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思考.docx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思考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思考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是我们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的根基,对于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对于这些基础医学课程的整合思考是非常必要的。
在整合基础医学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每门课程的核心和重点内容,并将其与其他相关课程进行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时,我们可以将其与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进行整合,将解剖学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加深我们对人体的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促进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通过综合运用各门医学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医学检验中遇到的问题。
在学习临床血液学时,可以通过病例分析的方式,结合临床相关的检验指标和病理机制,来找出血液学检验中常见的异常现象和病理变化。
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验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医学检验中。
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医学检验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前沿和交叉学科的内容,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可以加入一些基因检测、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以及与其他医学相关学科的联系,如药学、微生物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交叉学科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专业知识储备,还可以使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思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各门课程联系起来,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来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和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交叉学科的内容,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方式,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医学课程的整合思考是深化和提高我们的医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探究
关键词:器官系统;课程整合;基础医学1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经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要求以人体器官系统为基础,重新组建了学科中的医学基础知识,深入剖析形态结构与功能、微观与宏观、病理与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建立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深入关系,从而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基础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联系,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同步发展。
广西中医药大学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大纲、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完善课程考核制度、改进教学评价等措施,努力推进“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1.1淡化学科界限,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作为一种文件对教师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以器官中心课程整合的第一步便是要对教学大纲进行重新设计。
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的基础上,细化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课程间既要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衔接,同时也避免重复或者遗漏。
并充分考虑各门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
2016年,学校教务处将内科部分课程(消化系统疾病)整合成“消化系统整合课程”。
在明确了课程设置后,着手进行教学大纲的编写。
教学大纲以器官系统知识体系为主线,将基础知识与专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符合专业培养的目标。
此外,教学大纲的编写要体现课程内容之间的分工,处理好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对重复的知识进行技术处理,例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重点知识与一般性知识要做好课时的分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大纲的设计,从范围和层次可以是多样的,不同的医学院校教学大纲的设计模式各有差异。
例如广西医科大学依据“形态到功能、正常到异常、疾病到药物治疗”的模式,在各个不同的基础学科及基础与临床学科进行有机结合,着力于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得主线工作,分层次、分模块、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体系[4];大连医科大学采用“以器官-系统为导向(OSO)”的跨学科整合的课程模式,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构建卓越医师培养的基础医学循环系统整合课程模式,将传统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学科中的循环系统教学内容进行整合[5]。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探究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探究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基础医学课程的内容往往被划分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单独的学科,学生需要分别学习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缺乏系统性和整合性。
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探究,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内容整合在一个器官系统中进行教学,更加符合医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医学工作的实际要求。
一、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背景与意义1. 符合医学教育的趋势。
医学科研、临床诊疗和教学教育日益趋向于以多学科、综合性的方式进行,而不是单一学科的专业化路径。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 提高教学效果。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探究,将相关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个器官系统中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系统理解,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更好地满足医学发展的需求。
现代医学实践往往是以器官系统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医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知识时,如果能够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整合探究,将更加符合未来医学工作的实际要求。
1. 教学内容整合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探究中,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整合。
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病例讨论等,使学生不仅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合探究中,教学资源也需要进行整合,包括教材、实验设施、模拟病例、医学影像资料等。
这样,学生可以在更加真实和综合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
在医学院的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年级和专业学生开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比如针对本科生、研究生、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 强化教师团队建设和教学研究教师团队是整合探究的核心。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思考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思考【摘要】现今,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设置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整合优化。
