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的犀牛》话剧评论
话剧恋爱的犀牛观后感
![话剧恋爱的犀牛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c0efb7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7.png)
话剧恋爱的犀牛观后感话剧《恋爱的犀牛》观后感《恋爱的犀牛》是一部由著名作家尤瑟夫·奥尔杰,改编自愚公移山话剧团的同名小说的话剧作品。
我有幸观看了这部精彩的一幕三幕戏剧作品,对剧中的情节和表达方式深感震撼和触动。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从剧情、角色和舞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和感受。
首先说说剧情。
整个剧情以一个普通小镇上的平凡情感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主人公们的爱情经历和内心挣扎。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主人公黛里尔是一个追求理想爱情的年轻女子,她和来自异国的犀牛皮特相识相爱。
然而,他们的爱情却面临着来自外界的无数阻碍和质疑。
整个剧情通过生动的对话和情节安排,将观众带入到一个虚构的世界,却又能引发观众内心的共鸣。
剧中的情节真实而犀利,引人深思。
其次是角色。
剧中的角色形象丰满而饱满,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和特点。
黛里尔是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她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同时也有着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疑问。
皮特则是一个神秘而温柔的男性形象,他身上充满了异国风情和浪漫主义的气息。
他们的对话带给观众们相互交流和理解的机会,同时也为观众们提供了对于爱情和命运的思考和思索。
最后谈谈舞美。
《恋爱的犀牛》的舞美设计独具匠心,营造出了一个充满幻想和浪漫色彩的舞台。
舞台布景采用了抽象的手法,通过几个简单的场景和道具转换,将观众们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背景音乐的运用也非常巧妙,通过音乐与剧情的相互呼应,增加了观众们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整个剧目无论是在服装、灯光还是音效方面都力求达到舞台视觉与气氛的完美融合,呈现了一个真实又梦幻的剧场世界。
总体来说,《恋爱的犀牛》是一部精彩动人的话剧作品。
通过对爱情和命运的双重主题的处理,该剧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为观众们提供了一个深度思考的空间。
剧中的情节扣人心弦,角色形象也非常丰满和可信,舞台视觉及其音效的设计更是给观众们带来了全方位的感官享受。
在我看来,《恋爱的犀牛》是一部充满魅力和智慧的话剧作品,我深受其影响,并对人生、爱情和命运有了更多的思考。
试析《恋爱的犀牛》魅力之所在
![试析《恋爱的犀牛》魅力之所在](https://img.taocdn.com/s3/m/9b4985f1998fcc22bcd10d83.png)
试析《恋爱的犀牛》魅力之所在摘要:“这部世纪之交的作品在商品化时代具有特殊意义,从中折射出一批知识分子面对商业大潮时的不安情绪。
”真的爱情是人们永远的追求和向往,而《恋爱的犀牛》以华丽的歌曲,富有诗性的独白,匠心独具的情节设计准确地向大家呈现一段没有结果没有成功的爱情,该剧因为以娴熟的艺术手段触摸到了人性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而具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在给导演孟京辉带来肯定和美誉的同时,成为中国先锋实验戏剧舞台上一座异军突起的高峰。
关键词:《恋爱的犀牛》、爱情、艺术手法、孟京辉对于《恋爱的犀牛》,有的专业刊物评价说:“整个演出体现出了既前卫又现实的特点。
戏剧通过剧本,继而搬上舞台,戏剧通过演员的语言、动作、神情传达出人物的心灵世界。
通过整场剧,人物语言充满了诗意,带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除了诗意的台词,本剧还将音乐与表演融合在了一起,多处配乐运用得恰到好处。
由开场的吉它演奏,到‘明明之歌’的演唱,由女主角一人独唱到多人合唱,给人一种震撼之感。
”[1]还有的评论家说:““孟京辉在戏剧行进的过程中巧妙地尝试了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达成一种‘理性的递进’,音乐的抒情、感化和渲泻作用,于不知不觉中控制了观众的感受,强化了剧场性和戏剧效果。
”[2]作为一个话剧的初入门者,我没有能力清晰的分辨出已经上演了近100场的《恋爱的犀牛》,这一个版本的演出和另一个版本的演出,其中的细微差别。
我只是为《恋爱的犀牛》中的那些华丽真挚的台词,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那些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以及穿插其中的那一首首歌曲,而感到盲目地震撼和感动。
感动之余,我也不由地在思考,作为一部自1999年创作出来,便大受欢迎一再上演的话剧,《恋爱的犀牛》其魅力和魔力究竟在哪些地方?一、主题的魅力:爱情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话题这部话剧创作于世纪之交前夕,彼时,正是中国旧的计划体制解体之际,市场经济大潮风起云涌,而那些原本被称为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幸运儿,却突然发现,他们不可能像他们的师姐师兄们一样,一毕业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分配到一个舒适的单位。
浅论话剧 《恋爱的犀牛》 的美学特征
![浅论话剧 《恋爱的犀牛》 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2c796ca58f5f61fb736663f.png)
浅论话剧《恋爱的犀牛》的美学特征作者:罗磊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67期摘要:《恋爱的犀牛》作为孟京辉的爱情戏剧的代表作,以其情感之美吸引无数观众,该剧也包含对戏剧美学的各种探索,值得我们进行分析。
关键词:孟京辉《恋爱的犀牛》美学特征孟京辉举着“先锋戏剧”的旗帜,在小剧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其在表演文本、即兴表演、舞台表演等各个方面都对过往戏剧做了大量实验性的探索,尤其是他表现爱情题材的戏剧,如《我爱xxx》、《恋爱的犀牛》、《琥珀》等,其中《恋爱的犀牛》尤其成功,本文将以该剧为例,探讨孟氏爱情戏剧的美学特征。
