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读书笔记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90c7d1431126edb6f1a102f.png)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命若琴弦读书笔记,命若琴弦是现代作家史铁生的著名著作,讲述一个残缺的身体下健全丰满的思想,虽然最后落空,但是也许享受过程的快乐才是最重要吧。
这也是篇散文集给大家的启示~人生,真是一幕大戏,曲曲流传,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也就够了命若琴弦读书笔记现代作家史铁生的作品集《命若琴弦》,它讲的是七十岁的老瞎子带着十七岁的小瞎子走乡穿寨,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地说书卖唱,三弦琴上的琴弦断了一个又一根。
原来五十年前,老瞎子的师傅说过:只有弹过的琴弦到了一千根,用它们做药引子,那个让眼复明的药方才管用。
老瞎子抱着“要看看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信念,弹亲卖艺为生,不知不觉终于凑够一千根了,他兴冲冲地照方拿药,可是谁都说他拿的是一张白纸。
师傅临终时说的话:“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也是深深震撼了读者,弦断了,心断了,但是你弹琴的过程快乐享受了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努力奋斗着、拼搏着,也是为了我们心中设立的目标。
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
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
让我们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其实,人生就是如此。
在人的一生之中,掺揉了许许多多的无奈与痛苦,在人力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坚强的走下去呢?人活着,就要有目标,有希望,有信念,有前行的动力。
当全世界都误会你的时候,你仍然可以一步步的走下去。
不管对这个世界有多失望,你仍然可以笑着拍拍自己的脸,对自己说声,坚持下去!!!人可以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不用太刻意,可是,精神世界一定要丰富多彩,一定要强大,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给自己一个可以一直坚持走下去的理由。
不怕天不怕地不怕死,可是,就怕一个人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没有活下去的动力。
这样的人活着有何意义?必须找到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也就是如何将心弦绷紧,因为只有弹唱出热情、充满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们即使在无奈与痛苦的时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命若琴弦读后感3篇[修改版]
![命若琴弦读后感3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239ae56c175f0e7dd137a7.png)
第一篇:命若琴弦读后感3篇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命若琴弦读后感3篇,请参考!命若琴弦读后感1活着也需要一个理由,有了这个理由后,生活也便有了好处,有了生气。
在读了史铁生先生的小说《命若琴弦》后,我最后明白,那个理由是什么了。
故事讲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带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怀揣着完美的愿望,说书为生。
老瞎子期望自我有生之年能够弹断1000根琴弦,然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愈自我的眼睛,好亲眼看看明亮的世界。
小瞎子期盼着感情降临到自我的身上,和心爱的姑娘愉悦的在一齐。
当老瞎子真正弹断1000根琴弦,拿着师傅留下的药方取药的时候,才知道那所谓的药方原来只是一张白纸,瞬间,老瞎子的心弦断了。
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
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
此时的小瞎子也正因心爱的姑娘远嫁他乡而痛不欲生。
失去感情的小瞎子渴望获得光明,为了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气,老瞎子用师傅的方式将药方封进琴槽,并告知只要他弹断1200根琴弦,就可取出药方治病。
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句年幼时师傅临终说的一句话,老瞎子在这一瞬间才深深的领悟,目标只是虚设,但却是祖孙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性命就像琴弦,绷紧了才能拉出好听的曲子。
那一根根断弦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艺人的期望,支撑着他们的梦想,正正因有了这个梦想,因此他们一路走来,便会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兴致勃勃的翻山、越岭、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的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这又让我想起余华的《活着》。
余华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生,容易,活,容易,然而,生活却并不如容易。
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期望。
是琴匣里的那张白纸。
它是每个人生存下去的原动力。
老瞎子生命的精彩,就源於那张白纸。
《命若琴弦》读后感(6篇)
![《命若琴弦》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f1854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2.png)
《命若琴弦》读后感读了现代作家史铁生的作品集《命若琴弦》,它讲的是七十岁的老瞎子带着十七岁的小瞎子走乡穿寨,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地说书卖唱,三弦琴上的琴弦断了一个又一根。
原来五十年前,老瞎子的师傅说过:只有弹过的琴弦到了一千根,用它们做药引子,那个让眼复明的药方才管用。
