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良好心态的培养
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本文主 要是从 大学 生就 业 的心理 角度人 手 , 选择 放 , 渴望 通过 自主创 业 来 实现 自我 价 值 , 而渐 渐 从要
山东 某所 农 业 大学 , 通 过 实地 调 研 、 编 制发 放 调 查 问 找 就找 “ 铁 饭碗 ” 的 固有思维 模式 中走 出来 : 从 图中 我 卷、 回收 调查 问卷 、 运用 S P S S程 序 进行 数 据分 析 , 得 们 不难 看出 , 选 择去 大型企 业就 业 的大学 生也 不在 少 出大 学生在 就业 过程 中 的心 理状 况 , 并 对其 加 以分析 数 , 占了 2 0 . 6 9 %, 这 说 明 随着 我 国经 济 的发 展 。 大 型 研究 , 制定 出 合理 的对策 和 方法 , 从 而 更 好 的帮 助大 企 业 的效 益 也逐渐提 高 , 职 工 的待遇 方面 也得 到了很
学 生就业 。
一
大改善, 所 以也吸 引着众 多大学毕 业 生前去就 业 。
( 二) 大学 生就 业观念 调查
表 2 就 业观 念
F r e q u e n c y P e r c e n t V d P e r c e n t Cu mu l a d v e
Pe r c e n t
教育广角
_
| |
2 0 1 3 1
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分析 及对策研究
● 贾光辉 姜 程
摘 要 : 论 文 以青 岛农业 大 学为例 , 对 大学 生就业 心理进 行 分析 和研 究 , 将会 有 助 于培 养 大 学生 优 良的就 业心理 品质 , 提 高心 理健 康水平 , 保持 良好 的择 业 心 态, 树 立起 自信 心 , 从 而顺利就 业 。
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农村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到自身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主要存在焦虑心理、自卑心理、刻板、功利心理、盲目从众心理和退缩等消极就业心理,应采取相应对策,以尽量缓解或消除他们这些消极的就业心理,让他们学会调整心态,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问题,最终选择理想的职业。
关键词: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农村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到自身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出现很多心理问题。
深入了解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是非常必要的。
一、农村大学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心理问题1.焦虑心理由于受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知识能力和社会关系等因素影响,农村大学毕业生往往成为求职场上的弱势群体。
他们一旦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要么由于心理准备不足,要么因为过高的就业期望,面对可能无法实现的就业目标就会产生忧虑、紧张、恐惧等焦躁不安的消极心理,主要表现为意志消沉,个别人甚至产生绝望心理,出现极端行为。
2.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农村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心理问题。
由于所拥有的社会支持(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较少,能力较单一(主要在学习成绩上),缺乏掌握信息的有效渠道,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无法与他人相比,不敢参与就业竞争,或者即便参与竞争,也伴随着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情绪体验。
3.刻板、功利心理部分农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刻板、功利心理。
主要表现为:他们对某些职业、某些区域存在着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式,比如认为教师、医生、公务员等稳定职业是他们的首选;在地域的考虑上,他们认为凡是能进入大城市里工作的毕业生都是很了不起的人。
由于这些心理的作祟,他们往往忽视自己的兴趣,片面追求在部分农村家长眼里所谓“稳定”、“光鲜”的职业。
4.盲目从众心理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盲目从众,往往表现为犹豫不决,反复无常,见异思迁,躁动不安,缺乏主见,不能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近年来,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焦虑、自卑心理、择业困惑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可以归结为多方面的原因。
教育模式的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过去,一些农业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面临不适应和困惑。
家庭环境的问题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许多农村大学生来自非全日制家庭,家庭的经济困难和文化水平的不足使他们面对就业时更加困难。
农村家庭大多数不具备与都市就业市场的联系,缺乏相关的就业信息和资源,这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选择和机会。
就业市场的竞争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与其他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竞争,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
这使得大学生们面对就业时产生焦虑和自卑心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个人自身的问题也是导致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与社会交流的机会,自我意识薄弱,缺乏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这导致他们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产生更多的困惑和焦虑。
针对以上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举措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问题。
农业院校应该调整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农村家庭和农业院校应该加强联系,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资源,帮助农村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
大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就业技巧,增强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浅析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对策
业大学生就 业教 育, 树立正确 的择业观 ;、 2 用政策鼓励农林类学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 ;、 3 建立和完善以学校为 主体 的就业 市场, 为毕业生创造
良 的就业平 台; 、 好 4 政府部 门要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 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保障制度。 【 关键词】 农林高校 大学生; 业问题 ; 策 就 对
中国高等教育出现 了新 的发展 时期 , 校在校 人数 也不断 攀升。20 该不该下基层的问题 , 高 03 而是一个如何创造条件 让他们发挥 作用的问题 , 年我 国迎来首次毕业生大潮 , 而此次大潮犹如后浪 推前浪 , 一浪 更比一 这个问题正是打通农业人才通往基层的一个 重要环节 。要使 农林专业 浪强 , 2 0 在 0 6年这个就业大军 团已 达到 了 4 0万 ,0 7年 为 4 5万 , 毕业生认识到 , 1 20 9 我国作为一个 农业大 国 , 农业 发展 的潜力 巨大 , 发展 前 20 年更是突破 了 50万大关 , 到5 9万 , 20 年增加 了6 08 0 达 5 比 07 4万 , 大 景可观 , 投身农业建设大有作为 。当代大学生 只有 认清形势 , 立起市 树 学 生就业将进入了此次浪 潮的高峰 期。与 此 同时 , 农林 类高 校每年 毕 场经济下的新的就业观 , 真正把择业观念纳入 市场 引导 、 自主 就业 的轨 业人数也在大幅增加。但是 , 由于 农业的 周期性 、 季节 性等原 因 , 农业 道上来 , 选择适当的就业切入 点 , 认清 自身的 优势和 劣势 , 才能真 正在 的投资回报比较缓慢 , 行业 的利润空 间小 , 农业 投资农业 的企业增加 的 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少, 不能大量吸纳大 量农林类大 学毕业 生。这 就 造成 了农 林 高校毕业 2 用政 策鼓励农林类学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 、 生就业更难的局面。 目前 , 大部分农林类 毕业生都选择 了在大 、 中型城 市和沿海地 区就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而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成因。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就业焦虑、自我价值认同感缺失、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
