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中几种按键设计的要点
硅胶按键设计标准

硅胶按键设计标准
硅胶按键是一种常用的按键类型,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
为了确保硅胶按键的质量和可靠性,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标准。
以下是硅胶按键设计标准的内容:
1.按键尺寸:按键的大小应根据产品的使用场景和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一般来说,单个按键的长度不应小于6mm,宽度不应小于4mm,高度不应小于1.5mm。
2.按键形状:按键的形状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以便于使用者操作和触摸。
常见的形状包括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3.按键布局:按键的布局应合理,能够方便使用者操作。
一般采用矩阵式布局,每个按键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2mm。
4.按键手感:按键的手感应该轻巧而有力,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回弹性。
5.按键耐久性:按键的使用寿命应符合产品的使用寿命要求。
常见的测试标准包括按键寿命测试、耐高温测试、耐低温测试等。
6.按键防水性:硅胶按键常用于户外产品和易受潮的场合,因此需要具备较好的防水性能,一般采用IP67等级的防水设计。
7.按键颜色:按键的颜色应符合产品的外观审美要求,常见颜色包括黑色、白色、灰色、红色、绿色、蓝色等。
总体来说,硅胶按键设计应根据产品的使用场景和要求,遵循以上标准进行,以确保按键的质量和可靠性。
- 1 -。
产品设计中几种按键设计的要点

产品设计中几种按键设计的要点在产品设计中,按键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操作体验和产品的易用性。
以下是几种按键设计的要点,旨在提供一些指导原则和思考方向。
1.按键的形状和尺寸:按键的形状和尺寸应该合适,以便用户轻松触摸和按下。
一般来说,按键的表面应该平坦,不易滑动,并且有足够的阻力,避免用户意外按到。
2.按键的布局和分组:按键的布局和分组应该合理,方便用户按下正确的按键。
将相关功能的按键放在一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的按键,减少操作错误的可能性。
3.按键的标识和反馈:按键的标识应该清晰可见,以便用户明确其功能。
使用易于理解的图标、文字或符号来标识按键,避免使用模糊或难以辨认的标识。
此外,给用户提供按键的反馈,例如通过声音、震动或视觉效果来确认按键已被按下。
4.按键的触发力和行程:按键的触发力和行程应该适中,以达到用户舒适的按压感觉,并提供足够的反馈。
触发力过大可能导致用户疲劳,触发力过小则容易误触。
行程长度也要合适,过长会降低用户的响应速度,过短则容易误按。
5.按键的可持续性和耐用性:产品的按键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和耐用性,以保证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按键的材料应该耐磨、耐久,不易破损或变形。
此外,按键的设计应该考虑到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减少用户的疲劳感。
6.按键的反应速度:按键的反应速度应该尽可能快,以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和提升操作的流畅性。
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等待的操作,可以通过进度条或其他方式给用户一定的反馈,以提高用户体验。
7.按键的安全性:对于一些具有安全性要求的产品,按键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用户的安全,例如避免设计容易误按的按键,或者采用多重确认的方式来避免误操作。
8.按键的易维修性:在一些需要维修或更换的产品中,按键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易维修性,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进行维护。
例如,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按键能够独立更换,而不需要整个产品的更换。
9.按键的人体工程学:按键的设计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以确保用户能够舒适地操作产品。
键盘设计的技巧

键盘设计的技巧
键盘设计的技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键位布局:合理的键位布局可以提高击键效率和用户舒适度。
常见的键位布局有QWERTY、Dvorak、Colemak等。
设计时应考虑常用字母的距离近,频繁点击的键位易于按压。
2. 键帽形状:键帽的形状可以影响用户的打字准确性和舒适度,常见的形状有圆形和方形。
合理的键帽形状可以减少误触和手指疲劳,提高打字精准性和舒适度。
3. 键盘倾斜角度:键盘的倾斜角度可以影响用户的打字速度和手腕舒适度。
通常,将键盘前端稍微抬高,后端稍微下沉,可以让用户手腕更加自然放置,并减少疲劳感。
4. 反馈机制:良好的键盘设计应该具备良好的反馈机制,例如按键音和按键的力度反馈。
合适的按键音可以提供打字的音频反馈,而适当的按键力度反馈可以让用户清楚地感受到按键的触发。
5. 按键触发力:键盘的触发力可以影响用户的按键轻重感和打字速度。
合理的触发力设计可以让用户轻松触发按键,提高打字速度,并减少手指疲劳。
6. 背光设计:如果是背光键盘,设计师可以考虑提供可调节的背光亮度和颜色,使用户能够根据环境和个人喜好进行调整,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7. 附加功能键:合理设计附加的功能键,如多媒体控制键、快捷键等,可以增加用户的操作便利性和效率。
总结起来,键盘设计的技巧包括合理的键位布局、键帽形状、键盘倾斜角度、反馈机制、触发力设计、背光设计和附加功能键等,通过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提高键盘的使用体验和用户满意度。
开关按键的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

开关按键的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开关按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一个优秀的开关按键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开关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寿命,提高用户体验。
因此,在进行开关按键的结构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开关按键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按键的材料选择。
按键的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绝缘性和耐磨性。
常见的按键材料有不锈钢、铜合金、塑料等。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非常重要。
开关按键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按键的形状和尺寸。
按键的形状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能够舒适地被手指按下。
常见的按键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按键的尺寸应根据设备的使用环境和要求来确定,既要方便用户的操作,又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三,开关按键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按键的触感和动作力。
按键的触感应该清晰明确,用户按下按键时能够感受到明显的反馈。
动作力是指用户按下按键所需要的力量大小,应根据用户的习惯和设备的使用环境来确定。
过大的动作力可能导致用户使用不便,而过小的动作力可能会影响按键的可靠性。
第四,开关按键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按键的密封性和防尘防水性能。
在某些特殊环境下,设备可能会接触到水、灰尘等有害物质,因此按键的结构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防尘防水性能,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第五,开关按键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按键的连接方式。
按键通常需要与电路板进行连接,连接方式有直插式、焊接式等。
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能够提高开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开关按键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按键的寿命和可维修性。
按键的寿命是指按键能够正常工作的次数,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要求来确定。
可维修性是指按键损坏时是否可以方便地进行维修或更换,这对于用户来说非常重要。
开关按键的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材料选择、形状尺寸、触感动作力、密封性防尘防水性能、连接方式、寿命和可维修性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全面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稳定、可靠、易于操作和维修的开关按键,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用户的体验。
几种按键的结构设计要点

