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法律常识
中学生基本法律常识

中学生基本法律常识第一章:国家法律体系简介
1.1 法律的概念
1.2 国家法律体系的层级结构
1.3 法律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第二章:中学生应了解的法律知识
2.1 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
2.2 责任法律法规
2.2.1 个人行为责任
2.2.2 家庭关系法律责任
2.3 民事责任
2.4 刑事责任
2.5 学校纪律与法律的关系
第三章:中学生常见法律问题
3.1 不良行为的法律后果
3.2 校园暴力与法律
3.3 著作权法及中学生的注意事项
3.4 聚众斗殴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3.5 法律帮助渠道
第四章:学生应当遵守的法律准则与规范4.1 尊重法律、尊重学校
4.2 遵纪守法、尊师重教
4.3 不参与违法行为
4.4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5 主动了解法律知识
结语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了解并尊重
法律规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法律意识,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是关于中学生基本法律常识的介绍,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法律常识:中学生应知的法律常识

法律常识:中学生应知的法律常识
1、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违法与犯罪: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1/ 1。
中学生应该学习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

中学生应该学习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治观念的普及和法律知识的提升成为中学生必备的素养和基础。
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和维护者,应该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以更好地面对和回应社会各种法治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学生应该学习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
一、普及基本法律知识中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应该具备一定的基本法律知识。
首先,他们应该了解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组成部分,如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以及这些法律的基本内容和适用范围。
其次,中学生还应该学会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学会通过合法的方式解决矛盾和纠纷。
此外,他们也应该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常识,如交通法规、消防安全法等,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利益。
二、加强法治观念的培养法治观念是中学生必备的思想观念之一。
首先,中学生应该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了解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公正性,不以个人喜好或偏见为依据对待法律。
其次,他们应该注重遵纪守法,明晰纪律和法律对自己的约束和规范,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此外,中学生还应该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明确法律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最低标准。
三、学习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中学生应该认识到学习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法治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
其次,法治教育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辩证思维能力的公民。
此外,法治教育还可以帮助中学生了解社会的法治现状和发展动态,增强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四、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中学生应该培养积极的法律意识。
首先,他们应该具备遵法守法的意识,遵守法律,学会在法律框架内行事。
其次,中学生还应该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学会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
此外,中学生还应该具备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提高法律思维的能力中学生应该学会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中学生法律常识

14、未成年人对犯罪如何进行自我防范?
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可能性,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未成年人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②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③增强辨别和自我保护的能力;④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10、在遇到社会青年或者高年级学生向我们要钱如何处理?
首先,如果是社会青年向在校学生要钱,应当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反映或者向公安民警报案,以便尽快处理。既不能自己拿刀来解决,也绝不能逆来顺受,从而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其次,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向低年级学生要钱,可以向老师举报这种行为,不能几个同学结伙来抵抗或者报复要钱者,否则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犯罪。
3、任何人不得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提供条件,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以上第一条、第三条),可以怎样解决?
11、在遇到同学欺负自己时该怎么办?
在遇到同学欺负或者发生小摩擦时,要冷静并正确地处理矛盾,可以向教师及时反映情况,而不是自己去冒然解决。
12、刑法对故意伤害罪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学生普法知识大全

中学生普法知识大全中学生违法犯罪案件逐渐增多,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且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加强中学生的普法强度,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中学生普法知识资料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中学生普法知识资料一、中学生应了解什么是违法与犯罪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分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二,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第三,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一般违法与犯罪危害程度不同,处罚方法不同,但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没有不可超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任其发展就可能导致犯罪。
二、青少年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人重伤或者死、强奸、抢、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行政责任: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免予处罚,但是可以予以训诫,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高中生法制教育