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由于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往往存在较强的就业焦虑心理。
他们担心自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担忧自己的就业前途。
由于社会对农业类专业的认可度较低,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常常面临着自我价值认同感缺失的问题。
他们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是否正确,担心自己的专业能力无法得到其他行业的认可。
由于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往往无法充分投入到社交活动中,导致社交能力较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紧张。
以上问题的成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其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他们的个人情况、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等均会对其就业心理产生影响。
个人自信心较低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就业焦虑;而来自农村家庭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学生可能面临更多的自我认同问题。
社会因素也是导致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社会对农业类专业的认可度较低,导致这些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较大压力,自然产生就业焦虑。
社会对农业类专业的认可度的低下也导致这些学生在寻找工作时遭遇困难,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焦虑和自我认同问题。
高校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也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
一些高校在专业教育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
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高等农业院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学校可以开展就业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机会,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农业院校的学生相对于过去迎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下面,我们将对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成因。
一、问题表现1. 就业焦虑:很多农业院校的学生在即将毕业时会出现就业焦虑的情绪,他们担心自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胜任工作,甚至担心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会走向何方。
这种焦虑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了抑郁等心理问题。
2. 就业压力:农业院校的学生在面临就业时,通常会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
一方面来自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另一方面来自于激烈的就业竞争。
这种压力往往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表现和生活质量。
3. 就业情绪低落:许多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找工作无果之后,逐渐变得情绪低落,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甚至产生了对社会和生活的怨恨。
这种情绪低落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
二、问题成因分析1. 就业环境不确定性: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政策法规以及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业院校的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往往感到就业环境的不确定性。
他们担心自己的专业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是否有足够的机会,担心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的就业需求,这种不确定性产生了就业焦虑的情绪。
2. 就业观念偏差:传统的就业观念依然存在于一些农业院校的学生当中,他们认为只有在城市找到了好的工作才算是成功,而农村的就业机会则被他们所忽视。
这种观念偏差导致了他们只盲目追求城市就业的机会,而忽视了其他途径和可能。
3. 就业能力不足:一些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发现自己的求职技巧和能力不足以胜任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他们缺乏自我推销能力,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这些都成为了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的绊脚石。
探讨农林类大学生在就业的思想问题
探讨农林类大学生在就业的思想问题随着农林高校人才培养取得的巨大成就,越来越多的农林类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有研究表明[1],我国各类技术人才中,农林类所占的比例只有2.6%;我国农林农林类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在农林类毕业生中近95%的工作于城市中,从事着许多与农林类无关的职业。
因此,我们不仅应该重视农林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且更应该重视农林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1 当前农林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1.1 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在我国,由于社会各产业部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不平衡的发展,专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去向,进而通过人才市场决定了毕业生的需求量。
在我国由于农林类发展的相对滞后,产业化及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导致就业岗位的迟缓,进而影响到了农林类毕业生的需求量。
当前,我国正处于有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度时期,许多用人单位对于农林类学生存在偏差,认为现在的农林类学生无非传统意义上的植树造林,种田种树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用人单位认为农林类毕业生无法胜任高科技、高技术的职业。
研究表明[2],绝大多数就业单位对于农林类院校毕业生存在误区,加剧了农林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难度。
长期以往严重制约了农林类学生的就业。
1.2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特别是我国政策对于“三农”工作的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农村建设为农林类大学生就业创造了许多平台。
新农村建设可以大力推动农业投资人和农业科技在农村的开展。
而农林院校的毕业生正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推广到农户当中,不仅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而且也锻炼了自己。
如今,许多农林类大学毕业生纷纷走出城市到农村去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
像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组织2006届毕业生赴农村挂职锻炼,上海市委组织农林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基层建设,把农林类高校毕业生以村干部作为起点,推向农村,推向农民。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在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一、就业心理健康问题1. 就业焦虑:面临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常常感到焦虑、无力应对。
他们担心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2. 自卑情绪:很多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优秀,无法与其他同学相比。
