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

合集下载

计算机发展历程

计算机发展历程
30/12/2019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 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30/12/2019
2003年,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光 4000L通过国家验收。
30/12/2019
2010年,亿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 光4000A通过国家验收,这一速度超越美国。
30/12/2019
30/12/2019
30/12/2019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30/12/2019
第二个发展阶段
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30/12/2019
第三个发展阶段
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 机时代。
30/12/2019
第四个发展阶段 1970-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30/12/2019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 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 制成功。
30/12/2019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30/12/2019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 生。
30/12/2019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 050机研制成功。
30/12/2019
当今世界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向着微型化方向发展,功能更加强大。
30/12/2019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 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 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 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 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标志着我 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第一代电脑(1946—1958年)第一代电脑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因此,通常人们又称第一代电脑为电子管电脑。

用水银延迟线或阴极射线管作主存储器,用磁鼓作辅助储存,采用纸带、卡片、磁带等进行输入和输出,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写程序。

这一代电脑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研究。

它体积庞大、笨重、耗电多、可靠性差、速度慢、维护困难。

其主流机器为UNIVAC。

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二代电脑(1959—1964年)第二代电脑的硬件部分采用了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体积减小,但功能增强,这一代电脑又被人们称为晶体管电脑。

辅助存储器采用了铁氧磁芯和磁鼓、磁盘,开始用高级语言(FORTRAN、COBOL、ALCOL等)编写程序,并出现了管理程序。

该阶段的电脑使输入、输出和运算可“同步”进行。

电脑的应用已经从军事领域和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

它的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耗电量减少、速度加快、可靠性增强。

其主流机种为IBMT00系列。

3、第三代电脑(1965—1970年)第三代电脑的硬件部分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晶体管,因此又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电脑。

采用微程序技术和流水线技术提高了电脑的灵活性和运行速度;软件方面管理程序已经发展为操作系统,并出现了诊断程序。

这一时期的电脑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以及过程控制。

由于元器件体积减小、功能增强,使得电脑的体积、重量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和可靠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该阶段的主流产品是IBM-svsteIn/360。

4、第四代电脑(1971年至今)第四代电脑的硬件部分采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引入光盘。

外部设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软件更加丰富,并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行业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新型的工业部门。

电脑的体积、容量、功耗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和可靠性等有了大幅度提高。

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了,小编推荐你不可不知的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让你更加了解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电子数值积分式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

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虽然它还比不上今天最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绝对冠军,并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史无前例的。

以圆周率(π)的计算为例,中国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15年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

一千多年后,英国人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

而使用ENIAC进行计算,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问世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

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

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

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

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趋势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其发展历程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化和数十年的飞速发展。

从原始的计算装置,到现代的超级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系统,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了人类智慧不断追求科技进步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技术的分类、计算机应用的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地探究和介绍。

一、计算机发展历史计算机可以被追溯到几百年前,其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力学计算机时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和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1.力学计算机时代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使用石骨牌、珠算、算盘等简单的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但第一台“计算机”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莱布尼兹发明的莱布尼兹轮,它可以用来进行乘法和除法,这是一种纯机械计算器。

此后,Babbage(巴贝奇)发明了差分机和解析机,并提出了“编制程序”的概念,是计算机史上第一次提出这样的思想,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但由于当时机械水平和工艺技术的限制,这些巨型机器都没有被完全制造出来。

2.电子管计算机时代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艾克特和莫奈利发明了第一台可以工作的电子管计算机ENIAC,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的体积巨大、功耗高、运算速度慢只能执行简单的运算,但开创了数学、物理、经济管理、自然科学等领域进行高效计算的新局面,人们的计算方式开始从力学计算转向电子计算。

3.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0年代中期,晶体管被用于计算机设计中,它取代了电子管,处理速度、准确度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计算机的大小和功耗也大大减小,这时传统的二进制逻辑设计和冯诺依曼结构成为了计算机的标准配置,并应用到高性能计算机、特种计算机等各种不同方向的计算设备中。

4.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在集成电路技术的推动下,1960年代开始研制出集成电路计算机,成为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基础,最初的集成电路微处理器是由英特尔公司制造,其可以用于计算、控制和存储计算机程序,此后,计算机出现了各种新的设备和软件,如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微型计算机等等。

