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培训教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化中学继续教育《师德教育》校本培训教案
时间:2018年9月22日星期六 14:00—18:00
培训地点:远程教室
组织单位:新化中学
组织人:张成明
培训人:黄大银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内容:教师责任与责任意识
培训学时:4
一、教师责任
第一,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要把学生培训成为社会主义新人,要引导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
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
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希望教师能把他们培养成才,因此,教师对家长也要负责。
第三,对教师集体负责
对教师集体负责,也就是对学生负责。
第四,对社会负责
教师对社会负责的关键,就在于努力为社会培训合格的、高质量的人才。
二、教师责任意识
(1)教师责任意识,指教师对于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诸如对责任的内容、范围、意义的理解,对自己履行责任情况的觉察、反思等等。
(2)教师责任意识便是教师主体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所应当具有的精神培训,具有主观性。
(3)教师责任意识是激发责任行为、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育理想的中介环节,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三、责任意识的心理机制
(一)教师责任意识的构成:责任认知、履行责任的自我评价、责任行为的调节,责任认知包括对责任的内容、意义、价值、社会期望及要求的认识和掌握,这是教师责任意识的基础部分。
(二)教师责任意识的层次:自控层、他控层、无控层。
(1)、自控层——责任意识的最高境界。
(2)、他控层——责任意识的中级水平。
(3)、无控层——责任意识的低级水平。
(三)教师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
教师责任意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部要求内化为教师自身需要的过程,是一个社会期望与教师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
初级阶段——感知阶段
中级阶段——理解阶段
高级阶段——接受阶段
四、教师树立责任意识的意义
一、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巨大鞭策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若能以极端负责的态度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自觉地把教育工作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联系在一起,他就会以满腔热情对待自己的教育工作,就会做到无私奉献,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良好的责任意识可以调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冲突。
只有当教师支持用责任感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并从各方面正确履行教育职责时,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良好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
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的责任意识密不可分,任何教师都必须完成社会对他所提出的任务,在教育活动中使自己的行为尽量符合一定社会提出的教育责任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