中学生应懂得哪些法律常识(一)法是如何解释的这个问题,有无数种说法,汉语中的法字。
古代写作。
左旁的水字是公平的意思。
右旁的来自“神明裁判”故事里的一头刚直的独角神兽。
传说当两方打官司时,审判官便把拉出来,它的角去顶撞谁,谁就是不直者,谁就败诉。
律字是“均布”既“不偏不倚的意思。
由此可知,在我国法律一词的本来含义就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保证的“公平、公正”,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二)法制,有广义和狭义之解,广义的法制,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总和。
狭义的法制,指全体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严格按照法律办事。
社会主义法制是按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执法、守法和监督法律实施几个方面的统一。
中心环节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和全体公民都要严格地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以确立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实现统治和进行建设所必须的法律秩序。
(三)法律体系:我国的法律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宪法和法律,另一类从属于宪法和法律的规范性文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立法基础。
它经过严格的立法程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就其内容和制定机关而言,可分为基本法律和其它法律,基本法律是指刑法、民法、诉讼法律、行政法律、经济法律。
其它法律是指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如森林法、商标法、海关法、食品卫生法。
规范性文件(1)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2)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各委员会制定。
(3)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较大的市人大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低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只在制定机关的管辖范围内生效。
(4)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特别行政区的法规。
(四)什么是违法与犯罪?在这里,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案例,事情发生在2004年5月26日某县城水上花园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是星期日,三位中学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嘻玩,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下,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流,在这里我给同学们出三个思考题:(1)第一步应该怎么做,(2)甲失手致伤乙,算不算犯罪,(3)如果甲构成犯罪,犯什么罪。
中学生法律知识常识

中学生法律知识常识中学生法律知识常识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工具,对于中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不仅能够增加中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下面是一些中学生常见的法律常识。
1. 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是法律的一部分,应该积极遵守法律并且守法意识和法治意识。
2. 未成年人也有法律责任。
虽然中学生是未成年人,但是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也有自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例如,如果未成年人犯下违法行为,依法也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3. 学校纪律是法律的延伸。
中学的纪律管理制度是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秩序和帮助学生成长而建立的一套规则。
遵守学校的纪律,也是遵守法律的一种体现。
4. 不合理的惩罚和伤害是违法的。
中学生在学校受到惩罚或者遭受伤害,如果是非法的,可以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但是,中学生应该保持冷静,寻求法律援助或者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5. 非法买卖、传播、使用毒品是违法的。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应该知道毒品的危害性,要远离毒品。
如果有人引诱你参与非法的毒品活动,要坚决说不,并及时向家长或者学校报告。
6. 青少年保护法对中学生有特殊保护。
青少年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制定的法律。
中学生在受到侵害或者遭受不正当对待时,可以依法维权。
7. 家庭暴力是违法的。
如果你在家中受到家庭暴力,要及时报警或者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人身安全是法律要保护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任何人都不能随意侵犯别人的人身安全。
8. 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在网络时代,中学生要特别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更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诱导和要求。
9. 著作权法保护知识产权。
中学生要自觉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抄袭他人的作品或者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如果有人侵犯了你的著作权,可以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10. 谨防诈骗和网络安全问题。
中学生关于法律的知识

中学生关于法律的知识引言法律是指影响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的法律规则和原则的总称。
了解法律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确保他们的行为合法合规。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学生应该了解的一些关于法律的知识。
第一部分: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社会统治和秩序的基石,是由立法机关根据国家的需求和价值观制定的规则和原则的总称。
法律的种类:法律可以分为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等不同的领域。
每个领域均有不同的规则和程序。
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司法案例和行政规章等。
这些来源共同构成了法律体系。
第二部分:中学生的合法权利言论自由:中学生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但言论自由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学生在表达观点时应注意避免侮辱他人和传播虚假信息。
个人隐私:中学生有权保护自己的隐私,包括个人信息、通信和家庭生活等。
他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侵犯中学生的隐私。
受教育权:中学生有权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学校不能因为种族、性别、宗教或其他原因而歧视中学生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三部分:中学生的法律责任财务责任: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财务行为负责。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中学生应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妥善管理自己的钱财。
家庭责任:中学生应尊重父母和长辈,履行他们对自己的合理要求。
中学生应遵守家庭规则,并尽量争取与家人之间的良好沟通。
网络责任:中学生需要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并确保他们在互联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
中学生不应当进行网络欺凌、盗取他人的个人信息或发布违法信息。
第四部分:中学生应知道的法律常识违法与合法:中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如偷窃、吸烟和饮酒等,以及这些违法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后果。
中学生应该明白什么是合法行为,以便避免违法行为。
法律程序:中学生应了解少年犯罪的法律程序,包括逮捕、审判和刑罚等。
他们也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在被卷入法律程序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
法律咨询和教育资源:中学生可以通过咨询律师或学习相关法律教育资源来提高对法律的了解。
校园法律知识讲座(中学生版)

