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籍涌入引发社会新课题,制定政策法规与文化交流同等重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8.21•【文号】•【施行日期】2016.08.2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间组织管理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2016年8月21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现就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组成的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社会组织工作中还存在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体制不健全、支持引导力度不够、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足等问题,从总体上看社会组织发挥作用还不够充分,一些社会组织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全面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一手抓积极引导发展,一手抓严格依法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作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发展之路。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至三单元综合训练
第一至三单元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
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B.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C.注重借鉴外来思想成果D.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双重功能2.韩愈在《原道》中说:“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由此可知,韩愈对“道”的解释意在()A.复兴儒学B.推动佛教本土化C.传播道教D.阐明天理的内涵3.近代中国在文化反思上,经历了“文化自卑”向“文化自强”的转变,从认为“技不如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搞“洋务运动”,到认为“制不如人”,搞“戊戌变法”,再到认为“文化不如人”,开启“新文化运动”,“古今”“中西”之争异常激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了一个衰落、蜕变与新生并存的历史阶段。
这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 )A.本土性B.包容性C.连续性D.多样性4.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
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南宋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气节。
对这种民族精神产生影响的思想是()A.黄老之学B.董仲舒新儒学C.佛道思想D.理学思想5.“目极千里兮,伤心悲”“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这些诗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A.天人合一的精神B.爱国忧民的情怀C.自强不息的态度D.革鼎创新的思想6.明清射柳运动传承于辽金元,但在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上又与之不同,据史料记载,万历朝“今京师端午节尚有戏柳之戏……令词臣进诗词对联,颁赐优渥”;“观击球射柳,听文武群臣、四夷朝使及在京耆老聚观”。
流动儿童的问题解决策略
流动儿童的问题解决策略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流动儿童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他们跟随父母离开家乡,在陌生的城市中生活和学习,面临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流动儿童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探讨流动儿童的问题解决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流动儿童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首先是教育问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流动儿童在城市入学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如入学手续繁琐、优质教育资源难以获取等。
其次,流动儿童在心理上也容易出现问题。
他们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孤独、自卑、焦虑,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再者,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通常较为困难,这使得他们在生活条件、学习用品等方面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此外,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也是一个难题,他们可能会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语言交流的障碍等原因,难以与城市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
针对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需要推动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政府应逐步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入学机制,让流动儿童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
同时,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特别是在流动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增加学校的数量和师资力量,提高教育质量。
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流动儿童学校或者在公立学校中设立专门的班级,为流动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在心理方面,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心理辅导和关爱。
学校可以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定期为流动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关爱活动,如举办亲子活动、心理讲座等,为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同时,家长也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鼓励。
为改善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流动家庭的扶持力度。
可以通过提供就业培训、创业扶持等方式,帮助流动家庭提高经济收入。
