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论文
关于古代货币的历史论文
关于古代货币的历史论文古代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货物交换的媒介,也是社会财富的储存和计量单位。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货币的形式和种类也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还处于原始的部落社会阶段,没有货币的概念。
人们主要是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人们开始使用一些特定的物品,如贝壳、布匹、黄金等作为交换的媒介。
这些物品成为了最早的货币形式,也被称为原始货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始货币逐渐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经济活动需求。
于是,人们开始使用铜、银、金等贵金属作为货币。
这些贵金属制成的货币具有不容易腐蚀、易于分割、易于计量的特点,成为了古代社会广泛使用的货币媒介。
古代货币的发展并不仅仅停留在贵金属货币阶段,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兴起,不同的货币形式逐渐出现。
比如,在古代中国,人们开始使用铜钱作为货币;古代印度则使用了印度泰拉作为货币。
除了贵金属货币和特定物品货币之外,古代货币的形式还包括了纸币、铜铸币等。
这些古代货币的使用对于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古代货币的形式和发展可谓丰富多彩,它们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古代货币的历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它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价值也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古代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演变。
例如,在古希腊时期,铸造了大量的银币和金币,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纪念币和宣传币,这些货币承载着古代希腊政治、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信息,成为了研究古希腊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物。
在古代罗马帝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使用的纸币,这些铜铸币和纸币在当时的商品交易和税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古罗马帝国的繁荣和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货币的历史不仅仅是经济史或货币史,它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
古代货币在各国的交往中起到了沟通的作用,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
中国货币进化历史论文
中国货币进化历史论文中国货币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那个时候,货币的形式并不像今天这样统一,而是多种多样的。
最早的货币形式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那时人们使用的是贝壳、布币和黄金银器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货币形式逐渐进化和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开始被作为一种货币形式使用。
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发明了铜钱,这成为了中国古代货币的主要形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货币形式也在不断演变。
唐宋时期,纸币开始在中国出现,这种新型货币形式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明清时期,中国的货币制度更加完善,铜钱和纸币并存。
近现代以来,中国的货币形式经历了从银元到银纸再到现代纸币的演变。
中国的货币进化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过程,反映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轨迹。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货币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更加开放和灵活,货币供给逐渐市场化。
1990年代,中国开始发行硬币,并逐步取代了铜钱的使用。
2005年,中国正式推出了第五套人民币,这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要的革新。
新版人民币采用了更加先进的防伪技术,提高了货币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2015年,中国推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步,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篮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之一。
这标志着中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中国的支付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
手机支付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取代了现金支付的需求。
而随着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崛起,未来中国的货币形式可能会出现新的变革和突破。
数字货币的发展将使中国的支付系统更加安全、高效和便利。
总的来说,中国货币的进化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过程。
中国的货币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变和更新,反映了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的货币形式可能会迎来更加激动人心的变革和创新。
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引言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而我们中国,自1998年起就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即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货币政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国货币政策的出现往往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相得益彰。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98年以后才渐渐稳定下来并付诸实施的,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其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稳健的货币政策形成的背景(一)90年代初的房地产热,为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创造了大的宏观环境。
90年代初的房地产和开发区热,使得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到了97、98年时已相当突出。
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性风险等几大风险交互错杂,又衍生出更多的子风险,而原有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与此时的经济环境相得益彰。
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而实质上,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来自中央政府的多目标约束: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企改革,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一系列的约束,无疑让政策执行时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货币政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多目标约束成为当务之急。
(二)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对稳健货币政策的建立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尽管当时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经暴露,但是最突出的还是结构性问题,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
具体地说,这些结构性问题包括七个方面:1 1、二元经济结构继续强化,反差过大。
