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定期评估与再授权管理守则1.doc
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
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授权与再授权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授权与再授权工作。
二、定义高风险诊疗技术:指那些具有较高风险性、复杂性或创新性的诊疗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高风险手术、介入诊疗、新技术应用等。
三、授权原则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经验和技能,才能被授予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操作权限。
授权工作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授权决策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授权应与医务人员的专业特长和职责范围相匹配,避免授权不当导致的医疗风险。
四、授权流程科室申请:科室负责人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向医院管理部门提交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授权申请。
资质审核:医院管理部门对申请医务人员的资质、经验和技能进行审核,确保申请人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
专家评估: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申请医务人员进行评估,评估其操作高风险诊疗技术的能力和风险意识。
授权决策:根据审核和评估结果,医院管理部门作出授权决策,并书面通知申请医务人员及其所在科室。
五、再授权流程定期评估:对已授权医务人员的操作情况进行定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操作质量、安全记录等。
再授权申请:评估合格的医务人员如需继续操作高风险诊疗技术,需向医院管理部门提交再授权申请。
审核与评估:医院管理部门对再授权申请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医务人员仍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和风险意识。
再授权决策:根据审核和评估结果,医院管理部门作出再授权决策,并书面通知申请医务人员及其所在科室。
六、监督与管理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对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授权与再授权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授权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对于授权不当或违反授权规定的医务人员,医院管理部门有权撤销其授权,并追究相应责任。
医院应定期对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操作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七、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医院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手术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
手术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为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和有创操作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1、手术医师资格实行动态管理,评价周期为每两年一次,再授权时必须依照医师实际能力提升而变动,不能仅随职称晋升而变动。
2、评价标准⑴申请授予同级别手术权限:评价周期内无医疗事故或认定为主要责任的医疗纠纷发生,可授予同级别手术权限。
⑵申请晋升高一级别手术权限: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具备相应手术级别的职称及任职年限;②评价周期内无医疗事故或认定为主要责任的医疗纠纷发生。
③一年内内参与高一级别手术中,需担任15例及以上该级别手术的一助,和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该级别手术25例。
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或降低其手术操作权限:①评价周期内发生两次及以上医疗事故或认定为主要责任的医疗纠纷;②评价周期内,存在两次因医源性原因致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本年度不得晋升高一级别手术资质;③在实施本级别手术期间,若发现有非紧急情况下越级手术或未经授权越级手术者,当年度手术医师能力评价视为不合格,本年度不得晋升高一级别手术资质;⑷对取消或降低其手术操作权限的医师,在其降级期满后,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原级别手术25例,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及医疗纠纷时,可由本人申请,科室讨论上报审批后,方可获得该级别手术资质再次准入。
3、审批程序⑴具备各级手术权限资格的医师填写《手术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审批表》,申请晋升高一级别手术权限的医师填写《一年内高一级别手术完成情况汇总表》。
⑵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根据申请医师手术能力、己开展手术效果、发生的手术并发症、围手术期管理、医德医风、患者投诉和纠纷发生情况等进行评估与考核,初步评定其手术级别,由科主任签字确认后报医务科。
⑶医务科对申请医师手术技能、手术数量、手术效果、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开展手术的年限,结合技术职称以及医师定期考核结果进行复核后,提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审核批准后方可授予相应手术级别。
手术医师定期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手术医师定期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手术医师定期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手术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科室,手术资格准入评价再授权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为加强医院手术管理,把好科室和各级临床医师的各级各手级术审批授权资格关,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手术分级管理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临床各科室手术分类(暂行)》,按三级医院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领导小组对医院各级手术已准入临床医师进行定期能力评价和再授权;确定手术医师定期能力评价标准;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给予处罚。
医务科负责定期能力评价和再授权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二、手术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一)、手术医师能力评价周期为每 2 年度评价一次。