同时,社会各界也可以开展爱心捐赠活动,为流动儿童捐赠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文章属性•【缔约国】俄罗斯•【条约领域】外交•【公布日期】2022.02.04•【条约类别】声明/宣言•【签订地点】北京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当前,世界正在经历大变局,人类社会进入大发展、大变革的新时代。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持续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大大加深,国际力量分布趋于重构,国际社会对于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更加强烈。
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蔓延,国际及地区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全球性威胁挑战日益上升。
国际上少数势力继续顽固奉行单边主义,诉诸强权政治,干涉他国内政,损害他国正当权益,制造矛盾、分歧和对抗,阻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国际社会对此绝不接受。
双方呼吁各国从全人类共同福祉出发,加强对话,增进互信,凝聚共识,扞卫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及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扞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践行联合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发挥核心协调作用的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实现世界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一双方一致认为,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促进和保障民主是国际社会共同事业。
双方认为,民主是公民参与管理本国事务的途径,旨在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民主应是全过程、面向全体人民的,体现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保障人民权利,满足人民需求,维护人民利益。
民主制度的实践不是刻板的,应考虑到不同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及文化特色。
各国人民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实践形式和方式。
一个国家是否民主,只能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
双方指出,中俄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世界大国,其深厚民主传统根植于千年发展经验,受到本国人民广泛支持,体现了公民的需求和利益。
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状况研究
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状况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一群体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社会融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总体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通过对比不同民族、地区和行业的流动人口数据,揭示其流动的规律性和差异性。
接着,本文从微观层面探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包括其教育水平、就业状况、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以揭示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还将关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面临的社会问题和挑战,如文化适应、社会融入、权益保障等,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良性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总体而言,本文将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定义与分类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成员,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从其户籍所在地迁移至其他地区的人口。
这一概念包含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民族属性,即非汉族二是流动状态,即跨越了原有的居住地进行迁移。
(1)工作性流动:指因就业、创业等原因而产生的流动。
这类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劳动力人口,他们通常在流入地寻找工作机会,以改善生活条件。
(2)学习性流动:指因接受教育、培训等原因而产生的流动。
这类流动人口主要是学生,他们为了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而流动。
(3)生活性流动:指因家庭团聚、养老、就医等原因而产生的流动。
这类流动人口的流动目的更多是出于个人或家庭生活的需要。
(1)省际流动:指少数民族人口从一个省份迁移到另一个省份。
这种流动通常涉及较大的地理范围,流动人口的适应和融入问题较为突出。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大量需求劳动力,涌现了一些脱离了土地而进城工作的人。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把这些人通常称之为“农民工”。
其实,在“农民工”这一称呼以前,人们还把他们称为“盲流”、“打工仔(妹)”等等。
起初,这些称呼作为一种对尚未完全定型的劳动力现象的直接描述并无多大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特殊时期城市化的特殊路径选择。
但随着这些人的工作逐渐定型,逐渐成为中国非农产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对哪个称谓来说都不是恰如其分的,都存在着明显的社会歧视成分。
农民工是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其身份还没有或者未能得以转换,又在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是现行户籍制度下的产物,是一个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相分离的独特的社会群体。
一、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状调查所谓歧视, 就是不以能力、贡献、合作等为依据, 而以诸如身份、性别、种族或社会经济资源拥有状况为依据, 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所区别的对待”, 以实现“不合理”的目的, 其结果是对某些社会群体、某些社会成员形成一种剥夺, 造成一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社会歧视是社会上的某一群体或社会上人们所共有的针对某一弱势群体的不公平、否定性和排斥性的社会行为或制度安排。
农民工没有城市居民的合法身份,在城市中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没有固定住所,缺少在工业化城市里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只能从事城市里地简单体力劳动或者从事非法状态地工作。
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在未能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之前只能以都市“边缘人”方式存在。
目前,农民工社会歧视现状调查存在如下几个方面:1、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违反劳动法规,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企事业单位在用工的时候不缴各类保险基金,也不给农民工节假日。
