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实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实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年关
侯发山
风从门缝里溜进来,“飕飕飕”,直往人的脸上扑、怀里钻,一家老小虽然都缩着膀子把自己藏在被窝里,还是给冻得瑟瑟发抖,仔细听,还能听到牙齿在打架。
寒冬腊月,屋子里没有生火;如果把被子挂起来,稀薄得能看出人影,能不冷?隐约传来远处炸响的鞭炮,过年的味浓了,更衬托出家里的冷清。
儿子福来不时瞄一眼冰冷的灶台,似乎期待着奇迹发生,期待着灶膛燃起来,期待灶台上有温热的饭菜,也只是温热,喷香都是奢望。
不只是福来,康群山,还有他的老婆,小女儿麦香,虽说都躺在炕上,一个个都睁大着眼睛,没有一点睡意,大白天不是睡觉的时间,这是其一,除了冷,还有饿,哪能睡得着?今年春上,天旱,麦子连种子都没收回;到了秋天,有雨了,却大得吓人,像是老天爷的水缸漏了,把庄稼给毁得一塌糊涂,种一葫芦连两瓢也没收够,颗粒无收。
福来吸溜了一下鼻子,似乎闻到了尔居家传来的饭菜的香味,忍不住说道;“爹,我饿。
”
康群山刚想骂句“饿死鬼托生”的,听到麦香说“我也饿”,他就把话咽了回去。
老婆说:“要不,你去康百万家借点?”
康群山叹口气,说;“今年已经借了康家八两银子、六斗麦子,一文一两都没还,咋再去张口呢?”
老婆又说;“每遭连年馑,康家都要施合粥棚,要不,我带孩子们去看看?”
康群山说:“今年是大年三十,人家不过年?这时候去,怕是不妥啊。
”
这时候,忽然听到拍打柴门的声音,“扑嗒,扑嗒”,随着这声音,还有人在叫:“山哥,在家吗?日头都晒住屁股了还不起来。
”
康群山不情愿地从被窝里爬起来,掩了掩衣襟,走过去打开了柴门一一原来是偃师掏烟囱的驼子。
因为他常年游街穿村掏烟囱,把背都弄驼了,大伙儿就叫他驼子,倒不记得他姓啥叫啥了。
康群山咂吧了几下嘴,说:“驼子,今年俺家不构囱。
”腊月二十三那天,他自己掏过了,通畅着呢。
驼子痞着脸说:“屁话,你家烟囱都不冒烟了,这不是堵了是啥?”
“……”康群山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若搁往年,这一天正是灶火忙碌的时候,除了洗洗涮,蒸包子,炸果子,炖猪肉,烧豆腐,从早忙到晚,吃罢年夜饭才消停。
今年他家烟囱不冒烟,不是堵了,是根本就没生火,哪来的烟?若是生火,一是浪费柴禾,二是面缸都见底了,没米下锅啊。
驼子没去看康群山的脸色,只顾瞅着烟囱说:“山哥,若是掏出东西,你该付费付费;若是烟囱里没有东西,我拍拍屁股走人还不中?”
话说到这份上,康群山没有拒绝的理由。
驼子放下了鼓囊囊的背包,开始忙活。
他让康群山回屋暖和,自己爬到了康家的屋顶,去检查烟囱的出口。
康群山没有回屋,缩着膀子,站在院子里瞅着驼子折腾。
驼子是给自己干活的,人家都不怕冷,自己怕冷?
也只是一袋烟的工夫,只听驼子叫道:“山哥,烟囱里还真有东西,怪不得不冒烟呢。
”说着话,驼子从烟道里掏出一个小包裹。
连老鼠都不来他家光顾了,怎么会有东西呢?不像是老鼠所为啊。
康群山心里咯噔了一下,紧接着,又咯噔了一下,咋给人家驼子报酬呢?一时间,康群山愁上加愁,上吊的心思都有了。
驼子猴子一样从房顶上出溜下来,也不征求康群山的意见,自作主张把那个小包裏打开了。
包裏打开的一瞬间,驼子,康群山,两个人都惊呆了,原来小包裏里包的不是破衣烂衫,而是一兜碎银子!
驼子查了查,不多不少,整整十两!
“山哥,这下你可过个肥年了……我拿走两文,算是报酬。
”不管康群山是否同意,驼子拣起两枚铜钱,背起工具包,乐颠颠地走了。
等到驼子走后,康群山才回过神来,明白自己不是在做梦。
康群山带上银子出门采购年货的时候,得知整个康店村,凡是跟他家一样情况的,驼子都去掏烟囱了,让人惊奇的是,他们的烟囱里也都藏有十两银子!
