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 论述题 考试内容

合集下载

2023长孙博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论述题

2023长孙博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论述题

标题:关于历史学视角下的现代社会变革及其影响随着历史学研究不断深入,现代社会变革对于人类历史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本文将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现代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影响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现代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现代社会变革主要体现在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科技方面,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经济方面,全球化进程加速,市场经济日益成熟,新型产业如信息产业、生物科技等崛起,对传统经济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方面,民主化进程加快,公民权利意识提高,国家治理模式也在不断调整。

文化方面,多元化、开放性的文化环境逐渐形成,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文化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象。

二、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1. 社会结构的变化:现代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结构的转型,使得传统的层级结构逐渐向扁平化、网络化的结构转变。

2.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变革,使人民的生活更加便捷。

3. 全球化的挑战:全球化进程加速,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文化冲突、资源竞争等。

4. 政治稳定与治理模式的调整: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使得政治更加稳定,但也对政府的治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历史学视角下的原因分析现代社会变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遗留问题、科技进步、国际形势等。

历史学视角下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历史的积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社会状况。

历史的积累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基础。

2. 科技的推动:科技进步是现代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3. 国际形势的影响:国际形势的变化,如全球化进程、国际关系的变化等,也对现代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变革是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为历史学研究者,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现代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历史论述题论点汇总

历史论述题论点汇总

历史论述题论点汇总历史论述题是许多考试中常见的题型,通常会给出一个论述主题,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历史论述题的论点进行汇总。

一、社会影响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考生可以从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来分析。

举个例子,可以论述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涌现了许多艺术家和思想家,他们的作品对欧洲文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也推动了欧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各国的交流和合作。

二、人物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中的重要角色,对于他们的评价也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考生可以选择一个历史人物,分析他的思想、行为、功绩等方面,并给出自己的评价。

以毛泽东为例,他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参与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

考生可以对毛泽东的革命理念、领导风格、错误决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三、历史趋势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也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考生可以选择一个历史时期或事件,分析它所反映出的历史趋势和规律,探讨其深层次的原因和影响。

以二战为例,它是20世纪最大的战争之一,对于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考生可以通过分析二战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来探讨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趋势和规律。

四、历史误解历史误解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许多考试的热点话题。

考生可以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分析它所存在的误解,并探讨其正确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以袁世凯为例,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曾经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但是他也存在许多误解和争议。

考生可以通过分析袁世凯的实际行为和历史评价,探讨他在中国历史上的真正地位和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历史论述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的积累,才能在考场上有一个好的表现。

西南大学《史学概论》考试题库

西南大学《史学概论》考试题库

西南大学《史学概论》考试题库1、简述史学概论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

史学概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概要地论述历史科学,它包括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史学概论是新的史学分支学科,是对史学的概要论述,它的研究对象自然就是史学本身,或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内容:(1)史学本体论:①史学的性质;②史学的发生(2)史学认识论(3)史学方法论①历史研究的方法。

②历史研究成果的表述和编纂的理论和方法其特点具有:(1)反思性。

(2)概括性。

(3)理论性。

2、什么是历史理论?什么是史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历史理论:是指历史运动本身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理论:是指史学自身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

联系:历史理论以客观人类社会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史学理论从理论和方法上说明如何研究历史的,二者都以人类社会历史为指向,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理论的性质、规模和水平,决定了史学理论的性质、规模和水平。

区别: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历史理论具体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过程和客观规律,对象为客观历史,而史学理论研究对象是历史学本身。

3、什么是历史?历史有那些特征?历史:(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2)过去的事实;(3)过去事实的记载;(4)指历史科学。

特征:(1)客观性(2)过时性(3)规律性(4)由人的活动构成的。

4、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的学科结构怎样?历史学又称“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

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已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

具体讲,历史学是按照一定的历史观点,利用历史资料,研究已往的客观历史过程,并用语言文字或图象把它表示出来的一门学问。

学科构成体系包括:①反映不同历史范围和过程的各种史学,如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等。

②研究史学一般原理和史学方法论(历史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的历史科学概论。

③研究史学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史学史。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 、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 、 、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 、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 、 辨伪学等。

5、历史学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 、 等。

6、《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7、意大利史学家 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8、史的初意是9、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这里的 10、历史的基本属性是 11、 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12、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 13、历史学是 14、历史是 15 、 历 史 学 的 学 科 结 构 可 分支学科和 版本指 、印本也兼及写本。

刻本按刊刻者又可分为殿本书、 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 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 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 史”是 的科学。

规律论等。

地理环境论等。

、经世史观等。

、训诂学、辨伪学的意思。

的基础。

的过程。

分为以客观 的分支学科。

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16、 17、18、 19、20、 21、22、23、 24、25、 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 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刻本书是公元 陈垣的《古教四考》是 陈垣在元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 、 、私家自刻。

、圣人史观。

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补正 、 三个部分。

和。

年中国唐朝刊刻的《 》卷子。

、 和《摩尼教入中国考》 。

、 和《元秘史意 音用字考》。

26、顾颉刚在《》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27、公元五世纪 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 “史学之 父”的殊荣。

28、西方古典的世俗的历史学特点是 29、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 分组成。

两部 30、古罗马最杰出的史学家是 和 ,而 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 31、中世纪的史观主要是 32、神学家奥古斯丁的《 》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历史学考研史论述题

历史学考研史论述题

历史学考研史论述题What is a classic? It takes about 100 years to become a classic.历史论述题中国史部分:1、简述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2、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怎样形成的,其有什么特点?3、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比较。

4、国民党1928年第二次北伐述评。

5、评析中共《五四指示》6、华北事变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7、试评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演变。

8、分析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的区别以及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

9、评述清末立宪。

11、有人说,1937年是中国现代化的特殊起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与评论?12、概述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13、分析、评论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原因。

14、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启动的思考。

15、以一个早期的洋务运动企业为例,简述洋务运动的成功和失败。

16、简述中共八大的主题及其历史功绩。

17、释“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18、简评二十世纪初清政府的“新政”。

19、简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苏论战及其对中国国内外政策的影响。

20、简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1、建国初期整顿经济的措施及其意义。

22、从史官到史馆的演变23、20世纪80年代以来晚清新政的研究状况24、评价陈独秀25、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特征26、隋唐以后赋役制度的演变27、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军阀问题28、中国人民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斗争历程29、汉代中央官制基本结构与特点。

