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比较
试析中美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摘要:家庭教育作为非正式的教育(相对于学校的系统教育而言)贯穿着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之中,并且对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文化背景及文化传统的国度,教育中必然也会体现出差异。

本文选取中美两国试析教育的一个方面的差异。

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针对中美家庭教育方式进行比较,主要从差异及原因分析两方面展开,并试着总结几点对我国家庭教育方式的启示。

关键词:中美家庭教育教育方式差异
教育既是培育人的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传递社会文化和经验的一种主要方式。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方式中最早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它在与孩子性格相联系的思维模式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优秀的家庭教育成分。

千百年来,在家庭教育领域中很多有识之士辛勤耕耘,积累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①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我国的家庭教育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如一些家庭虽然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却使用了一些不合理的方法;有些家长还会存在“教育是老师的事情”这种对家庭教育的误解。

了解并学习其它国家有价值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激励中国父母更加关注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他们找到教育孩子的更好方式。

一、家庭教育界定
在社会学中有许多社会群体之分,家庭就是一种社会群体,但又存在它的特殊之处,所以说“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②赵忠心学者认为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最微小的细胞。

③家庭作为人成长的过程中最先接触的环境,其教育作用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对于家庭教育的认识传统上的观念是“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
响。

”④家庭中的教育似乎就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孩子的教育,但随着对教育认识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也有了进展,认为家庭教育不仅是长辈或者父母对孩子的单方面的教育或影响,其中也有孩子对父母或长辈的影响。

在本文中借用以下界定:一般说来,家庭教育指的是父母或长辈对家庭里的儿童或者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它是整个教育系统里一个重要部分。

其实家庭教育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活动,它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家庭教育不仅是为了学习处理家庭关系和掌握生活技巧,也是对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理和心理的学习,同时也是对每个成员全面发展的学习;家庭教育不仅是父母或者长辈对家庭里的儿童和年轻一代的教育,同时也是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家庭教育不仅是学前教育也是终身教育⑤。

二、中美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
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完成教育内容的具体措施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习惯风俗、历史背景等紧密联系,而且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反过来,能不能恰当地选择并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内容的完成。

⑥美国是一个强调人权的国家,这一点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是家庭教育的方式上有明显的体现。

美国家庭重视民主和平等,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人权。

他们把孩子当成是独立和平等的家庭成员,并且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

美国家庭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在:孩子在家里有选择权,也就是说孩子能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朋友等等;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在一些家庭事务的决策上,孩子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美国父母与孩子之间如朋友,他们能平等地交流,关系比较密切。

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堪称礼仪之邦,自古强调“忠”“孝”。

目前许多小学生都在背诵学习的《弟子规》就体现出中国在传统上的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其中存在着不平等,强调着一种服从,是一种孝。

在父母心里,他们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所以也有人说中国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像是猫和老鼠的关系。

中国家庭教育形式主要表现在:孩子在家里选择权较小,许多事情都按父母的
意愿去办或父母包办代替,孩子在家庭中发言权很少,孩子的隐私常常受到侵犯,书包被搜查,日记被偷看,行动被跟踪等。

目前我国家庭的“四二一”结构趋势愈加明显,孩子在家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小皇帝、小公主的问题也比较普遍。

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方面,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

在社交方面,许多家长也会不放心而加干涉即所谓的“把关”。

而在经济上,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有钱的父母大多不会在花费上紧孩子,没钱的家庭也是什么都优先考虑孩子的需要。

尤其是对孩子教育方面的消费,小至学习用品大到学费、补课费等等几乎有求必应。

这也体现出另一方面,即中国父母在教育方面对子女的要求或者说是期望很高。

古往今来,应试教育一直深深桎梏着中国家长们的思想,导致许多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能否考取高等学府视为孩子成材的唯一标准。

孩子除了要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再做同步练习题,以求巩固。

美国家长则注重孩子独立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

在生活中美国的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对应我国的一句老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决不替孩子包办,而是在一旁提醒参谋。

所谓不放任,一般反映在三个方面⑦:第一,宁苦而不娇。

家长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第二,家富而不奢。

美国许多家庭,对孩子的零花钱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基本原则是:定期发给,数额多少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而定。

第三,严教而不袒。

美国家长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许多中国家长坚持的想法,在许多方面也是按此来做的。

我国针对中小学生提出过“减压”的号召,这是由于孩子的压力相对于年龄来说过大,导致了不良的后果,如许多中小学生自杀的案例或者是出现精神脆弱的问题。

孩子在学校学习负担非常重,父母为了使孩子成才,不输在起跑线上,在校外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艺术班,许多孩子自己的兴趣没有得到展示在被迫中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

美国家长大都对孩子的学习不施加太多压力。

他们认为孩子对感兴趣的知识自然会努力去学,强迫他们去学,
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