当天晌午,站在邙山岭的康百万,看到整个康店村家家户户的烟自都溢出了烟,他的脸上漾出了笑意,对身边的驼子说:“好,你也回家过年吧……明年的年关你还来。
”
驼子接过康百万给他的赏金,笑呵呵地走了。
(有删改)
12.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13. 请结合康百万年关行善方式,分析他为什么要这样行善。
14. 小说直至结尾才安排主人公康百万正面出场,请结合全文,探究其妙处。
参考答案:
12. 内容:(1)突出了康群山家境的穷困与自尊;(2)侧面描写了康百万乐善好施的品质。
结构:(1)照应文题;(2)为下文康百万安排驼子行善埋下伏笔。
13. (1)康百万通过让驼子掏烟囱送银子的方式行善,行为独特。
(2)康百万通过这种方式行善,
能考虑穷人的尊严,希望穷人没有借债、施舍等心理负担,相对轻松地度过年关。
14. (1)凸显人物形象的高大、丰满。
小说极尽繁笔写康群山的穷困,更能衬托康百万仁义的可贵。
(2)使情节紧凑、跌宕。
文章采用双线结构行文,明线写康群山穷困待助,暗线写康百万让驼子掏烟囱来行善,结尾处交织汇合。
(3)突出救困扶危、润物无声的主旨。
前文暗写康百万扶贫济困,结尾点明,引发读者对救济行为的深层思考。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
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
本题,内容上,“福来吸溜了一下鼻子,似乎闻到了尔居家传来的饭菜的香味,忍不住说道:‘爹,我饿。
’”,说明康群山家境的穷困。
“今年已经借了康家八两银子、六斗麦子,一文一两都没还,咋再去张口呢?” 说明康群山的自尊,不好意思再去借。
“每遭连年馑,康家都要施合粥棚,要不,我带孩子们去看看?” “今年是大年三十,人家不过年?这时候去,怕是不妥啊。
” 侧面描写了康百万乐善好施的品质。
结构上,照应题目《年关》,为下文“山哥,若是掏出东西,你该付费付费;若是烟囱里没有东西,我拍拍屁股走人还不中?”做铺垫。
从内容和结构角度分析。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等。
此处要通读全文,找出人物所做的主要事件,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联系作品主题理解概括。
本题特别要注意文中前半部分对康百万的侧面刻画。
康百万“每逢遭年馑,康家都要施舍粥棚”,可见其乐善好施。
“山哥,烟囱里还真有东西,怪不得不冒烟呢”,“包裏打开的一瞬间,驼子,康群山,两个人都惊呆了,原来小包裏里包的不是破衣烂衫,而是一兜碎银子”,康百万选择了一种有尊严的帮助方式。
康百万“看到整个康店村家家户户的烟囱都溢出了烟,他的脸上漾出了笑意”,原来驼子掏烟囱就是康百万行善的方式,穷人也是有尊严的。
没有尊重的“仁”是虚伪的,康百万在“敬”中解除了别人的困境,也彰显了自己活着的崇高。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讨作者创作意图能力。
本题可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即可。
结尾语段作用如下: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卒章显志);呼应开头或题目,使结构严谨完整;深化主旨或升华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本题,结构方面,文章采用双线结构行文,明线写康群山穷困待助,暗线写康百万让驼子掏烟囱来进行行善。
明暗线在结尾处交织汇合,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
人物形象方面,小说极尽繁笔写康群山的穷困,更能衬托康百万仁义的可贵,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主旨方面,“年关”对贫困者来说,过年如过关。
康百万的出现让与康群山一样贫苦的人闯过了年关,也正是这一笔,直抵人们的精神领地,让读者去寻求仁义背后的一个“敬”字,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点睛】解答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类试题,要掌握以下三种方法:
1.摘要法。
即直接从相关解题素材中摘录关键词。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直接揭示人物品质、性格的形容词:一是作者对人物品质、性格的评价的形容词;二是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试题要求分析概括的人物的品质、性格进行评价的形容词。
2.归纳法。
即对分散的答案素材进行整理、合并。
对分散在文章中的作者的评价、其他人物的评价等不同类型的关键词句,以人物品质、性格的不同侧面为序,进行重新组合。
3.提炼法。
即从作品的故事叙述和人物描写中,提炼出人物的品质、性格特点等。
从作品的情节、所叙事件里提炼人物性格特点与品质;从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以及细节描写里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品质。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21分)
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
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
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
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
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
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
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
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
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
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
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
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
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
老师
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
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
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
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
没有人能改变他。
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
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自选曲目。
当老师用目光表示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
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
