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振铃现象的大林算法

合集下载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后题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后题答案
图1.16 操作指导系统框图
1.14简述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解答: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结构如图1.17所示。这类控制是计算机把运算结果直接输出去控制生产过程,简称DDC系统。这类系统属于闭环系统,计算机系统对生产过程各参量进行检测,根据规定的数学模型,如PID算法进行运算,然后发出控制信号,直接控制生产过程。它的主要功能不仅能完全取代模拟调节器,而且只要改变程序就可以实现其他的复杂控制规律,如前馈控制、非线性控制等。它把显示、打印、报警和设定值的设定等功能都集中到操作控制台上,实现集中监督和控制给操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DDC对计算机可靠性要求很高,否则会影响生产。
2 (1.3)
式中, 为输出的满幅值电压, 是二进制的最高有效位, 是最低有效位。
以4位二进制为例,图1.12给出了一个说明实例。在图1.12中每个电流源值取决于相应二进制位的状态,电流源值或者为零,或者为图中显示值,则输出电流的总和为:
(1.4)
我们可以用稳定的参考电压及不同阻值的电阻来替代图1.12中的各个电流源,在电流的汇合输出加入电流/电压变换器,因此,可以得到权电阻法数字到模拟量转换器的原理图如图1.13所示。图中位切换开关的数量,就是D/A转换器的字长。
图1.18 SCC加调节器的系统框图
(2)SCC加DDC的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SCC计算机的输出直接改变DDC的设定值,两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联系可通过数据传输直接实现,其构成如图1.19所示。
这种系统通常一台SCC计算机可以控制数个DDC计算机,一旦DDC计算机发送故障时,可用SCC计算机代替DDC的功能,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图1.17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1.15简述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大林控制算法及其软件实现

大林控制算法及其软件实现

本文由昭君在意贡献 doc1。

大林(Dahlin) 3.4 大林(Dahlin)算法 前面介绍的最少拍无纹波系统的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只适合 于某些随动系统, 对系统输出的超调量有严格限制的控制系统它并不 理想。

在一些实际工程中 在一些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纯滞后调节系统,它们的滞后时 它们的滞后时 间比较长。

对于这样的系统 往往允许系统存在适当的超调量,以尽 对于这样的系统,往往允许系统存在适当的超调量 可能地缩短调节时间。

 可能地缩短调节时间 人们更感兴趣的是要求系统没有超调量或只有 很小超调量, 而调节时间则允许在较多的采样周期内结束。

 而调节时间则允许在较多的采样周期内结束 也就是说, 超调是主要设计指标。

对于这样的系统,用一般的随动系统设计方法 超调是主要设计指标 用一般的随动系统设计方法 是不行的,用 PID 算法效果也欠佳 算法效果也欠佳。

 针对这一要求, ,IBM 公司的大林(Dahlin)在 1968 年提出了一种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含有纯滞后对象的控制算法。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含有纯滞后对象的控制算法 其目标就是使整个 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 相当于一个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 相当于一个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

该算 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D(z)的基本形式 3.4.1 大林算法中 D(z)的基本形式 设被控对象为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或二阶惯性环节, 设被控对象为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或二阶惯性环节 其传 递函数分别为: (3-4-1) (3-4-2) 其中 为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 为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 为被控对象的纯延迟时 间,为了简化,设其为采样周期的整数倍 设其为采样周期的整数倍,即 N 为正整数 为正整数。

 由于大林算法的设计目标是使整个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相当于 一个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即 一个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 ,其中 其中 由于一般控制对象均与一个零阶保持器相串联, 由于一般控制对象均与一个零阶保持器相串联 所以相应的整个 闭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是 (3-4-3) ) 于是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3-4-4) ( D(z)可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可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计算机控制09.大林控制算法

计算机控制09.大林控制算法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学院:李明 7
常用控制算法>>大林控制算法
大林控制算法控制器D(z)的基本形式 的基本形式 大林控制算法控制器
Simulink仿真结构图为 仿真结构图为
Scope2 1-0.779z-1 1-0.607z-1 +-0.393z-3 controller
Scope1 1 4s+1 Zero-Order Hold Transfer Fcn Transport Delay Scope
其与零阶保持器相串联的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其与零阶保持器相串联的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1 − e −Ts K (C1 + C2 z −1 ) z − N −1 Ke − NTs G( z) = Z ⋅ = s (1 + T1s )(1 + T2 s ) (1 − e −T T1 z −1 )(1 − e −T T2 z −1 ) 1 C1 = 1 + (T1e−T / T1 − T2e−T / T2 ) T2 − T1 1 1 −T + C = e T1 T2 + 1 (T e −T / T2 − T e −T / T1 ) 1 2 2 T2 − T1
0.1493z−2(1+0.733z−1) G(z) = 1−0.7413z−1
选取φ(z),时间常数为 τ=2s,纯滞后时间为 时间常数为T 纯滞后时间为τ=1s。则N=1,于是 选取 时间常数为 纯滞后时间为 。 于是
−1/ 2 (1−e−T/Tτ )z−1 )z−1 0.3935z−2 −1 (1−e ⋅ =z ⋅ = −T /T -1 −1/2 -1 τ 1−e z 1−e z 1−0.6065z−1

