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学案2018秋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第1章 第2节

合集下载

2018高中生物必修2中图版课件-第3单元第1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

2018高中生物必修2中图版课件-第3单元第1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
1.萨顿的假说 (1)发现问题:在减数分裂时, 染色体 的行为与 遗传因子的行为具有完全 平行的现象。 ①存在: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 有成对的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 中的一条。 ②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一个来自 父 方,一个来自母 方。_同__源__ 染色体 也是如此。
答案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两个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比较
项目 内容 实验者
体内转化实验 格里菲思
S型细菌使人患肺炎或使 实验原理
小鼠患败血症
体外转化实验
艾弗里及同事 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 分离,分别单独地观察各种物质 的作用
实验过程 及结果
实验结论 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 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即 同源 染色体)
来源 父方 ,一个来自 母方
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非等位基因 在形成配子时自由 非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
分配
组合
由组合
答案
推出结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是由染色体 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 上。
此此处只有一部分发生转化。
解析答案
12345
3.下图是对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证明这种病原体 是( A )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
B.寄生于细胞间,通过蛋白质遗传
非细胞生物
大多数病毒 极少数病毒
仅有DNA 仅有RNA
DNA RNA
T2噬菌体 艾滋病病毒、
SARS病毒
由上表可知,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NA或RNA)。绝大多数生物 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18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 第1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2018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 第1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答案
4.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把分类、观察或 测量 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 来的过程称为 数据收集 。运用数学知识整理、 分析 、归纳各种数据, 可能会发现事物的 内在规律 ,得出独到的见解的过程是在 分析数据 。 5. 安 全 实 验 : 科 学 实 验 要 确 保 实 验 安 全 , 只 有 完 全 理 解 并 能 自 觉 遵 守 实验安全规则 才能确保实验安全。
答案
返回
重点难点探究
结合实例分析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 1.某地有一个小山村,原本山清水秀、气候怡人,是有名的长寿村。近些 年,在村子周围建起了许多化工厂,导致空气污浊,水体恶化,长寿村 结果变成了“癌症村”,请分析: (1)癌症是传染病吗? 答案 癌症没有病原体,不是传染病。 (2)该村癌症患者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化工厂排放的有毒废料通过空气或饮水进入人体内,诱发细胞癌变。
解析答案
返回
本课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答案
(3)今天, 基因诊断 和 基因治疗技术为防治癌症和其他疾病提供了新的 手段,人们已经不再谈癌色变。
答案
2.传染病 (1)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有哪些? ①夜盲症 ②癌症 ③猪流感 ④色盲症 ⑤肺结核 ⑥非典型性肺 炎 ⑦骨质疏松 答案 ③⑤⑥。
答案
(2)分析教材P3表1-1中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发现 它们主要属于 病毒类 、 细菌类 和 寄生虫 类。如狂犬病的病原体属于 _病__毒_,肺结核的病原体属于 细菌 ,疟疾的病原体属于 寄生虫 。 (3)请从传染病的发生所需的三个重要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 群)谈谈如何控制传染病的大规模发生。 答案 ①控制传染源:病人隔离等;②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环境卫生标 准,设立检查站等;③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PPT (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PPT (2)
3 :1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 . .
高茎
矮茎

测交
Dd × dd


配子 D
d
d



Dd
dd

测交后代 高茎
矮茎

1 :1
在实际的测交操作过程中,得到64株后代,
高茎30,矮茎34,比例接近1:1
测交结果
...
(1)测交后代的两种表现型的比例: 1∶1 。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 .验. 材料
选取豌豆成功的原因. . .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 态下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 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
我们先来学习一些概. . 念. :
两性花 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
:单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
1.概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
以“红蓝墨水融合的融合遗传”为背景材料,设计问题,导入新 课;首先提出为什么孟德尔会选择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进而说明选 取豌豆成功的原因;接着讲解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实 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结果的现象提出理论解释以及分析的遗传图 解,最后通过测交实验对分离现象进行验证并得出最终结论。
选取豌豆成功的原因. . .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 然状态下是纯种。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