本文从当前的课程现状入手,探讨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并具体提出了整合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也分析了这种整合对学生的影响。
结合推广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提高教学质量、满足行业需求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相关教育机构和专业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促进专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现状分析、必要性、具体内容、实施方法、学生影响、推广前景、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医学检验技术的实践与理论知识的专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在这门专业中,基础医学课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为学生提供了医学知识的基础,为日后的专业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零散、重复性较高、与实际工作脱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合,使之更加系统、完整、贴合实际需求。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效率,减少学生学习负担,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
通过整合基础医学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医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整合思考基础医学课程,对于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在进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思考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当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一步分析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明确整合后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预测这种整合对学生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指导,推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实施,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更加符合医学检验技术领域需求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探索
1 88 4・
关 于 病 理 生理 学 “ 教什么" 的思 考
余卫 平
( 东南大学 医学 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0 )
在第九届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全 国会员代表大会上 , 前学会理事长韩启德教授建议对病理 生理学“ 是 什么?教什么?何人 教 ?何 时教 ? ” 展开讨论 。我们认为 , 在我 国医学 院校病理生理专 业存在 与发展超 过半个 多世纪后 , 再来探讨 这些基本 问题 , 必将有利于本专业持续发展 。病理生理学“ 教 什么 ” 应取决 于它 “ 是什 么” 。2 0 1 2年出版 的 Mo s b y医学词 典 ( Mo s b y ’ s Me d i c a l
医学课 程整合是 医学教学 改革 的趋势 , 我院对二、 三年级的基础医学课程进行分 内容 、 分 阶段 的部分整合 , 获得 了一些 经
验和体 会。总之课程 整合 的 目的是培养具有综合分析 和解决 问题能力的新型 医学 人才 , 提高 基础医学教学 的效 率 , 顺利完 成
教 学 目标 。
D i c t i o n a r y ) 对“ 病的研究 , 阐释疾病 时引发症状和体征 的体 内过程 而不直
接涉及治疗 。可见病理生理学既有别于介绍正常机体 功能 、 代谢与结构的其它基础 医学课程 , 又不同于着重 于治疗 的临床 医
只要我们 明确病理生理学 “ 教什 么” , 就易于对“ 何人教 ?何时教? ” 作 出判断与选择 。
E — ma i l :w p y l g @h o t ma i l . t o m
基 础 医学 课 程 整 合 的探 索
王 晨
( 南京大学医学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0 )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思考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思考1. 引言1.1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思考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涵盖了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基础知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医学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基础医学课程往往被分散设置在不同学期、不同课程中,导致学生学习时断时续,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合思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整合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整合后的课程设置可以避免知识重复和遗漏的问题,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整合思考还可以激发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合思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医学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思考,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当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当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在基础医学知识学习上缺乏统一标准和体系化的指导。
一些学校的课程内容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些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缺乏与实际医学检验技术工作的结合,使得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些传统的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需求,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课程设置。
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时存在困难。
当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需结合实际需求,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整体性,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培养更符合医学检验技术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思考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思考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医学检验技术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方向,其核心任务是通过各种检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进行监测和检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基础医学课程起着扎实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内容繁杂,学习负担较重,学生往往难以将各门课程知识有机整合,应用于实际检验工作中,导致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不足。
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合,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和学习效果,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思考,以期为教学改革和课程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整合思考,旨在探讨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研究整合思路和方法,旨在为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本研究旨在加强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内在联系,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整合所学知识,为将来的实践工作做好准备。
通过研究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方法,旨在完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其更贴合实际需求,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课程整合还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以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
新形势下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索——以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为例
课都 是 以独立 的学 科 为单位 进行 教学 , 同一器 官 系统 的知识 往往 要 间隔几 个 学期 在不 同 的课 程 中学 习 ,
[ 收稿 日期]2 0 1 6 — 0 4 — 2 0 [ 通讯作者] * [ 基金项 目]《 生物化学 》 与《 细胞生 物学 》 课程整合 , 西北 民族大学本科教 学建设项 目( 1 3 J G~1 6 7 0 6 6 5 1 5 0 ) [ 作者 简 介 ]李 彩 丽 ( 1 9 7 6 一) , 女, 甘肃会宁人 , 副 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 方面的研究.