劳动条件及工作环境差,安全生产缺乏防范措施,劳保福利待遇差,生老病死保障少等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我国大量农民工的涌入给城市道路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
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入问题及对策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入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他们以务工为目的来到城市,却常常面临着社会融入的困境。
本文旨在分析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就业问题。
由于缺乏本地户口和文化资本,他们常常被迫从事低收入、非正规的劳动。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外来务工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并在现有产业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也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
由于城市房价虚高和住房供应不足,他们常常被迫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是拥挤的出租屋中。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农民工集体宿舍等方式,提供经济适用住房。
同时,要加强对房屋中介行业的监管,防止漫天要价和黑中介的现象发生。
此外,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常常无法照顾到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而且,由于户籍限制的影响,他们也难以享受到与城市户籍子女同等的教育资源。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民工子女的资助和补贴,并鼓励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教育援助。
此外,还可以推动农民工子女的户籍流动和削减城乡教育差距。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与社交问题。
习俗、言语和饮食习惯的差异常常使他们感到孤立和困惑。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融入和社交支持。
政府可以建立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和社区服务中心,为他们提供学习汉语、了解当地文化的机会。
同时,鼓励城市居民参与到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中,提供友善的帮助和支持,以促进社会融合。
总之,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入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
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居住条件、改进子女教育和加强文化融入,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享受和平稳定的生活。
外国人就业管理制度
外国人就业管理制度导语:如今的全球化时代,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为了规范外国人就业管理,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规、政策和制度,以保障外国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对外国人就业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一、外国人就业管理制度的背景二、外国人就业管理制度的法规和政策1. 《外国人就业管理条例》的制定和内容2.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程序3. 《外国专家证》的申请和管理4. 外国人就业合同的签订和保护5. 外国人就业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险政策三、外国人就业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1. 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不到位2. 外国人就业合同的执行难题3. 与国内员工的薪资福利差距4. 外国人语言和文化适应问题四、外国人就业管理制度的意义和价值1. 促进外国人就业机会2. 提升人才引进和创新能力3.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4. 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环境五、外国人就业管理制度的启示和借鉴六、结语正文:一、外国人就业管理制度的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现象也随之增加。
然而,与此同时,各种就业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外国人就业合同保护、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和制度,建立了外国人就业管理制度。
二、外国人就业管理制度的法规和政策1. 《外国人就业管理条例》的制定和内容为规范外国人就业管理,中国制定了《外国人就业管理条例》。
该条例明确了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条件、限制和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强调了外国人的权益保护和合理用工。
2.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程序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是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必备证件。
该证件由中国劳动部门负责审批办理。
外国人需要在入境后的30天内申请该证件,获得许可后方可合法就业。
3. 《外国专家证》的申请和管理外国专家证是外国人从事特定专业或技术工作的必备证件。
该证件由中国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审批办理,有效期一般为1年。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答案说明:适用专业及层次:行政管理本科;考试平台网址:。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试题及答案案例一:美国政府的人才战略二战以后,美国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成为当今世界头号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宏观层面的人才资源开发。
这些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美国宏观层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范围很广,概括起来,其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了政府、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机制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
建国200多年来,在美国已形成了完备的教育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思想,这些都在美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美国教育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并能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作用,首先得益于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与投入。