第6章大林算法

第6章大林算法
H e ( z ) = ( 1 − z −1 ) m ( 1 − p1 z −1 )( 1 − p2 z −1 ) ⋯ ( 1 − pv z )( 1 + f 1 z (a 1 z
−1 −1 −1
+ f2 z
−2
+ ⋯)
H ( z ) = ( 1 − z 1 z −1 )( 1 − z 2 z −1 ) ⋯ ( 1 − z mz −1 ) + a2 z
6.5.1 史密斯预报器
为采样周期整数倍。 已知对象 G ( s ) = G 0 ( s )e −τs ,τ = lT为采样周期整数倍。 则G d ( z ) = z − l G d 0 ( z )。
D(z )
Gd 0 ( z ) z − l
史密斯预报器设计准则 : 1 按系统要求,先构造一 个无时延的闭环系统 H 0 ( z ), 按系统要求, H 0 (z) 考虑对象的时延, 对应 D 0 ( z ) = ,考虑对象的时延,则 设 G d 0 ( z )[1 − H 0 ( z )] 计系统特性为 H 1 ( z ) = z − l H 0 ( z )。
D0 ( z )
Gd 0 ( z )
z −l
2 针对 G d ( z ) = z − l G d 0 ( z )设计 D ( z ), 希望 H ( z ) = H 1 ( z ), D ( z )G d 0 ( z ) z − l D 0 ( z )G d 0 ( z ) z −l = 则有 1 + D 0 ( z )G d 0 ( z ) 1 + D ( z )G d 0 ( z ) z − l D0 ( z ) ⇒ D( z ) = 1 + (1 − z − l ) D 0 ( z )G d 0 ( z ) 传函。 即为史密斯预报器的 Z传函。

基于大林算法的电阻炉(一阶系统)温度控制概要

基于大林算法的电阻炉(一阶系统)温度控制概要

第 4 章振铃现象及扰动分析 4.1 振铃现象如果信号传输过程中感受到阻抗的变化,就会发生信号的反射。

这个信号可能是驱动端发出的信号,也可能是远端反射回来的反射信号。

根据反射系数的公式,当信号感受到阻抗变小,就会发生负反射,反射的负电压会使信号产生下冲。

信号在驱动端和远端负载之间多次反射,其结果就是信号振铃。

大多数芯片的输出阻抗都很低,如果输出阻抗小于PCB 走线的特性阻抗,那么在没有源端端接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信号振铃。

此次大林算法控制仿真中并未出现振铃现象。

4.2 扰动下的系统性能分析如图 5-1 所示,在正弦扰动信号下分析系统性能变化情况,正弦扰动信号幅值设置为 100。

图4-1 正弦扰动信号下的大林控制算法的 Simulink 仿真方框图图 4-2 正弦扰动信号下的大林控制算法的 Simulink 仿真图如上图所示,在正弦扰动信号下,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将不维持稳定状态,出现振荡现象。

第 5 章课程设计心得本文首先介绍了电阻,进而介绍其控制系统的优缺点,导出大林算法和 PID 控制器及其算法。

从而引出我们对这两种控制算法的理解和仿真具有重大意义,介绍了这两种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

进而提出什么是大林算法,什么是 PID 控制算法、控制算法的基本结构。

通过网上资料找到了大林算法的定义及由来,找到普通 PID 控制算法。

在学习的基础上,自定义了自由导入参数来查看其波形图。

并进行了在同参数的情况下,对大林算法和 PID 控制器算法进行对比。

本次课程设计的控制方法知识规则的推理都大部分借助计算机程序,因此对这种控制器的开发需要有比较专业的计算机语言,在这里用到的 MATLAB 语言以及所属的 Simulink 仿真控件。

我觉得课程设计是一个很好地检测我们的学完一门课程的实践活动,每完成一次课程设计,我都对相应的课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自己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升。

这次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也一样,经过这次的实践,我体会良多!这次的计控课程设计时间不多,老师的面对面指导也不多,因为时间较紧,所以这次的课程设计比以前的课程设计更加具有挑战性。

微弱振铃现象的大林算法

微弱振铃现象的大林算法

4.7.2有微弱振铃现象的大林算法及振铃消除一、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参数,使系统有微弱的振铃现象,分析参数对系统输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在‘有明显振铃现象的大林算法’基础上,其它参数不变,仅仅略微增加‘校正后闭环系统的时间常数T ’,则虽然仍有振铃现象,但振铃幅值将减小。

0(1)采样周期 T=0.4S (2)放大倍数 K=10(3)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 T =1.2S (4)校正后闭环系统的时间常数 T =0.6S10(5)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t 为采样周期T 的倍数 (6)延迟系数 :L=1参数代入式4-7-7,计算得:z z z z D 211487.0513.01123.0172.0)(−−−−−−=)487.01)(1(123.0172.0111z z z −−−+−−= (4-7-13)根据式(4-7-13)和(4-7-8)可得到式(4-7-9)中的各项系数:(与取值范围:-0.99~0.99) i K i P 0K =0.17 =-0.12 ==0 =-0.51 =-0.49 =01K 2K 3K 1P 2P 3P 振铃消除:从式(4-7-13)可知,由于D(z)中含有左半圆内的极点)632.01(1z −+,所以将Z 取为1,即成为1+0.487=1.487,代入式(4-7-13)由于D(z)中含有左半圆内的极点)487.01(1z −+,所以将Z 取为1,即成为1+0.487=1.487 则:z z z zz D 11111083.0115.0487.1)1(123.0172.0)(−−−−−−=−−= (4-7-14)根据式(4-7-14)和(4-7-8)可得到式(4-7-9)中的各项系数:(与取值范围:-0.99~0.99) i K i P K0 = 0.12 K1 =-0.08 K2 = K3 = 0 P1 =-0.99 P2 = P3 = 0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系统构成和步骤同上。

