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网络传输的研究与实现

合集下载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来处理和传输多种类型的媒体内容,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本文将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研究可以分为多个领域,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处理、虚拟现实等。

在图像处理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用于对图像进行增强、去噪、分割和识别等操作。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改善图像的质量,使得图像更加清晰、明亮,方便人们观看和分析。

在音频处理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用于音频的压缩、音频效果的增强、声音的识别和合成等。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压缩音频文件的大小,方便存储和传输,同时保证音质的清晰度。

在视频处理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用于视频的压缩、视频信号的处理、视频内容的分析和识别等。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压缩视频文件的大小,减少存储和传输的成本,又保证视频的清晰度和流畅度。

在虚拟现实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用于构建虚拟现实环境、实现交互和体感控制等。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创造出逼真的虚拟现实环境,使得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其中的内容。

其次,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制作教育课件、教学动画和虚拟实验室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制作交互式的教育课件,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学习知识。

在娱乐领域,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开发游戏、制作动画和电影等,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内容。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设计虚拟游戏世界,让玩家可以在其中进行身临其境的游戏体验。

在医疗领域,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实现远程诊疗、医学影像的分析和诊断等,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传输医学影像数据,让医生可以通过远程途径对病情进行判断和诊断。

基于MOST网络的多媒体信息传输设计与实现

基于MOST网络的多媒体信息传输设计与实现

u i r t dr in an s a di i d f ut oep n .I h td fMO T ( daO i tdS s ms nf m s n adw r gh res n t s ii l t x a d n tes yo S Me i r ne yt o a i fc u e e
( . C l g f o ue ce c n e h o g , i nU ie i , h n c u 3 0 2,C ia 1 o ee o C mp tr i e a dT c n l y J i nv r t C a g h n 10 1 l S n o l sy hn
2 o madA tmmui tnWoktin nt 56 .C m n u0 i nz i rs t ,U i6 15,Qqhe 6 00,C ia ao ao iiar1 10 hn )
Absr c :The c rmu t d a s se e e al s r dto a o n cin wi he ta s s in,t e e i o ta t a l me i y tmsg n r ly u e a ta iin lc n e to t t r n miso i h h r s n
me tlt s ,b s d o h n a e t a e n t e MOS ewo k,mu tme i sa ig,v ie r c ie mo t Tn t r li d a me s gn o c e e v d s o h,ce rs u l a o nd,n o s o n ie,
测 试 表 明 ,基 于 MO T 网络 的多 媒 体 信 息 传 送 ,收 到 的 声 音 流 畅 、音 质 清 晰 、无 杂 音 、视 频 播 放 流 畅 。 S

VNC多媒体数据实时传输的研究与实现

VNC多媒体数据实时传输的研究与实现
左 到右 , 自上 而 下 的顺 序 。每 个 小 片 采 用 的 编 码 方 式 可 以
消息加速器与 VNC服务端位 于同一个 局域 网或同一 台计算 机 中。由于在 VNC中 ,采用 “ 求 一响应 一请 求”模 式 , 请 即只有 当~个请求消息 达到 服务器 端得 到响应 将数 据发送
b sso n lzn h n o ig meh d a d h b i e t r n miso r tc l e rsi t o ai fa ay ig t e e c dn to n y rd rmoe ta s s in p oo o ,a h u it meh d,lc lc mp e so c o a o rs in, i s
LI Ja U in。YU o g Z n
( rhC iaIsi t f o u igTeh oo y B i g 1 0 8 , hn ) No t hn n t ueo mp t c n lg , e i 0 0 3 C ia t C n i n
Ab ta t sr c :W h n t a s ti g t e mu t e i d t ,t e VNC h st e s o t o n f g a d d h a d l w r m er t .On t e e r n mi n h l m d a a a h t i a h h rc mi g o h b n wit n o f a a e hi h
关 键 词 :VNC协 议 ;H.6 2 4编码 ;VNC视 频 传 输 ;视 频 区域 检 测 ; 混合 远 程 显 示 协 议
中图法分类号 :TP 0 .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 0 07 2 (0 2 72 0—5 321 1 0 —0 4 21 )0 —7 60

基于嵌入式Linux的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嵌入式Linux的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嵌入式Linux的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姓名:戴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指导教师:俞立;孟利民20071118Services)。

H.264支持的视频源格式包括4:2:o’4:2:2和4:4:4,f司时支持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的视频序列,对于隔行扫描的视频帧,H.264支持将奇偶场独立编码.也支持将奇偶场一起编码的方式130]。

23音视频同步技术在无线多媒体通信系统中,除了音视频流能连续地在接收端播放,即实现媒体内同步外,音视频流同步的表现,图像和声音的同步程度也是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

在流媒体开发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音视频同步,包括同步插放和同步存储。

由于网络阻塞,服务器延迟或是客户端接收延迟,都可能造成音视频的不同步。

因此如何解决音视频同步是流媒体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引起音视频流不同步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终端处理数据引起的,发送端在处理采样、编码、打包等模块和接收端在处理解包、解压、播放等模块时,由于音频和视频的数据量以及编码算法各不同而引起的时间差:另一种是网络传输时延,网络传输时延是受到网络的实时传输带宽、传输距离和网络节点的处理速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网络阻塞时,媒体信息不能保证以连续的。