二)、评价标准1、对本级别手术种类完成80%以上,且未发生医疗过错或事故者,可授予同级别手术权限。
2、预申请晋升高一级别手术权限的医师,除达到完成本级别手术80%以上条件外,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获得相应手术级别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任职年限(2),承担本级别手术时间满两年度(3)承担本级别手术期间无医疗过错或事故发生,以我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结果为准,(4),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高一级别手术5例以上者。
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或降低其手术操作权限(1),达不到操作许可必需条件的(2),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3),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4),承担本级别手术期间发生2次或2次以上医疗事故或过错的(5),在实施本级别手术期间,存在非计划再次手术记录的,当年度手术医师能力评价视为不合格,本年度不得晋升上一级别手术资质(6),在实施本级别手术期间,若发现有越级手术或未经授权擅自开展手术的案例者,当年度手术医师能力评价视为不合格,本年度不得晋升上一级别手术资质。
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
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一、本制度适用于医学影像科室、检验科、脑电图室、肌电图室、动脉硬化检查室、骨密度检查室、TCD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诊断核医学医疗技术人员二、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项目和要求1.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授权项目:仪器操作和维护和审签报告。
2.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授权要求:按照相关规定接受特殊检查专业技能培训,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专业技师应有专业资格证书。
三、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程序1.各相关科室成立技术人员授权管理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技术人员的权限管理,科主任任组长,为本科室技术权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管理小组定期对本科室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诊断权限评估工作,结合每位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与能力明确其具体的权限。
3.管理小组讨论确定技术人员的权限后,填写权限申请表,经科主任签名确认后报送医政部,医政部将申报情况上报科学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申请技术人员方获得相应的操作和诊断权限。
审批材料一式两份,一份由科主任保存,另一份由医政部备案。
四、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权限的动态管理1.根据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级别变动及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科室管理小组将适时组织特殊诊疗权限的再评估工作,并在履行申请审批程序后,扩大申请技术人员相应的特殊诊疗权限。
2.一般情况下特殊诊疗技术人员不得超权限实施操作,否则给予通报批评或降低、暂停操作权限3个月至1年等处罚。
3.对德才兼备、业务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经科室特殊诊疗管理小组、医政部、主管院长研究同意后,可适当放宽操作范围,但应在上级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发生意外。
4.发生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技术人员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五、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权限的再授权机制1.被降低、限制医技科室诊疗权限或暂停执业的技术人员,医院将责成本科室的管理小组对其进行考察,考察时间为3个月至1年不等。
2.考察期满后,管理小组对被考察技术人员再次进行操作和诊断权限评估。
4.3.5.2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及管理办法1.doc
4.3.5.2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及管理办法1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为规范诊疗技术的管理,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此制度。
一、组织领导成立医院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为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下设组织,负责全院诊疗技术项目的资质准入审批和考评工作。
其成员如下:组长:韩同刚副组长:徐朴秘书:黄少波成员:孙永昶吴润芝顾汉希尹苏华二、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领导小组职责1、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确保医疗质量与医患安全出发,认真分析所评诊疗项目,全面权衡全院设施条件,能否开展。
2、负责制定诊疗技术项目资格考评标准及复评标准。
对考评结果有异议的,应由领导小组进行复评,对复评仍有异议者,提交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会集体讨论。
3、对各科室推荐或选评的医务人员进行全面评估,履行相关考核流程,从工作业绩、医德医风、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合格后予以从事诊疗技术项目的授权许可,报医教科备案并由领导小组审定。
4、对于开展已终止或中止的诊疗技术项目的技术人员,予以取消授权许可,并备案。
待重新认定开展后,重新履行授权许可程序,获得授权许可后方可继续开展。
5、定期监督所授权人员开展诊疗技术项目的情况,对于不具备技术能力的人员,予以及时停止授权许可,并撤离岗位,报医教科备案并由领导小组审定。
6、实施每年一次再授权管理制度,对所授权人员实施分级管理制度。
合格人员予以晋级,不合格人员予以降级或停止授权。
相关资料报医教科备案并由领导小组审定。
7、因原则不强,徇私舞弊等未能规范履行授权许可考评制度,导致诊疗技术项目无法正常实施或损害医院及患者利益的,予以取消考评人员资质及授权人员资质,同时按照医院相关规定予以处理,涉及相关法律责任的,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手术操作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
手术操作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1.目的:为了规范、提高各个临床科室手术医师的手术操作技术水平,保证手术操作病人手术质量安全,定期对各临床科室手术操作医师进行定期能力评价和再授权。
2.使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xxx民医院各临床科室。