临床 பைடு நூலகம்学教 学改 革班 对基 础 医学课 程开 展 了整合 式教学 改革 , 以人体器 官 系统 为单位 进行模 块教 学 , 从
宏观 到微 观 , 从形 态 学到功 能 , 从 正 常到 异 常 , 从疾 病 发 生 到药 物 治疗 ,注 重 知识 的连 贯 性 与 系统 性 ,
使得 学生 能从 多学科 角度 来学 习. 例如 消化 系统 的学 习就 是 一个 成 功 的范 例 , 在 这个 模 块 的学 习中 , 学 生从 消化 系统 各器 官 的宏 观解 剖学 结 构到微 观 的组织 学 结构 , 紧密 结合 组 织 细胞 的形态 结 构 阐述 其 生 理 功能 , 再从 正常 过渡 到病理 状态 , 并从 生物 化 学与病 原 生 物学 的 角度 分 析疾 病 发 生 的根 源 , 剖析 其 病 理结 构及 病理 生理 改变 ,最后到 疾病 的合 理 用药 及 药 物治 疗 原则 等. 本 教 改 班 的学 生 总体 对 课程 整 合 的认 同度和满 意度 较高 , 反 映教学 效 果 良好 , 认 为提 高 了学 习兴 趣 , 拓 宽 了知 识 视 野 , 紧密 联 系 临床 , 有 利 于临 床思 维能力 的培 养 , 学 习成绩 也 比普 通班 有显 著提 高 , 对 临 床课程 的 自主学 习和接 受 能力更 强. 2 课 程整 合有 助于 学生 自主 学 习能 力和 创新 思维 的培 养 随着 医学基 础学 科 的发展 , 各 门课 程 的教科 书也 越编 越厚 ,这样 使 得有 限的学 时 和激 增 的专 业 知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设想和实施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设想和实施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是培养护理学生基本医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将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期达到知识的有效传授和综合应用。
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按照不同学科进行整合。
通常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学科。
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例如将解剖学的骨骼系统与生理学的骨骼肌功能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可以将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结合。
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工作,因此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应该与护理实践相结合。
在教授解剖学时,可以引入一些与临床操作相关的知识,如插管技术、静脉采血技术等。
这样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知识的也能够了解到这些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来教授基础医学课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础医学课程中,可以选取一些相关的实例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
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加强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
基础医学实验可以使学生亲身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生理学实验中,可以通过检测学生的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应该注重综合应用和实践操作。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与护理实践相结合,并采用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等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护理工作中。
医学高职教育中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究 。无 论 是 高 职 定 位 、 专 业建设 还是人 才培养 模式 , 最 终 只 有
4 2( 1 8): 21 72 21 7 4.
理生 理学教学中 , 不 仅 能够 活跃 课 堂 气 氛 , 让 授 课 形 式 多样 化 ,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 , 唤起 学生 的求知欲 望 , 通过内
[ 7 ] 赵爽 , 蒙山, 朱名毅 , 等. 浅 论 病 理 生 理 学 教 学 与 医 学 生综 合素质培养 [ J ] . 卫 生 职业 教 育 , 2 0 1 2 , 3 0 ( 7 ) : 6 5 — 6 6 . [ 8 ] 岳鹤声 , 王海 蛟 , 高风兰 , 等. 培 养 临 床 思 维 能 力 的 病 理 生 理学教学探索[ J ] . 重 庆 医学 , 2 0 1 2 , 4 1 ( 3 1 ) : 3 3 4 4 3 3 4 6 .
参 考 文献 :
[ 9 ] 颜华. 浅谈如何提 高 医学生 临床 思维 能 力[ J ] . 中 国 高 等
医学教育 , 2 O 1 ] ( 8 ) : 8 6 8 7 .
[ 1 o ]吴蓓 , 樊文娥. 医学生责任教育的多维透视 [ J ] . 医 学 与 哲
学, 2 0 1 0, 3 1 ( 2 1 ) : 6 7 — 6 8 .
