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单元 测 量-第3单元 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测量整理与复习课时编号课题测量整理与复习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地对测量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掌握。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能灵活的运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准备教学过程1.我们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大家了解了有关测量的哪些知识?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在下面的方框内。

1.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单位,千克、克、吨都是()单位。

2.小青走800米用了8分钟,平均每分钟走()米。

3. 5厘米=()毫米 3000千克=()吨500毫米=()厘米 4300千克=()吨()千克4.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两圈长()米,还差()米是1千米。

5.一根蜡烛长1分米2厘米,点燃一会后燃去了5厘米,还剩()厘米。

1.苗苗的身高是142()。

A厘米 B分米 C米2.一个鸡蛋约重70()。

A吨 B克 C千克3.1千克和1千米比较()。

A1千克大 B1千米大 C无法比较4.数学课本的宽是147()。

A毫米 B厘米 C分米5.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000()。

A:克 B:吨 C:千克1.熊妈妈给小熊出了一道题:有一根80厘米长的铁丝,让小熊按每段8厘米的要求剪,在剪之前要先算一算,可以剪多少段?要剪几次?2.刘星离开家到学校上学,已经走了380米,还有620米就到学校了,刘星家离学校多少米?合多少千米?3.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现在有20名顾客,平均体重为60千克,他们能同时乘坐电梯吗?课后反思(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XX小学电子教案
三年级数学学科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 简析
测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单元教学是在二年级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学生将要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这是理解测量。
4.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时 安排
教学 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 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 难点
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 措施或方法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
2.注重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确保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
3.重视学生估测方法的掌握,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单元围绕《测量整理和复习》这一主题,深化学生对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等测量概念的理解,并培养他们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复习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的单位换算;- 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和体积;- 分析和解决与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对所学测量知识进行总结和整理。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熟练掌握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的单位换算;2.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3. 应用测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 对所学测量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和整理。

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和实际测量操作中误差的控制。

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并在实际操作中注意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工具:尺子、天平、量筒、计算器等;- 学具:学生自备的尺子、天平等;- 教学辅助材料:练习册、工作表、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实例,引出测量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已学的测量知识,如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的单位及换算。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如测量书本的长度、重量等,并记录数据。

4. 问题解决: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测量知识进行解决。

5. 知识整理:指导学生如何对所学测量知识进行总结和整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强调单位换算和实际操作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可包括以下部分:- 本单元关键词:测量、单位换算、实际操作;- 单位换算的公式和示例;- 实际测量操作的注意事项;- 知识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包括:- 完成练习册上与测量相关的习题;- 设计一个简单的测量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总结本单元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或建议。

最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带目录

最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带目录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目录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第一单元《时、分、秒》 (2)第1课时《时、分、秒》 (2)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8)第3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11)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3)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13)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15)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8)第4课时《估算》 (22)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25)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29)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32)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 (35)第4课时 << 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39)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43)第6课时《解决问题》 (47)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0节) (49)第一课时: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49)第二课时: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50)第三课时:连续进位加 (51)第四课时:连续退位减法 (52)第五课时:加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54)第六课时: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56)第七课时:加法的验算 (57)第八课时:减法的验算 (59)第九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 (61)第十课时:整理和复习 (63)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64)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1节) (66)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66)第二课时 (67):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67)第三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68)第四课时:练习课 (69)第五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69)第六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70)第七课时:连续进位乘法 (71)第八课时: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72)第九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72)第十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73)第十一课时:整理复习 (74)※数字编码 (75)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6节) (78)第一课时:四边形的认识 (78)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79)第三课时:周长 (80)第四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81)第五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82)第六课时:估计 (83)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3节) (83)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84)第二课时:几分之几 (85)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86)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87)第十单元总复习 (3节) (89)第一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时、分、秒》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测量)重点知识复习说课材料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测量)重点知识复习说课材料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复习第三单元:测量基本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2、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吨(t),每相邻的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3、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进率=大单位的数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进率=小单位的数基本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一棵树高约10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一块橡皮长约4()一桶花生油重5()一只曲别针重约2()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2、在○里填上>、<或=。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用具体事物或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课件出示练习。