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经济结构并不是在持续转化,而是经常出现波动、迁回、反复甚至强化的趋势。
比特币论文(大全5篇)
比特币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比特币论文比特币对于金融体系的机遇性和挑战性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越来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易方式,同时也使互联网金融发生深刻的变革。
近年来,比特币的价格涨跌让人震惊,与比特币相关的诸多事件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创新性及产生的风险,而对于政界和商界,也不得不再次定义比特币对于金融体系的机遇性和挑战性。
利用比特币的优势及完善监管措施正愈发受到重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
关键词:比特币;创新;风险;监管措施Bitcoin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or thefinancial system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virtual currency represented by bitcoin is increasingly influencing and changing people's way of life and the way of transaction, triggering the deep changes of Internet Financial.The raging rise and fall of bitcoin’s price is shocking in recent years, and many events associated with bitcoin let people have to re-examine its innovation and resulting risk.Also for political and commercial circle, have to re-defin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brought by ing advantages of bitcoin and improving the regulatory measures are achieving more attention,so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is also of concern.Keywords: bitcoin;innovation;risk;supervision measures一、比特币的产生及特点(一)比特币的产生比特币的开发者中本聪在2008年11月1日发表文章——《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现金支付系统》,他阐述了对于电子货币的新构想,并由此拉开了比特币时代的序幕。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货币银行学专业的毕业生,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现状,深入分析其调控特点和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我国货币政策旨在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货币的稳定价值、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随着时代背景、经济周期和市场结构的演变,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采用“利率中立”的调控策略。
这一策略强调“稳健、中性、适度”的调控原则,即货币政策既要避免过度宽松,也要避免过度收紧,使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稳健中性。
我国货币政策强调保持稳健中性,既要抑制通货膨胀,也不能让经济出现不必要的萎缩。
2.灵活性。
我国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各种变化时,会根据需求进行适时和灵活的调整。
3.多元化。
我国货币政策采取了多种手段,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控、监管手段等。
在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时,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4.逐步开放。
我国货币政策逐步放开对外开放,加入国际货币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和监管合作等。
三、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经济增长。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
在经济增长需要的时候,货币政策应该采取货币宽松策略。
当经济发展过快,出现通胀等问题时,货币政策应该采取相应的货币紧缩政策。
2.金融市场。
运用货币政策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货币供给、流动性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
3.国际经济形势。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十分敏感。
国际贸易、外汇市场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
4.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在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货币政策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
综上所述,我国货币政策在实践中表现出了灵活性、稳健中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2000字小论文范文
2000字小论文范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手段,正在逐渐改变着全球经济的格局。
本文将探讨数字货币的兴起背景,其主要类型,以及它对全球经济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首先,数字货币的兴起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人们对于便捷、快速的支付方式有着迫切的需求。
数字货币以其去中心化的特性,满足了这一需求,从而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比特币作为最早的数字货币之一,自2009年诞生以来,已经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其次,数字货币的主要类型包括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
这些货币各有特点,例如比特币以其稀缺性和安全性著称,而以太坊则以其智能合约功能在金融和商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数字货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为跨境支付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其次,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特性,减少了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依赖,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土壤。
然而,数字货币的匿名性和波动性也带来了监管上的挑战,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是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需要面对的问题。
此外,数字货币的兴起也对货币政策产生了影响。
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探索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以期在数字经济时代保持货币的竞争力。
同时,数字货币的普及也可能对传统货币体系造成冲击,促使央行和金融机构重新思考其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策略。
在投资领域,数字货币也引发了一场革命。
许多投资者将其视为一种新的资产类别,进行投资和交易。
然而,数字货币市场的波动性较高,投资者需要具备相应的风险意识和投资策略。
最后,数字货币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数字鸿沟、洗钱和非法交易等。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来解决。
综上所述,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和投资工具,正在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也为金融创新和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动力。
然而,数字货币的发展也伴随着风险和挑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以确保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货币概念和职能的认识论文
货币概念和职能的认识论文货币是指一种广泛被接受的支付手段,它具有普遍的交换价值和流通性。
