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宁)新2020-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单元写作导学案文以情动人语文版必修1【下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以情动人
训练目标 1.明确“文以情动人”的写法要求。

2.学习“文以情动人”的写作技法。

“情者文之经”(刘勰《文心雕龙》),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会具有内
在的魅力。

否则,无论怎样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刘勰《文心雕龙》)。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强调“感情真挚”。

所谓“真”,即真实、真诚;所谓“挚”,即恳切、
热烈。

“真”字在前,说明感情真挚的前提是考生所写的内容是真实可信的。

只有先打动自己,
才能打动别人。

如果考生所写的内容都是编造的,自己都觉得虚假,就不能打动别人。

如朱自
清的《背影》、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等之所以动人心魄,正是因为它
们的内容拨动了读者心底的那根弦。

文本借鉴
佳作赏读亮点评析
致母亲的一封信
亲爱的母亲:
您好!
①先请允许我引用一句名言:“人能够登上荣誉的高
峰,却不能长久地居住在那里。

”(4)我明白您对我的殷切
期望,希望我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孩子,您的望子成龙我能理
解,世界上有哪个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但今天我想跟您
说,请原谅我不能一直优秀,请原谅我不能一直都做得最好。

(1)
②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我的表
弟,有时候他来我家吃饭,您就会说:“看谁吃的最快。


每次看我快速地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头。

我记得我去学
钢琴,你会坐着听我弹,看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
畅,您才会微笑地放我离开。

我去考级,虽说也并不真的痛
恨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

(2)全文感情自然、真挚。

母亲爱儿子,希望儿子优秀;儿子爱母亲、理解母亲,希望能“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

这里的感情没有渲染、没有修饰、没有造作,是自然的流露。

读之,让人心动,引人深思。

(1)从母亲望子成龙的期望
写起,表达对母亲的理解;再表明自己的请求,让母亲明白现实。

这样写合情入理。

(2)结合现实,写出了自己
内心的真情实感,渴望母亲
有时候我也会羡慕其他孩子,当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
到成绩单后就能开心地回家,只因他有了一点进步。

而我心
里却是忐忑的,因为您要求我每次考试都要在95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虽然我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很好。

(2)
③母亲,我希望您也能理解体谅我,压力有时是动力,
但更多时候,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
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

(3)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内心最真实
的意愿,而不是一味强加压力给我,我的成长并不是您个人
的意志就能决定的,就像思想家卢梭说的:“大自然希望儿
童在成人以前,就应像儿童的样子。

”(4)
④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新闻里报道的“虎妈”“狼爸”,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到处是竞争的年代自己的孩子能“与众不同”,但我觉得他们的孩子并不真的快乐。

同为少年成名的作家蒋方舟,小小年纪便已
出书,但她写书并不是父母逼的,而是她真的热爱写作,如
今她已是受广大读者喜爱的青年作家之一。

母亲,我知道您
一直很爱我,您外表严厉只是想让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也
许您可以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引导我、鼓励我,我更愿意看
到一个温柔的母亲。

(5)
⑤今天,坐在高考考场上,人生往后的漫漫长路也许就
在我的笔尖下书写与改变,我也只是想借此机会,跟您说一
句:这一次,让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无论结果如何,我都
无怨无悔。

(6)
⑥谢谢您,我的母亲。

您的儿子
×××
2016年6月7日能理解“我”。

(3)比喻恰当形象,只有经
历过切身之痛的人才能有
这样的想法,这是真情的流露。

(4)第①段和第③段引用的
名人名言是能说服母亲的
最好的理由,就是期盼母亲理解“我”。

可见“我”的心情之切。

(5)第④段结合现实中“虎妈”“狼爸”的普遍现象,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快乐的渴盼。

并希望母亲能变得温柔可亲。

(6)再次提出自己的请求:“让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

”回应开头,突出主题。

技法总结
1.要寻找感情的“承载物”
抒情,往往要借助某一具体的事件、景物作为“凭借物”,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李清照的“淡荡春光寒食天”,虽不着一个“情”字,然而情采毕出;辛弃疾的“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虽未言一个“愁”字,然而谁不知词人满腹的“愁”滋味?李、辛两人的词何以
有如此突出的表达效果?一是情感使然,是情感的魅力所致;二是其情感抒发都有恰当的“承
载物”。

