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知识点整理.doc

合集下载

关于苏轼的知识点

关于苏轼的知识点

关于苏轼的知识点
以下是 7 条关于苏轼的知识点:
1. 苏轼那可是大文豪啊!你想想看,他的诗词简直太牛了,就好比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得多生动形象啊,好像那春天就在眼前一样。

2. 苏轼还是个超级乐观的人呢!不管遇到啥困难,他都能笑嘻嘻的,这得多厉害呀!就像他被贬到黄州,还能写出那么多好作品,换做别人早就愁眉苦脸啦。

比如那首《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哇,这心态简直绝了。

3. 苏轼在美食上也有一番造诣呀!他可是创造了东坡肉呢。

难道你不想知道这道美味是怎么来的吗?据说就是他在黄州的时候研究出来的,这得是多热爱生活才能发明美食呀!
4. 你知道吗,苏轼和他弟弟苏辙的感情那叫一个深厚啊!“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听听,这感情多让人感动呀!就好像我们和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一样。

5. 苏轼的书法也是相当厉害的哟!他的《黄州寒食帖》那可是书法精品呀。

想象一下,那笔迹犹如龙飞凤舞,多么有气势啊!
6. 苏轼对人生的思考也特别深刻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话说得多有哲理呀!就好像他看穿了人生的真谛一样。

7. 苏轼在大家的心目中那就是一座丰碑呀!他的才华、乐观、深情,都让人敬佩不已。

他的作品流传千古,难道不应该好好去欣赏、去品味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苏轼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值得我们一直去学习和研究。

苏轼传知识点总结

苏轼传知识点总结

苏轼传知识点总结苏轼早年曾任官,但由于不合时官,多次遭遇贬谪。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反而在流放期间发挥了极大的文学才能,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

苏轼的诗文以豪放、开通而见长,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诗歌、散文、词作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对宋代绘画、书法也有重要影响。

苏轼的成就主要包括:作为诗人的成就、作为散文家的成就、作为词人的成就、作为书法家的成就、作为绘画家的成就等。

在诗歌方面,苏轼是北宋文坛上的领袖人物,他的诗以情感真挚、富有表现力而著称,被誉为“蕉客”、“吴中四士”之一。

他的诗在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风景方面都做到了完美的结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在散文方面,苏轼的散文作品多以自然、风景为题材,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文学价值。

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东坡志林》中,这部书是苏轼一生的主要散文作品集,体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历史、文学等方面的思考。

在词作方面,苏轼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词作以豪放清逸、婉约柔媚而著称,成为了宋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书法方面,苏轼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在书法艺术方面的成就直接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发展。

在绘画方面,苏轼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为主,以其浑厚、雄浑、俊俏、秀丽、机警、多变的笔墨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在山水画方面的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苏轼一生才情横溢,多才多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他的文学风格豪放开通,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词作品和散文作品,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备受推崇,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

苏轼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完整word版)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docx

(完整word版)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docx

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之茫然古:的子今:完全不知道的子3.一多( 1) a 流而(,向) b 望武昌(方位名作状,向)( 2)望 a 七月既望(名,每月十五) b 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看)( 3)下 a 方其破州,下江陵(,攻占) b 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下面)( 4)如 a 一之所如(,往) b 如怨如慕(副,像)4.活用(1)西望夏口,望武昌(名用作状,向西,向)(2)下江陵(名用作,攻占)(3)流而也(名用作,向)( 4)舞幽壑之潜蛟(的使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的使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用作,整理)( 7)月明星稀,南(名用作状,向南)( 8)况吾与子樵于江渚之上(名用作,打砍柴)( 9)而友麋鹿(名的意用法,以⋯⋯,以⋯⋯友)( 10)渺海之一粟(形容用作,渺小的像)( 11)不知方之既白(形容用作,出白色)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气“也”,表判断)2.疑句(1)何其然也(“何”与“也”表疑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气)(3)而今安在哉(气“哉”,表疑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气“乎”,表疑气)(5)而又何羡乎(气“乎”,表反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3)(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式句(1)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短后置)(2)月出于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于山之上出,于斗牛之徘徊,介短后置)(3)凌万之茫然(茫然万,定后置)(4)渺渺兮予(予渺渺,主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短后置)(6)况吾与子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樵,介短后置)四、重点句翻1.月出于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文:月亮从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

