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高效拮抗菌XJUL-6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合集下载

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

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

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1. 引言1.1 研究背景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常常受到黄萎病的侵害,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黄萎病是由黄萎病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对棉花的根、茎、叶等部位造成严重破坏。

目前,化学防治黄萎病的方法虽然有效,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寻找具有抗黄萎病能力的棉花种质资源,成为当前棉花育种中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棉花种质资源进行黄萎病抗性评价,可以筛选出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为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

深入研究棉花抗黄萎病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揭示植物与病原体互作的规律,为进一步提高棉花的抗病性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旨在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对棉花种质资源进行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为未来棉花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棉花黄萎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进行鉴定,为棉花黄萎病抗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黄萎病是一种常见的棉花病害,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研究棉花种质资源中具有抗性的剖秆,可以筛选出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而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更具抗病性的新品种。

本研究旨在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黄萎病抗性剖秆的遗传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抗性相关基因的功能及调控网络,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不同种质资源的剖秆抗性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揭示其抗病机制的差异性,为未来的遗传改良提供借鉴和指导。

本研究还旨在探究抗病基因的表达模式及调控因子,为后续的功能验证和分子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最终目标是培育出抗病性更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的新棉花品种,为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材料与方法1. 样品采集与制备从棉花种质资源库中筛选出具有抗性特点的棉花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叶片和根系样品,并进行处理和制备。

2. 病原菌培养收集黄萎病病原菌样品,进行培养培育,保证病原菌的活力和纯度。

一株棉花黄萎病拮抗芽孢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检测

一株棉花黄萎病拮抗芽孢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检测
开 发奠定 基础 。
1 材 料和 方 法
11 材 料 .
提 出, 效 、 高 无毒 、 害的植 物 病虫 害 防治 措施 越 无 来 越受 到人 们 的关注 和重视 。生 物 防治 对人 畜安 全 无 毒 、 污染 、 残 留 , 有 不 易使病 原 菌产 生 无 无 具 耐 药 性 、 产 工艺 较 简 单 的特 点 , 有 些 生 防微 生 且 生 物 还 能 促进 作 物 生 长 , 因而 受 到 研 究 者 的青
病 原 菌 为 大 丽 轮 枝 菌 ( et iim dhie V r c l a l ilu a
le . 9 ( b) 0菌株 , 1 V1 由河北 农 业大 学 生命 科学 学 院 制 药工 程实验 室保 存 。供 试棉 花为 陆地棉 感黄 萎
病 品种 邯 2 8 0 ,由河北农 业 大学 农学 院 王省芬 教
2. 1Sr A 序 列 分 析 及 系 统 发 育 树 的 构 4 6 DN
建 。将 z 5菌 株 的 1 S D 一 6 NA序 列 与 Ge B n r n ak中 所有 已测定 的原核 生 物进 行 B AS 比较 。根 据 L T 比较结 果 ,利 用 P YLPpo rm 构 建 系统 发 育 H I rga 树, 再利 用 T eve 重建 【 re i w 8 ] 。
授惠 赠 。土 样采 自河北 农业 大学 标本 园 的棉 田。
收 稿 日期 : 0 11 — 8 2 1 - 20
作者 简 介 : 冬 冬 (9 1 , , 师 , 读 博 士 ,h g o gu t 13cm; 讯 作 者 , u 22 16cm 张 1 8-)男 讲 在 za d n c @ 6 . n m o 通 z 22@ 2 . h o

棉花黄萎病、枯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

棉花黄萎病、枯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
维普资讯
研究 { 告 厦
枉 扬栋 第3卷第6 20) 3 期( 7 0
P ANT RO C ON Vo . 3 No 6 ( 0 7 L P TE TI 13 . 2 0 ) ・ 3 ・ 9
棉花黄 萎病 、 枯萎 病拮 抗细 菌 的筛选 及 其 生长 特 性 的研 究
1 2 培 养基 .
其 中黑 白轮枝 菌和 大丽轮枝 菌是 引起 世界 范 围 内广 泛寄 主产生 微 管性 黄 萎 病 的两 个 常 见 种Ⅲ ] 2 。枯萎 病是一 类植 物病 害 的总 称 , 细 菌性 病 原 和 真 菌性 有 病原两 种 , 菌性病 原 是 由镰 刀 菌属 ( ua im) 真 F s ru 引 起 的世界 性 植 物 土传 病 害L 。在 黄萎 病 、 萎病 的 4 枯 防治过程 中 , 传统 的防治方 法效果 并不 明显 , 目前生
黄萎病 、 枯萎病 是世界 级 的植 物 病害 , 它们 使 植
物 萎蔫致死 , 且极 难 防治 , 因此 有 “ 物癌 症 ” 植 之称 。
的 5 细菌 , 株 挑选 其 中抗 性 最 强 的 1 进 行 分子 生 株 物学 鉴定 , 对其最 适生 长条件进 行 了摸 索 。 并
每年 由于黄 萎病 、 萎病 给 全 球 造成 的经 济 损 失平 枯 均数 十亿美元 。黄 萎病 、 萎 病 能感 染 10多 种植 枯 0
Ab ta t C5,C6 6,S ,B1 f eb c e i r s l t d fo c to a d r io p e es i i a g i o i c n s r c ,S 1 i a t r we e io a e r m o t n ln h z s h r o l n Gu n x v n e a d v a Pr t e I s iu e o a tP o e to h n tt t fPln r t c in,CAAS,wh c a t o g y ih bt b t a h g n f c to e t ilu wi n ih c n s r n l n i i o h p t o e s o o t n V r i li m l a d c t

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

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

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原料作物之一,但是棉花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其中黄萎病是棉花生长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

黄萎病是由黄萎病菌引起的真菌病,主要通过土壤和种子传播。

病害发生后,叶片开始枯黄,植株生长缓慢,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为了解决棉花黄萎病给生产带来的危害,科研人员对棉花种质资源中的黄萎病抗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抗性剖秆的鉴定工作也成为了当前棉花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介绍棉花种质资源中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的相关内容。

棉花种质资源中存在着丰富的黄萎病抗性基因,这些抗性基因在棉花的育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研人员通过对大量不同来源的棉花品种进行鉴定和筛选,发现了一些拥有较强黄萎病抗性的品种和种质资源。

这些抗病种质能够为棉花的抗病育种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

二、黄萎病抗性剖秆的鉴定方法1. 田间鉴定法田间鉴定是对棉花抗病性状最直接的测定方法之一。

科研人员通过人工接种或自然接种的方法,在病害盛行的地区田间进行抗病性观察和鉴定。

在黄萎病高发的地区选择适当的试验区,种植不同的抗病种质资源进行观察和鉴定,了解抗病种质的实际抗性水平。

2. 病原学鉴定法病原学鉴定是通过检测棉花植株和种子中的黄萎病菌,来评价棉花抗性的方法。

科研人员采集疑似感病棉花植株和种子,对其中的黄萎病菌进行鉴定,从而了解抗病种质资源的抗病机理和抗病基因。

3.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是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棉花抗病基因进行检测和鉴定的方法。