他从来没有这么放松地拉过琴,时而飞扬如瀑,时而沉滞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泪水、奔跑,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
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
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
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
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
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
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
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
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
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
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3自然段点明了他对小提琴没有感情,并以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交代了他练琴是由于他父亲的强迫,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文章这样写,表现了他在长期的机械性练琴中所形成的习惯。
C.毕业考试的演奏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这首曲子是他自己创作的,表现的是自己的生活——他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
D.这篇小说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展开,运用了倒叙的方式;小说在故事高潮处骤然转折,瞬间“引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E.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来描写人物、塑造形象,着重展示了作品主人公在“强迫”下学琴的心理历程。
17.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做出选择”的理解。
(4分)
18.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6分)
19.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6分)
参考答案:
16.A、C(答对一项2分,全对5分)
17.毕业前,“他”只能选择父亲的安排,走自己情非所愿的人生道路;毕业时“他”,毅然选择放弃。
人生有太多无奈,有时不得不做出选择。
(2分);第二人称“你”,既指小说中的“他”,又可推及到其他人。
丰富了小说的意蕴,升华了主旨。
(2分)
18.“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作者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他”内心的压制和反抗,突出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张力。
(2分)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
(2分)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后文他的最终选择形成反差,引人思考。
(2分)
19.示例:
①这篇小说是对应试教育的控诉。
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
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练琴。
父亲的逼迫无所不用其极,他与父亲进行一次次智力较量,他没法战胜的,恐怕不止是父亲的智力。
(4分)干事情不可强迫,应该尊重个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
(2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4G通信
就在3G通信技术正处于酝酿之中时,更高的技术应用已经在实验室进行研发。
因此在人们期待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所带来的优质服务的同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最新技术也在实验室悄然进行当中。
那么到底什么是4G通信呢?
有人说4G通信的概念来自其他无线服务的技术,从无线应用协定、全球袖珍型无线服务到3G;有人说4G通信是一个超越2010年以外的研究主题,4G通信是系统中的系统,可利用各种不同的无线技术;但不管人们对4G通信怎样进行定义,有一点人们能够肯定的是4G通信是一个比3G通信更完美的新无线世界,它可创造出许多消费者难以想象的应用。
4G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it/s,这个速率是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1万倍,也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
4G手机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并通过ID应用程序成为个人身份鉴定设备。
它也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成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纽带。
此外,4G的无线即时连接等某些服务费用会比3G便宜。
还有,4G有望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
4G通信技术并没有脱离以前的通信技术,而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并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的。
如果说3G能为人们提供一个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环境的话,那么4G通信会是一种超高速无线网络,一种不需要电缆的信息超级高速公路,这种新网络可使电话用户以无线及三维空间虚拟实境连线。
另外由于技术的先进性确保了成本投资的大大减少,未来的4G通信费用也要比3G通信费用低。
4G通信技术是继第三代以后的又一次无线通信技术演进,其开发更加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提高移动装置无线访问互联网的速度。
据3G市场分三个阶段走的发展计划,3G的多媒体服务在10年后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
在发达国家,3G服务的普及率更超过60%,那么这时就需要有更新一代的系统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为了充分利用4G通信给人们带来的先进服务,人们还必须借助各种各样的4G终端才能实现,而不少通信营运商正是看到了未来通信的巨大市场潜力,他们已经开始把眼光瞄准到生产4G通信终端产品上,例如生产具有高速分组通信功能的小型终端,生产对应配备摄像机的可视电话以及电影电视的影像发送服务的终端,或者是生产与计算机相匹配的卡式数据通信专用终端。