在动力的激发来提高听课效果 , 也 有 助 于 学 生 更 好 地 理 解 和消 化课 堂内容 , 犹如锦 上添花 。同时融人 的育人 理念 , 更 有 助 于 学 生 奠 定 良好 的 发 展 基 础 , 成为基 础扎 实 、 知识 面宽 、 适 应 性 强、 具有创新能力 、 适应 2 1 世纪发展 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7 2 3 修 回 日期 : 2 0 l 3 l O — l 2 )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PBL教学的思考-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PBL教学的思考-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PBL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外医学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
然而,在我国低年级医学本科生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中开展的PBL教学尚需完善。
文章结合多年的PBL教学实践以及学生调查问卷结果,从教和学两个不同的角度总结分析,提出目前基础整合课程PBL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整合课程;PBL教学;基础医学近年来,国内外医学院校在医学整合模块课程中普遍开展了PBL 教学,以培养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细胞,分子与基因(cells,moleculesandgenes,CMG)从2008年开设以来一直实施小组PBL教学,在教学案例的准备、讨论课的组织引导以及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2]。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刚结束CMG课程的学生展开调研。
由主讲教师和临床医学八年制的两名学生共同设计调查问卷和分析结果,从教和学的不同角度寻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为优化基础整合课程PBL教学提供参考。
1调查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201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119人和2014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120人。
1.2教学实践过程按照学号顺序将学生分为8-10人一组。
CMG课程中应用到6个PBL案例。
每一个案例分两次课讨论,并且两次讨论课间隔一周。
第一次讨论课学生分析案例信息,提出学习问题,分配学习任务;第二次讨论课则是汇集见解,讨论学习问题的解答,绘制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图。
每个讨论组有一名固定的指导老师。
在每个案例讨论结束后,老师与学生相互反馈并点评。
1.3调查方法CMG课程结束后,由主讲教师和临床医学八年制的两名学生共同设计CMG课程PBL教学调查问卷,包括案例选择、课程安排、讨论过程、教师指导、教学效果五个方面。
问卷利用问卷星系统(https:∥www.sojump.com/)在线发放给调查对象。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思考1医学课程整合是提升高职教育水平的关键之一医学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基础医学课程在全部课程中的比率不可能多(约占20%~30%),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学时完成教学任务,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将本科课程的“压缩版”用于医学高职教育,存有学科分类过细、理论与实践脱节、基础与临床分离等诸多弊端。
因为没有明确的工作过程展示,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感到乏味而难于理解和记忆,临床课基础医学知识点的重复,消耗了本已很紧张的学时。
医学高职教育课程整合势在必行。
通过课程整合,以生命过程或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将相关课程系统化,一方面增加了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减掉不必要的重复,更有效的利用有限学时,完成教学任务。
2国内外医学课程整合的分析与思考2.1国内外医学课程整合现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外多所医学院校即开展了整合式教学改革。
1952年美国西储大学医学院提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organ-systembasedlearning,OBL)模式”,按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重新组合课程,以增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
1969年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提出“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模式”,围绕临床问题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到本世纪初以英美等国为代表的国外著名大学的课程整合主要可概括为两种形式:其一是保留学科系统,但在课程实施时相关学科同步或穿插。
如在组织学学到消化管的微细结构时,会在前后1~2周之内在解剖课上学到前腹壁的大体结构,在生理学课上学到胃肠道运动、分泌和吸收的机理。
同时聘请临床医生参与教学,安排临床相关的专题讲座,讲述与骨、血液、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及循环、淋巴、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相关的临床内容。
另一种融合是构建符合认知科学规律的跨学科的模块化课程计划,以病例为驱动,以器官系统为单位,从宏观到微观,将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如“肌肉骨骼医学”包括解剖、影像、组织病理、药理和病理生理学;“医学神经科学Ⅰ”包括神经解剖、组织病理、神经生物、影像、药理和病理生理学等。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基础医学课程的整合也逐渐受到重视。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情况,重新组织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医学基础知识,更全面地了解实践护理。
然而,在对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着知识框架不匹配的问题。
由于学科信息量不断增加,新增知识框架可能与原有知识框架不匹配,因此,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尤其是新增知识框架的整合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知识框架不匹配的现象。
其次,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着教学内容拓扑关系不明确的问题。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经常出现拓扑结构复杂、难以理解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
再次,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着课程质量控制不严格的问题。