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发展史是介绍计算 机发展的历史。计算机发 展历史可分为1854年- 1890年、1890年-20世纪 早期、20世纪中期、20世 纪晚期-现在,四个阶段
早期计算机
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 了算盘,广泛应用于商业贸 易中,算盘被认为是最早的 计算机。 直到17世纪,计 算设备才有了第二次重要的 进步。1642年,法国人 Blaise Pascal(16231662)发明了自动进位加 法器,称为Pascalene。
20世纪初期
1900 1906: Henry Babbage, Charles Babbage 的儿子,在R. W. Munro的支持下,完成了父亲设计的 分析机,但也仅能证明它能工作, 而没有将其作为产品推出。
晶体管计算机的发展 真空管时代的计算机尽管已经步入了现代计 算机的范畴,但其体积之大、能耗之高、故障之 多、价格之贵大大制约了它的普及应用。直到晶 体管被发明出来,电子计算机才找到了腾飞的起 点,一发而不可收…… 1947: Bell实验室的 William B. Shockley、 John Bardeen和 Walter H. Brattain.发明了晶体管,开辟了电子 时代新纪元。
集成电路,现代计算机插上腾飞的翅膀 尽 管晶体管的采用大大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 降低了其价格,减少了故障。但离人们的要 求仍差很远,而且各行业对计算机也产生了 较大的需求,生产更能更强、更轻便、更便 宜的机器成了当务之急,而集成电路的发明 正如“及时雨”,当春乃发生。其高度的集 成性,不仅仅使体积得以减小,更使速度加 快,故障减少。
18世纪
1775: 英国Charles 制作成功了一台与 Leibniz's 的计算机 类似的机器。但更先 进一些。 1776: 德 国人Mathieus Hahn 成功的制作了一台乘 法器。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及核心电子元器件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及核心电子元器件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及核心电子元器件
计算机发展历经四个阶段:模拟计算机、符号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和集成电路计算机。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核心电子元器件。

模拟计算机时期,电子元器件主要有电子管、电阻、电容、变压器和开关等。

这些元器件可以实现模拟信号的控制和处理,用于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和运算。

符号计算机时期,核心电子元器件主要有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存储器和计算机控制器等。

这些元器件可以实现计算机的数据存储、运算、控制和输出等功能。

晶体管计算机时期,核心电子元器件主要有晶体管、集成电路、存储器、计算机控制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

这些元器件可以实现计算机的存储、运算、控制和输出等功能。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期,核心电子元器件主要有集成电路、存储器、计算机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和微处理器等。

这些元器件可以实现计算机的存储、运算、控制、输入/输出等功能,使计算机更加紧凑、高效。

综上所述,计算机发展经历了模拟计算机、符号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和集成电路计算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核心电子元器件,它们可以实现计算机的数据存储、运算、控制和输出等功能,使计算机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

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

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
计算机是一种以按特定方法处理和储存数据的机器,它在完成计算、显示、储存和输入/输出这些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智能。

计算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在这段历史上,它发展到现代的形式有数十年的历史。

许多发明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创新终于实现了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机械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和微处理器时代。

机械时代是从古埃及算盘开始的,约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发明的算盘是当时比较先进的计算工具,它可以实现简单的计算功能。

1600年,英国的科学家、数学家胡克发明了被称为“胡克机”的计算机,它可以自动计算加减乘除。

1700多年,英国科学家费马发明了“费马机”,它可以自动计算费马素数。

第二个阶段是电子计算机时代。

在这一阶段,1936年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发明了逻辑机,这也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

1946年,美国的科学家们发明了ENIAC,它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可以完成大量的数学运算和处理数据。

2019年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

2019年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

2019年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篇一: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制成,取名埃尼阿克(ENIAC)。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重30吨,占地150平方米,肚子里装有18800只电子管。

1.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

软件方面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

软件方面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

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

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十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

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至数千万次)。

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通用话、系列化和标准化。

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

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始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伜步走向家庭。

篇二:计算机发展四个阶段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ENIAC(埃尼克),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的诞生宣布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电脑的发展史

电脑的发展史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DSAC”
两位发明人 莫奇来和爱克特
•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要求宾州大 学莫奇来(Mauchly)博士和他的学生爱克特 (Eckert) 设计以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子 化"电脑--ENIAC
发展历史
(1)大型主机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是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的发 展历程,计算机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2)小型计算机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一次“缩小化”,可以满足中
小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处理要求,成本较低,价格可被接受;
系统,把美国当时2000多个订票的终端用电话线连接在了一起,标志着计算 机进入了客户机/服务器阶段,这种模式至今仍在大量使用。在客户机/服务 器网络中,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而客户机是网络的基础,客户机依靠服务 器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资源,而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网络必须的资源。C/S结构 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 提交给服务器,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
•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
• 算器), 目的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这部机 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 尺, 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 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重)。它的计算 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 作了九年之久。由於吃电很凶, 据传ENIAC每 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 失色。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的技术特点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的技术特点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的技术特点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电子管阶段、晶体管阶段、集成电路阶段和微处理器阶段。

