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教案

合集下载

山水田园诗教案

山水田园诗教案

山水田园诗教案教案标题:山水田园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能够欣赏和理解山水田园诗的作品。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创作出简单的山水田园诗。

教学准备:1. 山水田园诗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2. 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包括山水和田园景色。

3. 学生的作文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山水和田园景色,引起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山水和田园的印象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探究:1. 向学生介绍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其与自然景色的关系。

2. 分享一些经典的山水田园诗作品,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情感,帮助他们理解诗人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实践:1. 分发学生作文纸和笔,让学生选择一幅山水或田园图片,并要求他们以这幅图片为灵感,创作一首简短的山水田园诗。

2. 鼓励学生在诗中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情感,引导他们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3. 学生完成作诗后,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意义。

2. 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创作山水田园诗,培养他们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景色,用心感受和表达。

拓展:1. 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山水田园诗作品,鼓励他们进一步了解和欣赏。

2. 组织学生参观自然风景区或举办户外写作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山水田园的美丽。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估他们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其表达能力、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注意事项:1. 在引入和探究环节中,要适当使用图文资料和多媒体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在实践环节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和鼓励,不过分要求其诗歌的完美与成熟。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6篇)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6篇)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6篇〕教学过程篇一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根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

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气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

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照顾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

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欣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根本表现方式。

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3、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二、学习《宿建德江》〔一〕、孟浩然之生平:(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二〕、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1、主要内容:1〕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能够分析山水田园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3)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山水田园诗篇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对自然山水的感受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山水田园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3. 鉴赏和分析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山水田园诗的鉴赏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山水田园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田园之美,激发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山水田园诗的主要艺术特色,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讲解山水田园诗的鉴赏和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田园诗。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鉴赏和分析一首山水田园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山水田园诗的价值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一首山水田园诗。

2. 写一篇关于山水田园诗的短文,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包括背诵、写作和预习等。

3. 理解与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 自主学习能力: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

七、教学策略:1.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图表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内容和意境。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山水田园诗”,具体内容为四首经典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积雨辋川庄作》、《江南逢李龟年》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通过对四首诗歌的欣赏,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其在四首诗歌中的体现。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悟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四幅山水画,让学生感受自然山水的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山水田园诗四首。

2.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四位诗人及诗歌背景。

3. 第二环节:诗歌鉴赏(1)分析《山居秋暝》的意境美、音韵美和哲理美。

(2)讲解《积雨辋川庄作》中的写景手法和诗人的闲适生活。

(3)解读《江南逢李龟年》中所表达的朋友情谊。

(4)探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4. 第三环节:实践演练(1)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和背诵。

(2)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美感和情感。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六、板书设计1. 山水田园诗四首《山居秋暝》: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积雨辋川庄作》:写景手法、闲适生活《江南逢李龟年》:朋友情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忧国忧民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从四首诗歌中任选一首,分析其诗歌特点和美感。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感悟。

2. 答案:(1)示例:《山居秋暝》。

该诗描绘了秋日山居的宁静景色,展现了诗人王维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四首山水田园诗:《过故人庄》、《宿建德江》、《钱塘湖春行》、《夜雨寄北》。

具体内容包括:1. 《过故人庄》:理解诗中描绘的山水田园风光,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 《宿建德江》:分析诗中的写景手法,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意境。

3. 《钱塘湖春行》:把握诗中的动态描写,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夜雨寄北》:理解诗中的意象,探讨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背诵四首山水田园诗,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

2. 学会分析诗中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创作灵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练背诵四首诗,理解诗意,感受美好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水田园风光,引起兴趣。

2. 诗词背诵:学生集体背诵四首诗,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3. 诗意理解:教师讲解四首诗的背景和诗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美好意境。

4. 例题讲解:分析《过故人庄》中的写景手法,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宿建德江》中的写景手法,进行课堂讨论。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山水田园诗四首》2. 内容:a. 诗歌及作者b. 四首诗的主要意境c. 写景手法和抒情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b. 分析《钱塘湖春行》中的动态描写,体会诗人的情感。

