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制剂的研发及应用进展-济宁

合集下载

甘草及其制剂中甘草酸含量测定研究进展

甘草及其制剂中甘草酸含量测定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中甘草 酸含量测定研 究进展 综 报 述告
杨 辉
( 广西 壮族 自治 区南宁食 品 药 品检验 所 , 广西 南 宁 5 0 0 ) 3 0 1
摘要 : 目的 介绍甘 草及其制剂 中甘草酸的含量 测定研 究进展 情况。 方法 检 索 1 0年来 国内外有关甘 草及其制剂 中甘草酸含量测定研 究的 文献资料 , 以整理 、 加 归纳。 结果 其含 量测定方法除 2 0 0 5年版《 中国药典 ( 一部) 采用的高效液相 色谱 ( P C) 》 H L 法外 , 近年 来陆续报道 了反 相 高效液相 色谱法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薄层扫描法 、 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等含量测定方 法。 结论 H L P C法 因操作 简单 , 灵敏度 高, 分析速度
用 更 为 引 起 广 泛 的 重 视 。 着 中药 甘 草 活 性 成 分 甘 草 酸 应 用 范 围 随
的 扩 大 , 相 关 制 剂 的应 用 也 更 为 广 泛 , 量 控 制 相 关 研 究 报 道 也 其 质
更 多 , 文 就 以下 测 定 方 法 在 甘 草 酸 含 量 测 定 中 的 应 用 进 展 报 道 本
快, 重现 性 好 而优 于 其他 方 法 而被 大量 应 用 。 关 键 词 : 草 酸 ; 量测 定 ; 究进 展 甘 含 研 中 图 分 类 号 : 8 . R2 4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43 (0 8 1 10 9 1 2 0 )0—0 7 0 3—0 3
甘 草 酸 为 豆 科 植 物 甘 草 Gyyri rl s i h 、 果 甘 草 l r z ua niFs . 胀 c ha e s c
G cr i n a a. 光 果 甘 草 Gyyri lb .的 主 要 活 l yr z i t B t、 y ha f a l l r z ga r L c ha a

甘草酸提取方法比较与应用进展

甘草酸提取方法比较与应用进展
取 率相 当 。 3 甘 草酸 的精 制
脱 色[ 6 1 。
4 甘 草 酸 的 应 用
甘 草 酸 因其特 殊 的功 能 和药效 , 目前 已被 广 泛 应 用 于 食 品 、 妆 品和 医 药 等 行业 , 化 同时 也 被 列 为 精 细化 工类 产 品 , 国内外 的需求量 都很 大 。 在
参 考 文献
[】王 之 德 , 华 藻. 草 酸 的 制 各 及 应 用 I1四 川 化 工 , 1 潘 甘 . J
1 9 2 5 — 6 9 3. : 3 5 .
水或 稀 醇洗 脱 ,得 到 的甘 草 酸纯 度 可 达 9 %以上 。 0 王 亚红 等采 用 DI 1型大 孔 吸 附树脂 , 以水 为 流 动 O 相, 用水 和 l%的 乙 醇依 次 洗 脱 , 缩后 用 活 性 炭 0 浓 进行 脱色 , 到 9 %以上 的甘草 酸 。 得 5

品 加 工
新疆 农垦 科技
2 1 0 第 6期 1年
滤. 蒸发 滤 液至 原溶 液 的 1 / 积 , 出浓 缩液 低 温 5体 倒 静 置后用 浓硫 酸调 节 p 沉 淀 甘草 酸 。利用 微波 辅 H, 助 萃取甘 草 酸较其 他方法 快 速 、 高效 也 更节 能 。P n a 等I 3 _ 以实验 用微波 炉辅 助提取 甘 草酸 , 同等条 件下 甘 草 酸提 取率 与热 回流提 取 45h 水提 取法 2 . . 0h的提
适用 于甘 草 酸氨粗 产 品 ,即将 甘草 酸酸 沉后 粗产 品 用 氨水溶 解 , 之后才 能进 行超 滤精 制 。 滤液 在浓缩 干
燥 后为甘 草 酸铵 , 经 酸析后 得到 甘草 酸 。 再
33 结 晶 法 .
[】 k m s . c a i fA t- n a a r A t n o 2 A a at H Me h ns o ni If mm t y c o f u m l o i

甘草酸类制剂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甘草酸类制剂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为全身皮 肤 瘙 痒 、 部 肿 胀 、 面部 皮 肤 风 团 样 皮 脸 颜
1 肾上腺皮肤激素样副作 用
肾上 腺皮肤 激素样 副作用 是甘草 酸类 制剂最 常
见的不 良反 应 , 占 7 %。 主要 表 现 为水 、 潴 留 约 8 钠
疹, 并伴有呼吸困难 、 喘憋 、 声嘶等¨J 该类制剂 1 ;
具有抗炎 、 抗过敏及保护细胞膜结构等作用; 可诱生 干扰 素 , 增强 自然 杀伤性细胞 活性 ; 能减轻 肝细胞 变
性坏死 、 谷丙 转氨 酶 , 降低 防止 脂肪 性 变 , 制肝 胶 抑
原纤维 增生 , 止肝纤 维形 成 , 进胆红 索代谢 。甘 防 促 草酸类 制剂在 肝 病 治疗 领 域具 有 广 阔前 景 _ , 用 l并 J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剂量使 用时可 抑 制 肾素 和醛 固酮 的分 泌 , 引起 假 并

36 ・ 6
维普资讯
20 0 7年 1 0月




Oc . 0 7 t2 0 V0 . 9 No. 12 5
第2 9卷
第 5期
Ju n l fN n k lMe iie o ra o g el den o
缩, 可能甘 草 酸类制 剂具 有雌 激素样 作 用l』 。 1 6
要 长期应 用时 , 嘱患者 定期 进行 必要 的检查 , 医 应 在
5 神经 、 精神 系统反应
可致发热 反应 , 温 升高 ; 可 引起 过敏 性休 克 , 体 偶
或 低钾血 症 、 血压 、 性醛 固酮增 多症等 。 高 假 水、 钠潴 留 或 低钾 血 症 约 占 5 % 以上 。水 、 0 钠 潴 留, 具体 表 现 为 下 肢 和 全 身浮 肿 , 至诱 发 腹 水 甚 等; 低钾血 症多 因 长期 用 药 所致 , 要 表现 为 嗜 睡 、 主 乏 力 、 情萎靡 、 神 四肢麻 痹 、 困难 等 , 重时 会引 抬举 严 起 低血钾 性横纹 肌溶解 , 导致 肾功 能衰竭 l J 甘草 酸类制 剂 , 者在 用药后 3 分 钟 即 出现 最快 0

抗炎保肝,甘草酸制剂仍为主流——《甘草酸制剂肝病临床应用专家

抗炎保肝,甘草酸制剂仍为主流——《甘草酸制剂肝病临床应用专家

制剂在肝病的临床应用 ,中国肝病科相关 专家小组制定了 《 甘草酸制剂肝病临床应 用专家共识 》 ( 以下简称 《 共识 》 )。
下限 的比率 、 HB V e 抗原 ( HB e A g)和 调 病 因 治 疗 ( 即 戒 酒 );在 此 基 础 上
HB V表面 抗原 ( Hb s Ag)阴转 率均 显著
甘草酸 制 剂是 当前肝病 领域 中用 于
者 ,可根据肝 脏 炎症情 况适 当选用抗 炎
保肝药物 。
但强调目前尚缺乏 多中心 、大样本 、严格 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预防性使用保
抗 炎保肝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 ,国内I I 缶 床
应用包括复方甘草酸苷 、甘草酸二铵 、异
甘草酸镁等制剂。为了规范和优化甘草酸
细胞外 ,从而激活下游各种细胞因子 ,开
启持续 炎症反应。 肓报 道 1 8 B一忖草 酸 能 够 直 接 与
HMGB1 的BOX— A结 合 .降 低HMG B1 在体 液水平 的含 量 ,从而发挥 抗 炎保J } = F 作用
治疗结 束后 ,3 组 患者 中A L T 应答者分别
复方 甘 草 酸 苷 治 疗欧 I CHC 患 者
的 Ⅱ期 临 床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复 方 甘 草 酸 苷2 0 0 ag r 静 脉注 射 ,6 次/ 周 ,将 治疗 4 周后 出现A L T 应答 ( AL T下降 ≥5 0 %或 ≤1 . 5 x UL N) 的患者随机分为3 组 :5 次/ 周 、3 次/ 周和 1 次/ 周 ,继续2 2 周的治疗 。
《共识 》提 醒 ,l 临床 医生在 冶疗过 程 中应 注意甘 草酸制 剂的安 全性 ,及 其
甘草 酸制 剂不 良反应 的风险 以及 其研 究 增加 1 分。 方向 与展望 。其 中 ,临床 医生应 尤其 重

甘草酸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甘草酸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甘草酸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摘要:甘草酸制剂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肝脏炎症进展,保护肝细胞,改善肝组织纤维化和肝功能[1]。

同时还有退黄、解毒、调节胆红素代谢作用,并且还有抗过敏、抗病毒、抑制氧化应激水平、中和活性氧化物等作用。

如复方甘草酸苷、复方甘草酸单铵、甘草酸二铵、异甘草酸镁等,广泛应用于当前的肝病领域,是用于抗炎保肝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2]。