历届美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前总统布什就曾以“教育总统”作为自己的竞选口号。
1983年美国就提出了《为21世纪而教育美国人》,1985年又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准备师资》的报告,主张面向21世纪培养科技人才。
面对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克林顿总统认为美国迈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需要新的教育战略,而实现教育领先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为此,美国教育部颁布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提出了面向未来的美国教育目标和战略。
因此,美国是世界上教育经费支出最多的国家,年教育投入达到3530亿美元,教育经费占政府总支出的15.8%,每年培养的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才超过150万。
二、建立了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为了在劳动力供求双方建立有效的联系,美国成立了许多类型的政府和民间就业辅导机构。
有的政府就业辅导机构除了帮助寻找工作外,还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者提供就业资助。
在美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上,除本国公民外,其他国家留学人员、访问学者等,只要不是非法移民,只要取得美国移民局的认可,都可获得被聘用的机会。
美国人力资源的流动,不受户籍、地域的制约,也不存在流向是否合理的问题。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一、社会组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社会组织是有别于政府公权组织和市场私人组织,由公民自愿组成的、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主要包括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组织得到普遍而迅猛的发展,遍布城乡、涵盖各行、涉及各业,广泛活跃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领域。
截至2014年底,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总量已逾60 万个,形成固定资产1560.6 亿元,接收各类社会捐赠524.9 亿元,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82.3 万人。
[1]社会组织对经济社会贡献日益突出,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1、助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社会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商会积极服务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在开展对外推介招商引资、制定行业标准、实行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创造就业机会、为政府提供决策建议等方面,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重要力量。
2、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
社会组织为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制度化的渠道,是反映群众诉求、扩大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渠道和基本组织形式。
3、繁荣文化的重要力量。
学术团体和一些民办非企业单位广泛作用于科教文卫等领域,不仅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也有效弥补了政府和企业在这些方面的空白点,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帮手。
在社会治理领域,社会组织以其中立性和中介性独特优势,实现利益整合、协调利益矛盾、增强社会自治,有力促进了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共治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治理体制,也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5、促进社会公益的重要角色。
在社会公益领域,社会组织积极从事扶贫济困、救灾防灾、扶弱助孤等公益活动,倡导公益理念和志愿精神,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文明进步起到巨大作用。
6、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渠道。
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不仅在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行业国际标准制定、贸易纠纷调停等方面优势明显,也为开展公共外交、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增进了解合作提供了重要渠道和途径。
城市流动儿童关爱保护现状、挑战与对策建议
城市流动儿童关爱保护现状、挑战与对策建议1. 城市流动儿童关爱保护现状生活环境适应困难:流动儿童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面临着生活环境巨大变化的问题。
他们可能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语言和文化背景,这对于他们及其家庭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城市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流动儿童在入学、升学过程中可能遭遇困难。
很多公立学校学位紧张,而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往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他们可能面临家庭压力、适应新环境的困扰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惑,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融入感不强:由于文化差异、家庭背景等因素,流动儿童在城市的融入感普遍不强。
他们可能面临社交障碍,难以与城市的孩子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权益保护有待加强: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流动儿童的权益,但仍有部分儿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特别是在居住、安全、健康等方面。
城市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在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
1.1 城市流动儿童定义与范围城市流动儿童是指那些在城市化进程中,因为各种原因离开户籍所在地,来到城市生活或工作的儿童。
这些儿童包括但不限于农村留守儿童、城市边缘地区的儿童以及因其他原因在城市之间迁移的儿童。