大林算法课程设计

大林算法课程设计

摘要在控制系统应用中,纯滞后环节往往是影响系统动态特性的不利因素。

工业过程中如钢铁,热工和化工过程中往往会有纯滞后环节。

对这类系统,控制器如果设计不当,常常会引起系统的超调和持续振荡。

由于纯延迟的存在,使被控量对干扰、控制信号不能即时的反映。

即使调节机构接受控制信号后立即动作,也要经过纯延时间t后才到达被控量,使得系统产生较大的超调量和较长的调节时间。

当t>=0.5T(T为对象的时间常数)时,实践证明用PID控制很难获得良好的控制品质。

对这类具有纯滞后环节系统的控制要求,快速性往往是次要的,通常要求系统稳定,要求系统的超调量要小,而调整时间允许在较多的采样周期内结束。

这样的一种大时间滞后系统采用PID控制或采用最少拍控制,控制效果往往不好。

本课程设计介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一种直接数字控制器设计方法——大林(Dahlin)算法。

关键字:纯滞后、大林(Dahlin)算法目录0引言 (1)1被控对象模拟与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的构成 (2)1.1被控对象 (2)2大林算法 (3)2.1一阶被控对象的达林算法 (3)3振铃现象和消除方法 (4)3.1振铃现象的产生 (4)3.1.1振铃现象的分析 (4)3.2振铃幅度RA (6)3.3振铃现象的消除 (6)3.4Simulink 仿真 (7)4一种改进的消除振铃现象的方法 (9)5总结 (10)参考文献 (11)0引言大林算法是由美国IBM公司的大林(Dahllin)于1968年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含纯滞后的控制对象的控制算法。

该算法的设计目标是设计一个合适的数字控制器,使整个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带有原纯滞后时间的一阶惯性环节。

大林算法是运用于自动控制领域中的一种算法,是一种先设计好闭环系统的响应再反过来综合调节器的方法。

设计的数字控制器(算法)使闭环系统的特性为具有时间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且滞后时间与被控对象的滞后时间相同。

此算法具有消除余差、对纯滞后有补偿作用等特点。

第4章 4.3大林算法5.6(11.00)

第4章 4.3大林算法5.6(11.00)

——— 2阶对象由公式(4.37)
有了D(z),就可以得到u(k)表达式——就可以编写控制程序
11
〖例〗已知被控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1 G( s) e s (5s 1)( 2s 1)
试采用大林算法,确定数字控制器。 解:采样周期选为和滞后时间τ相同,即 T=τ=1s,(N=τ/T,N=1), 选取期望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1 ( C C z ) ( N 1) 1 2 Kz (1 eT /T1 z 1 )(1 eT /T2 z 1 )
(4.33)
式中系数
1 C1 1 (T1e T / T1 T2 e T / T2 ) T2 T1 C2 e
T ( 1 1 ) T1 T2
18
① 振铃现象的分析
R(z) + 系统的输出C(z)和数字控制器的输出U(z)间有下列关系 E(z) D(z) U(z) G(z) C(z)
C ( z ) G( z )U ( z )
系统的输出C(z)和输入函数R(z)之间有下列关系
C ( z ) ( z ) R( z )
由上面两式得到数字控制器的输出U(z)与输入函数的R(z)之间 的关系为
根据公式可知
lim RA 2
T 0
27
③ 振铃现象的消除
有两种方法可用来消除振铃现象 找出D(z)中引起振铃现象的因子(z=-1附近的极点),然后 令其中的z=1。 根据终值定理,这样处理不影响输出量的稳态值。
所谓振铃 (Ringing) 现象,是指数字控制器的输出以二分之 一采样频率大幅度衰减的振荡。 振铃现象中的振荡是衰减的。 由于被控对象中惯性环节的低通特性,使得这种振荡对系统 的输出影响较小。但是振铃现象却会增加执行机构的磨损,在 有交互作用的多参数控制系统中,振铃现象还有可能影响到系 统的稳定性。 振铃现象与最小拍系统的纹波是不一样的——纹波是指 输出在采样点上没有误差,而在采样点之间是有偏差的,输出 有纹波。

明显振铃现象的大林算法

明显振铃现象的大林算法

Ke
(4-7-5)
,T 为采样周期。 T1 为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t 为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t=LT)
G(z)为包括零阶保持器在内的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
(1 − e T1 ) Kz 1 − e−Ts K −ts e = G(Z ) = Z × T − −1 s T s 1 + 1 T 1− e 1 z
U ( Z ) K 0 + K 1 Z −1 + K 2 Z −2 + K 3 Z −3 D( Z ) = = E(Z ) 1 + P1 Z −1 + P2 Z − 2 + P3 Z −3
将式(4-7-8)写成后向差分方程,则有:
(4-7-8)
UK=KOEK + K1EK-1 + K2EK-2 + K3EK-3 - P1UK-1 - P2UK-2 - P3UK-3

z
−1 −
z
T T1
(1 − e )[1 −
T T0
z
− ( L +1)
(1 − e
T − T0
)
1− e
z
−1
]
=
K (1 − e )[1 − e
T − T1
(1 − e

