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品牌文化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品牌文化探究
在现代经济中,品牌是一种市场营销行为,品牌是指,不同竞争者为相互识别而赋予各自产品或服务的名称、说明、标记、符号、形象设计以及它们的组合。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许许多多的品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了中国五千年文化,品牌文化也逐渐形成。

一、中国古代玉文化
中国拥有独特的玉文化历史,玉文化较其他文化早数千年,早在新石器时期已经成为礼器和工具。

春秋战国,孔子认为“君子比德于玉”。

《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

“完璧归赵”中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后来为秦始皇所得,用以制皇印,成为秦至晋的传国宝。

古代封禅用的书文,刻在玉上,称之灾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为玉节。

古人贵玉,兼贵其声。

所以古乐器有玉磬、玉笛、玉篁、玉箫。

从新石器时代至商朝,昆仑山下的先民们把美玉向东西方运送,开辟了“古玉石之路”或称“古玉帛之路”。

“古玉石之路”向东由新疆进入甘肃,经宁夏、山西、陕西进入河南;向西由新疆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到欧亚各国。

由于玉石之路的开辟,大量的和田玉向东西方向运送,至商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二个玉器高峰时代。

最主要的佐证是:传说黄帝、尧、舜之时,居住在昆仑山的西王母(母系社会中,王母实为部族之首领)向他们觐献玉环等,在《穆天子传》里记载: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于昆仑,赞昆仑为“唯天下之良山,瑶玉之所在……于是取片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


明清以后,玉器的制作有了重大发展,使用范围覆盖了上层阶级的衣食住行:衣帽发冠上的各种佩件、饰物;住所有玉嵌璧饰、桌案饰等;车马轿也有种种玉饰及食盏、玉杯等。

至于桌几上的陈列品及玉如意、坠子等掌中玩物,更是不胜枚举。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83年前,苏厉给赵惠王的信中说:如秦国攻下山西北部,控制住雁门关一带,昆山之玉不复为赵王所有。

元代的维吾尔大诗人马祖常写道:“采玉河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这充分证明了比“丝绸之路”还早的“古玉石之路”的存在和繁荣。

和田玉是东西方交流的第一媒介,它为东西方的经济繁荣、政治文明、文化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讲,和田玉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开辟了玉石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了解,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的繁荣、富强和发展,开创了中国玉器发展的四大新时代,创立了玉意识、玉内涵、玉道德、玉神权、玉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相融合的伟大功绩。

二、中国古代酒文化
我国的酒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诗词中那种慷慨激昂的爱国壮志和对时代的感慨,那真的是让人感到回肠荡气,具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

古诗词中那奇秀清逸的乐章雅丽清新,悽美缠绵的爱情故事深挚感人,都深深地吸引着人们。

“一杯浊酒”出自脍炙人口的词《渔家傲·秋思》。

关于浊酒一杯,历来鉴赏《渔家傲·秋思》者都释为:一杯浑浊的酒。

但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个曲故: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对好友山涛劝他出仕说了自己的许多不便,然后说:“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

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在这里,把“浊酒一杯”与“弹琴一典”相连,说的是极为简单的物质享受,言自己不慕荣华富贵,追求的是精神享受。

“一杯浊酒”中
的“浊”,从酿酒的工艺来说,古代酿酒技术并不完善,所以浊酒就是并不是新酿的酒,酒会显得很浑浊,当然,“浊”是谦逊之词。

但在这里的浊酒不单指的是酒本身浑浊,还代表着边关将士对远在千里的故乡的怀念。

汉语大词典解译“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未滤的酒,较浑浊。

但仅仅这样解释,就太表面化了。

我们知道,古代典籍中,“浊酒”一词在不同的人物中有着不同的意思,或闲暇,或豪放,或忧伤。

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陶渊明《时运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洒》)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宋张孝祥《浣溪沙》)那么,他们为何偏爱用“浊酒”?我们知道,还有清酒。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李白“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 ----《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可以看出,人们并不是鄙弃“浊酒”,反而把它称作“贤人”。

无怪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且浊酒也分为多种,有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沉齐五种,称为“五齐”。