幾種按鍵的結構設計要點看到有人轉貼按鍵的各種圖片,在這裡我把我所設計過的按鍵結構拿出來,供大家參考,希望會對大家有幫助。
絕大多數的消費性電子上,都會用到按鍵這種結構;按鍵一般來說分兩種,橡膠類和塑膠類。
橡膠類用的最多的是硅膠,塑膠類指的是我們常用的塑膠料,比如ABS,PC等。
我們在設計按鍵時,首先要考慮是,當按鍵設計未理想時,可能發生什麼問題(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一)按鍵按下時,卡在上蓋部份,彈不回來,造成TACTSW失效.(二)按鍵用力按下時,整個按鍵下陷脫落於機台內部.(三)按鍵組立完成後,TACTSW就直接頂住按鍵,致使按鍵毫無壓縮行程,造成TACTSW失效.(四)按鍵按下時,接觸不到TACTSW,致使無法操作.(五)無法在按鍵面每一處按下,均獲得TACTSW動作(尤其是大型按鍵較易發生).(六)外觀設計未考慮周詳,致使機構設計出之按鍵,使用時極易造成誤動作.(七)按鍵上下或者是左右方向裝反,亦或是位置裝錯(未考慮防呆).(八)按鍵不易於裝入上蓋.(九)按鍵脫落出於機台外部.(十)按鍵未置於按鍵孔中心,即按鍵周圍間隙不平均,此項對於浮動式按鍵是無可避免的,對於半或全固定式按鍵還需相當精度才可達到隻有盡可能的考慮周全,設計出來的產品才可能好,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設計要做DFMEA。
現在先說橡膠類的按鍵設計(主要是硅膠按鍵的設計):按鍵整個都是用矽膠(siliconRubber)押出,內底部附著一顆導電粒一起成型,其優點為:A.按鍵頂為軟性,操作觸摸時,手感較舒服.B.可將數個按鍵一起同時成型,且每個按鍵可有不同之顏色,供應商製作時較快,且產量也較多,機台組立時也較快,節省工時.C.表面不會縮水.其缺點為:A.按鍵操作按下時,無有用TACTSW之清脆響聲,較無法用聲音判別是否有動作.B.按鍵用力按下時,較易卡在上蓋部份,彈不回來.C.按鍵周圍間隙較不易控制,此種是屬於全固定式按鍵中之軟性按鍵,間隙不易控制到一樣.其作用原理為利用按鍵內底部附著之導電粒壓下,使PCB上兩條原本不相導通之鍍金銅箔,藉由導電粒連結線路導電使其相通(如圖所示)图片附件: 3.gif (2007-4-10 16:55, 20.18 K)補充幾點﹔1.Tack swi t ch 焊錫浮高,將按鍵頂死2.小按鍵力臂過短或塑膠料無韌性,導致按鍵荷重過高。
按钮设计规范

按钮设计规范1. 引言按钮作为用户界面设计中常见的交互元素之一,在提升用户体验和界面美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旨在为团队成员提供按钮设计的规范指南,确保按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2. 按钮样式2.1 主要按钮主要按钮一般用于页面中的主要行动,比如提交表单、确认操作等。
以下是关于主要按钮的设计规范:- 颜色:主要按钮的背景颜色应与整体界面风格相符,以提升按钮的视觉重要性。
- 大小:主要按钮的大小应相对较大,以便用户快速识别并点击。
- 字体:使用清晰易读的字体,字号适中,并采用强调效果,如加粗或使用大写字母。
- 边框:主要按钮的边框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设置,但应保证与整体界面风格一致。
2.2 次要按钮次要按钮用于页面中次要的行动,如取消、返回等。
以下是关于次要按钮的设计规范:- 颜色:次要按钮的背景颜色通常与主要按钮不同,以便用户区分。
- 大小:次要按钮的大小应相对较小,以与主要按钮区别开来。
- 字体:次要按钮的字体大小与主要按钮相似,但可以采用常规字体样式。
- 边框:次要按钮的边框宜设置为细线条,以减轻按钮的视觉重量感。
2.3 禁用状态按钮禁用状态按钮表示当前不可用的操作,以下是关于禁用状态按钮的设计规范:- 颜色:禁用状态按钮的背景颜色应与主要按钮相似,但可以透明度降低或灰色为主。
- 大小:禁用状态按钮的大小与主要按钮保持一致。
- 字体:禁用状态按钮的字体应使用灰色,并加以透明度降低,以与可用按钮区分。
- 边框:禁用状态按钮的边框宜设置为细线条,并使用灰色。
3. 统一交互规范为了保证按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需要制定以下交互规范:- 按钮反馈:按钮按下时应提供明确的反馈效果,如变暗、变色或产生水波纹效果等,以给用户点击的视觉反馈。
- 按钮位置:按钮应该根据页面布局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放置,避免过于拥挤或过于分散的布局,以便用户快速找到和点击按钮。
- 按钮命名:按钮的文本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传达按钮的功能和作用。
UG产品设计之按键及旋钮设计注意事项

UG产品设计之按键及旋钮设计注意事项常见的带有按键的模具结构产品有手机、MP3、相机等;旋钮之类的模具结构产品有电风扇等,在设计这些按键和旋钮之类的产品,可以使用以下资料做参考。
1、按键的设计1.1 按键(Button)大小及相对距离要求从实际操作情况分析,结合人体工程学知识,在操作按键中心时,不能引起相邻按键的联动,那么相邻按键中心的距离需作如下考虑:1. 竖排分离按键中,两相邻按键中心的距离a≥9.0mm2. 横排成行按键中,两相邻按键中心的距离b≥13.0mm3. 为方便操作,常用的功能按键的最小尺寸为:3.0×3.0mm9.2 按键(Button)与基体的设计间隙图9-1按键与面板基体的配合设计间隙如图9-1所示:模具设计1. 按钮裙边尺寸C≥0.75mm,按钮与轻触开关间隙为B=0.20mm;2. 水晶按钮与基体的配合间隙单边为A=0.10-0.15mm;3. 喷油按钮与基体的配合间隙单边为A=0.20-0.25mm4. 千秋钮(跷跷板按钮)的摆动方向间隙为0.25-0.30mm,需根据按钮的大小进行实际模拟;非摆动方向的设计配合间隙为A=0.2-0.25mm;5. 橡胶油比普通油厚0.15 mm,需在喷普通油的设计间隙上单边加0.15 mm,如喷橡胶油按键与基体的间隙为0.3-0.4mm;6. 表面电镀按钮与基体的配合间隙单边为A=0.15-0.20mm;7. 按钮凸出面板的高度如图9-2所示:UG教程普通按钮凸出面板的高度D=1.20-1.40mm,一般取1.40mm;表面弧度比较大的按钮,按钮最低点与面板的高度D一般为0.80-1.20mm图9-22、旋钮的设计2.1 旋钮(Knob)大小尺寸要求旋钮(Knob)大小尺寸要求见如下所示2.2 两旋钮(Knob)之间的距离两旋钮(Knob)之间的距离大小:C≥8.0mm。
2.3 旋钮(Knob)与对应装配件的设计间隙1.旋钮与对应装配件的设计配合单边间隙为A≥0.50mm,如图10-1所示;2.电镀旋钮与对应装配件的设计配合单边间隙为A≥0.50mm;3. 橡胶油比普通油厚0.15 mm,需在喷普通油的设计间隙上单边增加0.15 mm。
几种按键的结构设计要点