这种自卑情绪可能导致自尊心受损,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3. 归属感缺失:很多大学生离开校园后,面临着工作环境的陌生和就业地域的不熟悉,因此很难融入工作环境中。
缺乏归属感可能导致孤独感和失落感。
4. 厌倦感: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往往感到厌倦和沮丧。
他们可能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和怀疑,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二、成因分析1. 就业压力: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生经常面临着就业压力。
由于专业性强,就业方向相对狭窄,因此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就业焦虑和压力感。
2. 经济压力:很多大学生进入社会后,需要自食其力,承担生活费用和赡养父母的责任。
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有些大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这会增加他们的经济压力,进一步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3. 就业歧视:由于农业行业在当今社会的地位相对较低,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可能会面临就业歧视。
这种就业歧视可能让大学生产生自卑情绪,并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
4. 自身能力不足:一些大学生可能在就业市场上面临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
他们可能在学校期间没有付出足够努力,导致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这种自身能力不足可能让大学生感到不自信和无能。
三、对策与建议1. 提供心理支持:高等农业院校应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咨询服务。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2. 加强就业指导:高等农业院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培训。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院校的培养对象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对于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却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本文将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一、问题分析在日常生活中,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生们面临着诸多就业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可能会出现就业焦虑情绪,由于就业压力较大、就业形势不确定等原因,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他们可能会出现自我怀疑、自卑、自我否定等情绪问题,由于自身能力、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大学生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否定,影响了自信心和自尊心。
他们可能会出现职业认知不清晰、就业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由于对职业方向、就业目标等方面认知不足,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迷茫和困惑。
我们需要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
就业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就业受到了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工作岗位、薪酬待遇等方面存在诸多未知因素,导致大学生对就业前景产生怀疑和焦虑。
就业观念薄弱因素,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对就业观念、就业规律等方面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就业观念,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产生盲目从众、心态消极等问题。
就业能力不足因素,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在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以胜任。
社会支持不足因素,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社会关系、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感到孤立和无助。
二、解决建议1. 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可以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提供更加具体、实用的就业指导信息,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就业情况,理清就业方向,制定科学就业规划。
2. 提升就业能力培养农业院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等,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农业院校大学生择业心态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07.01农业院校大学生择业心态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张岁玲(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式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择业心态成为主宰其能否尽快就业的重要因素。
本文对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择业心态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农业院校毕业生存在较为复杂的择业心态和高期望与低自信之间的较大反差。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实现顺利就业,是农业院校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关键词:农业院校毕业生择业心态中图分类号:Z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320(2007)01-0077-03Zhang Suiling(Sch o ol of Education,No rth 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On the rigorous situation of obtaining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mentation of choosing occu-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ecame the important factor of whether obtaining occup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The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re is more contrast between complicated mentation of choosing occupation and high expectation and low self-confi-dence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 o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build up right conception of obtaining occupation and adjust mentation of obtaining occupation,and to supply information of obtaining occupation to students and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obtaining occupation in order to obtain occupation successfully are one of important mission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agricultural university,graduate students,mentation of choosing occupation近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使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较早地感受到巨大的就业压力。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院校的设立以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相较于其他领域的大学生,农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特殊的挑战。