5.下列基因型中不是配子的是 B
A.YR
B.Dd
C.BV
D.AB
6、下列各项中,基因型不同而表现型相同的
是C
A.RR和rr
B.Rr和rr
C.RR和Rr
D.Rr和Rr
规律性比值在解决遗传性问题的应用
后代显性:隐性为1 : 1, 则亲本遗传因子为:Aa X aa
后代显性:隐性为3 : 1,则 亲本的遗传因子为:Aa X Aa
2、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
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3、为什么选择形状、大小、质量等同的彩球? 模拟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 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 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
如果孟德尔在研究遗传实验时, 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结果,他还 能正确的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1

1
假说—演绎法
科学实验发现事实 大胆猜测推出假设 演绎推理实验检测 反复实验揭示规律
一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测交实验
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__成__对__存__在__,不相__融__合___;在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分__离___,_分__离___后的遗传因 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配__子__遗传给后代
状的现象。 6、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7、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8、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表现型。 9、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10、纯合子: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11、杂合子: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2018高中生物必修2中图版课件-第2单元第1章基因的分离规律 2.1.4伴性遗传

2018高中生物必修2中图版课件-第2单元第1章基因的分离规律 2.1.4伴性遗传

解析 哺乳动物(包括黑猩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即雄性有X、Y两
条异型的性染色体,雌性有X、X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体细胞中性染色
体成对存在,在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有的与性别有关,有的与性别决定无关,如人的X染色体上的红绿色
盲基因、血友病基因等。
解析答案
2.下列选项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的是( D ) A.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B.男性患者的子女中,女儿均为患者 C.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患者 D.此病通常表现为正常女儿的父亲传给女儿的儿子 解析 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女儿为患者。
1 的概率为_2_。 (2)该夫妇生2个女儿,则来自父亲的都为_X_1_,_一__定__相同;来自母亲的既 可能为_X_2_,也可能为_X_3_,_不__一__定__相同。
答案
2.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 答案 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只有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雌雄 异体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如雌雄同体的生物(如小麦)就没有性染色体。
答案
预习诊断 判断正误: (1)生物性别的主要决定方式有XY型和ZW型。( √ ) (2)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无关。( √ ) (3)生物都有性染色体。( × ) (4)与性别相关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 ) (5)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都是与性别有关的。( × ) (6)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男性和女性是完全不同的。( × ) (7)凡性状表现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均属伴性遗传。( × )
答案
2.抗维生素D佝偻病分析 (1)为什么伴X显性遗传病的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答案 因为女性只有XdXd才表现正常,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 基因d就表现正常。 (2)为什么伴X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答案 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且来自于母亲,传给其女儿,所以伴X显 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高中生物复习必修2第1章(共27张PPT)

高中生物复习必修2第1章(共27张PPT)
•统计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发现女性患
要Y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的男子,就会发病。 者多于男性,则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____为___性基因I区 显
伴X隐性遗传病
伴X显性遗传病
伴Y遗传病
三、遗传学解题思路
1.遗传系谱分析(以人类遗传病为例) (1)可直接确认的系谱类型
①细胞质遗传
系谱的典型特征为“母系遗传”。即母正常则子女均正 常,母患病则子女均患病
―― 最可能为“伴Y” Aa ×Aa →1/4 AA、1/2 Aa、1/4 a a(3种基因型) (3)如果这个正常儿子与一正常女人结婚,而这女人的兄弟有此病,那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有此病的概率为______.
(2)需据“显隐性”确认的系谱类型
①首先确认性状显隐性(题目已告知的除外)
父母性状相同,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
性,新性状为隐性,如图所示:
②在确认了性状显隐性的前提下,一般通过先否定伴性遗传的方 式来肯定常染色体遗传,其方法如下
下一般是纯种
② 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③ 花冠部分结构较大,便于操作
④ 实验周期短
2、孟德尔成功的关键
① 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
② 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
三、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 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
F1
×
黄色圆粒
F2
黄色 黄色 绿色 绿色 圆粒 皱粒 圆粒 皱粒
315 101 108 32 9 :3 :3 :1
{黄色种子 315+101=416
粒色
绿色种子 108+32=140
其中 圆粒∶皱粒≈ 3∶1