老瞎子抱着“要看看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信念,弹亲卖艺为生,不知不觉终于凑够一千根了,他兴冲冲地照方拿药,可是谁都说他拿的是一张白纸。
他惊呆了!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几天几夜,想起了师傅临终时说的话:“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老瞎子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原来当他们经过一个小山村时,小瞎子情窦初开,喜欢上一个姑娘,老瞎子劝他不要想得太好,因为他比谁“看”得都清楚。
果然,老瞎子赶回时,正是小瞎子痛不欲生之时,因为来他心爱的姑娘已经嫁人了。
等到小瞎子缓过劲来,问老瞎子:“我们为什么是瞎子呢?我也要看看世界的模样。
”老瞎子说:“要想复明,必须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然后用药才有效。
我记错了,所以眼睛没法治了,你还小,一定好好弹下去。
”于是,他们又像往常一样走街串巷了。
作家对于读者,呈现于文字背后而见,清晰而又模糊。
对于史铁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
对于身残的史铁生,开始并没有志坚。
曾经千方百计寻找自杀机会的史铁生,不会想到今天已获得如此多人的认可。
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为它为活着找到了充分的理由。
他选择了写作,写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
可以说,他是被生活逼上文学道路的,可他却比比别人走得更远,因为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
因为身残,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因为身残,他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因为身残,他更懂得了人的生存境地;所有这些,为他铸就了长远的文学道路,而且越走越远。
读完《命若琴弦》让人更加知道为自己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么重要。
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但非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否则就不灵。
2023命若琴弦读书笔记_1
![2023命若琴弦读书笔记_1](https://img.taocdn.com/s3/m/9aeb7a2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6.png)
2023命若琴弦读书笔记2023命若琴弦读书笔记1《命若琴弦》是我在我在很多年前读过的,这几天翻出来重读,感受颇深。
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是“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人确实是都在为着自己的梦想而活着,记得很小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会问我们,有什么梦想,那时候我们都说,长大了要当科学家,火车司机,宇航员,我觉得那时候的根本不算什么梦想,因为不过是自己的幻想,又有多少人记得自己曾经说过的的梦想呢?有时候一个人在异乡冷清的午夜醒来,脑海中不禁冒出一个念头,我的理想是什么?应该如何实现?每当这时候,我想起了《命若琴弦》里面的两句话,一个人对于梦想的渴望,确实是很遥远的,并且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而使之实现,一位法国著名作家说过:“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就像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鸟。
虽然每个人的梦想都不一样,但是梦想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
它让我们在困境中不气馁,胜利中不骄傲,一直支持我们走下去,让整个人生有了一个完整的奋斗过程,这就是为什么说有人生长期的规划和短期的计划,如果没有计划,人生是一团乱麻,我们在胜利时就骄傲,失败时就气馁,也许这一辈子将是庸碌无为,连自己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起步。
曾经我的听一位朋友说过,“书籍买了很多,却不知道要从何看起。
看书的心是有,但是就是没有行动”,我想这是行动上懦夫吧?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人的活动,如果没有思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人生真实如琴弦一样,就看我们如何把这根琴弦拉紧,我个人有种比较偏激的看法,这里不敢奢求诸位都能认同,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我觉得人生最邪恶的地方在于,每个人的时间都只会往前走,而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我们不知道将来将会发生什么,所以说我们为了一种可能,或需要做一万种准备。
取决于如何去看待这样一个漫长准备的过程,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蓄力的过程,那么必然会鼓足干劲,做好量变的积累,为日后的质变做准备;如果你觉得这是个浪费时间的过程,不知道会不会成功,对于自己的付出,要么幻想立竿见影,要么患得患失,久而久之,必然懈怠,迷失自我,这就是设立个目标的重要性。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1500字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e847843650e52ea54189827.png)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1500字《命若琴弦》让人更加知道为自己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么重要。
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命若琴弦》读书笔记1500字,希望能帮助到您!【《命若琴弦》读书笔记1500字一】“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题记忆起作家史铁生的散文集《命若琴弦》,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在这部书里,作者用他残疾的身体说出了最为丰满而健全的思想;用他所体验到的生命的艰难困苦,表达出了存在的明朗与快乐。