随着甘草酸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不断的出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甘草酸类制剂都有哪些不良反应吧。

关键词:甘草酸制剂;过敏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这是甘草酸类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主要特征有高血压、低血钾、肾衰竭、水肿、肌病引起的肌肉酸痛或麻木等。

该类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长期或者大量使用甘草酸制剂时,激动皮质激素受体,发挥皮质激素样作用[3]。

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发生低血钾时即使大剂量补钾也不能使血钾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是在补钾的同时应立即停止给药。

另外,年龄是假性醛固酮症的高风险因素之一,老年人应用甘草酸制剂发生假性醛固酮症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因此高龄患者在用药期间更应加强监测[2]。

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如皮肤潮红、颜面浮肿等。

偶有发热,严重可导致血压下降、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心肺衰竭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

发生机制可能与甘草酸制剂的抗原性和患者的特异性体质有关[3]。

消化系统反应:最常见主要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其中以腹泻较为多见。

一般对治疗无影响,停药后好转。

神经及精神系统反应:甘草酸类制剂有兴奋中枢的作用,临床表现为兴奋、无故发笑、不能自主。

个别可诱发精神病,有癫痫病史的儿童易引起复发[4]。

内分泌紊乱:甘草酸类制剂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可能会出现泌乳、血糖升高等症状。

其他:甘草酸类制剂还可能会诱发肝性腹水及肝昏迷、视乳头水肿和双侧腮腺肿大,大剂量长期使用还可能会引起心动过速、持续性呃逆等不良反应[3-4]。

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是中草药中重要的一种植物,其中含有大量的甘草酸,这是它的一种特殊的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其中的甘草酸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由于甘草酸的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但其从甘草中提取的高效工艺迄今未见报道。

甘草酸的提取是植物中以连续提取法、提取工艺的优化为主,以及由此引起的生物活性化学研究。

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溶剂,一般使用环氧乙烷、丙酮、乙醇等作为溶剂,然后通过溶剂提取法从甘草中提取出甘草酸,利用溶剂蒸发法进行纯化,以提高提取率和产品纯度。

其次,可以通过多种反应条件优化工艺,如溶剂浓度、温度、PH 值、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条件来优化提取工艺,使其提取效率更高,提高成品的质量。

最后,可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提取的甘草酸进行分析测定,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此外,对提取出的甘草酸进行化学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法(GC)和核磁共振(NMR)研究甘草酸的结构。

其次,可以通过抗氧化实验、抗炎实验和抗菌实验来研究甘草酸的活性物质,最终确定其具有特异的抗氧化、抗炎和抗菌作用。

最后,可以通过众多研究的结果综合分析,形成一种有效高效的甘草酸提取工艺,探讨甘草酸的生物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更有效的可能。

综上所述,甘草酸是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利用提取工艺的优化、多种反应条件优化以及化学研究等方法,从甘草中提取高纯度和高效率的甘草酸,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可能。

另外,在提取过程中需要进行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实验,以确定提取的甘草酸的生物活性。

因此,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用于临床应用,为植物药物的开发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性的研究。

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王颖;韩秀萍【摘要】Glycyrrhizin is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 of licoric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yt injury, and also in the adjuvant therapy of acute and chronic inflammatory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empirically. Glycyrrhizin has the functions of protecting cytomembranes, inhibiting the activation of complements and down-regulating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glycyrrhizin, researchers find that glycyrrhizin can improve the mitochondrial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directly binding to HMGB1 and down-regulating cytokines levels to ameliorate cell damage and apoptosis; by regulating T cell subsets and dendritic cells it can balance the immune situation of the bod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es in the mechanism of glycyrrhizin effects.%甘草酸苷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 多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细胞损伤, 同时也经验性地用于急、慢性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目前, 已知甘草酸苷具有非特异性的细胞膜保护作用, 可抑制补体激活和下调多种炎症因子水平等.近年来, 随着对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发现甘草酸苷可以改善线粒体和内质网应激状态, 直接与HMGB1 结合下调多种炎症因子的水平, 进而减轻细胞损伤和凋亡, 并能通过对T 细胞亚群及树突状细胞的调节起到平衡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8(021)001【总页数】5页(P109-113)【关键词】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王颖;韩秀萍【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 沈阳 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 沈阳 110004【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甘草酸苷(Glycyrrhizin,GL)又称甘草酸、甘草皂苷或甘草甜素,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保护肝细胞、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以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和生物学功能。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述。 1 抗 肿 瘤 作 用
究后 , 出的构效关 系结论 为进 一步 以 G 前体 结构 开发 新 得 A 药物提供 了思 路 : ①GA能 减灭 细胞 癌 变 刺激 物 ( 乙醇 、 如 丙
酮、 醋氨酚 、 C 4等) C 1 活化 , 酶学测定 , 通过 抑制肝 微粒体 细胞
色素 P 5 ( Y 1 ) 4 0 C P A1活性减少前致癌物 的活化 , GA具 有化学 性 防癌 的作用 , 可对抗 四氯化碳 、 半乳糖 胺及丙 烯基 甲酸盐等 化学 物质 所致 肝细胞癌 变性损伤 。a构型 既抑制 ‘ 毒” ‘ 增 的细 胞素 P5 40同工酶 活性 , 少致 癌物 的代谢 活化 , 减 又显 著诱 导 Ⅱ相 酶活性 , 加快毒物 和致癌物 的排 泄 。a和 p构型 G 的抗 A 癌变和急毒实验 比较研究 显示 , 抗 I- a体 ) 氨基 半乳 搪肝 损 害 作用优于 p 。a 分子 结构与泼尼松相似 , 与类 固醇激 素 体 体 易 的靶细胞受体结合 , 癌变作 用也 大于 p 。研 究还 表 明, 抗 体 两 者均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抑 制 、 阻碍杆 细胞 癌变 的作用 ,
李斌霞

佟 杰
沈阳 10 1 ) 10 3
(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药剂科
要 : 甘草是我国著名的传统 中药 , 通经脉 , 利血气 。 清热解毒 , 具有降血脂 、 抗癌 、 抗干扰素诱 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 节等多
种药理活性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甘草酸是甘草 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 具有显著 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 可用于人体抗 衰老、 抗炎 、 降压、 增强肌体 免疫力 、 提高生理机能 、 抑制癌细胞生长 等 , 临床上 的应用表 明了确 实的疗效 .对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 及机青 研究 | 进行 了综述 . 关键词 : 甘草酸 ; 药理作用 I 机制研究 } 进 展 .

甘草酸制剂新领域:异甘草酸镁对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展望

甘草酸制剂新领域:异甘草酸镁对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展望

甘草酸制剂新领域:异甘草酸镁对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展望林悦;刘亚磊;冯晓艳;陈苹苹;孙晓润【摘要】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其在临床上用药历史悠久,我国古代医学家喻称甘草为"国老",《伤寒论》110个处方中有74个用到它,在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已经有数千年的使用历史,现在欧洲、中东等地也得到广泛应用,也是国内外现代化研究中药的热点之一。

【期刊名称】《白求恩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16)002【总页数】3页(P197-199)【关键词】异甘草酸镁;甘草酸;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肥厚;心肌保护【作者】林悦;刘亚磊;冯晓艳;陈苹苹;孙晓润【作者单位】[1]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石家庄050200;;[2]河北中医学院实验中心,石家庄050200;;[3]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北京100102;;[1]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石家庄050200;;[1]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石家庄05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其在临床上用药历史悠久,我国古代医学家喻称甘草为“国老”,《伤寒论》110个处方中有74个用到它,在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已经有数千年的使用历史,现在欧洲、中东等地也得到广泛应用,也是国内外现代化研究中药的热点之一。

心肌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致使心肌氧等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和代谢产物清除减少的临床状态。

然而心肌缺血并不是西医所特有的,传统医学认为胸痹心痛病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

传统医学中的中药炙甘草具有甘温补中,通利血脉等功效,《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作为“脉结代、心动悸”的主方,广泛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并在血液系统、肿瘤等方面实验研究也很丰富,且国内外均有学者研究表明甘草对心肌缺血有潜在的保护作用[1]。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

06
甘草酸的研究前景与展望
甘草酸的药理作用研究前景
抗炎作用
甘草酸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抗炎机制,为 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抗氧化作用
甘草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其在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的 应用。
甘草酸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长期使用甘草酸,可引起血钾降低、血压 升高、体重增加,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低血钾症
大剂量使用甘草酸时,可引起低血钾症, 应适当补充钾离子。
水钠潴留
甘草酸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引起水 钠潴留,导致水肿。此时应限制盐的摄入 量,以减轻水肿症状。
胃肠道反应
部分患者使用甘草酸后会出现胃肠道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可适当调整用 药剂量或餐后服用以减轻症状。
甘草酸的化学结构与性质
化学结构
甘草酸是一种三萜类化合物,由多个异戊二烯单 元组成。
物理性质
甘草酸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具有吸湿性,易溶 于水、乙醇和氯仿等溶剂。
化学性质
甘草酸具有酸性,可与碱反应生成盐,也可发生 酯化反应。
甘草酸的提取与纯化
提取方法
通常采用溶剂提取法从甘草中提取甘 草酸,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甲醇等 。
抗肿瘤作用机制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甘草酸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减少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甘草酸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加速肿瘤的消退。
调节免疫功能
甘草酸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免疫调节作用机制
调节免疫细胞活性
甘草酸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如T淋巴细胞、B淋 巴细胞等,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_刘丽萍

