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官僚政治的研究.读书报告
《新民主主义论》读书报告
指引中国革命航船的明灯——读《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领袖与导师毛泽东同志在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做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讲演,这就是深刻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新民主主义论》。
最近,在学习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有关课程以后,我仔细阅读了这一名篇。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认真的学习了文中的观点和精神,因为这篇文章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的重要代表作。
在文章里,我深刻的领会到,毛主席他以一个无产阶级伟大革命家的气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对中国民族革命实际的分析,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全新的构想,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论证,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我看来,《新民主主义论》就像是一盏金光闪闪、永不熄灭的明灯,高悬在中国的夜空,指引着饱受压迫的中国人民驾驶着革命的航船,乘风破浪,争取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读完这篇文章,我对中国革命的几个根本性问题做了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得出了下面的一些结论。
首先是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及其性质。
旧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就已经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经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才是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
我们不能幻想着一步登天,跑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这种思想是极其幼稚的,是有害革命的。
我还清醒的认识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胜利以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之内的,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这种认为中国革命已经成为世界革命一部分的判断,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因为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行政学研究》读书报告
《⾏政学研究》读书报告《⾏政学研究》读书报告前⾔:学⽣第⼀次认真阅读这种专业学术性⽂章,感受颇多,⽤不专业的读书报告将⾃⼰的感受和收获加以总结,希望可以得到知识的升华,能⼒的提⾼。
望⽼师多多指点。
本⽂⾏⽂思路:1.以伍德罗·威尔逊《⾏政学研究》的⾏⽂顺序,对⽂章进⾏总结和重点提炼。
2.结合创作背景分析威尔逊的⾏政学观点。
3.⾮学术性读书感悟正⽂:1.著作结构分析,总结及重点提炼。
⽂章开头威尔逊先⽣提出了他本⽂的⾏⽂思路,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便读者阅读。
可以总结为:1⾏政学研究历史2⾏政学研究主题3⾏政学研究⽅法在第⼀部分中,威尔逊先⽣⾸先将政治学研究范畴做出了提炼:“政治学研究围绕着政府体制、国家性质、主权的本质和地位、民权和王权(⼤众权⼒和王室特权)、政府实质及⽬的。
忽略了“如何富有启发性地、公平地、迅速⽽⼜没有摩擦的实施法律”的问题,即“⾏政管理”。
在这⾥作者将⾏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体现了其独创性。
紧接着就是对“早期时代”的社会环境分析,提出了为什么在早期时代不产⽣⾏政学的原因:“在很早的时代⿇烦的事情⼏乎都处在政府结构⽅⾯,因此,结构问题就成了吸引⼈们思考的焦点,当时⾏政管理⽅⾯很少或者完全没有遇到⿇烦问题.....那时候政府只能很简单,政府靠⾏政命令⾏事,趋势这⼈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征询⼈们的意见。
”但随着全民的意见逐步扩展为⼀种关于国家的新观念,政府的职能⽇益变得更加复杂和更加困难,在数量上也同样⼤⼤增加,⾏政管理部门将⼿伸向每⼀处地⽅以执⾏新的任务。
威尔逊在这⾥指出⾏政科学产⽣的原因之⼀。
在这⾥我将它总结为两点:1政府职能复杂化国家概念改变2⾏政学有利于政府⾼效尽职。
威尔逊先⽣还政府经历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个是绝对统治时期,是⾏政系统与绝对统治相适应的时期;第⼆时期是制定宪法废除绝对统治者并⽤⼈民的控制取⽽代之的时期;在这⼀时期中,⼜去对这些⾼级⽬标的关切,因⽽对⾏政管理有所忽视;第三个时期是拥有最⾼权⼒的任命在使他们掌握权⼒的新宪法的保障下,着⼿发展⾏政管理⼯作的时期。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阜阳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读书报告10132320128王阜阳从古至今,官民之间似乎始终存在这一堵无形的壁垒,不论是封建官僚政治下所宣扬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还是当今某位官员说过的“你是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都无异于是在这道壁垒之上添砖加瓦。
但这并不是说只要这道壁垒存在,我们的政治就还是官僚政治。
依据作者的解释,所谓的官僚政治,就是指官僚掌握政府权力,有权侵夺公民自由,并且以权谋私的一种社会性的体制。
因此对于我们个别有作威作福行为的官员可以认定为存在官僚主义作风,但不能以此判断我们当前还存在官僚主义政治。
