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有效分的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心理测量学 第五章 效度(用)

心理测量学 第五章  效度(用)

b YX r XY
sY sX
0
0 . 923

a=57.5-0.923×69.4=-6.56 Yˆ =-6.56+0.923X
如果我们已知一组人的测验得分,我们可以 根据上式得到他们的效标成绩平均值的预测 值: X=76时, Yˆ =-6.56+0.923×76=63.6 X=55时, Yˆ =-6.56+0.923×88=74.7 预测值不是一个确定值,只是一个估计值, 可以被理解为所有获得某一测验分数者的平 均效标分数值。就是说,所有在测验上得76 分的人的效标分数的平均分为63.6,在例1 中,测验中实际得76分的人的效标平均分为 59.5,测验得88分的人的效标平均分为79.5。
三、影响效标关联效度的因素
(一)样本 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样本的含量,二是样 本的代表性。 (二)基础率 基础率是经选择的总体中具有某种与测验目的有关 的特质的人数比例。极高与极低的基础率,运用测 验都是得不偿失的。 (三)录取率 录取率是根据测验选拔出的人数与全体受测者的比 例。录取率越低,选拔的有效性越高。录取率越高, 错误选择的可能性越大。
2. 方差比例。根据效度定义,效度是有效 分数方差在所得分数方差中所占比例。这只 是一种理论概念,在实际的效度系数的计算 中,效度分数的平方可以解释为在效标分数 的方差中可以用测验分数来解释的百分比,
r XY
2

S YX SY
2
2

r XY =效度系数
S YX
2
SY
2
=由测验所决定的效标分数方差 =效标分数方差
例1 为了考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学试卷的 效度,有关单位在自学高考的高等数学考试 之后,请30名考生参加了某重点大学的高等 数学结业考试。这些考生在两次考试上的成 绩如下表。 计算自学高考数学试卷成绩与普通大学数学 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见附件1

公务员行测题的分值怎么算

公务员行测题的分值怎么算

公务员行测题的分值怎么算公务员行测考试的分值计算比较有趣,不同于以前的考试,了解好分值计算方法,才能让你更有效的提高分数。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公务员行测题的分值计算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公务员行测题的分值计算方法1,每道题的分值都和正确率有关系,限制在0.5和1之间,如果这道题没一个做对的,那就是1分,如果有20%的人做对,那就是0.9分,如果大家都做对了,那就是0.5,经验上,每道题的分值在0.65到0.9之间。

2,算出来原始的分数后,再把大家按原始的分数高低排序,然后按正态分布确定一个新的分数(经过过高考标准分的人可能更清楚一些),这个分数就是大家看到的成绩单上的分数。

例如,你想考到80分,不是要你做到多好,正确率多高,而是你的原始分要在所有有分数的人里面排在前0.15%;而假设50万左右的人有效成绩的情况下,只有110多人能达到85分,而达到90分的只可能有15~16个人,大部分人认真考试的人,集中在50-67分之间该理论应用指南:1,如果你可以把96%以上的题目做完,那你要做的就是提升你的正确率,尤其是薄弱环节的正确率,这是唯一可以提升的地方2,如果你每次可以做完80%的题目,那优先把你会做的做完,而不是去做所谓的难题,因为可能你消耗在难题上的时间,足够你做对其它部分2-4道题3,如果你每次做完75%的题目都特别吃力,那还是回去多练练吧,或者报个竞争小的职位。

4,在中等水平上,你多对一道题,可能超越的人数是巨大的,但是因为中间部分人数众多,所以获得的分数提升也是很少的,想明显的提高成绩,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水平所在的区间,尤其是将自己薄弱环节多加练习5,估分时最好用题目的难度与个人的水平发挥相比较,一般来说:很一般55-63,还不错63-70,挺好的70-75,满厉害的75-80,牛80-83,超牛83-86,特别特别牛86-90,无敌90+。

当然了,用做对题目的数量估计也差不多,因为基本上,做对题目的比例和感受也是成正比的。

考试分数分布、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

考试分数分布、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

考试分数分布、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传统的考试只是命题、评卷、登分和计算平均成绩,而极少对分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科学的评估。

因此,有必要根据教育测量学和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原始分数进行处理和解释,只有这样才能对考生的真实水平以及对试题和试卷的质量做出科学的比较和评价。

笔者编制了名为ExamanlsExaminationanalysis的考试质量分析专用软件,简要介绍考试质量分析中,有关考试分数处理和解释的基本原理及各统计量数的意义和优缺点,以利于考试质量分析的普及和推广。

1.对分数分布的描述和分析1.1分数的频率分布曲线与直方图根据统计学的中心极限定理,只要考生足够多,他们的水平一般应接近正态分布。

判断考分是否近似正态分布,最直观和有效的方法是把考分的频率分布曲线与均值和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曲线加以比较。