依稀记得那睿智的言辞似阳光般照亮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有人这样评价史铁生和他的作品,“阅读他的作品,是在进行一项神圣的精神洗礼,而阅读他本人,那是在接受一个人间奇迹。
”曾经数度读他的文章,他的文章字里行间酣畅淋漓的融入着自己的生命。
读他的文章就像是进行一次精神的沐浴,而阅读他的人生,就像过山车,体味着从生命的低谷爬到生命的高峰。
对于身体残疾的史铁生而言,开始并不是那么执着坚定,他一次次的想过自杀,轻薄生命,而最终变得坚定、永不低头,是因为他找到了活着的充分理由,那就是写作。
正是这个理由和目标支撑着他走下去,而且走得很远……人生必须有目标,目标带给我们力量与勇气。
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但非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否则就不灵,这张药方支撑老瞎子走过了七十多个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精神目标就是将一千根琴弦弹断,以图看世界一眼。
后来,老瞎子发现复明古方不过白纸一张,他绝望了,他不想再动弹,坐在台阶上几天几夜不吃不睡,他开始怀念过去的日子,怀念过去翻山越岭弹琴的岁月,即使心焦,可是那么的欢乐,因为他怀有理想,怀有目标。
此时,他才明白师父的良苦用心,但他的梦想已破灭,不可能回到从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的生活热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样让小瞎子坚强地活下去。
于是千方百计找到小瞎子,对他说“是我记错了,是一千二百根,师傅记错了,记住,是一千二百根。
”老瞎子明白,这一千二百根琴弦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小瞎子的生命。
《命若琴弦》读后感模版(6篇)
![《命若琴弦》读后感模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7c472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4.png)
《命若琴弦》读后感模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故事讲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带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说书为生。
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弹断1000根琴弦,然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愈自己的眼睛,好亲眼看看明亮的世界。
小瞎子期盼着爱情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和心爱的姑娘幸福的在一起。
当老瞎子真正弹断1000根琴弦,拿着师傅留下的药方取药的时候,才知道那所谓的药方原来只是一张白纸,瞬间,老瞎子的心弦断了。
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
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
此时的小瞎子也正因心爱的姑娘远嫁他乡而痛不欲生。
失去爱情的小瞎子渴望获得光明,为了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气,老瞎子用师傅的方式将药方封进琴槽,并告知只要他弹断1200根琴弦,就可取出药方治病。
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句年幼时师傅临终说的一句话,老瞎子在这一瞬间才深深的领悟,目标只是虚设,但却是祖孙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800-1000-1200根断弦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艺人的希望,支撑着他们的梦想,正因为有了这个梦想,所以他们一路走来,便会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的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努力奋斗着、拼搏着,也是为了我们心中设立的目标。
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
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
让我们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命若琴弦》读后感模版(2)对于史铁生,我是从《我与地坛》认识他的,以前对文字没什么概念,感觉只是标志一般的东西而已,没想到史铁生的文字改变了我对文字的看法,看到了一个人在生活中倒下了,但在精神上又站起来的过程让我震撼了。
我的确感受他的那份心里的变化,或悲或喜,也感受到了他在地坛里面心里的安逸和飘得很远的思绪。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_2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_2](https://img.taocdn.com/s3/m/b87579f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d.png)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命若琴弦读书笔记1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说清命是什么,但我们能够打个比方。
有人把生命比作一条河,比作一首歌或一台戏,而作家史铁生却用一个看似荒诞却充满哲思的故事告诉我们:命若琴弦。
故事的开端这样写道:“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那里的老少两个瞎子便是故事的主人公。
老瞎子是师傅,几十年来他一向没有忘记他自我的师傅的叮嘱:只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就能够把琴槽打开,取出里面治眼瞎的药方,然后重见光明。
为了这个平生夙愿,老瞎子马不停蹄地向前赶路,说不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地方就是前面的野羊坳。
而作为徒弟的小瞎子就没有师傅那耐性了,他一会儿追野兔,一会儿听电匣子里的广播,异常是到了野羊坳后还被小姑娘兰秀二吸引住了,心思根本不用在说书弹琴上。
最终随着最终一声琴响,老瞎子的第一千根琴弦断了。
他迫不及待地拿出药方去抓药,却被告知所谓的药方竟是一张白纸。
失魂落魄的老瞎子在雪地里找到了因兰秀儿出嫁而悲痛欲绝的小瞎子,告诉他要弹够一千二百根弦才能抓药,是自我记错了。
于是故事又回到开始。
这是史铁生的小说中为数不多的含义比较浅白的一篇,或许是因为文中所揭示的哲理是我们早已明白,并且需要的。
人活在世上,有梦想,有目标是无比重要的,梦想是人生的航标,有梦想,人就有向前的动力,又振作的勇气。