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_刘丽萍

[收稿日期]2009-11-30[通讯作者]*赵宏艳,Tel :(010)64014411-2556,E-mail :zhaohongyan@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刘丽萍1,任翠爱1,赵宏艳2*(1.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41;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摘要]作为甘草的重要活性成分,甘草酸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其中免疫调节作用备受关注。

甘草酸通过双重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来发挥作用。

甘草酸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应答修饰剂,其免疫调节作用表现在对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补体等多方面。

甘草酸能够增强辅助性T 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活性,促进淋巴细胞产生IL-2,IFN-γ,IL-1等细胞因子,抑制IL-4,IL-10,IL-8等的生成,同时具有抗补体活性,可选择性抑制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甘草酸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在银屑病、慢性持发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慢性肝病、艾滋病及肿瘤等疾病中作为主要的药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甘草酸;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补体;白介素;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R 28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9903(2010)06-0272-05Research Progress on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GlycyrrhizinLIU Li-ping 1,REN Cui-ai 1,ZHAO Hong-yan 2*(1.Weifang People's Hospital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Weifang 261041,China ;2.Institute of Basic Theory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active ingredient of liquorice ,glycyrrhizin has anti-virus ,anti-inflammatory ,anti-allergy ,anti allergy ,anti-tumor and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Which concern the role of immune regulation.Glycyrrhizin play a double role on cellular immunity and humoral immunity.Glycyrrhizin is an effective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mmune regulation in the immune active cells ,cytokines ,complement.Glycyrrhizin can enhance the helper T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nd activity ,the promotion of lymphocytes IL-2,INF-γ,IL-1and other cytokines ,inhibition of IL-4,IL-10,IL-8,etc.It also has anti-complement activity ,selectively inhibiting the activation of the complement system approach.Because of th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glycyrrhizi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In psoriasis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bronchial asthma ,chronic liver disease ,AIDS and cancer and other diseases as the main drug treatment achieved good results.Th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glycyrrhizin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world.[Key words ]glycyrrhizin ;immunocompetent cell ;cytokine ;complement ;interleukin ;immunotherapy甘草(liquorice ),性平味甘,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等作用,在方剂配伍中占有重要地位[1-2]。

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甘草酸,一种天然存在于甘草根部的活性成分,因其独特的药理活性,在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快速发展,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甘草酸在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甘草酸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将首先回顾甘草酸的基本结构和理化性质,为后续的研究进展提供理论基础。

随后,将重点阐述甘草酸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机制,包括其如何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调节免疫因子的分泌以及影响信号转导通路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综述甘草酸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如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

本文将展望甘草酸在免疫调节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甘草酸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为甘草酸在医药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也期待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发现甘草酸更多的生物学活性,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新的力量。

二、甘草酸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甘草酸作为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在免疫调节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甘草酸通过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药理作用,对免疫细胞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为许多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甘草酸可以调节T细胞的活性。

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识别抗原并启动免疫反应的功能。

甘草酸可以通过抑制T 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降低免疫反应的过度激活,从而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同时,甘草酸还能促进T细胞的分化,增强其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甘草酸对巨噬细胞的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另一类重要细胞,具有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分泌炎症因子等功能。

甘草酸可以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缓解炎症反应。

同时,甘草酸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其清除病原体的效率。

甘草酸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也有调节作用。

2024年复方甘草酸苷片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复方甘草酸苷片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复方甘草酸苷片市场发展现状简介复方甘草酸苷片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甘草酸苷。

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将对复方甘草酸苷片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展望。

市场规模及趋势复方甘草酸苷片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该市场的规模达到X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亿元。

这表明复方甘草酸苷片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

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1.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对中药的需求增加;2.复方甘草酸苷片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和广谱的疗效,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有广泛应用;3.新兴市场对中药的需求不断增长,如东南亚、中东和拉丁美洲。

竞争格局复方甘草酸苷片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格局,市场上主要的品牌包括XX、XX和XX 等。

根据市场份额数据,XX是市场的领导者,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XX%。

另外,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研发和创新:企业通过不断研发和创新推出更加安全、有效的复方甘草酸苷片,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2.市场营销策略:各品牌通过多种市场营销手段,如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3.渠道拓展:企业通过拓展线上、线下渠道,提升产品的销售渠道覆盖面,增加产品销量。

消费者需求复方甘草酸苷片作为一种中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者对复方甘草酸苷片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治疗需求:复方甘草酸苷片具有广谱的疗效,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消费者希望通过使用该药物来缓解疾病症状;2.安全性需求:消费者对药物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对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容忍度较低,希望选择没有或副作用小的药物;3.方便使用需求: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对药物的使用方式要求简单方便,喜欢选择口服片剂。

发展趋势展望复方甘草酸苷片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几年将持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甘草酸盐在中药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

甘草酸盐在中药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

甘草酸盐在中药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甘草酸盐,又称为甘草苷酸盐,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中药中,并被用于药物的制备。

甘草酸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因而在中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甘草酸盐在中药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首先,甘草酸盐在中药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甘草酸盐被广泛用作一线药物,用于调理脾胃、止咳化痰、清热解毒等。

例如,甘草酸盐可以作为中药复方制剂中的辅助成分,增强其他药物的疗效,提供协同作用。

此外,甘草酸盐也可以单独应用于中药制剂中,如炮制后的炙甘草酸盐、浸膏剂等。

这些制剂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药效,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甘草酸盐在中药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甘草酸盐的抗炎作用是其中一个研究热点。

研究表明,甘草酸盐通过调节多种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炎作用。

例如,甘草酸盐可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甘草酸盐还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炎症信号通路,如核因子κB(NF-κB)和线粒体介导的炎症途径。

这些研究进展为甘草酸盐在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提供了理论依据。

除了抗炎作用外,甘草酸盐还具有抗氧化活性。

由于体内氧化应激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抗氧化作用是甘草酸盐的重要药理活性之一。

研究发现,甘草酸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如通过清除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羟基自由基等。

此外,甘草酸盐还可以提高体内一系列抗氧化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这些作用机制使得甘草酸盐在抗氧化治疗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此外,甘草酸盐还显示出抗肿瘤和抗菌的活性。

对甘草酸盐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发现,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肿瘤细胞,如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

对于抗菌活性的研究表明,甘草酸盐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生长和降低细菌毒力发挥其抗菌作用。

甘草酸药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甘草酸药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活性因子的反应性 , 现出皮质激素样抗炎 、 菌作用 。 显 抗 4 2 抗 凝血 活性 , 抗血 栓 . 可
甘草酸作为凝血酶的抑制剂 , 抗凝血活性 。 有 GA有 降 血 脂 与
抗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作 用 , 阻止 动 脉 粥样 硬化 的 形 成 , 可 离体 及在 体研究表明 : GA对 心 肌 细 胞 电生 理 作 用 机 制 产 生 深 远 影 研 发 的 作 用领 域 之一 。 类胡 萝 素 中 的 D— GA为 超 分 子 复 合 体 , 有 罕 见 的 抗 氧 化 还 原 的 特 性 。 具 E R 自旋捕 获 技 术显 示 , P 的 GA的络 合 结构 可 使斑 蝥 黄 和胡 萝 素 的体 内清 除 速 率 增 加 , 过氧 化 氢 清 除 速 率 快 1mi 。 比 0 n
4 4 促 吸收 作 用 .
且 因副作 用少 , 治疗 乙型肝 炎主 要推 广的药 物之 一 , 对乙 肝表面 是 在 抗 原表 达的 人肝细 胞 癌细胞 系P C P / ’ L / RF S 的研究 显示 , 草酸 可 甘 以抑制异免疫 体抗原 ( Is g向细胞 外分泌 , I BA ) — 并且具 有剂 量相关性 。 甘 草酸 除用 于治 疗肝 炎外 , 对抗 其 它炎 症及 病毒 方 面也 有新 的进 在 展 。 报道, 有 甘草 酸 的抗 病 毒性 还 表 现在 改 善 上呼 吸 道 感染 的 治疗 上。 将上呼 吸道 感染 的患者 ( 温均 > 82随机 分为 2 , 验组 静脉 体 3  ̄) 组 试 滴 注甘草 酸和 乳酸 林格 溶液 , 照组静 脉 滴注 乳酸 林格 ( 溶 液 。 对 氏) 治 疗 结束 后 比较 患者 降温 的程 度 、 住院 时 间和 住 院 费用 , 验 组 优 于 试 对 照组 。 随着 临床 应用 的深 入 , 显著 的抗 病毒 效果 以 及丰 富 、 以 独特 的抗 病 毒机 制 为特征 的 G A发挥 了不可 忽视 的 作用 。 2 抗血 清性 对 血 液疾 病 G A提 供 了可 治 疗其 的化 学 物 质 , 这是 近 年 专 家们 发 现的 又 一新 的作 用 , 口服GA , 即 后 其利 用 睾 酮浓 度 减 少的 机 制 , 可 显著 性 减 少 妇 女血 液 中睾 酮 的 含 量 。 草 酸 利 用 肾 上腺 皮 质激 甘 素一 氢化 可 的 松 的增 加 的 特性 , 应用 在 治 疗 哈斯 氏疾 病 上 。 验 可 实 表 明 , A口 ̄ 3 0 ・ ~, 不 使 用 其 他药 物 方 法时 , 清 肾素 活 G E 0mg d 且 血 性 、 清 血 肾上腺 素 、 固 酮以 及 氢 化 可 的松 等 成 分 均 发 生 了改 变 : 醛