科研人员可以采用PCR扩增、基因克隆等技术,对不同棉花品种和种质资源中的抗病基因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与黄萎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为抗病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对棉花种质资源中的黄萎病抗性剖秆进行鉴定,对于深入了解抗病种质的抗病机理、抗病基因以及相关的分子标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鉴定可以发现一些新的抗病资源,为棉花的抗病育种提供更多更丰富的遗传资源。

棉花抗黄萎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进展

棉花抗黄萎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进展

!"!#$%"&!'()*,-犘犾犪狀狋犘狉狅狋犲犮狋犻狅狀收稿日期: 20230301 修订日期: 20230427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02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400300) 通信作者E mail:李冉liran01@caas.cn;戴小枫daixiaofeng_caas@126.com棉花抗黄萎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进展张烨婧1, 陈捷胤1,2, 李 冉1,2 , 戴小枫1,2 (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2.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昌吉 831100)摘要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是影响世界大宗农产品及下游纺织品贸易格局的战略性产业。

由大丽轮枝菌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犱犪犺犾犻犪犲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头号病害,严重影响棉花产量与质量。

黄萎病菌侵染过程中会激发棉花植株产生一系列防御反应,如组织结构抗性变化、植物激素信号通路响应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等。

目前,已从棉花中挖掘出大量响应黄萎病菌的基因,阐明了这些抗性相关基因通过调控生理生化反应而发挥抗病功能的机制。

本文从活性氧、防御酶、次生代谢产物和植物激素4个方面综述了棉花抗性相关生理生化作用机制,总结了棉花抗性相关生理生化反应的调控网络,为深入了解棉花抗黄萎病机制、选育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抗病机制; 生理生化反应中图分类号: S435.621 文献标识码: A 犇犗犐: 10.16688/j.zwbh.2023097犚犲犮犲狀狋犪犱狏犪狀犮犲狊犻狀狆犺狔狊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犪狀犱犫犻狅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狊狅犳犮狅狋狋狅狀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狋狅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犣犎犃犖犌犢犲犼犻狀犵1, 犆犎犈犖犑犻犲狔犻狀1,2, 犔犐犚犪狀1,2 , 犇犃犐犡犻犪狅犳犲狀犵1,2 (1.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狅犳犘犾犪狀狋犘狉狅狋犲犮狋犻狅狀,犆犺犻狀犲狊犲犃犮犪犱犲犿狔狅犳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狊,犛狋犪狋犲犓犲狔犔犪犫狅狉犪狋狅狉狔犳狅狉犅犻狅犾狅犵狔狅犳犘犾犪狀狋犇犻狊犲犪狊犲狊犪狀犱犐狀狊犲犮狋犘犲狊狋狊,犅犲犻犼犻狀犵 100193,犆犺犻狀犪;2.犠犲狊狋犲狉狀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犆犲狀狋犲狉,犆犺犻狀犲狊犲犃犮犪犱犲犿狔狅犳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狊,犆犺犪狀犵犼犻 831100,犆犺犻狀犪)犃犫狊狋狉犪犮狋 犆狅狋狋狅狀犻狊狋犺犲犿狅狊狋犻犿狆狅狉狋犪狀狋犮犪狊犺犮狉狅狆犻狀犆犺犻狀犪,狆犾犪狔犻狀犵犪狏犻狋犪犾狉狅犾犲狀狅狋狅狀犾狔犻狀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狉犲狏犲狀狌犲犪狀犱狆犲狅狆犾犲’狊犻狀犮狅犿犲犫狌狋犪犾狊狅犻狀狋犺犲犺犲犪犾狋犺狔犱犲狏犲犾狅狆犿犲狀狋狅犳狋犺犲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狋犲狓狋犻犾犲犻狀犱狌狊狋狉狔犪狀犱狋犲狓狋犻犾犲犲狓狆狅狉狋狊.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犮犪狌狊犲犱犫狔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犱犪犺犾犻犪犲犻狊狋犺犲犿狅狊狋狀狅狋狅狉犻狅狌狊犱犻狊犲犪狊犲犻狀犮狅狋狋狅狀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狑犺犻犮犺狊犻犵狀犻犳犻犮犪狀狋犾狔狉犲犱狌犮犲狊狋犺犲狔犻犲犾犱犪狀犱狇狌犪犾犻狋狔狅犳犮狅狋狋狅狀.犐狋犻狊狑犻犱犲犾狔犪犮犽狀狅狑犾犲犱犵犲犱狋犺犪狋犞.犱犪犺犾犻犪犲犻狀犳犲犮狋犻狅狀狊犮狅狌犾犱犪犮狋犻狏犪狋犲犪狊犲狉犻犲狊狅犳犱犲犳犲狀狊犲狉犲狊狆狅狀狊犲狊犻狀犮狅狋狋狅狀狆犾犪狀狋,犻狀犮犾狌犱犻狀犵狊狋狉狌犮狋狌狉犪犾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犪犾狋犲狉犪狋犻狅狀狊,狆犾犪狀狋犺狅狉犿狅狀犲狊犻犵狀犪犾狋狉犪狀狊犱狌犮狋犻狅狀,犪狀犱狋犺犲犻狀犱狌犮狋犻狅狀狅犳犱犲犳犲狀狊犲 狉犲犾犪狋犲犱犵犲狀犲狊.犆狌狉狉犲狀狋犾狔,犿犪狀狔犵犲狀犲狊犻狀狏狅犾狏犲犱犻狀狋犺犲犮狅狋狋狅狀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犺犪狏犲犫犲犲狀犻犱犲狀狋犻犳犻犲犱,犪狀犱狋犺犲犻狉犻狀犱犻狏犻犱狌犪犾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狊狅犳狆犺狔狊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犪狀犱犫犻狅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狉犲犵狌犾犪狋犻狅狀犺犪狏犲犫犲犲狀犱犲犿狅狀狊狋狉犪狋犲犱.犐狀狋犺犻狊狉犲狏犻犲狑,狑犲狊狌犿犿犪狉犻狕犲犱狋犺犲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犪狀犱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狊狅犳狆犺狔狊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犪狀犱犫犻狅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狋狅犮狅狋狋狅狀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犻狀犮犾狌犱犻狀犵狉犲犪犮狋犻狏犲狅狓狔犵犲狀狊狆犲犮犻犲狊,犱犲犳犲狀狊犲犲狀狕狔犿犲狊,狊犲犮狅狀犱犪狉狔犿犲狋犪犫狅犾犻狋犲狊,犪狀犱狆犾犪狀狋犺狅狉犿狅狀犲狊.犉狌狉狋犺犲狉犿狅狉犲,狑犲犮狅狀犮犲狆狋狌犪犾犻狕犲犱狋犺犲狉犲犵狌犾犪狋狅狉狔狀犲狋狑狅狉犽犵狅狏犲狉狀犻狀犵狆犺狔狊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犪狀犱犫犻狅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狋狅犮狅狋狋狅狀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狑犺犻犮犺狑犻犾犾狆狉狅狏犻犱犲犪狋犺犲狅狉犲狋犻犮犪犾犫犪狊犻狊犳狅狉犳狌狉狋犺犲狉狌狀犱犲狉狊狋犪狀犱犻狀犵狋犺犲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狊狅犳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犪狀犱犳狅狉犻犿狆狉狅狏犻狀犵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犫狉犲犲犱犻狀犵犻狀犮狅狋狋狅狀.犓犲狔狑狅狉犱狊 犮狅狋狋狅狀; 犞犲狉狋犻犮犻犾犾犻狌犿狑犻犾狋; 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犿犲犮犺犪狀犻狊犿; 狆犺狔狊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犪狀犱犫犻狅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狉犲狊狆狅狀狊犲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影响世界大宗农产品及下游纺织品贸易格局的战略性产业。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定殖效果初步研究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定殖效果初步研究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定殖效果初步研究摘要:对120株棉花内生菌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ilae)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筛选出能够对病原菌产生抑制或拮抗作用的菌株。发现15.8%的菌株对病原真菌有一定拮抗作用,具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有3株,选取拮抗作用最强的S11菌株进行棉苗入侵定殖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菌液浇灌的方式,能从棉苗的根、上胚轴、下胚轴和子叶中分离发现菌株,在4种接种方式中菌株定殖效果最好。