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叶类和花类生药番泻叶和红花的鉴定
花类中药的鉴定—红花的鉴定

酸氢钠液10ml,浸渍,滤过。滤液加醋酸使之呈酸性,即发生红 色沉淀。
2. 薄层色谱:以本品作为供试品,以红花对照药材作为对照,照 《中国药典》(2015年版)红花的薄层色谱操作法试验,供试品 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应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常见伪品】
二、西红花的鉴别
【成分】含红色的和黄色的色素,包括:红花甙,前红花甙,红花黄色
素A及B,红花明甙A。又含多酚类成分:绿原酸,加啡酸,儿茶酚,焦 性儿茶酚,多巴。还含挥发性成分八十余种。
【理化鉴别】
1.取本品少量,置白瓷板上,加硫酸1滴,酸液显蓝色经紫色缓缓变为红 褐色或棕色。 2.薄层色谱:以本品作为供试品,以西红花对照药材作为对照,照《中 国药典》(2015年版)西红花的薄层色谱操作法试验,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应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柱头和花柱上部表皮细胞 分化成圆锥形单细胞毛, 先端尖或稍钝。
一、红花的鉴别
【显微鉴别】
3.花冠、花丝、柱头碎片多见, 有长管状分泌细胞常位于导管旁, 直径约至66μm,含黄棕色至红 棕色分泌物。
4.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或橄榄 形,直径约至60μm,具3个萌发 孔,外壁有齿状突起。
一、红花的鉴别
二、西红花的鉴别
【经验鉴别】 1.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 无沉淀。若水呈现红色,且水面有油状漂浮物者为伪品。 2.取样品少许,浸入水中,搅动,真品不易碎断,若碎断即为伪品。 3.取样品少许,加碘酒一滴,真品不变色,若变蓝色、蓝黑色或紫色, 则为伪品。 4.取样品少许浸入水中,用放大镜观察,真品一端膨大成喇叭状,一侧 有裂缝(若顶端边缘有细齿者为上品),否则是其伪品。
叶类、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鉴定

叶类、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性状鉴定叶类中药的性状鉴定:一般应注意叶片的性状,长度及宽度,叶端、叶缘及叶基的情况;叶片上、下表面的色泽及有无毛茸和腺点,叶脉的类型、凹凸和分布情况;叶片的质地;叶柄的有无、形状及长短;叶翼、叶轴、叶鞘、托叶及茎枝的有无;以及叶片的气和味等。
代表性药物有侧柏叶、淫羊藿、大青叶、蓼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罗布麻叶、艾叶、紫苏叶。
常见的花类中药有圆锥状、棒状、团簇状、丝状、粉末状等。
颜色一般较新鲜时稍暗淡,气味也较新鲜时淡。
鉴别时,以花朵入药者,要注意观察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数目及其着生位置、性状、颜色、被毛与否、气味等;如以花序入药,除单朵花的观察外,需注意花序类别、总苞片或苞片等。
菊科植物还需观察花序的形状,有无被毛等。
常用叶类中药金银花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蕊或带初开的花产地,主产于山东、河南采收加工,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性状鉴别,药材,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厘米,上部直径约0.3厘米,下部直径约0.15厘米。
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
偶见叶状苞片。
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0.2厘米,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子房无毛。
气清香,味淡,微苦。
鉴定果实类中药,应注意其形状、长小、颜色、顶端、基部、表面、质地、断面等。
注意是完整的果实还是果实的某一部分。
种子类中药的性状鉴定主要应注意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纹理、种脐、合点和种脊曲位置及形态、质地、纵横剖面以及气味等。
常用果实及种子类中药豆蔻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豆蔻”产地,白豆蔻产于泰国、柬埔寨、越南、缅甸等国。
我国云南、广东有少量引种。
爪哇白豆蔻产于印度尼西亚。
性状鉴别:药材,原豆蔻,呈类球形,直径1.2~1.8厘米。
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浅棕色绒毛。
花类中药鉴定—红花的鉴定

红花浸入水中,水液为金黄色,花不褪色。
红花药材图
PART 5
伍
显
微
1.花粉粒
鉴
定
圆球形或椭圆形,外壁有短刺
及疣状雕纹,萌发孔3个。
2.分泌管
常位于导管旁,由分泌细胞单 列连接而成,内含黄棕色至红 棕色分泌物。
3.柱头表皮细胞
分化成圆锥形单细胞毛,先端 较尖。
4.花冠顶端表皮细胞
分化成乳头状绒毛,先端较尖
冯松浩
红花的鉴定
PART 1
壹
来
红花
源
菊科植物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
PART 2
贰
原 植 物 鉴 定
