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知识结构图
2022秋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知道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应用学过的乘、除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如下:乘法口诀和表内乘、除法计算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这不仅是学生计算技能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计算的必备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编制7、8、9的乘法口诀,学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的关键是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
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采用乘法和除法交替安排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乘法口诀,突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是分开编排的。
这样做是由于学生初次学习乘法和除法时,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把乘法和除法分开编排,有利于分散难点。
当学生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除法后,编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而且7~9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难度较大、容易混淆,这时将乘、除法穿插编排,把记忆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应用口诀的机会,使每一部分乘法口诀得到及时的巩固,既避免学生机械记忆,又能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结构图[全册]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树
例1 横向条形统计图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 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 的条形统计图
简 单 的 数 据 分 析
简单的数据分析知识树
例1平均数的 含义和求法
例2用平均数来 比较两组数据 的总体情况
求 平 均 数
求平均数知识树
365天
2月28天
366天
2月29天 七个 一三五七八十蜡
四个 四六九冬
长正方形面积计算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方米
面积 单位 间的 进率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常用于描述体育场、广场、 果园等较大的土地面积。
边长是100米的 正方形面积是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公顷
1平方千米=100公顷
边长是1千米的 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千米。
制作方法
年历的制作方法
4行3列
制 作 年 历
下是星期 上是日期
制作年历
298×4≈1200
28×40≈1200 21×45≈1000
正确用竖式 计算两位数乘 两位数(不进位)
21×4≈80 估算多位数 乘一位数 估算两位数 乘两位数 口算两位数 乘两位数
理解竖式算理即 拆数法
口算 整十数乘两位数
20×40=800
(
已知的 主题图 信息图
未知的
信息关系 直接问题
搜集信息 观察 列式意义
分析信息
相关问题
解决问题
除减
分步 与综合
过程 与方法
连除 变式题 除加
类型
解答 无括号 有括号 意义
知识 拓展
解答
意义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树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在本册出现,而是放到二年级下册出现,主要目的是
分散难点。
(二)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所数涵与盖运的算单元有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 实践与综合应用。
识厘米和米)这里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一的长度单位
说 的过程、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五单元:观察
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三)实践与综合应用
用意识。
第五单元的教学建议: 1.为学生提供辨足认从够不的同位置看到 自主探索知识的的简活单动几何空体的形状 间和机会。
这是空间和图形的内容 所决定的,学生的抽象 思维水平还例1不.观够察物高体,必 须借助于直观的活动, 帮2学言只可.助可生要以辨不置的物形把认 同 看 简 体 状学能在大了握从 位 到 单 。的生不表 致 。好发 规述 表教展 范时 示学空 ,使 出要间 不用 意求观科的思。念学语就。,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7.的乘法口诀
例1.让学 生经历口诀 的编制过程, 掌握口诀的 特征,熟记 口诀。
连诀加。的《结果,再写乘9法的口法乘诀算式,编口 3.在解表决问题时,一方面要联系生 活另实一第六际方内乘法引面导要学用生学理具法例口解 进4.诀借问 行助题 操数轴的 作学习含 为9的义 有乘条, 理4.在的单元独思(二)立考思提考供的感基性础材上料,的提支倡持合。作 学习。》
第三方法单是:元从的一个教点起学, 建议: 1用、尺注子向意不同通的方过向多画两种活动认识角 和条指线,教就画,成一正个确角。把握教学要求。
什么是直角? 注意直角符号?