关键词:拮抗菌;棉花黄萎病;筛选;定殖Screening for Antagonistic Strains Against Verticillium dahilae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lonization EffectAbstract: Antagonistic bacterium were screened out of 120 entophyte strains from cotton. It was showed that 15.8% of these strains had antagonistic activity, among which three strains had good antagonistic activity. Antagonistic bacteria S11 with the best antagonistic activity was studied in cotton invasion and coloniz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thod of bacteria liquid irrigation showed the best colonization effect in cotton. The isolates could be separated from roots, epicotyl, hypocotyl and cotyledon of cotton. Among the 4 inoculation mehtod, fix planting has bdst efficiency. Key words: antagonist; Verticillium dahilae; screening; colonization自1898年V ogl从黑麦草种子内分离出第一株内生真菌以来,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内生菌中寻找和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又一热点。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发现了一些有医用、农用价值的菌株和化合物[1]。棉花黄萎病属于土传病害,防治极为困难。目前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物理、化学方法的效果都不理想,采用生物防治棉花黄萎病逐步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对环境无污染。利用生防菌的拮抗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内生拮抗菌定殖于植物体内,作为生防菌有极大的优势[2]。从棉花组织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S11,用不同的方法将其接种到棉苗上,研究不同入侵途径的定殖效果,以期为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有效参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供试菌株供试内生菌菌株:采用表面消毒后稀释磨平板的方法从湖北荆州棉株样品中分离出120株内生菌株(表1)。病原真菌: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ilae)菌株由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室提供。1.1.2仪器与药品仪器:千分尺,移液枪,打孔器,药匙,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水浴锅,隔水式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恒温摇床,离心机,育苗盘等;培养基:PDA培养基、PD液体培养基、NA培养基;灭菌无土育苗混配基质(专利号200710053583.4);棉花种子:鄂杂棉10号棉子。1.2方法1.2.1平皿对峙法采用平皿对峙培养法进行内生菌和病原真菌间的皿内拮抗试验[3]。在PDA平板上以原点为中心划垂直的十字,分别将病原真菌和内生菌沿一条直线等距离接种于平板两侧,以中央只接种病原真菌的平板为对照(CK)。放于培养箱中28 ℃培养,2~7 d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测定抑菌带宽度。将抑菌带宽度大于10 mm作为强抑菌作用菌株(+++),抑菌带宽度为5~10 mm作为中强抑菌作用菌株(++),抑菌带宽度小于5 mm作为弱抑菌作用菌株(+)。1.2.2生长速率法将初选拮抗菌株接种于NA培养液中,25 ℃条件下置转速140 r/min的摇床上培养3~6 d,将培养液10 000 r/min离心30 min,取上清发酵液。将发酵液以体积比1∶10加入PDA培养基中制成平板(直径90 mm),以加等量无菌水的平板为对照,用打孔器在平板中央接种病原菌菌饼,菌饼直径5 mm,25 ℃下培养4 d,测量各处理菌落直径,计算各菌株发酵液对病原菌的抑制率[4]。内生菌对病原菌的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半径Rc-处理菌落半径Rp)/对照菌落半径Rc×100%1.2.3菌株的接种方法将筛选出的拮抗作用最强的菌株,移至NA培养液中,30 ℃下振荡培养2 d,用无菌水配成108 CFU/mL的菌体悬浮液,备用[5]。①浸种接种:将棉花种子浸入30 ℃的菌体悬浮液中6 h,播种在灭菌的棉花无土育苗基质中;②浇灌接种:用菌体悬浮液按30 mL/株的量淋到苗根部和育苗基质中;③喷雾接种:棉种出苗后,用喷雾器将菌体悬浮液按2 mL/株的量均匀喷洒到棉苗叶面上;④针刺接种:分别用大头针将棉苗植株的茎和叶部刺伤,蘸上筛选出的菌体悬浮液。按以上接种方法接种后均放置在温光培养箱内30 ℃环境中生长。每处理3次重复,各试验均以灭菌水作为相应对照。1.2.4接种菌的回收分别剪取以不同接种方法接种的棉苗植株4个部位各5 g,灭菌水冲洗干净,剪成5 mm × 5 mm的组织块,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中浸泡1 min,然后用质量分数为0.1%的升汞消毒3 min,灭菌水冲洗3次,取消毒后最后一次冲洗液1 mL置于灭菌培养皿中,倒入45 ℃的NA培养基,充分摇匀。28 ℃下培养3 d,观察有无菌落产生,验证消毒是否将供试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全部杀死。将供试材料于灭菌的研钵中研磨,用无菌水稀释成10-2、10-3和10-4的浓度,分别移取1 mL,倒入45 ℃含有200 μg/mL链霉素的NA培养基,充分摇匀后在28 ℃下培养3 d,经生理生化测定和棉花黄萎病的拮抗测定以确定其是否接种的目标菌株。2结果与分析2.1棉花内生菌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通过对120株内生菌与病原菌的对峙培养,其中有19株内生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占到供试菌株的15.8%。其中抑菌带宽度最小的为 1.5mm,抑制作用最小;产生抑制作用的菌株中大多为中等抑菌强度;抑菌带宽度较大的菌株有S3、S11和R20,分别达到了11.5、10.5和10.0 mm,抑菌作用较强(表2)。其他菌株因没有明显的抑菌带,故未列入表2中。2.2内生菌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对初选出的19个内生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发酵液处理的病原菌菌落直径均小于空白对照,说明其对棉花黄萎病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各菌株抑制率在21.1%~91.0%。试验菌株L9发酵液抑菌率为21.1%,抑菌活性较差;菌株S3和R20抑菌活性较强,抑菌率分别达到89.6%和88.2%;菌株S11、R27抑菌活性都达到了90%以上,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其他菌株,其中S11的抑菌活性最佳(表3)。2.3菌株的定殖效果结果表明,S11菌株均可通过这4种接种方法入侵定殖于棉苗。经浸种、浇灌和针刺处理的棉苗植株,其根部、上下胚轴均发现有S11菌株存在,其中,根部菌量较多,上胚轴和下胚轴菌量较少,叶片(包括子叶)没有发现S11菌株;喷雾处理的棉苗除了叶上存在少量菌株外,其他部位没有发现菌株的存在。浇灌处理根部菌量较大,浸种处理的根部菌量中等,说明根部是容易被内生拮抗菌入侵定殖的部位。试验结果表明,S11菌株可以通过浸种的方式定殖,也可以通过棉苗的根、上下胚轴、叶表皮进入植株内(表4)。3结论与讨论3.1结论经过皿内拮抗试验,从棉株样品中所分离的120株菌株中有19株对棉花黄萎病菌有拮抗能力。即有15.8%的菌株对病原真菌有一定拮抗作用,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有3株,其中菌株S11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率达到91.0%。对菌株S11进行入侵棉株定殖效果试验,发现用浸种、浇灌、喷雾、针刺等方法把菌株接种到棉苗,均能从棉苗的根、上胚轴、下胚轴和叶中发现菌株,其中浇灌的效果最佳,其次是浸种以及针刺效果。用喷雾处理只在叶中有少量菌株,效果较差。3.2讨论本研究只是初步在数量上测定了对棉花黄萎病有抑制作用的内生菌株,所分离出的内生菌生理生化特征未进行测定,且内生真菌对病原菌产生拮抗作用的化学物质也需进一步分离分析。试验用浸种、浇灌处理的棉花植株,不但从根部分离到目标菌株,从棉苗植株的上下胚轴和叶部也分离到该菌;而用针刺接种的植株可以从根部分离到S11菌株,说明该菌能在棉苗植株的不同部位相互转移,但是转移的方式及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一般认为,内生菌只有在植株发生创伤时,才能入侵定殖[6],但本试验所用无土基质经过灭菌处理,排除了基质中病虫害造成的外伤所致内生菌入侵,棉花苗期取样时并未发现创伤,而检测结果却显示内生菌已入侵定殖,具体原因需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TJAMOS E C G, PAPA VIZAS RJC.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Progressand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M]. New York:Plenum,1992.[2]石晶盈,陈维信,刘爱媛.植物内生菌及其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7):2395-2401.[3]LEMANCEAU P,LANTOUR X.Effects of the plant on the soil-borne microflofta:Application tothe fluorescent pseudomonas[A]. The 7th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lant Pathology(ICPP)2-47.[4]黎起秦,叶云峰,蒙显英,等.内生细菌B47菌株的鉴定及其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测定[J].中国生物防治,2005,21(3):178-182.[5]叶云峰,黎起秦,何洪鸿,等.芽孢杆菌B47菌株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作用[J].广西植保, 2005,18(3):1-4.[6] PETRINI O. Fungal endophytes of tree leaves [A]. ANDREWS J H, HIRANO S S. Microbial ecology of leaves[M]. New York: Springr-Verlag,1991.179-197.。