对于瞎子来说,重见光明正是最大的梦想。
老瞎子正是怀着重见光明的梦想,才会心无外物地弹到最终。
即使当他发现药方是一张白纸时,凭着一个做师傅的对徒弟的无尽的爱护与职责,他也能鼓起勇气,编造出一个善意的谎言,让小瞎子也能朝着目标前行。
这个故事没有拮据,激昂的琴声会永远载着一个接一个的目标响下去。
瞎子们不必须能重见光明,当最要紧的是必须记住:人的命就像这根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所以只须“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2暑假看了看史铁生的书,感觉很好,和大家分享一下。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12篇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cfac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9.png)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12篇《命若琴弦》读书笔记1对于史铁生,我是从《我与地坛》认识他的,以前对文字没什么概念,感觉只是标志一般的东西而已,没想到史铁生的文字改变了我对文字的看法,看到了一个人在生活中倒下了,但在精神上又站起来的过程让我震撼了。
我的确感受他的那份心里的变化,或悲或喜,也感受到了他在地坛里面心里的安逸和飘得很远的思绪。
文字的感动开始了,于是我又读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命若琴弦》讲的是七十岁的老瞎子带着十七岁的小瞎子走乡穿寨,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地说书卖唱,三弦琴上的琴弦断了一个又一根。
原先五十年前,老瞎子的师傅说过:仅有弹过的琴弦到了一千根,用它们做药引子,那个让眼复明的药方才管用。
老瞎子抱着“要看看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貌”的信念,弹琴卖艺为生,不知不觉最终凑够一千根了,他兴冲冲地照方拿药,可是谁都说他拿的是一张白纸。
他惊呆了!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几天几夜,想起了师傅临终时说的话:“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老瞎子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明白自我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原先当他们经过一个小山村时,小瞎子情窦初开,喜欢上一个姑娘,老瞎子劝他不要想得太好,因为他比谁“看”得都清楚。
果然,老瞎子赶回时,正是小瞎子痛不欲生之时,因为来他心爱的姑娘已经嫁人了。
等到小瞎子缓过劲来,问老瞎子:“我们为什么是瞎子呢?我也要看看世界的模样。
”老瞎子说:“要想复明,务必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然后用药才有效。
我记错了,所以眼睛没法治了,你还小,必须好好弹下去。
”于是,他们又像往常一样走街串巷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东西是显而易见的,认的一生有些东西很重要,也有些东西让我们在无所谓的执着着,我们很难看破,因为我们很难懂得。
作家对于读者,呈现于文字背后而见,清晰而又模糊。
对于史铁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多了一份让我看不透的神秘。
对于身残的史铁生,开始并没有志坚。
以前千方百计寻找机会的史铁生,不会想到这天已获得如此多人的认可。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8f81d4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f.png)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是一部充满哲理与人生思考的短篇小说。
故事简单却意蕴深远,让人在阅读后陷入深深的沉思。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老一少两个瞎子,以说书为生。
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只要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用琴槽里的药方去抓药,吃了药眼睛就能复明。
于是,老瞎子带着这个信念,风雨无阻地弹了五十年琴,终于弹断了一千根琴弦。
然而,当他拿着药方去抓药时,却被告知那所谓的药方只是一张白纸。
这个结局无疑是令人震惊和心痛的。
老瞎子一生的追求和希望瞬间化为泡影,他的内心该是何等的绝望和失落。
但在短暂的崩溃之后,老瞎子却明白了师傅的苦心。
原来,这张“无字药方”并非是一个骗局,而是师傅给予他的一种生存的希望和动力。
师傅深知,对于瞎子来说,没有了希望,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他用这样一个善意的谎言,让老瞎子在漫长的岁月中有了一个坚定的目标,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
而小瞎子,正处在青春年少的时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他与一个叫兰秀儿的女孩产生了朦胧的感情,但因为自己是瞎子,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小瞎子在遭受爱情的挫折后,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
此时的老瞎子,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告诉了小瞎子,并为他重新设定了一个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就能复明的目标。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希望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我们就有勇气去面对一切。
老瞎子和小瞎子虽然身处黑暗之中,但他们心中的希望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同时,《命若琴弦》也让我思考了生命的意义。
老瞎子一生都在为了复明而努力弹奏,可当他发现药方是空白时,他的生命意义是否就不存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他在弹奏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慰藉,他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有了价值。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