30、唐宋法律制度的演变。

31、清前期的民族政策。

32.试论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变迁及其历史作用33、试围绕中国古代史上的某一种或几种科技发明,以断代为例,简要分析其在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或社会生活中应用的情状及局限性.15分34试结合中国古代历史上几次大规模人口南迁,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问题的认识.35、试就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主要史实进行比较,并对其历史意义予以评述.36、自西汉到北宋以至明清,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试围绕某两个主要的时段进行比较,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37、论西晋占田制的实行及其意义.38、论隋文帝的改革及其影响.39、论明太祖惩治贪污整顿吏治的措施与效果.40、简述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41、清朝设置了哪些特别行政区采取了哪些不同于内地的管理办法42、武帝时西汉与匈奴和战关系述论.43.简述1938年10月前正面战场三次会战44.试述“改组派”的主要活动45.试述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原因及意义25'46.列强干涉中国近代政治的主要方式.47.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脉络及其影响.48.抗战到解放时期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49.1854-1861太平军与湘军争夺天京上游的主要阶段及战局特征.50.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例,分析改革与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51、李鸿章的外交政策评析52、晚清留日学生的历史贡献53.胡适在中国现代文化的定位,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破裂,抗美援朝战争54、49至56中共探索社会主义道路55、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活动评析56、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57.康熙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作出的贡献58.简谈天主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59.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分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0.简述隋唐帝国与东亚国家的关系61.简述中国发起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依据.62.简述郡县制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演变.63.概述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贵族斗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64、试述两汉与隋唐在选官制度上的异同.65、为什么要到1860年之后中国才会发生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西方学习的早期现代化运动,请进行分析和阐述.66、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分共”之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随之转入低潮.有人评论这一结果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国共关系之“当初”与“今日”的理解,并解释何以会从“当初”走向“今日”67、有学者认为,大量的农业和聚落考古的研究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此说能否成立,请论述之.68、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中国国内外政治的一个转折点,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69、试析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70、11—13世纪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出现了一些新发展,请概要述之.71、试析中古社会门阀政治的形成和衰落的主要原因.72、结合史实,分析华北事变后国民党对日本的政策的变化及主要原因.73、比较唐代都城和宋代都城在建筑上的主要区别,并说明中国古代都城变化的主要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74、义和团运动除了反洋教的原因之外,还是中国社会其他引述综合作用的结果,试分析这些因素有哪些义和团失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都有哪些75、分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建国方针、共产党建国方针以及中间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实质.76、汉武帝曾先后数次迁徙郡国强宗大族于关中,是何缘故并请进一步分析西汉一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77、王安石变法,有的痛加诋毁毁,有的曲为辩护,或说都未免有偏.此说是否合理,请结合具体史实作一分析.78、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就“中华民族”问题发表演讲,提出了“多元一体”这一概念.费老说:“中华民族这个词是指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他们虽则都称‘民族’,但层次不同.中华民族的主流是许许多多分散独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接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请你结合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谈谈你对费孝通先生这一观点的理解.30%79、清代史学家赵翼在他的史学着作廿二史札记里,把汉初布衣将相之局”视为“秦、汉间为天地—大变局”、结合赵氏的这一看法,请你论述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汉初社会的影响.80、从制度设置的立意精神和实际操作上比较汉唐时期两种不同的选官制度的得失以及客观效果.81、从公元二世纪至公元十五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相对落后的十五世纪的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着名的‘李约瑟难题’.请结合所学谈谈你的看法.82、简述周初“封邦建国”的大体情况及其历史作用.82、简述南朝“寒人掌机要”的现象及其历史背景与影响.84、简述明代王守仁的“心学”理论.85、简述满洲八旗制度的组织形式及其历史演变.86、说出中国近代史上中英有关香港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及其内容.87、简述清末中国新式教育的确立.88、论华北事变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9、简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90、1901年辛丑条约订立之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状况分析.91、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后中国面临的局势和前途的分析和说明.92、简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特点.93、洋务运动又可以理解为中国近代早期的现代化运动,试从中国当时的国内外背景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94、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定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试就1900年之后的中国政局及社会状况的变化,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95、张学良生前说,西安事变是蒋介石逼出来的,请用历史事实说明这个“逼”字.96、简论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97、试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98、分析评述晚清督抚权力上升的原因和表现.99、评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100、1949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战略转移.全会指出,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和共产党合作的小资产阶级、自由资产阶级及代表人物,必须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管理和建设城市的关键是恢复和发展生产.会议要求全党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根据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1949年党的工作重心战略转移的评价.分析、评述辛酉政变.30分第二题:材料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讲,现代化中国家政府的稳定取决于它进行农村改革的能力”;“农村的角色是可变的:它或是充当稳定的源泉,或是充当革命的源泉.”——亨廷顿材料之二:“农民革命的主要原因,从来就是农民社会与上层阶级在制度上的联系过于脆弱,以及这种关系具有剥削性特征.”——巴林顿·摩尔请你联系亨廷顿和摩尔的观点,看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和政权建设的意义.第三题:“北洋末期的国民革命是一场具有社会革命性质的政治大革命.建立在一定社会变革基础上的民众的政治动员是一场政治大革命的前提.一般来说,民众的政治动员是两个过程的结果:一是在一定社会变迁基础上民众自身社会政治心理变迁的结果;二是某种社会政治集团或势力尤其是随着社会发展二新兴的社会政治集团或势力动员民众参政的结果.”请你结合自五四至五卅时期的社会发展史实,解读以上这段文字.2006年论述题1、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你认为这个转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表述谈谈你的看法.101、论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学术上的争鸣.102、中间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103、列举十部有关少数民族的史着.104简述黄遵宪史学.106司马迁、班固史学之比较.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并比较其发展模式的异同.世界史:1试论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2简述新航路开辟三次重大活动发生的时间、抵达地点、代表人物及大致的行经路线.3列举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主要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并概述其核心观点.4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几个阶段政权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18、19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的兴盛引发了哪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促成哪些不同类型的反应6论析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条件、主要成果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考试科目:7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三杰的名字及代表作品两部8黑奴贸易的过程及影响9简述古巴导弹危机的过程10、罗马帝国晚期的宗教、民族政策12、雅尔塔体制的影响13,用学过的知识说明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上的作用.14分析柯立芝繁荣的主要表现及内在缺陷.1516、苏联三十年代外交的利弊得失17.