苏轼文学知识点总结

苏轼文学知识点总结

苏轼文学知识点总结苏轼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方面。

在诗词方面,苏轼的作品涵盖了咏物、田园、山水、宫怨、宋词等多种题材,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感悟,描绘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事,展现出了他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在散文方面,苏轼的作品以《东坡志林》为代表,内容丰富,包括文学批评、政治立论、人生感慨、风俗描写、游记等多个方面,反映出了苏轼多才多艺、博学多才的文学素养和社会才华。

在书法方面,苏轼的书法作品以行草和楷书为主,字迹工整、气韵横生、起伏有致、大气磅礴,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苏轼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古代文学理论和创作技巧的启发和影响,尤其是受到了韩愈、欧阳修等唐宋诗人的影响。

在古代文学理论方面,苏轼注重对词藻的精致处理、意象的生动描绘和意境的深远表达,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诗意的凝聚,对文学的思辨和艺术追求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感悟。

在创作技巧方面,苏轼注重选材、情景描写、形式变化、节奏韵律、音韵美感等方面的处理,运用了比喻、象征、对比、排比、联想等修辞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时代气息,体现出了他对传统文学技法的传承与创新。

苏轼的文学创作受到了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尤其是受到了北宋政治和文化相对开放和繁荣的局面的影响。

在北宋时期,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和繁荣,社会上涌现了一大批有识之士和文化名流,文学艺术活动也得到了相应的支持和鼓励。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代文学宗师,得到了许多政治和文化名流的赏识和支持,他参与了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活动,以文学实践和文化批评为依托,影响了当时的文学、艺术和社会风气。

同时,苏轼也受到了北宋社会风俗、山水风光、自然风情、民间风物和宫廷生活的熏陶和感悟,他的作品多以此为题材,展示了北宋时期的社会和文化风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现实。

总之,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思想内涵、艺术形式和感情表达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独特的魅力,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由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

下面整理归纳了《赤壁赋》中的主要文言知识点。

《赤壁赋》有着非常丰富的文言表达,包括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等。

其中,以下是《赤壁赋》中常见的文言知识点:1.佳句《赤壁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能够体现苏轼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人生、历史等的思考。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顾惭乎人之众口,拂袖而起流云。

”、“临帝子之降虞,受命而来;若江河之清且曰休矣,背负青天而莫之闻。

”这些佳句在后来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赞赏。

2.对景描写《赤壁赋》中的对景描写是苏轼用来表达自己感受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苏轼通过对赤壁战场、长江、周围山水等的生动描写,展示了他对江山之美的热爱和对战争、人世沧桑的深思。

他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大自然的景物,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3.史诗气势《赤壁赋》是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现了万众瞩目的壮丽场面和英雄豪情,具有史诗般的气势。

苏轼运用了壮丽的叙事手法,通过对各种战场景面的描写,展现了英雄们的勇猛和智慧,表达了对英雄壮丽事迹的赞美和对历史进程的思考。

4.辞章运用《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典故和历史典故,如“应弦而倒”、“千古兴亡多少事”等,使文意更加深厚丰富,给人丰富的联想空间。

苏轼还使用了许多诗词名句和典故,如杜甫的《登高》诗、“冷艳秋霜”等,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韵味。

5.修辞手法《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称、比喻、拟人等,以及诸多的修辞手法使得整篇赋文色彩丰富,文笔流畅。