但一般常见的考试,由于数据过少只有数十到一二百名考生,分数分组不可能太细否则大多数组别的频率将会是零,从而显示不出分数分布的规律性,不可能画出光滑的频率分布曲线,而只能代之以频数多边形或直方图。

Examanls提供传统的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分组的频数直方图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也可提供等组距频数直方图。

频数多边形或直方图虽然能给出分数分布的直观图像,但如需深入了解和准确描述分数分布的全貌和特征,并与正态分布进行定量的比较,则必须进一步整理原始分数并计算出描述分数分布特征的各种统计量数。

1.2集中量数集中量数是描述一批分数的集中趋势的量数。

集中量数可用于参加同一考试的不同班级之间的比较。

Examanls提供平均数、中数和众数三个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数。

1.2.1平均数x本文中的平均数指的就是平均分,即原始分数的算术平均数:其中xi是第i个考生的原始分数,n是考生数。

平均数具有严密、可靠、代表性强、容易计算和易于理解等优点。

其缺点是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从而损害其代表性。

1.2.2中数Md中数又称中值或中位数是指把所有考生的原始分数从高到代排列时,处于中间位置上的那个分数如果考生人数为偶数,则中数取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两个分数的平均值。

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
返回
双向细目表举例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合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合计 3 2 13 8 2 10 6 9 27 6 2 6 14 2 4 12 18 10 7 5 22 6 6 10 28 22 40 100
上页
三、内容效度的确定
1. 2. 3. 4.
专家判断法(如前所述) 专家判断法(如前所述) 复本法 处理后的重测法 内容效度比
复本法
一组被试在取自同样内容范围的两个测 验复本上得分的相关来估计。 验复本上得分的相关来估计。 如果相关低, 如果相关低,则两个测验中至少一个缺 乏内容效度。 乏内容效度。 如果相关高, 如果相关高,一般推论测验具有内容效 度,但也可能出现两个测验有相同偏差 的情况。 的情况。
处理后的重测法
前测——教学—— 前测——教学——后测 ——教学——后测 在教学或训练之前施测某一测验, 在教学或训练之前施测某一测验,然后对 他们进行教学训练,结束时再测一次。 他们进行教学训练,结束时再测一次。如 果成绩提高很大, 果成绩提高很大,则说明测验对教学具有 较高的内容效度。 较高的内容效度。
效度的数学定义
测验分数 = 有效分数 + 系统误差 + 随机误差 测验分数的方差= 测验分数的方差=
有效分数的方差+系统误差的方差+ 有效分数的方差+系统误差的方差+随机误差的方差
S = S +S +S
2 t 2 co 2 sp
2 e
效度为有效分数的方差与测验分数方差的比
Val =
2 Sco 2 St
返回
二、验证测验内容效度的一般程序
1. 2. 3. 4. 5. 6. 7.

考试有效分的计算方法

考试有效分的计算方法

考试有效分的计算方法——考试中有效分的价值分析考试结束了,学校里论功行赏颁发教学奖,奖励的依据就是学生在考试中的平均成绩,结果,教数学的周老师以他的学生平均考分112.5 分拿到了最高奖金。

这下办公室里炸了锅。

“我的语文学科平均128 分,为什么不能得最高奖?”“我的外语学生平均考了114 分哩,比112 分还多2 分哩。

”“我们科学考得好,为什么最高奖不给我们?这是明摆着欺负人。

” 是有点“欺负”人,在五门学科里取得128 分的最高平均分,任课教师为什么不能得最高奖?科学学科为什么也不能拿最高奖?我从教师们写在脸上的问号里,知道他们遭遇了一个悖论。

不错,单纯从绝对值的角度看,114 与128 确实比112.5 大,可是如果将这几个数学放在特定的情境里来比较相对大小时,结果会不会颠倒过来?而什么又是特殊的情境?在转换坐标的前提下来比较各学科教学水平的相对高低,就是这种特殊情境。

其实,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在进行考分处置时就是这种特殊情境。

今天,我国的高考依然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考试,在实践新课程时,研究这世界上影响最大考试中的考分处理,有没有意义?回答依然是肯定的,即使今天许多地方将升学成绩换成位置值的中考,这种特定情境还是存在的,因为位置是考分的二次处理结果。

这样,一个在教学管理中亟待厘清的概念——“ 有效分” 就浮出了水面。

雾里看花办中学,离不开升学率,只是不要片面追求。

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学校的升学率越高越好,这是硬道理。

要升学,就不能不谈考试;要谈考试,就避不开甄别与选拔。

只要考试的选拔功能不丧失,有效分就始终存在,而且有自己特定的价值。

要说明的是,尽管许多人久经考场,尽管许多教师百战不殆,尽管许多教学管理干部满口科学规律,但是对于什么是有效分,却总是雾里看花。

许多区县教研员也老以有效分来分析辖区内的教学现状,然而遗憾的是,他们手里的权威大棒却常常包含着一个核心错误,那就是他们的“有效分” 其实不是有效的。

法考成绩计算方法

法考成绩计算方法

法考成绩计算方法摘要:法考成绩计算方法概述一、法考总成绩的构成二、成绩公布时间及查询方式三、成绩有效期限四、成绩复核流程五、注意事项正文:法考作为国家司法考试,其成绩对于立志从事法律工作的考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法考成绩的计算方法、公布时间、有效期限以及复核流程等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法考成绩相关事宜。