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制备甘草次酸的研究进展

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制备甘草次酸的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江西农业学报
20 ,0 8 :1 4 0 8 2 ( ) 9 ~9
Aca Ag iu t r e Ja g i t r l a in x c u
从甘草 中提 取 甘 草酸 制备甘 草次 酸 的研 究进 展
余 方, 高建培, 斌, 宇 黄 王
中图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号:577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1 8 8 ((8 0 09 — 4 S 6 .1 A 10 — 5 1 2 ̄ )8— 0 1 0
Re e r h v e o e a a i n o y y r ii c Acd f o s a c Re i w n Pr p r to fGl c r h tni i r m Gl c r hii i t a t d f o Gl c r h z y y r zc Acd Ex r c e m y y r ia r
豆科 植物 甘草 是 中药 中常 用 的重 要 药材 , 6 1 4年荷 9 兰Rvs ee 发现甘 草提 取物对 医 治 胃溃 疡有 较 好疗 效 ; r 此后 又发现甘 草有 利尿 、 炎 、 溃疡 、 抗 抗 抗癌 、 防治病 毒性 肝炎 、 脂 血 症 、 滋 病 和 增 强 细 胞 免 疫 能 力 的 功 高 艾
用, 要用于合成天然防腐剂、 2 E 、 天然增 色剂 、 天然增稠剂
和防 晒养 护 品 等 。甘 草 次 酸 不仅 具 有重 要 的 医学 保 健 功能 , 而且 在化工 行业上 也逐 步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 因
而, 对其提取方法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通常可以采用酸碱催化和酶促反应等方法从甘草 酸中或者从 甘草 中提取甘草 酸制备 甘草次酸 。甘草
YU F n a g,G in—p i AO J a e ,HUANG B n,WANG Yu i

08美能肝病-临床应用新进展

08美能肝病-临床应用新进展
17
甘草酸苷制剂的原创品牌
研究对象及方法:
18
甘草酸苷制剂的原创品牌
研究结果:1、生物化学应答
治疗开始0-4周及4-26周各治疗组ALT中位值的变化情况: 1.2×ULN, 1.9×ULN and 2.5×ULN(p ≤0.001)
19
甘草酸苷制剂的原创品牌
初始ALT应答者(ALT ≤1.5ULN或基线值降低50%)在继续治 疗时的情况:三个治疗组分别为:75% (15/20), 48% (12/25) 和26% (6/23) (p ≤0.001)
2007年美国肝病学会年会专题报告
10
甘草酸苷制剂的原创品牌
2个主要的有效治疗终点: • 12周治疗后ALT下降≥50%的患者比例; • 52周治疗后炎症坏死评分有改善的患者比(>60%)。
2007年美国肝病学会年会专题报告
11
甘草酸苷制剂的原创品牌
结果:
•ALT下降≥50%的患者比例:5 次 / 周 美 能 组 ( 30% , p=0.000003 ) 与 3 次 / 周 美 能 组(32%,p=0.000001)显著 高于安慰剂对照组(6%)。
14
甘草酸苷制剂的原创品牌
临床应用新进展(二)
关于甘草甜素对慢性丙型肝炎 治疗26周后的
生物化学和组织学的影响(欧洲)
Journal of Hepatology 45 (2006) 539-546
15
甘草酸苷制剂的原创品牌
目的:在西方持续4周的Ⅰ/Ⅱ期研究已经证 实用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以降 低ALT值。此课题研究目的是测定治疗超过4 周时甘草酸苷维持ALT应答时的给药剂量以及 评估对肝脏组织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用于肝病历史悠久,1958年起就由 日本学者山本佑夫首先用于肝病治疗,这在全世 界开创了甘草酸苷治疗肝病的先河。

甘草酸的药理作用及其纳米化研究的新进展

甘草酸的药理作用及其纳米化研究的新进展

2020年第3期 吉林畜牧兽医135·产业分析·ChanYe FenXi甘草酸的药理作用及其纳米化研究的新进展南 黎1,黄叶娥2,刘 燕2,肖琛闻2,季权安2,韦 强2,李 科2,鲍国连21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 321000;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摘 要:甘草作为一味传统的中药,具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

甘草酸作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重生物活性,包括抗炎、保肝、免疫调节、抗病毒和抗癌等药理作用。

随着现代分子化学和纳米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对甘草酸进行纳米化处理,用纳米材料修饰甘草酸或将其自组装成纳米粒应用于多种药物的运输,以克服药物水溶性差等缺陷。

本文就甘草酸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其纳米化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甘草酸;药理作用;自组装;药物递送甘草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使用历史,属于补益中草药,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等作用。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曾评价该药“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

甘草酸(GA)提取自甘草的根部,是甘草最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保肝、免疫调节、抗病毒、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

然而,GA 的溶解度和在体内的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缺陷。

随着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发现纳米材料的修饰可显著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保护药物的活性基团,有效实现体内的靶向递送,从而提高药物分子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活性[1]。

此外,从化学结构式来看,GA 由两个分子葡萄糖醛酸和一个分子甘草次酸组成,具有两亲性,能够自组装成纳米药物或作为纳米药物载体[2]。

GA 纳米化的研究是近几年的热点。

本文将对国内外GA 的药理活性研究及纳米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甘草酸的药理作用1.1 抗炎症作用抗炎是GA 最主要的药理作用之一。

抗炎的机制一直是GA 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GA 可通过对多种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发挥抗炎症活性。

