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评课稿

合集下载

《草船借箭》评课稿(6篇)

《草船借箭》评课稿(6篇)
高老师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在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情节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 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 义。清晰的教学思路,让在场的听课老师深有体会。短短的一课《草船借箭》,既反映了一个智夺的谋略故事,又反 映了其中不同人物的丰富个性,而且还可以体现三国时代的历史、文化、军事概貌。凭借这一基础,课堂教学中可以 融看、听、说、演、唱于一体,涉及多个知识领域。在高老师执教这一课中,学生不断地联系课外阅读对人物性格 的'了解,结合课文谈体会。
《草船借箭》评课稿(6篇)
《草船借箭》评课稿(6篇)
《草船借箭》评课稿1
听了徐正烈校长讲得《草船借箭》一课,觉得这堂课课堂流程清晰,重点突出,没有繁文缚节的课文分析,也 没有拖泥带水的激情过渡。徐校长注重的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知识点落实到位,体现了〃自主发展〃的 课堂理念。
一、以读为本,读思结合,实现课堂自主发展
二、以生为本,合作探究,实现课堂自主发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徐校长这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做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顺学而导。课堂上, 小组合组学习有序、有效,例如: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一问题,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先是自己独立默 读,思考,勾画。然后在小组内把自己划出的句子、自己的读书感受与同伴交流,互通有无。最后在全班汇报时, 小组长结合自己组的特点,借鉴其他组的展示形式,给组内的每个组员选择汇报的内容。有四人齐读,然后由组长 总结读后想法,有的是四人读、感分工明确。还有的按照序号互相补充的。在小组展示交流时,教师完全是学习活 动的引领者、唤醒者和激励着。〃很了不起!〃〃重新读这句话,别紧张!〃〃还有哪个小组没有展示?〃等等, 朴素的话语,透露出教师的关爱、关注,引领。整节课,师生关系和谐,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真正成了课 堂

4月《草船借箭》听课评课稿

4月《草船借箭》听课评课稿

4月《草船借箭》听课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有幸聆听了叶老师的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整体上来说,整节课结构严谨干练, 思路也很清晰,从文本的学习到拓展训练, 充分体现自主建构这样的教学理念。

感触颇深,获益不少。

下面我结合叶老师的《草船借箭》谈谈自己的看法。

1、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叶老师根据学案导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其主要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方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

叶老师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进小组交流。

2、版块清晰,层层递进,主题明确,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3、教学中都能把课程标准的训练重点落到实处,就像我听导师的常态课,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就以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为主,第二课时就深入地分析课文,抓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很好。

4、关注学生,注意思考。

本堂课过多地关注学生所回答的答案, 忽略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对学生不同回答的反馈缺乏合理性。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从而给学生阅读思考指明方向。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机智处理更合理点,会更精彩。

以上是我的粗略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恳请叶老师多多包涵,谢谢!2022年4月。

草船借箭评课稿

草船借箭评课稿

玉井巷小学听课心得张有金带着满怀的期待,在中心学校的组织下我有幸走进了玉井巷老师们的课堂。

他们沉稳从容的神态,娓娓道来的语调,尤其语文老师的《草船借箭》把学生和我带入了三国时代,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感受授课老师的足智多谋。

本节课的亮点较多,主要有四点值得我学习。

1、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并且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教学中教师注意抓住关键词“神机妙算”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先学生说什么是“神机妙算”?然后又回归到文本里,把关键词“神机妙算”与诸葛亮联系起来理解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在教学中他注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句子,并且从“知天“晓地”“识人”几方面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紧紧抓住文本去读,去品、去悟,有于学生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我认为非常好!2、在处理重点内容时,他注意抓住“神机妙算”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他让学生把关键词“神机妙算”与诸葛亮联系起来,理解他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且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方面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紧紧抓住文本去读、去品、去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我认为很好。

3、在这个环节中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中,老师力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

并抓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点拨,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的把握更准确。

4、教学设计考虑全面,用意深刻。

这一点体现在他在引导归纳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时,每总结完一个原因后都让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这样设计,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下面解决“周瑜到底哪里比不上诸葛亮”这个问题为学生做了铺垫,真是一举两得啊。