3.定义:无4.内容:4.1 考核组织:相关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科室医疗技术管理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手术操作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工作。
医务科负责制定手术医师资质准入条件及、手术医师的手术分级审定、医师手术质量监测,监督管理手术医师资质准入条件的执行,协调制定手术分类及手术医师资质准入范围和标准,定期和不定期考核手术科室执行情况。
4.2 医师手术质量监测4.2.1 医师手术质量监测: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手术并发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疗纠纷。
4.2.2 监测方法:4.2.2.1 实时监测:科主任及上级医师通过查房及下级医师请示汇报等,对下级医师围手术期管理、手术质量进行检查、指导,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预防与控制。
4.2.2.2 过程监测: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院感办等职能部门,按医院有关规定每月利用信息系统或深入临床科室进行例行现场质量检查、评价、考核、反馈,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质量为检查重点内容之一。
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室全面医疗质量管理。
4.2.2.3 终末监测:病案科和信息科、质控科等每月检查归档病案质量及监测指标统计分析,并经质控科每月审核后反馈给各科室。
4.3 医师手术操作能力再评价与再授权4.3.1 评价周期:原则上每1年进行一次医师手术操作能力评价考核。
4.3.2 评价结论:合格、不合格(包含权限降一级、取消权限)。
4.3.2 评价标准在评价周期内,未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评价定位合格:4.3.2.1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手术操作规程的;4.3.2.2 承担本级别手术期间医疗过错或事故发生(以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为准);4.3.2.3 实施本级别手术期间,存在 2 次或 2 次以上非计划再次手术记录的;4.3.2.4 发现有越级手术或未经授权擅自开展手术的案例的;4.3 评价程序及评价结论运用4.3.1 再评价程序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4.7.2医师手术分级授权程序”;4.3.2 再评价合格者,授予上一周期手术级别;申请上一级别手术的医师,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4.7.1手术医师资质准入条件”进行手术分级权限再授权;4.3.3 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技术操作权限降一级:(1)年并发症发生率>10%;(2)年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超过3例;(3)年发生医疗纠纷超过两例。
手术分级管理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
一、评价目的
为保障手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通过对手术医师的分级管理,确保医师在相应级别手术操作中的能力与资质,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在本院开展手术的医师,均应参加手术分级管理定期能力评价。
1.医院应设立监督机构,对手术分级管理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2.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对制度执行不力的部门和个人,应依法依规追究责任,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十二、总结
本手术分级管理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旨在建立一套科学、公正、高效的医师能力评价体系,以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通过明确评价目的、对象、内容和方法,规范再授权流程,加强培训与提升,实施监督管理,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同时,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医师的国际竞争力。医院将持续对制度进行监督、评估和修订,以适应医疗发展的新要求,推动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2.操作技能:根据手术级别,考察相应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及规范操作。
3.临床经验:考察评价对象在相应手术级别中的临床工作经验。
4.综合素质:包括医德医风、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
四、评价方法
1.理论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满分100分,占总评价的30%。
2.操作考核:由专家现场评分,满分100分,占总评价的50%。
十八、评价工作的质量控制
1.医院应建立评价工作质量控制机制,确保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定期对评价专家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评价的专业水平。
3.对评价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应严肃处理,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十九、评价结果的公开与应用
手术分级管理定期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定期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手术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手术分级管理定期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应运而生。
该制度通过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手术技能和知识,从而提升手术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性。
一、手术分级管理手术分级管理是指将手术按照复杂度、难度和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的手术设置相应的管理要求。
通过分级管理,可以在手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评估,从而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手术分级管理可分为初级手术、中级手术和高级手术三个等级。
初级手术为常见且简单较低风险的手术,中级手术为一般复杂的手术,高级手术为高风险和高难度的手术。
不同等级的手术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不同,高级手术需要医务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二、定期能力评价定期能力评价是指对医务人员的手术能力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检查。
通过定期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医务人员手术技能的不足和不合格,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其手术技能。