苏轼将对战争和英雄的赞美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相融合,既展现了文人的情感,又使文章具有艺术的美感。

总之,《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苏轼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既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壮美和英雄的豪情,又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思和感慨。

通过《赤壁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和领悟中国古代文言文的艺术魅力。

苏轼六国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苏轼六国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苏轼六国论知识点总结归纳苏轼是北宋文学家、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广泛涉及诗文、散文、书画等多个领域。

其中,他的《六国论》被誉为他的一篇重要政论作品。

本文将对《六国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文化综述苏轼的《六国论》写于北宋政治乱世,主要讨论了战国时期由于六国分裂而导致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战国时期的六国与北宋进行对照,以反思当时的社会困境。

二、《六国论》的核心观点1. 社会分化导致动乱苏轼指出,战国时期的社会分化严重,无论是贫民还是富贵,都对国家的命运失去了信心,社会动荡不安。

苏轼以战国时期六国内乱为借鉴,提醒北宋政府不能重蹈覆辙,需要重视社会稳定和民生问题。

2. 侈靡之风导致道德崩溃苏轼在《六国论》中明确指出了侈靡之风对战国六国的负面影响。

他认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敗壞,人们对名利的追求超过对道德的追求,导致道德滑坡和社会风气的衰败。

他将这种现象与北宋时期的士人追求声望和利益的心态进行对照,呼吁以德治国,重视道德修养。

3. 坚持忠信与公正苏轼在《六国论》中也提出了忠信与公正的重要性。

他认为,战国时期的分裂与内乱与国君失去忠信与公正有密切关系。

他呼吁北宋政府坚守忠诚和公正,以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治理。

4. 重视文化与教育苏轼在《六国论》中也提出了重视文化与教育的观点。

他认为,当时的六国因为忽视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导致智慧人才难以得到重用和尊重。

他对北宋政府提出了加强文化与教育建设的呼吁,以培养更多的人才来推动国家的繁荣。

三、《六国论》的影响与意义苏轼的《六国论》不仅仅是对战国时期六国动荡的回顾与研究,更是对当时北宋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与启示。

它以批判的态度指出社会弊病,展示了对社会、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洞察力。

《六国论》通过对过去的总结和分析,为北宋时期重视社会治理与文化教育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此外,苏轼的《六国论》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影响了很多后来者,成为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政论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整理:苏轼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整理:苏轼

苏轼第一节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1.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其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2.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

3.苏轼具有执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和坚定沉著、乐观旷达的精神,在逆境中照样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4.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

第二节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苏轼的文道观:文道并重1.文章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不只是载道工具,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态。

2.“道”泛指事物的规律,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3.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的艺术成就:1.艺术风格: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

a.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气势的雄放。

b.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畅达。

2.艺术气魄兼收并蓄,表现力极高,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

广泛地从前代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想象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

3.议论文翻新出奇,形式活泼,议论生动,往往夹叙夹议,兼带抒情,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更具美文的性质。

《日喻》中,借助生动形象的事例,说理透辟。

如《石钟山记》。

4.以“辞达”为准则,作文行止有度,简洁凝练,在其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记承天寺夜游》,八十馀字,韵味隽永。

5.辞赋中融入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诗歌的抒情意味。

《赤壁赋》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

第三节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一、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重要主题;深刻的人生思考表现出乐观旷达的精神。

1.抨击社会的弊政、陋习,体现出深沉的批判意识。

2.从人生遭遇和客观事物中总结经验和规律(如《题西林壁》);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超越。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四、重点语句翻译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苏轼传》知识点归纳

《苏轼传》知识点归纳

《苏轼传》知识点归纳一、人物生平1.出身和家庭背景:苏轼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苏洵也是一位著名文学家。

2.政治生涯:苏轼曾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知密州、知杭州、提点刑狱等职务。

他的政治生涯充满曲折和波折,多次被贬谪。

3.贬谪生活:苏轼先后被贬谪到黄州、岳州等地,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文学创作,反而在贬谪生活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