考试作弊的法律后果
考试作弊定义
预防措施
指在考试过程中,采用不正当手段获 取或传递答案等行为。
学校应加强考风考纪教育,严格考场 管理,提高监考力度,同时加强对学 生诚信意识的培养。
法律后果
考试作弊违反国家考试法等相关法律 法规,作弊者将面临取消考试成绩、 禁考等处罚,情节严重者将承担刑事 责任。
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责任
校园法律知识讲座 (中学生版)
目录
• 中学生与法律的关系 • 中学生在校园中的法律常识 • 中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目录
• 中学生应该了解的法律程序 • 中学生应该知道的法律援助途径
01
中学生与法律的关系
中学生的法律地位
中学生作为公民
享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如生命权、受 教育权等。
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
05
中学生应该知道的法律援 助途径
法律援助机构介绍
01
02
03
法律援助中心
提供法律咨询、代理案件 等服务的专门机构,旨在 保障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 的当事人获得法律服务。
律师协会
律师行业的自律组织,可 以通过其联系律师提供法 律援助服务。
法律援助基金会
由社会捐赠资金成立的基 金会,旨在为需要法律援 助的人提供资金支持。
行政诉讼程序
总结词
了解行政诉讼程序有助于中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详细描述
行政诉讼程序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 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 的解决机制。中学生应了解行政诉讼的基本流程,包 括起诉、受理、审理和判决等环节。同时,要明确行 政诉讼中的特殊制度和规定,如行政复议前置、被告 举证责任等,以便在遇到行政纠纷时能够通过法律途 径维护自身权益,并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青少年法律常识

一、法律常识1.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即单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非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内容中有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3.青少年应做到哪"十不"?青少年应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不骂人、不赌博、不早恋、不逃夜、不逃学、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做其他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
4.被人殴打以后怎么办?第一、设法与老师或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尽快得到救助。
第二、及时治疗。
第三、妥善保管包看病治疗的医院单据和诊断书,以备后用。
第四、及时报案,要报清出事的时间、地点、打人凶手的特征。
5.有人拉你参与打架怎么办?(1)自己坚决不去。
不管这件事和你是否有关,不管矛盾双方和你本人的关系如何,你都不能参与。
(2)设法劝阻。
尽自己的最大的能力说服对方,表明打架的危害性。
(3)及时报告。
如果劝服不了,就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学校门卫、学校领导报告,严重的要打110报警。
6.如果有人抢夺你的钱物怎么办?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应当以尽量减少损失、减少皮肉痛苦为主进行对付。
遭抢之时,要努力挣脱,尽快逃离,一边跑一边呼喊:“有坏人抢劫呀!”如果挣脱时有物品带不走,如帽子掉地下了,书包被拉住了,就不要顾这些,以自身挣脱为主。
挣扎,喊叫,跑就代表着你斗争的勇气。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ⅹ)1、违法的事情一定是不符合主流道德的,符合主流道德的一定是不违法的。
(√)2、小王同学说他自己只有十一岁,所以他认为自己只要学习好,可以不学洗衣服等等,以后长大了自然会洗(× )3、小吴(十三岁)认为自己还小,那天他看到奶奶忙里忙外,然后喊自己吃饭,也不闻不问,自己就等着奶奶端饭到桌前,平时他也认为自己还小,从不主动端饭,他认为这很正常(×)4、骑自行车只要自己技术好,可以带人,还可以反方向行驶(×)5、法律以国家机器的处罚进行实现,道德则以社会舆论形式实现,小孩子要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必须从小事做起,养成好的习惯(√)6、某中学生超过十四岁了,因为不懂法,所以不知者不为罪,违法可以不追究(×)7、某同学抽烟既不违法也不违反道德,所以可以吸烟(×)8、某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正常学习时间学校说他可以不上学了,他说也行,反正也考不上高中,学校与他都不违法(×)9、某天某中学的三名同学一起上街,其中一位发现有一位买东西的人无意中掉了一万元钱,他捡到后与另外的同学一起用这些钱去买了东西玩,这并不违法,因为东西是捡来的(×)10、抢劫罪的起点非常低,可以是一元钱(√)。
青少年法律知识

