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驱动因素研究
企业创新的动因与驱动因素分析
企业创新的动因与驱动因素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创新不仅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探讨企业创新的动因和驱动因素,对于推动企业创新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动因(一)市场需求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市场需求是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因。
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有机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收益率。
(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强大动力。
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为企业提供了一批新的机会和挑战。
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发展的瓶颈期。
当企业进入成熟期时,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可能伴随着销售收益的下降,产品可替代性的增加,减少利润率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选择借助创新来延长公司的生命周期,以保持竞争优势。
(四)全球化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率,企业必须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技术含量,强化品牌形象,才能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驱动因素(一)人才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企业需要聘请和保留高素质的员工,雇用行业内专业人才,培养和吸纳创新型员工。
人才带来了独特的技能和知识,以及超前的市场洞察力,他们拥有创新的眼光,可以在面对市场和技术变化时作出预测和调整。
(二)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企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
研发投入不仅可以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改善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企业可以持续地创新,并与竞争对手保持竞争优势。
(三)管理管理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
管理较优的企业具有更好的资源配置、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可以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收益率。
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分析
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分析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之一,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进步的不断推进。
但是,科技创新并非是简单的偶然事件或个人行为,而是具有内在的驱动力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
1.市场需求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之一市场需求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速度。
当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时,厂商就会借助科技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推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家用电器的需求不断增加,厂商不断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进行升级,以便生产更加便捷、节能、环保的电器。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了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力度。
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就很难在市场上立足,更难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因此,市场压力也是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科技创新的促进因素。
2.政策支持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政策支持是国家层面的力量,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都会通过一系列政策来鼓励科技创新。
政策支持既包括财政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也包括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及对科技成果的认证和鼓励措施等。
例如,各国政府在计算机技术、高科技的重要领域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民间机构和团队创新,推广新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中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中国科技创新将更加注重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
因此,大力鼓励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
3.人力资源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要有一支具有高水平技术素养和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队伍。
科技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科技人才不断推动新技术落地和成长,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培养相互促进,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扶持和鼓励更多的科技人才,包括提高人才待遇、建立创新机制、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引进等。
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Ke y w o r d s : i n d u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I U R) ;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 ; d y n a m i c m e c h a n i s m; p o l i c y p r o p o s a l
《 软科学) 2 0 1 3 g - 7 月 . 第2 7 卷 . 第7 期( 总 第1 6 3 期)
我国产学研协 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周 正h, 尹玲 娜 , 蔡 兵玷 ( 1 . 四川 大学 a . 商 学院 ; b . 分 析测 试 中心 ,都 6 1 0 0 4 1 )
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 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 , 借助 网络交流 思路 、 信 息 及工 作 状 况 , 合 作 实 现共 同的 目
标” 。协同创新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微 观层次
的协 同创新是指组织( 企 业) 内部形成 的知识 ( 思想 、 专 业技能 、 技术) 共享机制 , 特点是参 与者拥有共 同 目标 、 内在动力 、 直接沟通 , 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 源平 台 , 进行多方位交 流、 多样化协作 ; 宏 观层次 的协 同创新
Resear c h on Dy nam i c M ec hani sm of I ndus t r y— - uni v er s i t y— -
r esear ch I n s t i t u t e Co¨abor a t i v e- nnov a t j on i n Chi na
2 .S i c h u a n T e c h n i c a l E x c h a n g e C e n t e r ,C h e n g d u 6 1 0 0 4 1 )
“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
些有效的实践策略和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双创”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成为了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
而“双创”人
才的培养则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因此,建立一种协同创新机制,是推动“双创”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的关键。