一、法考总成绩的构成法考总成绩分为两部分:卷一和卷二。

卷一主要测试考生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卷二主要测试考生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

两部分满分均为150分,总分为300分。

总成绩=卷一成绩+卷二成绩。

二、成绩公布时间及查询方式法考成绩一般在考试结束后的一个月左右公布。

成绩公布后,考生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查询:1.登录司法部官方网站;2.关注司法部官方微信公众号;3.使用手机短信查询。

三、成绩有效期限法考成绩自公布之日起两年内有效。

在此期间,考生可凭成绩申请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超过两年未申请的,需重新参加法考。

四、成绩复核流程1.考生可在成绩公布后的一段时间内申请成绩复核。

具体时间及流程请关注司法部官方通知;2.成绩复核仅针对分数统计、录入错误等情况;3.成绩复核结果会在规定时间内通知考生;4.若成绩复核后发现分数有误,相关部门会及时予以更正。

五、注意事项1.考试成绩与报名时的个人信息密切相关,考生务必确保报名时信息的准确性;2.考试成绩仅供参考,考生还需关注法考合格线及相关政策;3.成绩公布后,及时查询并保存成绩,以备后续申请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时使用。

总之,了解法考成绩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有助于考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法律职业生涯。

教学考试之有效分的计算方法——考试中有效分的价值分析

教学考试之有效分的计算方法——考试中有效分的价值分析

教学考试之有效分的计算方法——考试中有效分的价值分析教学考试之有效分的计算方法——考试中有效分的价值分析考试结束了,学校里论功行赏颁发教学奖,奖励的依据就是学生在考试中的平均成绩,结果,教数学的周老师以他的学生平均考分112.5分拿到了最高奖金。

这下办公室里炸了锅。

我的语文学科平均128分,为什么不能得最高奖?我的外语学生平均考了114分哩,比112分还多2分哩。

我们科学考得好,为什么最高奖不给我们?这是明摆着欺负人。

……是有点欺负人,在五门学科里取得128分的最高平均分,任课教师为什么不能得最高奖?科学学科为什么也不能拿最高奖?我从教师们写在脸上的问号里,知道他们遭遇了一个悖论。

不错,单纯从绝对值的角度看,114与128确实比112.5大,可是如果将这几个数学放在特定的情境里来比较相对大小时,结果会不会颠倒过来?而什么又是特殊的情境?在换坐标的前提下来比较各学科教学水平的相对高低,就是这种特殊情境。

其实,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在进行考分处置时就是这种特殊情境。

今天,我国的高考依然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考试,在实践新课程时,研究这世界上影响最大考试中的考分处理,有没有意义?回答依然是肯定的,即使今天许多地方将升学成绩换成位置值的中考,这种特定情境还是存在的,因为位置是考分的二次处理结果。

这样,一个在教学管理中亟待厘清的概念——有效分就浮出了水面。

雾里看花办中学,离不开升学率,只是不要片面追求。

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学校的升学率越高越好,这是硬道理。

要升学,就不能不谈考试;要谈考试,就避不开甄别与选拔。

只要考试的选拔功能不丧失,有效分就始终存在,而且有自己特定的价值。

要说明的是,尽管许多人久经考场,尽管许多教师百战不殆,尽管许多教学管理干部满口科学规律,但是对于什么是有效分,却总是雾里看花。

许多区县教研员也老以有效分来分析辖区内的教学现状,然而遗憾的是,他们手里的权威大棒却常常包含着一个核心错误,那就是他们的有效分其实不是有效的。

考试成绩评价的区分度、信度、效度等概念

考试成绩评价的区分度、信度、效度等概念

目录考试成绩评价的区分度、信度、效度等概念 (1)高一化学备课组 2009.3.26 (4)考试成绩评价的区分度、信度、效度等概念1、试卷的区分度试卷的区分度指测试题目对被测试者实际水平的区分能力。

区分度高的试题,能将不同水平的被试者区分开来;区分度低的试题则对被试者水平不能很好地鉴别。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

一般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

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 ~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 ~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两种方法计算区分度:(1)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 27﹪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 =P1-P2或区分度 D = (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font>满分值(2)利用积差系数r 计算区分度D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成为积差相关。

积差相关的使用条件a、两个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

如百分制分数。

b、两个变量的总体都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的分布。

c、必须是成对的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d 、两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

