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生理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1.单纯扩散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一浓)度被动 侧经过细胞膜向低浓度转侧运净——扩 移动的过程,称单纯扩散散。 体内肯定单纯扩散的物质是O2 和CO2。特点:膜无阻碍;顺 浓度梯度。
水溶性物质小分子或离子在细
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顺(浓一度)梯被动 度或顺电化学梯度跨膜转移运动—的—扩 过程称易化扩散。浓度散梯度和
附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对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转运
(一)被动转运——扩散
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高浓度 其侧特或点是高:①电顺化溶学度侧梯经度过或细顺胞电膜化向学 梯 低度 浓;度侧或低电化学侧移动的 ② 过膜程本,身称不 扩额 散外 ,耗 也能 称; 被动转运 。
四、前馈控制系统 feed-forward control 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进行某一活 动的同时,经另一快捷途径向受控部分发 出发出“前馈”信号,使受控部分在接受
控制部分指令进行活动时,又及时地受到前 馈信号的调控,从而活动更加准确。 如:条件反射。
快捷前馈信号
比较
装置 控制系统
受控系统
(closed loop system)
前馈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
Non-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特点: 1.是开环系统(open loop system) 2.单向控制:仅由控制部分发出指令, 控制受控部分活动 3.此方式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少见,仅 在体内反馈调节受抑制时发生。如: 应激情况下,减压反射被抑制→应激 刺激引起交感系统(+)→BP↑,HR↑
第二节 生理学的三个学习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 2.器官和系统水平 3.整体水平

《生理学》全套PPT课件

《生理学》全套PPT课件

•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生理目录•循环生理•呼吸生理•消化与吸收生理•能量代谢与体温01绪论定义任务古代生理学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和实验,积累了一些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经验性知识。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解剖学的发展,生理学开始从描述性向实验性转变。

17-19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奠定了实验生理学的基础;随后,神经生理学、消化生理学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20世纪至今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手段不断更新,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生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医学的基础学科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医学提供了关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知识和理论。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对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02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转运非脂溶性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差转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转运方式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膜泡运输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03020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骼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理论心肌的收缩特点:全或无式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细胞外液钙离子依赖性强平滑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理论与肌浆网钙离子释放03血液生理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比重、粘滞性、渗透压等,这些特性对于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生理性止血与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输血原则04循环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1 2 3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性血管生理血管的分类和功能血流阻力与血压的维持微循环与物质交换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05呼吸生理肺通气原理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01肺通气动力02肺通气阻力03气体交换与运气体交换原理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两个过程,前者是指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者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组织细胞通过改变代谢途径和速率, 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04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应激反应
01
02
03
定义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 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 所发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 全身性适应反应。
生理意义
应激反应能够帮助机体应 对各种有害刺激,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生 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分类
根据应激原的性质和应激 反应的特点,可将应激反 应分为生理性应激和病理 性应激。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 课件
目录
• 生理学概述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01
生理学概述
生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定义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 学,包括器官、组织和细胞等各个 层次的生理功能。
医学对生理学的影响和推动
医学发展推动生理学研究
医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方向和动力。
医学技术对生理学的促进作用
医学技术的进步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更精确、便捷的方法和手段。
医学与生理学的互动关系
医学实践验证生理学理论,同时生理学理论又指导医学实践,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06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免疫反应
01
定义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
理过程。
02
生理意义
免疫反应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外抗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感
染性疾病的发生。
03
分类
根据免疫反应的特点和机制,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特异性

生理学的概述ppt课件

生理学的概述ppt课件

反射弧的组成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二)体液调节
1、定义: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 径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2、分类: 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3、体液调节的特点: 反应速度较慢、作用广泛、持久。
1.概念 : 由神经系统的对生理功能所进行 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特点:反应迅速、作用精确、时 间短暂。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2.反射和反射弧
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一、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体液
(占体 重60%)
细胞内液,约占2/3 细胞外液,约占1/3
*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的直接生存的体内
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三)自身调节
1、定义: 指体内的某些组织细胞不依 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自身对刺 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2、自身调节特点: 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
2、反馈的类型及生理意义
①负反馈 反馈信号与控制信号作用相反的 反馈,称为负反馈。 生理意义:维持体内生理功能的恒定。