定期能力评价应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
理论知识评价可通过考试或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以测试医务人员对手术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际操作评价可通过观察和模拟手术等方式进行,以测试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技术和技能水平。
定期能力评价的频率应根据手术等级和医务人员的经验水平来确定。
初级手术和经验较丰富的医务人员可以适当延长评价周期,而高级手术和新进医务人员应更加频繁地进行评价。
三、再授权制度再授权制度是指在定期能力评价后,对手术能力合格的医务人员重新授权进行相应等级的手术。
通过再授权制度,可以保证手术能力合格的医务人员能够持续地参与相应等级的手术,提高手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再授权制度应包括定期授权和临时授权两种形式。
定期授权是指在定期能力评价合格后,对医务人员进行长期的再授权,使其能够长期参与相应等级的手术。
临时授权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对手术能力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临时的再授权,以满足患者紧急手术的需求。
重症医学科高风险技术操作实行授权、定期评估和再授权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高风险技术操作实行授权、定期评估和再授权管理制度一、医务人员资质授权管理范围:危重病人高风险诊疗操作授权。
二、科室医师高风险诊疗操作的授权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前提下,根据医师的技术资质(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及其实际能力水平,确定该医师所能实施和承担相应治疗手段的范围与类别。
至少每二年对医师进行一次技术能力再评价与再授权,再授权是依实际能力提升而变,不随职称晋升而变动。
三、科室是医务人员资质、分级授权的执行部门。
科室建立医务人员资质、授权管理档案,做好相应的管理,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并建立高风险医疗技术档案,定期对科室人员业务技能、工作质量、本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并根据相关资料对医务人员执业能力进行再评价,同时定期将相关资料上报备案。
四、科室人员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执业范围申请相关技术授权,并按照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的相关要求开展医疗服务。
科室人员有义务积极配合科室对医疗技术授权准入相关监管工作的开展。
五、资质授权程序:(一)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科室依据申请人专业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以往专业技术开展情况、医德医风及外出进修学习等情况,讨论通过申请人所申请的权限→填写《医师资格与分级权限申报表》→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部→医院授权管理委员会审批、授权,医务部备案。
(二)若医师因专业技术职称变动等情况,需调整权限的,需再次填写《医师资格与分级权限申报表》,经本科室讨论、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部、医院授权管理委员会重新审批、授权、备案。
(三)因特殊情况需越级申报权限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科主任审核同意,填写《医师资格与分级权限申报表》,经医务部和医院授权管理委员会审批、授权、备案。
申请时需提供以下材料:①学历、职称、技术开展情况、日常能力、技术、质量考核情况说明;②近二年来申报人无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争议、医疗事故发生的证明文件;③外出进修学习情况说明;④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为了规范手术、麻醉、腔镜等高风险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加强高风险诊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管理,减少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各科室依据本科室实际,确定本科室高风险医疗技术目录,并对高风险技术项目严加控制,做好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操作常规及考评标准培训。
二、医院对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人员实行授权管理,定期进行能力评估与再授权管理。
三、获得授权的人员方可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
无操作权的个人,除非在有正当理由的紧急情况下,不得进行高风险技术诊疗操作。
涉及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科室及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四、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程序与机制:1.各科室确定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项目的操作常规,并实施培训与教育。
2.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考评与复评标准。
3.申请者必须是高年资医务人员,最少为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必须有参与高风险技术项目实际操作的经历,并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操作例次。
4.科室成立考评小组,按照考评和复评标准对申请者进行能力考评,并给出客观的评价结果,决定科室是否予以授权。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履行考评小组职责。
5.所有资格评价资料都应当是可信的、详细的,并能随时可查。
五、审批程序:1. 各科室从事高风险诊疗技术人员填写《高风险诊疗技术授权申请表》,按照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与评估流程实施高风险诊疗技术资质申报。
2.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按照《高风险诊疗技术授权考评表》对申请人进行考核,同意后由科主任签署意见上报医务科。
3. 医务科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对符合要求者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4.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根据医师实际被聘任的专业技术岗位和操作技能,结合医疗纠纷案司法鉴定结论、院内不良事件听证会结果等进行综合评定,并签署审批意见。
诊疗技能资格许可授权及管理制度
诊疗技能资格许可授权及管理制度1. 背景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诊疗技能资格的许可授权过程,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能力,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3. 许可授权程序3.1 申请资格审查医务人员应提交相关证件和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专业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相关培训证书等,经医疗机构进行资格审查。