一、情感之美在关于艺术起源的讨论中,就有艺术源于“表现”一说。
克罗齐就提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直觉的来源是情感,在他眼中艺术归根结底就是情感的表现。
科林伍德又提出“巫术的目的总是而且仅仅是激发某种情感”,他认为,只有表现激发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情感思索,能激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的作品。
《恋爱的犀牛》展示了一段偏执的爱情,犀牛饲养员马路不会英语,不会开车,不懂电脑,每天的生活就是和大仙、黑子、牙刷混在一起打牌、买彩票,无聊地虚度光阴,没有生活目标。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有着柠檬味气息的女孩明明,一下子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可明明心里只爱着一个在舞台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男人陈飞,而且这个陈飞只是玩弄她,并不爱她。
鲜花、誓言、肉体的接触,即使是中了500万的彩票获得财富,也不能让马路得到明明的心,绝望的马路走上偏执之路,以爱的名义绑架明明,他杀死自己心爱的黑犀牛,掏出它的心,以表达自己的爱情。
孟氏爱情话剧提倡一种爱情本位论,任何人不论你高贵富有还是贫困,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
该剧编辑廖一梅说道:“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
但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不曾发现的内部,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超越积年累月的倦怠,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把自己最柔软的部分暴露在外。
孟京辉《恋爱的犀牛》艺术解读
![孟京辉《恋爱的犀牛》艺术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b8776d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d.png)
3、文化反思:小说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比和反思,揭示了 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同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和问题。这种 文化反思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更是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
4、社会揭示:小说通过描写方鸿渐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现象,揭示了当时中国 社会的现实和问题。这种揭示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映,更是对现代社会的警 示和启示。
参考内容
孟京辉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先锋戏剧家,他的作品一直以大胆的创新和独特的艺 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同时也反映了当代人的现实 生活和精神状态。他的代表作之一,《恋爱的犀牛》就是这种独特艺术风格的 典型代表。本次演示将从四版《恋爱的犀牛》出发,探讨孟京辉先锋戏剧精神 的坚守与突围。
3、音乐设计:该剧采用了原创音乐,音乐与剧情紧密相连,不仅为观众带来 了沉浸式的观赏体验,还使得该剧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和多元。
四、影响力
《恋爱的犀牛》自1999年首演以来,总演出场数超过2500场,登上了众多国 内外的舞台。它以其深刻的社会寓意、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强大的影响力,成 为中国当代戏剧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而且在 戏剧界也备受推崇。
五、个人观点
从个人的观点来看,《恋爱的犀牛》无疑是一部充满力量的作品。它通过马路 和明明的爱情故事,对现代社会中的爱情观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表 现形式上,该剧将诗歌的抽象、跳跃和灵动等特点与戏剧紧密结合,使得整部 剧作既具有诗歌的美感,又不失戏剧的张力。此外,原创音乐的使用也为该剧 增色不少,使得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得到极致的享受。
总结
通过对《淮南子》神话艺术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它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首 先,《淮南子》神话故事中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为后世文学创作 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次,《淮南子》中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英雄 的崇敬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此外,《淮南子》中的神话故事还传递了人类试 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展示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的艺术魅力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的艺术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9452511a580216fc700afdf1.png)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的艺术魅力作者:陆淑敏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10期内容摘要:《恋爱的犀牛》是孟京辉的经典之作,自1999年上演至今已有十六年,每一次上演都广受欢迎,被称为是“最受欢迎的小剧场戏剧”。