1.一年生草本。 2.叶互生,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 缘齿端有尖刺。 3.头状花序,全为管状花,初开时黄 色,渐变为红色。 4.瘦果近卵形,具4棱,无冠毛。红花植物图源自教你辨真伪劣优
质
质
红
红
花
花
PART 6
陆
质 量 鉴 定
1.杂质 不得超过2%。 2.水分 不得超过13%。 3.含量测定 按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本品含羟基红花黄色素A (C27H30O15)不得少于1.0%; 含山柰素(C15H10O6)不得少 于0.050%。
PART 3
叁
产
地
产地:
与
主产于新疆、云南、河南、河北、浙江等地。
采
制
采制:
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PART 4
肆
红花
性 状
1.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
鉴
2.花冠红黄色或红色,先端5裂,裂片
定
狭条形。
番泻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1、性状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狭叶番泻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全缘。
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
革质。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尖叶番泻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叶端短尖或微突,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2、鉴别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紫外光灯等。
2.1显微鉴别:2.1.1 试液配制2.1.1.1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50%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2.1.2.1 取本品10g,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搅拌均匀,置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加稀甘油数滴,搅拌均匀,分装2~3片,加盖玻片,即得。
2.1.2.2 取研细的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甘油醋酸试液,搅拌均匀,加盖玻片,即得。
2.1.2.3取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搅拌均匀,同时滴加少许稀甘油,加盖玻片,即得。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本品粉末淡绿色或黄绿色。
晶纤维多,草酸钙方晶直径12~15µm。
非腺毛单细胞,长100~350µm,直径12~25µm,壁厚,有疣状突起。
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薄壁细胞中,直径9~20µm。
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主为平轴式,副卫细胞大多为2个,也有3个的。
4.4叶、花类中药理化鉴定(番泻叶)

实用中药鉴定叶、花类中药理化鉴定(番泻叶)
番泻叶
Cassia angustifolia Vahl.
豆科植物狭叶番泻、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前者主产红海以东至印度一带,通常在开花前采摘,阴干后用水压机打包;
后者主产埃及尼罗河上游,我国广东、海南及云南等地有栽培。
主要成分
含番泻苷(A、B、C、D)、芦荟大黄素双蒽酮苷、大黄酸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等。
理化鉴定
取本品粉末25mg,加水50ml及盐酸2ml,置水浴中加热15分钟,放冷,加乙醚40ml,振摇提取,分取醚层,通过无水硫酸钠层脱水,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放冷,加氨试液5ml,溶液显黄色或橙色,置水浴中加热2分钟后,变为紫红色。
(检查蒽醌类成分)
结 果
谢
谢
实用中药鉴定。
中药鉴定学:花类中药的鉴定

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子房有的表皮细胞分化成多细胞束状毛。花柱表皮细胞少数分化成毛状物。柱头表皮细胞常呈 *状突起。 花梗和花托
有些花类中药常带有部分花梗和花托。横切面构造与茎相似,注意表皮、皮层、内皮层、维管束及髓部是否明显,有无厚 壁组织、分泌组织存在,有无草酸钙结晶、淀粉粒等。
花 序
除单花的观察外,需注意花序的类别、总苞片或苞片等。
显微鉴别
制 片
除花梗和膨大的花托制作横切片外,一般只作表面制片和粉末观察。
苞片和萼片
与叶片构造相类似,通常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故鉴定时以观察表面观为主。注意上、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有无气孔及毛 茸等分布,气孔和毛茸的类型、形状及分布情况等在鉴定上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此外,尚需注意有无分泌组织、草酸钙结晶以 及它们的类型和分布等。