一、电子管阶段电子管阶段是计算机发展的最初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期。

技术特点如下:1. 使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元件。

电子管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放大和开关电信号。

2. 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低。

电子管比较大且易受损,因此计算机体积庞大,且需要散热设备来降低温度。

3. 运算速度慢。

电子管的开关速度较慢,计算速度相对较低。

4. 程序设计困难。

由于电子管计算机没有存储程序的能力,程序需要以硬件方式实现,编写和修改程序非常困难。

5. 成本高昂。

电子管的制造成本较高,导致电子管计算机价格昂贵,普通用户难以承受。

二、晶体管阶段晶体管阶段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

技术特点如下:1. 采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

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比电子管更小、更可靠、功耗更低。

2. 体积缩小、功耗降低。

晶体管的体积较小,功耗也相对较低,从而使计算机体积更小、性能更稳定。

3. 运算速度提升。

晶体管的开关速度比电子管快,因此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4. 存储容量扩大。

晶体管计算机采用了磁芯存储器,存储容量较大,且数据读取速度更快。

5. 成本逐渐下降。

晶体管的制造成本较电子管低,使得晶体管计算机的价格逐渐降低,更多人可以购买使用。

三、集成电路阶段集成电路阶段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

技术特点如下:1. 采用集成电路取代离散元件。

集成电路是将多个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技术,使得计算机更小巧、功耗更低。

2. 体积进一步缩小。

集成电路的体积相比晶体管进一步缩小,从而使计算机的体积更小。

3. 功耗继续降低。

集成电路的功耗较晶体管更低,使得计算机的能耗更少,更加节能。

4. 运算速度进一步提升。

集成电路的开关速度更快,使得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进一步提升。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如算盘和计算尺。

然而,现代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以下是计算机发展历史的详细描述。

1. 第一代计算机(1940年代-1950年代)第一代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使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的电子元件。

这些计算机体积庞大,耗电量高,而且非常昂贵。

最著名的第一代计算机是美国的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它于1946年问世。

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用于进行科学和工程计算。

2. 第二代计算机(1950年代-1960年代)第二代计算机是晶体管计算机,取代了电子管。

晶体管比电子管更小巧、更可靠,并且能够更快地进行计算。

这一代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这个时期,计算机开始被用于商业和军事领域。

IBM 1401是第二代计算机中最成功的机型之一。

3. 第三代计算机(1960年代-1970年代)第三代计算机是集成电路计算机,使用了集成电路芯片。

集成电路芯片将数千个晶体管集成在一个小芯片上,使计算机更小、更便宜、更可靠。

这一代计算机的速度和存储容量大幅提升,同时功耗也大幅降低。

IBM System/360是第三代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机型之一。

4. 第四代计算机(1970年代-1980年代)第四代计算机是微处理器计算机,使用了微处理器芯片。

微处理器将整个中央处理器(CPU)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使计算机更小、更快、更便宜。

这一代计算机的性能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出现了个人计算机的概念。

IBM PC是第四代计算机中最著名的机型之一。

5. 第五代计算机(1980年代至今)第五代计算机是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计算机。

VLSI技术使得更多的晶体管能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进一步提升了计算机的性能。

这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更小、更快、更便宜,并且具有更高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

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出现也是第五代计算机的重要特征。

总结: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从第一代计算机的电子管到现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体积不断缩小,性能不断提升,价格也不断下降。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制成,取名埃尼阿克(ENIAC)。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重30吨,占地150平方米,肚子里装有18800只电子管。

1.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

软件方面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

软件方面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

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

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十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

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至数千万次)。

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通用话、系列化和标准化。

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

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始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伜步走向家庭。