课程整合过程中,未能严格控制课程质量,导致课程质量不一致,达不到预期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首先,应当强化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分析学科基础知识、深入理解知识结构,建立逻辑清晰、思路系统的课程体系。
其次,应当提高教学拓扑关系的清晰度。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应当遵循清楚明确的拓扑结构,以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基础课程内容。
再次,应当严格控制课程质量。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应当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提高整体课程质量,保证课程按照要求完成。
总之,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整合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应当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高拓扑结构清晰度、严格控制课程质量,以深化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科发展。
本文共3000字,已结束。
基础医学模块整合课程的实施及思考
块基 于人体 器官 系 统整合 的消化 系统、 心血管 系统等 9个模块课程 , 各模 块课 程教 学分别在 第二 学期至 第五 学期进行 。整合
课程体 系教 学实施取得 了一 定的成 效, 但也存在 着学 生学习模 式 、 教 学效果评价 等 问题 , 需要 在今后 教 学实践 中不断地探 讨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Ho we v e r ,c u r r i c u l u m i n t e g r a t i o n i s a l l i mp o r t a n t mo d e l o f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c u r r i c u l u m o f b a s i c me d i c i n e f o r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a l s p e c i lt a y h a s b e e n i mp l e me n t e d i n An h u i Me d i c l a U n i v e r s i t y .T h e i n t e g r a t e d c u r r i c u l u m c o n s i s t e d o f
摘要 : 传统的 以学科为 中心的三段式 医学课程模式 已很难 满足现代 医学教 育的需求 , 而课 程整合是 一项重要 的教 学改革模
式 。安徽 医科 大学基础 医学院在 5年制 临床 医学专业部分 小班 中实施 了基 础 医学课 程整合 。该 整合课程体 系由两部 分模 块
组成 , 第一部 分模块 以学科知识为连线进行整合 , 包括 生命 的化 学、 感染与免 疫及 基础 医学导论等 3个模 块课程 ; 第二部 分模
专科层次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重 庆 医药 高 等专 科 学校 是 2 0 0 6年 由j所 医药
课程 问有 着广泛 密切 的联 系 。但传 统上 这些课程 是
中专 合并 升 格 的三年 制 医药 高 专 , 随着 学 校 办学 层 次提 高 , 学校 面 临许 多 挑 战 , 如 医药 各 专 业 的基 例
础 医学课 程仍 沿 用传 统 模式 , 即基 础 医学 各 门课 程
以学科 课 程 为单位 而单 独 进行 教 学 , 中人 体解 剖 其
学 、 织胚 胎 学和 病理 学 等课 程 主要 以大量 的记 忆 组
学习为主 , 生理学 、 而 病理 生理 学 和 生 物 化学 等 课
程 主要 以理解 学 习 为主 。这 种按 分 学科 教 学 , 加 增 了学生 学 习基 础 医学 知识 的难度 , 之 同一 器 官 系 加
【 btat A crig t eii i pc l dct nl eo s etlyw hv A s c 】 codn o d n hg sei eua oa f m’ r m c e h a i r r m nat,e ae i
e ta td t kn wldg pont co ey ea e t ba i me c l u rc l m a t n sn s e x r ce he o e e i s ls l r ltd o sc dia c riu u nd he urig p - ca y.n e r td h b sc e c l u rc um a ih it ga e t e a i m dia c riul s “ h b ss f m e ia m oph lg ’ a d “ a i t e a i o dc l r oo y’ n b sc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等院校教学中基础医学课程的整合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而且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
本文将通过总结基础医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现有的解决方案,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整合基础医学课程。
一、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1、时间紧张:由于基础医学课程的修学时间较短,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教师个性化:由于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态度不同,学生在受教育时难以保持积极思想,因此需要教师安排和管理学习过程,以便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整合。
3、科目复杂化:基础医学课程中涉及到多种学科,包括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对学生来说,要学习和理解这些学科知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4、教材空洞性:因为基础医学课程的授课内容要求高,学生常常只能通过读书来完成学习任务,而教师只是负责主持课堂。
有时候,教材空洞,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二、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对策1、针对时间紧张,可以采取双周学习计划,即每一次学习周期关注一个基础医学课程,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整合起来。
2、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整合。
3、针对科目复杂化,可以采取交叉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解一个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另一科目的内容。
4、为了解决教材空洞性,可以引入实验教学,结合临床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增强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采取时间安排、小组学习、交叉学习和实验教学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更有效的方式更好地实现基础医学课程整合。