流”数据方式传输,特别是不能保证数量巨大的视频信息的联系传输,从而引起媒体帧内和帧问的异步【31】,如图2-2所示。

图2-2网络传输时延导致的媒体内异步和媒体间异步因此,从媒体流间异步的原因来看,同步地解决主要分为:(1)发送端同步:有效地控制源节点上音视频帧的发送时间,相同时间采集的音视频帧应当同时发送。

但当网络传输时延抖动严重时,该方法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接收端同步:目标节点设置缓冲区,消除网络传输产生的抖动,使系统能够同一19一4.3.2.2vivi编译步骤嵌入式有很多Bootloader可用,我们选择的是基于韩国mizi公司开发的vivi。

流媒体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流媒体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流媒体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流媒体业务正在无线网络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该文设计和实现了一套无线网络流媒体播放系统,并对服务器模块、客户端模块、以及传输模块进行了设计。

实验证明系统有较好的网络适应性,并能获取良好的视觉质量。

关键词:流媒体;服务迁移;视频传输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9-2233-03流媒体(streaming media),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因特网与内联网播放的媒体格式。

流媒体又叫流式媒体,它是用一个视频传送服务器把节目当成数据包发出,传送到网络上。

然后通过解压设备对这些数据进行解压后,节目就会像发送之前那样的显示出来了。

流媒体技术也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它是将网络技术及视/音频技术的有机结合。

在网络上实现流媒体技术,需要解决流媒体的制作、发布、传输及播放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网上进行流媒体传输的文件必须制作成适合流媒体传输的流媒体格式文件。

因为我们通常格式存储的多媒体文件容量很大,假使要在现有的窄带网络上传输,就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如果遇到网络繁忙,还可能会造成传输中断。

另外,通常格式的流媒体也不能按流媒体传输协议进行传输。

因此,应首先对需要进行流媒体格式传输的文件进行预处理,将文件压缩生成流媒体格式文件。

但是在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选用适当的压缩算法进行压缩,这样可以生成较小的文件容量。

二是需要向文件中添加流式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的解决方法,该文设计和实现了一个流媒体系统,利用rtp(实时传输协议)作为流媒体传输协议,并且以sip(应用层的信令控制协议)来作为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信息传输的传输协议。

而且为了让使用者在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的切换过程中不会察觉到视频有停顿或是画面有噪声的情形发生,则必须要能够达到无缝切换(seamless handoff)的程度。

本文研究结合了sip 和rtp协议,设计出了基于服务迁移的流媒体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传输和流媒体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传输和流媒体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传输和流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已经使得多媒体传输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音频到视频,多媒体的传输给我们带来了更加丰富和真实的体验。

而在这其中,流媒体技术的应用更是使得多媒体传输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一、多媒体传输的基本原理在介绍流媒体技术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多媒体传输的基本原理。

多媒体传输是指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和播放的过程。

在传输过程中,多媒体数据被分割成一系列小的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将这些数据包重新组装起来并进行播放。

二、流媒体的特点和应用流媒体技术是指在传输过程中,数据是按照连续的流进行传输的。

与传统的下载方式相比,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实时性:流媒体传输可以实时地播放音频和视频内容,无需等待下载完成。

2. 适应性:流媒体可以根据网络带宽的情况自动调整传输速率,保证传输过程的流畅性。

3. 边播边存:在流媒体的传输过程中,可以将部分内容缓存到本地设备上,方便用户的重复播放和查看。

流媒体技术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网络直播、在线音乐和视频播放等。

它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媒体观看体验,也为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流媒体技术的实现方式实现流媒体技术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数据的高效传输和播放。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流媒体技术实现方式。

1. RTP/RTCP协议: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和RTCP (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是一对用于多媒体数据传输和控制的协议。

RTP负责将多媒体数据进行分包和传输,而RTCP则负责传输控制信息和统计数据。

2. HTTP流媒体:HTTP流媒体是一种基于HTTP协议的流媒体传输方式。

通过将多媒体数据切分成小的HTTP请求,使得多媒体的传输可以与常规的网页请求一起进行。

多媒体应用的网络直播技术

多媒体应用的网络直播技术

多媒体应用的网络直播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实时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多媒体应用的网络直播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

网络直播技术通过将视频、音频等各种媒体内容传输到用户设备上,实现了实时的远程传输和互动。

本文将从网络直播技术的定义、应用场景及其优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直播技术的定义及原理网络直播技术是指通过网络将实时的音视频信号进行传输,并在用户设备上进行播放的一种技术。

它基于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简称RTP)和实时流媒体协议(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简称RTSP)等协议,通过分段传输和实时解码的方式,将音视频信号进行传输和显示。

在网络直播技术中,主要包含三个环节:采集、传输和播放。

首先,通过摄像头和麦克风等设备,将现实世界中的声音和图像信号采集下来;然后,将采集到的信号经过编码和压缩处理,以较低的带宽发送到服务器;最后,用户通过终端设备接收服务器传输过来的信号,并进行解码和显示,实现实时的观看。