他们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在城市中稳定居住,面临着教育、医疗、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档主要关注城市流动儿童的关爱保护问题,分析其现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2 城市流动儿童数量与分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流动儿童群体。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流动儿童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这些流动儿童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杭州、南京、武汉等二线城市。
“老漂族”面临的社会融入困境和解决策略
案例分析
REPORTING
成功融入社会案例分享
案例一
李奶奶通过参加社区活动,积极与邻居交流,不仅建立了 社交网络,还参与了社区志愿服务,成功融入社区生活。
案例二
张爷爷在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和绘画,不仅充实了自己的生 活,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追求艺术梦想。
案例三
赵奶奶通过参加老年健身团体,坚持锻炼身体,不仅提高 了身体素质,还结识了其他“老漂族”成员,共同分享生 活经验和快乐。
社会支持不足
老年人在异地生活往往面临社会支持 不足的问题,如缺乏社交网络、医疗 保障等。
家庭结构变化
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如子女外 出工作、异地安家等,导致许多老年 人离开故土,成为“老漂族”。
“老漂族”定义及特点
01
02
03
定义
指那些因各种原因离开故 土,在异地生活的老年人 。
特点
年龄较大,通常在60岁以 上;在异地生活,与家乡 联系较少;往往面临孤独 、无助等心理问题。
分类
根据漂泊原因和时间长短 ,可分为经济型、照顾型 、随迁型等。
XX
PART 02
社会融入困境
REPORTING
社交圈子狭窄
语言沟通障碍
由于方言或普通话不标准 等原因,与当地居民交流 存在困难。
社交技能不足
缺乏主动社交的意识和技 能,难以拓展社交圈子。
兴趣爱好差异
与当地居民的兴趣爱好存 在较大差异,难以找到共 同话题。
鼓励企业、社区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老漂族”关爱行动,提供力所能及 的帮助和支持。
XX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2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老漂族”服务平台, 提供在线咨询、社交互动、资源共享等功能,方 便他们的生活和交流。
文化交流的伦理考量
文化交流的伦理考量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和深入。
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人们相互接触、了解彼此的文化,这种交流带来了丰富的体验和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文化交流的首要伦理考量是尊重。
尊重意味着认可和珍视每种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不以自己的文化标准去评判和贬低其他文化。
当我们面对与自己截然不同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和信仰时,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
比如,在某些非洲部落,人们以独特的方式进行成年礼,这种仪式可能在我们看来有些奇特,但这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我们应当尊重而不是嘲笑或批判。
另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是平等。
在文化交流中,没有一种文化应该处于优越或劣势的地位。
每种文化都在其特定的历史、社会和环境背景下发展而来,都有其自身的智慧和贡献。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强势文化往往会对弱势文化产生压制和同化的作用。
例如,某些发达国家的流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可能会削弱一些本土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存空间。
这就需要我们倡导平等的文化交流,给予各种文化同等的展示和发展机会,让它们在交流中相互补充、共同进步。
文化交流还应避免文化挪用。
文化挪用指的是将一种文化中的元素或符号未经适当理解和尊重就用于另一种文化中,并且常常是为了商业利益或追求时尚。
比如,一些时尚品牌使用少数民族的传统图案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和回报,这不仅是对原文化的不尊重,还可能损害其文化传承。
我们在欣赏和借鉴其他文化的元素时,必须充分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历史,并且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合理使用。
在文化交流中,保护文化遗产也是至关重要的伦理责任。
许多古老的文化遗产,如历史建筑、文物、传统技艺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然而,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文化遗产的非法买卖、掠夺或者不当开发。
比如,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私利,盗窃珍贵的文物并在国际市场上非法交易。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11大重点领域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11大重点领域(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重点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构建信息共享、监管联动的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和依法公开查询系统。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鼓励各级国有企业和集体、民营、外资企业相互投资参股、联合组建公司。
鼓励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
鼓励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鼓励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建立民间资本投资开放项目库,形成向社会公开推介项目的长效机制。
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学校,并与公办医疗机构、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政策待遇。
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政府不再审批。
以管资本为牵引带动国有企业改革。
继续细化优化分类监管措施,加大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力度。
推进股份合作公司改革。
剥离股份合作公司的社会管理职能,优化股权管理,探索股权改革。
加大对股份合作公司的扶持力度。
(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提高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政府定价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构建完善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全力推进深港科技合作,努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
探索创建新型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
