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科研简介
山西农业大学介绍
园艺园艺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园艺植物生产、园艺植物品种选育以及城市园艺绿化等方面知识,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园艺生产相关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开发和各级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等工作。
动物医学动物医学专业是山西农业大学比较好的专业。
本专业有动物营养与中毒病、环境与兽医科学、中药免疫学和临床普通病等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学生需要学习关于动物的医学相关方面知识。
毕业后可在兽医行政部门、商检、海关、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兽医、防疫检疫、科学研究、兽药生产经营、产品开发营销及兽医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
农学山西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在中国大学农学前50名,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和基本知识及其相关的技能。
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农学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下属单位从事农业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各种农业企业从事农产品经营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专业就业面广是个很有前途的专业。
学生需要学习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毕业后可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公司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等工作。
植物保护植物保护专业是山西农业大学的主导专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病虫害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植保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下属单位以及主要边贸口岸动植物检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各种农业企业及农药生产及经营单位从事经营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园艺山西省内专业排名第一,在全国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主要学习植物生产、园艺植物品种选育以及城市园艺绿化方面相关的知识,就业放向非常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园艺生产相关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开发和各级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等工作动物医学老牌专业之一,山西农业大学比较好的专业,主要学习动物育种、免疫等方面的知识,学生毕业后可在兽医行政部门、商检、海关、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兽医、防疫检疫、科学研究、兽药生产经营、产品开发营销及兽医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农学全国排名比较靠前,山西农业大学老牌专业之一,主要学习植物生产、免疫等方面知识,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农学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下属单位从事农业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各种农业企业从事农产品经营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农业资源与环境学习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知识,很有前景的专业,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就业面非常广,考研率很高,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植物保护农学院主导专业之一,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植保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边贸口岸动植物检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各种农业企业及农药生产及经营单位从事经营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简介新疆农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高等农业院校,前身为新疆八一农学院,是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由王震将军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步兵学校的基础上于1952年8月1日创建的,首任院长为中科院学部委员涂治教授。
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新疆农业大学。
位于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2号,占地面积一百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
校园环境优美,素有花园式单位美誉。
新疆农业大学一直以师资力量雄厚、学风严谨著称,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规模发展迅速,科学研究成果累累,学科门类覆盖面在全国农业高校中名列前茅,涵盖理、工、农、经、管、文六个学科门类。
建有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有草业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农业经济管理三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农业推广、兽医)授权点,38个本科专业。
草业科学、水利水电工程为自治区重点学科,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开放实验室。
目前,在校的各民族学生及留学生人数已达一万二千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500人。
有教职工近2000人,其中专任教师760人,教授67人,副教授305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第三届自治区专家顾问团顾问5人, 1996年有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自治区唯一1名“中国百名农业专家”,有国家自然科学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2人。
“九五”期间,我校承担完成的各类研究项目166项,接转1995年项目37项。
其中主持国家“九五”攻关棉花课题7项,草原课题2项,“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攻关项目1项,首次主持“八六三”生物技术领域重大科研项目1项,国家科委生物工程技术中心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6项,各部委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自治区科委“九五”粮食攻关项目6项,自治区科委“九五”畜牧业攻关课题4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自治区科委面上课题12项,自治区兴农项目28项,区科技兴新办3项,区教委17项,自治区社科基金5项。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张泽民
李雪英 王 彬 张泽民 李雪英 2006-2007学年 王 彬 董普辉 马占强
93
94 / / 91.6 95.5 93.75 90.5
88.04
90.97 89.18 91.10 91.95 91.56 88.86
89.52
25
问卷调查:
按照课程评估的要求,2007年10月18日与
部分学生进行了座谈,共发放20份问卷,收回 20份。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遗传学的教学较为满 意,满意和较满意率达到了100%。
王林生(1)
2004
河南省教育厅一等奖
3
王林生(3)
2004
河南省教育厅一等奖
4
王林生(3)
2002
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管理 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
应用
遗传学课程组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同时
借鉴同行的研究成果,及时把最新教学成果成果
引入教学、和课程发展。例如,青年教师培养和 实践性教学等,并注意经常更新教学内容。
4.2 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制度化,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