作者认为世界官僚政治最共同的本质特征是“忽视现实,专讲形式”,是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历史阶段的产物,依附于传统的封建关系,阻碍自由经济的发展。
而中国的官僚政治在此基础之上还存在着“延续性、包容性、贯彻性”这三点特殊表象。
作者将官僚政治与封建专制绑定在一起,进而认为秦王朝是官僚政治的开端,距今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延续性。
官僚政治的这种延续性依然潜移默化得对我们当今的一些官员产生影响,八项规定以前的官场作风从三公消费就可见一斑。
为什么官员有可能并且有胆量拿纳税人的钱去大吃大喝,这就与官僚主义所强调的政府集权和侵夺民权不无联系:政府将普通民众的自由权力高度集中,享受税收等等各种福利并且缺乏外部强有力的监督,进而以权谋私、滋生腐败。
中国官僚政治的包容性表现在交杂糅合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事务和制度。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早在西周时就已建立,甚至早于官僚政治依附而生的封建制度,但是在后者诞生以后,宗法制却以一种极谦卑的姿态融入到了官僚政治之中:官僚政治使得整个社会环境充斥着掌权者对被统治者的特权,一个大家族,都必须听从大家长的指令,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自由以满足大家长一切合理或无理的需求,这简直与官僚政治中的官员如出一辙,谁能料想官僚政治还是后来的产物呢?除了宗法制,还有社会的学术、思想、教育、法律等等诸多方面,都或多或少得染上了官僚政治的作风,由此可见中国官僚政治的强大包容性与感染力。
毛概读书报告两篇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论十大关系》
毛概期中作业读书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论十大关系》姓名:MTT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班级:市场营销国际实验班1401学号:2014XXXXXXXX二〇一六年四月九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书报告——市场营销国际实验班1401MTT毛泽东,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历史人物,是我们的导师,舵手和最高统帅。
他是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奠基人,他一手缔造了伟大的红色人民政权——中国。
他和这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思想曾经充斥着整个辽阔的中国。
从小学到现在的大学,课堂上的政治历史课都有接触过毛泽东的伟大事迹,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至少还要过好多年才能走上现在的道路。
以前年级小的时候,不觉得毛泽东有多伟大,只知道要死记硬背一些必考的知识。
而现在,随着年龄的渐长,对中国近代历史和毛泽东思想的深入了解,越发觉得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伟大。
在大学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堂上,又一次接触到了毛泽东,这一次,怀着不一样的心境,拜读了《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凭借特有的政治嗅觉完成了一篇篇清晰透彻、鞭辟入里的文章。
他总是能抓住时下的主要矛盾,原则问题不让步,凡事讲求方法、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最终取得胜利。
《毛选》开篇第一卷的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中国革命的初期,对于“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首要的问题认识不清楚,导致革命初期成效甚少。
毛泽东基于深入的社会调查与分析,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文章,以反对当时党内的两种错误倾向。
当时党内的第一种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
第二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
这两种机会主义都只注意与国民党的合作或工人运动,忽略了农民,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
2.第十三本:官僚制内幕
《官僚制内幕》读书报告一、作者简介安东尼·唐斯:安东尼·唐斯,美国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大都市政策中心的高级研究员。
他还曾担任兰德公司的高级分析员,以及美国各级政府机构和大公司的顾问,并在芝加哥大学任过教。
他是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得博士,本书即为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他写作或参与写作了24本书和500多篇论文,其中著名的专著除了《民主的经济理论》以外,还有《内部科层制》/《官僚制内幕》(1967)。
目前他的研究领域为交通,住房等城市政策。
二、写作背景1957年,正值西方行政学的批评和转变时期,专家学者对官僚制的批评越来越多,这其中还包括著名的帕金森定律。
在这种潮流下,唐斯在《民主经济理论》中第一次把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运用到了政治行为的分析中,对官僚制进行了论述。
而到了1966年,公共选择学派进一步发展,同时政策科学也在西蒙的倡导下逐渐成熟,成为了一门显学。
因此,唐斯在此时把公共选择学派经济人的假设运用到官僚行为分析中,如他自己所说,想发展一套理论,让人们能预知官僚行为,从而进行科学决策。
三、主要观点主要观点1:官员行为剖析1.官员的局限和偏见。
官员的局限有:投入决策的时间有限,进行决策权衡时所使用的信息有限;每个官员各自的职能使得他们都只注意自己所关心的部分;制定决策所需信息的不充分;获得更多信息的成本高昂;很多重要信息尤其是关于未来事件的动态的信息的缺乏,以致决策的制定面临着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