适度探索资本项下项目开放,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三)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未纳入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的,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审批,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立行政审批事项。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转移。
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流动儿童的问题解决策略
流动儿童的问题解决策略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流动儿童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他们跟随父母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至关重要。
流动儿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教育。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在流入地往往难以享受到与本地儿童同等的教育资源。
比如,入学手续繁琐,可能需要提供各种证明材料;优质学校的学位紧张,导致他们只能选择教学质量相对较差的学校;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会面临高额的借读费用。
这些都给流动儿童的求学之路带来了重重困难。
为了解决教育问题,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户籍与教育资源的绑定,让流动儿童能够更加便捷地入学。
同时,加大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通过捐赠图书、设立奖学金等方式,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除了教育,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
他们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和自卑。
离开熟悉的朋友和亲人,面对陌生的语言和文化,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对此,学校可以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为流动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树立自信。
家长也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沟通和引导。
社区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促进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交流和融合,让他们更快地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医疗保障也是流动儿童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在异地,他们可能无法享受到当地的医保政策,看病就医费用较高,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完善医保制度,实现医保的跨地区转接和结算,让流动儿童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同时,加强对流动儿童健康状况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定期开展体检和疫苗接种等活动。
另外,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问题也值得关注。
由于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的困扰,他们在与本地儿童交往中可能会遇到障碍,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整体性保护方法遗产保护国际宪章的经验和启示
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整体性保护方法遗产保护国际宪章的经验和启示一、本文概述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与文明的宝贵记录,它承载着世界各地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价值。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加速,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和宪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奈良文件》等。
这些文件不仅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旨在探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整体性保护方法,通过借鉴遗产保护国际宪章的经验和启示,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述完整性和整体性在遗产保护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深入分析《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奈良文件》等国际宪章的内容和精神,提取出对遗产保护具有指导意义的理念和原则。
接着,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案例,探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这些理念和原则,实现遗产的完整性和整体性保护。
本文将对未来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势和挑战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核心原则《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的重要国际文件,旨在确保全球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长期保存与可持续发展。
该《公约》的核心原则为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整体性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完整性保护是《公约》的基本原则之一。
完整性不仅指文化遗产的物理完整性,还包括其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完整。
这意味着在保护文化遗产时,不仅要关注物质层面的保存,还要注重其非物质层面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在保护古建筑时,不仅要保持其结构完整,还要保护与其相关的历史信息、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
整体性保护是《公约》的另一核心原则。
整体性保护强调文化遗产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超大城市治理的问题和关键探讨 附超大城市治理的几个问题
超大城市治理的问题和关键探讨超大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抓住规律和特点,阐述超大城市治理的本质和内涵。
发展超大城市目的是为了提高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力,提升对国家现代化的引领力。
超大城市治理是实现国际化、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
论文围绕治理目的、治理内容、治理方式、治理主体、治理对象等,以系统化思维论述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逻辑性和独特性,显然具有理论创新价值。
由此,我们看到超大城市治理的基本规律,就是根据超大城市发展的使命和需要,采取适合超大城市特点的治理方略和策略,确保超大城市持续发展,服务超大城市建设,增强超大城市自身竞争力。
二是抓住问题和关键,论述超大城市摆脱治理困境、提高治理成效的对策。
优质资源和服务在城市空间的配置不当,造成结构失衡,是“大城市病”内在的主要根源。