《草船借箭》评课稿

《草船借箭》评课稿

品味对话,感受形象
——评《草船借箭》
通过人物语言来刻划人物形象及展开故事情节,是本课的一大特色。

这篇课文写周瑜的“忌”和诸葛亮的“智”,而周瑜的“忌”可谓是全文精彩的导火索,上足周瑜的“忌”,方显诸葛亮的“智。

教学中,戴老师在“品味对话,感受形象”这一教学环节可是做足了功夫。

最后,戴老师笑着问学生:“这番看似风平浪静的语言对白,可实际是暗流涌动。

那罗贯中为什么不把他们怎么说,怎么想都写出来呢,是没词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静思默想后,纷纷谈了自己的体会。

这时候,戴老师轻松作结:“这就是语言描写的魅力,透过人物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人物的内心,感受到了人物鲜活的形象。

同学们,想感受更多的人物形象,且看《三国演义》,书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将会让你们过目难忘。

”尊重原著,感受作者的语言描写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这正是戴老师教学设计巧妙之处。

草船借箭评课

草船借箭评课

《草船借箭》评课稿——赵月芳今天孙老师所教的《草船借箭》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感觉她上课时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教学中教师注意抓住关键词“神机妙算”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把关键词“神机妙算”与诸葛亮联系起来,理解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注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句子,并且从“知天”“晓地”“识人”几方面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紧紧抓住文本去读,去品、去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我认为非常好。

二、教学方法符合高年级学生特点,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改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1、采用启发式教学。

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促使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之间更深层次的对话。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

教学中以读为主,采用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的形式使学生形成能力。

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创新意识的语文综合素质。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关材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当质疑者、并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这个问题,犹如向学生的心海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就会更主动,更细致地研读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诸葛亮巧妙安排之处。

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

3、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程。

孙老师的情感教学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她不是单纯以文本教参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来获得思想的启迪。

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有实现了学生的创新要求。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评课记录

《草船借箭》评课记录今天,我听了周霞霞老师上的《草船借箭》,感触很多。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

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诸葛亮的才能,并自叹不如。

课文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和广阔的胸怀。

这堂课,周老师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写写中不知不觉理解了课文。

整个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中,周老师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并抓住“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

周老师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年级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教学中注意抓住关键词“神机妙算”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先让学生说什么是“神机妙算”?然后又回归到文本里,把关键词“神机妙算”与诸葛亮联系起来,理解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在教学中他注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句子,并且从“知天”“晓地”“识人”几方面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紧紧抓住文本去读,去品、去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我认为非常好!周老师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她不是单纯以文本教参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来获得思想的启迪。

例如:在展开评价部分,让学生把最想说的,用一句话表达出来,送给故事中的四个人物。

通过这样的学习,在争论中,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知道了评价人和事,都不能断章取义,片面理解,要全面分析。

从而实现今古贯一,以事育人的目的。

这部分的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又实现了学生的创新要求。

听了周老师上的《草船借简》一课,感觉周老师准确把握了教学重难点。

《草船借箭》评课

《草船借箭》评课

《草船借箭》评课这次有机会在开小听到了几节语文教学课,并针对“整合教学目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等主题进行了研讨。

由于我正在教五年级语文,所以对五年级教材中的《草船借箭》这节课的教学印象比较深刻,下面只粗浅地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以读为本,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

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的“读”,在“读懂”上下功夫,以读入镜,以读悟神,在读中探究、品味和领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智慧的化身。

不管是怎样的战争,总能在诸葛亮的谈笑风生中灰飞烟灭。

《草船借箭》中,描写诸葛亮与周瑜、鲁肃的对话有十一处之多。

语言简洁、干练,只有一处提到诸葛亮的“笑”。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然而就是这一“笑”,这一意蕴深刻的笑,却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得淋漓尽致。

教师抓住了这一笑,让学生读出了诸葛亮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读出了周瑜的妒贤忌能,曹操的生性多疑,鲁肃的忠厚守信。

每一次让学生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之后,就让学生齐读“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而老师与学生正是在这一唱三叹,一锤三击中,创造精彩。

文章的主人公形象立渐丰满,诸葛亮就这样带着他的神机妙算从泛着书香的文字中笑盈盈地走了出来。

二、围绕单元目标,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即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标准。

那么从单元目标入手,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就可以使每一个教学环节均有明确的目的。

《草船借箭》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经过了多次修定和改革,但这篇文章一直都入选,并作为精读课文出现,这充分说明了教材编排的根本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并且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含义,站在时代的角度开掘其所富含的精神矿藏。

