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边建筑物保护措施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3)

三、编制原因 (3)

四、工程地质条件 (4)

4.1岩土层结构概况 (4)

4.2水文地质概况 (4)

4.3止水帷幕现状 (5)

五、周边建(构)筑物施工监测 (6)

六、建筑物保护措施 (8)

6.1 施工工艺的选择 (9)

6.2 建筑物保护措施 (9)

周边建筑物保护措施

一、工程概况

1.1 责任单位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1.2 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1、和顺小区公租房工程建筑与结构施工图

2、和顺小区公租房工程主体总承包工程合同文件

3、和顺小区公租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JGJ72-2004)

4、相关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图集以及地方标准、地方法规。

5、建设单位主持召开的图纸会审记录。

三、编制原因

工程现场东侧有加油站,西侧有民房。需考虑防护措施。

在支护和结构施工、基坑的开挖、降水过程中,施工对地层产生的扰动,基坑内外地基土应力的重分布,有可能会引起支护结构、地表及附近土层的变形或沉陷,危机基坑、主体结构的问题和附近建(构)筑物、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基坑围护和

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并根据检测成果,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以确保建(构)筑物及作业人员、居民的安全。

基坑施工的不可预见性因素较多,若施工期间的周围环境有变,或地质出现异常,就有可能使维护体系或基坑处于危险状态。此时,如果施工监测的工作没有跟上,或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就使设计与施工出现偏差,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预警,从而酿成事故。因此,加强围护施工与基坑开挖过程的监测,掌握基坑及附近环境的实际工作状态,对确保结构安全、经济、可靠和施工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的。

四、工程地质条件

4.1岩土层结构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南岳区黄金路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极为便利。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冲积沟谷地貌,后期经回填改造。分布有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第三系砂岩。拟建场地内埋藏地层特征自上而下依次描述如下:

4.1.4人工填土(Q4ml)①(①为地层编号,下同):属素填土,、褐红、棕红色、紫红色,主要由粘性土及少量砂岩碎块、砂砾等组成,表层0.00-1.00m深度夹砼块、砖块等建筑垃圾,块径一般20-40cm。堆积时间3-5年,未经分层压实,未完成自重固结,密实程度不均,一般结构较松散。场地遍布该层,层厚3.50~8.50m。

4.1.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层

4.1.2.1含有机质粉质粘土②:灰黑、灰褐色,含少量有机质和植物根茎,偶见有未完全腐烂植物,略具臭味,呈软塑状态。光泽反应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本次勘察仅在钻孔215、222、232、364、B26号遇见该层,层厚0.80~4.40m。

4.1.2.2粉质粘土③:褐黄色、灰白色,呈可塑状态,光泽反应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0.60~9.00m。

4.1.3第四系残积(Qel)粘土④:红褐色,由下伏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可辨,不均匀夹少量强风化岩块,呈硬塑状态。光泽反应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干强

度及韧性较高。层厚0.40~3.90m。

4.1.3第三系(E)砂岩:为场地下伏基岩,褐红、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及粘土矿物,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为主,局部钙质胶结。具有失水易干裂、浸水易软化的特性。按其风化程度不同分为强风化、中风化两层,其野外特征分述如下:

4.1.3.1强风化砂岩⑤:褐红、暗红色,大部分矿物成份已风化变质,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块状,岩块用手易折断,冲击钻进较困难,回转钻进较易。岩石质量指标RQD<25,为极差的,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层厚0.40~4.00m。

4.1.3.2中风化砂岩⑥:褐红、灰色,部分矿物成份风化变质,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主要为长柱状,岩块用手难折断,合金回转可钻进。岩石质量指标RQD为90~95,为好的,属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本次勘察各钻孔均揭露至该层,揭露层厚

5.00~30.80m。

4.2水文地质概况

4.2.1气象水文

南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C至18°C,年平均总降水量1422.4毫米。

4.2.2地表水

根据本次勘察,场地东侧有一条灌溉水沟,深约0.30米,流速约0.3米/秒,场地北部有两个鱼塘,水深约1.5米,面积分别约为500、1800平方米。

4.2.3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及含水性

勘察期间,仅部分钻孔遇见地下水。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及第四系含有机质粘质粘土、粉质粘土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一般春夏水位较高。勘察期间为枯水期,测得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为1.70~7.80m,相当于标高38.70~50.94m;钻探作业完成后,测量各钻孔稳定水位,测得钻孔稳定水位埋深为1.00~7.30m,相当于标高39.20~51.44m。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及南岳地区水文地质资料,该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变化幅度可按3.00~

4.00m考虑。

4.2.4地层渗透性

根据室内试验和附近场地的工程经验,场地内各地层均为弱透水性地层。

五、周边建(构)筑物施工监测

5.1、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

和常规的建筑物变形观测相比,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有其特殊的一面,即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与基坑施工的工况、工期的长短等均有很大关系。在基坑施工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建筑物的变形将会逐渐趋于缓和直至恢复正常。施工前应对影响区域内的建筑物进行拍照存档和各项观测的初始值进行取测。

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要求,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内容一般有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和裂缝观测等等,而建筑物的倾斜和裂缝等情况往往是由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因此,在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中,沉降观测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5.2、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方法

5.2.1沉降观测

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高程控制点为水准点,沿基坑周边、道路等附近布设沉降观测点,以形成一个高程控制观测网对周边环境进行沉降观测。

采用水准仪按水准监测方法施测,采用中丝读数进行闭合观测。

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周对各观测点进行1~2次的沉降观测,观测应在标志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发现观测数据有错或者有怀疑时,必须重测并注明原因,观测完毕,应在现场计算闭合差,若超限应立即重测。

5.2.2倾斜观测

建筑物的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与高差,从而计算出建筑物整体的倾斜度和倾斜方向。一般采用经纬仪投点法、测水平角法或前方交会法。由于受施工场地的影响,很多情况下不方便采用以上直接测量方法,我们也可以采用测定基础沉降差法来计算建筑物的倾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