T − T0
z −1 )(1 − e

)
− T T0
(4-7-7)
z
−1
− (1 − e
)z
− ( L +1)
]
设计算机输入为 E(z),输出为 U(z)) ,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标准解析式为: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1.数字控制器 数字 PID 控制器是基于连续系统的机数字模拟设计技术, 这种连续化设计技术适用于被控对象难以表 达的情况,其质量难以保证。如果能知道系统确切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根据 采样定理,在线性系统离散化理论的基础上,应用 Z 变换求得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就能设计出高 质量的数字控制器。这类方法称为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方法。 数字控制器的原理方框图见图 4-7-1 所示:

大林算法

大林算法

E(z) E(k)
D1 (z)
U1 (z) u 1 (k)
U(z) D2 (z) U(k)
图7―22 串行程序设计法框图
开始
初始化
求u 1 (k)=3E(k)+0.6E(k-1)+0.1U1 (k-1)
E(k)= R(k)- M(k)
计算U1 (k-1)
计算3E(k) 求-0.2U(k-1) 计算0.6E(k-1) 求U(k)= 1 (k)+ 1 (k-1)-0.2U(k-1) U U 计算0.1U1 (k-1)
解,以部分分式来表示
U ( z) z 2z 1 3z 5 D( z ) 2 1 E ( z ) z 5z 6 ( z 2)( z 3) z 3 4z 8 ( z 3) 4( z 2) 1 1 ( z 2)( z 3) ( z 2)( z 3) 1 1 1 z2 z3
G0 ( z ) s 1
• 周期为T=0.5s,使用大林 • • 算法设计控制器D(z),并分析是否会 产生振铃现象。 • 解:对于大林算法,将被控对象 的传递函数与式(7―65)比较,可得 • K=1,θ= r· T=1,r =2, τ1=1
• 由式(7―70)得广义对象的z传递函数为
大多数工业生产过程的对象一般可用带纯滞后的一阶或二阶惯性环节近似高阶可用主导极点的惯性常数来代766765741一阶被控对象的大林算法770将式768与770代入式769则得大林算法的数字控制器即将z和gz代入式769得二阶被控对象的大林算法数字控制器的z例727已知数字控制器脉冲传递函数dz为试用直接程序设计法写出实现dz的表达式画出用直接程序设计法实现dz的原理框图
E ( z ) z 2 0.1z 0.02 (3z 0.6) ( z 1) ( z 0.1) ( z 0.2) D( z )

大林算法

大林算法

大林算法1.大林算法(L=2)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数字控制器的原理和直接设计方法。

2.了解和掌握用Z 传递函数建立后向差分方程的方法。

3.完成对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控制参数Ki 、Pi 的计算。

4.理解和掌握大林算法中有关振铃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5.观察和分析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的输出波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运行LABACT 程序,选择微机控制菜单下的大林算法下的L=2选项,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后将自动加载相应源文件,运行实验程序。

参数为15.0,18.0,68.0,01.078.0,07.2,36.1,4321432-=-=-===-==P P P P K K K 振铃消除 将参数改为0,0,0,131.0,83.0,54.0,4321432=====-==P P P P K K K截图如下: 振铃消除2.大林算法(L=1)一.实验目的(同大林算法(L=2))二.实验内容及步骤运行LABACT 程序,选择微机控制菜单下的大林算法下的L=1选项,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后将自动加载相应源文件,运行实验程序。

参数为,23.0,79.0,02.024.0,87.0,74.0,321321-=-===-==P P P K K K振铃消除 将参数改为,0,0,0,111.0,39.0,33.04321432===-==-==P P P P K K K 截图如下: 振铃消除三.实验心得由于本次实验的实验原理了解的不清晰,所以刚刚开始实验就问题重重,后来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其他组协作完成了实验。

通过这次实验,了解了大林算法的基本设计步骤,理解和掌握了大林算法中有关振铃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验相结合,加深、巩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智慧树答案机电系统数字控制技术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机电系统数字控制技术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数字控制系统的实时性与()有关。

答案:其它选项都有2.计算机只承担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工作,而不直接参与控制的系统是()。