官员的偏见主要体现在:每个官员向上层传递信息都倾向于扭曲信息的真实度,即夸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尽量减少或隐藏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每个官员都对特定的政策和行动抱有偏见,即使他的职责要求它执行这些政策或行动,他仍旧会努力推行那些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和行动,反对或不履行损坏自己利益的政策或行动;每个官员增强自己的责任和接受有风险的职责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这样做能否帮助其实现个人目标。
2.官员所处的官僚制背景。
《论人民民主专政》阅读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有感“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印象最深的便是这句话,“专政”一词词义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敌对阶级实行的强力统治。
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该文对“人民”这个概念作了解释:在中国,在现阶段,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就是“人民”的具体内容。
然而,“人民”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
时隔62年,作为一位具有现代思想的青年,在数次看完这篇文章时,就“人民民主专政”在当时与现代意义的对比,让我沉思!首先我了解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创作的历史背景:此文是毛泽东1949年6月30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而发表的。
1947年6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后,我军势如破竹、屡战屡胜,并于1948年秋至1949年初发动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攻克南京,到6月,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国共产党就要成为全国的执政党。
就在革命将要成功的形势下,在建国的筹备工作中,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就成了中心的问题。
当时,国际上和国内的敌人攻击中国共产党要实行“独裁”、“极权主义”,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代表人物幻想在中国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国家,还有一些人主张不要“一边倒”,希望得到美英等国家的援助,惧怕过分“刺激”美英等帝国主义。
此外,还有一些我们的朋友也不清楚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因此,我党在当时必须要清晰地阐明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驳斥各种反动阶级的谰言,统一党内和人民的认识。
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在民主革命胜利以后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特别是阐述了中国为什么不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只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论人民民主专政》还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28年的经验,阐明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以及新中国的各项内政外交政策。
《新民主主义论》读书报告
《新民主主义论》读书笔记读完毛主席的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之后,我觉得还是相当有收获的。
文中引用了许多历史事件进行说明,让我不仅增强了对“新民主主义”的理解,还让我对历史的发展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
《新民主主义论》问世于1940年,在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摆在面前的时候,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针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和疑虑,向全国人民做出庄严回答,以提出自己的根本主张,申明自己的鲜明态度。
通过阅读《新民主主义论》,我知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毛泽东明确地告诉了当时处于困惑的人们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
不仅如此,《新民主主义论》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政治上,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采取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国体和民主集中制的政体,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经济上,文中提到应“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国家所有”;“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中国的经济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道路,决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让少数资本家和地主“操纵国计民生”。
文化方面,毛泽东指出“在观念形态上作为这种新的经济力量和新的政治力量之反映并为它们服务的东西,就是新文化”。
也就是说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以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为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此前我对中国为什么非走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道路,而不能走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认识还不是不够深刻,总觉得英、美不都走的这样的路,而且最终成功了吗?但在看了《新民主主义论》的第7小节“驳资产阶级专政”后,我明白了,诚然,这是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但无如国际国内的环境,都不容许中国这样做。