首先,建立行业联盟和科研院所合作机制,将优秀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为“双创”人才的培养提供技术支持和研发资源。
围绕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建立产学研合
作平台,搭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桥梁。
其次,加强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交流,优化人才培养的结构和流动渠道。
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合作,拓宽“双创”人才的
视野和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的“双创”人才。
此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取国
际先进经验和创新资源,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双创”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以上所述的协同创新机制是推动“双创”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不断拓展合作渠道,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随着中国经
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相信“双创”将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成
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组织创新的驱动因素与机制分析
组织创新的驱动因素与机制分析随着竞争日趋激烈,组织创新已成为企业突围的重要手段。
在创新的过程中,驱动因素和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驱动因素和机制两个角度来分析组织创新的内在机制和技术手段,旨在为企业创新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一、驱动因素企业创新需要有合适的驱动因素,才能激发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动力。
一般来说,驱动因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企业开展创新的第一大因素。
只有紧跟市场动态和需求变化,才能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从而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
市场需求的驱动,是企业创新的源动力。
(二)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创新的重要推动因素。
组织文化应该是鼓励创新,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创新的文化。
组织文化的建设,需要从领导力、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管理理念方面进行创新。
(三)制度机制制度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审批机制、知识管理机制、奖励机制等,是企业创新的重要保障。
合理的制度机制可以激发员工创新动力,并规范和推动创新实施。
在制度机制建设中,应该注意机制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性,避免一个机制短板拖垮整个创新体系。
二、机制分析采取科学的机制,可以增强组织创新的内在逻辑性和效率。
本文从组织架构、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角度展开。
(一)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企业实施创新工作的基础框架。
创新工作应该被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每个岗位都需要对创新工作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
组织架构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员工的训练和激励机制,实现员工动态和创新意识的引导。
在制定组织架构时,需要考虑到创新能力的集成问题,避免研发和营销部门之间的隔阂。
(二)人才培养人才是组织创新的最重要因素。
企业要开展创新,需要在员工培养上下功夫,从人才招聘、技能培训到创新意识的引导,都需要细致的打造。
针对不同部门和岗位,应该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计划。
在创新中应该鼓励多元的人才结构,推动团队的多元化和协作,实现协同创新。
(三)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涉及到企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协调。
企业协同创新的推动因素及实践
企业协同创新的推动因素及实践企业协同创新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需要与其他组织、公司以及个人进行合作,实现创新并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本文将探讨企业协同创新的推动因素及实践,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市场竞争驱动创新市场竞争是企业协同创新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应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行业的变革。
合作伙伴间的知识共享和资源整合是实现创新的关键。
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出新产品或服务,企业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获得竞争优势。
二、技术进步促进合作技术进步是企业协同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合作伙伴之间的技术共享和技术交流可以提高创新的速度和质量。
例如,不同公司之间可以共享研发成果、专利技术和数据资源,共同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
三、创新文化的营造创新文化是企业协同创新的基础。
公司内部的员工应该被鼓励提出新的创意和建议,并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以实现创新。
创新文化应该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以促进创新。
四、资源共享与风险分担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是协同创新的关键。
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公司可以共享各种资源,如技术、人力、设备和市场渠道。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减少研发成本和风险,并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
五、合作伙伴的选择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协同创新成功的关键。
企业应该寻找与自身业务和战略目标相契合的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应该具备相似的价值观和文化,并且能够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资源。
通过与合适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企业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创新。
六、协同创新的实践案例众多企业已经开始实践协同创新,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例如,某汽车制造商与一家电子公司合作,共同研发出一款智能汽车。
这款智能汽车融合了汽车制造和电子技术的优势,提供了更加便捷和智能的汽车体验。
通过合作,双方共享了技术和资源,实现了创新和市场竞争。
科技创新的驱动研究与实践
科技创新的驱动研究与实践一、引言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在这一背景下,科技创新的驱动研究与实践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出发,分析当前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并探讨未来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
二、驱动力的理论分析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可以分为内部驱动和外部驱动。
内部驱动主要是指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努力推进创新,以保证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此外,外部驱动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因素。
外部驱动指政府、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等因素。
下面对这些因素逐一进行分析:1、政府驱动政府驱动是指政府通过出台政策和投入资金等方式,对科技发展进行引导和推动。
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制定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促进科技创新。
比如,政府出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
政府还出台了税收政策、专利保护政策等,鼓励企业投入研发和创新。