答案:数据处理系统3.直接数字控制系统包含多台计算机,能够实现多级控制。

()答案:错4.理想采样开关的闭合时间趋近于0。

()答案:对5.当采样频率小于信号最高频率2倍时会出现混频现象。

()答案:对6.工程上常用的信号重构方法是()。

答案:零阶保持器第二章1.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数学模型为()。

答案: ;2.系统辨识的三大要素是()。

答案:模型类;等价原则;输入输出数据3.已知差分方程,设,其单位速度输入下的对应时刻输出值正确的是()。

答案: ;4.z变换性质中,能够反映时域信号与频域表达式之间关系的有()。

答案:初值定理5.z反变换能够得到采样点间的连续函数信息。

()答案:错6.若,,则二者串联得到的系统z传递函数为。

()答案:错7.已知系统如图所示:系统的闭环误差传递函数为()。

答案:8.的初值和终值是()。

答案:0,∞9.系统的单位速度误差为()。

答案:010.若线性离散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系统是稳定的。

()答案:对第三章1.若某控制器为,采用脉冲不变法求数字控制器为()。

答案:2.模拟化设计中,采样周期T应该选______一些,T越大,离散化的D(z)与连续控制器D(s)的差异越_______。

()答案:小,大3.双线性变换法的变换关系为。

()答案:错4.零极点匹配法设计时,需按照和增益相同确定增益系数k。

()答案:对5.若某控制器为,T=0.1s,采用双线性变换法求数字控制器为()。

答案:6.PID控制器中积分项的作用是()。

答案:消除稳态误差7.PD控制器指()控制器。

答案:比例微分8.比例控制能够迅速反应误差,从而减小误差,最终消除误差。

()答案:错9.保持器等效法变换后,D(z)的单位脉冲响应在采样点时刻与D(s)相同。

()答案:错10.为了减小稳态误差,直流电机速度闭环控制应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

Lab_act教师用实验指导

Lab_act教师用实验指导

说明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说明自控/计控原理下册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控制系统实验和综合控制实验。

较多涉及到的是计算机控制的部分。

AEDK-labACT自控/计控原理教学实验系统的计控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计算机控制的一些控制参数可在界面上直接修改。

由于自控/计控实验主要注重的是对系统原理的理解掌握和对系统参数的研究分析,而并不是对系统控制程序的具体研究编写上,因此AEDK-LabACT自控/计控原理教学实验系统的计控,设计了较为友好的实验界面,对于不同的被控对象,可以在界面上直接设定和修改各项控制参数,而不用在程序上进行复杂的修改设定,以免破坏原有的控制程序。

这种直接在界面上修改控制参数的方法既直观又方便,免去了修改编写程序时所花的大量精力。

1、在采样/保持控制系统分析实验中,采样周期可在显示界面的右上角进行修改。

2、PID控制中的P、Ti、Td参数及采样周期T;温度控制的PID参数、积分控制量和温度设置;电机调速控制中的PID参数、转速设置等,以便随时获得不同的控制要求。

3、最少拍控制和大林算法中控制参数Ki和Pi及采样周期T可直接修改获得不同的设计要求。

二.各个控制实验大项中分别列举了多种实验算法和设计方法1、在采样/保持器控制系统分析中,列举了不同控制系统的算法举例,供用户进行实验验证。

2、PID控制实验中,列举了标准PID控制算法、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非线性PID控制算法和积分分离——砰砰复式PID控制算法四种典型的PID控制算法;3、最少拍控制实验中,列举了两种不同控制系统的有纹波和无纹波控制算法和参数,都能够使系统达到稳定所需要的采样周期最少,而且在采样点的输出值能准确地跟踪输入信号,不存在静差。

4、大林算法实验中,列举了三种不同控制参数情况下的算法和控制效果,有严重振铃现象的大林算法、有微弱振铃现象的大林算法和无振铃现象的大林算法。

5、多变量解耦控制提供了二种不同的解耦控制装置设计算法,有采用微分方程直接建立差分方程设计解耦装置D(S) 和采用Z传递函数建立差分方程设计解耦装置D(S),每种算法还提供了四种不同的系统,有一阶开环、一阶闭环和两个不同系统的二阶闭环系统。

计控实验3 大林算法

计控实验3 大林算法
TH
T
2、用MATLAB和Simulink仿真并检查输出结果是否符 合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二、实验内容 2 S e 1、已知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 G ( s) s( s 1) ,若采样期 T=1s,用大林算法设计数字控制器D(Z),并用MATLAB 检验系统的性能。
HG(Z)
r(t) T R(Z) E(Z) × ○ D(Z) T H0(S) G(S)
一、离散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
(一)Simulink仿真环境
Simulink是MATLAB的仿真工具箱,可以用来进行动 态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分析;支持连续系统、离散系 统及非线性系统。 Simulink是面向框图的仿真软件,有以下功能: (1)用绘制方框图代替仿真软件,结构清晰; (2)仿真准确,运行速度快,自动建立各环节的方 程并仿真; (3)适应面广,可用于连续、离散和混合系统。
实验三:大林算法
一、实验目的:
1、对应纯滞后的被控对象,应采用大林算法。 (1)大林算法的设计准则:对于一阶或二阶滞后系 统,设计数字控制器D(z),使整个闭环系统的滞后与 被控对象的滞后相同,消除滞后环节对系统稳定性的 s Ke 影响。 G( s ) 1 T 1s 一阶滞后系统可表示为: e s Gc (s) 1 THS 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 Simulink的文件操作
1、Simulink模型的文件为MDL模型文件,其扩展名 为“.mdl”,是以ASCⅡ码形式存储的。
(1) 新建文件
在MATLAB命令窗口选择:FILE—NEW—Model 或单 击工具栏中的“ ”图标,保存生成名.mdl文件。
(2) 打开文件
在MATLAB命令窗口选择:FILE—OPEN 或单击工具 栏中的“ ”图标,选择已保存的名.mdl文件打开 。