《行政学之研究》读书报告
《行政学研究》读书报告一、写作背景1.历史背景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一文,写于1887年,当时大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由自由向垄断过渡,原有的政府治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政府的职能变得更加困难,行政部门职能的进一步扩大,美国必然寻找一条更好的行政制度来为资本主义服务。
2.社会背景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主要源于对自由放任主义的反对。
面对大资本在财富和行政上即将形成的垄断,美国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民主主义运动。
要求改革政府体制,行政工具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受到重视。
正是在这种政治改革运动下,威尔逊明确提出要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学。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从行政学研究的主要目标、行政学研究的历史、特殊困难、行政的实质、行政管理中的任务和行政学研究方法等六个方面来阐述行政学这个新的学科。
(一)行政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威尔逊提出:“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了解,首先,政府能够适当的和成功的进行什么工作,其次,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在费用和能源方面以尽可能少的成本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
“这里,威尔逊对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从事行政活动之前都应该明白它的职责是什么,究竟哪些是自己应该管的,哪些不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
(二)行政学产生的历史渊源行政学产生与欧洲,威尔逊通过分析欧洲与美国不同的政治体制,面临的不同任务以及环境等因素阐述行政学产生欧洲的原因。
每个国家不同的政治体制,社会背景决定了它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所不同。
在欧洲,政府并不依靠民意,它所要做的更多的工作是统治,因此,可能会更加关注方法和手段的问题,而英美国家却恰恰相反。
“英国和美国的政治史不是一部发展行政管理的历史,而是一部关心立法工作的历史,不是改进政府组织,而是制定法律和政治评论的历史。
”虽然行政科学源于欧洲,但是作者并不赞成走欧洲式的道路,他认为美国的政治道路要好得多,却也未否认有更好的情况,那就是既具有自由精神而同时又具有非常熟练的实践能力。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读书报告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读书报告《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断断续续读了近三个月,可能是自己水平实在有限无法完全得其精髓,进程甚为艰难。
王先生的文笔可能还残余了他的译笔风格,严冷,学术,批判,需要沉下心去体会。
王先生对于中国官僚政治总体上还是持批判的态度,言辞间不乏鄙薄。
王先生毕竟翻译过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冲突论贯穿全书始终,且侧重经济学视角。
我觉得我今后必须得多读读经济学著作,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此书内核。
但对于此书观点,我仍有困惑之处。
首先是对中国官僚阶层之产生的阐释。
在第一篇,王亚南先是否定了拉斯基教授的观点:“官僚政治是贵族政治的副产物。
”他只承认“官僚政治下的官僚是贵族的转型物,封建的贵族政治是不能把官僚政治作为它的副产物的。
”和拉斯基观点的分歧主要在于“副产物”和“转型物”之分。
按我的理解,副产物是从一件事物衍生出来的另一事物,由一变二;但转型物的主体是不变的,是一个事物发展的结果。
所以,王亚南得出结论:“如是,所谓官僚,就至少在开始的时候,大抵是由贵族转化而来的。
”先不考虑这句话的历史时段性,贵族在其他历史时期与官僚阶级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王先生又在后文笔锋一转论述道:“中国的官僚阶层,或者换一个表现方式,中国的士大夫阶层,不代表贵族阶级利益,也不可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他们自己就是支配者阶级,自己就是一直同所谓…自由‟农民出于对立者地位。
”于是,官僚阶级的形成变得暧昧不清了。
如果按王先生的说法,官僚阶级等同于士大夫阶级,那么,一部分由贵族转化而来的官僚阶级又该怎么界定?我觉得王先生应该在官僚阶级、贵族、士大夫阶级三者间做一个历史时段较为清晰的论述,而不是以一种很跳跃的思路,让人造成历史的混乱。
其次是关于封建制度定义的存疑。
王先生和其他传统史家一样从西周的封邦建国讲起,但王先生更侧重的是对经济形态、剥削方式的分析,对政治的解析甚少。
对于封建制度的界定,他指出:“封建制度的存废,最基本的要看社会的统治阶层是否还是寄生在对于农奴或形式上自由农民的剩余劳动或剩余劳动生产物的剥削上。
官僚制内幕读书笔记
官僚制内幕读书笔记【篇一:官僚制内幕读书报告】《官僚制内幕》读书报告【摘要】在《官僚制内幕》中,作者唐斯通过把经济人假设运用到政治学的分析中,同时结合对官僚主观因素的认识,系统地对官僚组织和官员的行为进行了分析,以帮助人们预测官僚行为,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借助唐斯的理论,我们能对我国管理组织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
但是在运用这种理论的时候,要注意区别中美两国政治和历史因素的差别,排除作者的主观偏见,理性地看待我国政府的行为。
在这部分析官员行为动机与官僚组织运行机制的经典之作中,作者用简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部美国版的《官场现形记》,让我们洞悉官员的心理与行为,把握官僚组织的决策机制,从而加深对官员和官僚组织的理解。