医学课程融合式教学的探索-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医学课程融合式教学的探索-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当前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在信息技术没有发展以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课程一般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直接面对学生讲授,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的学习多为被动接受。
而医学院校的课程具有专业性强,复杂难懂,知识更新快等特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占用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教师也仅能借助板书、挂图、模型等辅助教学用具,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枯燥、复杂,单一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传统的医学培养目标已无法适应未来发展,医学领域的新进展、新发现日新月异,据统计,医学信息资源占据了30%以上互联网信息资源,全球医药类期刊每年发表论文200万篇以上且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2]。
医学生必须利用信息网络随时了解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现,才有可能跟上当代医学快速发展的脚步,而不仅仅是背诵记忆现有知识内容,医学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需要获取更多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的出现,人类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使用能力实现巨大的。
2007年翻转课堂的出现,从2008年微课出世,到2012年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正式上线,以及我国号召开展国家精品共享课建设等,这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新教学模式以其开放性和大规模性迅速播散,2013年的中国教育界刮起阵阵“飓风”,为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注入了新力量[3]。
这些新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在医学教育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可将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大程度整合、共建与共享,有效地解决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无法共享等问题[4],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意义非凡。
2医学专业课程改革新教学模式2.1互联网+概念下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美国的两名教师为了帮助缺席学生补课,将录制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视频上传到网路,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和好评[5]。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设想和实施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设想和实施引言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编排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为了更好地满足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其医学基础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必要对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之更贴近临床实际应用。
本文将探讨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设想和实施。
一、设想1. 整合课程内容目前我国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内容众多,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学生往往无法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造成知识零散、应用不灵活的情况。
我们可以考虑对这些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疾病为主线,将相关的解剖、生理、病理、微生物和药理知识进行串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
2. 强化实践环节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贴合实际临床需求,强化实践环节。
除了传统的理论讲授,可以增加临床案例分析、模拟患者操作、实验操作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融入最新医学进展医学知识是不断更新的,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疾病、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当及时融入最新的医学进展,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和学科竞争力。
二、实施1. 教学目标的明确在整合基础医学课程内容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学习成果。
这样做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应当包括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实际应用水平三个方面,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
2. 教学方法的改进为了更好地融合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方法。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的反思2900字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的反思2900字摘要:医学教育的改革核心是课程的整合。
学院立足现有的教学资源,构建并实施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已三年有余。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有待在进一步的实践中逐步完善。
关键词: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呼吸系统基础传统的基础医学教育以学科为中心,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整合课程取代传统医学的呼声已愈来愈高。
整合课程,在1952年首次由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首次提出,顾名思义就是把医学课程中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从而使医学的教育以器官或系统为中心,比如“心血管系统基础”、“呼吸系统基础”、“泌尿系统基础”等。
整合课程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新宠,不仅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而且使得医学体系一脉相承,使得医学生能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机体的正常运行过程和异常疾病状态,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医学教育模式的主流。