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所付出的努力,所感受到的喜怒哀乐,都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再者,这部作品也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无奈。
老瞎子和小瞎子生来就是瞎子,这是他们无法改变的命运。
2024年《命若琴弦》读后感范文(五篇)
![2024年《命若琴弦》读后感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aa4c7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0.png)
2024年《命若琴弦》读后感范文读着史铁生的作品,其实就是在读着他本人。
因为他完全将自己融入了他的作品。
阅读史铁生的作品,那是在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而阅读他本人,更是在接受一个人间奇迹。
读完《命若琴弦》,我在老瞎子的身上仿佛看到了史铁生的影子,我也突然明白了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让他们坚强的活着。
对于身残的史铁生,开始并没有志坚。
他曾经千方百计寻找机会自杀,但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为他为活着找到了充分的理由。
他选择了写作,写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从此,他的生活有了目标和方向,可以说,是这个目标支撑着他一直走下去,并且比别人走得更远……人生必须有目标,因为目标会给人带来力量和勇气。
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老瞎子有一张可以使眼睛复明的药方,但必须要真真正正的弹断一千根琴弦,否则就不会灵。
这张药方支撑着老瞎子走过了七十多个春夏秋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中的挫折和难关。
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将一千根琴弦弹断,以图看一眼世界。
终于一天,老瞎子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没有想到他七十年来为之奋斗的药方竟然只是一张白纸,老瞎子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他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最后他绝望了,他不想再动弹,因为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他想振作起来,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没有了目标。
他开始怀恋过去的日子,想起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都是多么欢乐。
因为他当初心中怀有理想,怀有目标。
虽然目的是虚设的,但他却引导着生命的过程,使生命有了意义。
突然觉得人生很荒谬,这一切都很荒谬,人生竟然是被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或根本不存在的希望所指引着,直到我们走近它,才发现我们心中所谓的目标只是我们的幻想。
这就像是一个圈套,一个生命的圈套,为了活着,我们只有奋不顾身的往里跳。
是啊,为了活着。
老瞎子的师傅为了活着,用其一生弹断了八百根琴弦;老瞎子为了活着,弹着琴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而小瞎子也将为了活着,弹起三弦不断的走下去……但是活着又是为了什么?五十多年前,老瞎子的师傅告诉老瞎子弹断一千根琴弦就能重见光明。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97d03d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0.png)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命若琴弦读书笔记篇1《命若琴弦》是史铁生的经典之作,其深度与广度都让人叹为观止。
这本书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学价值,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故事的主线围绕老瞎子与小瞎子展开,他们在琴弦的弹奏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老瞎子曾因琴弦而重见光明,但他却在得到光明后失去了希望。
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他开始纵情声色,直到最后全身瘫痪。
小瞎子则是在老瞎子的引导下,逐渐理解了琴弦的价值,并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了一种力量。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作者对于生命和希望的独特理解所打动。
他以琴弦为象征,阐述了人生中的痛苦与快乐、失去与获得、绝望与希望。
这种深刻的哲理让人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真谛。
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
它让我明白,人生并非一直风平浪静,而是在波折中不断成长。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需要坚持信念,勇敢前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命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总体来说,《命若琴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更让我在思考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我相信,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获得独特的启示和感悟。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篇2《命若琴弦》是一部充满哲理与人性的小说,作者东野圭吾通过对主角小提琴手吉田聪一生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观。
这部作品对我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与追求。
首先,我被小说中的人生观所吸引。
吉田聪一生追求音乐,但他从未找到过真正的目标。
直到他得知自己的疾病无法治愈,只有弹奏小提琴才能让他活下去。