积差相关系数r的计算在计算机上是很容易进行的。

积差相关系数r的公式如下:r=(无法显示)原谅!2、试卷的信度试卷的信度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考试成绩期望值与实际成绩平均值的差异,考试成绩期望值一般应以平时成绩的平均值为依据确定.另一方面是考试成绩的预期及格率与实际及格率的差异,考试成绩及格率的预期值同样以平时成绩的及格率为确定依据.两个方面的差异性较小,说明试卷信度较高.考试信度,简单地说是考试结果的可信程度,是推测考试可信与否的最重要的量化指标。

考试有效分的计算方法

考试有效分的计算方法

考试有效分的计算方法——考试中有效分的价值分析考试结束了,学校里论功行赏颁发教学奖,奖励的依据就就是学生在考试中的平均成绩,结果,教数学的周老师以她的学生平均考分112、5分拿到了最高奖金。

这下办公室里炸了锅。

“我的语文学科平均128分,为什么不能得最高奖?”“我的外语学生平均考了114分哩,比112分还多2分哩。

”“我们科学考得好,为什么最高奖不给我们?这就是明摆着欺负人。

”……就是有点“欺负”人,在五门学科里取得128分的最高平均分,任课教师为什么不能得最高奖?科学学科为什么也不能拿最高奖?我从教师们写在脸上的问号里,知道她们遭遇了一个悖论。

不错,单纯从绝对值的角度瞧,114与128确实比112、5大,可就是如果将这几个数学放在特定的情境里来比较相对大小时,结果会不会颠倒过来?而什么又就是特殊的情境?在转换坐标的前提下来比较各学科教学水平的相对高低,就就是这种特殊情境。

其实,无论就是中考还就是高考,在进行考分处置时就就是这种特殊情境。

今天,我国的高考依然就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考试,在实践新课程时,研究这世界上影响最大考试中的考分处理,有没有意义?回答依然就是肯定的,即使今天许多地方将升学成绩换成位置值的中考,这种特定情境还就是存在的,因为位置就是考分的二次处理结果。

这样,一个在教学管理中亟待厘清的概念——“有效分”就浮出了水面。

雾里瞧花办中学,离不开升学率,只就是不要片面追求。

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学校的升学率越高越好,这就是硬道理。

要升学,就不能不谈考试;要谈考试,就避不开甄别与选拔。

只要考试的选拔功能不丧失,有效分就始终存在,而且有自己特定的价值。

要说明的就是,尽管许多人久经考场,尽管许多教师百战不殆,尽管许多教学管理干部满口科学规律,但就是对于什么就是有效分,却总就是雾里瞧花。

许多区县教研员也老以有效分来分析辖区内的教学现状,然而遗憾的就是,她们手里的权威大棒却常常包含着一个核心错误,那就就是她们的“有效分”其实不就是有效的。

国考副省级行测分数计算方法

国考副省级行测分数计算方法

国考副省级行测分数计算方法国家公务员考试(以下简称国考)是我国公务员招录的最高级别,通过国考可以进入国家机关系统的各级单位工作。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以下简称行测)是国考中的一项必考科目,一般占总成绩的40%左右。

在行测考试中,副省级职位是高级别的职位之一,需要有较高的行测得分才能有资格进入面试环节。

以下是国考副省级行测分数计算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副省级行测考试科目副省级职位的国考行测考试科目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申论和数量关系判断。

其中申论占40分,数量关系判断占60分。

申论主要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思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数量关系判断主要测试考生的数学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副省级行测得分计算方法副省级行测得分的计算方法是将申论和数量关系判断两部分得分相加,得到总成绩,再将总成绩按国考成绩比例转化为百分制成绩。

1.计算申论得分申论部分共有4道题目,每题10分。

答题时要注重逻辑性、表达清晰、观点准确、严密性以及语言规范等方面。

批阅时会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分:(1)主题总结:对所给材料进行有效的总结,得到2-3分。

(2)解释说明:对主题的解释说明,得到6-7分。

(3)角度立意:对主题的角度选择和立意得到2-3分。

(4)结论和论证能力:对结论进行有效的支撑和论证,得到2-3分。

通过以上标准进行批阅,最终得到申论得分。

2.计算数量关系判断得分数量关系判断部分共有20道题目,每道题目3分。

考生需要通过图表、数据等方式进行数量关系判断,考查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

批阅时,每道题目有三种情况:(1)回答正确,得到3分。

(2)回答错误,扣1分。

(3)不回答,不得分。

按照以上标准进行批阅,最终得到数量关系判断得分。

3.计算总成绩将申论得分和数量关系判断得分相加,得到总成绩。

总成绩按照国考成绩比例转化为百分制成绩,具体转化方法可参考国考官方网站。

三、副省级行测备考建议1.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行测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考生在备考中要注重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科学的计算成绩的方法

科学的计算成绩的方法

计算成绩的方法有很多种,具体取决于你的需求和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成绩的方法:
1. 平均分:将所有成绩相加,然后除以成绩的数量。