二、多媒体应用的网络直播技术的应用场景网络直播技术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新闻直播:传统媒体机构和新兴媒体平台通过网络直播技术,实时播放新闻现场的图像和声音,使观众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新闻动态。

2. 体育赛事直播:足球、篮球等体育赛事通过网络直播技术,将比赛的画面实时传输到用户的电视、手机等终端设备上,使粉丝们能够在不同的地方观看到比赛。

3. 教育培训直播:学校和教育机构通过网络直播技术,实现远程教学和培训,让学生在家里就可以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4. 游戏直播:网络游戏玩家通过网络直播技术,将自己的游戏画面和声音与全球的观众分享,实时互动,形成一种新型的娱乐方式。

5. 企业会议直播:企业通过网络直播技术,可以将重要的会议内容实时传输给员工,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相关信息。

多媒体通信技术论文

多媒体通信技术论文

多媒体通信技术论文第一篇:多媒体通信技术论文摘要: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融入了多媒体的复合性、计算机的交互性、电视的实时性以及通信的分布性。

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多媒体通信已成为一种基本的通信方式。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应用;趋势引言:多媒体通信技术是一种把电视、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兴的通信技术,在交换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采用智能的、可视的和个人的服务模式,并综合利用图、声、文等多种信息媒体。

一、多媒体通信的主要特征多媒体通信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同步性三个特征,并且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1、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通信系统区别于其他通信系统的重要标志,它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控制能力。

交互性为用户提供了对通信全过程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

2、集成性。

多媒体通信系统需要具备能同时处理如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显示的能力。

由于各种媒体之间存在着空间关系、时间关系、链接关系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要求多媒体通信必须具有集成性。

3、同步性。

同步性是多媒体系统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

它是由多媒体的定义决定的,是指多媒体通信终端上显示的声音、图像和文字等必须以同步的方式进行工作。

二、多媒体通信中的关键技术1、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是音频和图像压缩编码技术。

(1)音频数据压缩技术。

作为携带信息的极其重要的媒体,声音是多媒体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为了使信号便于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传输和处理,并且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就需要对数字信号依次进行量化和压缩编码。

(2)图像数据压缩技术。

图像作为多媒体通信中的一类重要的煤体,能够更直观的体现信息的内涵,也更易于被接受。

但在通信的过程中,由于图像存储时需占用较大的空间,因此对其所生成的数据信号进行压缩是非常必要的。

2、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中的多媒体传输技术

计算机网络中的多媒体传输技术

计算机网络中的多媒体传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及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更是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重点讨论计算机网络中的多媒体传输技术,探讨其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多媒体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多媒体传输技术是指将不同类型的媒体数据(如音频、视频、图像等)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和展示的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编解码、数据压缩和网络传输等环节。

1. 数据编解码数据编解码是指将原始的多媒体数据经过编码处理,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数字信号。

编码可以分为有损和无损两种方式,有损编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数据的体积,但会有一定的信息损失。

常见的多媒体编解码标准有MPEG-2、MPEG-4、H.264等。

2. 数据压缩数据压缩是指将编码后的多媒体数据再进行压缩处理,以减小数据的大小,提高传输效率。

常见的数据压缩算法有JPEG、MP3等。

压缩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多媒体数据类型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压缩效果。

3. 网络传输多媒体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需要考虑带宽、延迟、丢包率等因素。

为了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连续性,网络传输中常使用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将多媒体数据分为若干小块进行传输,接收端可以实时解码和播放已接收到的数据,而无需等待全部数据传输完毕。

二、多媒体传输技术的应用领域多媒体传输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音视频会议、在线教育、视频监控等。

1. 音视频会议音视频会议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一种远程协同工作方式。

它可以使不同地点的人们通过网络进行实时语音和视频通信,达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

多媒体传输技术为音视频会议提供了高质量、实时、稳定的传输支持。

2. 在线教育在线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及的教育方式。

通过多媒体传输技术,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实时与老师互动,使远程教育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3. 视频监控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多媒体传输技术将监控画面实时传输到监视中心,实现对特定区域的监控和管理。

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系统的研究和实现

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系统的研究和实现
力。
4 )传 递 多媒体 信 息资 源 的方 式还 有用 电子 邮件箱 (m iBx 发送 信 E a Io) 件 ,这种 方式 既方 便又 经济 。
5 )网 络新 闻 组 ( e N w g o p 是全 交 互式 的超 级 电子 论坛 ,可 以进 W b esru )
行 多点交 互式讨论 ,不 受时 空的 限制。 3交互 式多嫌 体对 绻t拳 系统结构 棋盘 构件 1 )网 络教 学系 统应 用平 台具备 一些 公共 的服 务 构件 是十 分必 要 的。 如信 息管 理构件 、会话 管理构 件和 应用管 理构件 等 。 2 )网 络教 学系 统本 身还 要 有各 个应 用 的构件 。如远 程遥 控构 件 、音 频视 频传输 构件 、 电子 举手构 件等 。 3 )网 络通 信协 议 是最 为基 本的 构件 ,也 是底 层传 输 的基 础 ,它 为上 层应 用提 供大规模 传输 的支持 。 4 j信 息传 输平 台 作为 各应 用之 间进 行连 接 的纽 带 ,是通 信传 输 的桥
【 技术应用 】
繁纛
交 互 式 多媒 体 计 算机 教 学 网络 系统 的研 究 和 实 现
赵 秋 菊
( 山广播 电视大学 鞍 辽宁 鞍 山 140) 10 4