2. 第三种为全浮双卡钩式按键� 图�3 为按键部份组装爆炸上往下观看立体透视彩图� 图��为按键部份组装爆炸下往上观看立体彩图�
现在针对按键问题说明请参考附图 15 之各指示处� 1.按键与按键孔间亦需保持适当间隙�又按键卡钩与���间之 A 处需保持净空�以免按键按 下时�卡钩勾到其他电子零件而弹不回� 2.上盖设有如 B 处之挡片�按键不致下陷脱落� 3.上盖设有如 C1 处之限高肋�防止���位置上偏又如按键与���� ��间之 d 处保持 一小段安全间隙�上盖与卡钩间之�处亦保持一小段安全间隙即可防止���� ��顶住按 键� 4.按键与上盖挡片 B 之间距离如 D 处�需大于 d����� ��之压缩行程(�在可允许的 范围内�尽可能适当的大�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5.d 处之一小段安全间隙�可使�处之高度缩小�可减少稍为碰触到就误动作之机会� 6.全浮双卡钩式按键容不容易装入上盖�全凭借着两种设计重点� A�卡钩是否有足够的弹性�韧性�当按键压入上盖按键孔时�两片卡钩能够容易的往内缩� 到达定位后�卡钩又能轻易的自动弹回原状�达到组立之目的� B�按键之卡钩与十字肋间的距离 a�设计时之距离需能在卡钩装入上盖时所用掉之距离�后� 又有剩余之距离 ��此目的在于防止当按键压入上盖按键孔时�卡钩碰到十字肋后而无有效 空间及距离使卡钩能够进入按键孔内如上右附图 1�所示� 7.有按键双卡钩�如附图 15 之�处�钩住上盖不致脱出于机台外部�
第二种亦为半固定杠杆式按键� 图��为按键部份组装爆炸下往上观看立体彩图� 图��为按键部份组装爆炸上往下观看立体透视彩图
1. 如�处�无保持适当间隙�致使按键按到���� � �时�此处按键与上盖就早已发生干涉(如 E 处)而卡住弹不回� 2.按键�处曾发生过断裂�使用时按键用力按下发生�及按键与上盖接合之�处是先用溶剂涂 抹接合处再用卯合�此处亦也会脱落�解决之道为增厚按键�处�及加大加粗卯合处之上盖圆 柱� 3.按键与���� ��间之�处保持一小段安全间隙�即可防止���� ��顶住按键� 4.当�处距离不够�按键按到底(如 F 处)时�还是接触不到���� ��(如 G 处)�解决之 道一样是设计出正确之�距离� 5.按键高度没有延伸到上盖之顶面缘�如此就不会因稍为碰触到就误开机� 6.虽然是采取半固定式�按键周围间隙照理讲都能保持固定而不飘移�如右上图��但因为之 前������处卡键�所以此处距离就加大,因模具全部都已开好�且考虑之下只有将按键 偏一边,即 D<A�按键卯合用孔距离缩短最好改模� 设计时�需最少距离=[�距离�������� ��之压缩行程�]÷�距离
弹簧按钮的设计要点

弹簧按钮的设计要点
弹簧按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开关装置,它具有简单、可靠、
易于操作等特点。
在进行弹簧按钮的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几个
要点:
1.按钮形状设计:弹簧按钮通常有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形状,设计时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合适的形状。
同时,按钮
的外形应该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便于用户的操作和触摸。
2.材料选择:弹簧按钮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铝
合金等。
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在使用过
程中不易变形和损坏。
3.弹簧设计:弹簧按钮的核心部分是弹簧,它提供回弹力,
使按钮回复到原位。
设计时需考虑弹簧的材料、尺寸、形状等
因素,确保按钮的回弹力适度且稳定。
4.接触设计:按钮按下时,按钮与触点之间的接触面积要足
够大,以确保电流的稳定传导。
同时,接触部分的材料选择也
很重要,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磨性。
5.防护设计:弹簧按钮常用于户外或恶劣环境中,设计时需
要考虑到防尘、防水、耐高温等特性,以确保按钮的正常使用。
6.色彩和标识:弹簧按钮的设计中,色彩和标识是相当重要
的因素。
色彩可以用于区分按钮的功能,而标识则可以提醒或
指示用户如何正确操作按钮。
设计时需注意色彩的明确性和标识的易理解性。
7.安装方式:弹簧按钮一般以螺丝固定或者通过卡扣固定在设备或面板上。
设计时需考虑到安装的方便性和稳固性,以及按钮与其他元件之间的间距和位置。
8.可替换性:在设计弹簧按钮时,应考虑到其可替换性。
一旦按钮损坏或有故障,用户可以方便地更换按钮,而无需更换整个设备。
UI设计中按钮设计指南

UI设计中按钮设计指南一天,领导丢过来个需求,要求改一下页面上的一个按钮。
我想了想,按钮简单啊,很快就画好发过去了,没想到被领导打回来说不行!我看着自己做的按钮,一脸茫然,这个按钮饱满诱人还亮晶晶的,怎么就不行了呢?是不是初入职场的你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呢,今天我就针对UI设计中按钮设计指南进行简单说明,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按钮的设计要点1.1、按钮的设计尺寸根据 iOS 和 Android 给出的建议,在界面设计中,按钮尺寸至少高于 5.5 毫米(36 pt),否则用户点击时会较为困难;iOS 提出的44 pt,Android 提出 48/56 pt,都是用于特定场景下,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按钮尺寸一般有2种设计形式:(1)按钮长度固定,文字长度变化(2)按钮长度根据文字长短而变化,这种情况文字距离按钮上下左右边距一般成一定比例关系1.2、按钮的形状样式(1)按钮形状:按钮设计时,需要根据产品属性和界面风格设计合适的形式,按钮形状主要有直角、小圆角、全圆角三种样式。
直角按钮:直角具有严谨、力量、高端的特点。
适用于金融类、奢侈品类产品中,给人严谨安全、高端的感觉,符合产品调性。
例如京东金融小圆角按钮:小圆角具有稳定、中性的感觉。
适用于用户跨度较大的常规类产品中,例如、滴滴。
全圆角按钮:全圆角具有活泼、年轻、安全的特点。
适用于儿童类、年轻化、娱乐类、购物类的产品中,具有亲和力,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例如淘宝、京东、爱奇艺。
(2)按钮样式:按钮样式主要分为面形、线性、文字加图标、文字按钮等,视觉优先级:面性>线性>文字1.3按钮的状态变化在界面设计中需要考虑按钮不同状态的设计,从而提高用户操作流畅度。
移动端常用的按钮可以分为正常状态、按压状态、禁用状态三种。
其中,正常状态展示的是的主色;按压状态在正常态的基础上叠加15%不透明度的黑色蒙版;禁用状态是设置灰色或者将正常状态设置45%不透明度。
产品设计按钮建模方案