横切面构造与茎相似注意表皮皮层内皮层维管束及髓部是否明显有无厚壁组织分泌组织存在有无草酸钙结晶淀粉粒等
性状鉴别
形 状
花类中药由于药用部位和种类不同,差异较大,常见的有圆锥形、棒状、团簇状、丝状、粉末状等。颜 色来自较新鲜时稍有改变,色暗。
气 味
较新鲜时淡。
花 朵
鉴定时,要注意观察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数目及其着生位置、形状、颜色、被毛与否、气味等。
花 瓣 花瓣构造变异较大,上表皮细胞常呈*状或毛茸状突起,无气孔;下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常呈波状弯曲,有时有毛茸及少数 气孔存在。相当于叶肉的部分,由数层排列疏松的大型薄壁细胞组成,有时可见分泌组织及贮藏物质。维管束细小,仅见少数 螺纹导管。
雄 蕊
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二部分。 ① 花丝构造简单,有时被毛茸。 ② 花药主为花粉囊,是产生花粉的场所,花粉囊内壁细胞的壁常不均匀地增厚。 ③ 花粉粒 成熟的有两层壁,内层壁薄,外层壁厚,外壁上有各种形态如刺状突起,放射状雕纹,状纹理等;花粉的外壁 上还有萌发孔或萌发沟。花粉粒的大小和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为12µm~100µm。形状有类圆形、三角形、椭圆形、 四分体等。花粉粒的形状、大小以及外壁上的萌发孔和雕纹的形态,常是科、属甚至种的特征,对鉴定花类中药有重要意义。
实验五 金银花红花番泻叶

(1)表皮细胞:常含黏液质,上下表皮均有气孔,非腺毛. 栅栏组织:分布于上下表皮内,上面栅 栏通过主脉,细胞较长;下面栅栏不通过 主脉,细胞较短, 且垂周壁弯曲 海绵组织:细胞中含簇晶 (3)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在上方,韧皮部在下方,上下 均有纤维束包围,主脉突起的下方有厚角组织
三、红花粉末鉴别特征
1、花各部有管状分泌细胞, 单项纵向排列,细胞内充满淡 黄色至红棕色物。 2、花粉粒圆球形或椭圆形, 外部有短刺状及疣状雕纹,萌 发孔3个。 3、花冠顶端细胞分化成乳头 状绒毛。 4、花柱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 形末端较尖的单细胞毛。
[作业]
1、绘制番泻叶横切面简图; 2、绘制金银花、红花粉末鉴 别特征图。
( 2)叶肉组织:
[实验内容]
番泻叶粉末鉴别特征
(1)表皮细胞多角形,c 垂周壁平直;气孔平轴式 副卫细胞多为2个,也有3 个的。 (2)单细胞非腺毛,壁 厚,多疣状突起,基部稍 弯曲。 (3)晶鞘纤维有的具分 支,结晶方形、棱形。 (4)栅栏细胞等其他特 征。
二、金银花粉末:浅黄色。
①腺毛有二种,一种头部呈倒圆锥形,顶 部略平坦,由10~30个细胞排成2~4层; 另一种头部呈倒三角形,较小,由4~20 数个细胞组成,腺柄2~4个细胞。腺毛头 部细胞含黄棕色分泌物。 ②非腺毛为单细胞,有二种;一种长而弯 曲,壁薄,有微细疣状突起。另一种非腺 毛较短,壁稍厚具壁疣,有的具单或双螺 纹。 ③花粉粒众多,黄色,球形,直径6~70 μm,外壁具细刺状突起;萌发孔3个。 ④柱头顶端表皮细胞呈绒毛状。 ⑥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族晶。
实验六
叶类与花类中药
【目的要求】
一、掌握番泻叶的组织鉴别特征, 熟悉粉末鉴别特征 二、掌握金银花粉末鉴别特征
红花质量评价研究实验报告

红花质量评价研究实验报告
红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
然而,市场上的红花质量良莠不齐,有些甚至掺杂了其他杂质,影响了其药效和安全性。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实验评价红花的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
1.外观检查:观察红花的颜色、形状、大小、气味等特征,判断是否符合标准。
2.显微镜检查:取少量红花样品,加入少量水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检查是否有杂质、虫卵等。
3.化学成分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红花中的主要成分——花青素的含量,判断其质量。
实验结果:
1.外观检查:样品颜色鲜艳,形状规整,大小均匀,气味芳香,符合标准。
2.显微镜检查:样品中未发现杂质、虫卵等。
3.化学成分分析:样品中花青素的含量为2.5%,符合国家标准。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该红花样品质量良好,符合国
家标准,可以放心使用。
结论:
本实验通过外观检查、显微镜检查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红花的质量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该红花样品质量良好,符合国家标准。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红花时,应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查看产品标签和质量证明,以确保购买到优质的红花。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了解60种中药的性状鉴别主要特征; 了解中药鉴定的依据、取样要求和方法;