浊酒确实比不上清酒,但并不是说浊酒就是不好的酒,一般人不喝的酒,实际上,民间所饮之酒绝不可能是清酒,浊酒也是奢侈品呢。

从秦汉之后,酒多为官营,至北宋更为苛严。

大抵是因为制酒颇费粮食,在那些首要问题是吃饱肚子的朝代,酒,是绝对不易得的,直到元宋以后,普通人才能时时饮酒,但也是不易。

“浊酒”,一般而言,并不是我们今天所想像的难以入喉的酒,在古诗文中,往往就是指的酒。

在中国人心中酒是排解忧愁的良方。

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感叹:“已知清比圣,更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陆游甚至告诉我们,排解不同的忧愁要用不同的酒:“遣闷唯清圣,忘情付黑甜。

”清圣当然是清酒,而黑甜便是浊酒的一种了。

当我们读到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写罢相李琎之的诗句:“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便可会心微笑。

因为李琎之仍然想着当宰相,但又上不去,所以烦闷,所以“乐圣”,但又不能忘情,所以“避贤”。

杜老在这里一语而双关,刻划人物时抓住权位得失这一特点,富含深刻的政治内容,耐人寻味。

自古骚客英雄皆爱酒,寄情于酒。

李诗仙借酒令力士脱靴,武松十八碗过岗擒得白虎归。

无论当时他们喝的是什么酒,他们借酒使情感得以宣泄。

所以“酒”寓意之深长,唯饮者心知肚明。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

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都流淌着一股酒的香气。

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

人乐仙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事事皆因有酒而快乐。

陶渊明的诗中有酒,酒中有诗。

他的诗篇,与他的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为后世歌颂,他赋“归去来兮,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呵呵今朝有酒今朝醉,才不管他是不是四壁萧然家!这就是陶渊明的风格!
酒与词人,酒与诗人,酒与将军,酒与士兵,酒与男人,酒与女人,酒与社会,酒与世界,酒香弥漫了整个人间。

以下介绍几种品牌的酒:
五粮液,用五谷:稻、黍、稷、麦、豆合酿而成,入口绵醇,回味悠长。

喜欢这类酒的人多,但是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杜康,自古以来就是酒的代名词,有着几千年中国酒文化历史,在酒中地位相当高。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诗唱明杜康的含义。

蒙古王,草原上的美酒,他有着蒙古汉子的狂野和真诚,喜欢这酒的人,性
格刚直不阿!
小糊涂仙,酒林新族,如新星腾空而起,不知道会不会大起大落,不过郑扳桥的一句“难得糊涂”让他沾光不少。

贵州茅台,名气不小,价钱不扉,泸洲老窖,历史悠久,味道香醇,价廉物美。

中国的酒品牌实在是多,比如:剑南春、古井贡、汾酒、董酒、郎酒、沱牌曲酒、全兴大曲、金奖白兰地、中国红葡萄酒、北京干白葡萄酒、清酒、习酒、平坝窖、鸭溪窖……
三、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中国古代文化中体现出的管理思想,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和国际化的浪潮中并未过时。

从管理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与探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与现代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对现代的企业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表现在:
1.“天地之性人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宣扬的就是朴素的人本哲学思想。

把人视为现代企业最为核心和宝贵的资源,重视“仁”与“义”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人性化管理和家庭式文化,努力发现、培养和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企业成为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希望之“家”。

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其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

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

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

2.人类社会协调的和谐发展观《道德经》上说:“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说的是天地之所以长久,就在于能够让人生存,无私奉献。

企业要协调、持续发展,也需要具备天地的“不自生”品德,希望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客户贡献能源,为股东谋取利益,为员工提供发展,并寻求这四方的和谐与平衡。

尤其推崇“和谐”的企业发展观,认为和谐是一种稳定状态,是人类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企业与社会、股东、客户与员工的和谐发展是现代企业最高的使命和追求。

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的“入世精神”古代思想在理论层面上表现为一种以伦理为支撑点的民族文化精神,表现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前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古代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是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文化,即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并投身于改造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提倡经世致用、兴邦论国。

数千年来这种积极关注社会的“入世”精神不断延续和发展,影响着代代中国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