这是最常见的计算成绩的方法,可以反映学生的整体表现。

2. 加权平均分:将每个成绩乘以相应的权重,然后将结果相加,再除以权重的总和。

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学生在不同课程或不同任务中的表现。

3. 百分比制:将成绩转换为百分比,然后乘以总分数,得出最终成绩。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学生在全班或全年级中的相对位置。

4. 等级制:将成绩分为不同的等级,如A、B、C、D、E等,然后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等级。

这种方法可以简化成绩的计算和比较。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法,都要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可能面临的特殊情况,如考试难度、考试时间、考试状态等,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国考总分计算方法

国考总分计算方法

国考总分计算方法摘要:一、国考总分计算方法概述二、各科目分数占比及计算方法三、成绩有效期及合格分数线四、注意事项与实用建议正文:国考,全称为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我国公务员选拔的重要途径。

对于参加国考的广大考生而言,了解国考总分计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考总分计算方法,帮助考生更好地规划备考策略。

一、国考总分计算方法概述国考总分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笔试成绩、面试成绩、体检成绩、考察成绩。

其中,笔试成绩占比较大,为60%,面试成绩占30%,体检成绩和考察成绩各占10%。

最终总成绩为各科目成绩加权平均值。

二、各科目分数占比及计算方法1.笔试:包括行政能力测试(申论)和公共基础知识测试两个科目。

行政能力测试满分100分,占笔试成绩的50%;公共基础知识测试满分100分,占笔试成绩的50%。

2.面试: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30%。

面试成绩由考官组根据考生表现现场评定。

3.体检: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10%。

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

4.考察: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10%。

考察主要了解考生的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

三、成绩有效期及合格分数线1.成绩有效期: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有效期为2年,自公布之日起计算。

面试、体检和考察成绩有效期至本次录用手续办理完毕。

2.合格分数线:国考合格分数线由国家公务员局根据考试总体情况划定。

一般来说,笔试合格分数线为120分,面试合格分数线为60分。

考生成绩低于合格分数线不予录用。

四、注意事项与实用建议1.了解报考岗位的具体要求,如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2.认真备考,尤其是笔试阶段,行政能力测试和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分数占比高,对总成绩影响较大。

3.面试时要自信、沟通流畅,注意言行举止,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4.体检前注意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向招聘单位咨询。

5.考察阶段要如实填写个人信息,积极配合招聘单位完成考察工作。

一种新的有效分数计算公式

一种新的有效分数计算公式

一种新的有效分数计算公式
杨改峰
【期刊名称】《教学与管理》
【年(卷),期】1997(000)010
【摘要】一种新的有效分数计算公式●山西省稷山县教育局杨改峰在多科性以总分排序进行选拔的考试(如一些阶段性统考,特别是中考和高考)中,对学科成绩进行评价时,如果仅按照水平考试的标准运用所谓的“平均分”、“及格率”等显然是不合理的。

于是,不少县(校)都将“有效分...
【总页数】1页(P42-42)
【作者】杨改峰
【作者单位】山西省稷山县教育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75
【相关文献】
1.一种新的水平井产量计算公式 [J], 陈小凡;乐平;苏国丰;杨建
2.一种新的二元Lennard-Jones链式流体互扩散系数计算公式 [J], 何茂刚;郭盈;钟秋;张颖
3.一种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分数阶伪随机数字水印新算法 [J], 邓英
4.一种新的圆形过水断面正常水深近似计算公式 [J], 赵延风;祝晗英;王正中
5.时间分数阶反扩散问题的一种新的分数次Tikhonov方法 [J], 薛雪敏; 熊向团; 庄娥; 马小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考有效分的计算方法

高考有效分的计算方法

高考有效分的计算方法以下是 6 条关于高考有效分的计算方法:1. 嘿,你知道吗?高考有效分就是把你的成绩像切蛋糕一样细分啦!比如说,你看那总分数,就像是一大块美味的蛋糕。

假设总分 750 分,把每一科看做是蛋糕的一部分。

比如语文 150 分,你考了 120 分,那这 120 分就是这部分的有效分啊。

这不就很好理解嘛!2. 哇哦,高考有效分其实没那么复杂啦!可以把它想象成搭积木,每一块积木都有它的作用。

比如你数学考了 130 分,这 130 分就是帮你搭建高楼的一块重要积木呀!就像小李,他其他科考得一般,但数学有效分很高,这不就占了优势嘛!3. 哎呀呀,高考有效分就像是给自己的分数“称重”呢!比如英语,满分 150 分,你得了 110 分,那这个 110 分就是这个科目的有效“重量”啦!就像小王那次考试,就是靠英语的高有效分拉了不少分呢,你说神奇不神奇!4. 嘿呀!高考有效分可不就是找到成绩里的“金子”嘛!每一科的分数里都藏着宝贝呢!比如理综 300 分里,你物理考了 80 分,这 80 分就是你发现的“小金子”呀!小张就是靠理综的有效分脱颖而出的呢!5. 哈哈,高考有效分就好像是在大海里捞珍珠呀!各科的分数就是那片大海。