3.2 技能考核和评估医务人员需参加相应的技能考核和评估,以验证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能力。
3.3 许可授权决定根据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和技能考核结果,医疗机构将作出许可授权决定。
如果申请人符合要求,将获得相应的诊疗技能资格许可授权。
4. 许可授权管理4.1 许可授权证书医疗机构将向获得许可授权的医务人员颁发许可授权证书,证明其具备相应的诊疗技能资格。
4.2 许可授权记录医疗机构应建立和维护许可授权记录,包括许可授权决定的内容、申请人的资格审查结果、技能考核和评估结果等。
4.3 许可授权监督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许可授权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医务人员始终保持符合要求的诊疗技能资格。
4.4 许可授权更新许可授权证书的有效期为一定时间范围,医务人员需在有效期内进行许可授权的更新,以保持其诊疗技能资格的有效性。
5. 处罚和奖励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处罚和奖励制度,对违反规定者采取相应处罚措施,对表现优秀者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6. 其他制度衔接本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管理制度相衔接,如与其他制度存在冲突,以较为严格的要求为准。
7. 生效与修订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医疗机构可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并经相关部门审批后生效。
以上为诊疗技能资格许可授权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指导,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能力,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定期评估与再授权管理制度
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定期评估与再授权管理制度1、为确保诊疗技术操作的质量及患者安全,实行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定期能力评估与再授权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以下各类别项目:(1)临床科室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项目,包括普外科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肾内科肾穿刺活检术、腹膜透析技术,传染科肝脏穿刺活检术;(2)重症医学科技术操作: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持续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等技术。
(3)检验科操作技术;(4)病理科一般技术、特殊染色技术、免疫组化技术,补充报告、更改报告或迟发报告,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院际病理切片会诊,尸体检验医师和技术人员;(5)心内介入诊疗技术;(6)脑血管介入诊疗技术;(7)放射科介入诊疗、普通介入技术;(8)放射诊疗技术;(9)超声科介入诊疗技术;(10)肿瘤科乳腺旋切技术;(11)内镜诊疗技术:胃镜、肠镜、纤维支气管镜;(12)腔镜诊疗技术:妇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鼻内镜,骨关节科关节镜,脊柱骨科椎间孔镜、椎间盘镜技术;(13)血液净化科血液净化技术;(14)高压氧治疗技术。
3、成立诊疗技术操作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业务主管院长担任,成员应包括技术管理职能部门、各相关专业科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诊疗技术操作项目的资质准入审批与管理。
4、医院对诊疗技术实行动态管理,临床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应明确其技术风险性,属于高风险诊疗技术的,医院应将其列入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操作者应同时申请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
5、资格授权程序(1)个人申请,各临床科室根据专科标准要求,科内讨论通过后,由科主任以书面形式向医务部推荐诊疗技术操作资格人员。
(2)医务部组织诊疗技术领导小组对临床医护人员提交的资格授权申请进行审查,结合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对其熟练掌握程度进行认定。
(3)经领导小组资格认定通过后由医务部下发授权文件。
执业医师手术分级授权、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
保定第七医院执业医师手术分级授权、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制度一、凡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并经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执业地点在我院的医师,进行手术操作需经医院技术管理委员会授权,才能开展相应级别手术.外聘及脱离本专业临床工作1年以上的外科医师,应由医院对其技术能力和资质进行再评价与再授权后,方能从事诊疗活动。
二、手术医师分级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任职资格及相应受聘职务,从事相应技术岗位的年限和临床工作经验规定手术医师分级。
1、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岗位任务2年以上者,博士生从事临床工作一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河北省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中规定的丁类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料掌握丁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丙类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丙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乙类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乙类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甲类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乙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甲类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甲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甲类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科研项目手术.(7)主任医师:熟练完成甲类手术,特别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8)各类探查性(如腹部、胸部等)手术原则上应由副主任医师承担.四、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程序(1)手术医师可独立承担相应级别手术时,填写“保定第七医院医师手术范围申报审批表"交科室主任;(2)科室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对其技术能力讨论评价后,提交医务科;(3)医务科复核认定后,提交医院技术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4)技术管理委员会主任签批;(5)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结果院内公示;(6)医务科备案。