由于该剧满足了大众的审美期待,所谈论的是爱情这一永恒的话题,在台词上选择用诗化和幽默戏谑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和批评,因而成为当代小剧场戏剧中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恋爱的犀牛》审美期待爱情语言艺术《恋爱的犀牛》是先锋戏剧家孟京辉经久不衰的一部作品,也是中国剧坛的经典之作。
它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一个男人(马路)爱上了一个女人(明明),并尽其所能为她做了一切所能做的事情,但却始终得不到她的爱。
简单来说就是“我爱她,她爱他,他却不爱她”的典型的三角恋爱关系。
自1999年上演至今,《恋爱的犀牛》已经走过了十六个年头,先后改编了六次,是当代最受欢迎的小剧场戏剧之一,被视为“小剧场史上的奇迹”。
据不完全统计,“《恋爱的犀牛》1999年版共演出40场,2003年的第二版和2004年的第三版分别演出30场,并登上了国家大剧院。
2008年第四版共演出160场,2009年第四版出演,并举行了《恋爱的犀牛》十周年纪念活动。
2011年演出达到800余场,且被翻译成英语、韩语等多种语言,并出国进行巡演。
2012年演出第五版,上演超过1000场。
2014年演出第六版,并走进了大学校园,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先后演出达千余场。
”[1]十多年来,《恋爱的犀牛》为何每次演出都得到了观众的热捧,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大众审美期待的集中体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开始入转型期。
转型期既是一个消费时代,也是商业化时代,这一时期,“文化已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
经典话剧《恋爱的犀牛》
![经典话剧《恋爱的犀牛》](https://img.taocdn.com/s3/m/a1543be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0.png)
经典话剧《恋爱的犀牛》
《恋爱的犀牛》是法国剧作家尤金·伊昂斯科在1950年创作的一部经典戏剧作品。
这部话剧以幽默而讽刺的方式,揭示了爱情中的种种困惑和矛盾。
剧中的主要人物是两位情侣:犀牛学者巴穆尔和他的女友玛蒂娜,以及他们的朋友比斯卡塔尔。
故事发生在一个平凡的小镇上,突然间,镇上开始不断有人变成犀牛。
首先是一只野生犀牛,然后是一位市民,接着是另一位市民,悄无声息地逐渐变成了犀牛。
这种奇怪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恐慌和困惑,但是巴穆尔却对此感到无所谓,他更关注自己的研究。
与此同时,巴穆尔和玛蒂娜的关系也开始出现问题。
玛蒂娜渐渐感到孤独和无助,而巴穆尔则对她的感受漠不关心。
尽管巴穆尔的朋友比斯卡塔尔努力帮助玛蒂娜,但是他也被犀牛的力量所吸引,逐渐变得漠不关心和冷酷。
最终,玛蒂娜决定离开巴穆尔,寻找自己的幸福。
通过犀牛的形象,剧作家伊昂斯科借喻出人们在恋爱中逐渐失去自我的现象。
他通过讽刺和幽默,探讨了爱情与个人的矛盾,以及人们对于自身价值和幸福的追求。
《恋爱的犀牛》曾广受好评,被誉为伊昂斯科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它深入人心地揭示了人性的各种弱点和矛盾,引发了观众对于恋爱和自我价值的深思。
这部经典话剧不仅在法国大获成功,也在世界各地演出,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国际舞台上的经典之一。
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
![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aed93b2b160b4e777fcf6d.png)
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人物名片:疯狂女编剧廖一梅的话剧人生。
廖一梅编剧恋爱的犀牛,猛牛让话剧重生。
剧作家廖一梅发飙啦!《恋爱的犀牛》这头猛牛冲出票房,让话剧重获新生。
廖一梅,一个师出名门却又特立独行的女编剧,居然嫁给了头猛牛,可悲可叹!疯狂女编剧廖一梅的话剧人生。
11年前的那个夏天,她编剧的《恋爱的犀牛》让人们重新接受了话剧,也让话剧重生。
2009年到2010年,《恋爱的犀牛》在蜂巢剧场重复着昨日的故事,剧场内依然是座无虚席。
十几年间,特立独行的她用自己的作品赢得民心。
她的话剧曾被奉为“年轻一代的爱情圣经”,上演了一段当代剧场的奇迹和难以复制的经典;她曾把生孩子作为最勇敢的事情,如今孩子“好的超过我的想象”。
她就是廖一梅,一个师出名门却又特立独行的女编剧。
人物名片:疯狂女编剧廖一梅的话剧人生廖一梅,剧作家、作家。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1999年创作的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成为中国小剧场戏剧史上的丰碑。
由她编剧的戏剧《魔山》《艳遇》都是广受欢迎的作品。
2005年3月由她编剧的多媒体音乐话剧《琥珀》在香港艺术节首演,此后在新加坡、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巡演,成为亚洲剧坛的旗帜性作品。
由她编剧的电影《生死劫》获美国纽约崔贝卡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奖;电影《像鸡毛一样飞》获香港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影评人大奖,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委会特别奖;电影《一曲柔情》获美国妇女电影节金奖。
所著小说《悲观主义的花朵》出版后便被《文汇报》书评版称为年度最好的小说。
(本文由海汇润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特约刊出)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恋爱的犀牛》开创现代戏剧盛世廖一梅的父母都是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
读中学时,她对舞台没有什么向往,而是喜欢写东西,写对她来讲是件很自然的事。
她曾经和石康一起为班上出板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粘贴出来。
因为觉得戏剧“很有意思”,所以她在高考的时候选择了中央戏剧学院。
论孟京辉《恋爱的犀牛》的艺术特色
![论孟京辉《恋爱的犀牛》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7fd16f76edb6f1afe001fb1.png)