有了这些通信终端后,手机用户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漫游了,随时随地的享受高质量的通信了。
1.下列选项中有关4G通信的优势,说法正确的是()
A.4G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it/s,是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1万倍,也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
B.4G手机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从而成为个人身份鉴定设备。
C.4G手机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提供条件。
D.4G能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
2.下列选项中有关4G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4G通信技术仍然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又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
B.4G一种不需要电缆即可使电话用户以无线及三维空间虚拟实境连线。
C.有了4G技术,就能让手机用户们随心所欲地漫游,随时随地享受高质量的通信。
D.4G通信技术的开发目标是提高移动装置无线访问互联网的速度。
3. 关于4G的前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4G通信的终端产品研发和生产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B.4G的投资成本会比3G更低。
C.4G的通信费用会比现在更低。
D.当3G服务的普及率超过60%时就是4G服务进入市场的时候。
参考答案:
1.C 试题分析:可根据文意,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做出判断取舍,A原文是“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 B原文有“并通过ID应用程序”; D原文是“有望集成”。
所以选C。
2.C 试题分析:可从文中找到论述4G技术的相关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进行辨识,做出判断取舍。
C项,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D项分析不正确,原文说“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所以选D。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章节,完成13—14题。
(6分)
材料一: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4.10)
材料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2)
材料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13.上述材料体现了儒家什么思想?(2分)
14.“致中和”是儒家所谓的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最高境界。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做到“致中和”。
(4分)
参考答案:
13.中庸之道。
14. 【1】节制性情。
以中庸原则调节喜怒哀乐,适度释放,适可而止,做到“心气平和”。
【2】适度交往。
不过分亲近,不过分冷漠。
以仁义为核心,以中庸为指导,做到周而不比,群而不党,和谐相处,不失自我。
【3】用礼以和为贵,讲和以礼节之。
坚持中庸之道,做到“和谐有序”“和而不同”。
略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澈字晏如,徽之宗人也,世家建阳。
父思进,晋天福中北渡海,因家于青州之北海,累佐使幕。
澈幼聪警,七岁读《春秋左氏传》,即晓大义。
周宰相李谷召令默诵,一无遗误,谷甚异之。
年十六,思进为镇赵从事,会昭庆令缺,使府命澈假其任。
时河决邻郡府督役基急澈部徒数千径大泽中多芦苇令采刈为筏顺流而下。
既至,执事者讶以后期,俄而苇筏继至,骇而问之,澈以状对,乃更嗟赏建隆初,举进士,时窦仪典贡部,谓澈文词敏速,可当书檄之任。
调补河内主簿,再迁青州司户参军。
知州张全操多不法,澈鞠狱平允,无所阿畏。
太祖知其名,召试禁中,改著作佐郎,出知渠州。
江南平,改通判虔州,令就大将曹彬分兵以行。
既入境,伪帅郭再兴拥兵自园,澈单骑直趋其垒,谕以朝廷威信,再兴即奉符以代。
澈悉料堿中军士之勇壮者,凡五百人为一纲,部送京师。
土豪黎、罗姓,聚众依山谋乱,澈率兵平之,擒二豪,械送阙下。
迁右赞善大夫、知淄州。
事亲以孝闻,求便侍养,徙同判青州。
三迁祠部员外郎,复知淄州,又知舒州,累转祠部郎中。
威平初,遴选王府僚佐,以澈为雍王府记室参军,赐金紫,加度支郎中。
景德初,车驾幸澶渊,王为东京留守,澈迁兵部郎中,充留守判官。
军巡囚逸,王惊而感疾,及薨,又得闺门残忍之状,坐辅导不善免官。
未几,起为祠部郎中。
卒,年七十四。
子峦,淳化进士,职方员外郎。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河决邻郡/府督役甚急澈/部徒数千/径大泽/中多芦苇/令采刈筏/顺流而下
B. 时河决邻郡/府督役甚急/澈部徒数千/径大泽中/多芦苇/令采刈为筏/顺流而下
C. 时河决邻郡/府督役甚急/澈部徒数千/径大泽/中多芦苇/令采刈为筏/顺流而下
D. 时河决邻郡/府督役甚急澈/部徒数千/径大泽中/多芦苇/令采刈为筏/顺流而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事,汉时为刺史的属吏,汉代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自行辟任的僚属多称从事
B. 贡部,主持贡举的部门,自唐开元年间以后,贡举考试皆由礼部主持,故亦称礼部
C. 金紫,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D.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制于中华民国建立后废除,进士也成为历史。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澈自幼聪慧,富有才华。
七岁时读《春秋左氏传》就通晓大义,后周宰相李谷闻知后让其默诵,一无遗误;建隆初年考中进士。
B. 杨澈随机应变,男敢无畏。
暂代昭庆令期间,执事者对其赞赏不已;郭再兴拥兵自固,杨澈单骑直趋其营垒,谕以朝廷威信,郭再兴归服
C. 杨澈素有声名,事亲以孝。
任青州司户参军时,太祖知其名,召试禁中,改任著作佐郎;升任淄州知州时,请求调任以便奉养至亲。
D. 杨澈辅佐雍王,颇受信任。
雍王被囚犯逃逸和闺门残忍之事惊吓而病逝,杨澈因辅导不善被免官,但不久后又被起用为祠部郎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州张全操多不法,澈鞫狱平允,无所阿畏。
(2)澈悉料城中军士之勇壮者,凡五百人为一纲,部送京师。
参考答案:
10. C 11. D 12. D
13. (1)知州张全操多行不法之事,杨澈审理案件时公平适当,没有阿谀、畏惧之处。
(2)杨澈挑选出城中所有勇猛壮硕的军士,一共五百人编为一纲,安排(专人)送入京师。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