货币的概念和职能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对于理解现代经济活动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货币的概念和职能两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货币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作为交换媒介,货币能够作为一种普遍被接受的支付手段,方便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能够便于商品和服务的比较和评估价值。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方便人们在需要时储存财富并在未来取出使用。
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货币的基本概念。
其次,货币的职能主要包括价值尺度、储藏手段、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四个方面。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能够便于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比较和评估。
作为储藏手段,货币可以以现金或存款的形式存储财富,并在未来取出使用。
作为交换媒介,货币能够方便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使市场经济能够顺利进行。
作为支付手段,货币可以用于支付债务和购买商品和服务。
这四个职能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货币发挥作用的基础。
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信用货币的过程。
在早期,以商品作为货币,如谷物、金属、贝壳等,具有实物形态并具有使用价值。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货币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其作为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的方面,商品形式的货币逐渐被纸币和电子货币取代。
货币的存在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作为交换媒介,货币的流通能够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加快经济的循环。
其次,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结算工具,方便了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再次,货币的价值尺度作用使得商品和服务可以更好地比较和评估,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此外,货币的储藏手段属性使得人们可以将财富储存起来,并在未来使用,更好地实现财富管理。
综上所述,货币作为一种广泛被接受的支付手段,具有普遍的交换价值和流通性。
货币的概念和职能构成了其基本特征,而货币的发展和作用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调整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调整论文内容摘要:开放经济使外部均衡在我国货币政策H标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在货币政策运行中,开放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制约、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有效货币政策工具的缺位以及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发生变化。
为了适应开放经济带来的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货币政策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开放经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调整开放经济对我国货币政策U标的影响开放经济下外部均衡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首先,央行货币政策需要兼顾内外均衡两个U标,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和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使得对外经济部门在宏观经济平衡中的影响力显著增大,从而迫使央行在注重内部均衡的同时,也应该给予外部均衡更多的重视。
这就要求央行在运用各种政策时,必须注意不同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
其次,开放经济条件下,币值的稳定包括货币的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例如,币值的对外稳定受制于国际收支的变化,国际收支乂会影响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乂会制约基础货币的投放量,进而影响货币供给,导致币值对内稳定的波动。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扩大和外资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中国外汇储备也迅猛增长。
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在美元贬值、中国的投资环境乂较好的背景下,大量国际资本从美国大量流出进而流入我国。
外资流入的增加,增大了货币的升值压力,出于自愿或非自愿的原因,央行收购美元投放本国(本地区)货币以降低升值压力,导致的结果就是外汇储备大量增加。
虽然我国的外汇储备并非全部山美元构成,但占50%〜60%左右的美元币值的变化会极大影响我国对外币值的稳定。
随着欧元区在国际经济中崛起,应逐渐增大欧元的外汇储备比重。
再次,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会加速国际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 特别是国际投机资本的频繁流动;这会引起金融交易量的扩大化和形式的虚拟化、会加剧金融秩序的混乱性和整个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
因此,在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LI标将更专注于实现外部经济均衡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货币银行学论文15篇(针对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货币银行学论文15篇针对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建议货币银行学论文摘要: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内容以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为主体,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实践性。
目前,在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性本科教育中,如何通过货币银行学这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性本科人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论文货币银行学银行论文银行货币银行学论文:针对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建议[摘要]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性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变化性。
在具体教学中,经济类、管理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应该针对他们各自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在教材的选择、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采取差异化方式,传授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不同专业;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金融专业本科层次的必修课程。
作为一门应用性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变化性。
由于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货币银行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随时关注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金融理论、经济状况与经济政策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而在具体教学中,经济类、管理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
经济学、贸易经济、金融学专业,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学习要求较高;而对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则更侧重于掌握与企业、单位、个人密切相关的金融实践的内容。