比如你化学考了 90 分,哇,这 90 分不就像捞到的大珍珠嘛!就像小赵,就因为化学有效分高,最后去了理想的学校呢,多棒呀!6. 哟呵,高考有效分不就是把你的分数精细打磨嘛!每一个分数都可以变得闪亮亮。

比如生物考了 70 分,这 70 分就是被打磨后的成果呀!你看隔壁班的小刘,就是因为生物的有效分突出,一下子就引起关注了呢,牛不牛!总之,高考有效分的计算就是让我们清楚看到自己在各科的表现,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呀!。

有效分的计算公式

有效分的计算公式

有效分的计算公式在咱们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有效分”这个词儿。

那啥是有效分呢?简单来说,有效分就是能真正反映你学习成果和水平的分数。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有效分的计算公式。

先举个例子哈,比如说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全班同学的成绩出来了。

老师要根据这个成绩来评估大家的学习情况,这时候就会用到有效分。

假设这次考试满分是 100 分,全班有 50 个同学参加。

老师把这 50个同学的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然后计算出一个平均分,比如说平均分是 70 分。

但是这个平均分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为可能有几个特别高的分数或者特别低的分数把这个平均分给拉高或者拉低了。

那有效分怎么算呢?这就有不同的方法啦。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用中位数。

啥是中位数呢?就是把这 50 个同学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那个同学的成绩就是中位数。

比如说第25 名和第 26 名同学成绩的平均值就是中位数。

如果第 25 名同学考了75 分,第 26 名同学考了 80 分,那中位数就是(75 + 80)÷ 2 = 77.5 分。

这个 77.5 分可能就比刚才说的 70 分平均分更能反映大多数同学的真实水平,也就是有效分。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众数。

众数就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分数。

比如说有 10 个同学都考了 85 分,那 85 分就是众数,也有可能被当作有效分。

再比如说,咱们学校要根据这次考试成绩来选拔参加数学竞赛的同学。

学校规定,只有成绩达到有效分以上的同学才有资格参加。

这时候,算出准确的有效分就特别重要啦。

那有效分的计算在实际中有啥用呢?比如说老师通过计算有效分,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

如果有效分比较低,说明可能大部分同学对某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好,那老师就得调整教学方法,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

对于咱们同学自己来说,知道有效分也很有用。

比如说你考了 80 分,看起来还不错,但是如果这次考试的有效分是 85 分,那说明你可能还没达到班级的中等水平,还得加把劲。

考试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计算方法

考试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计算方法

考试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计算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
1. 平均分:计算单位或个人在考试中的平均得分,以反映整体表现。

2. 最高分和最低分:统计单位或个人在考试中获得的最高和最低分数,以了解成绩的范围。

3. 及格率:计算单位或个人在考试中及格的比例,以评估通过考试的人数。

4. 优秀率:计算单位或个人在考试中获得优秀成绩的比例,以确定表现突出的人数。

5. 成绩排名:根据考试成绩对单位或个人进行排名,以确定相对位置。

6. 进步幅度:比较单位或个人在不同考试中的成绩,计算其进步或退步的幅度。

2024体育单招夏季项目考试方法和考试标准

2024体育单招夏季项目考试方法和考试标准

2024体育单招夏季项目考试方法和考试标准
2024年体育单招夏季项目考试方法和考试标准如下:
考试方法:
1. 体育专项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

2. 体育专项考试项目分为定量项目和定性项目。

对于定量项目:
评分要求:若为电子设备计量,则需1名考评员辅助计量;若为人工计量,则需3名考评员各自独立计量,有效成绩为3个成绩的中间值。

有效成绩依据项目评分表采用就低的原则折算分数,即未达到某一档次评分标准的,则按下一档的评分标准折算分数。

有效成绩低于项目评分表的最低值,则计0分。

对于定性项目:
评分要求:定性项目均采取10分制评分,由不少于4名考评员独立评分,所评分数可到小数点后1位。

有效分数的计算方法为:去掉一个最高分、去
掉一个最低分,取剩余分数的平均分(四舍五入、保留1位小数)后,按照项目权重,乘以相应的系数即为该定性指标的最后分数。

考试标准:夏季项目涵盖射击、射箭、场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BMX小轮车、击剑、现代五项、铁人三项、马术、帆船、赛艇、皮划
艇静水、皮划艇激流回旋、冲浪、蹼泳、滑水、摩托艇、举重、摔跤(自由式、古典式)、柔道、拳击、跆拳道、空手道、田径、游泳、公开水域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体操、艺术体操、蹦床、技巧、手球、曲棍球、棒球、垒球、足球(十一人制)、篮球、排球、沙滩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橄榄球、高尔夫球、围棋、象棋、国际象棋、登山和攀岩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标准可能随时间而变化,建议关注相关官网以获取最新动态。