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
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一、制定目的为规范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的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技科室下的所有诊疗技术人员,包括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和内窥镜室等。
三、术语定义1.分级授权:针对医技科室中的技术操作,对技术人员进行分级授权,其中一级授权为最高级别,二级授权为次高级别,三级授权为最低级别。
2.再授权:指已经具备相应授权等级的技术人员,再次进行授权,以便更多的技术人员能够进行相关技术操作。
3.主管部门:医院行政管理机构或医技科室负责人。
四、管理原则1.按照“技术要求严格、授权要求可靠、评价要求公正、监督要求有效”的原则,对诊疗技术人员进行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
2.各技术科室应按照科室实际情况和技术操作要求制定不同级别的授权规定,明确每一级授权的操作范围和技能要求。
3.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具有等级递进性,进行分级授权时,必须严格按照授权等级要求,按层次逐级授权。
4.诊疗技术人员再授权要求严格,必须经将再授权人员的操作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确保人员具备再授权资格。
5.在分级授权和再授权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授权持证上岗、不得超出授权范围、责任到人、追究责任”的管理原则。
五、具体操作1.分级授权管理(1)科室主管部门应制定科室技术操作评价指标和授权等级标准,以逐级提高技术操作要求,确保技术操作质量。
(2)首次进行分级授权时,科室主管部门应对诊疗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并进行初步授权。
(3)基于诊疗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操作能力,科室主管部门可考虑适当授权,但必须在授权等级范围内进行,不得突破授权等级的技术操作范围。
(4)分级授权等级的调整应根据技术能力提高或下降、扩大或收缩工作范围等因素进行调整。
(5)对于授权等级较高的诊疗技术人员,科室主管部门要建立档案,记录技术人员的授权情况和操作记录等信息,以便进行监督管理。
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及管理制度
凉州医院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及管理制度为规范诊疗技术的管理,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制度。
一、组织结构:成立医院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医务科主任与临床科室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
组长:高德玉副组长:姚兴荣、王惠东、李晓。
组员:冯金山、张勇、李景永、严陪虎、陈彦刚、李凌霄、马留学,伊庭伟。
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诊疗技术项目的资质准入审批与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主任:严陪虎。
二、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领导小组职责1、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确保医疗质量与医患安全出发,认真分析所评诊疗项目,全面权衡全院设施条件,能否开展。
2、负责制定诊疗技术项目资格考评标准及复评标准。
对考评结果有异议的,应由医务科重新抽取专家进行复评,对复评仍有异议者,提交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
3、对各科室推荐或选评的医务人员进行全面评估,履行相关考核流程,从工作业绩、医德医风、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合格后予以从事诊疗技术项目的授权许可,并报医务科备案。
4、对于开展已终止或中止的诊疗技术项目的技术人员,予以取消授权许可,并备案。
待重新认定开展后,重新履行授权许可程序,获得授权许可后方可继续开展。
5、定期监督所授权人员开展诊疗技术项目的情况,对于不具备技术能力的人员,予以及时停止授权许可,并撤离岗位,报医务科备案。
6、实施每年一次再授权管理制度,对所授权人员实施分级管理制度。
合格人员予以晋级,不合格人员予以降级或停止授权。
相关资料报医务科备案。
7、因原则不强,徇私舞弊等未能规范履行授权许可考评制度,导致诊疗技术项目无法正常实施或损害医院及患者利益的,予以取消考评人员资质及授权人员资质,同时按照医院相关规定予以处理,涉及相关法律责任的,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
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它能够明确诊疗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的权限和责任,有效管理和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制度的内容。
一、分级授权管理制度:1.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的职务、工作能力和相关经验,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工作权限和责任。
2.职务等级设定:根据医技科室的具体情况,可设定初级、中级和高级等职务等级。
3.工作权限设置:根据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的职务等级,设定相应的工作权限。
初级人员拥有基本的技术操作权限,中级人员可以负责一些复杂的操作,高级人员可以拥有更高级别的技术操作权限。
4.工作责任明确:每个职务等级的工作人员都应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义务,保证按规定完成工作任务。
5.培训要求:医技科室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诊疗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6.考核和评价:医技科室应定期对诊疗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调整人员的职务等级,并对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奖励。
二、再授权管理制度:1.再授权的定义:再授权是指对于已经授权的诊疗技术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根据工作需要,给予其临时性的权限调整。
2.再授权的原则:再授权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工作需要,确保患者安全。
(2)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考虑。
(3)授权期限明确,过期作废。