所以要求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有侧重的进行教学。
一、不同专业应选择不同的教材针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教授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一些国内知名学者出版的教材,以高等教育出版教材为主,也可以选择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教材。
有关于金钱的议论文
有关于金钱的议论文金钱,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存在,无论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社会发展,都离不开金钱的供应和流通。
但是,金钱对于人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它真的如我们所想的那样重要吗?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有关于金钱的议论。
一、金钱的价值金钱作为一种货币形式,它的价值往往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但是,这种价值背后,其实是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同时,金钱也代表着人们对劳动的回报,人们通过劳动或者创新赚取金钱,这是一种对自己的奖励和认可。
但是,金钱的价值是否只是物质层面的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一直生活在拥有丰富物质财富的环境中,我们的幸福感是否会更高呢?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但是,幸福感和金钱的关系不应该只是单向的,即只有拥有了金钱才能获得幸福感,而应该是双向的,即幸福感能够带来更多的金钱。
因为,只有在幸福的状态下,我们的生产力才能更高效地发挥,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金钱的利用金钱的利用方式有很多种,最普遍的当然是购买物品或者服务,但是,金钱也可以用于投资和慈善。
投资和慈善都是一种公益行为,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投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回报,而慈善是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在投资方面,金钱可以用于购买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这种方式虽然存在风险,但是也能够带来更多的金钱收益。
而在慈善方面,金钱可以用于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帮助改善社会和环境,这种方式虽然收益不是金钱,但是却可以让人们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和幸福感。
三、金钱的管理对于个人或者家庭来说,金钱的管理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金钱管理方式可以让人们更有效地利用金钱,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
而一个不好的金钱管理方式,则可能导致财务困难和金钱浪费。
金钱的管理方式包括预算、储蓄、投资等,其中预算是最关键的环节。
通过预算,人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以及相应的结余。
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制定储蓄、投资计划,进一步提高金钱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金钱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它。
浅谈数字货币(毕业论文)
浅谈数字货币(毕业论文)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逐渐受到关注。
数字货币是一种以密码学为基础的虚拟货币,其特点是去中心化、匿名性、易用性和安全性等。
本文将对数字货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趋势、优缺点以及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加密货币的起源数字货币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金融科学家David Chaum首次提出了加密货币的概念。
他认为,通过应用密码学技术,可以实现匿名的电子现金交易,从而解决传统货币交易中的安全和隐私问题。
比特币的诞生2008年,一位自称为中本聪的人发布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正式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
比特币作为数字货币领域的开创者,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和工作量证明机制,实现了去中心化、匿名性和不可篡改性。
其他数字货币的发展随着比特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货币如莱特币、以太坊、瑞波币等相继出现。
这些币种在比特币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改进,使得数字货币具备更高的交易速度、更低的手续费以及智能合约等功能。
数字货币的特点与优势去中心化相较于传统金融体系的中心化结构,数字货币采用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统,不存在中央机构控制的问题。
这意味着没有一个中心服务器可以被攻击或单点故障。
匿名性数字货币的交易是基于密码学的,参与者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身份验证和交易签名。
由于参与者只需使用公钥进行交易,因此交易过程中的个人身份信息得到保护,实现了匿名性。
易用性数字货币的使用相对便捷,用户只需要拥有一台电子设备和一个数字钱包,即可随时随地进行交易。
与传统金融体系相比,数字货币的使用门槛更低,尤其适用于互联网时代。
安全性由于数字货币使用密码学技术进行交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交易记录被保存在区块链上,每个交易都需要其他参与者的验证,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数字货币的挑战与风险法律法规的不确定性由于数字货币的发展迅猛,很多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于数字货币的监管尚不完善。
当前反假货币经济论文
当前反假货币经济论文当前反假货币经济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交换工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随之而来的假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不仅损害了国家经济利益,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不安全感。
为此,反假货币经济的研究已成为经济学界的热点话题。
货币是以政府发行为基础的,作为一种法定的货币,必须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
而假币问题就是指由非法组织、境内外的不法分子或一些恶性案件在市场上制造大量的伪造货币。
由此可见,假币是违法犯罪行为,不仅违反了货币发行的基本原则,也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给经济、商业、社会以及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反假货币经济的研究主要是从对货币的认识、监管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的。
货币的基本特征是稳定、可靠、流通和安全。
所以,唯有对货币的真伪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才能打击假币,维护国家货币的稳定性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货币的监管和应对措施主要包括政府的行为、企业的合作以及消费者的监督。
其中,政府是货币监管和打击假币的主力军,通过立法、法规管理、协调和国际合作等手段,切实强化货币管理、打击假币行为。
企业则应建立完善的防范机制,对于与货币有关的进出、使用、存储等方面,应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消费者作为货币的最终使用者,也要有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和意识,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和揭露假币犯罪行为。
当然,在反假货币经济的研究中,应该注重对假币的特点、制造和流通的途径、防范和打击假币等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只有深入研究假币的应对措施,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和实用的对策来,有效地保护货币的真实性、防范和打击假币犯罪行为。
此外,还应注重对货币本质、货币的文化内涵、货币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化人们对货币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货币的价值和权威。
总之,反假货币经济的研究不仅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只有通过扎实的研究和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假币,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安全。