他们不仅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需要面对自身专业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就业需求。
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心理健康。
本文将从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入手,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 就业焦虑农业院校的学生面临就业焦虑是常态。
由于农业专业就业市场需求有限,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会感到无所适从,担心自己的专业并不受欢迎,就业前景不乐观,这也使得他们对未来感到焦虑。
2. 成就压力农业院校的学生因为专业特殊性和技术含量较高,需要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并且常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
这种努力所带来的压力和焦虑也使得学生们的就业心理健康备受影响。
3. 就业困难农业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特殊性和地域特色,很多时候会遇到就业困难的问题。
他们可能需要面临就业地域的局限性、就业机会的稀缺性等一系列问题,这也增加了他们的就业心理负担。
4. 自我认知不足由于家庭、地域、专业等因素的限制,农业院校的学生常常缺乏对自身就业能力的信心,认为自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就业需求,这也会对他们的就业心理造成消极影响。
二、成因分析1. 教育体制问题我国农业院校教育的体制和教学模式相对滞后,无法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使得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低。
2. 专业特殊性农业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相对较少,很多人往往认为农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前景不佳,使得学生自身也会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产生负面的认知,增加就业焦虑。
3. 就业信息不对称农业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特殊性和地域特色,就业信息的获取相对困难,这也使得他们在就业准备和就业选择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持。
4. 社会环境问题农业院校的学生常常面临社会对农业专业的偏见和误解,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高等农业院校的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也逐渐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与此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分析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之一是就业压力过大。
由于国内农业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这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在面对就业压力的大学生还要面对家庭的期望、社会的期待等多重压力,造成他们心理负担沉重,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之二是自我定位问题。
由于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高等农业院校的专业也更加多样化。
由于农业行业长期被认为是传统行业,少数人对高等农业院校的求职前景存在误解,认为农业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对较差。
而这种自我定位的不准确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失去信心,产生焦虑和困惑的心理问题。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之三是缺乏就业咨询和指导。
由于农业专业的独特性和相对较少的就业机会,高等农业院校的就业咨询和指导相对滞后。
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缺乏相关的信息和指导,不知道如何做出合适的职业规划和求职策略,从而产生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之四是社会认可度低。
由于农业行业的特殊性和较低的社会地位,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遇到就业歧视和挑战。
这种社会认可度低的现象导致了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在求职时更加困难,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心理健康。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培训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出职业规划和求职策略。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业行业的支持和关注,提高农业行业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不少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分析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1.情绪低落:就业难以成功,经常会让学生感到失落、无助和失望。
2.焦虑不安:担心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在职场中失利,引发身心不适。
3.自卑消沉:面对就业竞争激烈,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失去自信心。
4.决策困难:在职业规划和面临选择时,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5.人际关系:对他人的看法和意见过分在意,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疏远、自闭等问题。
二、成因分析1.就业压力过大。
社会上对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就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2.就业能力不足。
大学生的实战经验较少,就业理论乏善可陈,缺少现实适用性,影响求职的自信心。
3.对未来迷茫。
过于依赖学校、学科和老师的引导,缺乏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决策的能力,对未来产生迷茫感。
4.信息不对称。
大部分学生对职业市场与企业的认知不够充分,缺乏对未来行业的规划和知识储备,致使就业信息获取不足。
5.社会评价过高。
社会舆论和家庭压力倾向于运用高等教育的资源和财力拿到高薪好工作,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解决思路1.合理化就业心态。
学生需要认识到就业难题每个人都会经历,只要通过不断努力与积累经验即可战胜问题。
2.提升就业能力。
构建实战经验基础,加强就业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求职自信心和胜任力。
3.拓宽未来路径。
通过行业市场趋势的分析和对未来职业的熟悉,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多获得信息咨询,预先做好有关准备。
4.扶持亲友环境。
校园学生应未来与未来家庭做好沟通,平衡好家庭、社交生活和职业实践,争取亲友关爱的帮助和耐心助推。
5.就业心理辅导。
学校应当提供就业指导,并完善心理咨询服务,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专业化的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缓解负面情绪,树立积极心态。
浅析农林院校毕业生良好就业心态的培养
作 了却对工作表现不满 . , 其实 引发这种现象很 重要的原 因
之一就在于农林院校毕业生 的“ 就业 目标 随大流” 良心态. 不 在这种心态下 ,同学们就业往往拿身边 同学 的标准来定位 自己的标准 , 为传 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刻板效应 所左右 , 忽 视 自己的特长和所学专业特点 , 没有 自我职业规划 , 缺乏独
深 入普 及
有部分在农林院校读书的城市大学生 ,从人 校一 开始 就存在着这 样一种不 良心态 , 为考入 “ 林” 认 农 院校让他们 脸 上很没有 面子. 为此 , 一部 分城市学生在入学后 变得不爱
说话, 不爱学 习, 性格从此消沉 ; 一部 分城市学 生虽然没有 消 沉但却让 自己“ 过且过 ” 得 . 来临的时候 , 存在 着认 毕业 这些
一
多农林 院校学生面对就业不敢放 手一搏. 一方 面 , 革开放 改 些不 良因素 , 让农林院校学生觉得社会关系复杂 , 竞争环
境是不公平 的,从而产生一种希望 自己父母 能有社会地位
和社会权威 , 自己能依 赖他们找到工作的不 良心态 ; 另一方
面导致缺 乏 自信 , 认为社 会太现实 , 自己的力 量是渺小 的 , 出现对就业持 消极态度 的心态. 1 就业 目标 随大流, . 4 没有职业规划和独立思考
知偏差 的学生就 出现 “ 是学校名称不好 , 限制了我们找工作 的范围” 等不 良心态 , 略了 自身素质 和能力 的提高 , 忽 由此 引发 的就业心理 问题很多.