【关键词】官僚制内幕唐斯官僚组织官员理性人一、作者简介安东尼.唐斯是公共管理领域的一名著名学者,是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唐斯在1956年取得了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曾担任美国房屋和城市发展部以及白宫在内的多个著名的大型合作组织和公共办公室的咨询顾问,并在1977年时成为了极富盛名的布鲁金斯学会的一名高级研究员。
作者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现为美国著名的非营利研究机构布鲁金斯学会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唐斯著述颇丰,目前已在民主、官僚制、房地产等领域发表论文和评论五百多篇,出版著作二十多部,其中最有有名的著作是《民主的经济理论》和《官僚制内幕》,这两本书被翻译成了多国语言并对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官僚制内幕》内容概述《官僚制内幕》一书中,作者之在建构一种有用的决策理论,该理论通过对官员动机、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分析来帮助人们预测官僚组织的行为,从而提高决策质量。
或者,用作者本人的话说,“此书试图发展一种有用的官僚制理论。
该理论力图使分析家们至少能够在某些方面准确预测官僚行为,并将官僚制理论融合进一个更宽泛的社会决策理论框架之中-----特别是与民主相关的理论。
《国家与社会革命》读书报告
《国家与社会革命》读后感《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一书是一本对革命问题系统研究的经典之作。
西达·斯考切波在这本书中所分析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老问题,即“为什么会发生革命?”更具体地说,是为了探寻国家政权陷入危机和冲突发生的根源,但这本书是一种“老问题,新视角”,引导读者从新的角度来看待革命起源问题,斯考切波也由此开启了社会革命研究的第三代浪潮。
斯考切波的这本著作不仅对于社会革命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同时这本书中以扎实而丰富的研究方法为根基,对于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研究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本书中,斯考切波选取了法国、中国和1917年的俄罗斯三个发生了社会革命的正面案例,同时还选取了英国、1905年的俄罗斯、日本、普鲁士和德国五个没有发生社会革命的负面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比较历史分析,用三个结构性关系展示了她的解释模式:一是国家君主制政府与国支配阶级的关系,二是国家统治者与国际竞争者的关系,三是农村的阶级关系。
在这个框架中,国家是位于阶级结构和国际局势交界的潜在的自主组织。
换言之,国家处于国际和国支配阶层的双重挤压中,而正是在这种双重挤压中的国家所表现出了的自主性能力状况决定是否发生社会革命。
从根本上说,革命危机的出现源于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它使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滞后,与此同时,国家总是处于竞争国际体系中,在外来强国的挑战中常常落败。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考虑的是国体制和结构的适当改革,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重振国家,但国改革的努力常常招致失败:在革命前,波旁法国、诺曼诺夫俄国和大清中国都置身于军事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而它们的竞争对手已经实现经济突破,因此拥有更强大更灵活的力量。
面对军事崩溃和财政危机,君主政府想通过相应的改革增强自己的力量,但这些改革往往会被上层地主阶级所阻碍,同时还受到农业阶级关系的影响。
正如斯考切波在书中所说:“由于专制国家组织与上层地主阶级和农业经济的制度化联系,君主政府在作出反应时受到各种限制,在国阶级结构和国家非常事件的双重压力下,独裁统治和中央集权组织和军队就会崩溃,从而揭竿而起的暴动所引起的社会革命改造开辟道路。
《反对本本主义》大学生读书心得5篇
《反对本本主义》大学生读书心得5篇《反对本本主义》大学生读书心得范文(1)我觉得经过对《反对本本主义》这篇*的学习,为我们今日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供给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景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指出了本本主义的危害: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号召党员干部,必须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到群众中去做实际调查。
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就能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
*第一次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对于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改善工作作风,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尖锐地批评党内讨论问题时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
强调必须把上级所作的决议、指示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景结合起来。
“不根据实际情景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强调:“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
”调查的对象是社会各阶级的历史和现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这就需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