(2)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积极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
目前,政府针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越来越多,创新引领发展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3)建立科技创新环境和平台。
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科技创新环境和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支持。
比如,政府建立了众创空间、孵化器等,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场所和硬件设施。
2、市场驱动市场驱动是指市场需求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市场需求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市场驱动促使企业加强对市场需求的了解,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3、产业驱动产业驱动是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水平。
发达的产业基础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机遇和资源,进而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协同创新的内涵及机制研究述评
协同创新的内涵及机制研究述评协同创新是指不同单位或个体共同参与创新活动,共同分享知识、资源和创新成果,通过相互合作、协同互补,实现创新效益的最大化。
协同创新在当今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集聚各方优势,加速创新过程,同时也能够降低创新风险和成本。
因此,加强对协同创新的内涵及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协同创新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创新方式,它强调各方之间的平等合作和信息共享,以实现创新资源的最优配置。
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协同创新能够形成“1+1>2”的效应。
其次,协同创新是一种多方合作的创新方式,它涉及多个单位、组织或个体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合作。
这种多方参与的特点,既可以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涉及国家政府、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多个主体之间的合作。
再次,协同创新是一种在开放环境下进行的创新方式,强调创新资源的共享和跨界合作。
通过与其他企业、组织或个体的合作,可以获取来自不同领域的创新资源,从而增强创新能力。
最后,协同创新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创新方式,它强调创新的持续性和动态性。
协同创新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合作过程中不断迭代、优化创新成果。
针对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研究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和机制。
不同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会对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成果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深入研究以企业为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政府引导的协同创新模式以及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模式等。
其次,需要研究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协同创新涉及多个参与方,激励和风险管理是促进协同创新进行的关键。
研究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各方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同时,研究如何降低协同创新的风险,促进各方的信任和合作。
再次,需要研究协同创新的知识共享和产权保护机制。
协同创新的核心是知识共享,但同时也需要保护各方的知识产权。
因此,研究如何确保知识的有效共享和保护,促进知识创新和知识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协同创新”的涵义、特征及发展路径研究
142商业经济研究 (曾更名 《商业时代》) 2017年7期创新工场Innovation Workshop“协同创新”的涵义、特征及发展路径研究引言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实践证明,许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通过不同的创新主体提供不同的资源和要素,进行深度交叉融合与相互合作最终完成的。
协同度越高,整体性就越强,竞争优势也就越突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受到各国创新理论家和创新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
当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已具备发力加速的条件。
科技创新重心已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转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迫切需要提高创新驱动整体效率。
只有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充分释放和有效集成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和要素,才能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
协同创新的涵义协同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1973年创立的。
“协同学理论”认为:自然界■ 王新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38)▲ 基金项目:2013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主要国家科技创新发展 战略和政策趋势研究”(项目编号2013GXS5K181)◆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有序和无序之间会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
协同将使复杂性系统内部各子系统(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一个新变量,新变量会促使系统产生相变并且不断演化,形成新结构,其结果是导致事物间属性互相增强,向着更为高级有序的趋势发展,使事物双方或多方获益,共同发展。
协同不同于一般的合作与组合,协同本身是一个过程,协同的生成要经历各要素从非协同关系走向协同关系的复杂过程。
博弈论将这一过程描述为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博弈双方或多方,经多次博弈形成趋于合作的一个纳什均衡。
参与博弈的企业创新各要素(各部门)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最终走向协同发展道路。
协同创新研究综述
协同创新研究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协同创新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协同创新是指多个独立主体之间通过有效的协作与合作,共同实现创新目标的过程。
本文将对协同创新的定义、意义和应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实践和研究热点。
一、协同创新的定义和意义1.1 定义协同创新是指通过不同实体之间的交互和合作,共同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或新方法等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
这些实体可以是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组织等。
协同创新的目的是通过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达到创新效果的优化和提升。
1.2 意义协同创新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1)资源整合:通过协同创新,各个实体可以共享资源和知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创新效率和质量。
(2)风险分担:协同创新可以将创新风险分散到多个实体之间,降低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
(3)创新效果提升:协同创新可以促进各方在创新过程中的相互激发和借鉴,提高创新成果的质量和性能。
(4)推动经济发展:协同创新有助于构建创新型国家和区域,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二、协同创新的应用领域协同创新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经典的领域案例:2.1 产业创新:协同创新可以促进不同企业之间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2.2 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协同创新可以促进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城市发展的协同效应。