基于甘草酸的水凝胶形成与应用研究

基于甘草酸的水凝胶形成与应用研究

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960719)ꎻ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No.202205AC160038)ꎻ∗同为通信作者㊀作者简介:张丽蓉ꎬ女ꎬ研究方向:中药活性物质基础与新产品开发ꎬE-mail:1302605736@qq.com㊀通信作者:刘晨ꎬ女ꎬ主任药师ꎬ研究方向:透皮给药新剂型和新产品研究ꎬTel:0951-6745942ꎬE-mail:lch6767@163.comꎻ王文苹ꎬ女ꎬ博士研究生ꎬ教授ꎬ研究方向:天然产物相互作用与高效递释研究ꎬTel:0871-6880581ꎬE-mail:784490228@qq.com基于甘草酸的水凝胶形成与应用研究进展张丽蓉1ꎬ董志1ꎬ杨月蕊1ꎬ任智先1ꎬ闫鸿丽1ꎬ刘晨2∗ꎬ王文苹1ꎬ3∗(1.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ꎬ云南昆明650500ꎻ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ꎬ宁夏银川750004ꎻ3.云南省南药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ꎬ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天然小分子凝胶剂活性多样ꎬ可在溶液中自发形成凝胶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ꎬ且对外界环境有一定刺激响应性ꎬ潜在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ꎮ现已发现的天然小分子凝胶剂品种较少ꎬ尚缺乏系统深入的基础和应用研究ꎮ甘草酸作为典型的凝胶因子ꎬ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制药㊁食品㊁化工等领域ꎬ尤其适宜作为乳液凝胶基质或缓控释载体ꎮ本文系统综述了甘草酸水凝胶的形成机制及其相关凝胶体系的应用研究进展ꎬ为推进天然小分子凝胶剂的深入研究并拓展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用途提供参考ꎮ关键词:天然小分子凝胶剂ꎻ甘草酸ꎻ水凝胶ꎻ凝胶机制ꎻ分子间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R944.1+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2)12-0821-005doi:10.13506/j.cnki.jpr.2022.12.010Researchprogressonformationandapplicationofglycyrrhizin-basedhydrogelZHANGLirong1ꎬDONGZhi1ꎬYANGYuerui1ꎬRENZhixian1ꎬYANHongli1ꎬLIUChen2∗ꎬWANGWenping1ꎬ3∗(1.CollegeofPharmaceuticalScienceꎬYun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ꎬKunming650500ꎬChinaꎻ2.GeneralHospitalofNingxiaMedicalUniversityꎬYinchuan750004ꎬChinaꎻ3.YunnanKeyLaboratoryofSouthernMedicineUtilizationꎬKunming650500ꎬChina)Abstract:Naturalsmall-moleculegelatorscanspontaneouslyformgelsinsolutionwithcertainresponsetoexternalen ̄vironmentalstimuliꎬandhavefavorablebiologicalactivitiesandbiocompatibilityꎬthereforeshowhugepotential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valueinmulti-fields.Howeverꎬnaturalsmall-moleculegelatorshavebeenrarelydiscoveredandsystematicallystudiedinbothfundamentalandappliedresearcharea.Glycyrrhizinꎬatypicalgelatorꎬhasbeenwidelyusedinpharmaceuticsꎬfoodꎬchemicalengineeringandotherfieldsduetoitsunique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andbiologicalactiv ̄ities.Particularlyꎬglycyrrhizinisanexcellentemulsion-gelmatrixorsustained/controlledcarrier.Thepresentreviewsumma ̄rizedmechanismstudyandapplicationprogressofglycyrrhizinhydrogeltoprovidereferencesforfurtherexploringtheappli ̄cationapproachesofglycyrrhizin-relatedgelsinbiomedicalfield.Keywords:Naturalsmall-moleculegelatorꎻGlycyrrhizinꎻHydrogelꎻGelationmechanismꎻIntramolecularinteraction㊀㊀甘草酸(glycyrrhizinꎬGLꎬ见图1a)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甘草的代表性有效成分之一ꎮ其具有抗炎㊁抗肿瘤㊁抗病毒㊁肝保护㊁抗氧化㊁免疫调节和稳定细胞膜等多种药理活性ꎬ临床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㊁艾滋病及肝炎㊁肝硬化等疾病[1]ꎮGL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ꎬ可作为甜味剂[2]㊁发泡剂[2]㊁乳化剂[3]㊁稳定剂[4-5]和增溶剂[6-8]ꎻ用作护肤品添加剂可增白并减轻晒后皮肤炎症[9]ꎻ生物医药领域中亦常利用GL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ꎬ以增强制剂靶向递药性能[10-13]ꎮ如图1所示ꎬGL属于三萜皂苷ꎬ由一分子甘草次酸(gly ̄cyrrhetinicacidꎬGA)和两分子葡萄糖醛酸组成ꎬ具有两亲性ꎬ为天然表面活性剂ꎮ更为有趣的是ꎬGL及其盐类㊁活性代谢产物GA均能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形成凝胶ꎬ亦为极少数的天然小分子凝胶剂ꎮ其中GL水溶液在极低浓度(0.3%ꎬW/W)下即能形成透明水凝胶ꎬ其微观形态呈宽2.5nm㊁长数十微米的右旋扭曲状长纤维[14]ꎮ鉴于天然小分子凝胶剂优良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ꎬ相关研究不断深入ꎬGL类凝胶的新用途亦在持续开发之中ꎮ因此本文概述了近年来GL凝胶的组装机制及其相关应用研究进展ꎬ为今后研发相关新材料和相应新产品提供参考ꎮ㊀b.0.8wt%GL胶束TEM图[26]ꎻc.0.1wt%GL纤维AFM图[14ꎬ17]ꎻd.2wt%GL水凝胶AFM图[14]ꎻe.4wt%GL水凝胶外观图[15]图1 甘草酸分子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㊁纳米纤维及凝胶的示意图1㊀甘草酸自组装的分子机制如图1所示ꎬGL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分子自组装形成胶束(1a)或纳米纤维(1b)ꎬ后者进一步缠绕交织并形成三维凝胶网络(1c㊁1d)ꎮ通常超分子自组装是基于分子间的一种或多种非共价键相互作用ꎬ现已证实GL结构中的三萜骨架㊁羧基㊁葡萄糖醛酸是通过氢键㊁疏水及π-π堆积等相互作用参与自组装过程ꎬ其中羧基对于氢键形成至关重要ꎮ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技术监测GL纤维形成过程中质子的化学位移ꎬ发现三萜片段未解离的COOH基团是胶束形成的关键ꎬ而葡萄糖醛酸片段未解离COOH基团的氢键作用则是凝胶三维网络形成的主要驱动力[16]ꎮ此外ꎬ不同报道均认为疏水作用和π-π堆积共同促进了GL纳米纤维的成型ꎮ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从晶体学角度进行分析ꎬ显示GL纤维呈横向排列ꎬ疏水的三萜骨架以头对头的方式倾斜ꎬ使得亲水的葡萄糖醛基排列在外ꎬ三萜骨架在内ꎬ通过疏水作用和π-π堆积自组装形成纤维[14]ꎮGao等[17]利用变温圆二色谱㊁变温紫外吸收光谱(UV-Vis)㊁XRD从分子热力学和晶体学角度发现三萜骨架的组装路径遵循成核-伸长模型(nucleation-elongationmodel)ꎬ卷曲形成有序的P型螺旋结构(见图1c)ꎬ即单个分子通过疏水作用将疏水三萜骨架隔离在内部ꎬ亲水基团在外部ꎬ聚集成原子核ꎬ在延伸过程中通过π-π堆积作用堆叠形成纳米带ꎮ2㊀影响甘草酸自组装过程的主要因素超分子自组装过程中ꎬ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ꎬ易受pH㊁温度(T)㊁浓度㊁溶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ꎬ导致聚集体的结构和性质发生相应变化ꎮGL分子自组装过程中存在类似现象ꎬ因此其凝胶过程可逆㊁具有一定的环境响应性ꎮ一般而言ꎬ随着浓度(C)升高GL形成纳米纤维及凝胶ꎬ黏度(h)也随之增加ꎮ此外ꎬGL组装体的形态随溶剂pH变化而改变ꎬpH<7时先形成棒状胶束ꎬ进而形成凝胶ꎻpH>7时ꎬ则以单体形式存在ꎬ无法形成凝胶ꎮ其原因在于GL的羧酸基团具有pH响应性ꎬ氢离子随着pH值增加而解离ꎬ导致亲水性增加ꎬ从而抑制了凝胶形成[16ꎬ18-19ꎬ20]ꎮGL溶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可发生反复的凝胶-溶胶转变ꎬ冷却时形成凝胶ꎬ55~60ħ时则转为溶胶态[16]ꎮ所得水凝胶的黏度随GL浓度增大或温度降低而升高[18]ꎬ此时完成凝胶化过程所需的时间亦逐渐减短[21]ꎮGL类成分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自组装行为差异显著ꎮGA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ꎬSEM)下可观察到纳米到微米级的球形和花状纤维的自组装体[22]ꎮ甘草酸二乙酯在甘油-水(85ʒ15ꎬV/V)体系中自组装形成长119nm㊁宽65nm的椭圆形球体[23]ꎮGL在不同乙醇-水体系中的最小胶束浓度(criticalmicelleconcentrationꎬCMC)ꎬ发现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加㊁CMC逐渐降低ꎬ从1.2mmol L-1(100%水)降至0.06mmol L-1(55%乙醇)[24]ꎮ在50mg mL-1的GL溶液中ꎬ当有机相比例达到9.1%及以上时无法形成凝胶[21]ꎮFang等[25]将偶氮苯和GA合成三嵌段共聚物(GAG)ꎬ其最小凝胶浓度(minimumgelconcentrationꎬMGC)随着甲醇含量增加从13.9mg mL-1增长至28.2mg mL-1ꎬ且仅在甲醇和水体积比3ʒ7~5ʒ5的范围内形成凝胶ꎮ3㊀甘草酸水凝胶的应用研究概况3.1㊀作为缓控释载体材料㊀GL独特的自组装行为赋予其多功能载体的潜力ꎮ表1总结了近年来以GL作为载体材料的研究报道ꎮ由表1可知ꎬ以GL作为载体时体系的载药量(drugload ̄ingꎬDL)和包封率(encapsulationefficiencyꎬEE)均较高ꎬ且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ꎮ当通过胶束或凝胶方式包载药物时ꎬ载药机制表现为增溶㊁物理包裹或二者兼具ꎬ一般以物理包裹为主[18]ꎮ胶束中药物的释放速率通常较凝胶更为缓慢ꎬ可能是由于凝胶中的药物主要以扩散方式释放ꎬ而胶束解聚后方能迅速释放药物ꎮ由于GL带负电荷ꎬ其水凝胶还可通过静电作用选择性吸附阳离子㊁并通过离子交换释药ꎮ此外GL还能提高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18]ꎬ且随着GL浓度增加㊁改善愈加显著ꎮ因此ꎬGL水凝胶目前主要用于装载水难溶性和离子型药物ꎮ3.2㊀制备乳液凝胶㊀GL作为典型的两亲性分子ꎬ能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㊁促使乳滴形成ꎻ同时GL的特性使其在乳滴表面多层吸附ꎬ形成纤维网络结构㊁黏度显著增加ꎬ可进一步提高乳滴界面的稳定性[15]ꎮ因此ꎬGL用于制备乳液凝胶兼具乳化剂和稳定剂功能ꎮ表2归纳了GL在乳液凝胶中的应用情况ꎮ表1㊀甘草酸水凝胶作为缓控释载体材料的相关研究包载药物GL浓度载药/吸附性能释放性能参考文献紫杉醇(paclitaxelꎬPTX)8.23采用超声分散法制备载药胶束:EE=90.22%ꎬDL=7.90%ꎻPTX在GL溶胶中溶解度提高了约200倍(0.67ң124μg