具体说,优质资源过度集中于超大城市,在超大城市内部各种资源高度集中于核心区,由此引发超大城市病,而不单是表面上的外来人口增多和人口规模增长。
文章指出当前超大城市治理中存在两个致命的问题:一是治理对象的错位,二是治理方式的失当。
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告诉我们:抓错了痒点,出力不讨好;误诊了病因,猛药也无效。
治理越来越严重的“超大城市病”必须对症下药。
摘要:超大城市在区域和国家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与治理日益受到政府重视。
建设和发展超大城市,目的在于提高我国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力,牵引国家现代化发展。
基于超大城市的特殊性,超大城市治理必须尊重治理规律,明确治理对象和内容。
本文分析超大城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考察超大城市治理失当的不良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超大城市有效治理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超大城市治理过程治理智慧治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迁移集中,推动人口城市化呈快速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增长到8.48亿人,城市化率已超过60%。
正确的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国家统一,论述题
正确的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国家统一,论述题在当今社会,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都是每个国家努力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
一个国家如果能够正确地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就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论述正确的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首先,政治方面的正确政策是实现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的重要前提。
政治方面的正确政策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稳定。
通过促进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统治力和影响力。
首先,政策的基础是宪法和法律。
国家应该制定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使各个民族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权利,保障他们的文化和语言的自由和发展。
其次,在进行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的时候,政治上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政治稳定。
国家需要时刻关注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解决相关的矛盾或冲突。
其次,在经济方面,优化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国家统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保障每个民族的发展权利,促进各民族交融,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才和更加多样化的人才,为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提供资金和条件的保障。
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经济交流的推动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减少或取消各种文化或区域间的关税;在许可范围内,放宽外国民族在国内的投资限制等等。
这些措施可以为不同的群体的商业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促进经济的融合和协调。
这有利于促进民众财富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稳定。
其次,在文化方面,引导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国家统一。
文化是民族交流和统一的基础。
政府在文化政策的制定上,应该尊重每种民族的文化传统,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优惠条件。
这涉及到语言、宗教、文学和艺术等,要为各个民族提供同等的机会和条件。
此外,应该让不同的民族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交流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这可以帮助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信仰得到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包容。
魏县2021-2022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7
魏县2021-2022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1:(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单项选择题科学发展与时俱进改革开放民主政治2:十堰:武当山()单项选择题宜昌:神农架咸宁:九宫山襄阳:古隆中黄陂:木兰山3:“人造美女”是最近非常抢眼的一个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梦想,通过整形美容手术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现实,对每一位爱美女性来说,都是一种诱惑。
目前,整形美容已成为诸多爱美女性增加个人靓丽指数的时尚选择。
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女性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作为文章的引言,该文章最有可能谈的是()。
单项选择题整形美容的方法,原理和效果整形美容受到众多女性的青睐整形美容给女性生活带来的变化失败的整形美容所带来的痛苦4:环保总局叫停环保违规项目,正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归位。
相比建设钢铁厂、发电站和汽车生产线,政府更应当干的事情是保护环境、投资教育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等。
众所周知,前者正面临着过度投资后的全面过剩,而后者却有数以万亿计的财政窟窿等待填补。
对这段话,概括准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环保总局转变了政府职能环保总局叫停环保违规项目政府应该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方向转变当前急需投资的是环境,教育和社会保障领域5:文艺必须有批评,批评如果不对,就得用批评来抗议,这才能够使文艺和批评一同前进。
如果一律掩住嘴,算是文坛已经干净,那所得的结果倒是要相反的。
“那所得的结果倒是要相反的”意思是说:________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单项选择题文坛不再干净不再用批评来抗争文艺不必有批评文艺和批评一同倒退6:近来虽然有降雨,但气温并没有降多少,不少人仍然依赖空调过日子,而干眼症也“趁机上位”,让不少年轻人眼睛干涩刺痛。
记者近日从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来就诊的干眼症患者比以往增多,主要集中在上班族和青少年。