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 计算机产业将成为全球领先 的力量之一,为推动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20XX 感谢大家倾听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几个 主要阶段
1
在这个阶段,中国计算机主要是仿制 苏联的电子管计算机和晶体管计算机
1958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管计 算机,但仅用于导弹试验
2
3
这个阶段的计算机技术主要掌Βιβλιοθήκη 在苏 联手中,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受到
了很大的限制
1971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 晶体管计算机
20XX
1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50年代-1960年代)
2
第二阶段:自主研发阶段(1970年代-1980年代)
3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代-2000年代)
4
第四阶段:创新发展阶段(2010年代至今)
5
未来展望
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 代,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
从最初的仿制,到自主研发,再到与世 界同步的科技研究,中国计算机产业已 经成为了国内乃至全球的重要力量
同时,中国也开始大量进口高性能计算机 和关键部件,如CPU、内存、硬盘等
在这个阶段,中国计算机 产业已经成为了全球的重 要力量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应 用创新,发展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 数据库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从"跟跑 "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中国不仅生产自己的高性能计算 机和关键部件,而且还在人工智 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取得 了重要的突破
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天河" 系列和"神威"系列已经达 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发展史是介绍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计算机发展历史可分为1854年-1890年、1890年-20世纪早期、20世纪中期、20世纪晚期-现在,四个阶段。

目录早期计算机机械计算机时代的拓荒者电子计算机最初的日子里晶体管计算机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出现大事年表展开编辑本段早期计算机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广泛应用于商业贸易中,算盘被认为是最早计算机,并一直使用至今。

算盘在某些方面的运算能力要超过目前的计算机,算盘的这些方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直到17世纪,计算设备才有了第二次重要的进步。

1642年,法国人Blaise Pascal(布莱士·帕斯卡1623-1662压强)为了收税员的父亲,发明了一个用齿轮运作的加法器,叫“Pascalene”,这是第一部机械加法器--自动进位加法器。

1694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Wilhemvon Leibniz(戈特弗里德。

G.w.莱布尼兹1646-1716)改进了Pascaline,使之可以计算乘法。

后来,出现了可以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器……然而现代计算机的真正起源来自英国数学教授Charles Babbage(查尔斯·巴贝奇)。

Charles Babbage发现通常的计算设备中有许多错误,在剑桥学习时,他认为可以利用蒸汽机进行运算。

起先他设计差分机用于计算导航表,后来,他发现差分机只是专门用途的机器,于是放弃了原来的研究,开始设计包含现代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的分析机(1834年,被公认的第一台打孔卡片计算机,其设计理论非常的超前,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人所采用。

)。

(Analytical Engine)Babbage的蒸汽动力计算机虽然最终没有完成,以今天的标准看也是非常原始的,然而,它勾画出现代通用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分,在概念上是一个突破。

在接下来的若干年中,许多工程师在另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步,美国人Herman Hollerith(1860-1929),借鉴了Babbage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根据提花织布机设计了一台制表用的机器,就实现了应用打孔卡片的大规模自动数据处理,并带入商业领域建立公司IBM。

计算机发展四个时代划分依据

计算机发展四个时代划分依据

计算机发展四个时代划分依据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数个阶段,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形态。

本文将从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和计算机硬件性能三个方面,对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进行划分。

一、电子管时代(1940s-1950s)电子管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

其核心元器件是电子管,这种电子设备能够对电信号进行放大和开关操作。

电子管时代的计算机体积庞大、能效低下、维护困难,但却为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技术特点电子管是计算机的基本元件,能够进行放大和开关操作。

计算机通过电子管来实现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控制逻辑操作等功能。

2. 应用领域电子管时代的计算机应用范围有限,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军事领域以及大型企业的数据处理等。

3. 计算机硬件性能由于电子管的特性限制,计算机体积庞大、运算速度较慢、能效低下。

二、晶体管时代(1950s-1960s)晶体管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二阶段,晶体管替代了电子管,使得计算机体积进一步缩小,性能得到了提升。

1. 技术特点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电子管的放大和开关功能,但比电子管更小巧、更可靠。

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基本构成由晶体管、继电器和电子管组成。

2. 应用领域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商业领域、科学研究和军事领域等,也开始被大型企业用于数据处理。

3. 计算机硬件性能相比于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体积更小、运算速度更快、能效更高。

三、集成电路时代(1960s-1980s)集成电路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三阶段,集成电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的功能更加强大,体积进一步缩小,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1. 技术特点集成电路是将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元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实现更高度的集成化。

集成电路时代的计算机核心由集成电路组成。

2. 应用领域集成电路时代的计算机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包括科学研究、商业应用、军事领域、教育等各个方面。

3. 计算机硬件性能集成电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缩小,性能获得大幅提升,运算速度和能效均得到显著改善。

计算机发展四个时代划分依据

计算机发展四个时代划分依据

计算机发展四个时代划分依据《计算机发展四个时代划分依据》在计算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常常提到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这四个时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1. 电子管时代电子管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最初阶段,它的主要特征是使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元件。