论孟京辉《恋爱的犀牛》的艺术特色提纲一、选题缘由《恋爱的犀牛》是先锋戏剧家孟京辉经久不衰的一部作品,也是中国剧坛的经典之作。
它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一个男人(马路)爱上了一个女人(明明),并尽其所能为她做了一切所能做的事情,但却始终得不到她的爱。
简单来说就是“我爱她,她爱他,他却不爱她”的典型的三角恋爱关系。
十多年来,《恋爱的犀牛》每次演出都得到了观众的热捧,跨度如此之长的话剧本身就值得研究。
本次研究关注的是《恋爱的犀牛》能够获得如此成功的内涵,从艺术特点角度,分别从故事主体和话剧呈现方式上进行分析。
关注《恋爱的犀牛》所呈现出的独特艺术特点。
关注话剧的故事性和语言风格,二、论文的基本观点部分(一)探索先锋剧的发展轨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戏剧的最大变化,便是先锋戏剧开始向市场妥协。
这种市场化转型的结果就是向大众文化靠拢,也就是对大众审美期待的重视与满足。
本次研究将树立先锋剧的发展轨迹,简述话剧发展历程。
(二)《恋爱的犀牛》核心主题的艺术性分析十多年来,《恋爱的犀牛》剧本虽然已经前后改编六次,但叙事母题始终未变,一直紧扣大众关注的焦点,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将爱情作为叙述主题。
如此吸引人的爱情主题,本次研究将重点探索故事中包含的艺术特点,解析情节的深度含义。
(三)话剧表现上的艺术特点分析《恋爱的犀牛》是一种小剧场戏剧,在消费时代,要让小剧场戏剧大众化,首先要满足大众的期待视野,因而进行一定商业营销是必要的。
在话剧中,孟京辉做出了非常多的创新性表现,因此,我将从审美角度与文化接受角度探索话剧表现上的艺术特点。
三、论文结构“一、选题缘由二、《恋爱的犀牛》简介三、《恋爱的犀牛》语言上的艺术特点(一)诗意化的语言(二)幽默、戏谑的语言四、话剧表现上的艺术特点分析(一)审美接受视角的剧场性的突出(二)孟京辉与观众群体的沟通(三)后现代爱情文化内涵的深化四、总结”参考文献[1]袁汇.孟京辉戏剧的先锋与大众——以《我爱xxx》《恋爱的犀牛》《琥珀》为例[J].艺术大观,2020(18):21-22.[2]刘颖.浅析《恋爱的犀牛》舞台叙事特色[J].今传媒,2020,28(06):123-125.[3]卢博文.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J].鸭绿江(下半月),2020(12):61.[4]刘平.《恋爱的犀牛》:剧场之小与人气之大——“重读红色经典”之三[J].博览群书,2020(04):13-16.[5]向莹琪.谈《恋爱的犀牛》中的现代主义特征[J].青年文学家,2020(03):132-133+135.[6]袁明谦.格雷马斯结构主义叙事学视角下戏剧《恋爱的犀牛》分析[J].戏剧之家,2019(27):14-16.[7]左珊.在探索中前行——浅析当代戏剧实验的典范之作《恋爱的犀牛》[J].东方艺术,2019(03):111-117.[8].孟京辉经典戏剧《恋爱的犀牛》[J].时代邮刊,2019(08):67.[9]陈实,白如金.“碎片化”话剧受众心理的传承与裂变——以《恋爱的犀牛》为例[J].当代戏剧,2019(01):41-43.[10]姜云霞.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解析[J].唐山文学,2018(10):73.[11]骆洋.会话含义理论视域下中国先锋戏剧语言的特点——以《恋爱的犀牛》为例[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2):47-51.[12]方敏.孟京辉先锋戏剧的艺术坚守与商业挣扎——以《恋爱的犀牛》为例[J].山西青年,2018(11):84+83.[13]马玉函. 期待视野视角下《恋爱的犀牛》对白英译翻译报告[D].聊城大学,2018.[14]张博.孟京辉《恋爱的犀牛》艺术解读[J].戏剧文学,2017(11):108-110.[15]姚煊雨.浅析《恋爱的犀牛》与孟京辉的先锋性转向[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8):156-157.[16]黎一达.把美好的事物坚持到底——漫议《恋爱的犀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3):161.。
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
![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c1c6e19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6.png)
读·闻·观61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卢博文摘要: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作为中国话剧史上首部优秀的先锋话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先锋性占据着先锋话剧的第一名,演出已超过二十年,却经久不衰。
而当初这部年轻的作品是如何在整个话剧市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杀出一条血路。
并且是如何开创了先锋戏剧这一类型,吸引到大量的观众,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通过对该剧的艺术语言、导演构思、艺术技法等方面来分析其中的先锋精神,以及对后来先锋戏剧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孟京辉在中国话剧行业凋敝的1999年,谁都没想到出现了一出“不像戏的戏”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状况,《恋爱的犀牛》的导演孟京辉也因此家喻户晓,中国戏剧史上也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先锋戏剧。
先锋一词在历史上一般是用做军事用语,开路先锋、先锋军等等,我们可以大致理解其为:是一种对于未知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
如果准确地划分,先锋戏剧是属于实验性戏剧,用大量在戏剧中没有使用过的表现方式与艺术手法大大开拓了戏剧艺术语言的边界。
但是这些新的东西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真正来表达主题思想的。
而第一次看这部戏的观众的期待视野并没有实现,因为这种形式是中国话剧史上未曾出现过的,所以观众的召唤式感应有点失灵了。
孟京辉在1999年改变了戏剧,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创作思路。
正如这部戏的名字一样,犀牛的视力是很差的,就像是人们在爱情中的盲目。
马路对明明的爱如此疯狂,所以他并不在乎陈飞的存在,而陈飞这个未曾出场过的人物,也被明明疯狂地爱着。