学生快速口答,有的学生对第(5)题提出疑问:学过的长度单位都太小了,均不合适。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比较大的是“米”。

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完成大练习册对应习题6.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与改进环节一:情景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共同解答前三题,第四题稍后做讲解。

师:鹦鹉、小兔、老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1吨有多重吗?请举例说明。

活动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动物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师:刚才同学们回答了几种租车的方案,那么思考一下,如果要把这几种方案用一种形式表示出来,让我们一目了然,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呢?师:刚才同学们回答了几种租车的方案,那么思考一下,如果要把这几种方案用一种形式表示出来,让我们一目了然,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呢?(列表法)师:我们来试一试吧师:大家看,这样我们一下子就能看出有几种方案,哪种方案最合适。

师: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列表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学生活动:预设1:租3辆2人车。

预设2:租1辆2人车和1辆3人车。

预设3:租2辆3人车。

活动意图: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初步体会了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环节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课件出示教科书P33例9。

1.明确题意。

2.探究策略。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

(2)引导学生探寻不同方案。

(3)指导学生列表呈现方案。

一目了然)。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5.作业设计(1)用下面两辆车运货,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18吨货?(2)爸爸有20元和10元面值的人民币各5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测量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测量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人教新课标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2.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难点:1.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能恰当地选择单位毫米的认识例1 1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例2、例3 1课时千米的认识例4、例5 1课时测量千米的认识解决问题例 6 1课时吨的认识例7、例8 1课时吨的认识列表法解决问题例9 1课时课时教学设计毫米的认识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册次:上学校:教师:课题毫米的认识(P21例1)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1通过估计、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体会毫米是更小的长度单位,知道毫米与厘米承前启后厘米、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认识分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目标1.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进行测量,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4.结合实际测量,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感悟数学模型思想在推导厘米和毫米的关系时的运用。

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知道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化解措施动手操作,实物感知教学设计思路操作体验,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教具准备:PPT课件、身份证、银行卡、准备1分硬币等学具准备:直尺、卡片、1分硬币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操作体验,导入新课。

(5分钟)1.复习厘米和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或动作表示1厘米和1米各有多长。

2.让学生先估计数学课本的宽和厚大约各是多少,再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学生交流:数学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该用什么来表示1.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和1米的长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生活中的长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分享和互助。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2. 长度单位换算3. 使用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进行实际测量4. 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单位换算、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换算、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精确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米尺、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直尺、卷尺、米尺、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差异。

3. 换算: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实例进行换算练习。

4. 测量: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练习。

5. 应用:讲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与长度单位、换算、测量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2. 长度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3. 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米尺4. 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入适当的长度单位。

2. 判断题:判断长度单位换算是否正确。

3. 计算题:进行长度单位换算计算。

4. 实践题: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八、课后反思1. 教师需关注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及时纠正错误。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测量》解决问题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测量》解决问题教案新人教版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

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

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三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三单元

三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三单元

板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2)练习:2米=()分米30厘米=()分米1米-2分米=()分米14厘米+26厘米=()分米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师:我们来测一测硬币的宽度和书桌的高度吧!(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小题。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单位换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1)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画一下,1分米的长度。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4)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

指名学生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

三总结提升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四课堂作业新设计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上,沿长标刻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考查知识点:对分米的认识;能力要求:能熟练应用分米的相关知识)三、板书(课堂小结)教学反思课题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学科数学主备课人课时 1 课型练习班级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本节课通过对所学的长度、质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对此部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达到系统掌握。

2.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重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难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教师复备学前准备谈话导入:计量单位是由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的,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计量?二分类整理1.师生一起回忆常用计量单位。