货币金融学论文
目录一、通货膨胀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一)罗马帝国:银币含银量下降的通货膨胀 (3)(二)政局动荡的元朝:纸币过量发行的通货膨胀 (4)二、通货膨胀引发的经济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一)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效应1.收入分配效应 (5)2.财产分配效应 (5)3.产量效应 (6)(二)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1.促进论 (7)2.促退论 (8)3.中性论 (8)三、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一)控制需求1.实施紧缩型财政政策 (9)2.实施紧缩型货币政策 (9)3.实施紧缩型收入政策 (9)(二)增加供给 (9)(三)调整经济结构 (10)(四)其他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1.强制性行政干预 (10)2.保持经济低速增长 (10)参考文献 (11)从《货币》看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内容摘要:本论文主要从货币的发展历程引出通货膨胀这个话题,然后通过列举大量历史上的典型做法,从而得出通货膨胀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在分析出通货膨胀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后,我们在进一步论述了通货膨胀引发的经济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
在论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的过程中采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即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分析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
最后提出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效应产生原因解决措施一、通货膨胀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一)罗马帝国:银币含银量下降的通货膨胀从公元138年到公元301年,罗马军人的服装价格上涨了166倍,自2世纪中叶到3世纪末,小麦的价格上涨了200倍。
按照复利计算,这段时间的物价上涨率每年在5%-6%。
罗马帝国时期的农产品是生活资料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小麦价格的上涨标志CPI在上涨,它也意味着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通货膨胀。
罗马帝国当时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
货币成色下降是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在金属货币时期,这应该是一个惯常的现象。
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一方面发行不足值的货币,另一方面是在铸币中加进去一些不那么贵重的金属,譬如在金币中添加一定量的铅,凭借统治者的权威让民众相信这些货币的价值不变。
对货币的认识论文1000字
对货币的认识论文1000字数字货币的出现带动了支付的创新,比特币、Ripple等在支付功能上显示出的独特优势,对完善现有支付体系、促进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数字货币本身的属性特征也使得其在实现支付功能时面临一些阻碍。
本文从数字货币的概念特征入手,分析数字货币与传统支付、网络支付的差异性,最后总结数字货币的利与弊以及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数字货币传统支付网络支付利与弊挑战一、引言当我们用支付宝为一顿丰盛的早餐付费,当我们用微信钱包给亲朋好友发去代表节日祝福的红包,我们不禁想到:终于某一天,纸币将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那沉甸甸的手感、清脆的点钞声也将离我们而去,同时一种风靡一时的炫富方式——晒现金也将成为记忆;代替纸币的将是无影无形的数字货币。
尽管是那样的不舍,但正如金银代替了实物,纸币代替了金银,货币进化的脚步从不停歇,让我们顺应自然规律的更迭,看看未来的数字货币。
二、数字货币的概念及特征1、数字货币的概念(1)理论内涵目前,理论界对数字货币尚未形成专门的学术定义,但对数字货币基本形成三种认识:一是数字货币等同于电子货币;二是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的一种;三是数字货币是一种独立的支付工具。
不同的认识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数字货币是新兴事物,且主要是依托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使得其被蒙上了一道神秘的“面纱”;二是数字货币早期的理念创立者提供的仅仅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而技术的长期价值让数字货币展现于世人面前,显现出其蕴藏的巨大能量。
2.实践概念从最早的BitGold、B-money等数字货币实验,到将数字货币概念首次大规模引入公众视野的比特币,显现出数字货币发展的速度之快。
基于此,数字货币可以定义为依靠密码技术来创建、发行和实现流通的电子货币,它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
目前,流行于世界各国的数字货币有上百种,如比特币、莱特币、无限币、夸克币、泽塔币、元宝币等。
2、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1)去中心化与传统货币不同,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特征十分突出。
以货币为主题的论文800字
以货币为主题的论文800字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
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
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
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
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
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是它的制造需要人工,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同时还易储存。
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
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过铁质货币。
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使用时需要先用试金石测试其成色,同时还要秤量重量。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更加复杂而先进的货币制度。
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的人们铸造重量、成色统一的硬币。
这样,在使用货币的时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测试成色,无疑方便得多。
这些硬币上面带有国王或皇帝的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以免伪造。
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铜贝。
商代在我国历史上也称青铜器时代,当时相当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
于是,在当时最广泛流通的贝币由于来源的不稳定而使交易发生不便,人们便寻找更适宜的货币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铜上,青铜币应运而生。
但这种用青铜制作的金属货币在制作上很粗糙,设计简单,形状不固定,没有使用单位,在市场上也未达到广泛使用的程度。
由于其外形很像作为货币的贝币,因此人们大都将其称为铜贝。
据考古材料分析,铜贝产生以后,是与贝币同时流通的,铜贝发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现了新的货币形式,即包金铜贝,它是在普通铜币的外表包一层薄金,既华贵又耐磨。
铜贝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
数字货币论文
数字货币论文论文报告:数字货币的经济分析与案例研究一、数字货币的定义和形态数字货币是指由数字技术支撑的虚拟货币,包括中央银行数字货币、非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加密货币等多种形态。
本文将就数字货币的不同形态进行分析,并比较其优缺点,探讨数字货币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数字货币的影响因素分析数字货币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支付方式,将在未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数字货币的成功与否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将就政策环境、技术发展、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数字货币发展的各种限制和前景。
