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用微课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巧用微课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黄燕佳
来源:《师道(教研)》2024年第01期
初中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当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这会阻碍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再加上很多教师应用灌输式教学手段,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热情。
这就需要教师革新传统教学理念,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微课创新物理课堂形式,提高物理课堂的生动具体性,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微课展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还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想掌握好物理学科,就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安排及学情,围绕重难点知识展开探究,设计灵活且兼具针对性的微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将微课内容与学科内容联系在一起,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目的性。
例如,在教学“汽化和液化”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迅速掌握气化与液化的关系及不同物质的变化形态及性质,教师可以围绕两者的知识点进行微课设计。
首先,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气化是指物质从液态转为气态,教师发掘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洒在地上的水一段时间后就变干,那么请问变干的水最终去了哪里?其次,对于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为液态,这部分内容教师也要举例子,如冬天时候走进地暖的教室,教室内侧玻璃和学生的镜片有小水珠,教师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一些气化与液化的现象,在第二天授课时谈一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在预习环节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借助微课为学生串联物理学科知识,使学生学触的物理知识更加系统,进而实现对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理解能力。
二、微课突破重点难点
微课教学凭借针对性较强的特点可以结合重难点知识进行细节性剖析,物理教学的重难点是初中生需要熟练掌握的知识点,也是各类物理考试经常考察的内容,只有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学生的解题才会更加高效,如此才能完善学生的物理学科知识体系。
初中物理教师在利用微课展开课堂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一旦遇到疑难问题就会反复观看微课,甚至利用课下时间将难以理解的部分再次进行观看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当中遇有不懂的地方还会按返回键学习,通過反复观看这部分内容,最终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不仅深化了他们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锻炼了他们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
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学生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集中学习,通过突破重难点知识有助于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课堂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教学“光的反射”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到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反射定律,“三线共面”问题是该部分物理知识的学习难点,学生在学习当中往往
需要一定的理解时间,对于这部分教学难点教师可以结合物理知识制作微课,借助微课对物理知识展开细节性剖析,结合相关现象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进而逐步理解这部分教学难点,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三、微课优化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揭示自然规律的学科,也是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
而开展物理学科实验教学可以使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教师通过微课教学可以有效缓解课堂教学矛盾,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由于每节课的教学时间都相对有限,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内容过于丰富,所以实验教学应充分利用微课做到精简有效,不仅要明确实验教学目的和过程,还要结合其中的关键步骤展开思考,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实验感知物理现象的变化,进而为他们理解物理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测量小灯泡电功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传统实验课堂中融入微课教学,力求推动物理课堂的多元化发展,保障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结合传统形式引导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概念,借助微课为学生介绍实验仪器和相关仪器的连接方法,如果学生都能对此进行初步了解和掌握,那么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就可以适当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
学生在对视频内容提出疑问时可以及时进行解答,针对实验出现的问题,通过合作探究及各种方式构建开放性学习课堂,使学生在积极互动讨论的情境当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变化。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