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地理高一上学期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地理高一上学期复习试题(答案
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B、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C、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
D、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667千米
2、关于地球的公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焦点之一
B、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天
C、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
D、地球公转的速度是恒定的
3、我国四大高原中,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地理区域是: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4、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北温差大,东西降水多
B.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C.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D.温度适宜,湿度适中
5、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自然地理现象的是:
A. 黄河的三角洲
B. 北京的三环、四环
C. 纽约的自由女神像
D.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
6、关于我国地理分布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 我国气候类型单一,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C. 我国主要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
D. 我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7、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黄河从西向东流,最终注入东海
B. 长江流域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 长白山位于我国的西南部
D.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8、下列关于世界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北极圈位于北极圈内,北极点位于北极圈内
B. 南回归线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纬线
C. 地球赤道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纬线
D. 地球赤道是地球上纬度最低的纬线
9、题目:以下关于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
B.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C. 极地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地地区,全年低温干燥。
D. 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年高温少雨。
11、【题目】我国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
A. 黑龙江省
B. 辽宁省
C. 吉林省
D. 内蒙古自治区
13、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分界线
B. 我国东部地区全年盛行东南风
C.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类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D. 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气温普遍较低
15、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较少
B. 我国气候类型单一,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 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注入太平洋
D. 我国生物资源丰富,但森林覆盖率较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洲某区域地形图显示,该地区河流众多,山脉纵横交错,地势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
该区域农业发达,但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容易遭受旱涝灾害。
材料二:根据统计数据,该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城市化进程迅速,工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根据材料一描述,简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5分)
(2)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说明该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5分)
第二题
题目:分析以下地理现象,并解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某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通过建设海洋科技园区、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等方式,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材料二:该地区原本以传统渔业为主,但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渔业面临资源枯竭、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
问题:
1.请分析该沿海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
2.请阐述发展海洋经济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针对传统渔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三题
题目:
假设你是一位城市规划师,正在参与一个新城区的规划项目。
该新城区位于北纬30度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请你根据下列要求完成相应的规划任务,并解释你的理由。
1.在新城区内规划一所中学的位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2.如何合理布局工业区、住宅区与商业区?请说明理由。
3.新城区是否需要设立绿地?如果需要,应设立在什么位置?
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地理高一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
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B、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C、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
D、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667千米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确实是自西向东,这是地球的基本运动特征之一。
选项B 中,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3小时56分4.0916秒,而24小时是我们常用的日(太阳日)的长度。
选项C描述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但更准确地说,昼夜更替是由地球
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
选项D中,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在赤道约为每小时1670千米,而非1667千米。
2、关于地球的公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焦点之一
B、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天
C、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
D、地球公转的速度是恒定的
答案:A
解析:地球公转的轨道确实是椭圆形,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这是开普勒第一定律的内容。
选项B中,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2422天,即一个太阳年。
选项C描述的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但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
选项D中,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轨道上是变化的,从近日点到远日点速度逐渐减慢,从远日点到近日点速度逐渐加快。
3、我国四大高原中,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地理区域是: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也位于我国西南部。
因此,选项C“云贵高原”符合题意。
选项A、B、D 均不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北温差大,东西降水多
B.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C.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D.温度适宜,湿度适中
答案:B
解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选项A、C、D的叙述均有误。
因此,选项B“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符合题意。
5、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自然地理现象的是:
A. 黄河的三角洲
B. 北京的三环、四环
C. 纽约的自由女神像
D.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
答案:A
解析:自然地理现象是指由自然因素形成的地理景观和地理环境,如河流、湖泊、山脉、森林等。
黄河的三角洲是由黄河泥沙沉积形成的,属于自然地理现象。
而B、C、D选项都是人类活动形成的地理现象。
6、关于我国地理分布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 我国气候类型单一,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C. 我国主要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
D. 我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答案:C
解析:A选项,我国地势确实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但并非所有地理分布特点。
B选项,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仅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D选项,我国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平原和丘陵面积相对较小。
C选项正确,我国主要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如黄河、长江、珠江等。
7、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黄河从西向东流,最终注入东海
B. 长江流域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 长白山位于我国的西南部
D.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黄河从西向东流,最终注入渤海;C选项错误,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D选项错误,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B选项描述正确,长江流域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8、下列关于世界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北极圈位于北极圈内,北极点位于北极圈内
B. 南回归线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纬线
C. 地球赤道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纬线
D. 地球赤道是地球上纬度最低的纬线
答案:D
解析:A选项错误,北极圈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纬线,北极点位于北极圈内;B选
项错误,南回归线是地球上纬度最低的纬线;C选项错误,地球赤道是地球上纬度最低的纬线。
D选项描述正确,地球赤道是地球上纬度最低的纬线。
9、题目:以下关于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
B.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C. 极地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地地区,全年低温干燥。
D. 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年高温少雨。
答案:A
解析:热带雨林气候确实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选项B描述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不符合题意。
选项C描述的是极地气候,虽然极地气候确实低温,但并不是干燥,因此选项C错误。