然而,他的生命意义变得非常明确:弹奏小提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种明确的人生观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我们是否找到了生活的真正目标?是否在追求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其次,我感到小说中的爱情非常动人。
吉田聪与小提琴手美纪的爱情故事,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力量。
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这种爱情让我更加坚信爱情的力量。
再次,我对小说中的命运观感到困惑。
《命若琴弦》读后感(5篇)
![《命若琴弦》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df6c2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9.png)
《命若琴弦》读后感琴声四韵,命若琴弦。
独坐于窗前,手捧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思绪随着那动人心弦的琴声,悄悄走进了只属于“他”的那个世界。
一个削瘦、佝偻的背影出现在小港的尽头,我快步跑上前去,只见那人双腿盘卷在土地上,衣服布满了尘土,打满了补丁儿。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磨满茧子的手、他是一个瞎子,他看不到外面的一切事务!他是在孤独与寂寞中度过的!我放缓了脚步,悄悄走到他的面前,他的双手在琴弦上熟练地来回拨动,好像从来都没有停止过,那柔似的小桥流水,时而刚劲有力,时而低宛回旋的琴声从未间断过。
我俯下身去用幼嫩的腔调对他说:“叔叔,您这么迈力地弹奏又没有人有闲情逸致来听,您这到底是问什么?”在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仿佛流露出了一丝微笑,用他那厚重低沉的嗓音对我说:“孩子,我是为了重见光明!师傅曾经告诉过我,这琴槽里有一个能治好我眼镜的药方,只有在我拉断一千二百跟琴弦后,才能把它打开,我就可以重见光明了!”在他年少时,他又何曾没有哭过呢?但是他的师傅却说:“只要还能哭就还有救,只要还能哭就有哭够的时候!”他原本就是一个瞎子,哪能还能重见光明的药方呢?那只不过是一张无字的白纸罢了!因为心中充满了对光明的向往,所以他拥有了存活下来的勇气,几十年如一日的决心与战胜一切的信念!“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他的双目虽然失去了看到光明的权利,但上帝却为他的心灵开启了一扇光明之窗,他的心灵是光明而又美好的!为了一个目标,他才有了现在无人能敌的魄力与生存下去的欲望,因为他心里明白:在第一千二百根琴弦断开之时,那也是他见到光明的幸福时刻!所以不管条件有多艰苦,生活有多劳累,他都没有失去生存下去的意念!因为有梦。
所以他还在顽强地活!行于《命若琴弦》字里行间,品尝黑暗世界里的酸甜苦辣,品味当时的世态人生,一路尽是辛酸,一路尽是悲痛。
黑暗的人生之路,又是何其地坎坷与漫长!师傅并不是故意地欺骗而是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他知道,总有一天瞎子会发现,谎言终将被揭穿。
《命若琴弦》读后感(15篇)
![《命若琴弦》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d85f5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a.png)
《命若琴弦》读后感(15篇)《命若琴弦》读后感1史铁生的《命若琴弦》的情节十分简单,一位老瞎子和徒弟小瞎子一起到处拿着三弦琴说书。
老瞎子相信了他师傅善意的谎言,认为在弹断一千根弦之后,就可以拿这一千根断弦当药引,按照师傅给的药方去重获光明。
当他真的弹断了一千根琴弦后却发现师傅骗了自己,他顿时感到绝望,但是也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临终前对小瞎子说他记错了,要弹断一千二百根。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讲述的道理也不深奥。
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
心弦一也需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
在绝望之际,有时候你得自己出创造你的追求、你的目的,但是有史铁生来写,就有别样的震撼力,因为他正是这样一个在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只能自己去找寻自己追求与目的。
是的,不论弹断多少根琴弦,都无法改变他们是瞎子的事实。
“我师傅才冤枉呢,他记成了八百根,不然他就能弹够一千根了”与老瞎子说的“我记错了,得弹够一千二百根”互相呼应,老瞎子的师傅将这份信念传递给老瞎子,老瞎子又将这份信念传递给小瞎子,小瞎子又会将它带给小小瞎子。
就这么一直循环下去,面对的都是同样的结局。
这说起来是很令人心酸的,造化弄人,人总会有那么些弱点,有时候甚至是生理上的缺陷,这是无法改变的宿命。
但总得有信念去支撑我们活下去,为自己设立一个追求与目的,即使它是虚无缥缈的,永远够不到的,只要能给你一种面对生活的信念也好,加上一种把握绝望与希望的张力将心弦绷紧,在这过程中才能弹奏出错落有致的心的旋律。
这就是生命。
想来老瞎子毕生追求的愿望多么纯粹简单,就是希望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再最后看一眼这个世界。
也许很多时候人生也就是这样,未必有什么雄心壮志,支撑着你活下去的信念,有时候其实很简单。
在命运面前人显得那么渺小,很多挫折面前我们什么也不能改变。
可以选择去自暴自弃,也可以选择将改变这一切变成你心弦的两个支点,让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过程变成绷紧心弦的张力。
《命若琴弦》读后感(五篇)
![《命若琴弦》读后感(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44ee2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a.png)
《命若琴弦》读后感史铁生先生笔下的《命若琴弦》的开头如是描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一个简洁的开头,却充满了思考性与哲理性。
在文章的开头,故事已经成形:两个瞎子,一老一少,穿梭在群山之中,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他们一前一后走在迂回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后走在人生的崎岖小道上。
一前一后,小瞎子正沿着老瞎子的脚印向前走!在野羊坳,小瞎子重演了老瞎子曾经的伤痛:一个受到命运不公对待的有生理缺陷的人未必就能得到命运的同情,他们所谓的爱情也只是昙花一现,注定是一个悲剧——兰秀儿最后嫁给了别人。