3.再授权的程序:再授权应由医技科室主任或相关负责人批准,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4.再授权的管理:再授权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再授权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并及时收回再授权的权限。
5.再授权的记录和报告:医技科室应做好再授权的记录工作,并每月向医务部门报告再授权的情况,以便于监管和管理。
综上所述,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人员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是一项能够有效管理和规范诊疗技术人员工作的制度。
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
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随着社会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逐渐成为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一环。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制定和完善这一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进行介绍及探讨。
一、资格授权的相关概念在医疗机构中,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是指医务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内部规定,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和授权,可以进行特定的医疗技术操作。
这种授权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种方式,旨在确保医务人员操作规范、技术过硬,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二、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医疗质量:通过设立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可以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他们具备进行相应医疗技术操作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 保障患者安全:规范的资格授权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只有具备相应资格和授权的医务人员才能进行高风险的医疗技术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医疗风险和损害。
3. 促进医务人员职业发展:通过严格的资格授权管理,医疗机构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鼓励其进行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整个医疗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三、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的实施方式1. 制定明确的操作资格标准:医疗机构应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政策,制定明确的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标准,明确不同级别医务人员所需具备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2. 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医疗机构应该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确保他们具备操作所需的技术和知识,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3.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系统,对医务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格授权等信息进行及时记录和更新,建立完整的人员档案,实现动态管理和跟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定期评估与再授权
管理制度1
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定期评估与再授权
管理制度
1、为确保诊疗技术操作的质量及患者安全,实行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定期能力评估与再授权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以下各类别项目:
(1)临床科室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项目,包括普外科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肾内科肾穿刺活检术、腹膜透析技术,传染科肝脏穿刺活检术;
(2)重症医学科技术操作: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持续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等技术。
(3)检验科操作技术;
(4)病理科一般技术、特殊染色技术、免疫组化技术,补充报告、更改报告或迟发报告,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院际病理切片会诊,尸体检验医师和技术人员;
(5)心内介入诊疗技术;
(6)脑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7)放射科介入诊疗、普通介入技术;
(8)放射诊疗技术;
(9)超声科介入诊疗技术;
(10)肿瘤科乳腺旋切技术;
(11)内镜诊疗技术:胃镜、肠镜、纤维支气管镜;
(12)腔镜诊疗技术:妇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鼻内镜,骨关节科关节镜,脊柱骨科椎间孔镜、椎间盘镜技术;
(13)血液净化科血液净化技术;
(14)高压氧治疗技术。
3、成立诊疗技术操作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业务主管院长担任,成员应包括技术管理职能部门、各相关专业科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诊疗技术操作项目的资质准入审批与管理。
4、医院对诊疗技术实行动态管理,临床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应明确其技术风险性,属于高风险诊疗技术的,医院应将其列入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操作者应同时申
请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
5、资格授权程序
(1)个人申请,各临床科室根据专科标准要求,科内讨论通过后,由科主任以书面形式向医务部推荐诊疗技术操作资格人员。
(2)医务部组织诊疗技术领导小组对临床医护人员提交的资
格授权申请进行审查,结合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对其熟练掌握程度进行认定。
(3)经领导小组资格认定通过后由医务部下发授权文件。
6、定期能力评估与再授权程序。
对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资格授权实行动态管理,诊疗技术操作管理领导小组每2年组织评估一次。
评估程序:个人申请、科室组织考核合格后提交医务部,医务部组织诊疗技术操作管理领导小组审核。