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

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

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一种极为严重的病害,能够引起棉花植株的死亡。

为了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许多研究者对棉花种质资源进行了鉴定和筛选,寻找具有抗黄萎病性的种质资源。

本文主要介绍了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方法。

1. 资源选择在进行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之前,需要先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棉花种质资源。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抗病性的棉花种质资源。

同时,也要考虑到资源的数量,一般选择50-100份左右的样品进行鉴定。

2. 病原菌筛选在进行黄萎病鉴定之前,需要先筛选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病原菌。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环孢霉属真菌中的 Fusarium oxysporum f.sp. vasinfectum。

这种病原菌在棉花生长期间易感染棉花根系,引起黄萎病。

3. 剖秆检测在进行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时,需要进行剖秆检测。

具体方法如下:(1)取适量的棉花样品,将其根系洗净。

(2)取干燥的棉花植株,以割刀沿着主干从叶轴向下切口,切口深度为3-4cm。

(3)将植株上部的组织移开,把髓层暴露出来,并去掉周围的组织和薄层。

(4)用消毒的刀片在暴露的髓层上切出一定大小的组织块。

(5)将组织块在含无菌水平板上进行灭菌消毒,并在含有 Fusarium oxysporumf.sp. vasinfectum 的培养基上培养。

(6)观察组织块是否感染,如果感染则说明棉花样品不具有抗黄萎病性,反之则说明具有抗性。

4. 结果判断在进行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之后,可以根据结果进行分类说明。

一般来说,可以将棉花样品根据抗性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1)免疫型:组织块不发生感染。

(3)抗型:组织块呈现黄化与硬化。

(4)中抗型:组织块呈现水浸状,组织有坏死现象。

(5)不抗型:组织块完全腐烂或出现大量菌丝。

综上所述,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检测工作。

通过鉴定可以筛选出具有抗病性的优质棉花种质资源,为创新棉花品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抗菌物分析

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抗菌物分析

收稿日期:2006211229 作者简介:袁洪水(19632),男,副教授;3通讯作者:zhu2222@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8152)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抗菌物分析袁洪水1,马 平2,李术娜1,胡 明1,朱宝成13(1.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保定071001;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0)摘要:对21株芽孢杆菌属细菌分别进行了摇瓶震荡培养,其发酵液上清液用硫酸铵盐析,杯碟法测定了沉淀物对大丽轮枝菌(V erticilli um d ahli ae Kleb.)的拮抗活性,并对其中6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菌株的抗菌物进行了蛋白酶稳定性、热稳定性等分析。

结果显示,BD T 225、JJ 25、D H T 212、80b 22、D H T 213和JJ 2134菌株的抑菌活性较高;6株拮抗细菌发酵液沉淀物均对氯仿敏感,抗菌物溶液经蛋白酶K 、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丧失或显著下降,对温度也较敏感,认为这些抗菌物质为蛋白或多肽类物质。

拮抗菌株产生的抗菌蛋白通过抑制大丽轮枝菌孢子萌发和使菌丝体原生质凝集而抑制其生长。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中图分类号:S43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807(2007)0620436204Screening of Antagonistic B acteria Against Verticillium da hliae and Charac 2teristic Analyses of Antagonistic SubstanceYUAN Hong 2shui 1,MA Ping 2,L I Shu 2na 1,HU Ming 1,ZHU Bao 2cheng 1(1.College of L i f e S cience ,A g ricult ural U ni versit y of Hebei ,B aodi ng 071001,Chi na;2.I nstit ute of Pl ants Protection ,Hebei A cadem y of A g ricult ural an d Forest y S ciences ,B aodi ng 071000,Chi 2na )Abstract :The B acill us has wide antimicrobial spect rum ,which has intensive inhibitory activity a 2gainst bacteria or f ungus caused diseases ,t hus confer t hem high potential biological control value.In t his paper ,t he 21B acill us st rains were fermented in shaking ,respectively ,t he extracellulary meta 2bolic product were precipitated by (N H 4)2SO 4salting out.The antif ungal activity of t he ext racted substance were determined t hrough cylinder plate met hod against V erticilli um dahli ae Kleb.The re 2sult showed t hat six st rains had bigger inhibition zone and had evident antagonistic activity.So t hese st rains were selected to be f urt her tested.Selected six st rains which had highs antagonistic activity ,t heir antagonistic substances characteristic ,such as stability to chloroform ,proteinase K ,t ryp sin ,pep sin and heat were analyzed.It was indicated t hat all t he substance were sensitive to chloroform ,t here had no inhibition zone appearance.K ey w ords :cotton V erticilli um wilt ;V erticilli um dahli ae ;antagonistic bacterium ;screen 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黄萎病是棉花的主要病害,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均造成极大影响[122]。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和增产效果研究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和增产效果研究
12 3 2 田问 试 验 设 计 .. . 田 间试 验 在 江 西 省 棉 花 研 究 所 良种 场 4队 棉地 进 行 。试 验 设 5个 处 理 ,处 理 l :在 当
地常规施肥基础 上增 施生物有机 肥 10k/m 。处理 2 5 g  ̄ h :在 当地 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生物有机肥 30k/m 。处 0 gh 2
理3 :在 当地 常规 施 肥基 础 上 增 施 生 物 有 机 肥 40k,m 。处 理 4 5 只h 2 :在 当 地 常 规 施 肥 基 础 上 增 施 生 物 有 机 肥 60 0 k/m 。处 理 5 gh 2 :常 规 施 肥 ,设 作 对 照 ,施 肥 量 为 菜 籽 饼 1 0 gh 2 银 科 牌 棉 花 专 用 配 方 肥 20 5k/m 。 0k/m 加 5 2 gh 2 其 中菜 籽 饼 全 部 做 基 肥 埋 施 ,银 科 牌 棉 花专 用 配方 肥 按 当 地 施 肥 习 惯 分 3次 施 用 。 处 理 1 4是 在 处 理 5的 基 础 上 增 施 生 物 有 机 肥 ,且 是 生 物 有 机 肥 与 常 规 施 肥 的 基肥 混 匀 后 一 次 性 埋 施 。 每个 处 理 面 积 667m ,不 设 重 6. 2 复 ,种 植 密 度 3 0 ,n ,棉 花 品 种 均 为 赣 棉 杂 1 F。试 验 田各 处 理 棉 花 移栽 、 整枝 、 除 草及 防 治 病 虫 害 0 0株 h】 0 2 号 l
第3 3卷 第 1 期
Vo 。 3. l3