产品设计按钮建模方案产品设计中按钮的建模方案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设计和实现。
第一步是确定按钮的功能和用途。
在设计按钮之前,需要先明确按钮的功能和用途。
比如,按钮可以是一个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某个功能;也可以是一个选择按钮,用于选择不同的选项;还可以是一个确认按钮,用于确认用户的操作。
第二步是确定按钮的尺寸和形状。
按钮的尺寸和形状应该适合用户的手指操作,不宜过小或过大。
一般来说,按钮的宽度应该在20-50mm之间,高度应该在10-30mm之间。
按钮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第三步是确定按钮的外观和材质。
按钮的外观应该与产品整体的风格相匹配,并有良好的触感。
常见的按钮外观设计包括凹陷按钮、凸起按钮、平面按钮等。
按钮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塑料、硅胶等,具体选择取决于产品的要求和成本考虑。
第四步是确定按钮的颜色和标识。
按钮的颜色应该与产品整体的配色方案相搭配,并且可以起到引导用户操作的作用。
一般来说,按钮的颜色可以选择鲜明的颜色,比如红色、绿色、蓝色等。
按钮上的标识可以是文字、图标或者组合使用,用于说明按钮的功能。
第五步是确定按钮的触发方式。
按钮的触发方式可以是按压式、滑动式、旋转式等。
按压式按钮是最常见的触发方式,通过按下按钮可以触发相应的功能。
滑动式按钮可以通过滑动按钮的位置来触发不同的功能。
旋转式按钮可以通过旋转按钮来调节某个参数。
最后一步是进行按钮的建模和制造。
根据设计的需求,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按钮的三维建模,然后通过3D打印等制造工艺来制造按钮。
制造完成后,可以对按钮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按钮的功能和外观都符合设计要求。
总而言之,按钮的建模方案需要考虑功能、尺寸、形状、外观、材质、颜色、触发方式等多个因素,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制造,可以得到符合用户需求的按钮产品。
开关按键的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

开关按键的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开关按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电子元件,它的结构设计对于产品的使用体验和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开关按键的结构设计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开关按键的外观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使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舒适。
按键的形状、大小、凸起高度等都需要考虑人手的握持习惯和按压力度,以便用户能够轻松操作。
此外,按键的表面要光滑平整,避免刺激用户的手指。
按键的材质选择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常见的按键材质包括塑料、金属、橡胶等。
塑料材质可以提供较为丰富的颜色选择,而金属材质则具有更高的耐磨性和质感。
橡胶材质可以提供更好的触感和防滑性能。
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材质可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
按键的触感设计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触感设计包括按键的按下力度、行程距离等。
按键的按下力度应该适中,既不会过于轻松导致误操作,也不会过于沉重造成使用的不便。
行程距离则需要根据产品的需求和用户体验进行合理的调整,以确保按键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按键的耐久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开关按键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频繁被按下,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耐久性。
在结构设计上,可以采用弹簧、接触片等机械结构来增强开关按键的耐久性。
同时,在材料选择上,可以使用耐磨、耐腐蚀的材料,以延长按键的使用寿命。
按键的防水性能也是需要重视的。
特别是在一些户外和潮湿环境下的使用场景,按键的防水性能可以保护内部电路免受液体侵入而造成的损坏。
在结构设计上,可以采用密封圈、防水胶等措施来提高按键的防水性能。
按键的安装方式也需要考虑。
根据产品的使用需求和结构特点,可以选择表面贴装、插装等不同的安装方式。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按键与电路板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
开关按键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人体工学原理、外观设计、材质选择、触感设计、耐久性、防水性能和安装方式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和寿命,满足用户的需求。
几种按键的结构设计要点

;内边孔盖上在卡�时下压力用边 单键按生发易容最�时当失计设在键按胶橡硅�示所图如
先首为道之 止防他其�常正属是作动会才�� ����量力大极需�下按此在�侧定固属是处��如.4 �键按住顶�� ����止防可即 �隙间全安段小 一持保处�之间�� ����与键按如又偏上置位���止防�肋高限之处�如有设盖上.3 �落脱陷下致不键按�片挡之处�如有设盖上.2 �回不弹而件零子电他其到勾钩 卡�时下按键按免以�空净持保需处�之间���与 钩卡键按又�隙间当适持保需处�之间孔键按与键按如 .1
� 示 所 图 如 � 通 相 其 使 电 导 路 线 结 连 粒 电 导 由 藉 �箔铜金镀之通导相不本原条两上���使�下压粒电导之着附部底内键按用利为理原用作其 �样 一到制控易不隙间�键按性软之中键 按式定固全于属是种此�制控易不较隙间围周键按�� �来回不弹�份部盖上在卡易较�时下按力用键按�� �作动有否是别判音声用法无较�声响脆清之�� ����用有无�时下按作操键按�� �为点缺其 �水 缩会不面表���时工省节�快较也时立组台机�多较也量产且�快较时作制商货供�色颜之 同不有可 键按个每且�型成时同起一键按个数将可���服舒较感手�时摸触作操�性软为顶键按�� �为点优其 �型 成起一粒电导颗一着附部底内�出押������� ��������胶硅用是都个整键按 � �计设的键按胶硅是要主�计设键按的类胶橡说先在现 。AEMFD 做要计设的说常们我是就也这�好能可才品产的来出计设�全周虑考的能可尽有只 到达可才度精当相需还键按式 定固全或半于对 �的免避可无是键按式动浮于对项此�均平不隙间围周键按即�心中孔键按于置未键按�十� �部外台机于出落脱键按�九� �盖上入装于易不键按�八� � �呆防虑考未�错装置位是或亦�反装向方右左是者或下上键按�七� �作动误成造易极时用使�键按之出计设构机使致�详周虑考未计设观外�六� � �生发易较键按型大是其尤�作动�� ����得获均�下按处一每面键按在法无�五� �作操法无使致��� ����到不触接�时下按键按�四� �效失���� ��成造�程行缩压无毫键按使致�键按住顶接直就�� �����后成完立组键按�三� �部内台机于落脱陷下键按个整�时下按力用键按�二� �效失�� ����成造�来回不弹�份部盖上在卡�时下按键按�一� �)点几 下以了结总我�题问么什生发能可�时想理未计设键按当�是虑考要先首�时键按计设在们我 。等 CP�SBA 如比�料料塑的用常们我是的指类料塑�胶硅是的多最的用类胶橡 。类料塑和类胶橡�种两分说来般一键按 ;构结种这键按到用会都�上子电性费消的数多大绝 。助帮有家大对会望希�考参家大供�来出拿构结键按的过计设所我把我里这在 点要计设构结的键按种几
按键设计总结