mL-1)载药胶束在含1%聚山梨酯80的水介质中ꎬ12h累积释放率达66.62%ꎬ低于PTX的85.29%ꎬ具有缓释作用[26]黄芩素(baicaleinꎬBA)910采用超声-薄膜水化法制备载药胶束:EE=80.95%ꎬDL=9.15%采用透析法ꎬ在含1%吐温-80的PBS介质中释放ꎬBA饱和溶液在pH8.3的释放介质中10min内药物累积释放率达97.96%ꎬBA在纳米胶束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提高了约4600倍(0.15ң690.90μg mL-1)纳米胶束在pH6.8和8.3释放介质中BA在6h内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18.20%和47.96%ꎬ具有pH响应释药特性载药凝胶:DL=82.29μg mL-1ꎬBA在GL溶胶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提高了约16.4倍(0.73ң11.99μg mL-1)采用透析法ꎬ在含1%吐温-80的PBS释放介质中(pH6.8和8.3)磁力搅拌ꎬ释放率在6h达到平衡ꎬ累积释放率达97%以上[18]吖啶黄罗丹明6G尹红Y甲酚红90采用静态吸附法ꎬ将1cm3GL凝胶置于含染料(10mg L-1)的PBS溶液(0.01mol L-1)中静置48hꎬ吸附率分别为98%㊁90%㊁8.1%/90载染料量为0.2mg mL-1凝胶稳定后放入5mLpH7.4的PBS释放介质中ꎬ35h内上层溶液的吸光度从0.026增强至0.35[27]表2㊀甘草酸在乳液凝胶中的相关研究油相(浓度ꎬwt%)GL凝胶浓度(wt%)联合使用油界面张力(mN/m)吸附30min后界面张力(mN/m)粒径/μm参考文献橄榄油(30~60)1~4///10~15[15]亚麻油(40)4/18.747.9610[3]海藻油(40)4/10.684.387[3]葵花油(30)1~2大豆分离蛋白-果胶复合纳米颗粒(0.3wt%)25163[28]葵花油(40)4/22.7610.6810[3]葵花油(70)1~4聚甘油聚蓖麻油酸酯(1wt%)//9~23[29]谷甾醇-谷维素和葵花油(50)4///5[30]松香油ND45(30~80)1/16.792.482.07[31]溶剂油150#(30~80)1/26.259.525[31]二甲苯(30~80)1/29.5113.805.83[31]㊀㊀由表2可知ꎬGL在较低浓度范围内(1%~4%)即能与食用油或工业油形成乳液凝胶ꎬ且油相容纳比高(30%~80%)ꎬ显示出优良的乳化和稳定作用ꎮ随着GL浓度提高ꎬ网络孔径减小㊁网络结构中的油滴粒径随之减小[15]ꎮ当固定体系中油相和GL浓度时ꎬGL凝胶对不同油相的界面张力降低程度存在差异ꎬ对极性较大的油相的亲和力更高[31]ꎮ当与其他乳化剂联用时ꎬ二者协同发挥减低界面张力功能ꎬ乳化能力优于单一乳化剂ꎮ此外ꎬGL与其他乳化剂配合制成W1/O/W2复乳凝胶ꎬ能用于包载亲水性㊁环境敏感型药物[29]ꎮ3.3㊀研发智能水凝胶㊀智能水凝胶含水量高㊁对外界环境刺激敏感㊁生物相容性优良ꎬ已在生物医学领域受到广泛认同ꎬ可作为组织工程材料㊁伤口敷料㊁肿瘤化疗药物载体等ꎮ天然小分子凝胶剂是制备智能水凝胶的理想材料ꎬGL作为功能性活性凝胶因子也引起了广泛关注ꎮZhao等[32]利用1.5mmol L-1GL制备具有抗菌性能的可注射㊁可模塑的低分子水凝胶ꎬ在低(1%)-高(30%)-低的应变扫描循环下ꎬ体系呈现出凝胶-溶胶-凝胶的可逆转变ꎬ具有良好的触变性ꎮ该凝胶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ꎬ最小抑菌浓度为0.13wt%ꎮ经GL凝胶处理后的细胞活性未改变ꎬ且浓度高达0.17wt%时未出现溶血现象ꎬ显示出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良好的血液相容性ꎬ可用于组织工程细胞培养ꎮFang等[25]通过酰胺键连接偶氮苯基团和两个GA分子设计合成了A-B-A型三嵌段共聚物(GAG)ꎮ偶氮苯基团参与顺/反异构化ꎬ反式-GAG在DMSO/H2O(2ʒ8ꎬV/V)中形成了超分子凝胶ꎬ具有光响应性ꎬ即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的交替照射下发生可逆的顺-反-GAG异构化ꎬ导致凝胶-溶胶转变ꎮ该反式-GAG凝胶显示出优异的自修复特性ꎬ可作为注射材料ꎮWan等[33]以4wt%甘草酸单铵盐和20wt%葵花籽油在80ħ下均质并充气ꎬ通过加入炭黑粒子制备凝胶化乳液泡沫ꎮ由于炭黑粒子可吸收紫外光并将吸收的光能转化成热能ꎬ在紫外照射下体系温度升高ꎬ当超过GL的凝胶-溶胶转化温度(55~60ħ)时ꎬGL凝胶网络融化致使泡沫失稳ꎬ从而显示出独特的光/热双重响应性能ꎮ3.4㊀作为催化剂载体㊀以天然凝胶为载体ꎬ既可稳定金属催化剂的活性ꎬ又能为金属配体提供手性㊁还原性等ꎬ为研发新型天然分子凝胶基底的金属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ꎮ孙仪萌[34]以GL自组装的手性螺旋纳米结构水凝胶为骨架ꎬ无手性金属为配体构建了超分子手性催化剂ꎮGL可以将手性传递给无手性配体ꎬ进而影响对映体的对映选择性ꎬ最高获得61%的对映体过量值ꎬ催化反应产率达99%ꎮ证实GL水凝胶适宜作为不对称催化Diels-Alder反应支架ꎮSaha等[14]在GL水凝胶中引入氧化石墨烯和氯金酸ꎬ利用GL中二糖葡萄糖醛酸的还原性将氯金酸原位还原为金纳米粒ꎬ开发了一种三重催化剂体系ꎮ用于将对硝基苯酚多相催化还原为对氨基苯酚ꎬ催化效率提高了2.5倍ꎮHao等[35]以甘草酸单胺盐水凝胶作为辅助材料ꎬ与聚丙烯酰胺(PAAm)合成具有高机械性能的双网络(doublenet ̄workꎬDN)水凝胶GL/PAAmDNꎬ具备快速自恢复和优良的抗疲劳性能ꎮ其利用GL中二糖醛酸基团的还原性ꎬ在不添加外部还原剂的情况下使Au(III)离子自发地原位还原ꎬ可作为金属纳米粒的支持剂用于4-硝基苯酚还原反应ꎮ通过冰模板技术(ice-templatingtechnique)重铸凝胶增加孔隙率后ꎬ将4-硝基苯酚转化率提高至100%ꎻ且流动催化反应连续重复20个循环后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ꎬ转化率维持在99%以上ꎬ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效率ꎮ3.5㊀其他应用㊀GL作为修饰剂和稳定剂ꎬ能增强海藻酸盐与Ca2+生成的可生物降解原位注射水凝胶的靶向性[36]ꎻ基于该凝胶体系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能长时间保持细胞活性和增殖ꎬP450mRNA的表达增强ꎬ提示该凝胶在肝组织工程3D细胞培养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36]ꎮ鉴于肿瘤细胞自身特性ꎬ以其研究增殖性或安全性说服力尚显不足ꎬ有必要选用其他细胞系进一步验证ꎮ天然小分子凝胶剂还是制备超分子聚合物的理想材料ꎬ可基于主客体作用构建自修复水凝胶ꎮ许格[37]在GA两端修饰不饱和双键作为客体分子ꎬ以β-环糊精和环氧氯丙烷聚合制备亲水性聚合物作为主体骨架ꎬ利用紫外光固化技术制备了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胶ꎬ在pH4~14的溶液环境中均稳定并在振荡和加热后会发生凝胶-溶胶转变ꎮLi等[38]将GL作为客体㊁β-环糊精为主体ꎬ分别与N-N -二甲基丙烯酰胺共聚后形成自愈合水凝胶ꎬ与3T3L1细胞共孵育24h后细胞仍保持较好的形态和活性ꎬ生物相容性良好ꎬ有望开发成为性能优异的组织工程和伤口敷料ꎮ4 结语与展望虽然GL水凝胶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ꎬ但目前对GL凝胶的性能开发尚显不足ꎮ未来研究预期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探索:①深入研究GL自组装机制ꎬ明确其分子自组装路径与产物形态性能之间的关系ꎬ掌握关键调控因子ꎬ进而实现组装过程的精确控制ꎻ②目前GL凝胶的应用领域局限㊁方式较为单一ꎬ如何发挥其作为天然产物兼具的优良生物相容性和多种活性ꎬ尤其是扩大在生物组织工程㊁靶向制剂等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ꎬ仍值得进一步探索ꎻ③通过引入功能性基团使GL凝胶具有刺激响应性研发智能药物载体ꎬ或与其他智能凝胶结合获得具有更高性能的复合网络凝胶ꎬ扩大其适用范围ꎻ④GL作为天然小分子凝胶具有典型的 药辅合一 特性ꎬ但当前研究更侧重于载体㊁基质㊁添加剂等作为 辅 的作用ꎬ而其 药 的功能则在研究中关注不足ꎬ今后的研究可基于GL自身药理作用开发功能化新剂型或新技术ꎮ综上ꎬGL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小分子功能材料ꎬ在药物载体㊁乳液凝胶和智能水凝胶等多方面潜在极大的应用价值ꎮ期待不同领域研究者给予关注ꎬ持续开拓GL水凝胶的新功能㊁研发新产品ꎬ共同推进天然小分子水凝胶的快速发展ꎮ参考文献:[1]㊀韩瑶聃ꎬ王彬ꎬ王政雨ꎬ等.甘草酸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ꎬ2012ꎬ21(21):2499-2505.[2]孙娟ꎬ庄亦心ꎬ胡锋清ꎬ等.甘草酸作为甜味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ꎬ2020ꎬ31(11):144-148.[3]WANZꎬSUNYꎬMALꎬetal.ResponsiveEmulsionGelswithTuna ̄blePropertiesFormedbySelf-AssembledNanofibrilsofNaturalSaponinGlycyrrhizicAcidforOilStructuring[J].JAgricFoodChemꎬ2017ꎬ65(11):2394-2405.[4]刘罗娜ꎬ李小芳ꎬ仲粒ꎬ等.以甘草酸为稳定剂制备黄芩苷固体纳米晶体[J].中草药ꎬ2019ꎬ50(9):2057-2064.[5]QIUCꎬWANGJꎬQINYꎬetal.CharacterizationandMechanismsofNovelEmulsionsandNanoemulsionGelsStabilizedbyEdibleCy ̄clodextrin-BasedMetal-OrganicFrameworksandGlycyrrhizicAcid[J].JAgricFoodChemꎬ2019ꎬ67(1):391-398.[6]杨璇.甘草对葛根㊁黄芩增溶作用和机理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ꎬ2013.[7]李映ꎬ王莉芳ꎬ王金铃ꎬ等.穿心莲内酯-甘草酸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ꎬ2018ꎬ43(1):79-85.[8]杨富恒ꎬ刘旭东ꎬ刘思佳ꎬ等.甘草酸对紫杉醇增溶作用考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ꎬ2016ꎬ36(21):1873-1877.[9]赵雅欣ꎬ高文远ꎬ张连学ꎬ等.甘草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香料香精化妆品ꎬ2010(4):45-48.[10]付伟ꎬ柴栋ꎬ文颖ꎬ等.甘草酸偶联牛血清白蛋白载木犀草素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外活性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ꎬ2018ꎬ18(1):22-27. [11]吴铭芳.甘草酸偶联人血清白蛋白包载白藜芦醇肝靶向制剂的制备㊁表征与活性评价[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ꎬ2017. [12]王若宁ꎬ柳雨影ꎬ陈健ꎬ等.甘草酸㊁甘草次酸的抗肿瘤机制及其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ꎬ2019ꎬ50(23):5876-5886. [13]梁俊杰ꎬ夏国园ꎬ程祖胜ꎬ等.甘草次酸的肝靶向应用进展[J].广东医学ꎬ2019ꎬ40(17):2554-2557.[14]SAHAAꎬADAMCIKJꎬBOLISETTYSꎬetal.Fibrillarnetworksofglycyrrhizicacidforhybridnanomaterialswithcatalyticfeatures[J].AngewChemIntEdEnglꎬ2015ꎬ54(18):5408-5412. [15]WANZꎬSUNYꎬMALꎬetal.Thermoresponsivestructuredemulsionsbasedonthefibrillarself-assemblyofnaturalsaponinglycyrrhizicacid[J].FoodFunctꎬ2017ꎬ8(1):75-85.[16]PETROVASSꎬSCHLOTGAUERAAꎬKRUPPAAIꎬetal.Self-associationofglycyrrhizicacid.NMRstudy[J].ZeitschriftfürPhys ̄ikalischeChemieꎬ2017ꎬ231(4):839-855.