西

COTT ON

21 0 1年 2月
F b. 2 1 e , 0 1
No. 1 t
黄 萎 病 拮 抗 菌 的 筛 选 和 增 产 效 果 研 究

棉花抗枯、黄萎病研究进展及其抗性鉴定方法

棉花抗枯、黄萎病研究进展及其抗性鉴定方法
西各 主要棉 区都有 发生 。因此在 棉花 育种 和新 品种推 广
大多数材料为感病类型, 高抗和抗病 类型材料的出现率 为 2 ~ %; % 4 海岛棉对 黄萎病 的抗性属抗病类型, 但对 枯萎病的抗性属高感类型; 亚洲棉与海岛棉相反 , 对枯萎 病的抗性属高抗类型, 对黄萎病的抗性属高感类型。 通过对 50 份左右 的种质资源材料进行抗病性鉴 00 定, 筛选出高抗枯萎病 的资源材料 7 份 , 1 占鉴定总数的 15 %, . 8 抗枯萎病材料 6 份 , 8 占鉴定总数的 15% , .1 其他 为耐病和感病类型的材料 , 占鉴定总数的 9 .2 ; 7 2% 高抗 黄萎病的材料 1 , 9份 占鉴定总数 的 04 %, .2 抗病类型的
材料 12份 , 4 占鉴定 总数 的 3 1% , .6 耐病 和感病 类型 的材 料 占鉴 定总 数 的 9.2 , 抗 ( ) 型材 料 7 65% 兼 耐 类 4份 , 占 鉴 定 总数 的 16 % 。 .4 12 棉 花 新 品种 ( ) . 系 的抗 病 性 鉴 定 就 我 国 “ 五 ” 七 、
r e .F rd s a e—r ssa t d n i c t n me h d. h ri c a sc n s ad n meh d,n t t n e r e o to d g r tx id z o e s i e i n e t iai t o t e at il ik e sg r e t o t i f o i f u r i at n b wl io h meh d a e m - n o i to o l s d f rs e l g sa e.a d t e a t c a sc e sg r e p r ia t o s s i b e fr a Ltp a tp ro . n meh d c u d h u e o e di tg e n n h r f i i k s a d n a p as me h d wa ut l d d ln e id i l i n l a o

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

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

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

棉花种质资源的品种繁多,不同品种对病害的抗性也不尽相同。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发展抗黄萎病的棉花品种,对棉花种质资源的黄萎病抗性进行剖秆鉴定非常重要。

一、棉花黄萎病的病原和危害棉花黄萎病主要由青枯霉菌引起,是一种由病原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

这种病害主要在播种后的幼苗期发病,病原菌侵入幼苗根系,导致根系和低茎部腐烂,植株逐渐发黄枯萎,最终死亡。

受到黄萎病危害的棉花植株生长缓慢,生长势弱,导致产量减少甚至全株死亡的情况。

二、棉花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的意义通过对棉花种质资源的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可以筛选出抗性较强的品种或种质资源,为抗黄萎病的新品种选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剖秆鉴定是指将不同品种的棉花植株剖开,观察其根部和内部组织是否受到了黄萎病的侵染。

通过对抗性品种和感病品种进行对比观察,可以找出抗性品种的特征,并为后续的品种选育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1. 样品准备选取不同抗性品种的棉花植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剖秆鉴定。

在剖秆鉴定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去除表面的杂质和土壤颗粒,保持棉梗的完整性。

2. 剖切样品将样品纵向切割,观察其内部组织的颜色、质地和形态等特征。

对照着微镜观察内部组织的变化,判断是否受到了黄萎病的侵染。

3. 阴霉镜观察将样品放置在阴霉镜下,观察其根系和茎部的细胞结构和菌丝体的生长情况,判断是否有青枯霉菌的侵染。

同时观察样品的生长状态和植株内部组织的变化。

4. 记录观察结果对观察到的样品结构和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颜色、质地、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不同品种的抗性表现和对照结果。

1. 筛选抗性品种通过剖秆鉴定,可以筛选出具有较强抗性的棉花品种,为抗黄萎病品种的选育提供重要参考。

选育出更加抗病的棉花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提高棉花的品质和产量。

棉花黄萎病菌的拮抗生物菌研究浅述

棉花黄萎病菌的拮抗生物菌研究浅述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mo t e t h e r e d u c t i o n o f c h e mi c a l f e r t i l i z e r a n d p e s t i c i d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d i mp l e me n t t h e b i o l o g i c a l
c o n t r o l wh i c h wa s s a f e t y t o h u ma n nd a l i v e s t o c k-n o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o l l u t i o n,n o a d v e r s e e fe c t s o n p l nt a s ,a n d d i d n o t i n t e r .
榔 花科 学 v o 1 . 3 8 ,N o . 6
乔 艳艳 ,等 :棉花 黄 萎病菌 的拈 抗生 物菌研 究浅 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0 1 6年 1 2月
引用 :乔艳艳 ,杨 兆光 ,杨磊 ,等 . 棉花黄萎病 茵的拮抗 生物茵研 究浅述[ J ] . 棉花科 学,2 0 1 6 ,3 8( 6 ) :1 9 —2 3 . C i t e :Q i a o Y a n y a n , Y a n g Z h a o g u a n g , Y a n g l _ e i ,e t a 1 .B r i e f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 B i o c o m t r o l A g e . t  ̄R e s e a r c h o n C o t t o n V e r t i c i l l i u m W i l t[ J ] .C o t t o n