电子管是一种电子器件,通过控制电子流的开关来完成运算和存储数据。

电子管时代的计算机体积庞大,能耗高,而且稳定性较差。

这个时代的划分依据主要是计算机的核心元件。

2. 晶体管时代晶体管的发明标志着计算机的进步,晶体管替代了笨重的电子管,使得计算机体积大大减小,而且能耗也相应降低。

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更加高效稳定,成为了商业和科研领域的主要工具。

划分这个时代的依据即是计算机的核心元件的更新换代。

3. 集成电路时代集成电路的发明开启了计算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集成电路将多个晶体管和其他的元件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

集成电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体积更小,性能更强,能耗更低,成本更低,因此引领了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划分这个时代的依据是计算机核心元件集成度的提升。

4.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最新阶段,它的主要特征是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达到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级别。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性能的提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能耗进一步降低。

划分这个时代的依据是计算机核心元件集成度的进一步提升。

总结回顾:四个时代的划分依据主要是计算机的核心元件,即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更新换代。

随着核心元件的更新,计算机的性能不断提升,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成本也不断降低。

这些时代的变迁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计算机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硬件的更新换代,更重要的是带来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

从电子管时代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不断提升,这带来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一系列的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表格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表格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表格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电子数值积分式计算机的缩写。

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虽然它还比不上今天最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绝对冠军,并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史无前例的。

以圆周率(π)的计算为例,中国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15年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

一千多年后,英国人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

而使用ENIAC进行计算,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问世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

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

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

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

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计算机发展阶段的划分

计算机发展阶段的划分

计算机发展阶段的划分一共有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代计算机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第二代计算机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器件第三代计算机特征是半导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特征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管(第一阶段)-晶体管(第二阶段)--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三阶段)--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四阶段)--智能(第五阶段)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

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人和计算机交流信息使用的语言称为计算机语言或称程序设计语言。

计算机语言通常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类。

如果要在计算机上运行高级语言程序就必须配备程序语言翻译程序(下简称翻译程序)。

翻译程序本身是一组程序,不同的高级语言都有相应的翻译程序。

翻译的方法有两种:一种称为“解释”。

早期的BASIC源程序的执行都采用这种方式。

它调用机器配备的BASIC“解释程序”,在运行BASIC源程序时,逐条把BASIC的源程序语句进行解释和执行,它不保留目标程序代码,即不产生可执行文件。

这种方式速度较慢,每次运行都要经过“解释”,边解释边执行。

另一种称为“编译”,它调用相应语言的编译程序,把源程序变成目标程序(以.OBJ为扩展名),然后再用连接程序,把目标程序与库文件相连接形成可执行文件。

尽管编译的过程复杂一些,但它形成的可执行文件(以.exe为扩展名)可以反复执行,速度较快。

运行程序时只要键入可执行程序的文件名,再按Enter键即可。

对源程序进行解释和编译任务的程序,分别叫作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

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高级语言,使用时需有相应的编译程序;BASIC、LISP等高级语言,使用时需用相应的解释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
篇一: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制成,取名埃尼阿克(ENIAC)。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重30吨,占地150平方米,肚子里装有18800只电子管。

1.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

软件方面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

软件方面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

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

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十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

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方法。

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
至数千万次)。

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通用话、系列化和标准化。

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

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始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伜步走向家庭。

篇二:计算机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ENIAC(埃尼克),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的诞生宣布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根据计算机所使用的电子逻辑器件的更替发展来描述计算机发展过程。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
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这代计算机体积庞大、耗电量大、运算速度低、价格昂贵,只用于军事研究和科学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作为元件,计算机运算速度提高了,体积变小了,同时成本也降低了,并且耗电量大为降低,可靠性大大提高了。

这个阶段还创造了程序设计语言。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成功制造了集成电路,计算机也采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元件,速度快、体积小,开始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
性能到规模提高,价格大幅度降低,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走进办公室和家庭。

◆未来计算机:基于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短期内还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但一些新的计算机正在跃跃欲试地加紧研究,这些计算机是:超导计算机、纳米计算机、光计算机、DNA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等。

篇三:答: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第 1 页(共 8 页)管理学作业答题纸
信息管理概论作业01(第1-4单元)答题纸
学籍号: 20XX03841922姓名:邹以庞
学习中心:磁县电大
分数: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__ 批改老师:
本次作业满分为100分。

请将每道题的写在对应题目下方的横线上。

题目1
[50 分]
第 2 页(共 8 页)
第 3 页(共 8 页)
第 4 页(共 8 页)
第 5 页(共 8 页)
题目2 [50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