三、装配
1、键帽行程: a、键帽+塑胶支架:导航键和连体做到0.6~1.2,其他键做到0.5~0.7,根据按键的总高来调整行程,行程太高了容易晃动, 行程低了容易手感不良。 b、键帽+钢片支架:导航键和连体键做到0.4~0.7,其他键做到0.3~0.5;根据按键的总高来调整行程。 c、键帽(+遮光片)+硅胶/TPU:不需要行程,要加遮光片时预留0.15的KEY台就OK了。
c、遮光片:导航键、OK键、连体键处做0.15,其他键处做0.1。
四、硅胶
1、硅胶KEY台避开灯位,加溢胶槽(键帽为亚克力时做0.05的深, 其他做0.15~0.2,防止溢胶粘 死;与键帽底部之 间预留0.05的 胶水位;有支架的时候周围挂孔做穿并比原来单边做大0.3(提高 产能、防止导光导致漏光)。 2、导电基高度做到0.3以上,高于0.6时做成两截的结构(可以防止 下陷);数字连体键中间的导电基做到比两边的高0.1~0.3,导航 键偏位的导电基高度也做高0.1~0.3;直径做1.8~2.0,太大了 手感不好;和钢片压一起时底下侧壁要避开导电基0.5以上。 3、加支撑支撑基片,特别是导电基偏的和大KEY的必须要加支撑, 设计前期可以尽量多加点支撑,省的后期改装配治具;支撑一般 是圆柱形的,有的支撑面积大的地方按实际情况加;高度做到和 导电基一致;导航键、离导电基太近的位置、有电子元件的位置 不能加支撑。 4、加3~4个装配定位孔方便装配,提高产能。
一、键帽
1、空心KEY:键帽顶面厚度A(即顶面最薄的地方)和侧壁厚度B 都做0.8mm可以减少注塑缩水的问题;对于侧键之类的小KEY, 1 有的时候B做0.8mm就没有点胶位了,可以将B做小。A=0.8—B=0.6 A=0.7—B =0.5;A=0.6—B=0.4;原则上是同一套模上各个键帽A、B 做到一致使走胶均匀减少缩水问题;套KEY总高C做到1.2~2.8,低 于1.2做平KEY就行了,高于2.8拔模后按键之间间隙大于0.2,模具 也不好脱模;外裙边D做0.35~0.8,宽度做0.5;根据KEY的高度做 裙边的厚度;一般没有支架的按键和导电基偏小的键帽加裙边。
产品设计中几种按键设计的要点

几种按键的结构设计要点看到有人转贴按键的各种图片,在这里我把我所设计过的按键结构拿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
绝大多数的消费性电子上,都会用到按键这种结构;按键一般来说分两种,橡胶类和塑料类。
橡胶类用的最多的是硅胶,塑料类指的是我们常用的塑料料,比如ABS,PC等。
我们在设计按键时,首先要考虑是,当按键设计未理想时,可能发生什么问题(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按键按下时,卡在上盖部份,弹不回来,造成TACTSW失效.(二)按键用力按下时,整个按键下陷脱落于机台内部.(三)按键组立完成后,TACTSW就直接顶住按键,致使按键毫无压缩行程,造成TACTSW失效.(四)按键按下时,接触不到TACTSW,致使无法操作.(五)无法在按键面每一处按下,均获得TACTSW动作(尤其是大型按键较易发生).(六)外观设计未考虑周详,致使机构设计出之按键,使用时极易造成误动作.(七)按键上下或者是左右方向装反,亦或是位置装错(未考虑防呆).(八)按键不易于装入上盖.(九)按键脱落出于机台外部.(十)按键未置于按键孔中心,即按键周围间隙不平均,此项对于浮动式按键是无可避免的,对于半或全固定式按键还需相当精度才可达到只有尽可能的考虑周全,设计出来的产品才可能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计要做DFMEA。
现在先说橡胶类的按键设计(主要是硅胶按键的设计):按键整个都是用硅胶(siliconRubber)押出,内底部附着一颗导电粒一起成型,其优点为:A.按键顶为软性,操作触摸时,手感较舒服.B.可将数个按键一起同时成型,且每个按键可有不同之颜色,供货商制作时较快,且产量也较多,机台组立时也较快,节省工时.C.表面不会缩水.其缺点为:A.按键操作按下时,无有用TACTSW之清脆响声,较无法用声音判别是否有动作.B.按键用力按下时,较易卡在上盖部份,弹不回来.C.按键周围间隙较不易控制,此种是属于全固定式按键中之软性按键,间隙不易控制到一样.其作用原理为利用按键内底部附着之导电粒压下,使PCB上两条原本不相导通之镀金铜箔,藉由导电粒连结线路导电使其相通(如图所示)图片附件: 3.gif (2007-4-10 16:55, 20.18 K)补充几点﹔1.Tack switch 焊锡浮高,将按键顶死2.小按键力臂过短或塑料料无韧性,导致按键荷重过高。
产品需求-如何设计出更好的按钮

如何设计出更好的按钮本文列举了如何设计出更好的按钮的七个要点,希望能给你带来思考认知与启迪。
是触发它所描述功能的可交互元素。
如果一个按钮上才写着“保存”,点间它十有八九会有类似保存操作。
按键也是所有电子产品上最重要的按钮交互元素之一。
按钮能够触发购买、下载、发送和很多其他重要操作方式。
数字按钮也沿袭自真实世界中有线电视比如电视遥控、有源或者游戏手柄上的实体格斗游戏按钮。
设计按钮最重要的法则就是要使按钮足够突出,以免按钮和其他原素混淆。
从按钮中逐步移除概念,按钮的功能也开始消融丢失。
它变成了装饰或者说文本,失去可操作的特性。
我们习惯于和行为有自然关联某一形状和形式。
按钮看起来和我们认为有关联的行为越相似,设计越成功。
这就是为什么选择一个矩形(或者一个圆角矩形)作为按钮是最安全的。
这个元素会被立即识别为快捷键一个按钮其他形状和形式对用户就未必有这样的可识别性。
需谨慎使用他们,尽量在你产品的常规风格需要与众不同时才使用。
其他形状和形式(三角形、圆形、自由形态)对用户就并不等于有这样的可识别性。
需谨慎使用他们,尽量在你产品的常规风格需要与众不同时才使用。
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才能被识别的可点击元素按钮设计需熟记每个元素并妥善选择。
使用品牌手册作为基准,思考较多哪种开关能够匹配品牌并和界面很好相容。
你应该使用既定网格基本数值用来设置内外边距。
以上图为例,左侧内边距为五倍上下内边距,这是种增加可读性的安全做法。
不规则间距按钮是所有界面都会遇到最宽度普遍的问题之一。
务必再三确认按钮标签是否水平和竖直居中。
如果要十分确定,请建立规范。
除了基于网格的方法,使用大写字母W确定边距行之有效也是一个稳妥的办法。
如果按钮标签4个边距都至少1xW,那就没问题。
为了提高可读性,水平边距留出2xW更好。
别忘了按钮之间安全弧度。
如果界面上有好多按钮,保证各个按钮外边距不重叠比较切实可行。
桌面和移动端的按钮都应该有它们的最小尺寸。
如果按钮太小,就会导致按钮难以用手指或鼠标点击。
产品结构设计·产品按键结构设计要点浅析