迄今为止,农业文明占据人类文明史的时间最长,分析农业文明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18“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试从亚洲史、欧洲史、非洲史各举一例,署名这是一天永恒的历史规律,并剖析其内涵.1997年世界通史19简述英、法、德三国启蒙运动特点.2006年世界近现代史20试分析暴力革命在近代欧美历史上的作用 1999年欧美近现代史21谈谈你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看法 2000年欧美近现代史22试述英、法、美、德、俄工业革命道路的异同 1997年欧美近现代史23试比较德国与俄国的现代化进程,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2000年欧美近现代史24试比较欧洲和美国的社会主义运动 2002年欧美近现代史25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与历史价值 1999年欧美近代史概述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覆灭的过程,并加以分析比较 1996年欧美现代史26评论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历史影响 2000年欧美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发展的新特点 1998年欧美近现代史27试从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说明世界格局多极化演变的长期过程.1996年世界通史28.试各举出1898年和1998年或1997年三个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事件应举出6个,寻找个事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尽管已相隔百年,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或说明历史本身的力量.1999年世界通史29从历史上这一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次序是怎样形成的并分析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1999年世界通史30有学者认为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或太平洋世纪,谈谈你的认识 1998年亚非拉近现代史31简述近现代世界史上民粹主义含民众主义2006年世界通史-简答32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新保守主义经济改革 2006年世界通史-论述33试析西方国家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006年世界近现代史34试析近代初期白银流通对世界不同地区包括中国造成的影响.2006年世界近现代史35简论东南亚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异同,兼评“10+3”模式的发展前景.36试比较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与拉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1997年亚非拉近现代史37东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有哪几种基本类型是举例说明每一类型的内容和特点38试评东亚发展模式 1999年亚非拉近现代史39东亚、拉美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异同及原因 2004年世界近现代史40欧洲入侵前,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6分41欧洲入侵后到殖民主义崩溃13这段时间内亚洲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的动力22分42殖民主义崩溃后,亚洲各1国取得了显着的发展,试述其发展现状及趋势43分评“亚洲价值观”.2006年世界近现代史44殖民主义的统治对亚非国家发展的影响 2001年亚非拉近现代史45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2000年亚非拉近现代史46从历史上这一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次序是怎样形成的并分析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1999年世界通史47试论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2001年亚非拉近现代史48有位学者提出这么一种说法:“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请你结合战后亚非拉历史谈谈对这一论断的看法 2002年亚非拉近现代史49罗荣渠先生在其力作现代化新论中将世界各国现代化历程划分为内源型和外源型两大类,它们之间的差别之一在于后一类型的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的作用要重要得多.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并请以你所知的具体史实来论证你的看法.2000年世界通史50论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51、试述现代文明及其形成过程52、比较东南亚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异同并评述10+3模式的特点53罗马贵族与平民的起源.2004年世界通史54试析下列四君主皮西特拉图、恺撒、屋大维、君士坦丁当政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2002年世界通史55论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2003年世界通史56评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并比较其异同.2003年世界古代史57比较荷马—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史学思想.2001年世界古代史58结合学术动态,分析罗马帝国初期社会稳定发展原因.2006年世界通史-简答59试从历史上基督教文、伊斯兰文明、印度教文明、儒家文明的相互关系,评价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1996年世界通史60分析西欧中世纪教会对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和社会阶级关系的看法.2000年世界通史61试比较12世纪西欧文化发展与文艺复兴的背景、内容及意义40分2005年世界通史62试论述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与中世纪宗教文化传统的关联.2001年世界通史63述天主教中七项圣礼的宗教含义2001年世界古代史64由"十字军东征"这一事件评述东西方关系2003年世界古代史65试分析欧洲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慈温利、加尔文教义的异同及其活动的历史影响66、1066年威廉的诺曼征服对英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1996年世界中古史67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创造了那些文明1998年世界中古史68奥斯曼帝国是如何兴起的它的军、政体制有何特点1996年世界中古史69、由“十字军东征”这一事件评述东西方关系70、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概念、进程和影响71、试论拿破仑战争对德国的影响2002年欧美近代史72为什么德意志的统一是以普鲁士为中心,而不是奥地利为中心来完成73、为什么德国的统一是以普鲁士为中心来完成的这一事实对以后德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001年欧美近代史74评述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其国内政策1997年欧美现代史75联邦德国是怎样建立的又是怎样恢复全部国家主权的1998年欧美现代史76评述第一次柏林危机的产生背景、经过和影响1996年欧美现代史77述评从阿登纳到勃兰特时期德国外交政策1999年欧美现代史78德国新东方政策的“新”的历史含义2002年欧美现代史79比较德国两次统一的历史条件2005年世界近现代史80比较分析阿登纳和戴高乐的对美政策 1999年欧美现代史81简述18世纪启蒙思想对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其原因.82论法国大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001年世界通史83集克伦威尔和罗伯斯庇尔于一身的拿破仑波拿巴创立了一种什么样的统治形式这种84统治形式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002年世界通史85试分析1815-1830年的法国历史 1998年欧美近代史86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历史地位 1997年欧美近代史87分析法兰西第二帝国历史地位.2006年世界通史-简答88评价战后初期至60年代法国外交政策的几次重要变化 2001年欧美现代史89比较分析阿登纳和戴高乐的对美政策 1999年欧美现代史90英法小农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命运,试析其历史根源及影响2004年世界通史91试述英国“圈地运动”的发展过程.为什么说它是发生在英国的一场“土地革命”92以英国为例,说明殖民侵略、掠夺对宗主国经济、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93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确立与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关系 1996年欧美近现代史94英国是怎样组织反法同盟的原因是什么2004年世界近现代史95东欧的“农奴制再版”发生于何时并分析其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96试评述加富尔的历史作用 1996年欧美近代史97近代奥地利后为奥匈帝国历史演变的基本内容 1997年欧美近代史98试比较12世纪西欧文化发展与文艺复兴的背景、内容及意义40分2005年世界通史99试论述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与中世纪宗教文化传统的关联.2001年世界通史101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概念、进程和影响2003年世界古代史102试分析“三十年战争”的历史作用 1999年欧美近代史103简述现代文明及其创立过程.2003世界通史104扼要谈谈资本主义世界革命的三次浪潮2003欧美近现代史复试105试说明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的主要矛盾 1996年欧美近代史106结合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与理论,对以下有关法西斯主义的性质的三种说法发表你的见解:A.“法西斯主义是垄断资产阶级公开实行专制独裁和恐怖统治的专政形式和政治思潮”.B.“德国法西斯政权同苏维埃政权在极权主义上并没有什么不同”.C.“法西斯主义是一种运用反个人主义和推崇集权制衣开促使经济落后的社会现代化的尝试.2001年世界通史107举出20世纪50-6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三种群众性社会运动,并对其作出评价 2002年欧美现代史108试以历史事实来说明实现欧洲统一的前提条件 2001年欧美近现代史109现代西欧联合的历史条件2003年世界近现代史110试论1800年前中国文化向西欧传播的主要途径,主要内容及其在欧洲诸国近代化中所起作用.2006年世界通史-论述111分析克里木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俄国的影响2002年欧美近代史112围绕着农奴制改革问题,在俄国文化界发生过哪些重要争论产生过哪些重要派别其重要观点是什么2000年欧美近代史113试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002年欧美近代史114试分析泛斯拉夫主义的思想与活动 1998年欧美近代史115概述古巴导弹危机的过程及其对美苏关系的影响 1997年欧美现代史116谈谈苏东剧变及其历史教训1999年欧美近现代史117简述18世纪启蒙思想对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其原因.2000年世界118如何评价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000年欧美近代史119为什么说美国南北战争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 2001年欧美近代史120评述美国内战后的重建工作 2005年世界近现代史121试析美国社会进步主义改革的内容和性质 2002年欧美近代史122评述三十年代的美国对外政策 1998年欧美现代史123试比较罗斯福的“新政”和杜鲁门的“公平施政”1996年欧美近现代史124试比较罗斯福“新政”与杜鲁门的“公平施政”1997年欧美近现代史125概述古巴导弹危机的过程及其对美苏关系的影响 1997年欧美现代史126举出20世纪50-6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三种群众性社会运动,并对其作127出评价2002年欧美概述美国总统约翰逊的国内政策1999年欧美现代史128评价尼可松主义 2005年世界通史129“尼克松主义”评介2003欧美近现代史复试130简评美国尼克松政府时期的国内政策.2000年欧美现代史131以里根的经济政策为例评价“新保守主义”2001年欧美现代史131美国在近现代世界历史上扮演过一些什么样的角色试析其原因132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演变述评 2002年欧美近现代史133欧洲入侵前,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6分134欧洲入侵后到殖民主义崩溃这段时间内亚洲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的动力135殖民主义崩溃后,亚洲各国取得了显着的发展,试述其发展现状及趋势136试论述亚、非、拉美诸国在科技、物质财富等方面对西欧工业革命所作的贡献.137试比较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的早期殖民政策与统治方式之异同13818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对非洲的侵略2003年世界近现代史139评英国的殖民统治2004年世界近现代史。