新疆棉花黄萎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研究

新疆棉花黄萎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研究

新疆棉花黄萎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研究引言近年来,棉花黄萎病成为我国棉花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黄萎病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传播速度快,致病力强,给棉花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寻找安全、高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旨在筛选鉴定出具有拮抗黄萎病能力的放线菌,并研究其防效,以期为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方法与材料1. 样本采集与处理:研究选取新疆三地(乌鲁木齐、昌吉和博尔塔拉)不同农田的黄萎病感染的棉花根际土样本,并将其稀释后接种于适宜的寡营养培养基中。

2. 放线菌的筛选:通过稀释涂布法将土壤样本均匀涂布于平板培养基上,经过孵育和纯化,筛选出不同形态、色素和相对较强对抗性的放线菌菌株。

3. 拮抗活性初步评价:利用双层平板法,将筛选出的放线菌菌株与黄萎病菌一并培养,观察菌落直径、菌落形态和抑制圈的形成情况,初步评价其拮抗活性。

4. 拮抗活性鉴定:对表现出较强抑制效果的放线菌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包括生理和生化特性的研究,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结果与讨论经过筛选,从不同地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出30株放线菌菌株。

利用双层平板法评价了这些菌株对黄萎病菌的拮抗活性,结果显示,在30株放线菌菌株中,13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

进一步的鉴定表明,这些菌株属于链霉菌属。

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13株放线菌菌株分别属于6个不同的菌种,包括链霉菌、角链霉菌、石竹霉菌等。

这些菌株具有钙化、分枝和孢子产生等一系列特征,表明它们具有潜在的拮抗黄萎病能力。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拮抗放线菌可以通过抗菌物质的产生抑制黄萎病菌的生长。

抗菌物质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抑制菌丝伸长和菌株增殖的效果。

此外,这些拮抗放线菌菌株可以有效降低黄萎病的病害指数,提高棉花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结论本研究筛选并鉴定出30株新疆棉花黄萎病拮抗放线菌,其中13株放线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

这些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属于不同的菌种,具备拮抗黄萎病的潜力。

防治棉花黄萎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评价

防治棉花黄萎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评价

防治棉花黄萎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评价尹梦亭;赵思峰;张昭泽;李晖;李春;娄恺【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学》【年(卷),期】2008(045)006【摘要】研究采用平皿对峙和促生实验相结合的筛选方法,从棉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到282株细菌,加上实验室筛选获得的对番茄有防病促生作用的21株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共获得对棉花黄萎病菌有拮抗作用并能够有效促进棉花发芽和生长的菌株10株.通过盆栽和小区试验筛选,获得了5株对棉花黄萎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拮抗细菌,分别为S44、S258、S128、S37、S171,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相对防效分别为38.53%、60.29%、39.58%、32.75%和37.02%,而化学农药福多甲的防治效果仅为28.34%.同时5株生防菌均能促进棉花生物量的增加.【总页数】4页(P1126-1129)【作者】尹梦亭;赵思峰;张昭泽;李晖;李春;娄恺【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兵团化工绿色过程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兵团化工绿色过程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兵团化工绿色过程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兵团化工绿色过程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兵团化工绿色过程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3;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北京,100081;新疆特殊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621【相关文献】1.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最优菌/药组合筛选 [J], 曹小蕾;姚兆群;彭金凤;田芳;陈虹娇;张鹏忠;赵思峰2.生物农药随水滴施防治棉花黄萎病用量筛选研究 [J], 石磊;吕宁;李全胜;张国丽;陈云3.白菜根肿病生防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评价 [J], 刘振香; 顾志光; 徐文凤; 孟祥坤; 胡兆平; 胡红涛4.菊迪基氏菌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D2WM抑菌物质防治效果评价及药剂筛选[J], 陈嘉敏; 刘惠英; 张向辉; 邓婷婷; 魏蜜5.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生防细菌NCD-2的田间效果评价及其鉴定 [J], 李社增;鹿秀云;马平;高胜国;刘杏忠;刘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棉花黄萎病菌拮抗酵母菌筛选及鉴定

棉花黄萎病菌拮抗酵母菌筛选及鉴定

棉花黄萎病菌拮抗酵母菌筛选及鉴定文雨婷;张媱;李杨;孙燕飞;雷勇辉;王翀【摘要】为获得对棉花黄萎病菌有拮抗效果的酵母菌株,以230株酵母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琼脂块法进行筛选,并利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2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6株拮抗酵母菌(ZHB39、19-10、F3、S4B2-13、T1、MLY1)随着黄萎病菌孢子浓度的降低,其抑菌活性增加,当黄萎病菌孢子浓度为104 cfu/mL时,拮抗酵母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分别为12.50、13.83、16.33、25.17、21.83、11.17 mm,均具有较好的抑菌能力.6株拮抗酵母菌株分别被鉴定为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Kazachstania sp.、美极梅奇酵母、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Barnettozyma californica.【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7)011【总页数】7页(P66-72)【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生物防治;拮抗;酵母菌;鉴定【作者】文雨婷;张媱;李杨;孙燕飞;雷勇辉;王翀【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621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随着新疆棉花生产的规模化和棉花轮作模式的普及化[1],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变得更加迅猛。

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期明显提前,并且危害显著加重,已经严重地制约新疆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棉花黄萎病菌的拮抗生物菌研究浅述

棉花黄萎病菌的拮抗生物菌研究浅述

棉花黄萎病菌的拮抗生物菌研究浅述乔艳艳;杨兆光;杨磊;崔金杰;雒珺瑜;李捷【摘要】为了倡导减少化肥农药的应用,推行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对植物无不良影响、不干扰其他防治措施的生物防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结合课题调研,系统归纳了棉花黄萎病生物菌防治策略、研究种类和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促进棉花黄萎病的生物菌防治的研究和发展。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duc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application,and implementthe biological control which was safety to human and livestock,n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no adverse effects on plants,and did not inter-fere with other control measures,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biocontrol strategy ,biocontrol agent types,research progress and existing problemsof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by consulting the relevant document literatur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project sur-vey. The purpose was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control for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期刊名称】《棉花科学》【年(卷),期】2016(038)006【总页数】5页(P19-23)【关键词】棉花;黄萎病;生物菌;生物防治【作者】乔艳艳;杨兆光;杨磊;崔金杰;雒珺瑜;李捷【作者单位】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九江,332105;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九江,332105;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九江,332105;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000;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000;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九江,332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621.2.4引用:乔艳艳,杨兆光,杨磊,等.棉花黄萎病菌的拮抗生物菌研究浅述[J].棉花科学,2016,38(6):19-23.Cite:Qiao Yanyan,Yang Zhaoguang,Yang Lei,et al.Brief Introductionof Biocomtrol Agents Research on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J].Cotton Sciences,2016,38(6):19-23.棉花黄萎病自1914年首次在美国发现以来,已成为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病害,并于1935年由美国斯字棉引种传入我国,在我国各大棉区迅速蔓延。