草船借箭评课稿

草船借箭评课稿

带着满怀的期待,走进了林颜考老师的课堂。

他沉稳从容的神态,娓娓道来的语调,把学生和我带入了三国时代,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感受林老师的足智多谋。

本节课的亮点较多,先整理成四点来阐述。

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年级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教学中教师注意抓住关键词“神机妙算”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先学生说什么是“神机妙算”?然后又回归到文本里,把关键词“神机妙算”与诸葛亮联系起来理解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在教学中他注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句子,并且从“知天“晓地”“识人”几方面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紧紧抓住文本去读,去品、去悟,有于学生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我认为非常好!教学流程设计合理,处理各个环节的尺度和分寸把握得很好。

老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个环节上。

在处理重点内容时,他注意抓住“神机妙算”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他让学生把关键词“神机妙算”与诸葛亮联系起来,理解他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且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方面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紧紧抓住文本去读、去品、去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我认为很好。

另外,在这个环节中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中,老师力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

并抓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点拨,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的把握更准确。

教学设计考虑全面,用意深刻。

这一点体现在他在引导归纳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时,每总结完一个原因后都让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这样设计,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下面解决“周瑜到底哪里比不上诸葛亮”这个问题为学生做了铺垫,真是一举两得啊。

《草船借箭》评课

《草船借箭》评课

《草船借箭》评课这次有机会在开小听到了几节语文教学课,并针对“整合教学目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等主题进行了研讨。

由于我正在教五年级语文,所以对五年级教材中的《草船借箭》这节课的教学印象比较深刻,下面只粗浅地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以读为本,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

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的“读”,在“读懂”上下功夫,以读入镜,以读悟神,在读中探究、品味和领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智慧的化身。

不管是怎样的战争,总能在诸葛亮的谈笑风生中灰飞烟灭。

《草船借箭》中,描写诸葛亮与周瑜、鲁肃的对话有十一处之多。

语言简洁、干练,只有一处提到诸葛亮的“笑”。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然而就是这一“笑”,这一意蕴深刻的笑,却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得淋漓尽致。

教师抓住了这一笑,让学生读出了诸葛亮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读出了周瑜的妒贤忌能,曹操的生性多疑,鲁肃的忠厚守信。

每一次让学生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之后,就让学生齐读“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而老师与学生正是在这一唱三叹,一锤三击中,创造精彩。

文章的主人公形象立渐丰满,诸葛亮就这样带着他的神机妙算从泛着书香的文字中笑盈盈地走了出来。

二、围绕单元目标,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即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标准。

那么从单元目标入手,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就可以使每一个教学环节均有明确的目的。

《草船借箭》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经过了多次修定和改革,但这篇文章一直都入选,并作为精读课文出现,这充分说明了教材编排的根本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并且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含义,站在时代的角度开掘其所富含的精神矿藏。

《草船借箭》评课稿

《草船借箭》评课稿

《草船借箭》评课稿?邱霞听了向小红老师执教的《草船借箭》,我受益匪浅。

《草船借箭》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内容,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品的人物形象是较为常见的,这为课堂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情感的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执教这一课时,向老师根据学案导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方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

向老师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进小组交流。

学生都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每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已经习惯性地把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了,这和向老师的长时间训练有关,平时注重学生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不仅如此,向老师在教学中都能把课程标准的训练重点落到实处,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就以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为主,第二课时就深入地分析课文,抓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很好。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向老师主要抓住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来引导学生理解,抓住“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诸葛亮会笑谁?”。

然后通过重点词句的推敲,感受曹操的生性多疑、鲁肃的忠厚老实、周瑜的嫉贤忌能。

在引导的过程中,觉得学生们都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可是我认为这个环节的导学不够到位,没有把当时那种紧张的气氛营造出来,如果气氛调动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阅读课的教学,不是老师灌输式的教会学生知道人物有这么一个形象,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慢慢体会到怎么会有如此高大的一个人物。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向老师的课也体现了阅读课中书声琅琅的场面,通过默读,自由读,小组读,男女读,在读中促学,在学中促悟。

总的来说,整节课结构严谨干练,思路也很清晰,从文本的学习到拓展训练,充分体现自主建构这样的教学理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评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评课稿