振铃效应——精选推荐

振铃效应——精选推荐

振铃效应在媒体处理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图像和声⾳振铃效应,图像振铃效应如下图。

TI netra 平台也提供了DRN(Used for removing De-Ringing artifacts)模块。

了解De-Ringing,有助于我们提升⾳视频质量。

在⾼清视频中⼈在⾛动过程会在⽩墙背景上留有类似⽔波纹的残影。

加⼤会议码率也不能消除这个现象,过平台有残影,点对点也有残影,友商过来的码流也有这个现像。

经过分析,⽔波纹的残影就是振铃效应。

1.1 振铃效应在信号处理中,振铃效应是⼀种出现在信号快速转换时,附加在转换边缘上导致失真的信号。

⽽在图像或影像上,振铃效应会导致出现在边缘附近的环带或像是"⿁影"的环状伪影;在⾳频中,振铃效应会导致出现在短暂⾳附近的回声,特别是由打击乐器发出的声⾳;最容易注意到的是预回声。

使⽤"振铃"这⼀个词则是因为输出信号在输⼊信号快速转换的边缘附近出现⼀有⼀定衰减速度的震荡,这个现象相似于钟被敲击之后发出声⾳的过程。

1.2 造成振铃的原因在时域上,产⽣振铃效应的原因则是因为Sinc函数中的涟波,即为⼀个完美低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在时域中的形式)。

在数学上这叫做吉布斯现象。

吉布斯现象(Gibbs phenomenon),由Henry Wilbraham于1848年最先提出,并由约西亚·吉布斯于1899年证明。

在⼯程应⽤时常⽤有限正弦项正弦波叠加逼近原周期信号。

所⽤的谐波次数N的⼤⼩决定逼近原波形的程度,N增加,逼近的精度不断改善。

但是由于对于具有不连续点的周期信号会发⽣⼀种现象:当选取的傅⾥叶级数的项数N增加时,合成的波形虽然更逼近原函数,但在不连续点附近会出现⼀个固定⾼度的过冲,N越⼤,过冲的最⼤值越靠近不连续点,但其峰值并不下降,⽽是⼤约等于原函数在不连续点处跳变值的9%,且在不连续点两侧呈现衰减振荡的形式。

当信号转换速度加剧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振铃中区别出过冲(和下冲),过冲时输出信号较输⼊讯号⾼,⽽在过冲之后,信号因为过度修正⽽变得低于⽬标数值,之后来回震荡;这些现象往往会同时发⽣,因此常常被混⽤,⽽被共同称为"振铃"。

达林算法实验报告

达林算法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及控制技术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实验五 基于达林算法的控制系统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达林算法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2掌握达林算法设计的控制器产生振铃现象的原因。

3 掌握消除振铃现象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已知某过程对象的传递函数为:期望的闭环系统时间常数 ,采样周期 。

要求:1采用达林算法设计数字控制器;2 在simulink 环境下,搭建控制系统模型,进行实验仿真; 3判断有无振铃现象,若有则修改控制器消除之,仿真并分析系统在单位阶跃响应下的输出结果; 三、 实验结果与分析1 达林算法设计数字控制器16.03)(5.0+=-s es G ss T 25.00=s T 5.0=被控对象为一阶惯性环节,则广义对象脉冲传递函数,闭环系统脉冲函数和数字调节器脉冲传递函数分别如下:()111111111TT Ts s N TT e Ke e G z Z Kz s T s e z τ-------⎡⎤--==⎢⎥+⎣⎦-()()()111111T T TssNT T e z Y z ee z Z z R z sT s ez ττττφ-------⎛⎫- ⎪⎡⎤-⎝⎭===⎢⎥+⎣⎦-()1111111z 111T T T T T T TT T T N e e D z K e e z ez τττ---------⎛⎫⎛⎫--⎪ ⎪⎝⎭⎝⎭⎡⎤⎛⎫⎛⎫---- ⎪ ⎪⎢⎥⎝⎭⎝⎭⎣⎦=由题意可得:0.5τ= 3K = 10.6T = 00.25T T τ== 0.5T = 1N =带入上述()D z 可得:()()()()()0.50.510.250.60.50.50.51110.60.250.25113111e e z D z ee z e z-----------=⎡⎤----⎢⎥⎣⎦化简得:()220.86z 0.381.690.23 1.46zD z z z -=--2 基于达林算法的控制系统模型3 Matlab 仿真结果:4 判断有无振铃现象,若有则修改控制器消除之,仿真并分析系统在单位阶跃响应下的输出结果;由 ()()11111111T T T T u T TT T e e z z G z K e e z ττφφ------⎛⎫⎛⎫-- ⎪ ⎪⎝⎭⎝⎭==⎛⎫⎛⎫-- ⎪⎪⎝⎭⎝⎭求得极点T T z eτ-=恒大于零.所以该带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系统环节组成的系统中,不存在振铃现象。

大林算法实验报告

大林算法实验报告

大林算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掌握大林控制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2、进一步熟悉MATLAB 的使用方法;3、掌握在MA TLAB 下大林算法控制器的调试方法;4、观察振铃现象,并且尝试消除振铃现象二、实验原理1.大林算法的原理及推导大林算法是IBM 公司的大林(Dahlin)在1968年提出了一种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含有纯滞后对象的控制算法。