(1)借叙事来抒情
借叙事抒情,叙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而要把浓郁的情感融入到叙述之中。

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

(2)借写景来抒情
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情”要隐,隐到不直说别人也能感觉到。

借写景抒情,关
键是选择善于引发真情的景物。

2.巧设境,在情景中触发情绪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面对实情实景,在特定范围内有对象地写作,容易激发兴趣,调动
情绪,触发灵感。

比如站在风中、雨中、雪中,或置身月下、花间、霞光里,写一个景致;比
如凭窗远眺,写远山、远水或是远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又何愁写不出情景交融的佳作?
3.要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
适当的表达技巧能对文章的感情表达起到强化作用。

比如,关键语句的反复强调可以使感
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恰当的对比能使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形象的比喻
则能使无形无质的感情更容易被人理解,等等。

最应掌握的两种表达技巧是情景交融法和细节描写法。

运用情景交融法时,只有把环境描
写与人物感情结合起来,使其对情感的表达起到很好的渲染、烘托作用,才能增强文章的感染
力。

至于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向来就是动人情思的。

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处就在于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

可以这么说,细节描写成功了,离
“感情真挚”也就不远了。

作文命题:请以“一路有美相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病文呈现
一路清香飘逸
①回到家,我将书包重重地摔在桌上,然后走向床边,向后一倒,将自己扔在床上,一动
也不想动。

看着桌上的试卷被风吹乱到地上,无动于衷。

好累啊,高三刚开学就感到了某种压
力。

(1)
②“回来了,给你买的杭白菊放在桌上了,喝点可以醒神。

”妈妈在厨房里喊。

“知道了!”从床上起来,抓了几朵菊花放在杯里,倒上水。

呷一口,比白开水还难喝。

几朵花死气沉沉地
浮在上面,让人心生厌烦。

算了,不喝也罢。

(2)
③妈妈进来了。

“你怎么用昨晚的温水泡茶呀?这样的茶泡出来一点菊花味都没有。

”“反
正差不多。

”“差远了,菊花没有经过沸水的冲泡,就不能将香味完全散发,也不能起到应有
的醒神作用。

你呀,长这么大连这点常识都没有。

我去给你换一杯。

”妈妈转身出去了。

④不久,有一股香味由远及近。

一杯菊花茶被端进来。

花瓣在水中舒展开,静静地在水中
沉浮,宛如一朵朵在水中盛开的白莲。

香气随着热腾腾的水汽迎面扑来,人一下子清爽了许多。

果然,温水与热水是有差别的。

(3)
⑤“妈,谢谢你!”我内心一阵喜悦。

是的,我想明白了。

泡茶如此,人生亦如此。

未经
历热水的冲泡,不会有茶香;没有经历挫折和痛苦的人生,便不能收获成长的硕果。

(4)
⑥于是,我不再逃避躲闪。

所有的疲惫仿佛都随着香味飘散开去,我满怀信心和希望,接
受成长的洗礼。

因为我知道,学会在痛苦中成长是对生命的完整诠释。

因为我知道,我的成长
会因此一路清香飘逸。

病因分析
本文重点解决的问题:
1.本文内容单薄,好似记流水账。

这是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要学会选择生活中
最能打动人的情节和细节,学会安排文章的动情点。

二是要有精彩的语言。

“言之无文,行而
不远”,“味同嚼蜡”何以得高分?语言动人,首先要动己。

2.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只是内容略显单薄。

(1)文章开头干净利落,值得借鉴。

但“无动于衷”的主语是谁,显然被作者漏掉了,使得该句
表意不明。

(2)第②段突出的问题也是有些语句表意不清楚。

(3)第③④两段的描写非常生动,可见作者生活的积累。

(4)文章至此点题,最后一段集中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悟。

但这种感悟缺少必要的铺垫,显得有些
矫情,应当增加泡茶、喝茶的内容,使得后面的议论抒情水到渠成。

佳作再续
一路清香飘逸
回到家,我将书包重重地摔在桌上,然后走向床边,将自己扔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