专家介绍,干眼症本是中老年疾病,年轻患者增多与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以及用眼过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籍涌入引发社会新课题,制定政策法规与文化交流同等重要
近年来,在广州市三元里、小北路、下塘西路一带,涌现出大量皮肤黝黑、香味扑鼻的外国人,其中以来自尼日利亚、刚果、加纳等非洲国家的人员为主。
据广东警方2008年统计,全省登记非洲籍常住人员有2125人,临住非洲裔有16.3万人次,其中80%在广州。
2008年,5名非裔毒贩在广州被捕,警方称已抓获300多名在穗非洲贩毒者。
2009年7月,一名非洲人为逃避警察检查而逃跑坠楼,引发200多名非洲人围堵广州白云区矿泉街派出所,造成一起以外国人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
今年11月,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题为“中国欢迎日益增多的非洲贸易,但是不欢迎借此取巧的非洲人”的文章。
文章指出,中国人虽然和非洲移民保持了贸易往来,但是并非每个中国人都把非洲移民当成是“邻居”。
一名在广生活了七年的尼日利亚人曾向记者说:“我接触到的中国人,很多以遍及世界的‘唐人街’自豪,既然世界接纳了走出去的中国人,为什么中国的居民不能同样接纳我们呢?”
一个崭新的命题摆在广州面前:如何应对正在不断进入城市的非洲人口。
2009年,中国首家专门报道非洲和中非关系的中文月刊《非洲》正式出刊,将有助于我国人民对非洲文化的了解。
但在对于文化交流至关重要的NGO组织领域,目前还是空白。
从国家层面看,关于移民、外来人员等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是急迫的,同时,文化层面的矛盾也将影响城市接纳非洲人的方方面面。
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杨魁在接受采访时讲到,把涌入的非洲人堵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问题就会不断滋长。
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在广非洲人的态度依然以管制为主,但是只有让他们能够融入这里的生活,才能真正的减少隐患。
非洲人涌入广州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随着非洲人口在广人数的激增,犯罪、偷渡、卫生安全、国际黑工……各种社会问题也随着而来。
非法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据资料显示,2009年未持有就业证和外国专家证就在广州非法就业和非法经营的比例高达69%,集中于英语培训、商业演出、体育、服务等行业。
杨魁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目前相关法规对非法就业、非法演出的规定还不完善,大大增加了处理相关事宜的难度。
“很多非洲人在本国注册公司,在广州设立代表机构,并以此为名非法从事经营活动”,杨教授还提到,从事英语培训、演出行业的非洲人往往是只
有口头协议的临时工,更是难以控制。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员在广州“落地生根”,非婚生子女等社会问题也开始出现。
有些非洲人几年甚至十几年前就来到广州,非洲人与中国女子同居产生下一代的问题开始出现。
杨魁教室说,非洲人在广东居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非混血儿问题,特别是一些低层次人群的后代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新生儿身份、教育、就业、文化冲突都将变得棘手。
长期坚持非移民国家的政策,外国人获得中国国籍的门槛很高;而我国与非移民国家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并不完善,对违法行为缺少有效的处罚措施,从而造成外国人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现象难以从根本上遏制。
长此以往,“非法居留”将演化为“事实居留”,到时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将更为严重。
我国接受非洲移民的特殊性
2007年,中非贸易总额超过与非洲有着千丝万缕联系、非洲移民数量最大的法国,中国成为非洲的最大贸易国。
网友“IBSD”在天涯论坛发帖说:“他们呆在广州不肯走,是因为他们视广州为乐园,在广州他们的生活要比他们本国强几百倍,并且没有欧洲白人对他们的种族歧视”。
在欧美,白种人对黑人的歧视是存在的,而与简单的厌恶不同,众多暴乱的引发都源自这种种族之间的冲突,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并不存在,非洲人对中国的评价也一直较高。
这无疑对中非人民之间的交往是有益的。
但是相比法国接纳非洲移民的情况而言,我国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方面是我国人口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
广州经济高度发达,但从城市层面上讲已经超出中国平均水平甚至达到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平。
但是中国的广大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发展仍相对落后,加上人口众多的国情,每年仍有很多人南下“淘金”,从事低级的工人工作,整个就业市场过度饱和,难以有更大的承受空间。
另一方面是文化上的差异。
“他们晚上总是喜欢聚在一起,有时还会很吵,很讨厌。
”住在小北路广秀大厦的一位先生向记者表示。
而在旁边7-Eleven便利店工作的店员李小姐则说,经常会有“鬼佬”向她发出约会邀请,也让她有些不自在。
在广州居住两年、现在广秀大厦中从事制服裤贸易的加纳人Godwin对记者说,自己没有真正的中国朋友,中国人一般也不会讲英语。
每天晚上下班后与同来自非洲的朋友聚在一起聊聊天是最惬意的时光。
对于“骚扰”中国女孩的问题,他说男女约会应该是很随意的事
情,“中国女孩很保守,甚至有些无聊。
”
中国一直都是非移民国家,加上地域原因,中国与非洲的文化差别巨大。
由于不会讲普通话或者粤语,大多数非洲人无法和当地人“抢工作”,因此只能在中国购买商品,然后带回各自国内进行销售。
而非洲人爽朗、随性的文化习惯也与广州人民传统、务实、平和的性格产生碰撞。
这些都是广州容纳非洲移民切实存在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在我国其他地区更为严格。
迫切需要法规支持,文化交流同样重要
作为当今世界的领导者,我国有责任带动第三世界的发展。
现在,我国每年也要接收一定数量的非洲难民。
从贸易经济到公共安全,作为重要涉外窗口的广州步入涉外管理新阶段从中国人“走出去”到外国人“走进来”,这种经济社会转型正在不可阻挡地发生。
杨魁教授认为,伴随着外国人“淘金”热,中国传统的以非移民国家为核心的外国人管理政策显然已与现实严重背离。
今后的“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问题也将更显严峻。
此刻,中国迫切需要从政策上重新审视新问题,建立合理的政策法规来保障国民的就业、安全、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他表示,中国人习惯于和西方发达国家打交道,突然涌入的非洲人是一群新面孔,中国需要时间来学会如何和非洲人交往,从长远角度讲,这是决定国人能否真正接受非洲人的关键因素。
一位姓包的中国学生向记者表示,在她看来,在广非洲人多是流浪心态,普遍素质不高,他们自身并没有想要热爱这座城市,更不要谈融入。
中山大学非籍留学生蒂埃拉则说:“中国学生好像不喜欢我们,我们在这里没什么生活。
”到底是因为“不想融入”而“没有生活”,还是因为“没有生活”而变得“不想融入”?
美国志愿国际(Cross-Culture Solutions)中国地区代表董震德一直致力于跨文化交际领域的事业,他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文化问题在民族、国家和睦、共处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中国与非洲同为发展中国家,文化层面的交际相对缺乏,加上经济实力、教育层次的差距,想要中国真正容纳非洲人进入生活环境,还需要社会各界及非洲移民自身共同的努力”,他说,如果双方不能成为朋友,一切问题都没有解决的出路,非洲人群必然只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当中,从而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实习生张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