(下转第831页)[56]MABꎬRUSZCZAKCꎬJAINVꎬetal.Optimizedliquidchromatogra ̄phynanoelectrospray-high-resolutiontandemmassspectrometrymethodfortheanalysisof4-hydroxy-1-(3-pyridyl)-1-butanone-releasingDNAadductsinhumanoralcells[J].ChemResToxicolꎬ2016ꎬ29(11):1849-1856.[57]KANALYRAꎬHANAOKATꎬSUGIMURAHꎬetal.DevelopmentoftheadductomeapproachtodetectDNAdamageinhumans[J].An ̄tioxidRedoxSignalꎬ2006ꎬ8(5/6):993-1001.[58]BESSETTEEEꎬGOODENOUGHAKꎬLANGOUЁTSꎬetal.ScreeningforDNAadductsbydata-dependentconstantneutralloss-triplestagemassspectrometrywithalinearquadrupoleiontrapmassspectrometer[J].AnalChemꎬ2009ꎬ81(2):809-819.[59]BALBOSꎬHECHTSSꎬUPADHYAYAPꎬetal.Applicationofahigh-resolutionmass-spectrometry-basedDNAadductomicsap ̄proachforidentificationofDNAadductsincomplexmixtures[J].AnalChemꎬ2014ꎬ86(3):1744-1752.[60]LUDWIGCꎬGILLETLꎬROSENBERGERGꎬetal.Data-independentacquisition-basedSWATH-MSforquantitativeproteomics:atutorial[J].MolSystBiolꎬ2018ꎬ14(8):e8126.[61]GUOJꎬTURESKYRJꎬTARIFAAꎬetal.DevelopmentofaDNAadductomemassspectraldatabase[J].ChemResToxicolꎬ2020ꎬ33(4):852-854.[62]CHANGYJꎬCOOKEMSꎬCHENYRꎬetal.Ishighresolutionastrictrequirementformassspectrometry-basedcellularDNAad ̄ductomics?[J].Chemosphereꎬ2021(274):129991.[63]GOODENOUGHAKꎬSCHUTHAꎬTURESKYRJ.NovelLC-ESI/MS/MS(n)methodforthecharacterizationandquantificationof2ᶄ-deoxyguanosineadductsofthedietarycarcinogen2-amino-1-methyl-6-phenylimidazo[4ꎬ5-b]pyridineby2-Dlinearqua ̄drupoleiontrapmassspectrometry[J].ChemResToxicolꎬ2007ꎬ20(2):263-276.[64]ZHANGNꎬDENGWꎬLIYꎬetal.FormicacidofppmenhancesLC-MS/MSdetectionofUVirradiation-inducedDNAdimericphoto ̄products[J].AnalChemꎬ2020ꎬ92(1):1197-1204.(上接第824页)[17]GAOYꎬHAOJꎬWUJꎬetal.Cooperativesupramolecularhelicalas ̄semblyofapyridinium-tailoredmethylglycyrrhetate[J].SoftMat ̄terꎬ2016ꎬ12(44):8979-8982.[18]刘帆.甘草酸自组装体系对中药单体成分的增溶促稳作用及其配伍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ꎬ2020.[19]马璐璐.甘草酸的纤维化自组装及在界面主导食品胶体的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ꎬ2020.[20]MATSUOKAKꎬMIYAJIMARꎬISHIDAYꎬetal.Aggregateformationofglycyrrhizicacid[J].ColloidsSurfAPhysicochemEngAspꎬ2016(500):112-117.[21]王文苹ꎬ刘珍珍ꎬ常道潇ꎬ等.甘草酸水溶液的凝胶化特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ꎬ2020ꎬ40(16):1724-1727.[22]BAGBGꎬMAJUMDARR.Self-assemblyofRenewableNano-sizedTriterpenoids[J].ChemRecꎬ2017ꎬ17(9):841-873. [23]KOGAKꎬKIMURATꎬSAKAIKꎬetalꎬYoshikawaN.Physicochemicalandstructuralpropertiesofglyceringelpreparedusingglycyrrhizicaciddie-thylester[J].JOleoSciꎬ2014ꎬ63(12):1309-1322.[24]WANGYꎬZHAOBꎬWANGSꎬetal.Formulationandevaluationofnovelglycyrrhizicacidmicellesfortransdermaldeliveryofpodo ̄phyllotoxin[J].DrugDelivꎬ2016ꎬ23(5):1623-1635.[25]FANGHꎬZHAOXꎬLINYꎬetal.ANaturalGlycyrrhizicAcid-Tai ̄loredLight-ResponsiveGelator[J].ChemAsianJꎬ2018ꎬ13(9):1192-1198.[26]YANGFHꎬZHANGQꎬLIANGQYꎬetal.Bioavailabilityenhance ̄mentofpaclitaxelviaanoveloraldrugdelive-rysystem:paclitaxel-loadedglycyrrhizicacidmicelles[J].Moleculesꎬ2015ꎬ20(3):4337-4356.[27]武金丹.胆甾酸骨架分子离子识别体系和三萜骨架水凝胶体系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ꎬ2016.[28]LIQꎬHEQꎬXUMꎬetal.Food-GradeEmulsionsandEmulsionGelsPreparedbySoyProtein-PectinComplexNanoparticlesandGlycyrrhizicAcidNanofibrils[J].JAgricFoodChemꎬ2020ꎬ68(4):1051-1063.[29]MALꎬWANZꎬYANGX.MultipleWater-in-Oil-in-WaterEmul ̄sionGelsBasedonSelf-AssembledSaponinFibrillarNetworkforPhotosensitiveCargoProtection[J].JAgricFoodChemꎬ2017ꎬ65(44):9735-9743.[30]LIQꎬXUMꎬXIEJꎬetal.Largeamplitudeoscillatoryshear(LAOS)fornonlinearrheologicalbehaviorofheterogeneousemulsiongelsmadefromnaturalsupramoleculargelators[J].FoodResIntꎬ2021(140):110076.[31]MAYꎬGAOYꎬZHAOXꎬetal.ANaturalTriterpeneSaponin-BasedPickeringEmulsion[J].Chemistryꎬ2018ꎬ24(45):11703-11710. [32]ZHAOXꎬZHANGHꎬGAOYꎬetal.ASimpleInjectableMoldableHy ̄drogelAssembledfromNaturalGlycyrrhizicAcidwithInherentAnti ̄bacterialActivity[J].ACSApplBioMaterꎬ2020ꎬ3(1):648-653. [33]WANZꎬSUNYꎬMALꎬetal.Long-LivedandThermoresponsiveE ̄mulsionFoamsStabilizedbySelf-AssembledSaponinNanofibrilsandFibrillarNetwork[J].Langmuirꎬ2018ꎬ34(13):3971-3980. [34]孙仪萌.甘草酸的自组装螺旋纳米结构作为催化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的骨架[D].郑州:郑州大学ꎬ2019.[35]HAOJꎬGAOYꎬLIUJꎬetal.ToughꎬStretchableꎬCompressiveDoubleNetworkHydrogelUsingNaturalGlycyrrhizicAcidTailoredLow-Molecular-WeightGelatorStrategy:InSituSpontaneousFor ̄mationofAuNanoparticlesToGenerateaContinuousFlowReactor[J].ACSApplMaterInterfacesꎬ2020ꎬ12(4):4927-4933. [36]TONGXFꎬZHAOFQꎬRENYZꎬetal.Injectablehydrogelsbasedonglycyrrhizinꎬalginateꎬandcalciumforthree-dimensionalc-ellcultureinlivertissueengineering[J].JBiomedMaterResAꎬ2018ꎬ106(12):3292-3302.[37]许格.甘草次酸 环糊精主客体作用调控的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ꎬ2019.[38]LIYꎬLIJꎬZHAOXꎬetal.Triterpenoid-BasedSelf-HealingSupra ̄molecularPolymerHydrogelsFormedbyHost-GuestInteractions[J].Chemistryꎬ2016ꎬ22(51):18435-184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模型组 甘草酸组 凯西莱组
甘草酸制剂有多种肝细胞保护机制
解毒、抗肝脏毒物
甘草酸治疗药物性肝病
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原因就是毒性反应,而我国 自古以来就有甘草解百毒的说法。现在临床上常 用甘草酸类药物治疗药物性肝损害。
甘草酸制剂的研发及应用进展
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 刘 倩
主要内容
1 肝损伤常见的病因及其特征 2 肝损伤的治疗原则 3 甘草酸制剂的研究进展
及应用
一、肝损伤常见的病因及主 要特征
常见肝损害的病因
病毒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 酒精性肝损害 脂肪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损害 其他(手术创伤、遗传代谢、休克等)
甘草根性平、味甘,具补脾、润肺、解毒、调 和诸药的功能。主治脾虚食少,胃、十二指肠溃 疡、咳嗽、支气管炎等。
甘草的秘密——天然甘草酸
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药理成份 由一分子甘草苦质酸和二分子葡萄糖醛酸组成 甘草酸制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明确的多种保肝作用 广泛应用于各类肝损伤治疗
甘草酸制剂多种肝细胞保护机制
肝硬化
保肝药物 作用靶点
抗炎保肝治疗的地位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肝脏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是疾病进展的主要 病理学基础。如能有效抑制肝组织炎症,有可能减少肝 细胞破坏和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 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等制剂活性成分比较明确, 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 作用,临床应用这些制剂可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 对于ALT升高者或肝组织学明显炎症坏死者,在抗病 毒治疗的基础上可适当选用抗炎保肝药物
18α体甘草酸 激素受体
抗炎
Refer:吴锡铭.中国药理学报.1992.7
3、抑制炎症物质的产生