着桌上的试卷被风吹到地上,我无动于衷。

好累啊,高三刚开学就感到了某种压力。

“回来了,给你买的杭白菊放在桌上了,喝点可以醒神。

”妈妈在厨房里喊。

“知道了!”我从床上起来,抓了几朵菊花放在杯里,倒上水。

呷一口,比白开水还难喝。

几朵花浮在上面,
让人心生厌烦。

算了,不喝也罢。

妈妈进来了。

“你怎么用昨晚的温水泡茶呀?这样泡出来的茶水一点菊花味都没有。

”“反正差不多。

”“差远了,菊花没有经过沸水的冲泡,就不能将香味完全散发出来,也不能起到
醒神的作用。

你呀,长这么大连这点常识都没有。

我去给你换一杯。

”妈妈转身出去了。

不久,有一股香味由远及近。

一杯菊花茶被端进来。

花瓣在水中舒展开,静静地在水面沉
浮,宛如一朵朵在水中盛开的白莲。

香气随着热腾腾的水汽迎面扑来,人一下子清爽了许多。

果然,温水与热水是有差别的。

“妈,谢谢你!”我内心一阵喜悦。

是的,我想明白了。

泡茶如此,人生亦如此。

未经历
热水的冲泡,不会有茶香;没有经历挫折和痛苦的人生,便不能收获成长的硕果。

对于菊花而言,它在盛夏酷暑中生出枝叶,在秋风秋雨中绽开花蕾,在严寒环境中经受考
验,而当烈烈的寒流到来时,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在风霜雨雪的袭击中,菊花长得更饱满。

当它被采摘时,它仍保持着盛开的姿态,将生命中最
美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忍受与枝叶分离的痛苦!在这样的重重磨难中,菊花完成了生命最艰
难也最美丽的征程。

但最后,它还要经受热水的洗礼,才能将半年贮积的生命与清香又一次散
发出来,完成它生命中最后一次完美绽放。

我们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没有“望尽天涯路”的迷惘,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
辛苦付出,又怎么会有那“蓦然回首”的顿悟?正是那痛苦,让“灯火阑珊处”的收获渐渐明
朗起来,照亮了脚下的路。

只有经历过破茧成蝶的痛,才会有完整的蜕变,才会像翩翩起舞的
蝶一样拥有美丽的形象。

于是,我不再逃避。

所有的疲惫仿佛都随着香味飘散开去,我满怀信心和希望,接受成长
的洗礼。

因为我知道,学会在痛苦中成长是对生命的完整诠释。

因为我知道,我的成长会因此
一路清香飘逸。

点评升格后的文章,增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细写了茶的生命之路,为下文的议论抒
情做了有力的铺垫;二是由茶引出了自己的人生体悟,承上启下,思想深刻。

这样一来,文章
就变得充实起来,主旨也就得到了有力地支撑。

命题呈现
生活中的声音是多样的,有乐音,有噪音;有美的,有丑的……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诲,
朋友的关怀,是美的;自然的音籁,丝竹的旋律,歌手的演唱,也是美的……
请以“最美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

审题导引
这是一道既有很强的限制性,又有很强的开放性的题目。

说它有很强的限制性,在于这是
一道命题作文,我们不需要自己取题目,体裁也只能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字数不能少于
800字,在文章中我们只能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这声音是最美的。

说它有很强的
开放性,在于“最美的声音是什么”,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任何我们自己感觉最美的声音都可
以写。