了解市场假劣药材的动态。 .素质目标 具有查阅相关参考书籍,获取和拓展新知识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医药行业职业守则; 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 具有“规范严谨”、“依法鉴定”、“质量为本”的鉴定理念。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线下理论部分: 教学单元一中药鉴定基本知识与技能 (一)教学内容 .概述。 .中药鉴定技术发展概况。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开课网址:XX 教学活动设计一中药鉴定基本技能 (一)教学内容 .中药鉴定常用的四大方法。 .显微镜及显微互动系统的使用。 .显微制片技术。 (二)教学要求 .掌握中药的性状鉴定方法;掌握显微鉴定的操作、制片技术。 .熟悉显微互动系统的使用。 .了解中药的来源鉴定、理化鉴定。 教学活动设计二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 (一)教学内容 .大黄、甘草、黄黄、人参、三七、白芷、苍术、川贝母的系统鉴定。 .白色药材的比较鉴别。
时间t
时间:
一、课程简介与定位
(一)课程简介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开发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课程,也是高职高专院校中药制 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职业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执业中药师资格)的必考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中 药的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等相关知识,并培养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的核心技能,为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质 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二)课程目标
深入贯彻学校“厚药德、明药规、强药技”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具备敬畏生命、诚实守信、精益求精 、
番泻叶大青叶金银花红花

[显微特征]
红花粉末
橙黄色
花粉粒
1.分泌细胞呈长管道状,充满黄色或红棕色分泌物。 2.花粉粒深黄色,类球形,具3个萌发孔,外壁有短刺。 3.花柱碎片深黄色,表皮细胞呈圆锥形,先端尖。 4.花冠裂片表皮细胞呈短绒毛状。 草酸钙方晶呈方形或长方柱形。
款冬花 【来源】 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未开放的头状花序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金银花粉末:浅黄色。
1.腺毛,头部多细胞, 倒圆锥形或倒三角形,腺柄多细胞。 2.非腺毛单细胞, ① 长、弯曲,壁薄,有微细疣状突起;
②短,壁稍厚,具疣。
3.花粉粒黄色,球形,外壁具细剌状突起,萌发孔3。 4.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
【性状鉴别】
红花
[来源]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1.呈不规则棍棒状,长1~2.5cm基部具有浅紫色的鳞片状叶, 常2~3cm个花序连在一起,习称“连三朵”。 2.花头外面被有多数鱼鳞状苞片,外表面呈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 面有白色绵毛状物。舌状花及管状花细小,长约2m,子房下 位。 3.气清香,味微苦而带粘性,嚼之呈棉絮状。
【来源】
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其他植物的干燥花粉。
大青叶①粉末微量升华,可得蓝色或紫红色细小针状、片状或簇
状结晶。②粉末水浸液在紫外光灯下有蓝色荧光。
丁香取粉末约0.5g,置小玻管中,加氯仿2m1,浸渍约5min,
吸取氯仿浸液2~3滴于载玻片上,速加3%氢氧化钠的氯化钠饱和 液1滴,加盖玻片,不久,即有簇状细针形丁香酚钠结晶产生。
蒲黄1.取本品o.1g,加乙醇5m1,温浸,滤过。取滤液1m1,加
【性状鉴别】
1.花蕾呈细长棒状,
金银 花
上粗下细,稍弯曲,长2~3cm, 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 2.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 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 3.花萼绿色,细小, 先端5裂,裂片有毛。 4.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 雄蕊5个附于筒壁,黄色, 雌蕊1个,子房无毛。 5.有清香气,味微苦。
番泻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1、性状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狭叶番泻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全缘。
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