2.3 教育创新:教育领域中,协同创新可以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方法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2.4 医疗创新:在医疗健康领域,协同创新可以促进医院、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之间的合作,加速新药研发和医疗技术创新。
三、协同创新的研究热点3.1 跨学科研究:协同创新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跨学科的合作。
例如,融合机器学习、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促进创新方式和创新思维的革新。
3.2 开放创新:开放创新是协同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强调通过开放获取外部的创新资源和知识。
经济学术论文: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
经济学术论文: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英文标题】Driving Mechanism fo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作者简介】陈劲(1968-),男,浙江余姚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创新管理与政策、科教发展战略,杭州310027;阳银娟(1986-),女,湖南湘乡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协同创新、合作研发、技术经济管理,杭州310027【内容提要】分析了协同创新的驱动要素,对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从构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构建适宜协同创新发展的文化氛围等方面,对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driv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explores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then it analyzes the path to achieve collaborative innov 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Build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trategy alliance; promo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reform; building cultural atmosphere suit fo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关键词】协同创新科技创新驱动要素实现路径协同创新是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知识增值为核心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
协同创新的关键是形成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与技术创新主体进行深入合作、资源整合,产生“1+1+1>3”的非线性效用[1]。
战略营销中的协同创新研究
战略营销中的协同创新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成为管理领域的关键课题。
营销策略一直被企业视为获取市场优势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协同创新也是近年来企业在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方面重要的战略选择。
本文拟以战略营销的角度出发,探讨协同创新的定义、原理、意义及具体应用,以期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建议。
二、协同创新的定义协同创新指的是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通过共享资源、信息和知识,以及互相协调、互相学习、共同创造的方式,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协同创新是一种在多方合作的基础上,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创新、优势互补等方式,实现对原有技术、工艺、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完善和提升,从而进一步巩固企业竞争优势的趋势。
三、协同创新的原理协同创新的原理是基于创新和合作的理念,并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创新为主要手段进行实现。
资源共享:企业在合作创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共享技术、知识、设备、人才、市场等资源,避免重复投入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成本。
优势互补:不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行业、资本等因素的不同,对企业的经营能力会产生影响,但合作创新中,不同企业的优势互补可以形成更大的经营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共同创新:合作创新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协调和学习过程,将湧泉式地推动知识和技术的转移和转换,促进组织内部的学习,聚集多方经验,并形成新的技术、工艺、产品和服务等创新。
四、协同创新的意义1.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保证,而协同创新可以引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和资源,开创出更加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并大幅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降低研发成本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方式,协同创新可以避免单方面的投入产生高昂的研发费用,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市场表现。
3.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协同创新,企业可以从不同的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和其他机构中获取所需资源,并将其整合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扩大市场占有率。
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
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阐述其内涵、特点以及对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本文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文章将详细阐述创新驱动的内涵,包括创新驱动的基本特征、主要动力以及实现路径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协同创新的内涵,包括协同创新的核心理念、主要模式以及实现机制等。
文章将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和实践经验,分析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成效,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深入理解和把握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重要概念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创新驱动的核心概念创新驱动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基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活动,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核心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驱动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推动产业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个主体需要密切合作,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
创新驱动注重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通过改革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可以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创新效率。
创新驱动还强调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通过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和竞争力。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管理创新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1. 引言1.1 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企业对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而双创人才,即具备创业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正是适应这一需求的关键。