2023散打单招考试项目评分标准

2023散打单招考试项目评分标准

2023年散打单招考试项目评分标准如下:
一、体育专项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

二、体育专项考试项目分为定量项目和定性项目。

(一)定量项目评分要求:定量项目(计数、计时、测距等)若为电子设备
计量,则需1名考评员辅助计量;若为人工计量,则需3名考评员各自独立计量,有效成绩为3个成绩的中间值。

有效成绩依据项目评分表采用就低的原则折算分数,即未达到某一档次评分标准的,则按下一档的评分标准折算分数。

有效成绩低于项目评分表的最低值,则计0分。

(二)定性项目评分要求:定性项目均采取10分制打分,由不少于4名考
评员独立打分,所打分数可到小数点后1位。

有效分数的计算方法为: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剩余分数的平均分(四舍五入、保留1位小数)后,按照项目权重,乘以相应的系数即为该定性指标的最后分数。

三、考生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准时到指定地点集合检录并按序参加各项考试,未按时检录者,不得进场考试,按弃考处理。

以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官方网站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有效分的计算方法
——考试中有效分的价值分析
考试结束了,学校里论功行赏颁发教学奖,奖励的依据就是学生在考试中的平均成绩,结果,教数学的周老师以他的学生平均考分112.5分拿到了最高奖金。

这下办公室里炸了锅。

“我的语文学科平均128分,为什么不能得最高奖?”
“我的外语学生平均考了114分哩,比112分还多2分哩。


“我们科学考得好,为什么最高奖不给我们?这是明摆着欺负人。

”……
是有点“欺负”人,在五门学科里取得128分的最高平均分,任课教师为什么不能得最高奖?科学学科为什么也不能拿最高奖?
我从教师们写在脸上的问号里,知道他们遭遇了一个悖论。

不错,单纯从绝对值的角度看,114与128确实比112.5大,可是如果将这几个数学放在特定的情境里来比较相对大小时,结果会不会颠倒过来?而什么又是特殊的情境?在转换坐标的前提下来比较各学科教学水平的相对高低,就是这种特殊情境。

其实,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在进行考分处置时就是这种特殊情境。

今天,我国的高考依然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考试,在实践新课程时,研究这世界上影响最大考试中的考分处理,有没有意义?回答依然是肯定的,即使今天许多地方将升学成绩换成位置值的中考,这种特定情境还是存在的,因为位置是考分的二次处理结果。

这样,一个在教学管理中亟待厘清的概念——“有效分”就浮出了水面。

雾里看花
办中学,离不开升学率,只是不要片面追求。

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学校的升学率越高越好,这是硬道理。

要升学,就不能不谈考试;要谈考试,就避不开甄别与选拔。

只要考试的选拔功能不丧失,有效分就始终存在,而且有自己特定的价值。

要说明的是,尽管许多人久经考场,尽管许多教师百战不殆,尽管许多教学管理干部满口科学规律,但是对于什么是有效分,却总是雾里看花。

许多区县教研员也老以有效分来分析辖区内的教学现状,然而遗憾的是,他们手里的权威大棒却常常包含着一个核心错误,那就是他们的“有效分”其实不是有效的。

例1:某学校在下列20名考生中依据考试成绩录取其中的前10名,教研员刘老师在分析这次考试结果时是这样标定有效分的。

(如下表1)
表1 学生某次考试的成绩一览表
有效总分为445,就是从高到低的第10名学生的考分,这就是录取的有效分。

依据“从高到低取第10名”总成绩同样的方法,他也给出了各科有效分:语文为98;数学为97;外语为99;科学为101;政治为62。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这样处理的结果是,各科有效分之和为457,远远大于445分。

这又冒出了一个悖论。

众所周知,悖论是不能服众的。

如果用悖论来指挥教学,那还是科学吗?岂不是在误人子弟?然而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如和尚头顶虱子般的悖论却偏偏被绝大多数教师接受了。

这又是一个悖论,一个认识学上的悖论。

咬分嚼数
什么是“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能实现预期目的的”。

什么是“有效分”?显然是“能实现预期目的的考分”。

结合当今具有明显选拔功能的高考(中考也一样)来看,所谓有效分就是按政策划定的最低录取分。

这样,有效分就可以分解为“有效总分”和“各科有效分”了。

有效总分是大概念,各科有
效分是小概念。

大概念是管小概念的。

全部小概念的内涵加起来就是大概念的内涵,各科有效分之和就是总有效分。

这是一个极简单的道理。

教研员刘老师之所以犯了错误,就在于忽视了后面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机械地套用寻找总有效分的办法来确立了各科有效分。

各科有效分应该怎么求?它需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求录取人数(本案例中有10人)的平均总分,再除被录取的人数(10),这可以用计算机数据库的求和与除法功能很快取得。