2. 答案:a. 背诵默写答案略。

b. 《钱塘湖春行》中的动态描写有:早莺、新燕、暖树、春泥等,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成都市武侯高中关志敏教学目标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特征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3、学习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4、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提高相应的艺术鉴赏水平教学过程一、共同欣赏1、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字摩诘,开元九年进士擢第,因通音律授大乐丞。

不久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

2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陷两都,迫授伪职。

后禄山张宴凝碧池,召集梨园子弟,王维闻而悲之,作了一首“万户伤心生野烟”的诗。

及乱平,对伪职的人以六等定罪。

王维因曾作此诗,其弟王缙又请求削自己官职以赎兄罪,故得特赦。

降为太子中允。

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

王维早期很感佩贤相张九龄,政治上也有抱负。

后来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正直敢言之士受到打击,他也为此沮丧。

四十岁后就隐居蓝田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

妻亡无子,孑然一身。

本信佛教,晚年更不吃荤腥,不衣文彩,过着“万事不关心”的生活。

他在15岁就开始作诗,但真正能代表他作品特色的,却是晚年的山水诗,寻常的一点云彩,一片竹大,一道溪流,在他的笔下都有鲜明的个性,在当时的诗坛开拓了自己的艺术天地,形成了一种流派。

除了诗,他还擅长书画,精通音乐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

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他的写景诗,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诗人恬适的心情。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一、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和表现手法。

3. 能够分析和欣赏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佳作。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2.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3. 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4. 山水田园诗的表现手法5. 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佳作欣赏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山水田园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田园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起源和发展,让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分析:教师分析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和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欣赏:教师选取几首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山水田园诗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山水田园诗,进行分析和欣赏,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首山水田园诗,锻炼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山水田园诗的分析、欣赏和创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改进建议。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山水田园诗朗诵会,让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感受山水田园诗的韵律和美感。

2. 邀请一位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内涵和价值。

3. 开展一次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山水田园诗。

八、教学资源:1. 山水田园诗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如相关诗歌网站、文学论坛和在线诗歌鉴赏课程等。

(完整word版)山水田园诗常见思想感情完美版

(完整word版)山水田园诗常见思想感情完美版

诗歌鉴赏教案--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常见思想感情一、明确概念1.所谓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二、情感表达常用词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1。

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诗人通过描写清幽恬静的山林景色或绚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来表现诗人置身此地时的喜悦与赞叹,以及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赏析】“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动与静的错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壮阔景象的赞叹之情.2。

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
缺点
传统教学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学生可 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无法真正领略山水田园诗的意境和美感。
创新教学法尝试与实践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山水田园诗相关的情境,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诗歌的意境 和情感。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 山水田园风光,或者组织学生到自然 环境中进行实地体验。
学设计。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前往山水田园诗的创作 地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诗歌的
理解和感悟。
创作实践
鼓励学生进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 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网络资源在山水田园诗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
01
利用在线课程、网络讲座等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
材料。
互动平台
02
借助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等互动平台,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
论。
多媒体素材
03
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
歌的意境和情感。
THANKS
感谢观看
情感共鸣法
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与诗 人情感相交融,产生共鸣 ,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对比鉴赏法
将不同诗人的山水田园诗 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异 同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 力。
经典作品解读与欣赏
《归园田居》
解读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 活,欣赏其恬静、自然的 诗风。
《山居秋暝》
分析王维诗歌中的山水意 境,感受其空灵、悠远的 艺术境界。
某中学教师成功教学经验介绍
深入挖掘文本
通过对山水田园诗的深入解读,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创新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山水田园诗教案

山水田园诗教案

山水田园诗教案教案:山水田园诗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山水田园诗,以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山居秋暝》全诗。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 能够运用诗中的意象,创作自己的山水田园诗。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背诵《山居秋暝》全诗。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展示《山居秋暝》全诗。

2. 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用于创作山水田园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田园画,感受山水田园的美丽。

2. 引导学生思考:山水田园诗是怎样的诗?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王维,引导学生了解他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2. 展示《山居秋暝》全诗,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意。

三、意象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

2.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意象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诗中的意象,创作自己的山水田园诗。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学习。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背诵《山居秋暝》全诗。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板书设计:板书山水田园诗板书内容:《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业设计:1. 背诵《山居秋暝》全诗。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诗中的意象,创作出自己的山水田园诗。