剧中除了明明与马路外,每一个角色都是碎片化的。
他们代表了社会上各种鲜明的人物性格与行为。
比方说“牙刷”,他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推销员的典型。
马路就是在这群人中不断地摸索如何去得到、甚至是占有明明。
这两个人物是与世俗不同的,所以他们被单独地区分出来,显得极为孤单与寂寞。
而那群世俗的人在开场时,研究如何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钟表上,与世长存。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的艺术魅力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的艺术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fa9d73f8fad6195f302ba64a.png)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的艺术魅力作者:陆淑敏来源:《文学教育》 2015年第19期陆淑敏内容摘要:《恋爱的犀牛》是孟京辉的经典之作,自1999年上演至今已有十六年,每一次上演都广受欢迎,被称为是“最受欢迎的小剧场戏剧”。
由于该剧满足了大众的审美期待,所谈论的是爱情这一永恒的话题,在台词上选择用诗化和幽默戏谑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和批评,因而成为当代小剧场戏剧中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恋爱的犀牛》审美期待爱情语言艺术《恋爱的犀牛》是先锋戏剧家孟京辉经久不衰的一部作品,也是中国剧坛的经典之作。
它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一个男人(马路)爱上了一个女人(明明),并尽其所能为她做了一切所能做的事情,但却始终得不到她的爱。
简单来说就是“我爱她,她爱他,他却不爱她”的典型的三角恋爱关系。
自1999年上演至今,《恋爱的犀牛》已经走过了十六个年头,先后改编了六次,是当代最受欢迎的小剧场戏剧之一,被视为“小剧场史上的奇迹”。
据不完全统计,“《恋爱的犀牛》1999年版共演出40场,2003年的第二版和2004年的第三版分别演出30场,并登上了国家大剧院。
2008年第四版共演出160场,2009年第四版出演,并举行了《恋爱的犀牛》十周年纪念活动。
2011年演出达到800余场,且被翻译成英语、韩语等多种语言,并出国进行巡演。
2012年演出第五版,上演超过1000场。
2014年演出第六版,并走进了大学校园,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先后演出达千余场。
”[1]十多年来,《恋爱的犀牛》为何每次演出都得到了观众的热捧,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大众审美期待的集中体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开始入转型期。
转型期既是一个消费时代,也是商业化时代,这一时期,“文化已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
爱是一场缠绵的毒——评话剧《恋爱的犀牛》
![爱是一场缠绵的毒——评话剧《恋爱的犀牛》](https://img.taocdn.com/s3/m/c14b7408b52acfc789ebc990.png)
千 ,体现 出现 在人们 已把走进小 剧场看剧 当作一种 时 尚。
这 就是 孟京 辉 “ 锋 戏剧 ”的追 求 。段奕 宏版 的 《 爱 先 恋
小 剧场戏剧在 英语 中泛 指一切剧 场 比较 小、观众 比较 少 的 的犀 牛 》布 局 简单 ,色调 昏暗 ,整个 舞 台布 景 由五片 暖 戏剧 演出 ( 包括 实验戏剧和非 实验戏剧) 目前我 国学术界 气片 、两面大镜 子构成 。戏剧表 演和舞 台时空 的 自由,使 。 普遍 接受 的说 法即小剧 场戏剧在 性质上是 实验戏剧 ,在空 其增强 了抽象性 ,所 以导演 就穿插 了许 多戏谑 、荒诞 的成 间上 是较小 的剧场 里演 出的戏 。中国当代小剧场 戏剧在2 分来提 高戏 剧 的观 赏性 。在第 二场 ,牙刷 ( 名 )出场 即 O 人
街 》、 《 一个无政府 主义者 的意外死亡 》,1 9 年 的 《 99 恋 造 恋 爱 的情境 ,这 时插入 的却 是戏谑 似 的 小调 , “ 是 俺 爱 的犀牛 》 、 《 盗版 浮 士德 》 ,2 0 年 的 《 虫》 直到 个 公社 的饲呀 么饲养 员哎……养过 的小猪 崽一呀么 一大群 01 臭 2 0 年的 《 只狗 的生 活意见》等 ,几乎每部戏 一上演就 呀 … … ” , 让 人 哭 笑 不 得 。 这 是 一 个 什 么 都 不 必 当 真 的 时 08 两
入 另一个人 的怀抱 。在 物欲横流 的现实世 界里 ,爱情 是什 他朋友的眼里全是戏谑,而且这种努力并没能换来明明的 么 ?人们想 要什么 ?爱情 能否经 得起诱惑 就成 了一个 个期 好感 ,明明对他只 是一味地拒 绝。于是他 的朋 友们为拯 救
待人去解释的问题 。
一
马路导演 了一 出 “ 爱情 闹剧 ”,他们请 了两个 漂亮 的女 生 红红和莉莉 来扮演 与马路 的偶遇 ,希望马路 能从明 明的感
浅论话剧《恋爱的犀牛》的美学特征
![浅论话剧《恋爱的犀牛》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fabf611fad6195f312ba66e.png)
情感 之 美 在 关 于 艺 术 起 源 的讨 论 中 , 就有艺术源于“ 表现” 一说。 克 罗 齐就提 出“ 艺术 即直觉 ” 、 ” 直 觉 即表现 ” , 直 觉 的 来 源 是 情 感. 在 他 眼 中 艺术 归根 结 底 就 是 情 感 的 表 现 。 科林 伍德 又提 出 “ 巫 术 的 目的 总 是 而且 仅仅 是 激 发 某 种情 感 ” , 他认 为 , 只有 表
一
3 . 树 立 行 之 有 效 的 工作 作 风 。 建立 制度 化 、 规 范 化 的制 度体 系 , 员 工 行 为就 有 了 标 准 , 考 核 时 就 有 了考 量 的依 据 。 但 要 真 正 做 到 精 细化 管 理 , 仅 有 制度远远不够 , 更 重 要 的是 使 制 度 落 实 到 位 。要 做 到 这一 点 , 是要 抓好基础 管理 . 不断 规范 和加强基 础管 理工作 , 系 统
孟京辉举着 “ 先锋戏剧 ” 的旗帜 , 在 小 剧 场 获 得 了极 大 的
4 3 4 0 2 3 )
没 有 出现 过 的 男 人 陈 飞 ,而 且 这 个 陈 飞 只 是 玩 弄她 ,并 不 爱 她 。鲜 花 、 誓言 、 肉体的接触 , 即使 是 中 了5 0 0 万 的 彩 票 获 得 财 富。 也 不 能 让 马路 得 到 明 明 的 心 , 绝望 的马路走上偏 执之路 ,
特征 。