有计划、有纪录,效果明显。 近几年,针对本科教学,着重研究《遗传学》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的改 革,分析教学中出现的教和学两方面的问题,研 究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热点、疑点等。
4.3 科学研究
近年来,本课程组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11项,
13
4 教改与教研 4.1 教学研究与改革
规划与措施:
本课程组制定有《遗传学》较为科学合理的
课程建设规划,执行情况良好;
有教学改革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适时补充、 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课程体系; 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改 革目标明确,措施得当。
实验室简介农业科学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农业科学实验室实验室简介实验室名称:农业科学实验室摘要:农业科学实验室是一个专注于农业科学研究的科研机构。
本实验室致力于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开展农业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创新。
本文将为您介绍农业科学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设备设施以及主要成果。
一、研究方向农业科学实验室主要从事以下研究方向:1. 农作物育种与遗传改良:通过经典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食品的需求。
2. 农药与环境农学:研究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可持续农业的方法和技术,减少农药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3. 农业生态系统与资源管理: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设备设施农业科学实验室拥有一流的设备设施,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
以下是我们的主要设备:1. 基因编辑仪器:包括CRISPR-Cas9系统和遗传转化技术等,用于农作物遗传改良研究。
2. 生物分析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等,用于农药残留检测和农作物成分分析。
3. 环境监测设备:包括土壤采样器、气象站和水质分析仪等,用于监测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变化。
三、主要成果农业科学实验室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代表性成果:1. 发现了一种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该品种在干旱和病虫害等逆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
2. 提出了一种新的农药使用方法,使得农药施用量减少了50%,同时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 探索了一种新的农田排水系统,有效解决了过度灌溉导致的农田土壤盐碱化问题,提高了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结论:农业科学实验室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通过研究农作物育种、农药与环境农学以及农业生态系统与资源管理等方向,为农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山东农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山东农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农学院简介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31人,副教授2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1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32人。
学院设有植物科学与信息系、植物遗传育种系和种子科学与工程系、农学实验站、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所、小麦研究所、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所、种子质量研究测试中心、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玉米研究中心、花生研究所、棉花研究室、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和药用植物研究室。
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泰安)分中心、山东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山东小麦高科技核心示范园、农业部全国种子技术干部培训基地和小麦原种扩繁基地依托于本院建设。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植物遗传工程”和“作物高产栽培生理”省重点开放实验室;设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现设有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和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4个本科专业。
创立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教学体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三位一体”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先后培养本、专科生、硕士、博士、博士后7000余名。
自“七五”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5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为社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农业先进集体”、“省学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省教育先进集体”和“省师德建设十佳先进集体”。
目前全院正以“团结、求实、进取、奉献”的优良院风,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做出新的贡献。
湖南农业大学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友好合作湖南财政( )湖南农业大学校徽学校于1951年3月9日,由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时名“湖南农学院”,同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
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903年的修业学堂,1994年2月,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
学校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北领东湖秀色,南润浏阳河风光,校园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中文名: 湖南农业大学 外文名: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简称: 湖南农大 校训: 朴诚 奋勉 求实 创新 创办时间: 1951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农业 主管部门:湖南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 周清明 知名校友: 邓秀新 官春云 杜占元 邓小刚 所属地区: 中国湖南 主要院系: 农学院 工学院 理学院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 等 硕士点: 77个 博士点: 47个 院士: 3人湖南农大学校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湖邮 编: 410128编辑本段学校概况毛泽东题写的校名[1]学校于1951年3月9日,由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时名“湖南农学院”,同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
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903年的修业学堂,1994年2月,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
学校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北领东湖秀色,南润浏阳河风光,校园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加快了改革发展步伐,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先后获得一系列重大荣誉和标志性办学成果:实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劳动模范等重大突破;两次荣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学校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植物保护 领域(代码:095104) -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植物保护领域(代码:095104)第一部分课程学习方案一、学科简介植物保护领域培养方向大致分为:农业昆虫学(包括昆虫毒理及农药应用、害虫综合防治、植物检疫学、城市昆虫、卫生害虫、害虫生物防治、生物安全等)、农业植物病理学(包括农业病害防治、分子植物病理、植物病原生物抗药性等)和农药学(包括害虫抗药性、农药环境毒理、农产品安全检测、生物农药研发、生物天敌农药的应用)三个专业方向。