作业设计中,学生需要背诵全诗和写一篇短文,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欣赏和创作山水田园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成都市武侯高中关志敏教学目标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特征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3、学习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4、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提高相应的艺术鉴赏水平教学过程一、共同欣赏1、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字摩诘,开元九年进士擢第,因通音律授大乐丞。

不久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

2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陷两都,迫授伪职。

后禄山张宴凝碧池,召集梨园子弟,王维闻而悲之,作了一首“万户伤心生野烟”的诗。

及乱平,对伪职的人以六等定罪。

王维因曾作此诗,其弟王缙又请求削自己官职以赎兄罪,故得特赦。

降为太子中允。

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

王维早期很感佩贤相张九龄,政治上也有抱负。

后来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正直敢言之士受到打击,他也为此沮丧。

四十岁后就隐居蓝田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

妻亡无子,孑然一身。

本信佛教,晚年更不吃荤腥,不衣文彩,过着“万事不关心”的生活。

他在15岁就开始作诗,但真正能代表他作品特色的,却是晚年的山水诗,寻常的一点云彩,一片竹大,一道溪流,在他的笔下都有鲜明的个性,在当时的诗坛开拓了自己的艺术天地,形成了一种流派。

除了诗,他还擅长书画,精通音乐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

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他的写景诗,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诗人恬适的心情。

教案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共1)

教案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共1)

01引言Chapter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与安排02山水田园诗概述Chapter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发展历程代表人物艺术价值与影响艺术价值影响03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Chapter识别意象分析意象体会意境030201意象分析法情感体验法共鸣情感感知情感将自己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山水田园之中,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感受那种回归自然、忘却尘世烦恼的心境。

表达情感比较阅读法选择比较对象选取不同诗人或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注意作品之间的主题、风格、意象等方面的异同。

分析比较内容比较不同作品在描绘山水田园景象、表达情感、运用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劣,探讨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和共同之处。

归纳比较结果通过比较阅读,归纳出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04经典作品解读与欣赏Chapter诗人背景介绍诗歌内容解析艺术手法探讨主题思想阐释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其诗歌以清新、淡雅著称,被誉为“诗佛”。

诗人背景介绍《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秋日傍晚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诗歌内容解析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

艺术手法探讨通过描绘山居秋日的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阐释其他经典作品选读《鹿柴》《江雪》《渔翁》05创作实践与指导Chapter寓情于景将诗人的思想感情融入景物描绘中,使诗歌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意境。

忠实于自然在描绘山水田园风光时,要力求真实、生动地表现自然景色,避免过度夸张或虚构。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创作原则及技巧指导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0102教师示范创作及点评对教师的示范作品进行点评,分析其在表现主题、意境、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创作要领。

初中山水田园诗整理教案

初中山水田园诗整理教案

初中山水田园诗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诗歌,让学生感受山水田园之美,体会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及特点2.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3. 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及其代表作品4. 欣赏和分析山水田园诗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难点:欣赏和分析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山水田园诗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山水田园诗产生兴趣。

2. 讲授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及特点教师详细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阐述其特点,如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情感、追求闲适生活等。

3. 介绍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教师讲解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4. 欣赏和分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作品教师选取几位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等,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中的景色描绘、情感表达等。

5. 学生自主欣赏和分析山水田园诗学生分组欣赏和分析教师提供的山水田园诗,讨论诗歌中的景色、情感和主题等,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价值。

然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更多的山水田园诗。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和欣赏方法,以及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七、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中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掌握更多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作品。

2. 欣赏和分析至少两首山水田园诗,体会诗歌中的景色描绘、情感表达等,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思考。