随着国家对 大学 生就业 希望依赖 , 缺乏 自信 , 不敢放手一搏 随着就 业形势 的 日益严峻和择业 竞争 的愈加激 烈 , 很
前农林院校毕业生不良就 业心 态的表现及原因入 手 , 讨培养和提升农林 院校 大学毕业 生良好心 态的途径和 方法, 能为 探 以期
农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农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农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农业大学生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然而,由于长期处于较为封闭的农村环境中,农业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独特的问题。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的工作,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农业大学生由于来自农村环境,他们的心理素质可能比城市的大学生更加脆弱。
在农业大学中,他们可能面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与城市学生的差距等多重挑战,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加强农村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使他们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
其次,农业大学生往往面临着就业问题。
由于农村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他们可能会面临工作地点偏远、薪资较低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也应着重关注就业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现实、调整就业心态,积极应对就业挑战。
最后,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加强对于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压力和风险的认识。
农业生产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大学生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工作压力和风险,因此他们应该在大学阶段就接受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前了解并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综上所述,农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立足农村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加强心理韧性、正确认识就业现实、提前了解工作风险,从而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工作的顺利发展。
希望各农业大学能够对此高度重视,加强相关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协议后违约者大有人在 , 这些导致用人单位对大学毕
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虽然都在进行 , 但力度 业生 的不信任。因此 , 高校在培养人才 时, 不但要注 还不够。在农业院校很有必要把其作 为一项 日常性 重知识的传授 , 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 做一个诚实 的工作 来 抓 。学校 要 根据 新 时期 大学 生心 理特 点 , 与 守信 的 人 引。 时俱进 , 工 作做 细 做 透 , 把 引导 学 生 打 破 传 统 的 就业 2 6 提 高学 生 自我认 知 能力 .
观念 , 结合 自身优势 , 到祖国最需要 的地方去。近些 要改变学生错误、 狭隘、 扭曲的 自我认知和社会 年, 国家先后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 , 给高校毕业 生服 认知 , 教会大学生 自我理 解和分析 , 以平常心面对一
务“ 三农 ” 建 了 一 个 施 展 才 华 的平 台 , 据 目前 的 搭 根 切 , 静、 冷 审慎 地 面对 生 活 中 的重 大 抉 择 。引 导 学 生
望“ 跨专 业 ” 就业 , 用人 单位 大都 强 调 “ 业 ” 用 人 但 专 ; 可 以依赖 , 自身在风度 、 言谈 、 气质等方面也有不足之 单 位选 择学 生 时片 面认 为 “ 历越 高越 好 , 学 牌子 越 响 处, 因而面 临 的就业 压 力更 大 。社会 上 一些善 意 的举 越 好 ” 学生 就 业 时发 现 在 校期 间学 习的 专 业 知识 和 ; 动 实施 不 当也 无意 中加大 了农 村大 学生 的心 理压 力 。 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相适应等状况 的接连出现 , 加之部 例如各种资助 , 本来是好事 , 由于宣传不 当或教育 但 分 学生 在长 期 的学 习 和 生 活 中对 接触 到 的 人 和 事 物 滞后 , 使一些家庭 贫 困的学生 虽然物质上得 到 了资 以及现 实 社 会 认 知 存 在 偏 差 , 致 一 些 学 生 牢 骚 满 导 助, 但精神上却遭受 了伤 害 , 他们感 觉是 在接受 “ 施 腹 , 天尤 人 , 怨 觉得 到处 都是 不公 平 。 舍” 而不是 帮助 , , 自尊 心 受 挫 , 而加 重 了 自卑 心 从
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农村大学毕业生地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农村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到自身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地影响,面对严峻地就业形势,主要存在焦虑心理、自卑心理、刻板、功利心理、盲目从众心理和退缩等消极就业心理,应采取相应对策,以尽量缓解或消除他们这些消极地就业心理,让他们学会调整心态,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问题,最终选择理想地职业.关键词: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农村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到自身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地影响,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深入了解农村大学毕业生地就业心理,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是非常必要地.一、农村大学毕业生主要地就业心理问题1.焦虑心理由于受个人地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知识能力和社会关系等因素影响,农村大学毕业生往往成为求职场上地弱势群体.