江西棉区棉花黄萎病高效拮抗菌的筛选_鉴定和抗菌物质研究_聂太礼

江西棉区棉花黄萎病高效拮抗菌的筛选_鉴定和抗菌物质研究_聂太礼

江西棉区棉花黄萎病高效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和抗菌物质研究聂太礼1,王梦亮2*,王 婷3,杨 军1(1.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九江332000;2.山西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太原030006;3.九江学院,江西九江332000)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tagonistic Bacteria Strains against V erticilliumdahliae and Study of the Antifungal Su bstance in Jiangxi Cotton RegionNIE Tai -li ,WANG Meng -liang*,WA NG Ting ,YANG Jun摘要:从江西棉区3个主产棉县采集17份棉株根际土样,从中分离纯化细菌396株,经实验室平板筛选和盆栽防病实验筛选出棉花黄萎病高效拮抗细菌3株,分别编号为C -02,C -22和C -32,它们对棉花黄萎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5.4%,79.4%和75.1%。

其中菌株C -02经实验室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16S rDNA 序列分析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其胞外分泌抗菌物质被证实为蛋白质类。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筛选;鉴定;抗菌物质中图分类号:S435.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32X (2011)08-0017-05收稿日期:2011-06-23 *通讯作者,m lw ang @sxu .edu .cn 基金项目: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2010Z M 20700)16……(万少安,等)棉花回潮率与棉花质量关系建模的研究 从图7和图8可看出,棉花回潮率与棉结呈中度正相关,表明棉纤维回潮率越大,棉花在加工过程产生的棉结越多。

3结论与讨论棉花回潮率是棉花标准重要指标,是棉花交易各方结价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对棉花其它物理性能指标也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指标有上半部平均长度、束纤维断裂比强度、杂质和棉结等主要指标,而这些指标对棉花使用价值影响很大。

棉花抗黄萎病种质资源的选育与鉴定

棉花抗黄萎病种质资源的选育与鉴定

收稿日期:2006-05-09作者简介:崔淑芳(1965-),女,河北石家庄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棉花育种及其资源的创新和利用。

棉花抗黄萎病种质资源的选育与鉴定崔淑芳,李俊兰,金卫平,王广恩(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51) 摘要:棉花黄萎病是目前棉花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近年来我国棉花黄萎病不断蔓延,危害逐年加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生产上缺乏抗黄萎病品种。

河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在枯黄萎病混生病圃连续多年的定向选择,培育出的冀616和冀171等,是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优良种质材料。

关键词:棉花;抗黄萎病中图分类号:S562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91(2006)增刊-0180-03Breed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R esistance to V erticillium Wilt in CottonCUI Shu-fang ,LI Jun-lan ,J I N Wei-ping ,WANG G uang-en(C otton Institute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 orestry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51,China )Abstract :The harm of Verticillium Wilt in cotton is seriouse at present.It is the m ost economic and efficient mea 2sure to develop disease-resistant varieties.The new cotton varieties ji171and ji616was developed by hybrid method in the artificial in festations with blight and Verticillium Wilt in cotton in HeBei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 with resistance to dis 2ease ,high yield and wide adaptability are g ood mertierials in breeding.K ey w ords :C otton ;Resistance to Verticillium Wilt 棉花枯、黄萎病是世界各产棉国受害最重的两大病害。

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最优菌/药组合筛选

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最优菌/药组合筛选

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最优菌/药组合筛选曹小蕾;姚兆群;彭金凤;田芳;陈虹娇;张鹏忠;赵思峰【期刊名称】《中国棉花》【年(卷),期】2016(000)001【摘要】为了获得对棉花黄萎病有较好防效的菌/药合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对6种杀菌剂、3种植物诱抗剂和3株生防菌发酵液进行了筛选;并利用筛选获得的最佳药剂和菌株及其质量浓度进行复配,筛选出最佳菌药合剂配方。

结果表明:单因素中46%咪鲜·几丁糖EW 4000倍液、68%霉灵·福美双WP 1000倍液和80%乙蒜素 EC 800的防效分别为61.17%、45.66%和76.36%;壳寡糖50μg ·mL-1、茉莉酸甲酯10μg·mL-1和水杨酸50μg ·mL-1的防效分别为36.61%、32.51%、31.51%;S373.3×105 mL-1、S713.3×105 mL-1、S441.65×105 mL-1的防效为27.05%、52.34%、59.15%。

复配后46%咪鲜·几丁糖EW 4000倍液+壳寡糖50μg·mL-1+S713.3×105 mL-1防效达到70.45%;46%咪鲜·丁糖 EW 4000倍液+茉莉酸甲酯10μg·mL-1+S373.3×105 mL-1防效达到73.86%。

所筛选出的菌/药合剂最优组合可为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9-23)【作者】曹小蕾;姚兆群;彭金凤;田芳;陈虹娇;张鹏忠;赵思峰【作者单位】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国家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相关文献】1.防治棉花黄萎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评价 [J], 尹梦亭;赵思峰;张昭泽;李晖;李春;娄恺2.生物防治菌与多菌灵混用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效应研究 [J], 李素英;刘冬青;牛赡光3.利用棉花体内非致病镰刀菌防治棉花黄萎病 [J], Huang,HC;马平;等4.棉花黄萎病拮抗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室内盆栽防效 [J], 侯仙;李海薇;马小龙;刘海洋;邓亚辉;顾爱星5.棉花根际土壤真菌分离及黄萎病菌拮抗菌的筛选 [J], 郝海婷;牛冬冬;阿依妮萨·阿卜力海提;代先兴;唐泽文;李猛;武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棉花枯萎病菌拮抗内生菌的筛选和拮抗效果检测

棉花枯萎病菌拮抗内生菌的筛选和拮抗效果检测

棉花枯萎病菌拮抗内生菌的筛选和拮抗效果检测
崔郑龙;柴秀娟;孔德真;王爱英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6(0)2
【摘要】从甘草、阿魏、苦豆子中筛选出4株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抑制效果较好的内生菌,通过其生理生化检测、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选择抑菌效果最好的拮抗菌A,分别测定其胞内、胞外分泌物的抑菌效果,并检测该菌株对棉花种子萌发和活性氧酶系统的影响。

结果表明,拮抗菌 A 为解淀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胞内分泌物对枯萎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孢子萌发的平均抑制率均高于胞外分泌物。