史学概论 论述题

史学概论  论述题
(2) 最后动力:唐代生产工具、灌溉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农民自主活动能力提高,物质生活实践能力提高,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在持续下去,出现契约租庸制,依附关系发生变化。
(3)直接动力:土地私有化倾向的发展,封建土地国有制难以维持下去;在经济关系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豪绅大地主阶层日益腐败、衰落,促成私家隐户奴役制退出历史舞台;大地主对封建国有土地和国家编户的不断侵蚀,促使封建土地国有制和国家编户制度崩溃;封建政权采取的措施客观上也促使——崩溃;农民起义;儒家民本主义思想传统促进封建社会变革。
(4)根本原因:广大劳动者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受到了扼制,无法充分发挥。
12如何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瓦解的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合力?
(1)最后动力(经济方面)10世纪以后,在西欧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手工业从农业和牧业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出现了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经济推动之下,出现了一系列促使修西欧建制度解体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业从农业和农村中的分离以及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破坏着封建的自然经济和农奴制度;15世纪末,货币破坏并从内部侵蚀封建制度,与封建主义不相容;在商品货币冲击下,封建主阶级日益衰落;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的形势下,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趋势加强)
(3)合力:西欧封建社会解体是多种因素共同促使的结果。市民——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封建王权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科学技术也起到了促进解体的作用;法律、兵制、文化意识领域的变革也起到了促进解体的作用。这些种种因素构成了促进解体的合力。

13中国封建社会有先进到落后的原因分析?
(1) 唐朝两税法改革是中国建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部分质变的标志;从法律上废除那两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和两种奴役形式而封建国有制只能从“皇庄”“官庄”之类的“官家私产”形式存在,而私家大地产隐户奴役制只能逐渐被契约式租佃制代替。

《史学概论》A答案

《史学概论》A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 3 分,共18 分)1、《史学概论》就是讲述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

它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初学者掌握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个人、人群、事件和过程)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3、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4、所谓校勘,就是校对勘误的意思,指用不同古书版本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某一本书进行校对勘误,目的在于校订古书中存在的字辞、语句上的讹误。

5、历史学的计量方法,是指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

6、西方心理史学方法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说明历史人物或社集团的行为,对各种历史现象做出心理学解释的一种新史学方法。

二、简答:(共7 题,每题6 分,共42分)1、就是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或社会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A、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B、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的精神品格;C、温故知新——穿城文化财富。

2、一是指人类过去的经历,二是指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是指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

这三层含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导向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导向性方法是由研究者的社会历史观一史学本体论转化而来的;而技术性方法虽然在实际运用中总是与某种由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的导向性方法联系在一起运用,但它本身作为纯技术性方法并不与任何特定的社会历史观一史学本体论相联系。

因此,持有不同社会历史观的研究者可能采用同样的技术性方法,却不可能采用同样的导向性方法。

每个研究者都只能采用与自己信奉的社会历史观相一致的导向性方法。

其二,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

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根本区别,决定了两者之间存在着不能互相取代的互补关系。

这是因为:其一,既然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而科学研究主要就是做确定事实和解释事实这样两件事,这就决定了这两种方法缺一不可。

史学概论论述题

史学概论论述题

一、简答题:1、简述希腊、罗马的历史观念在对历史学性质和功用的研究方面,希腊人缺乏历史观念思想,当成一种垂训作业而罗马人注重实用主义,但两者都没有吧历史当成一门科学:历史写作的方法上,古希腊史学著述,绝大部分都是“叙述体”,而传记体的出现和流行则是罗马人的贡献;时空观念的变化上,希罗多德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但只是一种地理统一性,罗马人有着历史连续性的“通史”观念;撰史的思想倾向上,体现宿命论,人本主义,写实求真,还有古希腊缺乏时间观念,古罗马则有了历史连续性的思想。

希腊罗马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罗马史学批判性地继承了希腊史学的优秀传统,正是因为这一传承,才使得古希腊光辉灿烂的古典史学传统得以流传并传扬四方。

2、简述圣·奥古斯丁的史学思想圣奥古斯丁的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上帝之城》前十卷是护教性的在後十二卷中,奥氏主要阐发他的两城理论。

中将历史视为上帝信徒与魔鬼“撒旦”的信徒、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之间的斗争史,而最终胜利的是上帝之城,发展了进步的历史观念;根据属灵的特性,上帝之城的进步历程是根据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分为七个时期,发展了中世纪的时间观念;认为人类历史是上帝编导的一场戏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之间的冲突是推动力,标志着历史哲学的发端;形成了普遍统一的整体史观与大一统的世界史意识。

3、简论西方人文主义史学的基本特征。

1 写作历史的人和以前不同,人文主义史学都是俗界人物。

2 写作的内容中,世俗的、政治的重大事件占主要地位,而不以宗教教会占主要地位。

3 治史方法上,始重视原始资料的搜集和对历史资料的考辨,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4 史学体例上,恢复了古典时代遗留下来的叙述体,取代中世纪前期的年代纪和编年史,文字表述流畅、优美。