他们一旦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要么由于心理准备不足,要么因为过高地就业期望,面对可能无法实现地就业目标就会产生忧虑、紧张、恐惧等焦躁不安地消极心理,主要表现为意志消沉,个别人甚至产生绝望心理,出现极端行为.2.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农村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表现较为突出地一种心理问题.由于所拥有地社会支持(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较少,能力较单一(主要在学习成绩上>,缺乏掌握信息地有效渠道,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无法与他人相比,不敢参与就业竞争,或者即便参与竞争,也伴随着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情绪体验. 3.刻板、功利心理部分农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刻板、功利心理.主要表现为:他们对某些职业、某些区域存在着先入为主地心理定式,比如认为教师、医生、公务员等稳定职业是他们地首选;在地域地考虑上,他们认为凡是能进入大城市里工作地毕业生都是很了不起地人.由于这些心理地作祟,他们往往忽视自己地兴趣,片面追求在部分农村家长眼里所谓“稳定”、“光鲜”地职业.4.盲目从众心理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盲目从众,往往表现为犹豫不决,反复无常,见异思迁,躁动不安,缺乏主见,不能明确自己地职业倾向.在校期间他们不能够有针对性地充实自己来提高职业能力,就业过程中忽视自己地特长,不会恰当地自我推荐,不敢积极地参与竞争,不能准确地把握机遇,因此也就不能做出正确地抉择.5.退缩心理由于就业压力增大,可供利用地社会资源较少,部分农村大学毕业生或对就业茫然不知所措,或者不顾现实情况,企业以通过考研、考证等看似冠冕堂皇地理由来逃避就业.更有少数人为了不思考与就业有关地问题,他们不去做就业地相关准备,反而在就业地关键期选择打游戏、上网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二、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地成因1.自身原因一是其自身就业观和择业观不合理.很多农村大学毕业生受父母传统就业思想和同伴群体价值观地影响,在就业观上存在认知偏差,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不完整,加上自身对国家就业政策地不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地搜索、加工能力,不能把自身地实际情况和社会地需要结合起来,因此,在就业地过程中很容易表现出自卑、盲目从众、功利等消极就业心理.二是自身能力欠缺.一方面,农村教育资源地欠缺导致农村大学毕业生在起点上就和城市学生有一定地距离;另一方面,视野上地局限、教育观念上地片面、父母在学业指导上地缺失,使得部分农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缺乏竞争力而变得自卑,当面临激烈地就业竞争时,他们很容易对未来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各种复杂地心理.三是就业心理准备不足.部分农村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期间由于缺乏科学地职业生涯规划,面临就业就没有准确地就业定位,也缺乏足够地思想准备,一旦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他们很难调整自己地就业心态,从而很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地发生.2.家庭原因家长所从事地工作及就业观、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氛围、亲子关系会对孩子地心理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一般而言,大多数农村家庭地父母希望子女能从事稳定地职业,比如教师、公务员、医务工作者等,他们仍保留传统中地包分配、要编制地就业观念.在区域地选择上,他们仍希望自己地儿女在身边(主要是本市、县级单位>,但又不希望子女回到家乡(主要指农村>,这就使农村大学毕业生地就业机会减少.长期地教养方式、就业观念地影响又使得农村大学毕业生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从而导致复杂就业心理地产生. 3.学校原因一是高校地专业设置、教案内容、培养模式不符合市场需求,造成一部分大学生毕业生无业可就.在这样地大背景下,作为弱势群体地农村大学毕业生在缺乏核心竞争力地情况下,面临就业时自然衍生出一些负性心理.二是高校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工作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需要,而且没有专门针对农村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地咨询,导致农村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地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疏导.三是高校对毕业生地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政策教育,缺少对毕业生求职能力地培养训练,缺乏健康心理疏导,导致大多数农村大学毕业生缺乏综合竞争能力,不能准确地把握机遇,因此产生了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4.社会原因一是总体就业形势严峻.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地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地问题已日益突出,整个就业大环境给农村大学毕业生带来很大地压力;二是就业市场体制不健全、社会用人程序不完善,导致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不平等.这对于缺乏广泛地人脉关系地农村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个巨大地打击,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三、消解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地对策1.农村大学毕业生自身应积极、主动地增强心理调适能力<1)科学合理地评价自己,准确定位,减少盲目从众首先,自我反省,给自己一个客观地评价.通过与自己条件、情况类似地人比较,从而认识自己,避免孤立地认识和评价自己[1].其次,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从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中来分析、评价和认识自己,在客观上寻找评价地参照尺度.再次,做心理检测.根据自己地实际需要,在专业人士地指导下,选择标准量表,对自己地气质、性格、兴趣、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分析,明确自己地个性特点,找出适合自己地职业方向,从而减少就业过程中盲目从众地心理.