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即受控部分 的活动不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单向性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控制特点: ①对受控部分的活动不起调节作用。
②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该方式极 少见的,仅在反馈机制受到抑制时,机体的反应表现 为非自动控制的方式。
例 如:应激时,因压力感受性反射受到抑制,应激
机能活动
负反馈信息
控制特点:①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破
坏原先的平衡状态。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②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压力感受 性反射,体温调节),正反馈机制很少(排尿反射、分娩、 大量失血出现的“恶性循环”)。
三、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指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
指令的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
分发出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
动。
控制部分
控制方式:双通路 指令 快捷通路前馈信息
控制特点:
受控部分
①前馈机制可更快地对活动进行控制,使 活动更加准确(如某肌肉完成一定动作)。
②有些条件反射也可认为是一种前馈控制 (如看到食物就唾液分泌)。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内环境?内环境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 2.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3.体内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 4.何谓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 5.反应、反射和反馈有何区别? 6.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可从哪些水平研究?
(三)学习生理学的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按照唯物主义观点,有某种结
构,必然有相应的功能,有某种功能也必然有一定的 结构基础 ,功能建立在结构之上,•所以应对相关组织 结构内容进行必要的复习。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ppt课件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ppt课件
一、生理学及其任务
(一)、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1、定义:生理学是生物学的分支,是研究生物体正 常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细菌生理学、植 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命活动是指整个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 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
生物体
自然界中有生命物体的总称,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机体以其整体适应于自然界,
但为了叙述方便,常以分子、细胞、器官、系统水平 阐述其功能,在理解其各水平的功能的基础上,•应注 意各水平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还应 非常重视各功能活动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它们的因素。
●听、录与习、记的关系:对知识的学习,•课前适
当预习,课堂认真听课和作必要的听课笔记,•尤其认 真听课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时地、有计划地复习,• 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发展简史
《黄帝内经》 公元前300-400年
解剖、生理 古希腊 Galen
《心与血的运动》 1628年(英国) Harvey
迅速发展
19世纪
中国生理学会成立 1926年ຫໍສະໝຸດ 多水平纵深发展 近二三十年
Harvey
生理学发展简史 以科学实验研究为特征的近代生理学是从17世纪开
缺陷动物,……)
实验进程 急性实验(acute experiment)
离体实验(in vitro) 在体实验(in vivo) 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生理学实验 以动物实验为主
在人工创造的一定条件下,对生命现象进行客观观察 和分析,以获得生理学知识的一种研究手段。

人体生理学PPT课件

人体生理学PPT课件
恩格斯对哈维的发现给予了 高度的评价:“哈维由于发现了 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人体生理学 和动物生理学)确立为科学。”
后人将1628年视为近代生理 学的起点。
12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William Harvey在《论动物的心脏与血 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一书的序言中呼吁: “无论学和教应当以实验为据,而不应当以 书籍为据,应当以巧妙的自然为师,而不应 当以知识的教条为师”。
动脉是从心脏输出血液的血管, 静脉是运回血液到心脏的血管,血液 能从动脉透入静脉,动脉与静脉的移 行是在四肢及身体的远端部分;心脏 是一种肌肉,其瓣膜阻止了血液的逆 流,心脏运动是血液循环的唯一原因。
10
生理学—绪论
11
生理学—绪论
1660年和1668年,Malpighi 和Leunwenhock 分别用显微镜 看到了蛙的肺的毛细血管和蝌蚪 尾部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实际循 环过程,证实了Harvery 的推论。
17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课程。
18
生理学—绪论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metabolism)
为了表彰亚力西斯·圣马丁的功绩,加 拿大生理学会于1962年在他的墓碑上镶了 一块金属牌,用英、法两种文字写着: “通过他的痛苦,他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15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 器官和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各个器官的功能都是由构成该器官的各个细胞的特性决
生理学—绪论
人体生理学
PHYSIOLOGY
1
生理学—绪论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生理学__绪论PPT幻灯片