补充5 对过去附庸神学的年代纪史学进行挑战,把史学中心转向世俗统治者的活动斗争,把僧侣主义史学的神学观点转变为历史的因果关系4、简述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概括起来,启蒙时代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一理性主义史学成为史学思想的主流,成为对旧时代进行批判的一柄利剑。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史学概论》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史学概论》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史学概论》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小时二、试题类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三、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史学概论的学科性质二、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任务第二章客观存在的历史一、历史客观主义、历史相对主义及其评价二、兰克与兰克学派的主要观点,批判历史客观主义理论三、克罗齐及历史相对主义思潮,批判历史相对主义思潮四、历史科学的认识对象及与其他科学的认识对象的异同五、历史事实与历史规律的可认识性第三章主体化的历史一、主体化历史的含义及其与客体历史的关系二、历史科学的认识所具有的主体意识与其他科学之不同三、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相吻合的条件及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相背离的原因第四章历史学与历史科学一、历史学的概念、层次及形成、发展的大致历程二、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历史科学的概念及基本理论第五章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一、历史学的认识功能的概念、内容二、历史学借鉴功能的概念、范围三、历史学教育功能的内涵四、如何全面地理解历史学的社会功能第六章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一、史德、史学、史识、史才的内涵二、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的培养途径第七章史料一、史料与史料学的概念二、史料学的任务与内容三、史料的分类、校勘四、史料考证的方法第八章历史研究方法一、史实分析法的一般方法二、史学分析方法的专门方法三、历史表述法的史著体裁四、心理史学方法和跨学科史学方法第九章史学论文写作一、史学论文的选题、写作与基本要求四、参考书目:庞卓恒,李学智,吴英著:《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李隆国著:《史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史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史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史学概论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史学概论中,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

A. 收集史料B. 整理史料C. 考证史料D. 解释历史2. 历史学与历史的区别在于()。

A. 历史是客观存在,历史学是研究方法B. 历史是主观认识,历史学是客观记录C. 历史是过去事件,历史学是未来预测D. 历史是个人记忆,历史学是集体记忆3. 史学研究方法中,实证主义主张()。

A. 历史研究应以事实为依据B. 历史研究应以理论为指导C. 历史研究应以假设为出发点D. 历史研究应以预测为目的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个人意志B. 社会制度C. 经济基础D. 文化传统5. 历史学研究中,史料的分类不包括()。

A. 原始史料B. 次级史料C. 口述史料D. 虚构史料二、多项选择题6.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A. 比较研究法B. 历史分析法C. 逻辑推理法D. 统计分析法E. 田野调查法7. 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客观性原则B. 全面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批判性原则E. 创新性原则8. 史学研究中,史料的考证方法主要有()。

A. 来源考证B. 真实性考证C. 可靠性考证D. 完整性考证E. 逻辑性考证三、简答题9. 简述史学研究中的“历史解释”与“历史叙述”的区别。

10.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11. 论述史学研究中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12. 论述历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13. 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研究中如何运用比较研究法。

六、材料分析题14. 阅读以下史料,分析其来源、真实性、可靠性,并给出你的评价。

[此处应附上具体的史料材料]七、综合应用题15. 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者,你打算研究20世纪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列出你的研究计划和方法。

八、结束语通过上述题目,我们可以看到史学概论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回顾,更是一种对历史研究方法、原则和理论的深入探讨。

(完整word版)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完整word版)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2010-02-23 12:18:40)一、填空题: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规律论等。

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地理环境论等。

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经世史观等。

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辨伪学等。

5、历史学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训诂学、辨伪学等。

6、《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

7、意大利史学家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8、史的初意是。

9、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这里的“史”是的意思。

10、历史的基本属性是。

11、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12、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的基础。

13、历史学是的科学。

14、历史是的过程。

15、历史学的学科结构可分为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分支学科和的分支学科。

16、版本指、印本也兼及写本。

17、刻本按刊刻者又可分为殿本书、、、私家自刻。

18、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圣人史观。

19、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20、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补正。

21、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三个部分。

2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和。

23、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刻本书是公元年中国唐朝刊刻的《》卷子。

24、陈垣的《古教四考》是、、和《摩尼教入中国考》。

25、陈垣在元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和《元秘史意音用字考》。

26、顾颉刚在《》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27、公元五世纪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史学之父”的殊荣。

28、西方古典的世俗的历史学特点是。

29、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和两部分组成。

30、古罗马最杰出的史学家是和,而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31、中世纪的史观主要是32、神学家奥古斯丁的《》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33、14-16世纪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人文主义史学以与为主题。

史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史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1、试述《春秋》一书的撰写特点,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春秋》的局限性。

【1】写作特点:(1)《春秋》的编订,有总结历史经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

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

(2)它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

(3)它的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3)在内容上:《春秋》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

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

比如召陵之盟、城濮之战等。

记事的原则上,是“据鲁”、“亲周”,即以记鲁国历史的内容来体现尊奉和维护周王室统治的精神。

【2】贡献:(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

(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

(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

(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

【3】局限性:首先是记事太简单;其次是孔子为尊者、亲者讳,不是依据事实而是以个人主观来定褒贬。

开了后世史书中曲笔的先例。

2、《左传》的写作特点和成就【1】《左传》是战国早期的私人撰述,是记述春秋时期史实最重要的一部史书。

《左传》记事比《春秋》祥瞻,比《国语》连贯,写出了这一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陪臣执国命的历史趋势。

【2】《左传》在历史编撰上扩大了编年体史书的容量。

他在编年记事的总的格局中,富于变化,有时着意写出一件史事的本末原委,有时集中写出一个人物的经历和活动。

【3】(1)《左传》完成了编年体的创造(2)《左传》记事的范围亦不只局限于政治、军事、外交的活动,而是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学术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3)《左传》善于描写战争(4)《左传》创造了“君子曰”的史评形式(5)《左传》可贵的“民本”思想【4】《左传》在内容上比较鲜明的特点是详细地记载了春秋时期民族交往活跃和民族组合的进程。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8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8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8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通史真题)正确答案:(一)胡绳的“三次革命高潮”说。

在1954年开展的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胡绳提出以阶级斗争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志,并以此为根据提出在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为“三次革命高潮”。

(二)李时岳的“四个阶梯”论。

1980年,李时岳提出以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进步潮流或基本线索。

该观点后来被概括为“四个阶梯”论。

此说同样主张以阶级斗争为线索,但强调要紧密联系社会经济的变动进行考察。

(三)新“三次革命高潮”说和“七次革命高潮”说。

陈旭麓、张海鹏在胡绳“三次革命高潮”说的基础上,提出应将1840—1949年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分别提出了新的“三次革命高潮”说和“七次革命高潮”说。

陈旭麓认为,1911年的辛亥革命、1927年的大革命和1949年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应构成“三次革命高潮”;张海鹏认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927年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构成“七次革命高潮”。

(四)章开沅的“民族运动”说。

1984年,章开沅提出,近代中国的民族运动是一种兼具民族独立和社会革新双重要求的混合型运动。

他从民族运动的角度来概括中国近代史,以1919年为界标,前80年的近代史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出现了太平天国、甲午战争后的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三次民族运动的高涨。