4.复出和晚年:苏轼在北宋嘉佑年间复官,后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但由于一次文人雅会事件而被贬谪出京。

晚年的苏轼潦倒颓废,但仍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二、文学成就1.诗词创作:苏轼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和鲜明个性而享誉一世。

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感情,表达了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2.散文创作:苏轼的散文作品多样而丰富,既有写景抒怀的,也有反映社会状况的。

他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文字功力,开创了宋代散文的新局面。

3.艺术评论:苏轼是一位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艺术评论家。

他对于绘画、音乐、书法等各种艺术形式都有独到的见解和评价。

三、思想观点1.价值观:苏轼主张以人为本、人生自有正义,他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主张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展现。

2.历史观:苏轼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历史赋予了每个人以独特的使命。

3.政治观:苏轼主张廉政、清正廉洁。

他反对朝政腐败,主张尽忠职守,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四、文化地位1.影响力:苏轼的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词作品被广泛传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重大的启示。

2.文学地位:苏轼被誉为文学天才,他的诗词作品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并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

3.学术价值:苏轼的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的艺术评论也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财富。

综上所述,《苏轼传》通过对苏轼生平和文学成就的描述,全面展现了苏轼这位文学巨擘的风采。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不凡的才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豪放洒脱的诗词作品和富有哲理的散文作品,展现了他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感悟。

苏轼知识点总结

苏轼知识点总结

苏轼知识点总结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的杰出代表。

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推崇词的创作技艺。

他在辞赋、散文和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散文颇有豪放豪迈之气,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

他的书法风格也独树一帜,有“苏文派”之称。

苏轼以文学才华闻名,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

他在历史上被评价为“治地临人”的宰相。

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方案,试图推动北宋政治体制的改革。

然而由于他的政治做法与当时保守的政治势力冲突,他多次被免职,并最终被贬谪到岭南地区。

尽管他在政治上经历了挫折,但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却深受后人的推崇和尊重。

苏轼一生写下了大量的文章和诗词,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的地位与杜甫、李白齐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思想和艺术观念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词如行云流水,诗如泉涌万壑”、“为文反而不文,为字反而不字”等文学观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主张“以诗入词”,并通过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名篇,促使“以诗入词”的创作方法形成一种独特的词体风格。

1. 苏轼的主要作品苏轼的作品涉及诗歌、词、散文等多个方面,在每一个领域中都有着独特的成就。

苏轼的诗歌作品风格多样,精炼简练,富有情感。

他的词作取材广泛,情感真挚,语言直接。

他的散文清丽豪放,富有个性。

他的书法雄健豪放,气势磅礴。

他的主要作品有《水调歌头》、《江城子》、《浣溪沙》等词作,《临江仙》、《赤壁赋》等散文,《夜泊牛渚怀古》、《江南春》等诗作,《黄州快哉亭记》、《怀素堂集》等。

2. 苏轼的文学创作特点苏轼的文学创作特点是多样化、情感丰富。

他的诗歌作品包括抒情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等各种类型。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他的散文被誉为“苏文派”,清丽豪放,富有个性。

他的书法雄健豪放,气韵磅礴。

《苏轼传》知识点归纳(强化版)

《苏轼传》知识点归纳(强化版)

《苏轼传》知识点归纳(强化版)苏轼传知识点归纳(强化版)
苏轼的生平和背景
- 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

-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家境优越,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 苏轼擅长文学创作,尤其以诗词和散文闻名。

- 他还具有政治才能,曾经在不同的官职中任职,但因为他的
意见与当时的权贵相悖,终身多次被贬谪。

苏轼的作品和成就
-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 他的诗词充满了情感和思想,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
的独特见解。

- 他的散文作品也很有深度和独特性,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有力
的观点而闻名。