生理学__绪论PPT幻灯片
不同组织不同,肌肉和内脏70-80%
细胞内液:40% 体液(60%) 细胞外液 血浆:4~5%
组织间液:15~16%
❖ 1. 内环境:是指体内各种组织细胞赖以生存 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最重要特征: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
❖ 2. 内环境的稳态 (homeostasis) —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
态。包括pH、温度、 渗透压等。
❖细胞稳态 组织、器官稳态 整体功能稳态 ❖维持机体生存的首要条件,也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
必要条件
作业
❖ 一、名词解释: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 适应 ❖ 二、选择题: 1、内环境稳态是指( )。 ❖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细胞外液的各种
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C.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 定 D.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E.细胞内液的物理性 质相对稳定 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液 D、细胞内液 E、细胞外液 3、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兴奋性 B、生殖 C、新陈代谢 D、兴奋 E、抑制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 定义:通过体液中特殊化学物质的作用对机体机能 进行的调节。
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时间持久、范围广泛。 ❖ 全身性体液调节(远距离分泌) ❖ 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 ❖ 神经分泌
神 经分泌
刺激 感受器
内内分泌泌腺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射中枢
❖ 研究方法: 整体:又包括急性(麻醉)、慢性(清醒)实验。 离体:排除整体干扰。
❖ 生理学的应用: 医学的基础学科 人类自身认识和活动的需要 生产实践的需要 学习方法: 1. 功能与结构、局部与整体、人体与环境相统一 2. 理论和实验相联系 3. 教学和自学相结合

生理学1绪论ppt课件

生理学1绪论ppt课件

心脏的泵血功能
01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和心室具有不同的收
缩期。
收缩推动血液进入心
室,心室收缩将血液泵入动脉,心室舒张时血液从静脉回流至心房。
03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等指标用于评价心脏的泵血功能。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 物化学过程,涉及多种凝 血因子和酶的参与,最终 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是指纤维蛋 白凝块在纤溶酶的作用下 被分解的过程,以保持血 管的通畅。
凝血与抗凝平衡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凝血 与抗凝系统处于动态平衡 状态,以维持血液的正常 流动和止血功能。
04
循环系统
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自适 应能力,能够根据局部环境变化调整 自身的功能状态,以维持心血管系统 的稳定。例如,在动脉血压升高时, 压力感受性反射可使心率减慢、外周 血管扩张以降低血压;而在动脉血压 降低时,该反射则减弱或消失。
05
呼吸系统
肺通气
肺通气的原理
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节 律性扩大和缩小,从而实现肺通气。
03 血液的功能
血液在人体内具有运输、防御、调节和维持内环 境稳定等功能。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 的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 气和二氧化碳。
血小板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功 能,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白细胞
白细胞具有防御功能,能 够吞噬病原体并产生抗体 。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01
02
03
血液凝固
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
单纯扩散
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转运
易化扩散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实验( physiologyical experiment)
动物实验 人体实验
急性实验 慢性实验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四、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cell physiology) 如:肌肉收缩
生理特性 生物大分子理化特性
基因表达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organ physiology ) 从器官/系统水平上研究 器官生理学---
循环生理学 消化生理学 肾脏生理学
概念: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 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 不灵敏 局限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机器的自动控制或机体内各种功能调节, 都可以视为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信息传 递过程。
动脉血压的负反馈控制
BP
心血管 中枢
心脏活动 小A 扩张
BP
负反馈控制设置有“调定点”,围绕此 点小幅波动以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2、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生理学第一章PPT幻灯片

生理学第一章PPT幻灯片
血浆
2、稳态
概念:细胞外液化学成份和
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意义: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1、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 进行的调节。 2、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 , 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
第二节人体与环境一外环境与适应二内环境与稳态一体液及其分布体液60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血浆44组织液15血液外环境组织液肺肺o2o2co2co2胃肠营养营养废物废物肾肾各部分体液彼此相隔又互相沟通细胞内液液二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11内环境
威 廉 . 哈 维 ( 1578-1657 )
盖伦(129-199)
(3)刺激的三要素: 刺激强度 作用时间 刺激的强度—时间变率
2、反应: (1)概念:机体接受刺激后发生
的机能状态或活动的改变。 (2)分类: 兴奋:静→动 活动增强 抑制:动→静 活动减弱
(3)、刺激引起反应的条件: 1)、其他条件不变时,刺激必须
持续一定的时间。 2)、其他条件不变时,刺激
2、体液调节的分类
(1)全身性体液调节:
内分泌激素 血 液
全身的组织细胞
(2)局部性体液调节:
激素/某些化学物质
组 织 液
邻近细胞
3、体液调节的特点
作用缓慢 范围广泛 时间持久
4、神经-体液调节 概念:以神经调节为主 有体液调节参与的
复合式 调节方式。
刺激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中枢
效应器
内分泌 细胞
(2)结构基础——反射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