<2)加强人际交往,克服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地不良心理农村大学毕业生应多参与学校组织地各项活动,通过活动锻炼和培养自己地组织和管理能力,学习与人相处,培养与人合作地能力,以便在今后地工作中学会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发展地氛围,把自己融入集体地共同发展中去,在参加活动、与人沟通地同时,提高自信心.<3)正确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挫折,农村大学毕业生应善于从困难、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培养自己地勇气、能力和智慧,对产生挫折地原因进行科学分析,找到合理地心理调适途径.2.学校应针对农村大学毕业生加强就业指导<1)指导农村大学毕业生树立积极地就业观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帮助农村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地就业观:1)树立主动、积极进取地就业竞争观,消除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2>树立“大众化教育”观,正确认识就业制度从“包分配”到“找工作”地转变;3>树立科学地职业选择观,妥善处理好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待遇与发展、就业与创业地关系;4>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地“可变职业观”,正确面对现实,降低起点,先融入社会再谋求发展地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良好心态的培养
朱佳[1]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128)
摘要:
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就业不良心态也日趋增多;尤其对于农林院校毕业生,不良心态的学生人数更多。
本文从分析当前农林院校毕业生不良就业心态的表现及原因入手,探讨培养和提升农林院校大学毕业生良好心态的途径和方法,以期能为农林院校的就业工作和毕业生的成功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农林院校毕业生;心态;培养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全国各大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毕业生心理压力大,就业心态不稳甚至不良的情况。
尤其是农林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就业行业可选择范围不广,加之学生本身的个性特点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心理压力更大,不良心态更多。
如何让农林院校大学毕业生在良好的心态下安全离校并能顺利就业,这,值得我们农林院校每一位就业工作者思考和研究。
一、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不良心态的主要表现
(一)不愿意从事农林类专业工作,自我期望不切实际
近年来,农林院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自我期望不切实际的不良心态,主要表现为追求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却不愿意从事学了四年专业知识的农林类工作。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毕业生普遍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城市和单位去就业,他们认为自己出生于农村,好不容易寒窗苦读考上了大学,跳出农门,毕业后为什么还要再与“农”打交道,在此心态下,造成了很多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二)认为学校名称限制了找工作的范围,忽略自身素质和能力
有部分在农林院校读书的城市大学生,从入校一开始就存在着这样一种不良心态,认为考入“农林”院校让他们脸上很没有面子。
为此,一部分城市学生在入学后变得不爱说话,不爱学习,性格从此消沉;一部分城市学生虽然没有消沉但却让自己“得过且过”。
毕业来临的时候,这些存在着认知偏差的学生就出现“是学校名称不好,限制了我们找工作的范围”等不良心态,忽略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由此引发的就业心理问题很多。
(三)觉得社会太现实,希望依赖,缺乏自信,不敢放手一搏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择业竞争的愈加激烈,很多农林院校学生面对就业不敢放手一搏。
一方面,改革开放一些不良因素,让农林院校学生觉得社会关系复杂,竞争环境是不公平的,从而产生一种希望自己父母能有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威,自己能依赖他们找到工作的不良心态;另一方面导致缺乏自信,认为社会太现实,自己的力量是渺小的,出现对就业持消极态度的心态。
(四)就业目标随大流,没有职业规划和独立思考
农林类院校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就业时也有其专业方向的就业领
域,但农林类学生的就业情况却不甚乐观,有些学生在毕业一年后还在漂泊,有些学生找到工作了却对工作抱怨不满。
其实,引发这种现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农林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目标随大流”不良心态。
在这种心态下,同学们就业往往拿身边同学的标准来定位自
己的标准,为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刻板效应所左右,忽视自己的特长和所学专业特点,没有自我职业规划,缺乏独立思考。
二、导致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不良心态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和影响
随着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每一所高校都面临着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一方面,由于农业行业体制改革还不完善,国家吸纳农林院校高科技人才的能力很弱,导致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毕业生内心充满焦虑、不安,心态日趋不稳;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推动下的一些不良社会就业风气,一些人对农业行业以及农业从业人员的认知偏差,导致农林院校毕业生产生了消极、埋怨、不满社会现状的不良就业心态。
(二)部分农林院校就业部门服务职能尚未健全,服务没有深入普及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农林院校把就业工作当作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方面加快速度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不断补充完善就业服务内容。