三、数字货币的安全性问题由于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特点以及数字技术的创新性,其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数字货币的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数字货币存储和交换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手段等方面。
四、数字货币的货币政策影响数字货币在货币政策方面具有潜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货币流通、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方面。
本文将就数字货币的货币政策影响进行论述,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五、数字货币的国际竞争优势数字货币作为一种国际支付手段,有望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将就数字货币的国际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包括国内市场规模、国际支付需求、国际技术水平等方面。
【案例分析】一、比特币比特币是最早出现的加密数字货币,其去中心化特点使其在传统金融领域中产生了一定的革命作用。
然而,其缺乏监管以及价格波动等问题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
本文将就比特币的发展历程、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
二、蚂蚁金服数字货币蚂蚁金服数字货币是由蚂蚁金服开发的一种数字货币,在国内支付领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其采用的区块链技术和安全风控手段使其在支付方面具备很强的稳定性。
本文将就蚂蚁金服数字货币的发展及其在支付领域中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三、瑞典央行数字货币瑞典央行一直试图打造一种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e-krona”,以取代传统货币。
该数字货币旨在提供一种对现金具有替代性、可防范欺诈以及具备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支付手段。
毕业论文浅谈数字货币
毕业论文浅谈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一种虚拟货币,它以加密技术作为核心,实现了去中心化的交易方式,并且不受国家政策的限制。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货币正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数字货币的定义、特点、应用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对数字货币的基本了解。
一、数字货币的定义数字货币是一种基于密码学技术的虚拟货币,它的本质是一串数字代码。
不同于传统的法定货币,数字货币不由任何中央机构发行和监管,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的管理和交易。
二、数字货币的特点1. 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交易记录存储在分布式的区块链网络中,没有任何中央机构控制其中的交易和信息流动,使交易更为自治和透明。
2. 匿名性:数字货币的交易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保护用户的隐私不被泄露。
用户可以在不暴露身份的前提下完成交易。
3. 安全性:由于数字货币的交易记录被分布式存储,修改一条交易记录将需要全网参与者的共识,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4. 快速便捷:数字货币的交易几乎实时完成,无需经过繁琐的银行结算过程。
同时,数字货币的交易成本较低,特别适合跨境支付。
三、数字货币的应用1. 资产储值: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资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用户可以通过购买和持有数字货币来获取资产增值的机会。
2. 网上支付:数字货币可以用作网上支付的一种方式,无需通过银行等中介机构,降低了支付过程中的转账费用和时间成本。
3. 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结合使得供应链金融变得更加高效和透明,可以实现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与管理。
4. 跨境支付:传统金融体系中的跨境支付面临着繁琐的手续和高额的手续费,而数字货币则能够提供更为快捷和低成本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
四、数字货币的发展前景数字货币市场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拓展,数字货币的技术基础将更加稳定可靠。
货币制度的演变的论文
货币制度的演变的论文摘要: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便一直备受诟玻美国利用其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连续通过几轮量化宽松,滥印钞票,使世界经济陷入一片混乱。
本文通过回顾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史,剖析其内生动力,并以此为线索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做一些粗线的探讨。
关键词: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SDR一、问题的提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便一直备受诟玻美国利用其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连续通过几轮量化宽松,滥印钞票,转嫁本国的经济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一片混乱。
因而,改革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也成为历次国际经济会议的主要话题之一。
现行制度最大的不合理之处便是世界货币与一国主权货币相重叠,无法‚置身事外‛。
剔除其他的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内生动力的分析,并以此为线索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做一些粗线的探讨。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起源与阶段特征1.从地理大发现到二次工业革命。
国际间贸易的大发展,刺激了贵金属金银的需求。
作为世界各国都认可的一般等价物,被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
然而,由于金银等贵金属的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此时‚金币、银币和铜币混合使用是国际结算的基幢。
但伴随着大量黄金和白银的开采,并流入主要贸易国家的市场,为以后的金本位、银本位和复本位制度奠定了基矗世纪70年代到1914年的金币本位制。
1774年之前,英国实行黄金与白银的复本位制,但随着巴西大量黄金的涌入和黄金在皇家铸币厂定价过高,银币被最终驱逐出流通。
英国于1816年正式宣布建立金币本位。
1870年德国等国的加入被认为是国际金本位形成的标志。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金块与金汇兑本位制。
一战之前,各国加紧军备竞赛,加紧对黄金的掠夺,限制黄金的自由流出,从根本上动摇了金币本位制。
货币资金毕业论文
货币资金毕业论文货币资金毕业论文在当今社会中,货币资金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个人的财富积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货币资金的定义、作用、管理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货币资金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货币资金的定义和作用货币资金是指企业或个人拥有的现金、存款、短期投资等流动性强的资产。
它在经济活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货币资金可以作为流动资金,用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包括支付员工工资、购买原材料等。
其次,货币资金也可以作为投资资金,通过投资获得更多的回报。
此外,货币资金还可以用于应对紧急情况,如突发的经济危机或个人的急需。
二、货币资金的管理货币资金的管理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对于企业而言,合理的货币资金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首先,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进行资金计划,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资金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管理中的问题。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货币资金的投资和融资来增加资金的利用效率。
对于个人而言,良好的货币资金管理可以帮助个人实现财富增值和风险控制。