要 : 在2 世 纪计算机技术和信 息科学快速发展 ,信 息技术 ,特别 是网络技术和 多媒体已经广泛 的应用 到现代社会的各 个领域中,教育这个 神圣的行业也 l
不能例外 。传统 的教 学模 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教育 的需求 ,教育行业 已经进入 了多媒 体网络 教学时代。增强 网络学习 的互动性 已成 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 台的一 个重要发展方 向。多媒 体网络教学互动性的增强不但体现教师 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 且真 正建立 了能够起满足学生和教师 互动需要,适应学生 自主、交互、 协 同学 习的方 式。使 多媒 体网络教学成为具有互动式教学功 能的网络教学平台 。多媒体 网络 系统 交互性的增强丰富 了课堂教学 的内容、扩 大了教学对象的范围、减

局域网的多媒体传输与流媒体技术

局域网的多媒体传输与流媒体技术

局域网的多媒体传输与流媒体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传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局域网是一个在小范围内连接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的网络,它的出现为多媒体传输提供了更快速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局域网的多媒体传输与流媒体技术,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一、局域网的多媒体传输局域网作为一个小范围内的网络,通常由一个路由器连接多台设备组成,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

在局域网中进行多媒体传输时,可以借助本地服务器或网络存储设备进行存储和传输。

与广域网相比,局域网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传输延迟,为同一局域网范围内的设备提供了更好的传输体验。

在局域网的多媒体传输中,可以使用各种传输协议和文件格式。

常见的传输协议包括TCP/IP、UDP和RTP等,而流媒体技术中使用较多的文件格式则有MP4、FLV和AVI等。

这些协议和文件格式可以保证多媒体数据的高效传输和正确解码,从而实现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多媒体内容的流畅播放。

二、流媒体技术在局域网中的应用流媒体技术是一种将多媒体数据以连续的流的形式进行传输和播放的技术。

它通过将多媒体数据分割成一系列离散的数据包,并在接收端实时解码和播放,从而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在线观看和收听。

在局域网中,流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在线教育和娱乐等领域。

1. 视频监控在很多场景下,我们需要通过监控摄像头对特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

而局域网中的流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对监控视频的实时传输和观看,保证了监控的及时性和效果性。

监控摄像头拍摄到的视频可以通过流媒体服务器进行传输和存储,在接收端进行解码和播放。

这种方式在保安、交通管理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在线教育随着网络的普及,在线教育成为了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而局域网中的流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对教学视频和课件的在线传输和播放。

学生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到教育机构的服务器,观看实时的教学视频或者点播已经录制好的教学资源。

多媒体国内外研究现状

多媒体国内外研究现状

多媒体国内外研究现状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集成处理和交互展示的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

在国外,多媒体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

美国作为信息技术的领先国家,在多媒体技术的研究方面一直处于前沿地位。

许多知名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都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算法优化、应用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在图像和视频处理领域,研究人员致力于提高图像的分辨率、色彩还原度和视频的流畅度,同时不断探索新的压缩算法以减少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压力。

在音频处理方面,致力于提升音质、降噪以及实现更加逼真的三维音效。

欧洲的一些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等,也在多媒体技术研究方面表现出色。

他们在多媒体技术的跨学科应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将多媒体技术与医疗、教育、艺术等领域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

比如,在医疗领域,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远程医疗诊断、手术模拟等,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在教育领域,开发出了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在线教育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生动的学习体验。

日本在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颇具特色。

其在动漫、游戏等娱乐产业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

日本的研究人员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在国外,多媒体技术的研究还注重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制定了一系列多媒体技术的标准,如视频编码标准 H264、H265 等,为多媒体技术的全球应用和互联互通提供了保障。

相比之下,我国的多媒体技术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在多媒体技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的科研团队在图像和视频编码、音频信号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多媒体通信与网络