“虎妈”“狼爸”一度引起国际范围的热议,虽然“虎妈”和“狼爸”的教育方式在今天已经不是我国的家庭教育的主流方式,但它确实曾经是不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及方式。

“棍棒底下出孝子”流传已久,目前在农村等发展还不是非常快得地区打骂的教育方式依然很普遍。

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就可以打,是为他负责,也是爱的一种体现。

在我国发达地区打骂教育也是依然存在的,而且在中国的历史上父母打孩子从来不是犯法的事,是一种理所当然。

而在美国,即使是父母打孩子也有可能被剥夺其抚养孩子的权利,因为那是犯法的,会被视为虐待儿童。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鼓励、表扬、劝导。

父母对孩子表现的表扬是中美两国家庭教育方式的一个显著差异。

中国的父母总是告诫孩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并且也是这样做的。

孩子的好处会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口中却很少表达。

美国父母对孩子的表扬则是特别平常的一件事,“你真棒”“我爱你”等等伴随着孩子成长。

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中都比较重视孩子的德育,但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父母擅长说服教育,他们或引经据典,或把自己的经验和理想强加于其子女身上,站在自己的起点上引导孩子,为了让孩子实现他们的理想,为了让孩子不走或少走弯路他们费尽口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如果孩子不听,他们通常会用他们的权威给子女施加压力,更有甚者甚至棍棒相加,强迫子女服从他们。

在美国的道德教育中,宗教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美国父母在孩子的道德教育方面通常会采取身体力行的方式, 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孩子在社会上做一个文明人。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在家庭教育方式上,美国父母主张平等,中国父母主张服从;美国父母主张民主,中国父母主张强权;美国父母倾向于亲近,而中国父母倾向于疏远。

这些差异的存在与不同的文化及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三、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差异的原因分析
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等也
不尽相同。

美国重视个性发展,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强调人权。

美国的父母倾向于将孩子看做独立的个体,而且受宗教的影响,父母将孩子看做与他们完全平等的个体,这些在教育方式上表现出来则更多是尊重与鼓励。

美国是一个世界公认的法制化国家,法律体系比较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较强,在家庭教育方面法律的保护也是有保障的。

“法不容情”或许也是美国家长对孩子体现出的是更多的尊重及理性的爱。

在中国,一方面家庭教育方面没有直接的法律进行制约,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受感情的支配较多。

我们自古强调“血浓于水”“骨肉相连”,中国是非常重“情”的一个民族,在家庭教育中“爱”似乎大于一切,家庭教育是在浓郁的“爱”的基础上的教育。

“情”与“理”的差别,在家庭教育的方式中体现出了差别。

四、对我国家庭教育方式的启示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不同文化的产物,在各自的文化价值观中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家长与孩子间的血浓于水、割舍不断的宝贵亲情和“仁爱”“孝悌”等传统美德。

美国人的敢想敢做以及乐于创新的精神是与西方文明分不开的。

但这并非意味着中美两国家庭教育方式不必要相互借鉴,从不同质的文化中汲取经验是使本国家庭教育更为合理的有效途径。

对于我国家长来说,家庭教育要更加全面。

虽然国家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但在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而轻其他”的现象依然普遍。

美国的家长则比较重视孩子的全方面发展,尤其培养其创造性及学习能力,相对来说智育并不是家庭教育的重点。

我国大家庭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把眼光从“成绩”中挪开一点点。

并且在家庭教育中,我国的家长需要摆脱长辈的“权威”,更加重视对孩子的尊重。

中国的家长们要把孩子视为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启蒙教育的引路人,家庭教育是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并齐的教育三大系统工程之一,它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①张晓亮.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0(23):
268.
②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
③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
④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⑤Lizza Pin.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J] . 黄磊, 译. 中华文化论坛: 外语探索与翻译, 2008( 8) : 233 -237. 转自:黄小勇,黄菜方.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01.
⑥黄小勇,黄菜方.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03.
⑦张晓亮.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0(23):269.
⑧张晓亮.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0(23):269.
⑨孟小佳.论中美家庭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J].前沿.2010(11):194.
⑩胡骑兵.中美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在电影中的折射[J].科技信息.2010(22):39.
参考文献
[1]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张晓亮.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0(23):268-269.
[3] Lizza Pin.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J] .黄磊,译.中华文化论坛:外语探索与翻译, 2008( 8) : 233 -237. 转自:黄小勇,黄菜方.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04):101.
[4] 黄小勇,黄菜方.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04):103.
[5] 孟小佳.论中美家庭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J].前沿.2010(11):194.
[6] 胡骑兵.中美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在电影中的折射[J].科技信息.2010(22):39.
[7] 杨志华.文化价值观视野中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全球教育展望.2007(36).
[8] 李亚,周侠.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科教文汇.2007(02).
[9] 王琪.中美家庭教育之差异[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