评估结果全院通报。
被撤消或降低操作权限的医师申请再授权时按本制度第5条重新申请授权。
7、权限降级及资格终止:
(1)调出、退休人员自动终止资格;
(2)当出现下列情况,撤消或降低其进行操作的权限:
①达不到操作授权所必需资格认定的新标准者;
②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
③在操作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不良后果;
④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出台新规定,虽已经本院授权,但不符上级要求的;
⑤其他情形,由诊疗技术操作管理领导小组讨论后决定。
8、对本制度的说明及要求
(1)手术、麻醉及二、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列入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范围,其中手术、麻醉分别实行分级管理,对手术医师、麻醉医师进行资格分级授权、定期能力评估及再授权。
(2)进行高风险或专业性较强的诊疗技术操作必须为本院经过授权的执业医师。
未经授权的个人,不得从事高风险诊疗操作。
非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操作医师经医务部授予处方权后可单独开展,进修、实习及试用期人员必需在有资质医师的指导下开展。
(3)临床科室应根据科室业务发展规划,组织科内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科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培训,培养技术人才,提高科室整体技术水平。
诊所、卫生室各项规章制度1诊所执业管理制度
一、认真学习《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及省、地、县有关医疗、药品管理规定。
二、以“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树立行业新风”的要求,
遵守医德规范,恪守执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的管理或监督检查。
四、各诊所附设的药房(柜)要按规定建账。
给患者提供药品必须使用统一处方和药品分装袋,严禁使用假、劣药品,严禁超范围执业。
五、要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各类药品明码标价。
六、《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按规定每年进行一次校验。
七、诊所的执业地址不能随意变更、如需变更,由登记机关审查批准后方可。
八、诊所的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如需调换,必须重新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九、各诊所要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业务技术建设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如发生医疗事故,应积极主动的向登记机关报告,并提供原始证据。
十、严禁非专业人员从事业务技术活动。
十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应悬挂于机构内部明显之处。
严禁转让、出售或租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十二、各诊所的名称,经登记机关核准后,才能悬挂使用,严禁转让或变相转让。
十三、认真搞好防疫、妇幼工作。
十四、凡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制度,经检查发现或举报查实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经济处罚或者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处方书写制度
一、处方应当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助理医师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的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由药师审核、调配、核对,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二、处方一律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字迹清晰可认、内容完整。
如有涂改,必须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处方开具当日有效。
三、每张处方只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年龄必须写实足年龄,婴幼儿写日、月龄。
必要时,婴幼儿要注明体重。
四、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要分别开具处方。
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须另起一行。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
五、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药品用法可规范的中文、拉丁文或缩写体书写,不得使用“尊医嘱”、“自用”等含糊字句。
六、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
(U);中药饮片以克(g)为单位。
七、用法书写顺序:每次用量、次数(每日数)、用法(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口服、外用等)。
八、医师开具处方时,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注明临床诊断。
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应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九、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医师应在处方上写明“皮试”,护士将皮试结果填入括号内。
药房以皮试阴性为发药依据十、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十一、诊所必须使用卫生部门制定的统一格式处方。
消毒隔离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二、诊所治疗室、处臵室、诊室,每10-15平方米安装1支30瓦紫外线灯管,定期进行消毒,并作好记录。
三、无菌容器、器械每周灭菌一次,盛碘伏等容器应保持密闭,定期灭菌,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必须及时消毒销毁处理并做好记录。
四、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灭菌,各种器械首
选压力蒸汽灭菌法,高压灭菌须用化学指示卡监测并记录存档。
五、诊所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接触病人前后、无菌操作前后应洗手,不便洗手时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六、皮肤消毒使用碘伏或采取2%碘盯75%酒精二步法,浸泡器械必须使用戊二醛等高效消毒剂,定期更换,并有记录。
对常用诊疗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体温计、止血带等应规范擦拭或消毒后放臵于消毒盘内备用,并有记录。
七、诊所应定期通风换气,地面应湿湿式清扫,床头、桌椅每天湿擦,保持清洁,每周打扫除一次。
八、供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等每周至少更换一次,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