其数学计算式为。

(564+522+503+488+479+479+476+466+465+445)÷10=488.7
第二步,求出被录取人数的单科平均分。

通过计算机,我们能很快得到:语文为109.6;数学为113.4;外语97.3;科学105.6;政治62.8,和为488.7分(平均总分)。

第三步,求出有效系数。

445÷488.7=0.9106
第四步,求出各科有效分。

公式为,被录取人数的各科平均考分×有效分系数。

于是就有——语文有效分:109.6×0.9106=99.8数学有效分:113.4×0.9106=103.3外语有效分:97.3×0.9106=88.6科学有效分:105.6×0.9106=96.2政治有效分:
62.8×0.9106=57.2这五项加起来,99.8+103.3+88.6+96.2+57.2=445,而445分就是第10名学生的总考分,也就是被划定的录取最低分。

有效分的意义
有效分的第一个意义,在于它出现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研究自己工作的过程。

虽然教师们进行的课程传递中有许多学习,也有许多研究,但是,那些学习与研究常与各自担任的学科教学内容相关,与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相关,与那些专科知识的传授相关。

从实际情况看,没有几个人会将教育统计学应用于教学实际,来定量指导自己的专业发展,尤其是文科教师,而对教育统计学进行创新就更是少之又少。

有效分的出现,实际上是教师的教学分析从质性走向量化,是精细化分析的结果。

从这一角度看,平日里所说的教学常规“备—教—批—辅—考”五大环节,再也不能统括今天教师们的专业化活动,而必须添上“析—研”两环,构成“备—教—批—辅—考—析—研”这样一个完整的序列。

显然,这是新课程实践中所需要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逻辑性。

有效分的出现,确立了各学科进行比较的逻辑起点。

因为它在换算的过程中,以一个数据群内的属性为基点,以“有效”为基本尺度,在衡量各种因素的影响时,只以数为据,这样,求算出来的各学科有效分实际上是等值的。

以上面的分析为例,也就是说这次考试成绩中语文的99.8分、数学的103.3分、外语的88.6分、科学的96.2分与政治的57.2分一样大。

各学科考试成绩比自己的有效分低时就无效,大于或等于时就有效。

显然,判断分数的大小,已经从纯数值的大小走向是否“有效”,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就不难理解文章开始时,为什么数学平均考分112.5比语文平均128分要高,为什么周老师就能拿最高奖。

如果我们将有效分作为一个基本尺度,还可以用来衡量学生各科成绩的平衡情况,我们就以前10名学生为例,看这些孩子的学科成绩是否均衡。

(如表2) 表2 前10名学生成绩与有效分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尽管上面这些学生能够被录取,但是,杨静的科学,何亮的外语与政治,彭淑萍的语文、数学,龚婷的语文、数学,何璇的数学,汪梦的语文、外语,赵芳的科学都是跛腿学科,因为这些学生的这些学科成绩都没有达到有效分,尤其是何璇,数学只有62分,离有效分的距离太大,如果采用位置值来录取,她就会被淘汰。

显然,有效分能从微观上指导学生怎样抓学习平衡,而这一点,恰好是新课程实践和考试、录取制度改革中十分关注的焦点。

由于对“数学只有62分,何璇会被淘汰”等现象的研究,促进了学习均衡发展的探讨,“位置值录取”成为考试改革中的宠儿,而这宠儿的催生婆就是“有效分”。

如果考试成绩是我们使用的第一代数据,那么有效分就是我们开发出来的第二代数据。

依据有效分,我们还可以开发出第三代数据。

例2,判断各学科教学总体水平的高低。

(如表3)
相对差怎么求?
相对差%=(本学科有效分-学科平均分)÷本学科有效分×100%
语文学科相对差=-(100.15-99.8)÷99.8×100%=-0.3507%
相对差越大,说明以有效分为参照系的学科成绩离标准越远。

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总分的相对差是-0.809%,而数学竟然为7.89%,远远大于总分的相对差,是本次考试中的拉腿学科。

外语(-4.0068%)、科学(-4.0021%)与政治(-6.8182%)的相对差比总分的相对差小许多。

这说明,这些学科是真正做出了贡献的学科。

数据越小,做出的贡献越大。

这么看来,本次考得最好的学科是政治。

这里的“相对差”就是开发出来的第三代数据资源。

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地区多所学校某一次考试中上面的各种数据,再与我们自己的学校进行比较,就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学科优势,也很容易治理学校的跛腿学科,促进学校内部的均衡教育,指导不同学生的均衡发展,点亮许多家庭的希望。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就用这有效分的规律,指导过几十所学校走出困境,其中就有好几所学校从零升学率的阴影里突变为升学的黑马;其中就有许多校长与教师,借助这个规律,成为专业化发展中的佼佼者,成为口碑颇好的学科带头人。

遗憾的是,至今仍然有许多学校、许多教师却不能这样分析成绩,只能依据别人提供的数据,人云亦云。

在教师的职业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这种人云亦云是否可以抢占制胜的高地?
我突然意识到,焦裕禄说过的一句话实在高明,那就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我又想,这种吃法何止是没味道,简直是令人作呕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