3. 写一篇关于中山水田园诗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大自然的魅力: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大自然的魅力: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大自然的魅力: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第一章: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与特点1.1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1.2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1.3 山水田园诗的意义第二章: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代表诗人2.1 陶渊明2.2 王维2.3 孟浩然2.4 谢灵运第三章: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与表达手法3.1 写景与抒情3.2 动静结合3.3 以形传神3.4 寓情于景第四章:山水田园诗的审美观念与价值观4.1 自然美的追求4.2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4.3 隐逸思想与田园生活4.4 诗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第五章: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与实践5.1 了解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5.2 品味诗句与意境5.3 感受诗人的情感与思想5.4 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与价值第六章: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繁荣与影响6.1 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繁荣背景6.2 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6.3 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影响第七章:宋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与变革7.1 宋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特点7.2 宋代山水田园诗的变革趋势7.3 宋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第八章:明清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演变与创新8.1 明清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演变8.2 明清时期山水田园诗的创新8.3 明清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第九章:现代山水田园诗的继承与发展9.1 现代山水田园诗的继承9.2 现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9.3 现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第十章:山水田园诗鉴赏的综合实践与反思10.1 山水田园诗鉴赏的综合实践10.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10.3 山水田园诗鉴赏的反思与总结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与特点: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历史背景,把握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如写景与抒情的结合、动静结合、以形传神、寓情于景等。

二、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代表诗人:熟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谢灵运等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及其对山水田园诗的贡献。

三、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与表达手法:掌握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如寓情于景、以形传神等,并学会欣赏其艺术表达。

四、山水田园诗的审美观念与价值观:理解山水田园诗中所蕴含的自然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隐逸思想与田园生活等审美观念与价值观。

xx届高考语文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xx届高考语文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xx届高考语文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艺术手法;了解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及代表诗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 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3.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4. 代表诗人及其作品5.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特点、艺术手法及鉴赏方法。

2. 难点:山水田园诗的深层意境及其传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田园诗的主题——自然。

2. 教学环节一: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及特点1) 提问:什么是山水田园诗?2) 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特点。

3. 教学环节二: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1) 提问:我国山水田园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2) 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及代表诗人。

4. 教学环节三: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1) 提问:山水田园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2) 讲解: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如白描、寄托、象征等。

5. 教学环节四:代表诗人及其作品1) 提问:请举例说明一位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2) 讲解:举例分析代表诗人(如陶渊明、王维等)及其作品。

6. 教学环节五: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1) 提问:如何鉴赏山水田园诗?2) 讲解: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如关注自然景观、体会诗人的情感等。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特点、艺术手法、代表诗人及其作品的掌握程度,以及鉴赏能力的提升。

把握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教学教案

把握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教学教案

山山川水总关情教课目的:学会掌握山川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指引学生鉴赏不一样感情类其他山川田园诗,认识山川田园诗常有的感情类型。

教课难点:指引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山川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教课课时: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明确目标。

诗言志,诗缘情。

鉴赏诗歌,我们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

今日的内容是山川田园诗。

山山川水总关情,感情是诗歌的灵魂。

今日我们一齐跟从诗人游山看水,走进田园,去探访诗人心灵的世界。

三、总结方法。

(1)知人论世(诗人平生)(2)因词讨情(标题,要点词,说明)(3)缘景明情(意象)6、山川田园诗常有的感情类型。

C、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欢归隐田园,钟情山川;②描述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涛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政界宦途的厌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慨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愁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任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安静、平易、归隐生活、田园生活的喜欢、神往抒发安适自得的心情。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生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山水田园诗教案

山水田园诗教案

山水田园诗教案《山水田园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学习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3. 培养学生欣赏山水田园诗的能力和审美情趣;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2.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3. 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 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表达意境的方法;2. 分析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1. 学会运用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2. 理解山水田园诗的深层意义和意境。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山水田园诗的相关音乐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山水田园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讨论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表达意境的方法。

第二步:讲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发展历程(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书写,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2. 介绍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如《离骚》、《山水》等。

第三步:分析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15分钟)1. 分析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如借景抒怀、抒发情感等;2. 分析山水田园诗的表达方法,如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细节等。

第四步:欣赏山水田园诗(15分钟)1. 选择几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进行朗读和欣赏;2.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第五步:写作练习(20分钟)1. 给学生提供几幅山水田园的图片,要求学生以其中一幅图片为背景,写一首山水田园诗;2.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到诗中。

第六步: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山水田园诗;2. 欣赏和评价同学们的作品,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和进步。