个人可以通过储蓄、投资等方式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状况,确保自身的经济安全。
此外,个人还可以通过理财产品和金融工具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和财富。
三、货币资金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货币资金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首先,电子货币的兴起将改变人们对于货币资金的认知和使用方式。
电子支付、虚拟货币等新兴支付方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这将对传统的货币资金管理带来新的思考和改变。
其次,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深刻影响货币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将提高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货币资金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和变化,以保持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货币资金的发展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内容摘要:对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历史的回顾,包括其取得的重大成绩,完善了我国的金融体制框架,以及对于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些问题的探讨和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未来前景的展望。
本文将着重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字:金融体制改革回顾历史市场现状未来发展金融业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经济全局的变动。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可以完善适合我国的经济体系,为扩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与经济社会新局面提供动力。
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历史回顾根据经济市场特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1979-1984年,我国经融体制改革的初级阶段相对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全局来讲,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初级阶段进展缓慢,主要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其金融体系的结构性还不够完善,功能性还没有具体发挥,但奠定了我国金融业的结构基础。
主要改革方向有:①确定我国中央银行在金融业的重要位置,研究做好金融宏观调控,保持货币稳定,确立中央银行职能。
②完成我国四大基础银行建设,即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中国银行。
分别管理金融业各项经济业务,与中国人民银行遥相呼应、紧密相联。
③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与保险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
2.1985-1991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初步发展,各项改革方针相继实施,涉及内容越来越全面,结构框架也越来越完善,增加融资与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具体内容包括:①允许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之外开设各类保险公司,在我国四大行体系之外,成立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一系列全国性综合性银行。
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在1990年和1991年挂牌成立。
②金融业的各项业务与科技水平创新,开设了邮政储蓄以及各类银行信用卡业务。
③金融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是我国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则。
一系列条例管理政策的出台,是用法律管理金融行业与金融立法工作的开端,是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行业实施监控的开始。
3.1992-1997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全面开展随着我国对市场经济体质改革的全力支持下,从1992年开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我国初步建立了“三个体系”: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独立完成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体系;以商业银行与多种金融机构共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全国性金融行业内的良性竞争与严格管理市场的金融市场体系。
具体方面包括:①我国除了开设四大银行以及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外,新开设了一批以服务全国性或者地方性为主的商业银行,允许民营或者外资保险企业的成立,构建期货市场。
②金融法规与监管取得成绩。
通过金融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完善我国金融市场,让金融市场在法治轨道上快速发展。
中国证券委与中国证监会于1992年成立,使得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得以分开经营监管。
人民银行在1996年开始面向社会开展业务,使得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日益增强。
4.1998年至今,我国金融体质改革现深入实施阶段我国现阶段金融体制改革实现了人民银行的管理机制改革,成立的证监会,实现了对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分别监管。
许多城市的合作以后逐步改建为地方银行,取消了对国有银行信贷限制。
建立了与社会主义经济相辅相成的现代金融体制。
纵观我国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历程,可以发现政府的有效干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政府主导下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首要特征。
虽然在各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中不乏出现过政府干预的色彩,但是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自改革初期就一直保持着比较强的政府控制能力,这主要是配合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需要,在1986年,我国提出了“建立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的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思想,与之相适应“七五”发展期间,提出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1)建立一个以间接调控为主要特征的宏观调控有力、灵活自如、分层次的金融控制和调节体系;(2)建立一个以银行信用为主体、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种信用工具筹集和融通资金的信用体系,推动资金的横向融通和流通,逐步形成一种以城市为依托,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金融中心和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市场;(3)建立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银行为主体、保险机构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社会主义金融机构体系;(4)建立一个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管理体系。
第二,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金融体制改革也需要引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制度,但在方式上,我国充分吸取了前苏联和东欧的激进式改革的经验教训,进而采取了相对比较稳定的一种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在不触动原有利益格局的情况下逐步推进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在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推进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政府在确保控制与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采取了渐进的推进措施:第一,利率。