根据植物保护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领域范围可分为:植物检疫技术、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等。
培养从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植物检疫、农产品安全检测、生物农药研发等于种植业相关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植物保护领域专业硕士要求掌握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农药机械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管理和领导等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1.培养目标植保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主要为农业技术,尤其是现代植保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培养人才;为现代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1)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
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植物保护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植物保护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三、研究方向本领域目前设置包括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药学三个专业方向。
1.农业昆虫学:该方向成员曾承担省科技厅项目“农作物重大灾害性病虫监测预报与控制技术研究”,有着坚实的工作基础,目前在研项目10多项,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雄厚资金支持,项目良好的推动了浙江省农作物、林业重大害虫的发生规律研究与预警,从而更好的服务生产。
东北农业大学各专业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各专业简介农学院——植物生产类植物生产类该类包含农学和植物保护两个专业,实行“3+5”培养模式,即学生入学不分专业,前3学期为通识平台教育,实行按类培养;后5学期按专业设置教学平台,实行按专业培养。
★农学专业(设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和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三个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生物科学基本知识、作物生长发育基本规律、作物育种和高效优质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从事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教育、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实用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农学专业主要研究作物育种和高效优质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中的实际问题。
种子科学与工程方向主要研究作物种子生产、贮藏加工、检验、经营管理、新品种选育等问题。
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方向主要研究绿色农产品生产、检验和贸易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标准,解决绿色农产品科学研究、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和贸易中的实际问题。
主要课程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遗传学、农业生态学、耕作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粮食作物学、种子学、设施农业、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农产品检验、现代农业技术管理。
毕业去向本专业为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以及相关学科输送研究生。
毕业生可在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和农业行政管理等单位和部门工作。
★植物保护专业(设植物保护、农药学二个专业方向)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备植物病、虫、草、鼠、鸟害的预测预报、植物检疫、综合治理以及农药的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植物保护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植物保护专业方向主要研究植物有害生物的流行发展规律、并能据此对植物有害生物进行预测预报,制定植物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措施;农药科学专业方向主要是研究农药开发、研制、生产、应用营销等,解决农业生产、公共卫生所发生的病、虫、草、鼠等化学防治问题。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2000年以来,主要承担《种子生产学》、《农学专业英语》、研究生《高级种子学》、《作物种子专题》等 课程;主持或参加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5项;参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种子生产学》(副主编)等。
在国内较早从事小麦品种淀粉品质及糯性变异的研究。1995年以来,在小麦遗传育种、品质改良及种子科学 与技术等方面发表一批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小麦品种淀粉性状、面条和馒头品质、糯小麦、戊聚糖和脂肪氧 化酶等。2003年获中国粮油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0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高影响力作者”称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础知识;
3.具备种子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4.
人才培养
农学专业(含农学、种子工程2个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作物栽培、作物遗传育种、耕作与农业生态、农业推广、种子科学与技术、农业企业经 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 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人才。
下属机构
种子教研室
种子教研室成立于1979年。1985年申报成功并招收种子专科(二年制)。2000年申报成功并招收种子工程高 职专业(三年制),该专业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1年开始招收 种子科学与技术方向研究生。2008年申报成功并招收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一本)。
办学成果
学院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院鼓励学生参加校院学生社团。院学生分 会、《农苑》编辑部等学生社团成为学生施展才华、培养共通能力的阵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 加强。学院01-0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截至2004年8月,我院04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75%,其中01-04届 毕业生考研情况较为喜人,录取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6%左右,居全校前列。
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以农业为主的研究生院,前身为内蒙古农学院研究生部,成立于1985年。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研究生院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本研究生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教师队伍中有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以及一大批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
研究生院下设8个研究所和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农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水利工程等多个学科方向。