- 苏轼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也有重要的影响,他提出了"活字印刷"的概念,为后来的印刷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苏轼的思想和影响
- 苏轼的思想独特而独立,他关注人民的疾苦,提倡人性的真
诚和善良。

- 他的政治理念强调公正和廉洁,对腐败和权贵主义持批评态度。

- 苏轼的文学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家和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后来的文人学者都受到了他的启发。

- 他的作品也被广泛传播和称赞,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

以上是对《苏轼传》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了苏轼的生平和背景、作品和成就以及思想和影响。

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风波苏轼知识点总结

定风波苏轼知识点总结

定风波苏轼知识点总结首先,我们来看苏轼的生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北宋中期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

苏轼出生于北宋太平兴国元年(1037年)的三月二十初一日,他是北宋文学改革运动的领袖之一。

他在文学、书法和政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可谓是当时的文学泰斗。

苏轼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年,主要为立身修业的阶段;中年,是壮志未酬,抗金立场鲜明,感慨万端的创作期;晚年,是政治受挫,艰难之中仍然心性修持,精进诗文的时期。

苏轼于大观五年(1101年)辰刻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的思想特点是其文学创作和政治理论的核心。

苏轼在文学创作上注重个性与表现力的表达,力求真情流露。

他主张诗歌要亲民,得天涯之人而揽风月之情,可以说是一种天人合一、凡情雅趣的文学追求。

在政治理论方面,苏轼主张政事得失的衡量要关注人民的疾苦,主张为政以德,不计个人得失,注重政治的人文关怀。

再来看苏轼的作品特点。

苏轼的作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感表达真挚。

苏轼的诗歌以真情流露见长,表达了市民阶层的心声,他的诗歌鲜活生动、写实自然,问题深刻。

二是境界高远。

苏轼的诗歌情感真挚自然,同时反映了他超然的人生态度和对风雨人生的豁达心态。

三是风格豪放。

苏轼的诗歌以其豪放、豪迈的风格、率真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了颇有影响的文学流派。

四是情感真挚,内涵深刻。

苏轼的诗歌真情流露,从而达到了深刻的内涵。

在词的创作上,苏轼注重意境的营造,多以抒发愁怨、思旧为主,表达了对人生变迁和社会痛苦的感慨。

最后,我们来看定风波的内容和意境。

《定风波》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有着深刻的内涵和高远的境界。

诗中描写了风浪汹涌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格和对困境的豁达和乐观。

在表现风云突变的自然奇观的同时,诗人以之为比拟,表现了自己在政治和人生上执拗的个性和锐不可当的气节。

通过《定风波》一诗,可以看出苏轼在人生历程和政治命运中的坎坷遭遇,以及他的乐观豁达和风骨不改的品格。

《水调歌头》知识点归纳整理

《水调歌头》知识点归纳整理

《水调歌头》知识点归纳整理1.创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077年)因发配黄州而创作的,因其备受苦难,带有自述和感概之辞,被誉为“黄州词”。

2.写作动机:苏轼写《水调歌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命运的痛苦和无奈。

他受到冤屈,被发配到黄州,创作了这首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1.自然与人生的结合:《水调歌头》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借助江山之美来寄托自己的感情。

通过江山绵延不尽、经久不衰的意象,传达了苏轼对于自己命运坎坷的感慨。

2.苦难与命运的思考:词中表达了苏轼被流放所带来的苦难与命运无常的无奈之情。

词中“西江夜行白帝峰,木叶丹枫照火烧”、“所恨年年花相似,月今夜夜有几回”等词句描绘了苏轼身世坎坷的命运,深刻表达了对悲观境遇的思考。

1.词意的独特扩展:《水调歌头》运用了不少独特的词语和词句,使得整首词的意境更为深邃。

如“人有悲欢离合”、“江山如画”、“花红易衰似乘客”等等。

这些艺术手法不仅扩展了词意的意境,同时也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2.形象的细腻描绘:苏轼巧妙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凸显词的主题。