选项D描述的是草原气候,这种气候特点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年高温少雨,与题意不符。
因此,正确答案是A。
10、题目:以下关于地质构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壳和地幔组成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核。
B. 地壳、地幔、地核是地球的三个同心球层,地壳最厚。
C. 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是因为地壳在此处比较薄弱。
D. 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地壳运动。
答案:C
解析:地震确实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这是因为地壳在此处比较薄弱,地壳的摩擦和碰撞导致地震发生。
选项A描述了地壳和地核的组成,但地幔和地核并不是组成地核的,所以选项A错误。
选项B描述了地球的三个同心球层,但地壳并不是最厚的,地
核才是地球最厚的部分,因此选项B错误。
选项D描述了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地壳运动,实际上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热力作用和板块运动导致的,与地球自转和公转关系不大,因此选项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11、【题目】我国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
A. 黑龙江省
B. 辽宁省
C. 吉林省
D. 内蒙古自治区
【答案】A
【解析】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
由于其地理位置,黑龙江省冬季漫长,夏季短促,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
其他选项虽然也位于北方,但纬度均低于黑龙江省。
12、【题目】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B. 我国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C. 我国地形以盆地和沙漠为主
D. 我国地形以海岸线和岛屿为主
【答案】B
【解析】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
其中,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的五大高原。
其他选项所描述的地形类型在我国面积较小,不能代表我国整体地形特点。
13、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分界线
B. 我国东部地区全年盛行东南风
C.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类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D. 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气温普遍较低
答案:A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分界线,北方地区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南方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选项A正确。
选项B中,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选项C中,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选项D中,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不会普遍较低。
14、下列关于世界地理分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B. 北美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C.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D. 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答案:B
解析: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大洋,仅次于太平洋。
选项A描述不正确。
选项B中,北美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实际上是丹麦海峡,而不是白令海峡。
选项C中,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确实是苏伊士运河。
选项D中,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这一描述是正确的。
15、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较少
B. 我国气候类型单一,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 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注入太平洋
D. 我国生物资源丰富,但森林覆盖率较低
答案:C
解析:我国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平原较少,所以A选项错误。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所以B选项错误。
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注入太平洋,如长江、黄河等,所以C选项正确。
我国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所以D选项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为C。
16、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B. 我国划分为六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
C. 我国划分为八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台湾、香港
D. 我国划分为十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台湾、香港、澳门、海南
答案:B
解析: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六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所以A、C、D选项错误。
正确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洲某区域地形图显示,该地区河流众多,山脉纵横交错,地势呈现自西
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
该区域农业发达,但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容易遭受旱涝灾害。
材料二:根据统计数据,该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城市化进程迅速,工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根据材料一描述,简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5分)
(2)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说明该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5分)
【答案与解析】
(1)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特征:该地区地形复杂,有高山、丘陵和平原,且地势呈现由西向东逐渐下降的特点。
•气候特征: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水文特征:河流众多,水流充沛,但由于季节性降水,河流水量在不同季节变化较大。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充足的水资源有利于灌溉农业的发展,适宜种植水稻等作物;丰富的地形变化提供了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环境。
•不利影响:由于降水量不稳定,易发生干旱或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不确定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抗旱排涝措施。
(2)城市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废气、废水排放量增加,空气质量和水质恶化。
•交通拥堵:人口密集,车辆增多,道路建设无法跟上需求的增长速度。
•居住条件恶化:土地紧张导致住房问题突出,城市绿地面积减少,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
解决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优化交通网络结构,缓解交通压力。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增加公共绿地,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第二题
题目:分析以下地理现象,并解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某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通过建设海洋科技园区、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等方式,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材料二:该地区原本以传统渔业为主,但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渔业面临资源枯竭、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
问题:
1.请分析该沿海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
2.请阐述发展海洋经济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针对传统渔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有利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海洋,有利于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等。
(2)政策支持,国家鼓励发展海洋经济。
(3)科技水平较高,有利于海洋科技园区建设。
(4)人力资源丰富,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保障。
2.影响:
(1)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地区经济结构。
(3)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4)提高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3.合理化建议:
(1)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实施休渔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2)加大对传统渔业的科技投入,提高渔业生产效率。
(3)发展海洋渔业与海洋旅游业相结合,拓宽渔业产业链。
(4)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防止海洋污染,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和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解。
首先,分析有利条件时,要结合地理、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其次,阐述影响时,要考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对外开放等多个方面。
最后,针对传统渔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从资源保护、科技投入、产业链拓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思考。
第三题
题目:
假设你是一位城市规划师,正在参与一个新城区的规划项目。
该新城区位于北纬30度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请你根据下列要求完成相应的规划任务,并解释你的理由。
1.在新城区内规划一所中学的位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2.如何合理布局工业区、住宅区与商业区?请说明理由。
3.新城区是否需要设立绿地?如果需要,应设立在什么位置?
答案与解析:
1.中学的位置规划:
•考虑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便利性(确保学生可以安全便捷地到达学校),环境安静(避免噪音污染影响学习),距离适中(不宜离居民区太远,以减少通勤时间),以及未来发展的预留空间(考虑到学生数量的增长)。
2.工业区、住宅区与商业区的布局:
•合理布局需要遵循功能分区原则。
工业区应远离住宅区,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考虑到物流效率,工业区最好靠近交通枢纽或主要道路。
商业区则应设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便于市民购物消费,同时也方便连接工业区和住宅区,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
3.设立绿地的重要性及其位置:
•新城区必须设立足够的绿地。
绿地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等。
因此,绿地应当均匀分布于整个新区之中,特别是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如住宅区周边,以及作为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隔离带。
此外,在学校附近设立公园或绿地,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解析:
本题考察了学生对于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及其实用性理解。
通过模拟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情境,检验学生能否从多角度出发思考城市功能区划分的原则与依据,同时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题目设计贴近现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与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