第七步:总结和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2. 总结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3. 对学生完成的诗作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反思:《山水田园诗教案》的设计主要通过讲解、分析、欣赏和写作练习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山水田园诗》教学案

《山水田园诗》教学案

《山水田园诗》教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特征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了解其常用的表达技巧3、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基础。

学习重点:掌握此类诗歌鉴赏的步骤及常用方法学习难点:体会古代诗歌的意蕴美,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学习内容】《积雨辋川庄作》(王维)《宿建德江》(孟浩然)《游终南山》(孟郊)《【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学法指导】1、朗读吟诵。

通过吟诵感受诗歌,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意境再现。

发挥创造性想象,再现诗歌的情境。

3、情感领悟。

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

【知识储备】1、山水田园诗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④描写羁旅愁思或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3、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衬托、对比、白描等。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4、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基本要领:(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山水水总关情
——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廉江中学许储铭
教学设想:
试图从诗歌题材的角度切入,按诗歌的类别引导学生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考虑到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对山水田园诗已有一定了解,教学过程侧重于鉴赏方法的体悟与实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从而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学会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鉴赏不同情感类别的山水田园诗,认识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学生课堂学习材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目标。

诗言志,诗缘情。

鉴赏诗歌,我们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

今天的内容是山水田园诗。

山山水水总关情,情感是诗歌的灵魂。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学会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一齐跟随诗人游山看水,走进田园,去探寻诗人心灵的世界。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归园田居》《临洞庭湖赠张丞相》《题破山寺后禅院》。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②虚、太清均指天空。

③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
平地,只剩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说答案。

4、师生共同评价。

5、总结,明确参考答案。

《归园田居》:
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回归恬淡田园的喜悦之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一心求仕的迫切心情;希望有人引荐的企盼。

《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古寺的喜悦之情,寄托了孤高、遁世的情怀。

6、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对大自然的喜爱
(2)对官场的厌倦
(3)对归隐生活喜爱、向往
(4)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5)写禅意、禅趣,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
7、常用术语: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8、学生齐读情感类别和术语。

三、总结方法。

1、小组讨论把握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把握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常用方法。

(1)知人论世(诗人生平)
(2)因词求情(标题,关键词,注释)
(3)缘景明情(意象)
以上方法,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应结合使用,而不是单一使用。

四、拓展练习。

第一步,练习《滁州西涧》《夏日南亭怀辛大》。

1、自由朗读,明题型,写答案。

2、指名板演。

3、师生共同评价,总结简答题的答题规范。

模式一:这首诗(题干主语)表现了诗人××(包含两个情感术语的短语)。

模式二:这首诗(题干主语)表现了诗人××(诗人的境遇)的××(包含两个情感术语的短语)。

注意事项:
①全面分析。

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都不是单一的,有几点的可用序号排列。

②尽可能用第二种模式表达。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
①诗人对涧边幽草的喜爱;
②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③无人赏识,不得其用的无奈、悲伤的情怀。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2)“恨无知音赏”抒发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句抒发了作者怀念友人的惆怅、孤寂之情。

第二步,练习《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1、齐读,明题型,写答案。

2、指名板演。

3、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分析题的答题规范。

①按简答题的答题模式写第一句。

②引用诗句。

③紧扣第一句的情感术语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
①答案结构:总→分;总→分→总。

②举例不要单一,“结合全诗”要求引述诗歌的多个地方。

③结合表现手法分析。

④不能用诗句的译文代替分析。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刘眘虚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3)“江汉遥相望”寄寓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明确:
尾句表达了对襄阳故人孟浩然深切的思念之情。

木叶、林山、暝色、秋声、孤舟、微月构成的萧瑟秋景激起了诗人作客越乡的孤苦愁绪,为下文对故人的思念作了铺垫。

“寒笛”一语双关,既写出天之冷又暗示笛声之凄切,寄托了无尽的思念。

“江汉遥相望”把思友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余味悠远。

五、课堂小结。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的方向,但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的作品的情感都存在差异,一首诗的情感往往也不是单一的,所以,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用术语,全面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六、课外作业。

搜集王维、孟浩然、张子容、储光羲的山水田园诗各一首,并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附多媒体课件和学习练习设计:
201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