例如,“白帝峰”、“木叶丹枫”等景物描写,深入细致地勾勒出了自然的美丽景色,与苏轼的感叹相辅相成。

3.音乐性的表现: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采用了抒情的笔调,使其具有了一种歌曲的韵律和韵感,“东篱是我庐,桃李满楼”,“众蝶纷纷去,独留青草洲”等句子流畅优美,具有极高的音乐性。

5.个体命运的抒发:《水调歌头》通过苏轼自身的遭遇和感悟,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悲伤。

虽然描写的是个体的命运坎坷,但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子对身世悲凉的普遍感受。

综上所述,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表达,构建出一种深邃而丰富的情感氛围。

这首词不仅在音乐性和形象描写上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也通过个体命运的抒发,向读者传递出对命运和生活的思考和追问。

苏轼传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轼传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轼传知识点归纳总结苏轼的家世与成长苏轼出身望族,祖上有遗风德行的规范。

从小就受到优良的教育,学富五车,在当时的社会地位非常崇高。

从小苏轼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父母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

在家人的启蒙下,苏轼在文学和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苏轼的政治生涯苏轼担任过很多重要的官职,但政治生涯并不算是他的事业成就。

他在执政时 advocating for political reform, want to carry out the New Policies. It's a series of reform policy carried out during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developed economy, polarized social classes,and lead to the uprising in the countryside, also lead to downfall of the Song Dynasty.苏轼提出了很多政治改革的建议,希望能够实行新政,然而由于政治上的阻力,未能获得成功。

最终他因政治理念与当权者发生冲突,被贬谪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苏轼的文学成就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文学作品以豪放、豁达、自然、质朴为代表,开豪放之风,有“豪放派”之誉。

在词方面他对词的形式和内容有着新的探索,被誉为“苏门词派”的开山祖师。

同时,他还是书法家中的佼佼者,他的行草书尤其著名,被誉为“东坡草”。

苏轼的墓志铭苏轼的墓志铭是由王安石题写,内容充满了对苏轼的赞誉之辞。

墓志铭写道:“西兹园囿,郁乎春华,子瞻庐无土而开纳君子;琴台灵台,点此青縢,直趋志怀,可往外发观其遗容者矣。

夫惟声以遒劲,字有此一体之间,虽其并州之姚、卓,乃由张、老,式古而不偏,壮力不困,达其混凝之象。

”苏轼的影响苏轼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他的文学成就在后世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苏轼知识点推荐

苏轼知识点推荐

苏轼知识点推荐苏轼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他的才华横溢、文学造诣深厚,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他的一生中,他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涉及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苏轼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您了解这位文学巨匠有所帮助。

1.苏轼的生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

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非常突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父亲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对苏轼的文学才华有很大的影响。

苏轼曾担任过多个政府职位,但由于他直言敢谏的性格,多次遭到贬谪。

2.苏轼的文学作品苏轼的文学作品广泛涉及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

他的作品以豪放洒脱的风格、真挚的情感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而著称。

其中,他的诗歌作品尤为卓越。

苏轼的诗歌作品多以自然景色、社会风俗和个人情感为题材,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3.苏轼的散文创作除了诗歌,苏轼还以其散文作品而闻名。

他的散文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和抨击社会不公等为主题。

其中,他的《东坡乐府》被誉为中国散文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的散文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苏轼的艺术成就苏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他擅长书法和绘画,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苏轼的书法作品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和工整的笔画而著称,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苏轼的思想与影响苏轼的思想主张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人性的价值。

他批评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主张改革和进步。

苏轼的思想对后世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总结:苏轼是中国宋代的一位杰出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

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而著称。

苏轼的思想主张人文主义,对社会和政治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他的艺术成就也深受后世的赞誉。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后人视为文学巨匠和人文主义的代表之一。