革质。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尖叶番泻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叶端短尖或微突,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2、鉴别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紫外光灯等。
2.1显微鉴别:2.1.1 试液配制2.1.1.1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50%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2.1.2.1 取本品10g,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搅拌均匀,置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加稀甘油数滴,搅拌均匀,分装2~3片,加盖玻片,即得。
2.1.2.2 取研细的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甘油醋酸试液,搅拌均匀,加盖玻片,即得。
2.1.2.3取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搅拌均匀,同时滴加少许稀甘油,加盖玻片,即得。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本品粉末淡绿色或黄绿色。
晶纤维多,草酸钙方晶直径12~15µm。
非腺毛单细胞,长100~350µm,直径12~25µm,壁厚,有疣状突起。
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薄壁细胞中,直径9~20µm。
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主为平轴式,副卫细胞大多为2个,也有3个的。
叶类中药鉴定—番泻叶的鉴定

教你辨真伪
伪品耳叶番泻叶
番泻叶(左)与伪品卵叶番泻叶(右)
产
地
与
产地:
采
主产于红海以东至印度一带,主产于印度南端丁内未利,故商品又名
制
“印度番泻叶”或“丁内未利番泻叶”,现埃及和苏丹亦产。
采制:
通常在开花前摘下叶片,阴干后用水压机打包。
2.尖叶番泻
产地:
主产于埃及的尼罗河中上游地方,由亚历山大港输出,故商品又称“埃 及番泻叶”或“亚历山大番泻叶”;现我国广东、海南及云南等地均有 栽培。
采制:
通常在7~8月果实将成熟时,剪下枝条,摘取叶片,晒干,按全叶与碎 叶分别包装。
PART 3
叁
1.狭叶番泻
性
状
①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叶端急尖,
鉴
定
叶基稍不对称;
②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
近无毛,叶脉稍隆起,有压叠线纹;
③革质;
④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狭叶番泻叶饮片图
1.气孔 2.表皮 3.栅栏组织 4.草酸钙方晶 5.纤维 6.海绵组织 7.导管 8.筛管群 9.厚壁组织 10.厚角组织 11.草酸钙簇 晶 12.非腺毛
2.尖叶番泻
1.晶纤维 众多,方晶直径12~15μm。
2.非腺毛 单细胞,壁厚,有疣状突起。
3.表皮细胞 多角形,有气孔及腺毛。
4.气孔 多为平轴式。
定
片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③总状花序腋生或对生,花萼5,长卵形,
略不等大;花瓣5,倒卵形,黄色.。
④荚果长方形,扁平。种子4~7颗。
狭叶番泻叶植物图
2.尖叶番泻
与狭叶番泻的区别在于:小 叶片4~6对,长卵形,先端急尖, 基部不对称,叶背面灰绿色,花 较小,荚果椭圆形。
花类中药鉴别

番红花(西红花)
1.来源: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一般认 为番红花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小亚细亚和伊朗。 中国各地常见栽培。 味甘性平,能活血化瘀,散
郁开结,止痛。用于治疗忧 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 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 经闭,血滞月经不调,产后 恶露不尽,瘀血作痛,麻疹, 跌打损伤等。国外用作镇静、 驱风剂。活血化瘀,凉血解 毒,解郁安神。温毒发斑、 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约1~2cm。花 冠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 裂片狭条形。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 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 质柔软。 气微香,味微苦。花浸水中,水染成金 黄色。
3. 红花粉末:
粉末:橙红色。 ①花粉粒: ②分泌管: ③草酸钙结晶 ④柱头表皮细胞: ⑤花冠顶端细胞:
或带初开的花。
1.灰毡毛忍冬:呈棒状而稍弯,长3~4.5cm,上部直径2mm,下部 直径1mm,表面绿棕色至黄白色。总花梗集结成簇。开放者花冠 裂片不及全长之半,手捏之稍有弹性,气清香,味微苦甘。
山银花(2.红腺忍冬)
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无毛或疏被毛。 萼筒无毛,先端裂片长三角形,被毛。 开放者花冠下唇反转。花柱无毛。
山银花(3.华南忍冬)