笔者所在医学院已经开始基础医学的整合课程的教学三年有余。
每年均开设一个实验班学习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两年半期间共开设整合课程10门,包括基础医学概论Ⅰ、基础医学概论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系统基础、呼吸系统基础、心血管系统基础、消化系统基础、泌尿生殖系统基础、血液内分泌基础基础和感染病学基础。
笔者作为呼吸系统基础的课程负责人,现简单介绍一下该课程:“呼吸系统基础”,英文名“FoundationofRespiratorySystem”,课程编号411003088,是以基础医学中的呼吸系统解剖、呼吸系统组织、呼吸系统生理、呼吸系统病理、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和呼吸系统药理的内容为整合,全面系统地介绍呼吸系统的基础知识,将形态与机能、基础与应用紧密结合。
其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呼吸系统的基础知识并学以致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认识能力,为今后能更好地学习临床的呼吸系统疾病做铺垫。
“呼吸系统基础”共有24学时,含19学时讲授、3学时研习和2学时的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1医学课程整合是提升高职教育水平的关键之一
医学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基础医学课程在全部课程中的比率不可能多(约占20%~30%),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学时完成教学任务,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将本科课程的“压缩版”用于医学高职教育,存在学科分类过细、理论与实践脱节、基础与临床分离等诸多弊端。
由于没有明确的工作过程展示,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感到乏味而难于理解和记忆,临床课基础医学知识点的重复,消耗了本已很紧张的学时。
医学高职教育课程整合势在必行。
通过课程整合,以生命过程或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将相关课程系统化,一方面增加了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减掉不必要的重复,更有效的利用有限学时,完成教学任务。
2国内外医学课程整合的分析与思考
2.1国内外医学课程整合现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外多所医学院校即开展了整合式教学改革。
1952年美国西储大学医学院提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organ-systembasedlearning,OBL)模式”,按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重新组合课程,以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
1969年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提出“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模式”,围绕临床问题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到本世纪初以英
美等国为代表的国外著名大学的课程整合主要可概括为两种形式:其一是保留学科系统,但在课程实施时相关学科同步或穿插。
如在组织学学到消化管的微细结构时,会在前后1~2周之内在解剖课上学到前腹壁的大体结构,在生理学课上学到胃肠道运动、分泌和吸收的机理。
同时聘请临床医生参与教学,安排临床相关的专题讲座,讲述与骨、血液、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及循环、淋巴、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相关的临床内容。
另一种融合是构建符合认知科学规律的跨学科的模块化课程计划,以病例为驱动,以器官系统为单位,从宏观到微观,将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如“肌肉骨骼医学”包括解剖、影像、组织病理、药理和病理生理学;“医学神经科学Ⅰ”包括神经解剖、组织病理、神经生物、影像、药理和病理生理学等。
两者均强调人文社会科学、行为科学与医学科学之间的结合。
国内高职课程整合的探索开始于本世纪初,目前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把“结构与机能”整合,按器官系统“正常与异常”分类,如“正常人体结构与机能”,“异常人体结构与机能”;另一类是对医学基础课程知识点范围进行重新界定,并根据临床所需进行课程设计,形成如“人体形态学基础及护理应用”、“人体机能学基础及护理应用”等学科,以达到基础与临床的融合。
作者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经过大量临床需求调研,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和病理生理学整合为“疾病学基础”。
从病原生物、免疫、遗传等不同角度,从分子、细胞、组织、系统不同层次阐述了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及诊断与防治原则。
教学反馈显示,学生普遍感到通过该课程的
学习,逐渐能够整体地、多因子地、辩证地认识疾病的病因、发展与转归的机理,并能使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易于接受。
2.2课程整合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比较国内外医学课程整合的现状,提示课程整合即应考虑到基础医学课与临床课的有机结合,也应考虑到“结构与机能的适应性,群体与个体的变异性,正常与异常的相对性”,还应适应高职各专业学生的基础条件。
将“结构与机能”整合,使学生从静态到动态多视角理解生命过程及结构基础,此点值得借鉴,但从正常到异常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正常与异常”截然分开易于产生误导,此种整合存在改进和完善的空间。
应充分借鉴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OBL模式。
将疾病发生的病因、发展与转归整合为“疾病学基础”可以使学生整体系统的初步认识疾病,适合于医学基础课程学时较少的(如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但究竟应该精简哪些内容,由于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和网络性,需要不断探讨研究。
建议成立由基础与临床医学课程教师组成的课程整合课题组。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完成工作过程需求的知识点,剖析各知识点并将其系统化设计课程内容。
整合不是各课程的叠加,而是被整合的各学科逐渐合理融合。
课程整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学生就业的岗位群及其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授课或讲座使学生建立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一般规律概括的整体认知。
随后再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
即课程的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结合进行。
总之,课程整合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