本着“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总体改革思路,在经过长达10多年的尝试与变革之后才取得了长足进展。
第二,汇率。
在经历了1981~1993年的双重汇率制度、1994~2005年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之后,2005年7月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弹性浮动汇率制度才成为现实,标志着中国向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汇率制度改革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同时又给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第三,资金流动自由化。
1996年,中国经常项目自由化成为现实。
此后,为了给资本项目自由化创造条件,2003年推出了QFII制度,2005年又推出QDII制度。
可以看到,我国金融体制渐进式改革模式,既保证了整个经济转轨时期的经济平稳发展,也实现了自身的改革目标。
在这个改革过程中没有像其他转轨国家出现大起大落的震荡,这是中国经济改革以及与之相配合的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功之处。
二.对金融体制改革未来的展望政府的干预在金融体制的改革中虽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要求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强。
我们必须正视我国在取得了巨大的金融体制改革成果的同时,我国的金融体系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国有金融机构虽已完成企业化改革,但是整体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未能真正适应国际金融竞争。
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让全球的金融银行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2009年2月根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报道,在全球银行市值排行榜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排名前三。
该报道称,金融危机严重打乱了世界大银行的市值排名,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和瑞士银行等从前占据主导地位的银行排名纷纷下滑,而中国银行业的领头羊则进一步提升了其榜上名次。
这都表明我国的国有银行经过国家支持下的股份制改革后,其在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实力上都有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有银行的运营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在政府控制和中国特殊的干部管理体制下,它们距离具有规范化治理结构的现代愈义上的“公司”还有相当的距离。
仅从银行业的情况看,中资控股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仍然是产品单调、服务效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成本控制不严、资产盈利水平不仅同世界先进水平比差距较大,就是和亚洲银行业的平均水平比也低下许多。
其次,金融机构的整体创新能力不足,金融服务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缺乏国际竞争力。
虽然金融过度创新被认为是此次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源,但是依然不能改变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作用,现代金融行业的发展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金融业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金融创新。
但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方面与国际同类金融机构相比,还是存在比较大的不足,具体体现为:第一,我国的金融创新尚处于初级阶段,简单模仿居多,自主创新较少。
第二,金融创新主动性不够,战略意图不明显,系统性设计不足。
总体上来看,当前创新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监管部门的鼓励。
而非金融机构的自我发展需要,这显然会阻碍我国金融机构的自主创新发展速度,不利于参与国际化金融竞争。
从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肯定了政府干预政策在推进我国金融改革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必须意识到如何在政府干预下保证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机制,协调好政府干预与市场发展的关系,是我国金融改革目前必须认真研讨的问题。
三.对于以后金融改革的措施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为我国金融业参与国际化竞争创造了外部条件,但也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只有不断强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才能在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更好地避免风险,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只要实行稳健、有序、全面的金融改革,逐步开放我国金融市场,最大限度地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我国的金融业就能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逐步成熟。
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将政府工作重心逐步转向培育市场竞争机制和竞争能力、维持金融秩序、鼓励金融创新、加大监管力度的轨道上来。
从我国国情看,国企改革和政府行为是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造密切相关的外部条件,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外因之一。
为此,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国企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加快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再者,在传统体制下,政府为了挽救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经常干预银行的贷款决策,不但加大了企业的依赖性,也使得银行的竞争力不断减小。
目前,急需对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进行治理,建立经营权、所有权和监督权分立的制度框架,形成合理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摆脱政府的行政干预,使银行的市场化经营获得制度上的保证,真正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经营机制,实现与政策性金融的彻底分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机制和严格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规避风险,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此外,要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推行货币信贷工作的主要措施有:进一步发挥利率、汇率的杠杆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增加交易工具,扩大交易主体,促进国债、企业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市场的协调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二)、积极发展民间金融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国有银行由于体制上的弊端,一直不能为民营经济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
这一方面造成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缺失,另一方面使国有商业银行缺少体制外的竞争,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力。
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金融改革方针下,必须从体制外新建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注意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如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城市商业银行,一批外资银行获准从事人民币业务,这一切都为体制内的不足做了必要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