2025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石钟山记-苏轼》知识点梳理

2025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石钟山记-苏轼》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①汝识之乎(同“志”,知道)②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同“含糊”,重浊模糊)二、一词多义1.适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动词,到……去)②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副词,恰好)(《雁荡山》)③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动词,出嫁) (《孔雀东南飞》)④处分适兄意(动词,顺从、按照)(《孔雀东南飞》)2.固①余固笑而不信也(副词,本来)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名词,地势险要的地方) (《过秦论》)④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形容词,顽固) (《阿房宫赋》)⑤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动词,安守) (《论语·卫灵公》)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代词,自己)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介词,从)4.余①余韵徐歇(形容词,剩余的)②余尤疑之(代词,我)5.搏①水石相搏(动词,击、拍)②森然欲搏人(动词,抓、扑)6.云①《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动词,说)②磔磔云霄间(名词,天空的云层)7.鼓①微风鼓浪(动词,激荡、掀动)②噌吰如钟鼓不绝(名词,鼓声)③令赵王鼓瑟(动词,弹奏)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一鼓作气(动词,击鼓) (《曹刿论战》)8.是①是说也,人常疑之(代词,这、这样)②觉今是而昨非(形容词,正确) (《归去来兮辞并序》)9.遗①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形容词,遗留的)②小学而大遗(动词,丢弃) (《师说》)10.得①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动词,得到)②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助动词,能够)③此余之所得也(名词,收获)(《游褒禅山记》)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名词,心得,收获)(《游褒禅山记》)⑤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动词,同“德”,感激)(《鱼我所欲也》)⑥阴阳和而万物得(动词,成,成功)(《礼记•郊特牲》)⑦相得欢甚(动词,契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11.绝①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形容词,陡峭的)②噌吰如钟鼓不绝(动词,断)12.然①然是说也(连词,表示转折,可是,却)②石之铿然有声者(形容词词尾,表示状态)13.焉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语助词)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③微波入焉(代词,相当于“之”,这,指代穴罅)④如乐作焉(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译)⑤且焉置土石(代词,哪里)(《愚公移山》)14.而①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递进关系,更)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承接关系,不译)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转折关系,可是)④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并列关系,不译)⑤徐而察之(修饰关系)⑥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因果关系,因而)⑦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转折关系,却)⑧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并列关系,并且)三、古今异义①自以为得其实(古义:其,指示代词,那;实,名词,事情真相。

浣溪沙苏轼知识点总结

浣溪沙苏轼知识点总结

浣溪沙苏轼知识点总结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9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号铁冠道人,眉州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理学家、书法家,同时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苏轼一生经历了风波变幻的政治生涯,先后历任宰相、江宁府知府、杭州通判等职,但最终因庆历新政失败而被贬到黄州、婺州、乌丝江等地。

在政治生涯上的波折也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使其作品更加复杂丰富。

苏轼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诗词、散文和书法三个领域。

他善于借鉴前人的创作经验,同时又能够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有《江城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子由渑池怀旧》等。

而作为其代表作品之一,《浣溪沙》更是展现了苏轼的文学天才和人生智慧。

《浣溪沙》的主题和意境《浣溪沙》是苏轼在黄州十年逃难时所作的一首长词,共有七十三首。

整部长词以“浣溪沙”为名,以山水为主题,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词的典范之作。

它主要表现了苏轼在政治逆境下的苦闷和向往,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在《浣溪沙》中,苏轼对水、山、人、情四者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和交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社会风气相融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抒发,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自由、超脱之情。

《浣溪沙》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手法《浣溪沙》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描写真实生动。

苏轼善于观察自然,对山水的描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情感,营造了一种超脱、自由的意境。

2. 情感抒发真挚深刻。

苏轼在《浣溪沙》中,通过对人生、自然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政治逆境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情感真挚深刻,触动人心。