可仍有一部分学校因为经费等各种客观原因在推进就业服务工作的进程中出现了滞后的现象,不仅没能有规划地对学校各个年级、不同层次、不同读书目标的学生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辅导;也没能普及、深入地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全面地就业求职指导,这造成了大学生从就业意识上到求职行为中都出现认知偏差,从而形成不良心态。
(三)家庭期望对毕业生心态的影响
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的期望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笔者调查发现,农林院校几乎70%以上的学生(其中有来自农村,也有来自城市的)父母都对子女有较高的期望,希望他们从事安稳、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工作行业,比如考取公务员在政府机关工作、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工作等,这些期望会给毕业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就业遇到挫折后,容易转变成不良的就业心态。
三、对培养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良好心态的几点建议
(一)社会应对农林院校毕业生给予更多关注和关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蕴涵着巨大的潜力,而这种潜力的开发,需要大量合格、高素质的农业专门人才。
在目前农业产业还未完全开发,农业市场建立尚不完善导致的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现状下,社会各界都有责任给予农林院校毕业生更多关注和关怀。
首先,社会要努力为农林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更多地给农林院校毕业生提供择业机会,尽快完善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公正平等的竞争机制。
其次,
各省政府业应该在研究生招生、学制、奖励等方面给予农科学生更多的倾斜。
同时,调整农林类专业结构,使专业更具有社会适应性。
(二)各农林院校应责成就业部门与心理部门一起,建立就业心理教育长效机制。
随着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日渐凸显,建立对学生实施就业心理教育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农林高校刻不容缓的事情。
各农林高校应责成本校就业中心与心理部门联合,从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刻开始,就逐步地、系统地、全面地对学生实施就业心理教育,让他们在四年的意识教育中一点点累积和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为将来求职谋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就业中心应与心理中心一起,为学生四年的就业心理素质培养制定完整、系统的培养计划。
一方面,可以定期面向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举行一些职业规划、职业心理讲座,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主、自信、乐观、自谦等心理品质,掌握心理调控,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心理学的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法,对不同需求,不同目标的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客观公正地看待就业压力,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为自己的就业准确定位。
(三)各农林院校就业中心应加强与毕业生父母之间的联系。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对就业的认知、态度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和选择。
当父母的就业认知和孩子的就业认知、学校的就业指导出现偏差时,不仅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也容易使学校的就业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各农林院校就业中心应加大与毕业生父母之间的联系,一方面,传递一些必要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给家长;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结合学生本人特点和家长需求给予一定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在就业中的彷徨、迷茫心理,避免由此导致的不良心态。
(四)农林院校毕业生要主动培养自己自强、自立、自信的心理状态。
尽管社会就业竞争存在不良的一面;尽管农林院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但是,这仅仅都只是影响社会就业的极小部分的客观因素。
作为农林院校的毕业生,如果只知道自怨自艾,看不到自我主观能动的力量,不能学会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应对就业,那即使机会就在身边,他也抓不住。
农林院校的毕业生,面对就业的一些困难,应该积极培养自己自强、自立、自信的心理状态: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大量的参加社会锻炼,大胆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求职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逐步地学习和锻炼中,战胜心理压力,克服不良心态,获取就业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陈泮成,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改善与提高[J],当代教育论坛,2005.21
[2]常振山,景琴玲,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
[3]毛文学,加强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6
[4]侯平, 关于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9.2
[5]朱友岗,探讨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J],教育与职业,2006.27
[6] 孙玉瑷; 李强; 贾一波, 农林高等院校毕业生择业观调查及特点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