其目标就是使整个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 相当于一个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

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大林控制算法的设计目标是使整个闭环系统所期望的传递函数φ(s ) 相当于一个延迟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相串联,即:整个闭环系统的纯滞后时间和被控对象G 0(s )的纯滞后时间τ相同。

闭环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 τ ,纯滞后时间τ与采样周期T 有整数倍关系, τ=NT 。

其控制器形式的推导的思路是用近似方法得到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然后再由被控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反推系统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

由大林控制算法的设计目标,可知整个闭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应 当是零阶保持器与理想的φ(s )串联之后的Z 变换,即φ(z )如下:对于被控对象为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即:其与零阶保持器相串联的的脉冲传递函数为:1()1ss eT s ττφ-=+1/1()1(1)()=()11T s ττT/T s NT T -Y z e ee z z Z z R z s T s ez ττφ------⎡⎤--==⋅=⋅⎢⎥+-⎣⎦011()11s NTs Ke KeG s T s T sτ--==++11/1/1111()11T T Ts sN T T eKe eG z Z Kz s T s ezτ-------⎡⎤--=⋅=⎢⎥+-⎣⎦于是相应的控制器形式为:11111(1)(1)()(1)1(1)T T T T T T T T N e e z D z K e e z e z τττ-----------=⎡⎤----⎣⎦2.振铃现象及其消除按大林算法设计的控制器可能会出现一种振铃现象,即数字控制器的输出以二分之一的采样频率大幅度衰减振荡,会造成执行机构的磨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4-7-1 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φ ( z ) =
数字控制器的原理方框图 (4-7-1)
C ( z) D( z )G ( z ) = R( z ) 1 + D( z )G ( z )
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 D ( z ) =
φ ( z) G ( z )[1 − φ ( z )]
(4-7-2)
延迟系数 : L=1 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 D(z):
− ( L +1)

T
(4-7-6)
φ (z ) D(z ) = = G ( z )[1 − φ (z )]
K
(1 − e
− ( L +1)
T − T1
z −1 ) z
T T1
− ( L +1)
(1 − e
T − T0

T T0
)
T T0
1− e
说明: ①由于 D(z)算法是根据系统的被控对象传递函数及期望的闭环传递函数设计的。所以当被控制对象传 递函数稍有不准时,输入计算机内存的参数和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不一致,也就是说被控对象不能很好的 被控制。可能会使系统输出产生一定的稳态误差。 ②将输入改为其它类型信号,如斜坡信号,观察大林算法对斜坡输入响应特性。从示波器上将观察到 系统输出不能完全跟踪输入,产生了稳态误差。 本实验中 D(z)设计是针对阶跃输入信号的, 当改变输入信号为斜坡, 而 D(z)的设计方法仍按阶跃设计, 那么系统将不能完全跟踪输入,以致产生稳态误差。也就是说,针对一种典型输入函数设计的闭环脉冲传 函,用于次数较低的输入函数时,系统将会出现较大的超调,响应时间也会增加,用于次数较高的输入函 数时,系统将不能完全跟踪输入,以至产生稳态误差。 B、振铃消除 运行、观察、记录: 1.该实验的显示界面中“计算公式”栏的 Ki、 Pi 与采样周期 T 均可由用户在界面上直接修改,以期 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改变这些系数后,只要再次点击“开始”键,即可使实验机按照新的控制系数运行。 该实验的显示界面中已设定采样周期 T=0.4S , “计算公式”栏: 设定参数:K0 = 0.14 K1 =-0.1 K2 = K3 = 0 P1 =-0.99 P2 = P3 = 0 2.用虚拟示波器(示波选项)中的 CH1 观察数模转换器(B2)单元的 OUT2 端,观察数字控制器的 输出,应观察到振铃现象已消除,用虚拟示波器中的 CH2 观察系统输出波形,A4 单元的 OUT 端。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1.数字控制器 数字 PID 控制器是基于连续系统的机数字模拟设计技术, 这种连续化设计技术适用于被控对象难以表 达的情况,其质量难以保证。如果能知道系统确切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根据 采样定理,在线性系统离散化理论的基础上,应用 Z 变换求得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就能设计出高 质量的数字控制器。这类方法称为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方法。 数字控制器的原理方框图见图 4-7-1 所示:

z
−1 −
z
T T1
(1 − e )[1 −
T T0
z
− ( L +1)
(1 − e
T − T0
)
1− e
z
−1
]
=
K (1 − e )[1 − e
T − T1
(1 − e