《草船借箭》评课稿《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下的一篇课文,下面简单谈一谈听鲁娟老师执教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首先,教师在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整体意识。

整堂课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这一主问题统领整课,在体会神机妙算时能够抓主诸葛亮“算的”和“事实上的”两方面联系起来学习,这样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会得更深刻。

例如这句话:“大雾漫天,江面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句话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大雾漫天”,“面对面”等词语体会雾大,因为大雾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兵,才会选择放箭,“大雾”是借箭的一个重要条件。

而这样的大雾是在诸葛亮预料之中的,在6-10自然段中就可以找到这样的句子:“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一切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

把这样两句话放在一起学习去体会诸葛亮算得准,算得神,这样的安排是完全可以的。

再如学习这句话:“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和下面这句话:“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补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还有下面有曹操让军士射箭的句子。

诸葛亮说的和事实上曹操做的真是惊人的一致,可见诸葛亮对曹操这个人是多么了解。

因此,鲁老师把这两处句子也放在一起学习,这对于学生体会诸葛亮的识人心,感受他的神机妙算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教学环节的设计清晰,先是复习导入,回顾文章主要内容。

然后从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切入展开教学。

在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时候安排了三大版块,分别体会诸葛亮的知天时,懂地理,识人心。

每一个版块之后都能回到中心句,怪不得周瑜回长叹: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真是比不上他。

学完整课,教师能进行小结梳理,和学生一起小结诸葛亮草船借煎成功的原因,并且让学生说了对课文中人物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武器》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武器》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武器》评课记录本次评课旨在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课文《草船借武器》,并评估其教学效果与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1. 文本概述《草船借武器》是一篇感人的故事,以小草船借武器的奇特现象为线索,描述了孩子们为保卫祖国家园勇敢抗击外敌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可以体会到爱国情怀、勇敢担当的价值。

2.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文,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 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其中的爱国主题,培养爱国情感;- 掌握一些新的词语和短语,提高词汇积累能力;- 掌握阅读理解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3.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深入分析草船借武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则在于通过简短的篇章,如何让学生领会到爱国主题以及背后的深刻意义。

4.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导入新课:通过复述故事情节、观看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课文的浓厚兴趣;- 文本解读:逐段解读,讲解生词,让学生理解每一个细节;- 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场景、人物形象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活动,让学生深入感受爱国情感;- 艺术欣赏:观看有关主题的电视剧、电影或音频,拓展学生的视野;-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5. 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对《草船借武器》这一课文的评课,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品质。

草船借箭教研活动评课

草船借箭教研活动评课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草船借箭”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旨在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对《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研讨,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探讨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过程1. 教学展示本次教研活动由我校语文教师张老师主讲,她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进行了精彩的教学展示。

张老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氛围调动得十分活跃。

2. 评课环节在教学展示结束后,参与活动的教师们进行了评课。

以下是部分教师的评课内容:(1)张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手段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她通过设置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张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十分到位,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4)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 总结与反思在评课环节结束后,张老师对本次教学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她表示,通过本次活动,她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创新等。

同时,她也感谢各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活动评价本次“草船借箭”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下是活动评价:1. 教师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认真聆听,对教学进行了深入研讨,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草船借箭评课稿

草船借箭评课稿

《草船借箭》评课稿
这堂课,高健老师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写写中不知不觉理解了课文。

整个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中,老师先以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入手,让学生了解了历史久远的词语。

播放微课资源,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作者资料,抓住五次对话的讲解,加深对周瑜的认识。

老师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总结出人物的特点。

其中5次对话刻画了周瑜心胸狭窄的形象。

又在课文语句中找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

曹操的生性多疑、谨慎的特点。

老师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

在指导读“大雾漫天”时,还适当加了动作。

读书的语气上让学生角色换位,对比体会。

在板书“心胸狭窄”一词时,老师把“胸”字少写了笔画,被专心致志的学生指出。

老师处理也很恰当,还表扬了学生的认真观察。

更表现出了课堂的真实性。

关于诸葛亮的扇子,学生说是羽毛扇,老师纠正说是鹅毛扇,可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的是“羽扇纶巾”。

我认为这个地方不给学生指出也可以。

毕竟用各种鸟毛都可以做扇子。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评课稿(通用5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评课稿(通用5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评课稿(通用5篇)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下面店铺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评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评课稿篇14月22日,东南片协作体活动在我校召开。