多媒体通信与网络
在以分组方式传输数据流时(例如IP包),各分 组所经过的路径不同,到达接收端的延时也可 能不同。度量延时抖动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 种是用在一段时间内最长和最短的传输延时之 差来表示。
产生延时抖动的因素:信号间的相互干扰、导 体的变化、共享传输介质的局域网的介质访问 时间的变化、存储转发的排队延时
10.3 多媒体通信协议
IP组播
单播(unicast):点对点传输 广播(broadcast):网上一点到所有其他点传输 组播(multicast):也称多播,指网上一点到多个指定
点(同一个工作组内成员)传输 在IP地址中,有D类(224.0.0.0-239.255.255.255)
用于组播地址。为支持组播功能,发送端和接收端及 其之间的网络设备必须支持组播
10.2 多媒体通信网的服务质量
多媒体通信的性能要求
吞吐量(throughput) 定义:指有效的网络带宽,通常定义成物理链路的 传输速率减去各种传输开销,反映的是网路的最大 极限容量。通常直接把网络传输速率当作吞吐量。 影响吞吐量的主要因素:网络故障、网络拥塞、瓶 颈、差错、缓冲区容量、流量控制 多媒体通信的吞吐量需求与网络传输速率、接收缓 冲区容量以及数据流量有关 会议质量电视:H.261标准CIF格式,352×288, 10帧/秒,数据率128kbps 话音64kbps,压缩后32,16,4kbps
人耳对声音抖动比较敏感,人眼对视频抖动不 敏感。CD质量声音,延时抖动小于100ms; 电话质量小于400ms;广播质量电视小于 100ms;会议质量电视小于400ms;虚拟现 实等小于20-30ms。
10.2 多媒体通信网的服务质量
错误率(error rate),也叫差错率 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出错的位数与所 传输的总位数之比。 帧错误率(Frame Error Rate,FBR):出错的帧 数与所传输的总帧数之比。 包(分组)错误率(Packet Error Rate,PBR):出 错的包数与所传输的总包数之比。 错误率参考指标 压缩的CD质量音乐,BER<10-4 未压缩的CD质量音乐,BER<10-3 电话, BER<10-2 压缩的广播电视, BER<10-9 压缩的会议质量电视, BER<10-8

2024年流媒体技术研究论文

2024年流媒体技术研究论文

2024年流媒体技术研究论文一、流媒体技术的定义流媒体技术是指通过网络传输连续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使得用户可以在不下载整个文件的情况下实时观看或收听。

流媒体技术可以将多媒体内容分割成小块的数据包,然后通过网络传输到用户的设备上,用户在接收到的数据包后,可以立即进行解码和播放,从而实现实时的流媒体播放。

二、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

当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在线观看视频和音频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流媒体技术应运而生。

最早的流媒体技术主要是基于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Media和Apple公司的QuickTime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压缩成较小的数据包,然后通过网络传输到用户的设备上。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流媒体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目前,流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多媒体内容传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流媒体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如RTSP、RTMP、HTTP Live Streaming、HLS等。

这些技术不断推动着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三、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场景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线视频播放:流媒体技术可以在网络上实时传输视频内容,使得用户可以在不下载整个视频文件的情况下进行观看。

这种应用方式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上最为常见的视频播放方式之一。

网络直播:流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的音视频传输,因此非常适合用于网络直播场景。

例如,体育赛事、演唱会、新闻发布会等都可以通过流媒体技术进行直播。

远程教育和培训:流媒体技术可以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传输到远程的用户设备上,从而实现远程教育和培训。

这种应用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育和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视频会议和远程协作:流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多个用户之间的实时音视频通信,从而非常适合用于视频会议和远程协作场景。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在娱乐、教育、军事,还是在商业领域,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实用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概述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对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进行编辑、压缩、传输、存储、分析等一系列技术方法和工具的总称。

其核心任务是将不同格式的媒体信息进行统一处理,使其可以在各种设备上进行互通和共享。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多样性和复杂性。

不同种类的媒体信息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处理需求,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处理。

例如,对于图像信息,可以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进行降噪、模糊等处理;对于声音信息,可以通过音频处理算法进行降噪、音频合成等处理。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娱乐领域,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游戏、电影等领域,通过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更加沉浸式的娱乐体验。

在教育领域,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被应用于课件制作、网络教育等方面,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在军事和商业领域,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被用于情报分析、商业展示等方面,提高了信息处理和传输的效率。

二、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在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1. 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算法可以实现对图像中物体的自动识别和分类,为图像检索和目标检测等应用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2. 声音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声音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音频信号的信噪比提升、回声消除等处理。

此外,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自然语言处理也是声音处理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可以实现语音助手、智能客服等场景下的智能交互。

如何实现局域网的多媒体共享与流媒体传输

如何实现局域网的多媒体共享与流媒体传输

如何实现局域网的多媒体共享与流媒体传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局域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局域网中,多媒体共享和流媒体传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局域网中实现多媒体共享和流媒体传输的方法。

一、多媒体共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 基于网络硬盘的多媒体共享通过在局域网中连接网络硬盘,并设置共享权限,用户可以将多媒体文件存储在网络硬盘上。

其他设备通过访问网络硬盘,可以实现对多媒体文件的共享和播放。

2. 基于文件共享的多媒体共享在局域网中,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文件存储在其中一台计算机上,并设置文件共享权限。

其他设备可以通过访问该计算机来实现多媒体文件的共享和播放。

3. 基于DLNA的多媒体共享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是一种用于多媒体设备之间共享媒体的标准。

通过DLNA技术,我们可以在局域网中连接符合DLNA标准的设备,实现多媒体文件的共享和播放。

二、流媒体传输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 基于流媒体服务器的传输在局域网中,我们可以搭建流媒体服务器,将多媒体文件存储在服务器上,并通过局域网内的设备进行播放。

流媒体服务器可以提供实时的音视频流传输,实现高清视频的播放效果。

2. 基于UPnP的流媒体传输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是一种用于设备之间互联的通信协议。

通过使用UPnP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在局域网中传输流媒体文件,包括音频和视频。