产品结构设计·产品按键结构设计要点浅析做产品结构设计,难免会遇到按键设计的需求,关于按键设计都有哪些要素,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下文结合以往的一些项目和案例,做一些归纳性的总结,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首先,根据结构形式,我把按键分为几大大类:独立式、悬臂式、硅胶按键、薄膜类按键和触摸式按键等独立式按键和悬臂式按键是根据产品ID要求,设计特殊造型的外置操作键,其底部通常是电路板上的按键器件。
典型按键结构各种轻触按键也有在电路板上放置锅仔片的做法:下图是一种跷跷板式的按键结构,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悬臂式的结构。
此种按键结构通常为一对,在按键的中央位置设计一个凸起的小柱子,面盖上设计相对应的卡位,通过塑胶弹性变形,件按键卡入面盖的卡位中,按键工作时绕中间凸起的柱子为中心轴,类似跷跷板旋转实现按键触发。
跷跷板式按键悬臂按键的悬臂设计悬臂梁厚度一般为:1.0mm~1.5mm,如果产品尺寸较小,按键尺寸和行程比较小,厚度也可小于1mm,最薄取值0.6mm。
悬臂梁宽度一般取值为厚度的1.5倍到2.5倍,一般不超过2.5mm,宽厚比设计为1:0.6为宜。
悬臂的长度L取值大于10mm,且悬臂需要是弧形,能提供按键下压时的行程造成的变形空间,如果是直臂,则有可能臂长不能拉伸而不能下压。
按键悬臂结构形式按键设计时需要统筹考虑的几大问题:行程、虚位、防呆、手感力度、装配方式,表面处理。
悬臂按键的装配方式通常是悬臂上预留空位,与装配的基座通过热熔或过盈配合的方式装配。
热熔装配悬臂按键装配牢固,但需要烫胶柱,需要热熔设备,而且装配后不可拆卸。
当空间限制,按键悬臂和行程都很短时使用热熔固定。
为方便组装作业,在悬臂足够长,按键按压行程不足以影响按键固定结构的情况下,按键固定优选过盈配合的方式。
热熔方式固定按键间隙按键设计关键尺寸•按键与面壳配合间隙A需要确保按键能被顺利按下和回弹:当按键和塑料面壳都是注塑后无表面处理时,单边配合间隙A值适当取小值,A=0.10mm~0.15mm;•当塑料按键或面板有一方需要喷油时,单边配合间隙A=0.20mm~0.25mm;当塑料按键和面板均需要喷油时,单边配合间隙A=0.30mm~0.40mm;•跷跷板式按键,摆动方向单边间隙通常需要根据按键行程和悬臂尺寸进行实际模拟,通常需要在极限尺寸的基础上增加0.25mm~0.30mm;非摆动方向配合间隙A取0.2mm~0.25mm(同用需要考虑表面处理膜厚对配合间隙的影响)。
按键设计的一些注意点的介绍1

按键设计的一些注意点的介绍一、透光色彩:TPU工艺对于透光颜色的处理非常有优势,如下图:选用透光方式的优次也是按上述顺序排次!二、透光方式的优势:由于TPU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印刷,而使得光线可以在白色油墨的多次折射下从字体处射出,而使键盘亮度均匀、柔和。
请看下面的对比:三、间隙:由于材料特性的关系(主要原因是TPU的拉伸变形率几乎为0,可忽略不计),TPU比RUBBER更加有利于做紧密型按键,品质更加稳定;注意:间隙最小不能小于0.2,四、台阶的注意点:1、台阶有遮光的作用,(Base的印刷-台阶-面板的相对位置);2、对于对称型PK要注意防呆设计,特别是OK key,如:3、台阶的厚度一般要≥0.35mm;五、特殊效果的工艺:1、电铸:可以有很好的亮雾面分界效果,(必须了解雾面不是电铸的,而是晒纹的)以及在按键上做出R角很尖的阴文字符。
注意:只能用水镀;国内一些厂厂也在尝试镭雕,不过技术还没有成熟,仅日本的个别厂商可以生产;开模周期较长,且价格较高;2、真空镀:这种电镀只能显示亮面效果,而不能实现雾面效果;镀层较薄,不耐磨;可镭雕,但品质比较难控制;容易影响R角;3、镜面背印:进行PK背面印镜面油墨的工艺,可以使PK正面具有镜面效果,但缺点是:镜面效果受PK缩水、印刷技术、油墨质量、丝网网目等影响较大,即使没有上述影响,也不如溅镀效果好,且不透光;六、Metal Dome:建议最好采用有排气槽的三层的Metal Dome,dome里面带凸点的。
七、高健须防露黑:八、LED的位置安排:如果是透明KEY,特别是PCB至Base之间的距离较大时,此点尤其要注意,曾经有侨兴QS818出现侧面见到LED的情况发生。
但,有时候由于空间的限制,又无法考虑这个问题,怎么办?TPU的白色印刷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困难!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在供应商的选择上,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技术方面,有能力的供应商,在收到完整的产品图档后,会先进行详细的评审,之后,会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交相应的解决方案!当然,这就需要供应商有厚实的工程、开发技术和长期的生产经验来支持。
模板设计中的按钮设计优化