如做直认一角识做有角等些, 活 感只动性要使认通学识过生,例折 对 知2.画一角道角折和什、例3.认生 的识小活直数角中
么样的图形是角;他有一个
乘法的初 步认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测量精品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测量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测量”的内容包括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
本单元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概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测量工具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测量活动,体验测量的过程,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测量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体积的测量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测量活动,引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教学展开:(1)长度测量:引导学生认识长度概念,了解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尺子、卷尺等,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2)面积测量:引导学生认识面积概念,了解常用的面积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平方厘米、平方米等,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体积测量:引导学生认识体积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升、毫升等,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测量教案介绍
课题:教室有多长集体备课汲取内化、求同存异理论依照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经历用不一样方式丈量教室长度的过程,领会丈量方式、丈量工具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累积丈量活动经验,发展胸怀意识和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丈量活动中体验合作、沟通、成功的乐趣。
教课要点:掌握用不一样的丈量工具丈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课难点:能够用必定的方式表达和沟通丈量结果。
教课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教课手段:教课流程:凝心进境(创建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上学时每日都在教室里学习,你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我们应当如何丈量我们教室的长度呢?学生可能会说:看一看有几把尺子长。
看看有几本书长。
体验学习看看有多少个脚迹长。
过程,提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呀!高学习数群心互动(合作研究,学习新知);学的兴趣1、小组合作,选择一种丈量工具,量一量,填一填。
完成教材 49 页表格。
学生疏组活动,教师巡视认识状况。
组织学生沟通一下各小组丈量过程及结果。
只需学生说出的方法正确、确实可行就赐予必定。
2、丈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师:你感觉丈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使丈量的结果比较正确呢?师生总结智心荟萃(总结提炼,感觉成功)师:经过今日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究竟能否是只有使用相同的丈量工具,丈量的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呢?下节课我们将持续研究。
匠心独运(作业部署,课外拓展)丈量自己寝室的长度。
板书设计:教室有多长丈量工具数目教后反思一审建议:适合组长署名:王定丽时间:二审建议:赞同组长署名:魏怀升、贺立进时间:三审建议:组长署名:时间:课题:课桌有多长集体备课汲取内化、求同存异、理论依照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成立对1厘米的印象。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丈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踊跃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课要点:让学生初步成立对 1 厘米的印象。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
6 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
认识东、南、西、北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情境导入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 路,你会怎么办?
返回
探究新知
例 你认识方向吗?
返回
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 太阳落下的方向是西; 东和西是相对的两个方向。
返回
(左面)北
北(右面)
(后面)西
活动一 看一看
我们的学校 我的家乡
返回
活动一 看一看 观察情境图。
如何观察?
首先确定参照物,然后以参 照物为中心描述图中各景物 所处的位置。
返回
观察情境图。
活动一 看一看
教学楼西面有漂亮的艺术中 心,东面右宽阔的操场。 教学楼南面升旗台上的五星 红旗迎风飘扬,阅览室在教 学楼的北面。
返回
观察情境图。
探究新知
例 实验楼在升旗台的西面, 教学楼在升旗台的北面, 运动场在升旗台的东面, 大门在升旗台的南面。 你能把实验楼、教学楼、 运动场及大门填在右面 的平面图里吗?
返回
是方向标,表示向上 的方向是北。
北(上)
(左)西
(右)东
南(下)
返回
绘制简单平面图的具体步骤:
教学楼
北
实
运
验 升旗台 动
楼
场
(面向北,右为东)
北
(面向西,西
右为北)
东
(面向东, 右为南)
南
(面向南,右为西)
因为东、西、南、北四 个方向是按顺时针排列 的,所以当面对的方向 确定时,右面所对应的 方向一定是顺时针的下 一个方向。
返回
例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
7×4-4= 24 6×3+6=24 4×4+4= 20 5×6-6=24
返回
探究新知
例 2 乐队中1行有8人,2行有多少人?3行有多 少人?……8行呢?
返回
0 8 16 24 32 40 48 56 64
1个8 2个8 3个8 4个8 5个8 6个8 7个8 8个8
小狗每跳1次就增加1个8。
返回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7的乘法口诀
执教者:XXX XXX中心小学
复习导入
你能快速写出结果吗?
3×2= 6 4×1= 54×3= 61×5 2= 1×11=2
1
6×5= 305×4= 205×5= 245×4= 6×16=
36
6×4= 24 5×2= 104×3= 123×3= 2×92=
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8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8×1=8 8×2=16 8×3=24 8×4=32 8×5=40 8×6=48
返回
8的乘法口诀
7×8=56 8×8=46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4
返回
探究新知
例 1 7个图案一共有多少块拼板?
返回
拼出的每个图案 都由7块拼板组成。
你发现了什么?
每增加1个图案, 就增加7块拼板。
返回
图案个数 1 2 3 4 5 6 7 拼板块数 7 14 21 28 35 42 49
你能完成表格吗?