最美的声音是什么?相信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

“最美的声音”是颤动我们心弦的声音,是美好的、积极的、感人的声音,是一种用心才能听明白的最美妙的声音。

“最美的声音”既
可以是我们听过的淙淙流水的声音、鸟儿悦耳动听的歌声、风铃悦耳的声响,也可以是蕴涵着
生命呼唤的新生婴儿的啼哭声;可以是我们受到伤害时,父母关爱、朋友关心的话语;可以是
我们获得成功时,朋友的鼓励、老师的赞许、父母的夸奖;还可以是保护世界环境的声音,呼
唤世界和平的呐喊……
佳作展台
最美的声音
依稀记得四年前的那个暑假,天气特别闷热,便整天呆在家里看电视,可这也不是什么美
差,因为耳边时刻都会响起母亲的唠叨声,不是嫌我这儿不好,就是嫌我那儿做得不对,真是
烦透了。

远在北京的姨妈家的妹妹也放假了,一个劲儿地打电话催我过去陪她玩,恰巧舅舅也
要去北京,于是我便决定和舅舅同行。

其实当时决定去不为别的,就为躲开母亲的唠叨声。

母亲去车站送我,一路上她还是唠唠叨叨个没完:“邻居阿姨家的电话号码我怕你记不住,给你写在纸上放在那个蓝色的包里了(当时我家里还没有安装电话),到了你姨妈家,别忘了打电话报个平安,注意身体……”
就在火车启动的那一刹那,母亲还在火车的窗边嘱咐着,火车越来越快,母亲的身影也越
来越模糊,最后消失了。

不知为什么,就在那一刻,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第二天早晨8点多,我和舅舅到了北京。

姨夫和姨妈要去上班,家里只剩下我和妹妹。


里的东西任我俩玩,电视几十个频道任我俩选,真是痛快。

晚上姨妈让我给家里打电话报个平
安,我拨通了邻居阿姨家的电话,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电话刚刚响了一下,那边就传来了母亲
熟悉的声音。

听出是我的声音后,母亲便又唠唠叨叨地问个没完,“吃得好吗?”“玩得好
吗?”“北京天气热吗?”……刚刚清静了一天,耳旁又传来了唠叨声,当时不懂事的我只是
随便应付了几句便挂断了电话。

刚开始的几天还好,除了看电视,妹妹还领我四处逛逛。

可渐渐地,我对北京的新鲜感和
好奇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想妈妈,甚至是她的唠叨声。

洗衣服时洗了好几次都洗不干净,
如果是在家,母亲定会嘱咐我多放点洗衣粉,多搓几下;如果是在家,出门前母亲定会嘱咐我
骑车要小心,别太快,拐弯时看着点儿车;如果是在家,睡觉前母亲定会嘱咐我盖上毛巾被,
小心着凉;如果是在家,吃饭时母亲定会唠叨着不让我看电视,等吃完了再看,不然对身体不
好;如果是在家……可现在听母亲的唠叨声都成了一种最大的奢侈。

我多么想打电话给母亲,
可我又不好意思麻烦邻居阿姨,再说打长途也挺贵的。

直到有一天晚上,姨妈家的电话铃响了,
是母亲打来的。

当姨妈把电话递给我的那一刻,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因为这电话我已盼了好
几天了,它响得太迟了。

电话的那头照旧传来了母亲的唠叨声:“习惯吗?”“玩得高兴吗?”……但与上次不同的是,我感觉这声音是那样的亲切,仿佛这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电话那边又传来了母亲的声音:“玮玮,没事儿,这是公用电话,有什么话就痛快地说吧!”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我不敢说话,因为我怕母亲听出我哭了会难
过。

最后母亲只说了一句话:“要是住不惯,就回来吧!”我知道母亲也想我了。

尽管姨妈和
妹妹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但我还是在接到母亲电话的第二天下午坐上了回家的列车。

就在那个暑假,我懂得了什么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它不是你崇拜的偶像的歌声,也不是
你所喜欢的乐器声,而是母亲的唠叨声。

其实这种声音时时刻刻都包围着我们,但千万不要抱
怨,也不要厌烦,听到它,应该感到幸福,因为它告诉你有一个人在时时刻刻地关心着你,爱
着你。

点评文章构思精巧,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记叙了自己一次远离家庭、远离母亲的经历,体会到日常不经意的、甚至厌烦的唠叨声其实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文章材料真实,叙事具体,
心理活动真实,感情真挚动人,主题明确,中心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