民族运动的三次高涨是近代中国历史客观存在的发展的整体态势,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规律。

涉及知识点:史学研究与动态2.论述《国联盟约》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正确答案:《国联盟约》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通过的,主要内容包括国联的组织机构和职能,建立国联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以及管理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

史学概论论述题

史学概论论述题

一、简答题:1、简述希腊、罗马的历史观念在对历史学性质和功用的研究方面,希腊人缺乏历史观念思想,当成一种垂训作业而罗马人注重实用主义,但两者都没有吧历史当成一门科学:历史写作的方法上,古希腊史学著述,绝大部分都是“叙述体”,而传记体的出现和流行则是罗马人的贡献;时空观念的变化上,希罗多德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但只是一种地理统一性,罗马人有着历史连续性的“通史”观念;撰史的思想倾向上,体现宿命论,人本主义,写实求真,还有古希腊缺乏时间观念,古罗马则有了历史连续性的思想。

希腊罗马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罗马史学批判性地继承了希腊史学的优秀传统,正是因为这一传承,才使得古希腊光辉灿烂的古典史学传统得以流传并传扬四方。

2、简述圣·奥古斯丁的史学思想圣奥古斯丁的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上帝之城》前十卷是护教性的在後十二卷中,奥氏主要阐发他的两城理论。

中将历史视为上帝信徒与魔鬼“撒旦”的信徒、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之间的斗争史,而最终胜利的是上帝之城,发展了进步的历史观念;根据属灵的特性,上帝之城的进步历程是根据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分为七个时期,发展了中世纪的时间观念;认为人类历史是上帝编导的一场戏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之间的冲突是推动力,标志着历史哲学的发端;形成了普遍统一的整体史观与大一统的世界史意识。

3、简论西方人文主义史学的基本特征。

1 写作历史的人和以前不同,人文主义史学都是俗界人物。

2 写作的内容中,世俗的、政治的重大事件占主要地位,而不以宗教教会占主要地位。

3 治史方法上,始重视原始资料的搜集和对历史资料的考辨,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4 史学体例上,恢复了古典时代遗留下来的叙述体,取代中世纪前期的年代纪和编年史,文字表述流畅、优美。

补充5 对过去附庸神学的年代纪史学进行挑战,把史学中心转向世俗统治者的活动斗争,把僧侣主义史学的神学观点转变为历史的因果关系4、简述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概括起来,启蒙时代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一理性主义史学成为史学思想的主流,成为对旧时代进行批判的一柄利剑。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1.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系统认识,同时它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

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历史观作为社会文化观念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产物,分为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1.《史通》:史评类史书。

唐刘知几撰。

成书于710年,共二十卷,分内篇、外篇各十卷。

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而外篇主要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

强调史家须兼具“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不掩恶,不虚美”,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

2.《文史通义》:清朝史学家章学诚的史学著作。

出版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

全书内容广泛,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

章学诚在书中提出“六经皆史”说;还提出整理“方志”的主张,即编修一地的历史演变,主张方志要立三书:记载大事和人物的“通志”、记载典章制度的“掌故”和记载文献诗文的“文征”。

3.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

《古史辨》,共七巨册,是“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汇集。

他们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

“古史辨派”的古史辨伪工作,对于推翻旧的臆造的古史体系,探求科学的古史系统,推进中国史学的近代化,建立了巨大的功绩。

4章学诚:清代史学家。

字实斋,浙江会稽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

毕生精力用于讲学和著述,曾主讲定州定武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归德正文书院。

长期在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参加《续资治通鉴》编撰工作。

史学概论 论述题 考试内容(标准打印版)

史学概论 论述题 考试内容(标准打印版)

1、历史、史料、史学三者关系历史:广义: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狭义:人类社会发生、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史料: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的痕迹历史学:通过史料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发展过程的一门科学,是历史固存的记载,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

关系:历史是历史学主要研究对象,史料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是历史研究的起点。

2、史学的功能社会功能:①揭示性的功能:历史规律,发展趋向,来树立对社会人生的正确信念②教育性的功能:明是非,增强民族凝聚力③借鉴性的功能:总结教训④服务性功能:文物资料、陈列文物学术功能:①观察分析问题能力②增添人类知识宝库3、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①“以往一切历史理论,之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发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发展过程是这种关系的根源。

”②与此相联系,“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

其注意的中心只是少数历史人物的活动。

4、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①最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的基本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④阶级的存在仅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⑤论证了社会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解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5、历史认识过程中三种形式及其各自解决什么问题?①考实性认识(回答了历史是什么的问题),确认了历史现象和人物存在形态,判断历史史料和历史现实的真实性,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②抽象性认识(解决了历史统一性、规律性和内在联系),确定个别现象外部形态,规律性包含了必然性,进行了抽象性认识③评价性认识,研究历史现象在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价值6、历史认识对象的特点:①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以往人类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一维性②历史作为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不会变化的③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有阶段性可分④历史是一个继承扬弃的发展过程,考察历史应该是双方面的⑤作为客体的人类历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产物7、当代史学方法论的总原则:整体化,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从运动中考察历史,从联系中解剖历史当代史学方法论的主要特点:综合、立体、系统、比较、运动8、历史主义基本内容:历史主义是以历史的眼光辩证地运动地研究历史规律。

史学概论试题库(试题汇总)

史学概论试题库(试题汇总)

《史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1、历史宏观研究:从宏观上认识历史,就是要从总体上、联系上、多侧面、全方位和发展的角度去对历史进行考察,而后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和人类历史现象的统一性。

2、历史微观研究:从微观上认识历史,则主要是限制于考察人类历史的局部或个别现象,而且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对历史进行考察。

它所要认识的往往只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因素和历史现象的多样性方面3、历史中观研究:一是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结合,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典章制度的研究,事实上都是属于这种中观认识的范畴。

二是中观考察历史也被看做是人们认识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步骤。

4、《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书加以删编而成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鲁国鲁隐公至鲁哀公时期的历史。

记述内容丰富。

《春秋》在史学意识上的突出反映之一是“属辞比事”。

“比事”,就是在编写史书的时候要编年纪事,按年、时、月、日的顺序排比史事。

“属辞”,则是指在表述史事时讲求遣词造句,注重文辞的锤炼。

后人对其史实加以补充和评论,先后有《春秋公羊传》、《左传》等。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史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理论著作。

该书着重阐述了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辑、表述要求和撰史原则,以及史学功用等;还论述了史官制度、史著得失;并阐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见解。

《史通》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5、维科《新科学》:意大利哲学家维科(1668-1744)1725年发表的《新科学》(《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一书,是西方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历史哲学著作。