同时,研究生院还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研究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高级科学素养的优秀研究生。
研究生院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注重研究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在校期间,不仅可以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转化,还可以通过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拓宽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在学风建设和学术环境方面,研究生院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研究生院秉承科学严谨、勤奋好学的学风,倡导学术诚信,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为研究生提供健康和谐的学术环境。
研究生可以在各类学术组织和学术团体中积极参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研究生院除了注重学术研究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也关注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生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文化体育活动,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始终秉承“科学严谨、创新突破”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国家和地方的农业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研究生院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农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是一所在农业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卓越成就的高等学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的概况、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及科研成就等方面。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4年,前身为原沈阳农学院硕士研究生部,是兼具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教学单位。
学院下设13个研究生院系,涵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
目前,学院拥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国际学生三个培养层次。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秉承“追求卓越、创造未来”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高水平、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术骨干。
学院强调学术研究的引领作用,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并积极组织学术会议、讲座等学术活动。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院的科研力量雄厚,拥有一批优秀的科研团队和实验室。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学院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了加强研究生培养,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方案和规定,包括研究生导师制度、学分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等。
学院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院还积极推行研究生学位论文在线检测系统,并定期组织学术论坛、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总之,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作为一所以农业科学研究为特色的高校,通过优质的师资力量、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完善的教育体系,为培养高水平、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国内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简介及其应用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简介及其应用孙学俊;闫喜中;郝赤【摘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是在生物学研究中最通用的荧光显微镜工具之一.它的广泛流行是因为其优越的光学切片和3维(3D)重建功能.不同于普通显微镜观测厚样本时由于被聚焦外光线干扰导致模糊图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以从比较厚的生物样本在短期内获得清晰的光学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所得到的一幅完全对齐的3D图像系列允许对样本在虚拟空间的任意角度观测.该技术越来越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研究工具.本文的目的是为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一些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基础知识并对它的应用做简单的介绍.【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6)001【总页数】10页(P1-9,14)【关键词】荧光;共聚焦;显微镜;细胞影像;三维图像重组【作者】孙学俊;闫喜中;郝赤【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阿尔伯特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加拿大埃德蒙顿 T6G1Z2;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742.64★特约稿件显微镜可能是生物研究实验室中最古老的仪器之一。
100多年以来,它的基本结构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随着各种增加图像对比度的显微镜技术的发明,比如相差显微技术( DIC ,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荧光显微镜技术等使显微镜成为现代科学研究中一项更必不可少的研究技术手段之一。
然而没有一项显微镜技术的比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在生物学领域应用的影响大,共聚焦显微镜能够成为生物研究中最普遍的荧光显微镜工具无疑是基于其卓越的光学切片和三维重建的能力,该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从比较厚的生物样品获得的清晰的光学切片,而且对样品的任何可能的角度可以作进一步的观测从而获得三维图像。
西德的农业管理、农业团体和教育科研及科技咨询简介
。
来局 ( 主 要 负责 制 定 和 调 整 计 划 并 进 行 经 济监 督 ) 市 场 政 策 局 森 林 木 材管 理 局
一
72
西 德 合 作 社 联合 会 和 农 民 互 货协 会
这
是一 个 联合 组 织
,
它 由西 德人 民银行 全 国 联
一
合会
成
。
、
农 民 互 贷银 行
。
,
、
西 德 农 民 互 贷 协会 和
主 要采 取 集 体 晚
、
村
。
它 的主 要 工 作是 审 查 合 作 社 的经 济 发展 生 产安 排
,
村 青 年的 技 能 和 知 识 面
计划
并 为 合 作 社 提供 资助
、
会 会
式
、
商讨 会
、
学 习专 业 知 识
旅 游学 习
、
、
研
西 德农 业 学 会
学会 的主 要 工 作是 举 办
究发 展 规 划
,
凡 是投 入 生 产 的 农 机 更 不允 许 投 放 市 场 这 是 一 个 执法 机
,
心于农 业生 产 知识
成 为一 支 促 进 农 业 发展 的 有
。
声
产 品 如 没 有得 到 该 学会 签 发 的 合 格 证 和 功 能
说明书
,
有技 能 的 生 力 军
,
西 德 政府 也 很 重 视
O
振 兴工业 的同 时 农 业现 代 化 的工 业 国
,
重 视 和 发展 农 业
实现 了
。
现 在 西 德 不 仅 已 成 为高 度 发 达 他
, ,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作者:来源:《走向世界》2021年第05期正在建設中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项目Institute of Advanced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PekingUniversity under construction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学合作共建,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项目。
研究院占地300亩,建筑面积71000平方米,总投资5.6亿元;省政府每年拨付1.5亿元作为研究院运行经费,连拨10年,市财政在此基础上每年递增5%,9年累计投入3.9亿元。