同学们谈了许多地方要用到计量,计量就要用到计量单位,那么,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常用的计量单位:米、厘米、分米、千米、克、千克、吨……提问:1毫米、1分米、1千米分别有多长?1吨有多重?2.归纳概括,形成知识网络。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 )、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量的比较精确时也用毫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 毫米
3、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千米(公里)
1厘米
=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0毫米=1厘米 10厘米=1分米 10分米=1米 ( 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公里 = 1千米 = 1000米 1000米=1千米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g )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10 1000 100 100
用千克(kg)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做单位。

6、一个一次性杯子的质量大约是1克,两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一辆小汽车的质量大约是1吨。

7、 吨 千克 克
质量单位大到小:吨 > 千克 > 克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 1吨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8、单位换算:小单位到大单位除以进率,大单位到小单位乘进率。

1000 1000。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第二课时 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第二课时 教案
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
7厘米=7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2、量一量课桌高度。
提问:
这个课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用迁移类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厘米=8分米。
自己做,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
长度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1、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认识,达到在做中学习的目的。
2、注意学法指导,和学生作业习惯的养成教,
努力体现教学的生活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7厘米=(70)毫米80厘 Nhomakorabea=(8)分米
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知识准备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
2、填空
1米=()分米=()厘米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你们是怎么想的?
二、导学阶段:
1、教师发7厘米的纸条。注意提醒学生量的方法。这张纸条长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呢?
先讨论,再各抒己见。
学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有的用数的方法,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应该这样想:
90毫米=()厘米
45分米-36分米=()分米=()厘米
86厘米-46厘米=()厘米=()分米
3、第5-7题练习。
四、小结。
1、复习巩固,让学生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
2、注重情景创设,体现教学的“生动化”。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数学第三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少重,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2、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千克、克、吨的认识,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及千克、克、吨的简单应用。

这些内容安排在“有多重”和“1吨有多重”两个情境活动之中。

教材结合“有多重”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结合“1吨有多重”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位,了解1吨有多重。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题目1吨有多重备课人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盘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实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课件)1、故事导入。

2、建立物体质量的概念。

二、实践操作,建立概念(一)认识生活中的秤。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表格式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测量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1、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2、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3、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时数:6课时第三单元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三单元 测量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三单元   测量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

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如组织学生测量硬币、教材的厚度,测量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公路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

第三单元《测量》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量》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另外一个我觉得需要加强的是学生在读取和记录测量数据时的准确性。有些学生在记录数据时会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数据的精确性认识不够。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应用来提高他们的数据记录能力。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但有的小组则稍显沉默。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我打算在下次的讨论中,先给予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这样或许能够帮助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单元《测量》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以及长度数据的读取和记录。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米和厘米,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物体长度;
3.掌握长度数据的读取和记录方法;
-难点三:通过具体案例,如测量书本长度,讲解如何读取和记录数据,强调数据的精确性和实用性;
-难点四:设计实际问题,如测量课桌的长和宽,引导学生运用所(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测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况?”比如,量一量你的书本、铅笔或者桌子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测量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020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0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0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三单元测量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单元时、分、秒课题:秒的认识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遵守、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来描述具体的时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多媒体课件:再现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情景。

师:在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还有那旋转计时的“小彩旗”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你看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二、一!”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时间单位:秒。

(板书:秒的认识)2.在生活的哪些地方你见到或用到过“秒”呢?结合主题图,学生自由发言。

(红绿灯转换、赛跑等都用“秒”来计时。

)二、互动新授1.秒的认识。

(1)进入情境,全面观察。

提问:我们知道计量时间的工具是钟表。

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钟表,仔细观察,说说你从钟面上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观察,再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观察的结果。

(预设:我发现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中还有5个小格……)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准确。

钟面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

(2)认识1秒。

提问:在钟面上跑得最快的那根针就是秒针。

“秒”可以记录比1分更短的时间。

那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教师用课件演示秒针走1小格的动作,让学生观察。

(3)体验1秒钟。

①提问:1秒有多长呢?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一课时秒的认识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3)理解1分=60秒。

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

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①1分钟有多长?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⑥感受几秒师吟诵《明日歌》。

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第二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
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 毫米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
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000千克= 1吨 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8、单位换算:小到大除,大到小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