双创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激发青年学生们创业的热情和潜力,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
双创人才培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更好的竞争力。
双创人才的培养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双创人才培养正是具体贯彻这一理念的重要举措。
通过对双创人才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环境,培养出更多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人才。
可以说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不断完善双创人才培养机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创新创业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1.2 协同创新机制的定义协同创新机制是指各个相关主体在共同目标下,通过相互合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在创新过程中互相借力、互相促进的一种机制。
在协同创新机制下,各方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跨界合作和共同协作,实现创新成果的共享和叠加效应。
协同创新机制可以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有效提高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通过建立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可以打破部门间、学科间、地域间的壁垒,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共享与交流,推动创新链条的延伸和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协同创新机制不仅可以帮助各方快速获取前沿科技和市场信息,还可以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双创人才培养中,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和运用至关重要,可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优化,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双创教育的深入发展。
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理论综述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00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理论综述于化龙 韩雪峰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142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协同创新动力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协同创新动力因素分析、基于某种理论的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关于不同主体主导的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关于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以及基于三螺旋动力模型的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五个方面。
关键词: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三螺旋理论综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必须推动要素集合,推动协同创新,形成创新力量。
”可见,我国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在强调协同创新的重要作用。
一、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协同创新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技术创新领域的一个新主题。
但相比较而言,关于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方面的研究要少得多。
由于产学研合作是协同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下面对协同创新的分析中包含着产学研合作部分。
截至到2016年2月,我们在知网上检索到内容与协同创新动力或动力机制较为相关的论文54篇(不包括关于三螺旋的研究成果)。
在这54篇文献中,第一篇关于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的论文是冯学华发表于1997年的《国内外产学研作动力机制面面观》一文,在2007年之前,很少有人研究这一主题,仅有3篇研究成果发表;从2008年开始,逐渐有人开始研究这一领域,到了2012年之后,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突然多了起来,共有36篇成果发表,占成果总数的2/3。
二、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内容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对协同创新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关于协同创新动力因素分析在这些文献中共有10篇涉及到协同创新动力因素分析,这部分总体上把协同创新的动力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但对其研究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产学研合作中的关键因素,揭示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和影响机制,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和特点。
接着,从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系统分析影响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动力因素。
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模型,探讨各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路径。
本文还将通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实证检验动力机制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结合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体系,还有助于指导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践,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基础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方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过程中,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方式,形成的紧密合作机制。
这种协同创新的模式,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创新理论、协同理论和系统理论。
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一种创新的组织形式,能够整合各方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
协同理论认为,协同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过程,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构建良好的协同机制,实现各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系统理论认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通过系统思维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其中的问题。
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协同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协同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协同创新是指不同领域企业之间共同合作,分享资源、知识和技术,以实现创新的过程。
它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因素。
本文将探讨协同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资源共享与创新能力提升协同创新使不同企业之间能够共享资源,例如技术、专利、市场信息和人力资源。
通过合作共享,企业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创新资源,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进程。