《生物必修二》课件

《生物必修二》课件

能量在生物间的传递
能量的来源
太阳能、化学能
食物网
复杂的生态关系网 络
能量转化效率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损失
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 关系
生物体的体温调节
恒温动物
能够维持恒定体温的动物 体温较稳定
变温动物
体温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 无法自行调节体温
体温调节机制
包括体表调节和内部调节 通过调节新陈代谢等方式维持 体温稳定
图文并茂
生动直观
第1页 课程简介
生物必修二全套PPT课件是为高中生物学习者准备的教学 辅助工具,致力于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必修二的知识 点。课件内容全面涵盖了高中生物必修二的课程内容,包 括生物的基本概念、生物的特点及生物的发展演化等内容。
适用人群
高中生物学习 者
学生群体
高中生物教师
教学人员

课程目标
02 水污染
工业废水、农药残留等导致水源污染,影响水生态 系统的稳定
03 土壤污染
重金属污染、化肥过量等使得土壤质量下降,影响 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物种多样性与生物技术
物种多样性的意义
维系生态平衡 促进生物进化 提供生物资源
生物技术在保护中 的应用
保护濒危物种
改良作物品质
恢复生态环境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第5章 细胞的能量转化
细胞的呼吸
细胞呼吸是细胞内的一种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呼吸作用等。无氧呼吸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进行, 有氧呼吸则需要氧气参与,是产生细胞能量的重要途径。呼 吸作用是细胞内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 的过程,其中光合色素起着关键作用。这一过程包括光合 色素的吸收光能、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等,是维持生 物生存的重要环节。光合作用与生命息息相关,为整个生 态系统提供能量来源。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学案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学案

必修②遗传与进化问题探究: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的后代开的花,会是什么颜色?知识目标:1. 杂交常识:①杂交的操作方法:P3 图1-2.②孟德尔选豌豆做遗传实验的原因:豌豆是传粉受粉的植物,还具有易于区分的。

③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P4 左上角图1-4):你从杂交实验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规律吗?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请完成下列假说的内容并用遗传图解释)①假说内容:a.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②.遗传图解:(能力目标)4.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细胞中,控制着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作业:1. 请列举出你在本节内容中所见到的新的专业术语并加以理解。

2.P8 基础题及资料上相关试题。

问题探讨:观察P9 左上角的奶牛场图片,思考怎样才能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知识目标: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①.画出遗传图并作出分析,首先看该现象是否遵循分离定律?②.该现象是否有其他规律存在?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请用棋盘法画出遗传分析图):3.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请用测交图解说明):4.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自己总结):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①.遗传因子=基因②.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④.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A 和a。

能力目标:总结计算杂交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的方法;灵活掌握运用自由组合定律。

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

生物必修二全册课件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主要考点: 一.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别 二.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四.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
时期: 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 细胞的过程中 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 制一次 结果: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减少了一半 过程:
yyRr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YYrr、
yyrr、
Yyrr
1 16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实验: 杂种子一代 YyRr × yyrr 隐性纯合子
配子:
YR
Yr
yR
yr
yr
测交后代: YyRr 1 : Yyrr 1 : yyRr 1 : yyrr 1
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的F1测交试验结果
精 子 的 形 成 过 程
初级精 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1个精原细胞 间期:染色体复制 第 一 次 分 裂 1个初级精母细胞 前期:联会、四分体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2个次级精母细胞 第 二 次 分 裂 4个精细胞 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 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形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 末期:各形成2个精细胞
性状:生物体形态特性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 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家兔的白毛与短毛 B.人的体重与身高 C.小麦的高秆与大麦的矮杆 D.鸡的毛腿与光腿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P F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二)》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二)》优秀课件
花成熟时,再采集另一植 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 柱头
单位性状与相对性状
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特征
和生理特征称为性状
孟德尔把植株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
称为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即:生
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特性。
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 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
分析:由于小李患白化病,所以小李的父
亲和母亲均为携带者,小李的妹妹可能是 正常纯合子,也可能是携带者,但已经知 道她是表现型正常,所以小李妹妹携带隐 性基因的概率为2/3。
小李的妹妹与白化病患者婚配,只有当 小李妹妹是携带者时,生出1/2有病的孩子, 又由于小李妹妹携带隐性基因的概率是2/ 3,所以出生病孩的几率是1/3 。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test cross)
这种为了测验个体的基因型,用被测 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杂交方式称为
测交(test cross)
被测个体不仅仅是F1,可以是任一需 要确定基因型的生物个体
●测交法的基本原理
由于隐性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含隐性 基因的配子,它们和含有任何基因的另 一种配子结合,其子代将只能表现出另 一种配子所含基因的表现型。因此,测 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正好反映了 被测个体所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所 以根据测交所出现表现型种类和比例, 可以确定被测验的个体的基因型
● 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之间既不会相互融合,也 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 入不同的配子中
●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纯合子与杂合子