我听了辽河农场魏清华老师的两节语文课,她讲课的内容是五年级语文下册19课《草船借箭》。

听了魏老师的课后,我感受颇多,现在谈谈我对这两节语文课的一点看法。

我认为这两节课上得很成功,主要表现在:一、课堂有活力。

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我想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魏老师本人很有亲和力。

课堂上,教师精神饱满,教态自然,和蔼亲切,自始至终都面带笑容,很有亲和力,使学生乐于亲近。

在她的带动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让静止的课堂变成流动的活水。

二是魏老师使用了情境教学法。

首先,她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们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这首歌曲不仅跟本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而且还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当中,使学生消除上课初始的紧张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再有就是魏老师在解读人物形象上,能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去,让学生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去揣摩同一句话,从而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突破重、难点。

二、教学流程设计合理,处理各个环节的尺度和分寸把握得很好。

魏老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个环节上。

在处理重点内容时,她注意抓住“神机妙算”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她让学生把关键词“神机妙算”与诸葛亮联系起来,理解他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且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方面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紧紧抓住文本去读、去品、去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我认为很好。

另外,在这个环节中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人教版公开课教案《草船借箭》语文教学设计附评课稿课后反思教案

人教版公开课教案《草船借箭》语文教学设计附评课稿课后反思教案

人教版公开课教案《草船借箭》语文教学设计附评课稿课后反思
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选编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紧扣课题,了解“草船借箭”之“借”的经过。

2.品读重点词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名著语言表达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对重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生分析:
班级学生多,年龄小,课文较长,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但对人物形象的感悟比较笼统。

长文如何短教,使学生在一节课里既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又受到语言训练,是课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想象,将课文内容进行“优
化组合”,从而达到长文短教,深入理解的目的。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评课稿五篇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评课稿五篇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评课稿五篇第一篇: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评课稿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评课稿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评课稿1 听了高老师的《草船借箭》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感觉上她的课学生很轻松,也许是因为她上课不紧不慢,心中有数,让人不仅放松,而且乐于学习。

详细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在教学手段方面,高老师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敏捷运用,极大的提高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悟课文,更深化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年级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教学中老师留意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注意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句子,并且从“知天”“晓地”“识人”几方面来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学生紧紧抓住文本去读,去品、去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更深化的理解,我认为特别好。

总体说来,这节课很胜利,教学就是这样,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学问,这也是我应当努力的地方。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评课稿2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我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足智多谋”的一个故事。

高艳红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在简介诸葛亮,做好了充分的铺垫以后,就干脆找准“足智多谋”这个切入点,给出本节课的目标就是体会诸葛亮是怎样“足智多谋”的。

首先,我觉得这个点找得特别准。

其次,高老师让学生找出诸葛亮“笑”的句子,接下来的探究都围绕诸葛亮“笑”什么而绽开。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笑”引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作者不干脆写第三天?诸葛亮为什么那么心中有数?曹军真的`不敢来吗?全部问题的引出都显得那么自然,探究的过程是那么轻松,老师的点拨是那么恰到好处,结论的得出又是那么水到渠成。

第三,“借箭”一部分是个难点,学生不好理解,高老师采纳了看视频和自己动手演示的方法,很简单就突破了这个难点。

其次篇:草船借箭评课稿带着满怀的期盼,走进了林颜考老师的课堂。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矛》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矛》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矛》
评课记录
评课背景
- 学生年级:五年级
- 课文名称:《草船借矛》
- 出版社:人教版
教学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
-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抛出问题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

2. 预导入:简要复述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并进入今天的研究主题。

3. 阅读课文:师生共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模拟,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重点,重要词句进行解释。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促进合作与互动。

5. 整合讨论: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逐步展开课文的深层次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

6.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7. 语文延伸阅读: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延伸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8. 课后巩固:布置课后作业,如练册上的相关题,以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教学效果评价
1. 默写评测: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默写,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2.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互动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3.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练册上的题,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研究氛围中,全面理解《草船借矛》这篇课文的内容与寓意,并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学生的研究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草船借箭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草船借箭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草船借箭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教学目标:朗读课文,聚焦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1.引语:有人说,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最具谋略,而《草船借箭》就是这谋略中的谋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

2.板书课题:草船借箭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省时高效。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你最敬佩谁?为什么?预设:诸葛亮,因为他神机妙算。

