施千亿增收工程为抓手,以巴城“菜篮子”工程建设为契机,着力规范建设现代蔬菜产业基地,建成1 366.67 hm2,生产优质蔬菜47 600 t,实现产值1.8万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 700元,缓解了蔬菜淡旺供给矛盾[1]。

1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产业布局区域化
坚持产居结合、产村相融、成片集中、连片扩面,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进“六化”为要求,制订了城郊万亩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按全区总人口人均26.67 m2在环巴城10 km、10个乡镇、30个村发展蔬菜1 333.33 hm2,列为城区“保障性菜地”,建成了以回风西华村为核心的西红柿等茄类生产示范区260 hm2,以恩阳镇新寺为核心的优质辣椒生产示范220 hm2,以曾口镇雁桥村为核心的生姜生产基地280 hm2,以清江镇的柏林、塘坝村为核心的豇豆、叶菜类等生产基地253.33 hm2,以三江镇的民主、普济村为核心的黄瓜生产示范区220 hm2,以平梁乡玉皇庙村为核心的葱类等生产示范区153.33 hm2 [2]。

2 强化项目集聚,坚持基础设施规范化
区里整合涉农项目,统筹安排,打捆实施,整合资金7 767.02万元,狠抓蔬菜产业示范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开展以平整耕地为重点的耕地质量建设,调整田型266.67 hm2,平整土地200.00 hm2,培肥地力333.33 hm2;以大、中、小棚为重点的设施蔬菜栽培建设,蔬菜设施栽培面积800 hm2,其中大棚333.33 hm2,建立蔬菜选配中心6.67 hm2;以灌排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田间道路建设,建成蓄水池23个、灌溉渠114 km、整治山坪塘22口、整治机耕道18 km、生产路150 km、提灌站16处、配置旋耕机11台、检测设施设备10台(套),示范区农机化水平达到65%以上。

3 强化市场导向,坚持推广品种良种化
区农业局多次组织召开蔬菜技术专家、基地农民和经销商代表参加的蔬菜产销形势分析会,共同分析市场行情,确定主导品种和种植结构比例,注重品种的优质性,兼顾丰产性和抗逆性,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由区蔬菜办会同业主和农户与上海种都签订新品种引进协议,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世纪绿宝”黄瓜、“多美优”黄瓜、“东方辣”辣椒、“捷利辣椒”、“泰丰”苦瓜、“卓玛”苦瓜、“墨菲”茄子、
“石冠番茄”、“小甜妮”番茄等高产优质蔬菜良种22个,良种覆盖率达100%。

同时,大力发展本地特色蔬菜“巴州生姜”,“巴州生姜”成为示范片区的主要蔬菜。

4 强化技术创新,坚持生产过程标准化
组织专家会同区质监局制订蔬菜生产相关标准,建立病虫害防治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基地准出、例行检测、生产记录等10个制度,做到生产过程标准化。

尤其是引进山东温室大棚技术,仅在回风办事处西华山村、曾口镇书台村、恩阳镇合治寨村、清江镇柏林村建立冬暖式智能大棚205个、日光温室大棚460个,建成标准化育苗场0.67 hm2。

据调查,冬暖式智能大棚蔬菜年产量300 t/hm2以上,收入约8万元。

在回风办事处西华山村建成温、湿、气可控的连栋智能育苗大棚1个,应用嫁接育苗技术,年出商品苗7 000万株。

同时,大力推行“油—菜—稻、芋—菜—稻、麦—菜—菜、菜—稻—菜”等粮菜复合栽培模式,在曾口书台村、清江巾字村、恩阳新寺村建立“千斤粮万元钱”示范点333.33 hm2。

5 强化业主带动,坚持生产经营组织化
目前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基本上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经营状态,很难参与市场竞争,加之蔬菜为鲜活农产品难以有效对接大市场。

因此,一方面引导业主租赁规模发展。

引进33.33 hm2以上规模经营业主6家,租赁土地发展蔬菜553.33 hm2。

另一方面扶持合作组织订单发展。

建立了巴中田野蔬菜、三江上游富农蔬菜等专合社15个,吸纳会员农户2 700户,其中0.33 hm2以上大户156户,订单发展蔬菜1 066.67 hm2。

6 强化龙头培育,坚持产品销售品牌化
坚持集中扶持、扶大扶优、重点倾斜、政府引导的原则,扶持农业品牌的打造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特别是区委大力投资品牌建设,重点打好“有机、绿色、富硒”三张牌,大力塑造公共品牌,着力创建企业品牌,强力打造“巴山富硒有机蔬菜”品牌,成都华英房地产有限公司业主投资1.2亿元在柳林玉金等村发展蔬菜200 hm2,巴中胡婆婆食品厂、巴中万寿食品厂等年加工“胡婆婆”、“渔溪咸菜”等鲜活蔬菜3万t,巴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 500万元在兴文新区建设2万t蔬菜冷链物流库和气调库,注册“秦巴”牌蔬菜,三江上游富农蔬菜合作社社注册“安适”牌黄瓜,城郊示范片区80%的蔬菜实现品牌销售。

7 参考文献
[1] 陈廷玺.巴中市巴州区运用市场法则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2(2):46-47.
[2] 张子胜.青岛市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状况及对策[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1(1):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