该书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书中,维科强调人类的历史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的动力是人的共同意志;他将人类历史划分为“神权时代”、“英雄时代”、“人权时代”三个阶段,各民族历史都是有规律的按照这三个阶段向前发展;他认为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迂回前进的,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互相衔接,周而复始。

史学概论试题库(试题汇总)

史学概论试题库(试题汇总)

史学概论试题库(试题汇总).专业整理.《史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1、历史宏观研究:从宏观上认识历史,就是要从总体上、联系上、多侧面、全方位和发展的角度去对历史进行考察,而后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和人类历史现象的统一性。

2、历史微观研究:从微观上认识历史,则主要是限制于考察人类历史的局部或个别现象,而且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对历史进行考察。

它所要认识的往往只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因素和历史现象的多样性方面3、历史中观研究:一是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结合,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典章制度的研究,事实上都是属于这种中观认识的范畴。

二是中观考察历史也被看做是人们认识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步骤。

4、《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书加以删编而成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鲁国鲁隐公至鲁哀公时期的历史。

记述内容丰富。

《春秋》在史学意识上的突出反映之一是“属辞比事”。

“比事”,就是在编写史书的时候要编年纪事,按年、时、月、日的顺序排比史事。

“属辞”,则是指在表述史事时讲求遣词造句,注重文辞的锤炼。

后人对其史实加以补充和评论,先后有《春秋公羊传》、《左传》等。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史学作为研究工具的、体系的理论著作。

该书侧重论述了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辑、表述请乞降撰史原则,以及史学功用等;还论述了史官制度、史著得失;并论述了作者关于历史的见解。

《史通》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组成。

5、维科《新科学》:意大利哲学家维科(1668-1744)1725年发表的《新科学》(《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一书,是西方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历史哲学著作。

该书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书中,维科强调人类的历史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的动力是人的共同意志;他将人类历史划分为“神权时代”、“英雄时代”、“人权时代”三个阶段,各民族历史都是有规律的按照这三个阶段向前发展;他认为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迂回前进的,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互相衔接,周而复始。

历史科学概论试卷

历史科学概论试卷

历史科学概论试卷历史科学概论历年试题整理:一、名词解释:1.史学理论2.史意3.主体意识结构4.长时段1.历史理论2.史才三长3.二重证据法4.五朵金花1.史德2.良史3.历史认识客体4.校法四例1.史法2.信史3.历史认识的三极结构4.辨伪十二法2009-2010(二)年A卷:1史法 2史意3主体意识结构4五朵金花B卷1.记注2.撰述3.历史认识客体4.史学革命二、简答题1.刘知幾的史学批评理论。

2.史学认识的三极结构及各自特点。

3.陈垣的校法四例。

4.年鉴学派对西方史学理论发展的主要贡献。

1.简述“史”字涵义的演变2.王世贞对国史、野史和家史的看法。

3.史料讹误的基本情况与原因。

4.简述兰克史学的特点与缺陷。

1.刘知幾的“史才三长”说2.简述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3.历史认识的三种类型4.史料讹误的基本情况与原因。

1.简述《史通》的史学批评成就。

2.简述史料的基本分类。

3.简析历史相对主义。

4.简述选题的基本类型与原则。

2009-2010年A卷:1.简述《隋书?经籍志》的史书分类。

2.简述梁启超对旧史学的批判3.简述毛泽东的史学思想及其影响。

4.简述历史认识的基本类型与过程。

1.简评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

B卷2.简述晚清史学格局的主要变化3.简述新历史考证学的主要特点。

4.简述历史认识的三极结构及其各自特点三、材料分析题1“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

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

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籯,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

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

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加,所向无敌者矣。

苟非其才,不可叨居史任。

自敻古已来,能应斯目者,罕见其人。

”(引自《旧唐书·刘子玄传》)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刘知幾的“史才三长”说。

2“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历史、史料、史学三者关系历史:广义: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狭义:人类社会发生、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史料: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的痕迹历史学:通过史料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发展过程的一门科学,是历史固存的记载,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

关系:历史是历史学主要研究对象,史料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是历史研究的起点。

2、史学的功能社会功能:①揭示性的功能:历史规律,发展趋向,来树立对社会人生的正确信念②教育性的功能:明是非,增强民族凝聚力③借鉴性的功能:总结教训④服务性功能:文物资料、陈列文物学术功能:①观察分析问题能力②增添人类知识宝库3、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①“以往一切历史理论,之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发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发展过程是这种关系的根源。

”②与此相联系,“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

其注意的中心只是少数历史人物的活动。

4、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①最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的基本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④阶级的存在仅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⑤论证了社会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解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5、历史认识过程中三种形式及其各自解决什么问题?①考实性认识(回答了历史是什么的问题),确认了历史现象和人物存在形态,判断历史史料和历史现实的真实性,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②抽象性认识(解决了历史统一性、规律性和内在联系),确定个别现象外部形态,规律性包含了必然性,进行了抽象性认识③评价性认识,研究历史现象在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价值6、历史认识对象的特点:①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以往人类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一维性②历史作为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不会变化的③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有阶段性可分④历史是一个继承扬弃的发展过程,考察历史应该是双方面的⑤作为客体的人类历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产物7、当代史学方法论的总原则:整体化,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从运动中考察历史,从联系中解剖历史当代史学方法论的主要特点:综合、立体、系统、比较、运动8、历史主义基本内容:历史主义是以历史的眼光辩证地运动地研究历史规律。

内容:①历史主义要求把历史看成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过程,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②要求把历史事件、人物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去考察③要求通过历史发展内在联系,发现它的客观规律④要求对历史遗产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总之,历史主义以发展的观点对待历史,根据事物所处的具体条件,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中找出历史客观规律,以向前看的姿态回顾以往历史9、历史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联系:①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所有社会科学的,它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主义②历史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

历史主义也是历史研究的方法手段,两者具有一致性区别:①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中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历史主义是研究具体历史问题时所应遵循的方法②侧重点不同: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时,需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去研究;而探讨人类社会发展某些具体问题时,则按历史主义的原则要求③针对面不同:历史唯物主义是针对历史唯心主义而言,历史主义针对历史研究中形而上学的观点10、阶级分析法作用、内涵、局限性作用:①它是马克思主义观察阶级社会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②它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中的具体的应用③它使我们在迷乱混沌中找出规律性的线索,在历史研究中起到提纲作用内涵:①必须重视研究历史上阶级和阶级斗争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揭露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②必须对历史上的阶级斗争进行具体分析,充分估计到阶级斗争的复杂性,防止公式化③要对剥削阶级的历史作用进行全面的估计局限性:①阶级分析法既不能说明无阶级的原始社会,也不能说明消灭了阶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没有说明人类社会的全过程,因而阶级斗争理论不能说明历史。