富有 还 是 贫 困 , 都 有 追 求 爱 情 的权 利 。该 剧 编 辑 廖 一 梅 说 道 : “ 爱 是 自己 的 东西 . 没 有 什 么 人 真 正 值 得 倾 其 所 有 去 爱 。 但 有 了爱 . 可 以 帮 助你 战 胜 生命 中 的种 种 虚妄 , 以最 长 的 触 角 伸 向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https://img.taocdn.com/s3/m/e25eb3a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4.png)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恋爱的犀牛》是法国剧作家尚·米歇尔·里布尔(Jean-Michel Ribes)于1985年创作的一部先锋戏剧作品。
该剧以其前卫的风格和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深刻描绘而广受赞誉,成为当代戏剧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剧作背景、剧情特点和先锋性三个方面探讨《恋爱的犀牛》的先锋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剧作的背景。
《恋爱的犀牛》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创作的,当时正处在剧变的年代。
这个时期,社会各界都在追求变革和创新,戏剧也不例外。
里布尔创作《恋爱的犀牛》的初衷是要通过戏剧形式来反映当时社会的百态,揭示人性的丑陋和荒诞。
在剧作背景下,《恋爱的犀牛》在题材和手法上都呈现出了极大的先锋性。
值得一提的是《恋爱的犀牛》的剧情特点。
该剧的剧情颠覆传统,呈现出浓重的荒诞和夸张。
剧中人物形象都是怪诞离奇的,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夸张和不合逻辑的元素。
剧中的情节更是让人匪夷所思,主线故事讲述的是一对情侣尝试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里找出一条脱离社会压力的逃生之路。
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却遭遇了种种怪诞的事件,包括犀牛与爱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剧情中的怪诞情节不断发展,触发了观众们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这种对传统戏剧结构和情节安排的颠覆和突破,使《恋爱的犀牛》呈现出显著的先锋性。
我们来探讨《恋爱的犀牛》的先锋性。
先锋性是指作品在当时当地的具有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和观念表达方式。
《恋爱的犀牛》在剧作风格、题材选择和剧情展开等方面都具有先锋性。
在剧作风格上,《恋爱的犀牛》采用了前卫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现了里布尔对戏剧艺术的新尝试和探索。
他打破传统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通过夸张和怪诞的元素来营造出一个充满荒诞和离奇的世界,使观众在戏剧中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在题材选择上,《恋爱的犀牛》选择了一个离奇怪诞的主题——犀牛与爱情的关系,这与传统戏剧中的爱情题材有着天壤之别。
里布尔通过这种前卫的题材选择,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探讨爱情和人性的本质,展现了他对戏剧创作的大胆尝试和无限创造。
一场戏剧的盛宴——浅析话剧《恋爱的犀牛》
![一场戏剧的盛宴——浅析话剧《恋爱的犀牛》](https://img.taocdn.com/s3/m/159c2e1203d8ce2f00662320.png)
和 许 多 的青 年 学 生 一 样 , 我 个 人 很 喜 欢 实 验 话 剧 院的 一 位 知 名 的 号称 先锋 派 导演 的孟 京辉 的 作 品。有 很 多批 评 家认 为 孟京 辉 的戏 剧 没 有 戏剧 性 ,根 本就 不 能 叫做 戏剧 。但 是我 认 为我 们都 应 该 思考 一 下 ,如 果真 的没有 戏 剧性 ,那 为什 么会 吸 引那 么 多观 众 ?为什 么 他 的戏 剧形 成 了独 立 的孟 氏风格 ?我想 ,他最 聪 明 的 活 之 中 ,而是 把 这个 群 众场 面纳 入 了他 的 总体 戏 剧构 思之 中,增 地 方就 是 把 先锋 派 的光 环 悬挂 在 头上 ,尽量 在 自己戏 剧 的剧场 感 加 了这 些 围观 群 众 的台 词 ,于是 六 个群 众 依 次讲 话 ,讲 出 自己对 上 、幽默 感 上 、流 行音 乐 上 、语 言 的喷 发 力上 多下 工 夫 ,让 观众 这 样 一 口大 钟 的看法 ,讲 自己想把 什 么刻 在 这个 大钟 上面 以作 纪 沉 浸在 其 中 。单看 这 一点 ,他 就是 成功 的 。 念 。而最 后 一个 群众 说 : “ 我 要把 我 爱人 的 名字 刻在 大 钟 的基 座 今 天 我 要 分析 的是 我 个人 最 喜欢 的一 部他 的代 表 作— — 《 恋 上 , 旁边 再 刻上 一颗 心 ,代 表 我们 忠 贞不 渝 的爱 情 。 ”然后 众 人
爱 的犀 牛 》 。
或 许 很 多人 在看 戏 剧 的时 候 不太 能 接受 话剧 演 员在 舞 台上 扯 着 嗓 门大 声 讲话 ,讲 的那 么撕 心 裂肺 ,听 的入 耳根 发 麻 , 内心疼 痛 ,但 是 这 样 一部 关 于年 轻人 的 爱情 、关于 理 想 、关 于信 念 、关 于 现 实 的戏 剧真 的 是值 得好 好 看 、细 细 品 的 。孟京 辉 导演 丰 富 的 才 华和 编 剧细 腻 的心思 也会 让 观众 折服 。
《恋爱的犀牛》话剧评论
![《恋爱的犀牛》话剧评论](https://img.taocdn.com/s3/m/5480034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b.png)
《恋爱的犀牛》话剧评论第一篇:《恋爱的犀牛》话剧评论与恋爱无关,与犀牛有关《恋爱的犀牛》的主线是两个“个性偏执者”的爱情故事。
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女邻居明明,但明明深爱着陈飞,而陈飞只是在玩弄她的感情。
马路用尽各种方法也无法获得明明的感情,在绝望中,他以爱情的名义将明明绑架,并在她的面前杀死了自己最心爱的黑犀牛,挖出犀牛心来表达自己的爱情。
“人,结成社会而生活”。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而正如剧中台词所说“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知识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有太多的东西要学,我们有太多的声音要听,我们有太多的要求要满足。