返回
图案个数 1 2 3 4 5 6 7 拼板块数 7 14 21 28 35 42 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
两位 数减两位数
例2例3例4退位减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例3加减混合
例1连加
例2 连减
什么是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例1 认识角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例2画角
先画一个顶点 从顶点出发向
不同方向画 两条射线
例3认识直角。
例4画直角
判断直角方法 和画直角方法
什么是直角 注意直角符号
例1乘法意义
例2乘法算是名称
乘法的初步认识
例3感知用乘法 比较简便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整理与复习
例15的乘法口诀
例7 6的乘法口诀
例2 2的乘法口诀
2-6的乘法口诀
例6 乘法应用题
例3 3的乘法口诀 例4 4的乘法口诀
例5 乘加乘减
从不同位置观察 物体形状不同
要全面观察
湖面对称
例1观察物体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认识轴对称图形
厘米 和米
克和 千克
简单的 组合思 想和逻 辑推理 方法
认识 线段
用厘米 尺、米 尺测量
图形 和数 的排
列
认识角
对称
从不同 位置观 察物体
轴对称
统计知识
镜面 对称
我长 高了
剪 一 剪
表内 除法
看一看 摆一摆
有 多 重
估量长度, 建立长度概念
例1 统一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 统一长度单位
初步建立1厘米、 1米的长度观念。
例2认识厘米和 用厘米量
例3认识米和 用米量。
线段特点
例4认识线段和 量画线段
量线段
画线段
知道1米=100厘米
学会用刻度尺量 物体的长度。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课件
32个文具盒长
(1)测量时以一面墙的底边为依靠,将文具盒的一端与 墙的一端对齐,量一次做好标记,下一次接着做好的标记 再往下测量,一直测量到教室的另一端。 (2)填写表格,记录测量数据。
探究新知
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记录时一定要写 清楚测量工具。
练一练
1.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自己与同伴说一说吧!
练一练
2.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了两根木条的长。
我量的木条的 长度是3个回 形针的总长。
我量的木条的长 度也是3个回形
针的总长。
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练一练
3.
=100
=25
=36
=21
=34 =44
练一练
自己估一估,与同伴交流!
课堂总结
测量时要贴着被测量物体,沿直线测量,不能 倾斜,物体之间要收尾相连一个紧挨着一个摆 放。
知识梳理 4. 将长度测量放在有意义的活动情境中进行教学
长度单位的学习应该自觉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找 到与“1厘米”和“1米”相当的长度,对于建立长度 单位的表象会起到一定的参照作用。
知识梳理
5.比较长短 当遇到把一些长度进行比较时,首先要观察这些长度 的单位是否是相同的,单位不统一不能作比较。如果 单位不统一,要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单位为基准,把所 有的长度都化成和它相同的单位才能比较它们的长短。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大约是1厘米呢?
探究新知
• 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测量的方法: 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
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探究新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分析
第六单元分析个人设计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中还穿插了乘法竖式、除法竖式,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最后还安排了“算24点”的实践活动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认识乘、除法的竖式,笔算表内乘除法,特别是除法竖式的掌握。
因为除法的竖式和其他3种运算的竖式有很大区别,而且在笔算除法时综合运用了乘法、减法、除法3种运算。
二单元目标要求1、使学生经历推导7、8、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7、8、9的乘法口诀,会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的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能运用学过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竖式,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3、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 单元设计意图在学本单元知识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四单元学习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和用l —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学习了这两部分知识后,编制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这学习本单元的知识的—个良好的基础, 7—9的乘法口诀和前面的内容有所不同,口诀句数多、数字大、容易混淆,而且学生基础状况参差不齐。
可能有的学生早就熟记了口诀表的所有内容,上课时不愿意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而是急于表现自己;可能有些学生一节课下来也不能熟记口诀。
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时,高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既要让进度快的学生静下心来细细领会口诀的意义,又要让进度慢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共同进步。
四单元目标达成分析课题7乘法口诀教时第 1 课时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理解7的乘法口决的来源和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决。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1.让学生通过7 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 的乘法口诀
几个7 相加就是几乘7
2. 掌握并能运用8 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几个8 相加就是几乘8。
3.掌握用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结合加法算式,理解“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
4.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5. 综合运用乘法解决“两种数量相比,够不够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本单元梳理难点
1.对于乘法口诀的掌握和熟悉
2.培养学生根据乘法意义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于两种数量相比,够不够“类型问题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易错点梳理
1.对乘法的意义理解不透彻。
例:7 个5 相加,得数是多少?
错解:7+5=12 正解:7×5=35 或5×7=35
2.8 的乘法口诀掌握不熟练,混淆了加法和乘法。
误将8×8 当成8+8.