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章-第1节Ⅱ

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章-第1节Ⅱ

为 3∶1,说明亲本都是高茎豌豆的杂合子,即都是 Dd。
【答案】 A
3.人类多指畸形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母亲为多指(Aa),父亲正 常,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是( )
A.50% B.25% C.75% D.100% 【 解 析 】 其 母 Aa , 父 aa , 则 生 患 病 孩 子 的 概 率 (Aa×aa→1Aa∶1aa)为 1/2,又因生女儿的概率为 1/2,故生患病女儿 的概率为 1/2×1/2=1/4,即 25%。
只有隐性性状
一定都是隐性 纯合子
aa×aa→aa
(2)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 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 aa,遗传因子只能来自父母双方, 因此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中必然都有一个 a 遗传因子。
(3)填充法: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遗传因子,显性性 状遗传因子组成可用 A__来表示,隐性性状遗传因子组成只有一种 aa。 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出未知部分即可。
2/3Rr ↓⊗F
F2 1/3RR
2/3 (1/4 RR、2/4 Rr、1/4rr)
则 F2 中 RR 占 1/3+2/3×1/4=1/2,Rr 占 2/3×2/4=1/3,rr 占 2/3×1/4=1/6,因此各种遗传因子组合形式的比例是 RR∶Rr∶rr= 3∶2∶1,红果∶黄果=5∶1。
【答案】 (1)红果是显性,黄果是隐性 (2)3∶1 (3)2/3 1/3 (4)RR∶Rr∶rr=3∶2∶1 红果∶黄果=5∶1
[合作探讨] 探讨 1:下列杂交组合中哪些可以判断出性状的显隐性? ①高茎豌豆×高茎豌豆→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②高茎豌豆×矮茎豌豆→高茎豌豆 ③高茎豌豆×矮茎豌豆→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④高茎豌豆×高茎豌豆→高茎豌豆

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配套课件:2.2有性生殖

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配套课件:2.2有性生殖

结束于两者 细胞核 的融合。
2.受精的过程
受精过程中,精子的 头部 进入卵细胞的细胞质后,精子和卵细胞的
细胞核 相互融合形成受精卵,精子的尾部 留在外面。
3.结果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
自 精子(父方) ,另一半来自于 卵细胞(母方) 。
答案
4.意义 (1)使卵细胞的缓慢代谢转变为 旺盛 代谢,从而促进受精卵不断地分裂、 分化。 (2)受精决定生物个体的性别。带有 Y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发育为 男性,带有 X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发育为女性。 (3) 减数分裂 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 的恒定,促进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解析答案
课堂小结
珠被
卵细胞 极核(2个)
受精卵
受精极核
胚乳
减数 分裂
胚 囊胚 胎
发 育
胚 后 发 育
答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返回
当堂检测
12345
1.下列关于受精作用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精卵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蛋白质 C.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染色体组合 D.后代继承了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 解析 细胞的识别作用依靠的是糖蛋白,A项错; 经过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后,受精卵含有双亲的各一半的核 DNA,因此,后代只能继承双亲的某些性状,B项、D项错。
答案
合作探究
1.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涉及细胞膜的什么特性? 答案 细胞膜的流动性。 2.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能否完成受精作用? 答案 一般不能,精子和卵细胞依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可以相互识别, 卵细胞一般不与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精子融合。 3.人类的性别是在什么时候决定的? 答案 受精完成时决定的。如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则发育 成男性;含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则发育成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