3. 艺术手法独特多变。

苏轼在《浣溪沙》中巧妙地运用了对偶、借代、意境交融等手法,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浣溪沙-苏轼》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浣溪沙-苏轼》知识点整理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全文翻译】游玩蕲水清泉寺,寺庙临近小溪,小溪中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时不时啼鸣叫着。

谁说人老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西方呢!不必因为烦恼而抱怨年老,而过度感慨时光的流逝。

【考试范围】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

“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

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

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

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

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

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知识点整理
苏轼
苏文
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1.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

政论文多针对现实,内容充实深刻;史论大都借古讽今,有较强的社会意义。

如《教战守策》、《留侯论》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2.记叙文包括碑传文、山水亭台游记和人物传记。

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

特点 1. 随物赋形。

意到笔随,如行云流水,变幻莫测,立意构思匠心独运。

2. 善于体察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态的精神微理 3. 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

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

3.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

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
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

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涉笔成趣,风神隽永,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

4.文赋至苏轼手中进一步发展,宋代文赋绝调前后《赤壁赋》,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既有传统文赋的讲究文采,又融入散文的灵活自然,更具诗歌的情韵意境,情景兼备,空灵奇幻,极富艺术魅力。

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
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

如《前赤壁赋》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苏诗
思想内容:
1.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

2.表现自我的述怀诗:描写个人遭遇,抒写自我情怀,塑造自我形象
3. 山水景物诗:是苏轼所见所闻的真实记录,歌颂了祖国山河,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

如《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 因物寓理的理趣诗:对富于情趣的自然景物、生活片段的续写中,融入深刻的哲理体悟,即景寄理,意在言外,
是对宋诗的一大贡献。

如《题西林壁》《和自由渑池怀旧》4.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

“以文为诗”实际上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

2.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如《百步洪》。

3.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

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

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苏词
思想内容:
1. 塑造英雄人物形象,寄托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

如《江
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2.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抒写自我的人生理想。

深层次展示了自我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体现个性和主体意识。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描绘自然分光和农村风情,如《浣溪沙徐门石潭》五首是北宋词史上第一组饶有风味的农村风景图和风俗图。

4.形神兼备、寄托遥深的咏物词。

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5.一往情深、真挚动人的亲情亲友词。

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艺术特色
1.苏词的风格丰富多彩,既有纵放遒劲的豪放词,又有缠绵幽怨的婉约词,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

2.发展词的表现技巧,单纯抒情较少,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炉,相互补充,深化词的主题表达和审美内涵,
3. 音律方面有所突破,不屑严格按音律填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音律束缚,以充分表情达意。

把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4. 在语言方面,清新雅练,遒健晓畅,把大量诗文句法及民间口语引入词中,使词诗化、散文化、丰富词的语言,增强词的表现力。

贡献:
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展到词,开拓出全新的艺术境界。

1.在观念上,破除诗尊词卑的传统偏见,诗词相提并论,二者有相同功用,提高词的文学地位与艺术价值
2.在内容上,进一步突破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诗能表现的内容,他几乎都用词表现了出来,扩大创作视野,开拓词的境界
3.在风格上,柔媚婉约之外,另创恢弘雄迈的豪放词风,是两宋词史上一次重大转变,为南宋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派开辟先路。

4.在形式上,表现手法、艺术技巧、语言、言律各方面有很大发展,增强词的表现功能,显示前所未有的新风貌苏轼的地位和影响
一.宋代诗文在苏诗成就最高,绘画、书法造诣极高,也精通医药。

二.在文学史上影响广泛而深远。

1. 在文坛上声誉极高,团结一批重要作家,“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创作各有建树,为宋代文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 在实用性、审美性、通俗性诸方面达到一定高度,一直被奉为典范,各方面对后世影响极深。

苏词首开豪放之气,并直接为南宋的爱国词派所继承,一直影响到清代。

3. 执中持平的品格、飘逸洒脱的襟怀,宠辱不惊的处世姿态,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