”飞速发展的社会给人以更广阔的自身发展的空间,倡导个人的自我满足和自我价值追求,但同样也给人提出了更高的社会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自我意识和社会需要的不可调和性日益凸显,而这一矛盾也成为该剧中的主要矛盾之一。
剧中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类:一,“偏执者”——马路和明明;二,“社会化”的人,如牙刷,黑子,大仙,红红,莉莉,主持人,恋爱教授等。
前者坚持自我意识,拒绝向现实和社会妥协,执着于追求内心真正的渴望;后者则在适应着社会需要,以这种适应为生存的手段和生活的目的,成为社会的机器。
由于个人内心世界和外界的分裂,社会与个人之间产生了一种隔离感。
第十二场的“二十世纪百大新闻评选”,罗列了一长串二十世纪的重要事件,穿插在马路和明明的情感纠葛中,造成一种荒诞感,表现了历史和社会与个人的日常生活的脱节。
剧中的重要意象,也是舞台的背景“大钟”,作为一个完全人为的,社会化的产物,和“二十世纪百大新闻”一样,对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并无本质意义上的改变,即便马路因大钟彩票而飞来横财,也仍无法扭转其命运的悲剧性。
相比马路毫不关心的态度,大钟的制造者们在钟上刻名字,对大钟热情赞美并赋予其崇高意义的行为多少显得有些滑稽。
而恰恰是漠不关心的马路获得了制造大钟的最大利益——五百万奖金,这或许是对那些关注社会并赋予某些社会行为过多的意义的“入世”姿态的一种讽刺。
《恋爱的犀牛》话剧观后感800字
![《恋爱的犀牛》话剧观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28a2b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1.png)
《恋爱的犀牛》话剧观后感800字话剧《恋爱的犀牛》让我感受到了深刻的人性冷漠和社会问题的反思。
整个剧情紧凑而引人入胜,情节跌宕起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剧中的主人公,一个角度代言人,用可爱的可疑脆弱的语调,吐字不清,让人感到不自由,而这也正是现实中很多人的处境。
他在剧中扮演着人们对他的期望和要求,他的生活几乎被他们决定,一个真实的回应某种程度上,我为自己的生活感到快乐,思考着脆弱的人,不令人注视的人,也让我有了重新定义自我的信念。
整个剧情中的一对夫妇,恰当地揭示了当今社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他们表达了彼此之间的冷漠和某种视而不见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最终导致他们的婚姻破裂。
这给我以启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关心,更应该去关心对方内心的真实感受,才能真正建立起真实而有意义的关系。
剧中揭示出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例如愤怒与冷漠、自私与善良的对立,以及这个社会中不平等对人的影响等。
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既令人担忧又引人深思。
剧中的人物形象逼真且具有普遍性,让观众在剧中看到了一面镜子。
而且,剧中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或结局,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不完美,并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改变和解决。
话剧的舞台布置和演员的表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舞台简洁而又富有艺术感,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剧中人物的生活状态。
而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更是让我为之倾倒。
他们用真实的表演和娴熟的技巧将剧中的情感传达给了观众,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恋爱的犀牛》这部话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对现实社会和人性的深入反思。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并促使我去思考和关心他人的内心感受。
这部话剧给了我启示,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瞬间。
通过观看这部话剧,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关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3年《恋爱的犀牛》观后感
![2023年《恋爱的犀牛》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de5270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7.png)
2023年《恋爱的犀牛》观后感2023年《恋爱的犀牛》观后感1这个周末作了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和她去看了话剧恋爱的犀牛。
昨天回来的时候她问我,今天话剧的主题是什么清楚了没有啊?我随口敷衍过去。
但是回来的车上我在不断的思考话剧的能带给我的思考。
今天又觉得这次看话剧蛮有意义的,应该记录一下。
这次看话剧是她早在一个月前提议的,我们都很期待,第一次和她去做一件她很喜欢的事情,第一次去正式的剧场看专业演员演的话剧。
对于我来说是应该值得纪念。
自己的文艺细胞一般,但是在大学里还是比较爱看社团自己排的话剧,恋爱的犀牛大学的话剧社看过,应该是在5年前。
在这个夏天,再给了自己一次年轻的机会,去听那些热烈的、幽默的、伤感的、尖刻的、新鲜的、离奇的、在一般场合下听不到的、流行的、刺激的台词。
走进上海大剧院的中剧场,这样的场地让我想起大学里一次又一次文娱活动的现场,虽然不是文艺积极分子,但绝对是学生活动的狂热分子,话剧、十佳歌手、文艺汇演漏掉的不多。
“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和街道也变幻了能通常的形状,像在电影里……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角,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的气息,擦身而过的时候,才知道你在哭。
事情就在那时候发生了。
”让我认识了男主角马路,演员不太有名,今天谷歌了一下才知道马路的扮演者叫张年骅,明明的扮演者叫齐溪,这个剧本已经演了10年了,演员也换了4代。
《恋爱的犀牛》讲了一个偏执的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倔强任性明明,可是明明并不爱他,爱着同样不爱她的艺术家陈飞。