该项目位于峡山水库北面,如意山南侧,主要设置科研区、行政和生活服务区、公共设施区、其他附属区,并配套建设滨湖路(峡山街-繁峡路)、繁峡路南伸工程及绿化景观工程,项目于2018年6月份开工建设,2021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
该院致力于现代农业前沿跨学科研究,计划建成世界前沿实验室20个、科研及管理人员300-500名,最终成为国际一流的应用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及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研究院设立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两个板块。
在基础研究板块,建设4个中心1个平台,即作物遗传与发育研发中心、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与作物新品种培育中心、现代农业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食品安全与营养学研究中心和生物信息及农业大数据研究平台。
在成果转化板块,建设区域示范项目基地、科技创新一体化服务平台和技术推广应用中心。
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由北京大学选派,科研团队由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邓兴旺教授领衔。
邓兴旺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及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该院引进建设是潍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是山东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节点和支撑,是潍坊作为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的重要探索,也是北大现代农学院发展的重要依托。
中国工程院农学部申报公示材料
中国工程院农学部申报公示材料篇一:中国工程院农学部申报公示材料中国工程院农学部是中国工程院的一个部门,主要关注农业和农村领域的研究。
农学部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以下是中国工程院农学部的一些研究方向和申报公示材料。
研究方向:1. 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等。
2.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农村经济结构、城乡发展、农民收入等,以及农村信息化、新型城镇化等。
3.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基因编辑、基因组学、生物农药等。
4. 农业环境保护:研究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以及农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等。
5. 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如何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
申报材料:1. 申报书:应包括申报部门的名称、负责人、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计划等。
2. 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献综述:应包括对所申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献综述,以说明该部门的研究现状和优势。
3. 研究计划和预算:应包括研究计划、预期成果和预算等,以便评审委员会可以评估该部门的可行性和资金需求。
4. 人员配备和技术支持:应包括人员配备、实验室和设备等必要资源的描述,以及如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5. 预期成果和实际应用:应包括预期成果和实际应用的描述,以便评审委员会可以评估该部门的研究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中国工程院农学部是一个专注于农业和农村领域的研究机构,其研究计划和申报材料应该充分反映出该部门的研究重点和优势,并展示出该部门有潜力在未来做出重要的贡献。
篇二:中国工程院农学部申报公示材料中国工程院农学部是中国工程院的一个部门,专注于农业和农村领域的发展和研究。
农学部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国的农业技术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中国工程院农学部申报公示材料的正文:一、申报材料概述本次申报材料是中国工程院农学部针对当前农业和农村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的研究课题和项目申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院科研简介
广西大学农学院于1932年在梧州成立,首任院长为盘珠祁博士,1937年迁抵柳州沙塘,1944年秋因日寇入侵广西而疏散至贵州榕江,1945年10月迁回柳州鹧鸪江,1946年夏搬迁到桂林雁山,1952年广西大学农学院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农学院,1958年2月搬迁到南宁现址,1992年更名为广西农业大学,1997年与广西大学合并,由原广西农业大学的农学系、植保系、园艺系合并组建成新的广西大学农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74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
正高职称45人,副高职称72人,具有博士学位102人,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79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自治区特聘专家3人,自治区优秀专家2人,自治区“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3人。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广西创新团队首席专家2人、功能专家8人。
院级科研团队12个。
科技部批准,学院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分别派出自治区科技特派员24人和38人。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
近四年承担的项目数和到校经费名列全校第一。
2008—2017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82项,其中国家级134项,省部级298项,到校总经费28163.5万元。
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1项,广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三等奖16项。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8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
发表期刊论文276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99篇;出版著作87部。
主持召开的主要国际全国性学术会议9场/次。
通过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97个。
在作物品种选育、作物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病虫害分类和防治、农药研制与利用技术、土壤污染与治理、植物营养与施肥、微生物与食用菌、设施农业、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学院现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甘蔗、木薯、水果、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方向)、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西亚热带果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14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其中,水稻、甘蔗等3个研究团队为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PI;学院拥有4家广西良种培育中心(水稻、木薯、蔬菜与食用菌),获得农业部农药登记药效、残留试验资质,是国家农业部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示范基地,广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西芒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广西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牵头单位。
校级研究机构11个,院级9个。
学院与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日本、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
十年来,学院向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学院”迈进,成为广西和中国~东盟高水平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为广西和中国—东盟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统计截止时间: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