花蕾较瘦小,长1.6~3.5cm,直径0.5~2mm, 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柔毛。子房有毛。
显微特征
① 花粉粒类球形或长圆形,表面有子午 向排列的条状纹饰,具3孔沟。 ② 非腺毛1-多细胞,壁具疣状突起或光 滑。 ③ 腺毛二种:短腺毛头部梨形,2~6细胞; 长腺毛头部圆形,单细胞。 ④ 花冠表皮具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 3~8个。 ⑤ 草酸钙簇晶、方晶、砂晶可见。
水试放在水中成黄线下沉柱头膨胀成喇叭状内有一短缝散出橙黄色色素染水成柱头膨胀成喇叭状内有一短缝散出橙黄色色素染水成黄色黄色短时间内用玻棒搅动不易碎
番泻叶中鉴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番泻叶中大黄酸的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番泻叶的化学成分及作用;2. 掌握番泻叶中大黄酸的含量测定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番泻叶是豆科植物番泻叶的干燥叶,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等功效。
大黄酸是番泻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泻下作用。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番泻叶中大黄酸的含量进行测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番泻叶(市售)2. 试剂:大黄酸对照品、甲醇、乙腈、磷酸二氢钠3.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声波清洗器、电子天平、离心机、移液器四、实验方法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大黄酸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番泻叶粉末约0.5g,置50mL容量瓶中,加甲醇超声处理30min,放冷,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过滤,取续滤液,即得。
3. 色谱条件:色谱柱:C18柱(4.6×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柱温:30℃。
4.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按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大黄酸峰面积为纵坐标,对照品浓度(μ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 精密度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测定大黄酸峰面积,计算RSD。
6.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番泻叶粉末,制备供试品溶液,按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大黄酸含量,计算RSD。
7.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2、4、6、8、10h测定大黄酸峰面积,计算RSD。
8. 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大黄酸对照品适量,加入一定量的供试品溶液中,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按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
五、实验结果1. 线性关系:大黄酸在0.5~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²=0.9999。
2. 精密度试验:RSD=1.2%,符合要求。
生药学实验讲解2013822

直线测量:点击鼠标左键获得第一点,松开鼠标左键即得直线的长度。
角度测量:当想要知道一个分析对象的角度时,单击工具栏中的,将鼠标移 至分析区域,按住鼠标左键移动,在合适的位置松开,根据要测量的角度再 次按住左键移动鼠标,松开即得角度值。
多边形测量::将鼠标移至分析区域,点击鼠标左键确定第一点,松开后再 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再点击鼠标左键确定第二点,移动鼠标确定测量的范围, 双击鼠标左键结束范围的确定,即得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
3.韧皮部宽阔, 韧皮纤维束略呈带 状,断续成层排列,
试剂:二甲苯 水
四、实验材料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 蕾。8~9月花蕾由绿经黄至开始带红色时 采集,去花柄,晒干或于50℃以下干燥。 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用于治 疗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 冷痛、肾虚阳痿等病症。含挥发油 14%~21%,油中主要含丁香酚,药典中 规定本品含量的挥发油不得少于16% (ml/g).丁香油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具丁香的特异香气.相对密度1.04 7~1.060,大于水的相对密度.