而老瞎子也经历了他师傅曾经经历过的被崩断心弦的痛苦时刻:苦苦坚持弹断一千根琴弦,取出治盲药方,为的就是看一眼这个他从没见过的世界,可是事实是残酷的,说了一辈子的书,最后才发现那治盲药方原来是一张白纸,但同时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他师傅曾经的良苦用心——“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老瞎子踩着老老瞎子的脚印,小瞎子又踩着老瞎子的脚印,小小瞎子又踩着小瞎子的脚印,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于此,我们不得不称赞构思的巧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瞎子的一生,许许多多瞎子的宿命,现实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
“干嘛咱们是瞎子!”“就因为咱们是瞎子。
”师徒的简短话语掺揉了多少心酸与无奈。
对于他们是瞎子的事实,他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
至于怎么来接受已成为事实的事实就得看你怎么看,怎么想,怎么选了。
“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
心弦一也需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
”这时就看你愿不愿意为自己的心弦设定两个端点了。
目的本来没有,这需要我们来虚设。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如果目的不明确,心弦就拉不紧,那么心曲又如何奏响呢?其实,人生就是如此。
阅读《命若琴弦》读书笔记,2篇【推荐】
![阅读《命若琴弦》读书笔记,2篇【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42cd7e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a.png)
阅读《命若琴弦》读书笔记,2篇【推荐】阅读《命若琴弦》的优秀读书笔记1史铁生,人如其名,一个残疾的完人,命运逐渐铸就他钢铁般的内心,让他勇敢地省察并直面人生。
他扶轮问路,探索生命的意义,69年去延安插队双腿瘫痪,后来又患上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如今靠透析维持生命。
回顾他的作品,代表作《我与地坛》安慰并鼓舞了无数人的灵魂,《我的遥远的清*湾》阐释着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愁苦生活与人性之美,《务虚笔记》细腻的发出对生命的一次次叩问,《命若琴弦》含着盈盈热泪歌唱命运多舛,今年初又出新作《扶轮问路》《妄想电影》,不论公道的命运,只求拥有过程。
这些作品始终贯穿作者的泪光闪闪的忧郁情调,都是与他生命历程相呼应的情感,我们从中能感受到生命的跌宕起伏,也听到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终极意义的睿智呼喊。
《命若琴弦》讲述了两个瞎子的一段生活经历,重提了一个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不断探寻的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老瞎子五十年来只为弹断一千根弦取出琴中的复明药方,当盼望已久的时刻来临却是一张无字白纸。
老瞎子仿佛就看透了命运,他为了让小瞎子也能心有所系的活下去,又把谎言传给小瞎子。
书中有许多谈及命运的内容,联系作者其他的作品,他信奉尼采的“爱命运”。
爱命运是对人生态度最英明的指引,要对一切命运都要保持爱的态度,“上帝创造了无限种命运,要是你碰上的这一种不可心,你就恨他吗?”“就好比抓了一手坏牌,你骂它?恨它?耍着赖要重新发牌?”爱命运,应该对它说是,然后将坏牌打得精彩。
在《命若琴弦》中,小瞎子经历了一场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悲剧的爱情的打击后,问“干嘛咱们是瞎子!”老瞎子*静地说“就因为咱们是瞎子。
”我想这个回答就是爱命运的表现,就因为上帝给予咱们是瞎子,我们就是瞎子,因为无法改变,恨也无济于事,唯有爱,唯有将命运过得精彩。
然而人总是心中有欲望,对命运的不公总带有抵触,所以人才会给自己设定目标,然后开始追求。
一根弦要两个点才能拉紧,生命之弦、心弦也是如此,一头系着目的,一头系着追求,你才能在中间紧绷的过程上弹奏。
《命若琴弦》读后感模版(3篇)
![《命若琴弦》读后感模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6631b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c.png)
《命若琴弦》读后感模版《命若琴弦》,一看到这个题目,就是一种凄惨绝伦的感觉,琴弦该是多么的脆弱,命在一线间,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呢!读完《命若琴弦》全书,知道这个命其实是一种希望。
讲的是两个瞎子讨生活,老瞎子告诉小瞎子,自己只要弹断千根弦,就可以把自己师傅放在琴盒里的药方拿出来,吃了药,自己就可以看见这个世界了。
凭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老瞎子认真的弹每一次琴,终于达到千根弦,老瞎子拿着琴盒里的药方去抓药,可是人们却告诉他,这是一张白纸,老瞎子顿时懵了,如果不是有个徒弟在身边,他一定没有命活了。
等他找到徒弟,看到徒弟因为某个姑娘,没有生的欲望,结果老瞎子告诉他,自己记错了,其实师傅说的是1200根,我是没有希望了,可是你有,只要你弹断1200根弦,一定是认认真真弹的,就可以拿着药方去抓药,你就可以亲眼看看这个世界了。
故事情节很简单,读来却很震撼。
想想每个拥有明亮双眼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何尝没有瞎了的那只眼呢,生活很迷茫,没有方向。
小时候,我们的那个药方就是好成绩,只要考试考好了,什么都有了。
拼命努力学习,就是要跳出农门,不再和那黄土地打交道了,不用早晨五点起床,仅仅是拣一些别人割剩的麦子,不用这儿放假,那儿就到田里点化肥,冬天被刺骨的寒风吹,夏天被玉米叶子割伤稚嫩的小脸蛋,那个小小的我,长得和玉米差不多高,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将头伸出玉米杆外,汗水流过的地方,更是又疼又痒。
那时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不停的做题目,不停的背书。
晚上11点,全家人都在睡梦中,我依然是站在门前,看看远处的庄稼,回过头又继续学习。
终于拿到那个药方了,才发现,那个药方上面还有许多其他的要求,不是一味就能治好病的。
于是,我们继续努力,继续前行,等我们终于老去的那一刻,才突然发现,那不过是一张白纸,而我们也走过了整个人生。
我们都是那弹琴的人,我们期待着早日弹断那一根根琴弦,其实弦断了,我们的心也就断了,最好的生活,大概还是享受弹琴的过程吧!《命若琴弦》读后感模版(2)《命若琴弦》是一部由韩寒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与命运的故事。
命若琴弦读后感
![命若琴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ded57a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f.png)