2.板书:神机妙算设计意图:从整体切入,抓住主要人物,扣住人物的主要特点。

三、聚焦句段,品析人物语句: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过渡。

请同学们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画下来。

2.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读出大雾满天的大。

(师示范读)3.追问:雾这么大,是碰巧遇上的,还是诸葛亮算准的?预设:是诸葛亮算准的。

4.师:既然是诸葛亮算准的,那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依据。

预设: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5.师:老师把这句话变成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行不行呢?预设:不行。

这样就不能体现诸葛亮的设计妙算。

小结:我们读名著可以像这样,前后联系着读。

板书:联系上下文设计意图:学习和实践联系上下文的阅读方法。

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

对话: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6.师:我们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去品读人物的特点,这一自然段中诸葛亮有什么样的语言呢?请同学们画出来。

预设: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7.师:请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诸葛亮和鲁肃的对话。

8.师:其实课文写诸葛亮语言不止这一处,请同学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画出这些对话,看总共写了几处诸葛亮的语言,你又从中发现了什么?预设1:写了十一处诸葛亮的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评课稿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下的一篇课文,下面简单谈一谈听鲁娟老师执教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首先,教师在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整体意识。

整堂课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这一主问题统领整课,在体会神机妙算时能够抓主诸葛亮“算的”和“事实上的”两方面联系起来学习,这样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会得更深刻。

例如这句话:“大雾漫天,江面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句话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大雾漫天”,“面对面”等词语体会雾大,因为大雾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兵,才会选择放箭,“大雾”是借箭的一个重要条件。

而这样的大雾是在诸葛亮预料之中的,在6-10自然段中就可以找到这样的句子:“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一切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

把这样两句话放在一起学习去体会诸葛亮算得准,算得神,这样的安排是完全可以的。

再如学习这句话:“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和下面这句话:“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补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还有下面有曹操让军士射箭的句子。

诸葛亮说的和事实上曹操做的真是惊人的一致,可见诸葛亮对曹操这个人是多么了解。

因此,鲁老师把这两处句子也放在一起学习,这对于学生体会诸葛亮的识人心,感受他的神机妙算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教学环节的设计清晰,先是复习导入,回顾文章主要内容。

然后从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切入展开教学。

在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时候安排了三大版块,分别体会诸葛亮的知天时,懂地理,识人心。

每一个版块之后都能回到中心句,怪不得周瑜回长叹: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真是比不上他。

学完整课,教师能进行小结梳理,和学生一起小结诸葛亮草船借煎成功的原因,并且让学生说了对课文中人物的认识。

接下去讲一讲值得改进的地方:
第一,教师要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说。

例如在学习这句话:“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和这句话:“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的时候,教师问了很多问题:例如“为什么要连接起来?”“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一字排开?”“为什么要擂鼓呐喊?”“为什么又要调转船头?”“为什么两面受箭?”这样的课堂就变成了一问一答式的课堂,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不是主动去探究。

如果我们能够这样改一下是不是更好:你能不能从这句话中读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或者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

如果学生说得不够深,教师可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让他把思维的过程展示出来。

同样是问,前一个问课堂的主体是教师;而后一个问,学习的主体则是学生,而教师只是引导。

第二,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答案中捕捉正确的因素。

例如,教师让学生找有联系的句子,而学生只找到一句话,那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首先要肯定学生找的是对的,让他先说说感受,然后再引导学生找出另外的一句,再联系起来深入体会。

还有一个地方(没有记下来)学生好像饶了很大
的一个弯也没有答到老师要的那个答案。

在这里,教师是不是可以捕捉他们的答案中一些正确的因素,加以引导。

例如说到“大雾”这句的时候,教师想让学生说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算准的,体会诸葛亮的“知天时”。

而学生却说,诸葛亮早就算准了曹操疑心重。

这显然不是陶老师想要的答案,所以,老师一急就说:“又讲到曹操了,我们现在讲大雾。

”其实这个答案也有正确的因素在里面。

教师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是呀,曹操疑心那么重,一定不会在大雾天派兵出来。

所以诸葛亮一定要选择大雾天去借箭。

”这样,就又回到大雾上去了。

这一堂课是鲁老师踏上讲台的公开课。

有不少闪光的地方,也有一些值得改进之处。

我想,我们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的开课中成长起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