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读书|《索罗斯谈索罗斯》(四)反身性闪亮登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了读书|《索罗斯谈索罗斯》(四)反身性闪亮登场
我跳过了第一部分讲索罗斯过往经历的内容,包括他的成长经历、做基金经理的经历、管理量子基金的经历等等。

直接跳到关于他的核心投资理念,以及他是如何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实际投资中的。

跳过的那些内容虽然也很重要,它们能让你更近距离的了解索罗斯的生平,进一步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是我觉得大多数人更想了解的还是如何从这位传奇人物身上学到一些能为己所用的实用技巧。

所以今天就从他最核心的投资理念展开——反身性理论。

一切都从认知缺陷说起
你可能知道,索罗斯的投资逻辑是完全建立在他的哲学体系上的。

他最先是研究出了一套哲学体系,然后为了验证这个体系是否成立,才在金融市场上做实验,结果成功了。

而他的哲学体系过于庞大,涉及到社会制度等政治相关的逻辑,我们暂时不在这里赘述。

但是对于投资,他的所有理念都建立在一个事实基础之上:认知缺陷。

他用的词是imperfect understanding。

如果你直译过来意思是“不完美的理解”,但是在我看来他的意思并没有这么简单,不是说每个人对市场的理解都是不完整的,或者错误的。

根据他的解释,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本来就是有先天缺陷的,因为在我们试图理解一个客观事物从而进行抉择时,那个客观事物就会被我们的决定所影响而产生改变,以至于我们试图理解的客观事物不再客观,从而永远无法认知事物的真相。

所以翻译成“认知缺陷”,我认为更贴切。

索罗斯认为,我们试图理解的现实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客观存在,反之,它处在一个持续流动和变化的状态中,我们永远无法“精确”的认识到它的全部面貌,因为在我们对它产生理解的时候,它就改变了。

说到这我不禁想到量子力学的奇特现象——粒子只有在我们观测它的时候才有一个具体的位置信息,我们的观测本身就会对它产生影响,所以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在我们不观测它的时候,它在哪里。

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资本市场。

明白了这点,就明白了索罗斯把它的基金命名为“量子基金”的初衷。

神奇的“认知函数”
当我们试图理解现实的时候,现实以某种影像或抽象的概念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就会把脑中的概念性认知跟现实划等号,以为我们以为的就是现实。

但实际上,我们脑中的现实只是一种想象,而不是真正的现实。

与此同时,人们还会基于这个对现实的想象采取行动,做出决策,进而进一步影响现实。

这两种行为方式,被索罗斯称为两种“函数”,前者是“认知函数”,后者是“参与函数”。

是谁的函数呢?是现实世界的函数,同时两者也互为函数。

单独拿出来看其中的某一个,都是现实世界的函数。

“认知函数”是我们的认知对现实的影响;“参与函数”是我们的行为对现实的影响。

假设我们试图理解的市场是y,那我们的认知对市场的影响就可以表达为y=f(认知),而我们的参与对市场的影响就表达为y=f(参与)。

而当它们互为函数时,就会对彼此产生影响。

比如,我们对现实的认知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而我们的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我们对现实的认知。

明白这个逻辑,就明白了为什么在量子力学中,观察本身会对所观之物产生影响,因为观察者本就是所观之物的函数呀。

只要想得出等号左边的y值,就必须自己先取一个值,自己不取值(不产生观测行为),是无法得出y值的。

反身性与一元论
刚才我们说了,认知函数和参与函数两者也互为函数,也就是他
们会互相影响。

这时它们就组成了一种反馈机制,索罗斯称之为“反身性”。

索罗斯举例说,在法语的语法里有“反身动词”的概念,就是说主语和宾语是同一个词。

所以它把这个反馈机制命名为“反身性”。

读到这我忽然觉得,反身性理论正好跟我最近正在学习的“一元论”是有相似之处的。

一元论(non-duality)是一个哲学概念,但是我认为它是我目前为止了解到的最为接近终极真理的哲学理念。

它的核心理念是,在终极现实上,“所观之人和被观之物”实际上是一体的,或者说是同一种主体的不同表现形式。

而我们的认知是建立在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上的,所以我们会认为有“我”和“他”的区分,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分,有绝对的主体也有绝对的客体。

然而无论从哲学上还是科学上我们都慢慢接近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世界的终极本质“是一不是二”,没有绝对的主体和客体之分,也没有绝对的主观和客观。

一切的存在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存在”本身,或者“意识”本身。

而所有我们脑海中以为的主客分别,都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有所取,有所舍,才得出了这种结论,才有了我们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而且对这种虚幻的认知坚信不疑。

世界终极的真理,绝不是用思维去理解的,因为思维受到身体和感知的局限,被禁锢在二元对立的体系中。

而真正认识到终极现实,需要亲自证得,也就是真切意识到自己的本质,一切疑惑都解开了。

关于这个,我在另一个公众号“醒醒了喂”中会做更深入的解释。

传统经济假设的大错特错
索罗斯在这里毫不留情面的批判了传统经济假设对市场有效性的定义。

传统假设认为每个市场参与者都是出于完美的认知而做出行动的,which is impossible.
我在读索罗斯的时候,记得他回忆在上学的时候学习经济学理论,老师说到这个市场有效性的理论时,索罗斯就百思不得其解。

他不像其他学生那样死记硬背定义,而是真的开始思考和质疑,市场到底是
怎么运作的,市场到底是不是有效的。

在数年的思考和验证之后,他得出结论:市场根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个事实接着一个事实的出现,发生,消逝,下一个事实再发生,再消逝。

他认为,当一个情况中包含“会思考的参与者”时,事件的发生会引发参与者的思考,而这些思考引发了下一件事实的发生,从而再引发参与者的思考,进而再次引发下一件事实的发生……以此类推。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市场中希望得出关于市场本身的事实结论时,我们要考虑的绝不只是事实本身,而是要考虑到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参与者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事件发展。

这也符合我们在投资里经常提到的“赚预期的钱”、“对别人的预期作出预期”等。

接下来索罗斯更详细地解释了反身性理论在市场中的实际应用,并且举了一些真实发生的案例来说明。

下期就来学习这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