命若琴弦读后感命若琴弦读后感1“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从哪里去”,这就是人生。
史铁生先生笔下的命若琴弦讲述了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瞎子师徒,年轻的徒弟经历了爱情的幻灭,年老的师傅更是被击破了一辈子最大的希望——在生命的终结之前看一眼这个一直在黑暗充满希望幻想色彩的世界。
他们都历练着痛苦,但最终他们都顽强地踏上了人生之路。
老者将希望重新传授给徒弟,给年轻人的未来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
两代人的故事,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与轮回,也寄寓着浓厚的宿命意味。
老者苦苦坚持弹断一千根琴弦,取出治盲药方,为的就是看一眼这个他从没见过的世界,可是事实是残酷的,说了一辈子的书,最后才发现那治盲药方原来是一张白纸,但同时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他师傅曾经的良苦用心——“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
于是,我们看到师傅对于徒弟的良苦用心,他们踩着彼此的脚印,就这样一步步的走下去。
宿命不断的轮回,现实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
当支持着他们唯一会下去的目标,在现实与希望的催击下悄然滑落,他们苦苦追求与艰辛营造的美好世界顿时倾塌,此时此刻他们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眼前的虚无,而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
同样,扎根于他们心中的心弦也需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这紧绷的过程弹奏心曲。
而此时对与他们希望追求支持着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顽强的走完生命的终结。
对于我们,目的本来没有,但虽是虚设,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倘若目的不明确,心弦如何能拉紧,拉不紧心曲又如何能弹响呢?师徒两代人的盲目和孤独,是人在宇宙中困境的体现,他们顽强的求生,则投射着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
其实,人生就是如此。
在人的一生中,掺杂了许许多多的无奈与痛苦,自身的力量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坚强的走下去呢?那就必须找到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也就是如何将心弦绷紧,因为只有弹唱出热情、充满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们即使在无奈与痛苦的时期也能活命若琴弦读后感2无数次的疑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要做的又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
一个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事情能自己选择,但有更多的事情却是自己无力更改的。
比如,我们无从抉择自己所生的年代,所生的家庭,我们无法主宰自己将有怎样的容颜,将有怎样的命运。
但我们依然坚强地活着,是信仰伴着我们一路走来。
读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深深地为其感动和深思。
之所以会有如此的震撼,也许正是在于史铁生自己是一个在生命最应绽放的年纪遭遇无法想像的挫折,却最终挺过来的人吧。
因为荡开的笔墨有一个真实的背景,所以它不是无病呻吟,而显出了它的深度。
故事很简单,在苍茫的深山之中,匆匆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他们游走于各个村落之间,以拉三弦说书为生。
老瞎子有一个心愿,他的师傅曾经告诉他琴槽里有一张治疗失明的药方,只有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把药方取出来抓药。
于是老瞎子天天盼、夜夜盼,盼了五十年,尽心尽力的弹断一根又一根...终于有一天大功告成了,他欣喜激动的取出了药方去药铺子抓药,结果没料想到那里面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信仰在瞬间崩塌,老瞎子觉得忽然觉得生命已无所依。
他回到徒弟身边,告诉小瞎子,只有他弹断1200根时,才能打开琴槽去取药方。
他想,1200根对于小瞎子是个遥远的数字,他希望小瞎子永远的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打开那无字的白纸,不要再去承受梦想破灭
的痛苦。
在《命若琴弦》里,我们能看到信仰,能看到生存的意义,还有存在的价值。
忘记在谁的书里读到这样一句话:生命本身是无意义的,你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是什么意义。
于是人们必须找到某种信仰,心怀信仰,一切幸福或者痛苦的遭遇便转化为崇高的价值,于是产生对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本能的顺应了天命承受的生命之重。
人一直企图寻找生命的意义,然而在生命的荒野里,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存在不会消逝、值得用一生去追寻的嘛?当老瞎子发现他一生的信仰竟是他的师傅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时,就不可遏止地滑向堕落的深渊。
但他最终想明白,自己的一辈子正是被那虚无的目标拉紧,生活中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正是这个过程让他享受到了快乐。
“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
年少时理解不了这句话的老瞎子,在七十年的光阴磨洗中,终于悟出了这句话的意思。
他才会郑重地为小瞎子封好三弦,为徒儿创造一个新的不能实现的梦,一个小瞎子一生的信仰。
老小瞎子的故事结束了,但小瞎子以后是不是会带上自己的小徒弟呢?小瞎子的徒弟又会不会有新的徒弟呢?简单的故事似乎进入了一个无尽的轮回,在轮回中升华,生命变得渺小,但渺小中透出的坚韧,却不由得让灵魂产生一阵悸动。
命若琴弦。
“生命的价值正在于弹拨的过程,弹过,欢笑过,落泪过,体会过,便不枉此生。
弹好了就够了,至于那个遥遥无期的愿望,是不实
现都无所谓了。
”
生命的美丽源在于一路的风景,而不是那最终的结局。
就像史铁生在《病隙碎笔》里说的那样,“皈依,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