模板设计中的按钮设计优化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按钮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作为用户与网页、应用之间的交互媒介,按钮的设计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和使用效果。
如何优化模板设计中的按钮设计,成为了设计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按钮的形状与尺寸选择按钮的形状和尺寸是设计中的关键考虑因素之一。
在模板设计中,常见的按钮形状有矩形、圆角矩形、圆形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页面的整体风格和按钮的功能来选择合适的形状。
同时,按钮的尺寸也需要合理设置,既要保证足够的点击区域,又要避免过大导致页面混乱。
二、按钮的颜色和样式搭配按钮的颜色和样式搭配是打造吸引力和易识别的关键。
首先,选择适合品牌形象的主色调作为按钮的基本色,并结合页面的整体配色方案。
其次,可以通过调整按钮的颜色亮度或饱和度,来表现按钮的点击状态,材质特性等。
最后,适当添加阴影、渐变等效果,以增加按钮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三、按钮的文字和图标设计按钮上的文字和图标起到引导用户操作和传达功能的作用。
在文字的设计上,要避免使用过多的文字内容,保证简洁明了,并选择易读的字体。
同时,可以通过改变文字的颜色、大小、加粗等方式,来彰显按钮的重要性或点击状态。
在图标的设计上,要选择符合按钮功能和主题的图标,并注意图标的清晰度和可识别性。
四、按钮的交互设计按钮的交互设计是保证用户体验的重要一环。
首先,需要设定按钮的响应速度,使用户点击按钮后能够立即得到响应,避免用户误操作或重复点击。
其次,按钮的点击状态反馈也需要充分考虑,包括改变按钮颜色、形状、位置等,传达给用户点击成功的信号。
此外,也可以通过悬停、按下等交互效果来增强按钮的可点击性。
五、按钮的布局和排列按钮的布局和排列是模板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页面布局中,要根据按钮的权重和功能来合理安排其位置和层级关系。
一般来说,主要功能按钮应放置在用户视线最易触及的位置,次要功能按钮可放置在页面的次要位置。
同时,按钮的排列也需要考虑到操作的逻辑顺序和用户习惯,使用户操作起来更加自然和便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按键的结构设计要点看到有人转贴按键的各种图片,在这里我把我所设计过的按键结构拿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
绝大多数的消费性电子上,都会用到按键这种结构;按键一般来说分两种,橡胶类和塑料类。
橡胶类用的最多的是硅胶,塑料类指的是我们常用的塑料料,比如ABS,PC等。
我们在设计按键时,首先要考虑是,当按键设计未理想时,可能发生什么问题(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按键按下时,卡在上盖部份,弹不回来,造成TACTSW失效.(二)按键用力按下时,整个按键下陷脱落于机台内部.(三)按键组立完成后,TACTSW就直接顶住按键,致使按键毫无压缩行程,造成TACTSW失效.(四)按键按下时,接触不到TACTSW,致使无法操作.(五)无法在按键面每一处按下,均获得TACTSW动作(尤其是大型按键较易发生).(六)外观设计未考虑周详,致使机构设计出之按键,使用时极易造成误动作.(七)按键上下或者是左右方向装反,亦或是位置装错(未考虑防呆).(八)按键不易于装入上盖.(九)按键脱落出于机台外部.(十)按键未置于按键孔中心,即按键周围间隙不平均,此项对于浮动式按键是无可避免的,对于半或全固定式按键还需相当精度才可达到只有尽可能的考虑周全,设计出来的产品才可能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计要做DFMEA。
现在先说橡胶类的按键设计(主要是硅胶按键的设计):按键整个都是用硅胶(siliconRubber)押出,内底部附着一颗导电粒一起成型,其优点为:A.按键顶为软性,操作触摸时,手感较舒服.B.可将数个按键一起同时成型,且每个按键可有不同之颜色,供货商制作时较快,且产量也较多,机台组立时也较快,节省工时.C.表面不会缩水.其缺点为:A.按键操作按下时,无有用TACTSW之清脆响声,较无法用声音判别是否有动作.B.按键用力按下时,较易卡在上盖部份,弹不回来.C.按键周围间隙较不易控制,此种是属于全固定式按键中之软性按键,间隙不易控制到一样.其作用原理为利用按键内底部附着之导电粒压下,使PCB上两条原本不相导通之镀金铜箔,藉由导电粒连结线路导电使其相通(如图所示)图片附件: 3.gif (2007-4-10 16:55, 20.18 K)补充几点﹔1.Tack switch 焊锡浮高,将按键顶死2.小按键力臂过短或塑料料无韧性,导致按键荷重过高。
3.小按键电镀后行程变小,死键4.小按键触感面过小,会出现滑位,触感面过大,会压到Tack switch其它部位死键还有好多,想不起来了图片附件图片附件: 5.gif (2007-4-10 19:05, 7.65 K)图片附件: 6.gif (2007-4-10 19:05, 8.72 K)以下为导电粒之类型图片附件: 8.gif (2007-4-10 19:29, 14.88 K)按键表面之印刷要求及耐磨要求:图片附件: 9.gif (2007-4-10 19:35, 8.08 K)以下是一款腕式血压计的rubber key的具体结构设计;图片附件: 1.gif (2007-4-10 19:51, 11.3 K)图片附件: 2.gif (2007-4-10 19:51, 12.15 K)图片附件: 7.gif (2007-4-10 19:51, 4.65 K)如图所示,硅橡胶按键在设计失当时,最容易发生按键单边用力压下时,卡在上盖孔边内;图片附件: 10.gif (2007-4-10 20:02, 11.19 K)因应之道为如图所示;1.上盖按键孔周围之厚度至少要有1.5倍压缩行程以上的尺寸,按键周围孔之单边间隙至少要0.3mm以上至0.7mm最大.以上之做法均是在减少卡键之机会;2.按键底部PCB确实固定之;3.压缩行程之距离不可过小,至少0.5mm以上;4.压缩行程之距离不可过大到与弹性斜边高度,使两者无法搭配,以致产生导电粒接触不到PCB上之镀金铜箔的错误;5.需视按键面积大小,适度增加设置导电粒,原则上是一个指头能够涵盖住的按键设置一颗导电粒,1.5倍指头宽设置2颗导电粒;6.硅橡胶按键较TACTSW不灵敏,所以比较不会造成误动作;7.按键底部之固定片的外形或定位孔位置不要设置成对称形;图片附件: 11.gif (2007-4-10 20:07, 2.97 K)各部尺寸说明(a)按键外周半径1.9mm以上.(b)最小半径为0.3mm.(c)最小内周半径为0.2mm.(d)橡胶圆顶边缘及定位孔之距离最少1mm以上.(e)定位孔直径最少1mm以上.(f)弹性斜边,高,宽度典型1mm.(g)橡胶圆顶侧面边缘最小半径为0.25mm.(h)橡胶圆顶面边缘最小半径为0.2mm.排气沟:排气沟之目的在于当按键按下时,要使得导电粒周围之空气可以排出,按键按下才不会发生阻力过大或段落感不明显之现象,排气沟之设置为按键四周均有最好,宽度为适度的大,高度0.3mm.