注意观察淀粉粒时用水制临时装片?2显微测量?完成不同放大倍数下显微标尺的定标?定标?拍摄测微尺图片拍摄时注意尽量保持测微尺水平图片保存打开保存的测微尺图片打开保存的测微尺图片点击工具栏上的图标点击添加按钮画线计算实际距离多次测量保存入库?数据测量及标注?打开图片文件设定倍数单击工具箱中的定标选择定标号当?直线测量
大黄簇晶
大黄淀粉粒 大黄网纹导管
实验二 生药挥发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挥发油测定的原理。 2.掌握生药挥发油测定的两种方法。 3.了解挥发油测定的意义。 二、原理 含有挥发油的生药与水共同蒸馏,在
丁香、红花鉴定

2.显微鉴定
丁香萼筒中部横切面:
①表皮:具角质层和气孔。
油室带(径向延长的椭圆 形油室) 维管组织带(双韧维管 束,具中柱鞘纤维)
1 2 3 4 5
②皮层:
通气组织带
③中心轴柱: (具细小的维管束) ④薄壁细胞中含有细小的 草酸钙簇晶
丁香萼筒中部横切面详图
1.表皮细胞 2.皮层 3.油室 4.中柱鞘纤维 5.双韧维管束 6.草酸钙簇晶 7碎,有的含黄色 油状物;
1 1
2
② 纤维多单个散在,淡黄色或黄色, 呈梭形,边缘平整或稍呈波状弯 曲,两端钝圆,壁厚,木化;
③ 花粉粒众多,无色或淡黄色,呈 三角形(极面观)或双凸镜形 (赤道面观),可见明显的副合 沟; ④ 草酸钙簇晶极多,多数存在于较 小的薄壁细胞中,常成行排列 ; ⑤ 还可见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 6~7个。 丁香粉末图
三、实验内容
1.性状鉴定
丁香:
①花蕾呈研棒状; ②花冠圆球形,花瓣4片, 覆瓦状抱合; ③萼筒先端4裂,裂片三 角形肥厚,十字状分开; ④质坚而重,入水则筒管 垂直下沉; ⑤香气浓郁,味辣,后有 微麻舌感。
红花:
①为不带子房的管状 花,红黄色或红色; ②花冠先端5裂,聚药 雄蕊,花药黄色; ③柱头露出花药筒外, 顶端2分叉,淡黄色; ④花浸水中,水染成 金黄色。
1.油室 2.纤维 3.花粉粒 4.草酸钙簇晶 3 4
红花粉末:橙红色
① 花粉粒黄色,类圆形或 椭圆形 ,具三个萌发孔, 外壁呈粗齿状突起。 ② 分泌细胞长管状,单列 纵向连接,多位于罗纹导 管旁,含黄棕色至红棕色 分泌物。 ③ 柱头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 形末端较尖的单细胞毛; ④ 花瓣顶端表皮细胞分化成 乳头状绒毛。
4 1
中药鉴定显微实验技术

中药鉴定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一、进入实验室须穿白大衣,白大衣袖口过长过宽需将其束住。
长发女生需将头发扎起,并将长刘海用发夹夹住,不得披头散发。
男生头发太长,遮眉挡目者也需将头发夹起。
二、进入保持实验室需保持安静,不准大声喧哗,遵守课堂秩序,听教师指令做实验,不得迟到、早退。
三、学生开始实验前,需认真复习有关基础理论,明确本次实验目的,清楚实验内容,并做好实验记录,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四、爱护实验室的一切设施,爱护显微镜,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老师,不得自行处理,实验结束后需将显微镜清洁干净,并填写《显微镜使用记录》,并请教师检查签名后方可将显微镜收起来。
对违反操作规定规程造成损坏者参照学院仪器赔偿制度照章赔偿。
五、爱护永久标本片。
上课前领用切片,下课后如数统一交回。
六、对于不听指挥、破坏教学秩序者,不准继续进行实验。
七、每次实验结束后,在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做实验室的卫生,将实验中所使用物品按规定放置整齐,关好门、窗,切断水、电,方能离开实验室。
八、严肃认真,严格执行本规则。
第一章常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第一节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叶类和花类生药番泻叶和红花的鉴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番泻叶和红花的生药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