资源共享还能够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企业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资源共享,能够快速获得最新的技术进展,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知识转移与技术进步协同创新不仅能够实现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也能够促进知识与技术的转移。
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企业可以吸收外部的知识和技术,填补自身的短板,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参与协同创新的企业更容易获取到新的市场趋势和技术动态,进而调整自身的技术路线和产品策略,实现技术创新和进步。
三、市场拓展与品牌推广协同创新有助于企业进行市场拓展和品牌推广。
通过合作伙伴的渠道和资源,企业能够扩大市场份额,进入新的市场领域。
这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销售和盈利能力,也能够增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而且,由于企业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展示了与合作伙伴的良好合作关系,也能够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可,提升品牌价值。
四、创新环境与团队合作协同创新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创新环境,并促进了团队合作。
企业在协同创新中将自身的创新理念和方法与合作伙伴进行交流和融合,不断拓宽思路,开拓创新思维。
同时,协同创新也能够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的团队合作,使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更有效地完成任务,提高创新效率和质量。
总结起来,协同创新对企业竞争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通过资源共享和创新能力提升,使企业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协同创新通过知识转移和技术进步,使企业能够不断更新和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协同创新也有助于企业进行市场拓展和品牌推广,提升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军民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军民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军民协同创新是指军队与民用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之间通过合作与共享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军民协同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综合实力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军民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国防科技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军民协同创新机制可以促进国防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军队拥有一流的科研力量和先进的技术装备,而民用领域需求广泛且市场潜力巨大。
通过军民协同创新,可以将军队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民用领域,推动民用产业的升级。
也可以将民用技术和经验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国防科技实力。
研究军民协同创新机制有助于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军队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设施,而民用企业和科研机构拥有市场需求和经验积累。
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可以避免资源重复浪费,提高科研效率和经济效益。
也使军队和民用产业能够相互借鉴经验和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研究军民协同创新机制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结合。
军民协同创新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还可以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区域创新主体协同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增加经济和社会的效益,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我国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加强了政策支持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但在区域创新主体协同方面仍有短板,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推动我国区域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的内容(1)分析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的现状和问题(2)归纳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的影响因素和机制(3)探讨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的发展模式和路径(4)提出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措施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问卷调查法(3)案例研究法(4)专家访谈法三、研究预期结果(1)系统分析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的现状和问题,揭示其中存在的瓶颈和障碍。
(2)提出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3)通过分析实践案例,构建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为实践指导提供借鉴。
(4)针对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和实践措施,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四、论文结构安排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4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二章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的现状和问题分析2.1 区域协同创新的概念及意义2.2 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的现状分析2.3 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分析3.1 影响因素分析3.2 机制分析第四章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探讨4.1 发展模式分析4.2 发展路径探讨第五章政策建议和实践措施5.1 政策建议5.2 实践措施第六章实证研究6.1 设计方案6.2 调查结果分析6.3 实证分析结论第七章结论7.1 研究发现7.2 研究限制和不足7.3 展望未来研究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同创新驱动因素研究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走在时代的前沿,各类创新成果和基地建设取得重进展,尤其是形成了初具规模且涉及创新各环节创新基础平台,为更好的整合各项科技力量、实现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基础。
协同创新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我国综合实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协同创新内涵及特点分析
(一)协同创新的内涵分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更加具有开放性,知识的创新、创造和应用部门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开放式协同创新。
协同( synergy)概念是由Ansoff 于1965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是指两个企业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共生互长的关系[1]。
系统提出协同理论的是Haken,他指出协同指的是在复杂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的合作行为产生超越各个子要素的单独作用近而形成整个系统联合的作用[2]。
协同创新是随着协同与创新之间的联系所引申出来的。
学者们从不同层面对协同创新进行了界定彭纪生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探讨了技术协同创新的概念陈劲和阳银娟将协同创新界定为
以知识增值为核心,所谓的协同创新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等一些社会组织采取跨领域合作的模式,通过各自发挥自己的组织优势来进行联合创新的一种新的合作组织模式。