3.对乘法口诀的掌握不全面,积是18 的乘法口诀只有“三六十八”
4.没有认真审题就列式计算出错。
1、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谢觉哉
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4、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宋濂
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6、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加与减1、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个结果相加。
笔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或者用竖式直接把三个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3、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可以口算的不必列竖式计算。
第二单元购物一、认识人民币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2角、5角;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元=10角1角=10分二、元、角、分的加减计算: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满10分进为1角,满10角进为1元,单位不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2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2。
二、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三九二十七3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3。
三、4的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4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4。
四、5的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5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5。
五、用乘法解决问题,在计算时,要准确地运用乘法口诀。
第六单元测量一、测量长度的单位1、米和厘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1米=100厘米或1m=100cm二、用尺子测量物体或线的长度的方法:•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物体的另一端与尺子对齐的刻度即为物体的长度。
小学数学北师大二年级上册六测量说课稿课桌有多长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一、说教材《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二、说学情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略认识尺子(学生尺每个学生都见过),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当然不一定很准确地使用,所具有的知识也未必全面),比如说,在完成“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
当全班一起了解物体长度时,有个别学生最先试着用尺测量,就会带动其他学生效仿。
二年级的学生都有模仿和好动的习惯,知道的学生会向不知道的同学甚至全班传授,公布结果;而不知道的学生会转身,回头,甚至下座位,问、看别人怎么做。
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中就要给他们时间,有要求、有目的地让他们表达自己,在争论与探索中获取知识。
本班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不及之处,使得课前的设计会发生许多变化,不能按事先预计好的进行下去。
所以,教师应面对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他们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概念,能对长度进行估测。
3.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体会厘米的含义。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知识讲解 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
大拇指的宽度 大约是1厘米。
订书钉的宽度 大约是1厘米。
田字格一条边的长 度大约是1厘米。
知识讲解 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想一想,它们这样量对 吗?
知识讲解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以0刻度为起点。
0和6之间有6厘米,铅笔长6厘米。
知识讲解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课后作业
P50页第1题
6.2 课桌有多长
激趣导入 选择正确的说法。
第一根铅笔一样长。( ) 第二根铅笔一样长。( )
两根铅笔一样长。(√)
知识讲解 想一想,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 一样?
知识讲解
你能找出测量结果吗?
用拃测量,课 桌有6拃长。
用铅笔测量,课桌 有4支铅笔长。
知识讲解 长度单位不统一,测量物体长度时方便吗?
练习巩固 2.谁猜得对。
这张桌子大约有多高? 小女孩猜得对,这张桌子大约有70厘米高。
练习巩固 3.单位换算。
1米=(100)厘米 300厘米=( 3 )米 600厘米=( 6 )米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测量
(全单元课件)
6.1 教室有多长
激趣导入
看,我们的教 室多么大?
知识讲解 教室有多长?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讲解(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用数学书测量,看 用尺子测量,看有 有几本数学书长。 几把尺子长。
知识讲解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用文具盒测量, 看有多少个文具 盒长。
用饮料瓶测量, 看有多少个饮料 瓶长。
知识讲解 1米有多长呢?
知识讲解
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作单位。 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梳理(全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知识梳理(全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加与减1、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个结果相加。
笔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或者用竖式直接把三个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3、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可以口算的不必列竖式计算。
加与减练习题:1、100 以内的连加算式,三种计算方法。
(1)口算:可以把每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把它们分别相加,最后再把结果加起来。
如:24+41+35=,可以先算20+40+30=90 、4+1+5=10,再算90+10=100(2)按运算顺序从左向右依次计算,用两个加法竖式计算:24+41+35=100(3)也可以用一个算式计算:24+41+35=100例:23+15+4646+34+162、100 以内的连减算式。
教材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
(1)按运算顺序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如95-34-42=19(2)课本呈现的第二种方法是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去减被减数。
如95-34-42=19例:80-25-3980-25-393、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鼓励学生用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例:57+22-45100-69+25第二单元购物一、认识人民币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 1 元、2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 1 角、2 角、5 角;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1 分、2 分、5 分。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 元=10 角 1 角=10 分二、元、角、分的加减计算: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满10 分进为 1 角,满 10 角进为 1 元, 单位不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测量
单元学习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际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4、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观察、操作的能力。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测量长度是指运用工具将被测物体长度与已知长度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结果的过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长短”,并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接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中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并在操作活动和测量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
知识技能评价要点:
1、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3、会用刻度尺测量和画一定长度的线(限整厘米数)。
4、能够解决与长度有关的变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