T − T0
z −1 )(1 − e

)
− T T0
(4-7-7)
z
−1
− (1 − e
)z
− ( L +1)
]
设计算机输入为 E(z),输出为 U(z)) ,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标准解析式为:
T1 =1.2S
(4)校正后闭环系统的时间常数
T0 =0.4S
(5)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 t 为采样周期 T 的倍数 (6)延迟系数 :L=1 以上各参数代入式 4-7-7,计算得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 D(z):
D( z ) =
0.223 − 0.159 z
−1
−1 −2
1 − 0.368 z − 0.632 z
K 1 =-0.16
K 2 = K 3 =0
P1 =-0.37
P2 =-0.63
P3 =0
2.用虚拟示波器(示波选项)中的 CH1 观察数模转换器(B2)单元的 OUT2 端,观察数字控制器的 输出,观察振铃现象,用虚拟示波器中的 CH2 观察系统输出波形,A4 单元的 OUT 端。
4
第四章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
0.223 − 0.1598 z (1 − z )1.632
−1
−1
=
0.137 − 0.098 z 1− z
−1
−1
(4-7-12)
根据式(4-7-12)和(4-7-8)可得到式(4-7-9)中的各项系数: ( K i 与 Pi 取值范围:-0.99~0.99) K0 = 0.14 K1 =-0.1 K2 = K3 = 0
4.7.1 有明显振铃现象的大林算法及振铃消除
一、实验要求 选择适当的参数,使系统有明显的振铃现象,分析参数对系统输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搭建如图 4-7-2 系统,其被控对象由一个惯性环节(A6 单元)组成。 惯性环节(A6 单元)的惯性时间常数 T=R1*C1=1.2S,增益 K=R1/R2=10。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D(z)的各个参数: (1)采样周期 T=0.4S (2)放大倍数 K=10 (3)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
( K i 与 Pi 取值范围:-0.99~+0.99)
(4-7-9)
式中 EK~EK-3 为误差输入;UK-1~UK-3 为计算机输出。 计算机运算还设有溢出处理,当计算机控制输出超过 00H-FFH 时(对应于模拟量-5V-+5V) ,则计算 机输出相应的极值 00H 或 FFH。每次计算完控制量,计算机立即输出,并且将各次采入的误差与各次计算 输出作延时运算, 最后再作一部分下次的输出控制量计算。 这样当采入下次误差信号时, 可减少运算次数, 从而缩短计算机的纯延时时间。 2、大林算法振铃现象及其消除方法 振铃现象是指数字控制器的输出以接近 1/2 采样频率的频率大幅度衰减振荡。振铃现象并不是大林算 法特有的现象,它与最少拍控制中的波纹实质是一致的,振铃现象会引起在采样点间系统输出波纹,在有 交互作用的多系数系统中,甚至会威胁到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必须清除振铃。 振铃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 Q(z)中 z= -1 附近有极点。极点在 z= -1 时最严重,离 z= -1 越远,振铃现象 就越弱。如在单位圆内右半平面有零点时,会加剧振铃现象;而在左半平面有极点时,则会减轻振铃现象。 衡量振铃现象的强烈程度的量是振铃幅度 RA。它的定义:控制器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第 0 次输
Keபைடு நூலகம்
(4-7-5)
,T 为采样周期。 T1 为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t 为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t=LT)
G(z)为包括零阶保持器在内的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
(1 − e T1 ) Kz 1 − e−Ts K −ts e = G(Z ) = Z × T − −1 s T s 1 + 1 T 1− e 1 z
− T T1
P2 =-0.63
P3 = 0
据式(4-7-10)可求出振铃幅值为: RA
=e
−e

T T0
振铃消除: 从式(4-7-11)可知,由于 D(z)中含有左半圆内的极点 (1 + 0.632 1+0.632=1.632,代入式(4-7-11) 则: D ( z ) =
z
−1
) ,所以将 Z 取为 1,即成为
3
P1 =-0.99
P2 = P3 = 0
第四章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大林算法系统构成如图 4-7-2 所示。 在实验中欲观测实验结果时,只要运行 LABACT 程序,选择微机控制菜单下的大林算法实验下的明 显振铃选项,再选择开始实验,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后将自动加载相应源文件,此时可 选用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 CH1、CH2 测孔测量波形,详见实验指导书第二章虚拟示波器部分。
第四章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
4.7
大林算法
一.实验要求
1.了解和掌握数字控制器的原理和直接设计方法。 2.了解和掌握用 Z 传递函数建立后向差分方程的方法。 3.完成对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控制参数 Ki、Pi 的计算。 4.理解和掌握大林算法中有关振铃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5.观察和分析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的输出波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虚拟示波器(B3)的联接: 示波器输入端 CH1(选 X1 档) CH2(选 X1 档)
(4)运行、观察、记录 A、大林算法 1.该实验的显示界面中“计算公式”栏的 Ki、 Pi 与采样周期 T 均可由用户在界面上直接修改,以 期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改变这些控制系数后,只要再次点击“开始”键,即可使实验机按照新的控制系 数运行。 该实验的显示界面中已设定采样周期 T=0.4S , “计算公式”栏: 设定参数: K 0 =0.22
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
1 − e −Ts H 0 ( s) = s 1 − e −TS × G (S) (4-7-3) S
包括零阶保持器在内的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G ( z ) = Z
2.大林算法 大林算法是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含有纯滞后的被控对象所研究的控制算法,即在调节时间允许的情况 下,要求系统没有超调量或只有在允许范围中的很小的超调量。大林算法的设计目标是设计一个数字调节 器,使整个闭环系统所期望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个延迟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的串联,并期望整个闭环系统 的纯滞后时间和被控对象的滞后时间相同,并且,纯滞后时间与采样周期是整数倍关系。 据上所述,欲设计出高质量的数字控制器,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应符合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