老套的爱与不爱的故事,但它透露出的东西就是会碰触到你的神经。
在这个害怕受伤,人人都求自保的时代,谁能拥有马路那样纯净无暇的爱和勇气。
他吼叫着:我爱你爱崩溃了,爱疯了自己!没看过以前的版本当然不能把现在的和以前比较。
但是我觉得男主角歇斯底里的表演,的确像一头执著的发疯的犀牛。
“所有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儿而自惭形秽,所有无知的鸟兽都因为叫不出你的名字而痛苦万分,”这是马路念给明明他未写完的诗。
话剧《恋爱的犀牛》观后感
![话剧《恋爱的犀牛》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bb7f52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45.png)
话剧《恋爱的犀牛》观后感摘要:恋爱中的犀牛,是图拉,是马路,是明明,亦或是你,是我。
希望几十年后,我们能够无悔地答复自己,此生爱过谁,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
前两周抽空去看了孟京辉的经典话剧《恋爱的犀牛》,已经演了17年的剧时至今日居然还场场爆满,剧中华美的、富有张力的表演以及大胆的水面舞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台词,太经典了,当晚回到家就从网上当下了剧本,在安静的深夜昏暗的台灯下,我把自己想象成剧中的主角马路满怀深情又小心翼翼地读起了台词(好吧,我就是这么作)。
本想着第二天要写篇剧评的,不想却被次日的一些琐事扰乱了写作的冲动,直到今天下午在咖啡厅坐下又看了一遍剧本还是决定补上一篇观后感吧。
那天演员谢幕即将离开的时候,男主角对着观众席说了一句“把美好的东西坚持到底”,进而又赢得了台下观众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把美好的东西坚持到底”,也许这就是全剧表达的主题吧,回去的路上我还在想,什么是美好的东西?马路对明明的爱?明明对陈飞的爱?还是就是“坚持”本身?也许都是吧。
不过仔细琢磨,还是不敢苟同这个观点,更准确的是不敢苟同对“美好”的定义。
回到剧情,不过是又讲了一个A爱B,B爱C,但B不爱A,C 也不爱的B的俗套。
剧中的男主角马路爱明明爱的发奋有为爱的此生无悔,女主角爱陈飞爱的执迷不悟爱的自甘堕落,但最终的结果却都是“想要却不可得”,两个人都是一种痛苦和煎熬的状态,念念不忘,却没有回响,难道这就是“美好”?“我知道你跟所有人都合不来,就像我和大仙、牙刷他们,我们呆在一起不过是出于无聊。
现在他们都认定我是个疯子,不再理我了。
你应该像其他的犀牛一样顺从你的命运,你就不会整天这么郁郁寡欢。
顺从命运竟是这么难吗?我看大多数人自然而然也就这么做了,只要人家干什么,你也干什么就行了。
所以我们都是不受欢迎的,应该使用麻醉枪的。
很多时候我想要放弃了,但是它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一想到它会永远在那儿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了无生气,我就怕了,爱她,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好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恋爱无关,与犀牛有关
《恋爱的犀牛》的主线是两个“个性偏执者”的爱情故事。
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女邻居明明,但明明深爱着陈飞,而陈飞只是在玩弄她的感情。
马路用尽各种方法也无法获得明明的感情,在绝望中,他以爱情的名义将明明绑架,并在她的面前杀死了自己最心爱的黑犀牛,挖出犀牛心来表达自己的爱情。
“人,结成社会而生活”。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而正如剧中台词所说“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知识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有太多的东西要学,我们有太多的声音要听,我们有太多的要求要满足。
”飞速发展的社会给人以更广阔的自身发展的空间,倡导个人的自我满足和自我价值追求,但同样也给人提出了更高的社会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自我意识和社会需要的不可调和性日益凸显,而这一矛盾也成为该剧中的主要矛盾之一。
剧中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类:一,“偏执者”——马路和明明;二,“社会化”的人,如牙刷,黑子,大仙,红红,莉莉,主持人,恋爱教授等。
前者坚持自我意识,拒绝向现实和社会妥协,执着于追求内心真正的渴望;后者则在适应着社会需要,以这种适应为生存的手段和生活的目的,成为社会的机器。
由于个人内心世界和外界的分裂,社会与个人之间产生了一种隔离感。
第十二场的“二十世纪百大新闻评选”,罗列了一长串二十世纪的重要事件,穿插在马路和明明的情感纠葛中,造成一种荒诞感,表现了历史和社会与个人的日常生活的脱节。
剧中的重要意象,也是舞台的背景“大钟”,作为一个完全人为的,社会化的产物,和“二十世纪百大新闻”一样,对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并无本质意义上的改变,即便马路因大钟彩票而飞来横财,也仍无法扭转其命运的悲剧性。
相比马路毫不关心的态度,大钟的制造者们在钟上刻名字,对大钟热情赞美并赋予其崇高意义的行为多少显得有些滑稽。
而恰恰是漠不关心的马路获得了制造大钟的最大利益——五百万奖金,这或许是对那些关注社会并赋予某些社会行为过多的意义的“入世”姿态的一种讽刺。
除了对人和社会这一对关系的阐述之外,《恋爱的犀牛》还表现了人生的戏剧性,荒诞感和绝望感。
马路和明明的遭遇中,有一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感,即:内心最深切的渴望无法获求,不想要的东西却于无意间得到。
马路无意中获得许多人渴求的五百万大奖,但他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明明的感情;明明轻易地获得了马路的感情和肉体,但却无法得到陈飞的真心。
对于马路和明明这两个“栽花者”来说,“柳”是毫无意义的,而“花”却永远无法获求。
这种“易得”和“不可求”的对照,形成一种绝望感和宿命意味。
社会对人的异化和隔离,使得灵魂守望者们退守个体的心灵空间,自我封闭,固执地追逐自己设想中的“幸福”,成为人群中的“犀牛”;而自我追求的难以实现及对追求目标的盲目和误解,更使“犀牛”们走向极端和疯狂。
本剧的结尾,马路开枪杀死犀牛,所有人冲进犀牛馆,明明突然唱起歌来,话剧在警报声和众人的歌声中结束,象征着人与社会的矛盾的不可解决和人生终极命题的无法回答。
从这个意义上说,《恋爱的犀牛》是“犀牛”们的狂乱悲歌,亦是对社会和人生的一声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