以上入rubber key的设计心得,非常片面,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图片附件: 12.gif (2007-4-10 20:13, 11.1 K)下面介绍几种硬胶类按键的结构设计;第一种为半固定,杠杆式按键;[本帖最后由kevin.sun 于2007-4-10 20:32 编辑]图片附件: 13.gif (2007-4-10 20:21, 17.59 K)图片附件: 14.gif (2007-4-10 20:32, 9.51 K)1.如按键与按键孔间之a处需保持适当间隙,又按键卡钩与PCB间之a处需保持净空,以免按键按下时,卡钩勾到其他电子零件而弹不回;2.上盖设有如b处之挡片,按键不致下陷脱落;3.上盖设有如c处之限高肋,防止PCB位置上偏又如按键与tactsw间之c处保持一小段安全间隙,即可防止tactsw顶住按键;4.如e1处是属固定侧,在此按下,需极大力量tactsw才会动作是属正常,其他防止之道为首先在下盖设有如d处之限高肋,防止PCB位置下陷,又如附图8之e2所示,距离不够时,当按键按到底时,还是接触不到tactsw,解决之道为如小图8所示之关系图;5.上盖如e1处与b之挡片间的间距需大于按键的厚度,使其易装入;6.按键设有如i处之倒钩,钩住上盖,即能防止按键往外脱落,7.因为是采取半固定式,所以按键周围间隙都能保持固定而不飘移设计时e2需最少距离=[l距离x(c+tactsw之压缩行程)]÷k距离[本帖最后由kevin.sun 于2007-4-10 20:56 编辑]图片附件: 15.gif (2007-4-10 20:30, 8.91 K)第二种亦为半固定杠杆式按键;图10为按键部份组装爆炸下往上观看立体彩图.图11为按键部份组装爆炸上往下观看立体透视彩图图片附件: 16.gif (2007-4-10 20:51, 21.31 K)1.如A处,无保持适当间隙,致使按键按到tactsw时,此处按键与上盖就早已发生干涉(如E处)而卡住弹不回;2.按键H处曾发生过断裂(使用时按键用力按下发生)及按键与上盖接合之I处是先用溶剂涂抹接合处再用卯合(此处亦也会脱落)解决之道为增厚按键H处,及加大加粗卯合处之上盖圆柱;3.按键与tactsw间之C处保持一小段安全间隙,即可防止tactsw顶住按键;4.当B处距离不够,按键按到底(如F处)时,还是接触不到tactsw(如G处),解决之道一样是设计出正确之B距离;5.按键高度没有延伸到上盖之顶面缘,如此就不会因稍为碰触到就误开机;6.虽然是采取半固定式,按键周围间隙照理讲都能保持固定而不飘移(如右上图),但因为之前(3-1)A处卡键,所以此处距离就加大,因模具全部都已开好,且考虑之下只有将按键偏一边,即D<A(按键卯合用孔距离缩短最好改模)设计时B需最少距离=[K距离x(C+tactsw之压缩行程)]÷J距离图片附件: 17.gif (2007-4-10 21:16, 8.28 K)图片附件: 18.gif (2007-4-10 21:16, 4.02 K)2.第三种为全浮双卡钩式按键;图13为按键部份组装爆炸上往下观看立体透视彩图;图14为按键部份组装爆炸下往上观看立体彩图;图片附件: 19.gif (2007-4-10 21:19, 30.18 K)现在针对按键问题说明请参考附图15之各指示处;1.按键与按键孔间亦需保持适当间隙,又按键卡钩与PCB间之A处需保持净空,以免按键按下时,卡钩勾到其他电子零件而弹不回;2.上盖设有如B处之挡片,按键不致下陷脱落;3.上盖设有如C1处之限高肋,防止PCB位置上偏又如按键与tactsw间之d处保持一小段安全间隙,上盖与卡钩间之C处亦保持一小段安全间隙即可防止tactsw顶住按键;4.按键与上盖挡片B之间距离如D处,需大于d+tactsw之压缩行程(D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适当的大,只有好处,没有坏处);5.d处之一小段安全间隙,可使F处之高度缩小,可减少稍为碰触到就误动作之机会;6.全浮双卡钩式按键容不容易装入上盖,全凭借着两种设计重点-A.卡钩是否有足够的弹性,韧性,当按键压入上盖按键孔时,两片卡钩能够容易的往内缩,到达定位后,卡钩又能轻易的自动弹回原状,达到组立之目的;B.按键之卡钩与十字肋间的距离a,设计时之距离需能在卡钩装入上盖时所用掉之距离b后,又有剩余之距离c,此目的在于防止当按键压入上盖按键孔时,卡钩碰到十字肋后而无有效空间及距离使卡钩能够进入按键孔内如上右附图16所示;7.有按键双卡钩(如附图15之C处)钩住上盖不致脱出于机台外部;图片附件: 20.gif (2007-4-10 21:25, 9.6 K)第四种为全浮翘翘板卡钩式按键;此种设计大都用于:大型按键(指按键宽度大于约2倍食指头宽度);特大型按键(指按键宽度大于约2倍食指头宽度以上者);图片附件: 21.gif (2007-4-10 21:27, 6.82 K)此种按键设计最大的挑战就是,需要在按键面每一处按下,均能获得TACTSW动作(3-5所述),且又不会按键卡住(3-1所述),间隙又能保持均衡(3-10所述),以设计面及使用者操作面来讲,这是最理想之设计.图19为按键部份各零件组立剖面视彩图.图20为按键孔需预留可压缩深度示意图(以下会有说明).图21为按键孔需预留间隙示意图(以下会有说明)图片附件: 22.gif (2007-4-10 21:28, 11.12 K)1.按键与按键孔间亦需保持适当间隙(间隙之算法,以下说明之),否则会如附图20之S处所示会有卡键之虞,又按键卡钩与PCB间之Q处需保持净空,以免按键按下时,卡钩勾到其他电子零件而弹不回.间隙之算法,如下说明(请参考附图21各部说明),又如附图20中之R处,卡钩与上盖卡钩孔配合处亦须留出间隙,否则会有卡键之虞,间隙之算法,方法原理同上,不再累述;2.上盖按键孔内底部设有挡壁,按键不致下陷脱落;3.上盖亦须设有限高肋,防止PCB位置上偏又如按键与tactsw间保持一小段安全间隙,即可防止tactsw顶住按键(在此上盖与卡钩间就无须保持一小段安全间隙,因为如有间隙的话,会增大如附图20中之P处距离,在使用时,按到按键的一边,按键的另一边会翘起,如此外形不甚美观,可见卡钩在按键上设置的位置亦是一门学问;4.按键孔可压缩深度预留足够,以及按键卡钩数量,位置设置妥当的话.在按键任意位置压下时,一定会接触到tact sw的.按键孔预留可压缩深度其计算公式如下(请参考附图20各部说明),在此须另外强调的是,因按键宽度是属于较长者,本身按键顶面可能会较有弹性,所以在按键任意最远位置慢慢压下时,当按键十字肋顶面接触到tact sw顶面后按键再继续压下,此时因tact sw有一使其动作之力(Actuating Force)的反作用力存在,tact sw并不会马上随着按键压下而有所动作,直至按键压下的力量大于tact sw 动作力(Actuating Force)才开始动作,所以按键孔预留可压缩深度需把此因素考虑进去,意即压缩深度需再加深;5.按键顶面高度没有高于上盖顶面高度,就不会因稍碰触到就误开机;6.有按键卡钩钩住上盖不致脱出于机台外部;7.按键周围间隙不平均,此项对于浮动式按键是无可避免的(须同时考虑3-1,3-5两项要求),对于此项要求(间隙要平均),个人认为要花费相当时间去研究;按键孔预留可压缩深度=(N距离乘上tactsw处之总压缩行程)÷M距离以上就是我个人对硬胶类按键的一点设计经验,不足之处,请各位包含!总算写完了!图片附件: 23.gif (2007-4-10 21:40, 5.9 K)图片附件: 24.gif (2007-4-10 21:40, 7.32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