所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协同创新可以通过联合来自各个社会组织的优势力量形成巨大的创新效应,这种社会效应仅凭单个社会组织是无法实现的。
协同创新可以从内部进行创新,也可以从外部进行创新,实现形势与途径多种多样。
其中,内部协同创新的实现依赖于企业内在要素之间的协同,其执行主体为企业家;外部协同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企业和其它主体的耦合,其执行主体为企业。
(二)协同创新特点分析
协同创新在组织构成的角度上来讲,整个创新组织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
在整个系统构成要素上,不仅包括了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社会组织,还包括了各种创新性社会元素,比如创新的激情与动力。
而且在整个系统的运行关系上,创新的社会组织要依托政府等一些非营利性的创新驱动平台,促进整个系统协同创新机制的良好运行,发挥应有的创新效应。
所以,从整个协同创新的系统中,可以发现系统创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统一性,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各种创新性的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运行关系组织构成,具有严格的统一性。
(2)时变性,协同创新是
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向前发展的。
所以,协同创新从本质上来讲,是通过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促进创新成果形成、实现各自经济利益的一种新的创新组织。
协同创新通过政府这个巨大的平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为创新的各个过程提供便利和优越的条件,实现各个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随着时代的变迁,合作与共赢、开放与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不断建设和完善协同创新系统,发挥协同创新的组织作用,带动提高整个社会的科技发展效率,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社会效益的形成。
所以,在开放的时代下,我们要注重调动和发挥各个协同组织的优势,通过系统的凝聚作用,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和不同背景的事物凝聚在一起,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效应。
二、协同创新的驱动要素分析
(一)企业研发投入与效能
企业需要通过研发投入与效能提升推动管理创新、禀赋升级、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创新突破。
近年来,我国企业研发机构人员数、人均研发经费、有效发明专利等均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
(二)技术引进与交流
近年来,我国为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和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
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我国企业倾向于购买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技术而不是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关键与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每年花费在引进和消化国外技术的费用高达数百亿元。
如2011年,我国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为449亿元,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达 202.2亿元,而同期,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为220.5亿元,仅为前者的三分之一[5]。
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获取的国外支持微乎其微,依靠国外技术来实现技术升级可能使我国企业产生技术创新惰性和路径依赖,成为发达国家同类企业产品研发创新的附庸者。
(三)政府研发支持
产业高端化的关键在于高端技术突破,需要政府对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进行资源整合。
我国政府对高校、研发机构的研发项目逐年增加,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新技术开发到新产业培育等都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科技规划和资金支持。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各部门在科技创新支持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部门分散和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等问题。
政府整合机制相对缺失导致协同创新体系难以完善和发挥有效作用。
并且对于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项目申请审批往往繁琐且时间较长。
众所周知现如今科技发展迅速,因此有时政府的支持难以用于最精尖的创新项目上。
(四)市场需求状况
就市场市场需求而言,产学研的深度合作需求市场很大。
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形成了极好的资源互补。
高校、科研机构作为研发的主体,为企业提供了基础研发成果,其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高校的科研经费来自于国家的财政薄款。
这类的财政拨款往往具有特定性,被高校用于某一特定类型的创新研究,且其申请立项、审批审核的程序都相对严格,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这与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对于经费的巨大需求相比,无疑是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创新经费则来自于企业的投入。
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共同研发,直接转让专利技术给企业,接受企业的研发委托董方式来获取相应的经费。
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实质,过去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往往被冷藏在实验室,难以实现产业化。
因此需要企业以及高校的密切合作还实现[6]。
而企业通过与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一方面可以引进高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直接引进技术创新,弥补自身的各项资源的不足;这种产学的合作,使得创新成果的产出时间大大缩短,且质量大幅度提升,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也大大加快,增强了企业竞争优势其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升。
小结
为实现各个创新主体的共赢是协同创新的首要目的。
而官、产、学、研之间相互合作的协同创新比各自间独立创新更加利于提高各自的创新效率。
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下,企业并不安于现状,而是更加积极主动的在外部寻求各种对自己有利的资源,以求得到发展。
而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也同样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寻求与企业的合作。
这种相互的需求更加促进了产学研的合作以及加深了合作的稳定性。
通过对驱动各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要是分析,可知良好的协同机制运行需要各个创新主体的深度合作。
而创新效率的提高则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政府的政策引导以及机制的创新来实现。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Ansoff H I. Corporate Strategy (revised edition)[M]。
London: penguin BOOks,1987.35-83
[2] Haken H.Synergetics:An Introduction[M]。
3nd ed.Berlin:Spring-Verlag,1983.
[3]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0(2):161-164.
[4] 刘英基.我国产业高端化的协同创新驱动研究――基于产业共生网络的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13(6):125-135.
[5] 刘明宇,张琰.制造业协同创新的网络化治理机制与产业升级对策[J].社会科学.2013(4):37-42.
[6] 万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3):70-73.
[7] 金吾伦.创新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J].创新科技,2006(1):10-11.
[8] 陈劲,样银娟.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J].技术经济,2012,31(8):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