拮抗菌A处理棉花可提高其成活率,但不引起植株系统诱导抗性。

拮抗菌A的主要抑菌物质存在于细胞内,抑制产孢是其主要拮抗途径。

【总页数】6页(P158-163)
【作者】崔郑龙;柴秀娟;孔德真;王爱英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0;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0;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0;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621.2+4
【相关文献】
1.苹果树主要病害内生拮抗真菌的筛选及拮抗特性
2.苹果树主要病害内生拮抗真菌的筛选及拮抗特性
3.果蔬拮抗内生菌的筛选鉴定及拮抗能力的研究
4.野生艾蒿内生菌的分离及其拮抗活性菌的筛选
5.肿节风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真菌筛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洪涛等:棉花黄萎病高效拮抗菌 >?@$A& 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Z 9 微生物学报 (3""0) (&) ,0 !"# 拮抗菌株的筛选
[!"] 采用琼脂扩散法 来筛选对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
!"(’
内生菌。每皿加入 #"" ( 孢子浓度 % !"& ) 棉花黄萎病致病 $ ! 菌菌悬液, 涂布均匀。每孔中加入 ’" (菌体浓度 % $ 内生菌 ! 的发酵液。 !"( ) !"$ %&’()* 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化特征 用 $) 培养基, 选择不同的温度 (#"* + ,"* , 、 -. / 01") 不同 2. 值 ( ’ + !3 ) 、 ( "7 + 3"7 ) 置于摇床上 456! 浓 度 !#"89:;<振荡培养 !3=。通过测量发酵液的 !"&’" 值分析以上 因素对 >?@$A& 菌株生长的影响。个体形态特征、 菌落形态 特征、 运动性和生理生化特征观察测定参照文献 [ 0] 和 [!!] 进行。 !"* (+ , -) %&’()* 菌株基因组的提取和 ./!0测定 [!3] 采用苯酚氯仿混合提取法 。用高效反相液相色谱仪 图!
4 C C C Z P=T \;5:TST8 D[ ;<=;];S;D< aD<T b 3"::; 4Z <D 5<S;[N<Y5J 5^S;I;S‘
7
7"!
结果和分析
内生菌的分离 依据菌株的表型特征, 即菌落形态、 单细胞形态来对内
生菌进行初步分类。分离筛选出的 !, 株菌中, 细菌 !3 株, 真菌 3 株, 没有发现放线菌。因为真菌数目太少, 所以本文 主要以从牛肉膏蛋白胨细菌培养基上分离、 筛选到的细菌为 研究对象, 并编号为 >?@$A! + >?@$A!3。 7"7 所分离菌株的 89:-);-9 指纹图谱分析 从所分离菌株的 VQW6A-6Q 指纹图谱中 (图 !) 可以很明 显的看出所分离得到的 !3 株"麻内生细菌是完全不同的 !3 种菌。 7"< 抗菌谱的测定 对分离自新疆有毒植物"麻的 !3 株内生菌通过琼脂扩 散法分别进行拮抗实验, 从中筛选出 ! 株对棉花黄萎病具有 较强拮抗的菌株 >?@$A& (表 !) , 其对棉花黄萎病的拮抗圈直 径达 #’::; 一株对黄瓜枯萎病有较强抗性的菌株 >?@$A(; 一 株对西瓜枯萎病有较强抗性的菌株 >?@$A!3。 图7

’(’
材料和方法
材料
活体 " 麻 ( !"#$%& %&’’&($’& ) ? ) , ’ ) ’ ) ’ 供试材料: $%%# 年 " 月上旬采自新疆塔城地区塔尔巴哈台山。 ’)’) * 指 示 菌: 黄瓜枯萎病菌 ( *+,&"$+- ./0,1."+- R? SH? ;棉 花 枯 萎 病 菌 ( *+,&"$+- ./0,1."+- R? SH? %+%+-2"$’+-) ;西 瓜 枯 萎 病 菌 ( *+,&"$+- ./0,1."+- R? SH? 3&,$’42%#+- )
P=T <5:T D[ 25S=DYT<;^ XN<Y; ,-.($&-/ 012.30$-/ 4 Z K2 Z ’-’-/5$&)-/ 60%$2%&. ’&)5$5( 75$. Z ,-.($&-/ 012.30$-/ 4 Z K2 Z 8(.&)45’%-/ 9’:5$0%&)&( .’:5$0%&0$-/( +&* Z ) ;5 6($2 ,-.($&-/ 012.30$-/4 Z K2 Z )&85-/ ,-.($&-/ <$(/&)5($/ =:%5$)($&( /(:& >0*5$%. ?5$%&’&::&- ;(@:&(5 A:5* Z B0)&0%@2$&-/ ;&3:0;&5::( ( C&.&DEF&2D5 ) .@05/ 6&30:($&. /(2;&. 72$&’-:($&( 0$2(5 B(8 Z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LLMO1OO1MMMML11OLO3/]) 和 ( Y$: 0]3LLM1LLM1MLO1M , 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 MMM1MLMOM3/]) 成。UOY 采 用 !% F 反 应 体 系, UOY 条 件: 4!G 0,7@, 4!G ! /%S,0$G &,7@, #0G ’,7@, /% 个循环, #0G &$,7@, /G 停止 反应。 ’(+ 待测样品制备 纯化的菌株接种于 FT 培 ’(+(’ 所分离菌株发酵液的制备: 养液中, 取上清液, /"G 振荡培养 0^, !%%%._,7@ 离心 &%,7@, !G 冰箱保存备用。 将病原真菌在 U)L 液体培 ’(+(* 致病真菌菌悬液的制备: 养基中, 常温保存备用。 $’G 下恒温振荡培养 "$=,
!" 卷 # 期 $%%" 年 &$ 月 ! 日
微 生 物 学 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YZ !
89:-);-9 指纹图谱
P=T VQW6A-6Q [;<YT828;<S D[ ;KDJ5ST\ ]5^ST8;5J KS85;<K [8D: #$%&’(
’())(*&)( + Z Z _Z !’"""]2 F4E J5\\T8;"1 <TY5S;IT ^D<S8DJ;!A!31 S=T VQW6A-6Q [;<YT828;<SK D[ >?@$A! + >?@$A!3 YT<D:;^ F4EZ 表! P5]JT ! %&’()* 的抗菌谱
!HEI2 紫外检测器, 6J5KKAL- 数据处理工作站, M8D:5K;J6!( 柱 (’N:, , 流速 !:$9:;<, 检测波长 3&"<:。移 3’":: % ,1&::) 动相 为 !"7 甲 醇, ( 2. / O"7 3"::DJ9$ 磷 酸 二 氢 钾 溶 液 。 ’1&) !"1 %&’()* 菌株 !*2 3456 序列分析 [O] 。 !&G 用 6PE) 法所提取的 菌 株 基 因 组 F4E 为 模 板 $: ’RAEBEBPPPBEP66PBB6P6EBA#R; Q: ’RA 8F4E 的 -6Q 引物:
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 E6BB6PE66PPBPPE6BE6PPA#R, 务有限公司合成; -6Q 条件: O,* #:;<, O,* #"K, &"* 03* 3:;<, #’ 个循环, ,* 终止反应。用购于上海华舜生物工程公 司 的 胶 回 收 试 剂 盒 回 收 片 段。 测 序 引 物 为 $:’RA EBEBPPPBEP66PBB6P6EBA#R;Q:’RAE6BB6PE66PPBPPE6B 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序。用 E6PPA#R, 调出 )J5KS< 比较菌株 !&G 8F4E 与 BT<)5<U 中已登录的序列, 与菌株 !&G 8F4E 同源并且已经鉴定的菌种 !&G 8F4E 序列, 并进行比对。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
" 通讯作者。 1*2: ’#344&3’0’0#""; 53,672:8,797:$%%& ; <6=>>? +>,? +@
作者简介: 张洪涛 (&4"4 A )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药用微生物生物技术。 53,672: =@ A B=:; <6=>>? +>,? +@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修回日期: $%%"3%&3/&; $%%"3%!3$%; $%%"3%"3$0
[ ] (B C 6) 来测定 >?@$A& 菌株基因组的 :D$7 含量 !# 。高效液 相色谱仪为日本岛津 $6A&EF 高效液 相 色 谱 仪, 岛 津 G-FA
E<S;:;^8D];5J K2T^S8N: 5<\ KS5];J;S‘ D[ S=T [T8:T<S5S;D< ]8DS= D[ >?@$A& 5<S;[N<Y5J 5^S;I;S‘ 4 4 4 4 4 4 4 C C C C 4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