2.了解红花的理化鉴定方法。
二、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番泻叶和红花(生药及粉末)、显微镜、临时制片用具、水合氯醛试液、1%NaOH溶液、稀乙醇、滤纸条、三角瓶、培养皿
三、实验内容、方法及步骤
1. 观察番泻叶和红花的生药性状
番泻叶:
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
狭叶番泻叶(1)叶片多完整平坦,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
(2)叶端急尖,并有锐刺,全缘,叶基部稍不对称;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下表面主脉稍突出,有叶脉、叶片压叠线纹。
(3)革质。
(4)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尖叶番泻叶与狭叶番泻叶相似,主要区别为:(1)小叶片边缘略卷,有破碎,呈披针或长卵形,叶端短尖或微凸,叶基不对称。
(2)上面浅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3)无迭压线纹。
(4)质地较薄、脆。
以干燥、叶片大而完整、色绿、枝梗少,无黄叶、碎叶、杂质等为佳。
红花:
●不带子房管状花,黄红色或红色。
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雄蕊5枚,
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微露出花药筒外,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
●质轻,柔润。
气微香,味微苦。
花浸水中,水染成金黄色。
●以花冠色红而鲜艳、无枝刺、质柔润、手握软如茸毛者为佳。
2. 观察番泻叶和红花的显微特征
番泻叶
•横切面:1、上表皮细胞中常含大量粘液质;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和非腺毛,非腺毛单细胞性,壁厚,多疣状突起,基部稍弯曲。
2、叶肉组织为等面型。
上表皮内的栅栏细胞较长,约150μm,通过主脉;细胞下表皮内侧的栅栏细胞较短,约50-80μm,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
3、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纤维束,与含草酸钙棱晶的薄壁细胞形成晶纤维。
•粉末:淡绿色或黄绿色。
晶纤维多,草酸钙方晶直径12~15µm。
非腺毛单细胞,长100~350µm,直径12~25µm,壁厚,有疣状突起。
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薄壁细胞中,直径9~20µm。
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主为平轴式,副卫细胞大多为2个,也有3个的。
1.晶纤维
2.非腺毛
3.草酸钙结晶
4.表皮细胞
红花:
①柱头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末端较尖的单细胞毛。
②花各部均有呈长管道状分泌细胞,分泌细胞单列纵向连接,细胞内充满淡黄色至红棕色物。
③花瓣顶端表皮细胞分化成乳头状绒毛。
④花粉粒圆球形或椭圆形或橄榄形,外壁有短刺及疣状雕纹,萌发孔3个。
红花粉末图
1.花柱碎片2.分泌细胞3. 花瓣顶端碎片4. 花粉粒
3. 番泻叶和红花的理化鉴定
(1)取番泻叶粉末少许置于白瓷板上,加10%氢氧化钠1-2滴,显红色,加10%盐酸2-3滴复显黄色。
(2)取红花1g,加稀乙醇l0ml,浸渍。
倾取浸出液,于浸出液内悬挂一滤纸条,5min后把滤纸条放入水中,随即取出,滤纸条上部显淡黄色,下部显淡红色。
四、结果与讨论
绘番泻叶和红花的粉末特征图。
五、思考题
1、试述番泻叶的横切面组织特征。
2、简述番泻叶中羟基蒽醌类成分的理化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