它仅仅适用于阶级社会,不是唯一的科学的方法②历史研究中出现无人化倾向,只见阶级不见人11、怎样开展历史的比较研究工作①明确比较研究的主题,阐明、说明、反驳某个人的观点②对比较的双方或几方要分别加以研究,真正做到明晰,建立牢固的调查之上,一定要接触事物的原始材料,弄清楚事物的发展线索③提出规律性的假设④通过比较,找出异同⑤分析原因,探讨规律,进一步研究⑥验证假设的结论是否正确12、历史比较研究的数量方法的内容,适用于哪些历史课题研究内容:①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收集、整理和储存史料,是发展的基本条件②对数据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相对稳定的关系③制定各种数据模型,开展对历史现象过程的模拟研究适用范围:①适用于有量和数量概念的历史现象的分析②适用于存在着某种依赖关系的历史现象的研究③适用于某种历史结构的现象的研究分析④适用于对历史发展变化运动规律的分析13、逆向历史考察与顺向考察的相互关系①逆向考察要跟顺向考察相结合,仅用一种考察法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必须结合起来。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脱离其一,都不完整。

任何科学历史考察都是两者考察方法的辩证的结合②逆向考察必须是多层次的。

任何事物一经产生,就会不断地发挥作用。

要把各事物放到同一范围中去仔细研究,不能因后期阻碍就否定前期作用③逆向考察必须同科学预测相结合。

借助于正确理论和科学手段,对历史未来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具有可能性14、在论史关系上,学术界有哪几种意见,你认为哪种更符合历史研究实际,说明理由①以论带史。

强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带动历史研究,分析问题必须按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史论结合。

史指历史材料,论指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

强调两者结合,理论跟史料的统一。

③把研究方法跟叙述方法相区别来进行历史研究处理论史关系,认为“论从史出”为研究方法。

强调历史观点,须从大量史料中分析观点我认为“论从史出”比较符合历史研究的实际。

原因:①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看:“以论带史”属演绎推理,“论从史出”是归纳推理,观点是否正确取决于前提是否正确,若超出范围,结论也不可能正确。

归纳很多史料中推演出,一般不会错。

②从认识论角度看:“论从史出”是符合认识论的,即从个别到一般的事物。

人类认识从个别感性事物开始,然后抽象出一般性的东西③“论从史出”方法恰当,与马克思指导思想不矛盾,反映了具体要求④在众多历史史料中,需要把握其联系,只有分析大量史料,才能提出根本观点15、19世纪到20世纪,西方史学两大流派,及各自特点,转化背景两大流派:兰克式实证主义(兰克学派)与年鉴学派综合主义(年鉴学派)特点:兰克实证主义:①实证主义基本理论和信念是兰克建立的。

通过历史学的意识而重构的过去是能够认识过去真正发生过的事件。

②要求把经过实证的历史事实作为历史的客体。

特殊贡献在于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史料批判的方法③把自然科学的模式运用到历史科学中来。

④研究主题是事件的历史。

⑤在学术发展方向上,日益成为独立的、专业化学科年鉴学派:①以年为代表综合主义历史,对历史科学的性质有了新的看法,认为历史是过去的科学也是现在的科学②年鉴学派非常重视历史事件的重复性③年鉴学派非常重视理论,主张历史抽象必要性,主张历史必须理论化④对整体历史进行综合的研究,主张从整体上认识历史进行历史总结。

历史研究是立体的⑤年鉴学派是典型的多元论者。

历史是多方向的⑥扩大了史学研究的领域,从而也扩大了史料搜集的范围转化背景:①西方世界历史本身的发展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世界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苏联十月革命、一战使资本主义世界面临危机。

史学界对兰克史观理念发生了挑战和批判,动荡不安的环境很难让史学界处于研究状况,于是历史学家不再为“过去”为研究过去,而是为“现在”研究过去。

历史研究更关注人类命运,为现实社会服务。

②二战后,西方世界发生变化,世界成统一的整体,20世纪的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19世纪以来的西方文明受到挑战和批判,年鉴学派从历史学角度提出应战,而且其观点符合整个史学发展趋势。

③科学发展方向从整体上、综合性进行发展。

也顺合当代世界科学发展的总趋势。

科学本身是统一的整体,的联系。

年鉴学派综合主义模式符合当代整个发展模式。

④转变的契机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促进了这种变化16、《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史通》:刘知几撰,全书共20卷,分内外篇,内篇39篇,外篇13篇。

它是第一部对史学进行系统批评的专著。

该书对史书的编纂体例、史料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对史家的严格标准,即十佳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

该书还反映了史学的目的是“劝善防恶”,为后世树立榜样。

该书主要贡献在于编纂学。

《文史通义》:中国清代论述文史的著作。

章学诚撰。

共8卷,分内外篇,内篇5卷,外篇3卷。

该书远承先秦诸子学术思想,近承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经世致用传统,纵论文史,创见迭出,对史学理论贡献尤多。

该书提出六经皆史之旨,对经书地位进行挑战,反对空谈义理和繁琐考据,强调经世致用。

该书主张历史学家除具有才、学、识外,还必须有史德。

在历史编纂学方面,该书区别了记注与撰述的界限,主张在纪传体中附图经,主张多修地方志。

17、中国古代目录学发展情况①起源很早,秦末到汉,刘向、刘歆开始搜集、作记、别录,完成了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七略》,主要内容保存在《汉书·六艺志》,成为现存下来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并提出了目录编纂的方法,“考绝源流”。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大发展,到《隋书·经籍志》,把原来六分法变为四分法,“经史子集”,隋末,加在《隋书》后。

③宋代又分两条路:一派重视书籍,以南宋郑樵的《通志》为代表;另一派重视书目的解题。

④清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发展的高峰,为了方便检阅,把著录变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发展类别:一类是官方藏书目录,一类是私人藏书目录18、怎样搜集、鉴别史料和校勘工作搜集:①明确史料的分布a、正史部分史料,包括于二十四史中b、公私档案c、地方志,记载地方历史发展②利用各种工具书搜集资料③通过平时读书和阅读积累资料⑤注意从考古发掘中搜集资料⑥阅读外国著作、石刻、碑文⑦按研究主题分门别类地收集,比如制作卡片,查阅各种参考文献,了解史学界的既有成果和学术动态鉴别:①辨伪,即辨别史料的真伪,以梁氏十二法颇为适用②研究者对它们的识别③利用旁证法、反证法、逻辑推理和丰富的知识来考证史实④利用一些著名的考证名著,如清代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大昕的《二十二史考异》校勘:①了解史书的版本情况,然后与其它各科知识相联系②利用校勘法,最著名的是陈垣的校勘四例A、对校法,即要以校勘的书与善本一起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B、本校法,即以一本书前后互证C、他校法,即用其他文献来校勘此书的内容D、理校法,即没有底本时,用逻辑推理的方法19、史学工作者要具备哪些必备的素养?①做好献身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