3. 基于流媒体协议的传输在局域网中,我们可以使用流媒体协议进行音视频传输。

常用的流媒体协议有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和RTMP(Real-Time Messaging Protocol)等。

通过使用这些协议,我们可以实现高效的流媒体传输。

三、如何提升局域网多媒体共享与流媒体传输的质量与速度1. 优化局域网设备的配置确保局域网中的设备具有足够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以支持高质量的多媒体共享和流媒体传输。

流媒体技术方案

流媒体技术方案

流媒体技术方案引言流媒体技术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传输多媒体内容的技术,通过将多媒体数据分割成一系列小块,并实时传输这些小块数据,流媒体技术能够实现边下载边播放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流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方案,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考虑和挑战。

流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流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多媒体数据分割成一系列小块,然后通过实时传输的方式将这些小块数据传送到客户端,客户端可以边下载边播放这些小块数据,从而实现无缝播放的效果。

在传输过程中,流媒体技术还可以根据客户端的网络条件和播放器的能力进行码率自适应,以保证播放的稳定性和质量。

流媒体技术方案1. HTTP流媒体方案HTTP流媒体方案基于HTTP协议,利用HTTP的可靠性和广泛使用的特点,可以在大多数网络环境下实现流媒体的传输。

常见的HTTP流媒体方案包括HTTP Live Streaming (HLS) 和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 (DASH)。

这些方案将多媒体数据分割成小块,并通过HTTP协议进行传输。

客户端可以通过请求不同的媒体片段来实现码率自适应,以适应不同的网络条件和客户端能力。

2. 实时流传输协议 (RTSP) 方案实时流传输协议 (RTSP) 是一种专门用于流媒体传输的协议,它使用自己的传输协议和控制协议来实现流媒体的传输和控制。

RTSP允许客户端与流媒体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发送控制命令来控制媒体的播放,包括播放、暂停、快进等操作。

与HTTP流媒体方案相比,RTSP方案可以提供更精细的控制和更低的延迟,适用于对延迟要求较高的实时应用场景。

3. 数据包广播方案数据包广播方案是一种基于网络组播技术的流媒体传输方案。

在这种方案中,多媒体数据被组播到一个特定的组播组中,所有订阅该组播组的客户端都可以接收到这些数据。

数据包广播方案可以在局域网中实现高效的流媒体传输,是一种适用于实时应用场景的技术方案。

物联网多媒体数据传输与感知技术研究

物联网多媒体数据传输与感知技术研究

物联网多媒体数据传输与感知技术研究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多媒体数据(如音频、视频、图像等)在物联网中的传输和感知日益重要。

传统的数据传输技术在满足传感器数据传输方面已相对成熟,然而在多媒体数据传输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因此,研究物联网多媒体数据传输与感知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多媒体数据传输在物联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物联网中,各种传感器可以采集到丰富的多媒体数据,如智能摄像头可以捕捉视频,麦克风可以录制音频,温度传感器可以获取图像等。

这些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包括两个方面的需求: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

对于传输效率而言,物联网中的传感器数量众多,而且数据源广泛分布。

因此,数据传输的效率至关重要。

一种传输方法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和LoRa等。

这些技术可以满足不同距离和传输速率的要求。

另外,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可以使用数据压缩和数据流分段等技术。

数据压缩可以减小多媒体数据的大小,从而降低传输所需的带宽和存储空间。

数据流分段可以将数据分为多个小块进行传输,从而减小了传输的延迟。

对于传输质量而言,多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对于物联网应用至关重要,如视频监控、语音通信等。

由于多媒体数据对于数据传输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采用一些传输技术来保证传输质量。

例如,可以使用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如前向纠错编码(FEC)和自适应差错控制(ARQ)。

FEC可以根据传输错误率纠正错误,ARQ可以通过重新传输丢失的数据包来保证传输的完整性。

此外,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多媒体数据,可以使用流媒体传输技术,如实时传输协议(RTP)和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除了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多媒体数据的感知也是物联网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多媒体数据的感知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来实现,如图像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

感知技术可以用来分析和识别多媒体数据,从而实现更高级的物联网应用。

例如,在视频监控中,可以通过图像感知技术来实现行人检测、车辆识别等功能。

Internet多媒体数据流实时传输协议的研究及其应用

Internet多媒体数据流实时传输协议的研究及其应用

Internet多媒体数据流实时传输协议的研究及其应用刘殿岫【摘要】The use of Java platform from the multimedia data stream real time transmission are introduced. The key protocol streaming real-time transmission of multimedia network in RTP, RSVP,RTSP and IPV6 data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real-time transmission of meaning.%对java 平台从多媒体数据流实时传输的运用方面进行了介绍。

对网络多媒体中的RTP、RSVP、RTSP和IPV6等数据流实时传输的关键协议从实时传输意义方面进行了分析。

【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3(000)020【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流媒体技术;实时传输;实时传输协议;实时流化协议IPV6【作者】刘殿岫【作者单位】科技部信息中心,100862【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目前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多媒体交互业务必然是规划的重点。

交互式多媒体的许多实际体现,比如网际视频点播和会议以及教育中的TCP / IP网络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