青少年法律知识第一篇青少年法律法规基本常识1、什么是宪法?宪法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3、什么是公民?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4、在我国,哪些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5、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6、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什么?《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涵义是什么?《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它的涵义是:(一)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二)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三)任何公民在遵守法律和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8、《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中学生基本法律常识

合同法律关系
了解合同的基本要素和法律效力,遵守合同约定,维护自身信誉 和利益。
05 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家庭对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 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向孩 子传递法律知识和意识,培养孩子的 法律素养。
02 中学生与法律
中学生的法律地位
01
中学生作为公民,享有法律规定 的权利和义务。
02
中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 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 秩序。
中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中学生享有受教育权、人身自由权、 财产权等基本权利。
中学生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 德、维护公共秩序的义务。
中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
宪法保障人权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 等。
宪法规定公民义务
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
刑法常识
1 2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规定了犯罪的构成要件和刑罚的种类,是维 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法律。
犯罪的种类
刑法规定了多种犯罪行为,如杀人、抢劫、盗窃、 诈骗等。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 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 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社会对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社会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法治宣传和教育,通 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中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和意
识。
社会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家庭等机构的教育活 动,共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文化环境,为 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提供支持和保障。
中学生基本法律常识
青少年法律基础知识中学生法律常识

青少年法律基础知识中学生法律常识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括:(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打架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任何人不得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提供条件,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以上第一条、第三条),可以怎样解决?5、在别人打我时,我该怎么做呢?如果是同学之间发生轻微的摩擦,要尽量冷静处理,决不能采取极端的方法去报复,如果双方不能和解,可以向学校教师反映情况,由校方进行处理。
如果是社会青年无端殴打你,首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安全,及早脱身,然后及时打110报警,不应盲目的抗打硬拼。
6、由于对方的原因引起互殴,而在互殴中将对方打伤,为什么只追究我的责任,不追究对方的责任呢?这类问题,司法机关在办案中经常遇到,许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怎么也不明白自己只是还手反击,将对方打伤,而只追究自己的责任,对方却没事。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只有达到轻伤时,才构成犯罪。
青少年法律基础知识中学生法律常识

青少年法律基础知识中学生法律常识对于青少年来说,特别是中学生,了解法律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规范自身的行为,还能让他们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法律。
法律就像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法律不是为了限制我们的自由,而是为了保障每个人都能在公平、安全、有序的环境中生活。
那么,中学生需要了解哪些具体的法律常识呢?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中学生应当知道自己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比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受教育权等,同时也要履行遵守法律、维护国家利益等义务。
民法方面,中学生要了解关于财产、人身权益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比如说,不能随意侵犯他人的财产权,不能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等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
如果在学校不小心损坏了同学的物品,也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中学生要知道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比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
同时也要明白,即使是未成年人,在某些严重犯罪的情况下,也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校园生活中,也有一些相关的法律问题。
比如,校园欺凌是绝对不允许的。
无论是实施欺凌的一方,还是被欺凌的一方,都应该清楚这种行为的严重性。
实施欺凌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而被欺凌者要勇敢地寻求帮助,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
还有网络方面的法律常识。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在网络上,也不能随意发表不当言论,不能传播谣言、淫秽信息等。
否则,可能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那么,中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法律常识呢?学校教育是重要的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法律课程、举办法律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
同时,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
家庭教育也不能忽视。
家长要以身作则,遵守法律,并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中学生基本法律常识