花生四烯酸(AA)
环氧草合酶
脂氧酶

炎症介质
白三烯 PGs
Refer:高章圈;解放军药学学报1999年10月
甘草酸可参与细胞免疫,抑制肝脏 非特异性炎症,作用优于β体甘草酸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诊断及特征
病毒性肝炎:检测病毒标志,如:病毒抗原、特异 性抗体、病毒核酸等
酒精性肝病:排除病毒性肝炎;有长期大量饮酒 史;GGT通常较高;AST升高明显
脂肪性肝病:排除病毒性肝炎;常合并代谢综合征 的其他表现,B超、CT有重要诊断价值
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诊断及特征
中毒性肝病(药物、有毒物质):有服药史和有 毒物质接触史;可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Δ4-5-β 还原酶
竞争性结合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
抗代炎谢作失用活
Refer:陈尉华. 国际消化病杂志.2006 .2
甘草酸制剂对血浆激素水平的影响
❖ 研究方法:治疗组46名肝病患者 (包括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36例)
ug/dl
30
25
P<0.01 有显著性差异
❖ 受检者无肾上腺、垂体疾病,也未
20
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二、肝损伤的治疗原则
肝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治疗重点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抗纤维化抗硬化
抗癌治疗
抗病毒
戒酒、导 致肝损害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细 胞 异 常 增 生 , 基质增加
炎症反应
肝纤维化
的药物停
肝细胞膜损伤
肝细胞坏死
肝 癌
药、改变
药物性肝病
脂质代谢紊乱
生活习惯、 加强运动

非酒精性 脂肪肝
能量代谢紊乱 自由基损伤
抗炎
Ref: 吴锡铭 反式甘草酸铵盐的研究 郝飞 甘草酸国外研究进展; 李开龙 甘草酸与肾脏和肾脏疾病
甘草酸制剂的抗炎作用机制
1
抑制肝脏 糖皮质激
素代谢
2
直接与激 素受体结 合发挥抗
炎作用
3
抑制炎症 物质的产生
Refer:陈尉华. 国际消化病杂志.2006 .2
1、抑制肝脏内糖皮质激素代谢
18α-甘草酸
❖ 治疗组给予甘草酸制剂150mg/d,
15
连续15日
10
用药后 24.5 用药前 16.9
❖ 于用药前一日和用药后第十五日抽
5
取血样
0
血浆中激素浓度对比
Refer:孙慧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
2、直接与激素受体结合发挥抗炎作用
18α体分子结构中D/E-环为反式构型与 泼尼松龙(prednisolone)相似,易与类固醇激 素的靶细胞受体结合发挥抗炎作用
三、甘草酸制剂的研究进展
认识甘草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 本。主根长而粗壮外皮红褐色, 味甜。茎稍带木质,小枝有棱, 羽状复叶。花冠蝶形,紫红色。 荚果镰刀状或环状。花期6~7 月,果期7~9月。生于向阳干 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沙质土壤; 喜干燥,耐寒。产中国西北、 东北和华北
认识甘草
《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根是常用的中药, 可减低或缓解其他药物的偏性、毒性,具辅助、 协调、矫味作用。
中华肝脏病和中华感染病学会,2005.12
《脂肪肝防治指南》
推荐使用甘草酸制剂、磷酯酰胆碱等中西药物; 不主张单独使用五味子类药物降低血清转氨酶。 一般选用1-2种保肝药物,疗程半年以上,或用至血
清转氨酶复常或肝活检提示脂肪性肝病消退为止。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
1. 立即停用有关药物和可疑药物; 2. 促进药物清除和应用解毒剂; 3. 抗炎、抗氧化、肝细胞保护剂 4. 免疫抑制剂治疗:强的松
0
正常组
TXA2 LTB4 LTC4
*p<0.01
对照组
100mg天晴甘美组 *p
100mgβ体组
Ref: 18H 差向异构体对慢性肝损伤小鼠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 茹仁萍,吴锡铭,方红 英 甘草酸药物研究,2001,10(9):29
甘草酸制剂有多种肝细胞保护机制
抗脂质过氧化
甘草酸可升高 D-GalN引起急性肝损伤小鼠 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的含量
自身免疫性肝病:女性多见;通常伴有其他自身 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阳性; 包括:AIH、PBC、PSC
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诊断及特征
遗传代谢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等 外科性疾病:胆道炎症、结石、肿瘤、术后静
脉高价营养 严重全身感染性:严重感染的证据 肝脏严重缺血:右心衰、休克 不明原因的肝病:5%—10%,肝活检的意义?
U/mgprot
110 105 100
95 90 85 80
** p<0.01 n=10 ,** p<0.01与病理模型组比较
病理模型组 甘草酸制剂 凯西莱组
天晴甘美可降低 D-GalN引起急性肝损伤小鼠 NOS的含量
6
5.5
5
4.5
4 * p<0.05
3.5
3
2.5 n=10 , * p<0.05与病理模型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