在当今互联网发展的大势所趋之下,多媒体,实时数据流技术跟以往相比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关这些多媒体的协议也顺势做了能让他们发挥更好的改进措施。

提高网速,改进压缩技术,开发更适合于实时传输优化的新协议和新技术。

以上三个方面对于提高目前互联网传输多媒体信息的质量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多媒体数据流实时传输的网络协议进行系统研究,例如实时传输协议、实时传输控制协议、资源预留协议、实时流化协议。

这些支持流媒体传输的新协议互相配合,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实时数据的传输要求。

基于PCDN的流媒体平台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PCDN的流媒体平台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PCDN的流媒体平台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带宽的提升,流媒体技术逐渐成为了现代互联网应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流媒体技术可以实现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为视频直播、在线影音等应用提供了广泛的支持。

但是,传统的流媒体技术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用户访问高峰期的网络拥塞、服务器带宽有限、用户请求延迟等等。

为了解决传统流媒体技术中的问题,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流媒体加速技术——PCDN(Peer-to-Peer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PCDN基于P2P技术,利用用户间的带宽资源共享,从而实现流媒体数据的高效传输。

因此,PCDN技术具有高容错性、低延迟、高带宽利用率等优点,已经成为当前流媒体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基于PCDN技术,设计和实现一个高效的流媒体平台。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PCDN技术的设计和原理研究:研究PCDN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流动方式、网络请求处理流程等,为后续的流媒体平台设计提供基础。

2. 流媒体服务器的搭建和优化:建立流媒体服务器,并对服务器进行优化,提高服务器的带宽利用率和处理能力。

3. PCDN节点的构建:基于PCDN技术,搭建PCDN节点,并实现节点之间的带宽资源共享。

4. 流媒体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借鉴传统流媒体技术的协议设计,同时结合PCDN技术,设计和实现一种高效的流媒体传输协议,实现流媒体数据的高速传输和低延迟。

5. 流媒体平台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开发:基于流媒体传输协议,设计和实现流媒体平台的服务端和客户端,从而实现用户对流媒体数据的高效访问和播放。

6. 流媒体平台的性能评估:对研发的流媒体平台进行性能评估,测试平台的带宽利用率、请求处理速度、用户体验等指标。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基于PCDN技术设计和实现高效的流媒体平台,探索P2P技术在流媒体应用中的优化和应用,达到以下目的:1. 提高流媒体平台的可用性和稳定性,改善用户访问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网络传输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本文介绍了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的现状,研究了支持多媒体网络传输的协议及其实现方法、多媒体传输质量的控制、多媒体IP多播技术及其它相关技术。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传输UDP传输系统的实现
1实时多媒体网络传输现状
在Internet产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多媒体网络的应用一直局限于下载使用的模式。

多媒体业务系统出现己有十余年历史,其间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多媒体实时业务与预期的发展相比差距很大。

不但如此,近年来还有所回退。

多媒体业务系统需要二大支持:其一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其二为通信网的传送能力。

在实现方面。

微电子技术以每18个月能力翻番(摩尔定律)的速度前进,微电子芯片能力越来越大,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存储能力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低,目前己经可以在芯片中以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实现图像或语音编码算法。

综合起来可以认为,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十年来进展巨大,它完全适应多媒体业务系统发展的需要。

2多媒体实时传输的研究与实现
1.服务器和客户端系统结构
目前的网络带宽要求多媒体数据进行压缩才能适合网络传输,我们在实现的时候采用MPEG-IV压缩标准,实现了较高的压缩比。

视频传输的实现采用RTP /RTCP为传输协议来传输实时视频数据。

我们在windowS2000平台上,应用Delphi6.0为开发工具。

采用朗讯科技公司提供的RTPLibrary,调用其函数库实现协议的应用。

服务器获取视频信息后经过MPEG硕v压缩模块,压缩过的数据加上RTP 数据包头送往网络接口发送,同时处理RTCP控制信息。

服务器对系统进行QoS 控制。

客户端从网络接口接收到信息后,先存入缓冲区进行数据恢复。

除去RTP 数据包头,经过MPEG-IV解压缩模块,在客户端回放显示。

2.多媒体实时传输数据流程和控制流程
发送端的编码器输出经过压缩的一帧视频数据,递交给RTP分组处理模块。

我们首先创建一个RTP线程,将一阵视频数据按照要求分解为适合网络传输的一系列小的数据包,按照发送的顺序标记数据包的顺序号,并根据当前的采样时钟打上时间戳,标记视频数据的压缩格式等参数、加上此协议的分组包头,送到
传输模块来完成发送。

数据发送的流程图见图1-1所示。

客户端从端口获取数据包后写人接收缓冲区。

根据接收到的RTP数据分组包头信息确认数据包是否丢失,做出相应处理。

控制流程是传输的过程中,通过RTCP控制分组,将接受端的描述信息传达给发送端同时接收来自发送端的描述信息,发送端根据反馈信息来调整数据的编码格式,监控网络的传输状况,提高或降低实时数据的产生速率。