中学生基本法律常识在一个社会中,法律是对人的行为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保障。
作为中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很有必要。
下面就让我们逐步了解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法律常识。
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国家法律对公民规定了保护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等基本权利。
中学生虽然还没有成年,但我们也具有一些基本的权利。
比如,我们有权获得基本的教育、自由表达、获得健康和资源等基本权利。
以知识产权为例,在学校学习时,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知识产权,如商标、专利等,我们需要理解这些知识产权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
比如,我们不能随便抄袭别人的作品、文章、论文等,更不可以剽窃别人的财产,否则将会负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民事法律是调整个人之间合同、权利以及义务关系的法律。
中学生比较常接触到的民事法律有购物、租房等方面。
在购买商品或者租房的时候,我们需要签订合同,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特别是注意合同中的条款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比如,在租房的时候,需要关注房租是否合理、房子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是否有违约责任等。
如果在签订合同时发现任何问题,必须及时和对方沟通,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刑事法律刑事法律的宗旨是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
中学生虽然还没有成年,但也不能违反刑法。
常见的刑事犯罪行为有偷盗、抢劫、伤害、诈骗、走私等。
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如果有人发现或者举报,就会被处罚。
并且,如果被定罪,将来会对个人的发展造成影响。
因此,中学生一定要自觉地遵守法律,不进行任何违法犯罪行为。
交通法律交通法律是关于车辆、驾驶员和行人之间的法律。
很多中学生会在交通上面犯错误,比如闯红灯、骑车不戴头盔等等,这些都是危险的行为。
在遵守交通法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不要为了急于到达目的地而进行危险行为。
记住,安全第一!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保存和提供保护知识产权人创造的结果的特定的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植物新品种权等。
青少年法律基础知识中学生法律常识

青少年法律基础知识中学生法律常识在当今社会,法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而对于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来说,了解法律常识更是必不可少。
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规范自身行为,避免违法犯罪,还能让他们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对于中学生而言,虽然还处于成长阶段,但也需要对法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中学生需要了解的法律常识涵盖多个方面。
其中,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了解宪法,能够让中学生明白自己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从而增强他们的权利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还经常会涉及到民法的相关内容。
比如,在消费时,要懂得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等。
如果购买到了假冒伪劣商品,要知道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再比如,在与他人发生财产纠纷时,要明白什么是合法的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
刑法也是中学生应当了解的重要法律。
虽然中学生年龄较小,犯罪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了解刑法可以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犯罪行为以及犯罪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比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行为都是犯罪,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了解刑法,中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犯罪行为。
除了上述法律,中学生还应当了解一些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就是专门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
这部法律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机关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职责和义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
中学生要知道,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据这部法律寻求帮助。
那么,中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法律常识呢?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初中政治50条法律常识中学生必背必考必遵守