接受流程图略。

3.多线程设计与实现
在实现的过程中,为了减小多媒体传输的系统开销而采用了多线程并发工作方式,并采用事件触发模式。

具体实现过程见图1-2。

在服务器上,编码线程EncodeThread负责把图像编码,把结果放入缓冲区,缓冲区收到一帧数据后触发事件FrameReady。

在客户端,接受线程ReceiveThread 把接收到的数据写入缓冲区。

缓冲区收到一帧数据后触发事件FrameReady。

该事件触发后解码线程DecodeThread负责把图像解码,解码完毕复位该事件。

3基UOP的多媒体传输协议的设计
在网络传输视频时,发送端和接收端需要确定一个传输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简单的传输层协议。

UDP是无连接的,不提供数据的重传和确认,可以提高传输效率,并且UDP支持网络广播功能,适合进行网络视频传输。

uDP本身并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情况,而且UDP还限定了每次发送的数据包的大小,而一帧视频数据常常超过这个限定。

因此。

我们根据多媒体传输要求扩展了UDP协议,增加一些处理机制以保证视频数据传输正确和有序。

扩展的UDP 协议描述如下:
1.缓冲区设计
发送端和接收端确定一个传输缓冲区,缓冲区的大小要求可以满足处理多媒体数据的突发传送的需要。

发送端首先把多媒体数据写入缓冲区,将其分解为若干数据包,使得每一数据包的大小不超过1024字节,称为一个分组数据。

2.数据包标题头结构
对一个分组数据的每个数据包加上一个包头结构,包头结构里定义了序列号,传输通道号,视频压缩格式,时间戳。

序列号是数据包发送的顺序标记,用以检测传输中是否有数据丢失,并用在接受端来重新排序。

传输通道号用于多通道视频传输。

视频压缩格式标记用于接收端采用相应的解码流程。

时间戳控制视频回放的时间。

3.数据包加密
在发送端对数据包标题头部做加密处理,接收端对接收的数据包解密。

加密算法可以由用户自定,本文中采用较为简单的与或运算来说明加密原理。

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

4.传输超时和分组丢失的处理机制
多媒体数据传输要求实时性高,而允许一定的传输误码率。

接收端对于发送的数据包超过时限未能接收到,则认为数据包丢失。

如果数据分组丢失数目多,而且丢失现象在一段时间内都比较严重时,则认为网络阻塞,降低发送方发送速率。

当发送端速率小于20kbps时,认为网络断开连接,停止发送。

5.接收端数据恢复
接收到一帧的所有数据分组后,根据数据分组的标题头中序列号标记对数据包进行重新排序,并恢复成一帧完整的多媒体数据。

根据数据包头的压缩格式标记送去相应的解码流程。

6.存储策略
发送端在发送完一个视频帧的所有数据分组后,丢弃这帧数据。

接收端收到一帧视频数据后送去解码,然后丢失这帧数据。

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减小系统内存开销。

7.传输延迟控制
由于可以认为网络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平稳的。

接收端受到数据包以后,根据接收数据包的速率预测网络传输延迟,并反馈给发送端。

8.反馈控制
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延迟估计和接收质量报告调整发送的速度,以及确定是否重发某个关键的数据包。

9.传输质量的自适应控制
发送端根据估计的传输延迟,调整发送的速度,确定给用户发送不同质量的多媒体数据。

并根据传输质量估计网络带宽,网络带宽大的时候,可以发送高质量图像;网络带宽小的时候降低图像发送质量。

4多媒体网络传输系统的实现
4.1系统结构
本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

本地系统为一套16路MPEG—I的监控主机,装有四块一卡四路的德加拉A VE2000XQ卡,可接16个摄像头输入。

主机可以通过COM口控制配有云台镜头解码器的摄像头的监视方向和焦距、光圈、倍等参数。

十六人入出的I/O报警板所接的报警探头可与摄像头协同I作,以完成报普录像。

监控主机带有网络接口设备,例如网卡、ADSLMODEM、CABLEMODEM 等。

可接人局域网或INTERNET网。

如果接收到合法网络监控终端发来的请求视频数据服务的指令,则启动网络传输功能,首先对相应通道的MPEC-I数据进行解码处理,得到未压缩的原始视频数据,并置人缓冲区。

随后对缓冲区内的视频数据进行MPEG-IV压缩。

然后发到相应的监控终端。

4.2网络传输模块的实现
本系统采用的网络传输协议是我们在前面介绍的UDP扩展协议。

客户端应用程序首先向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服务器确认服务请求。

在服务器上,传输模块从压缩模块获取压缩的数据,经过数据分组和打包,送到网络接口发送。

在客户机上,传输模块从网络接口获得数据包存入缓冲区,在缓冲区内分离数据包头,恢复视频帧。

客户机的传输模块还要实现同步控制和传输反馈。

服务器端接受反馈并处理。

系统框图为图1-4。

5结论
本文研究了Internet上多媒体实时传输的通信协议,介绍了多媒体传输的特点和实现传输的关键技术,研究了利用RTP和RTCP协议实现多媒体实时传输,深入研究了RTP和RTCP协议的I作机制,分析了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展uDP协议,实现了多媒体网络实时传输,简单介绍了我们实现的数字化网络监控系统。

最后介绍了网络传输系统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剑清译,数字通信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