初中政治50条法律常识,中学生必背、必考、必遵守!1.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推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5.青少年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制观念。
6.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
7.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9.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依法自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0.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1.法律打击各种经济犯罪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12.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巩固,一要靠教育,二要靠法律。
13.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4.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
15.刑法的作用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
16.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要逐步学会依法保护环境。
17.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危害性。
18.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肯定违法(违反的刑法)19.违法(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联系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20.犯罪要受到惩罚、刑罚。
21.刑法的目的――预防和减少犯罪。
22.什么是宪法――在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的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3.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24.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25.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8.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法律常识
一、导语
中学学生往往认为自己很难碰到法律问题,其实,校园并不是远离法律的地方,学生们随时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只是当时没有意识到罢了。
在校园里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有一些学生去买二手自行车,有的学生甚至买了赃车。
其实在法律上,这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近年来发生校园和学生身上的一些违法犯罪案件,也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是在无意中触犯了法律,像同学间的纠纷,有的学生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有的则是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可见,目前中学生缺乏法律意识的现象普遍存在,下面,浅谈一下中学生身边的法律:
二、一个中学生应具备哪些法律常识?
1、不要犯法不要违法不要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做个守法的好公民。
2、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侵犯时用法律的手段解决;至于怎么解决,遇到具体问题时请询问资深人士,切忌私力救济。
3、寻找法律救济的过程是打“证据战”的过程,注意寻找并保护证据。
4、平时多看点法律书籍,电视上的法律节目,厚积薄发。
三、中学生交通安全常识
1、交通事故的预防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除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外,还必须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才能保证安全。
以下两点是大家必须掌握并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的。
(1)在道路上行走,应走人行道,无人行道时靠右边行走。
走路时要集中精力,“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不与机动车抢道,不突然横穿马路、翻越护拦,过街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进入标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险”等标志的地方。
(2)乘坐交通工具。
乘坐市内公共交通等车停稳后,依次上车,不挤不抢。
车辆行驶中不得把身体伸出窗外;乘坐长途客车、中巴车时不能贪图便宜,乘坐车况不好的车,不要乘坐“黑巴”、“摩的”,因为这些车辆安全没有保障。
乘坐火车、轮船、飞机时必须遵守车站、码头和机场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2、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办法
(1)及时报案。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首先想到的是及时报案,有利于事故的公正处理,千万不能与肇事者“私了”。
还应该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由学校出面处理有关事宜。
(2)保护现场。
事故现场的勘查结论是划分事故责任的依据之一,若现场没有保护好会给交通事故的处理带来困难,造成“有理说不清”的情况。
切记,发生交通事故后要保护好事故现场。
(3)控制肇事者若肇事者想逃脱一定要设法控制,自己不能控制可以发动周围的人帮忙控制,若实在无法控制也要记住肇事车辆的车辆牌号等特征。
四、在互联网上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许多同学都喜欢上论坛“灌水”,享受畅所欲言的快乐。
大家也许会注意到,论坛上有时会出现意见不合而相互攻击的情况。
那么,现实生活中的人是否要为自己在虚拟的网络中所发表的过激言论负责呢?答案是肯定的。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以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信息。
违者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罚金,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所以同学们以后在网上记得要慎言慎行了,当然,必要时也别忘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未成年人不得实施的不良行为主要有哪些?
不得实施的不良行为主要有:⑴旷课、夜不归宿;⑵携带管制刀具;⑶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⑷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⑸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⑹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⑺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⑻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⑼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哪些行为?
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打架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七、对违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行为的,如何处罚?
任何人不得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提供条件,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在遇到社会青年或者高年级学生向我们要钱如何处理?
首先,如果是社会青年向在校学生要钱,应当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反映或者向公安民警报案,以便尽快处理。
既不能自己拿刀来解决,也绝不能逆来顺受,从而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其次,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向低年级学生要钱,可以向老师举报这种行为,不能几个同学结伙来抵抗或者报复要钱者,否则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犯罪。
九、刑法对故意伤害罪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十、未成年人对犯罪如何进行自我防范?
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可能性,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②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③增强辨别和自我保护的能力;④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十一、在校女生如何保护自己?
答:一是平时尽量少和社会不良青年及校内有不良倾向的学生接触。
二是注意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
三是外出时尽量结伴而行。
四是遇到情况要巧妙周旋,会自我保护。
五是拒绝陌生人的好意。
十一、自然人犯罪与年龄的关系是怎样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五、什么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国家对某些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费用或者义务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
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籍,因维护合法权益需要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工作者以及其他法律专业人员提供法律帮助或需要减免诉讼费用,其经济收入低于当地政府确定的最低收入水平的公民为法律援助的对象。
结语
树立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有利于增强其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使自身的遵纪守法意识得到强化,有利于中学生的成长,同时也会为走入大学和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