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不仅仅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学习当代经济、科技、文化……学习借鉴世界上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
然而,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一样,其效果也截然不一样,能不能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乃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理论上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细细品味这篇*,觉得它既是一篇热情洋溢的演讲稿,又是一篇关于如何做好调查研究的培训教案。
读书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书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于1949年6月30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28周年而写。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我们实现了全国的解放,建立起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面对我们剩余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污蔑与质疑,以及我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困惑,做出的对我国国体的解释。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它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正如毛泽东所说:“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作者先介绍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学的迷梦。
接着随着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一一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破产。
中国人在俄国人的帮助下找到马克思主义。
这是历史背景而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
除了文中阐述了实行民主专政的必然性,作者也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它不仅担负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任务,还要促进经济的发展,现在看来,便是我们所谓的实现工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文中作者强调了几个问题: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我们要结国内国际的一切力量击破内外反动派,开始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之上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我们们在反动派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长自己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战而胜之,或取而代之;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在国内,唤起民众,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官僚制内幕读书报告
官僚制内幕读书报告《官僚制内幕》读书报告【摘要】在《官僚制内幕》中,作者唐斯通过把经济人假设运用到政治学的分析中,同时结合对官僚主观因素的认识,系统地对官僚组织和官员的行为进行了分析,以帮助人们预测官僚行为,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借助唐斯的理论,我们能对我国管理组织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
但是在运用这种理论的时候,要注意区别中美两国政治和历史因素的差别,排除作者的主观偏见,理性地看待我国政府的行为。
在这部分析官员行为动机与官僚组织运行机制的经典之作中,作者用简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部美国版的《官场现形记》,让我们洞悉官员的心理与行为,把握官僚组织的决策机制,从而加深对官员和官僚组织的理解。
【关键词】官僚制内幕唐斯官僚组织官员理性人一、作者简介安东尼·唐斯不仅是个严谨的理论家,而且是个优秀的演说家,他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在数百个不同类型的组织中发表了一千多场演说。
二、《官僚制内幕》内容概述《官僚制内幕》一书中,作者之在建构一种有用的决策理论,该理论通过对官员动机、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分析来帮助人们预测官僚组织的行为,从而提高决策质量。
或者,用作者本人的话说,“此书试图发展一种有用的官僚制理论。
该理论力图使分析家们至少能够在某些方面准确预测官僚行为,并将官僚制理论融合进一个更宽泛的社会决策理论框架之中-----特别是与民主相关的理论。
当然,该理论不可能解决这个庞大而又复杂的领域中的所有问题。
不过,我们希望能解决更多的问题,并且创立一个有待于其他理论家建立更多理论的基本框架。
”为了建构这一理论,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假设、定律和命题。
整个理论由四个部分构成:术语的定义、从三个中心假设发展而来的一套基本假设、理论环境假设、一系列适应该环境假设引申出来的命题。
《官僚制内幕》一书结构庞大,共有22章。
本书主要在理论上关注了:官僚组织所做的决策是如何产生的,官僚组织的构建及其行为、官僚成员的动机、目标和行为如何影响其决策的产出;官僚组织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以及其所处的环境又是如何影响其结构和行为进而影响决策的制定的。
突破官僚制读书报告
第八章 后官僚制范式
5、超越职能、权力和组织结构 强调职能使得组织变成一个专用工具,而不是为实现目标而努 力的机构。要转变理念:任务、服务、顾客和成果 6、从加强职责到培养责任心 通过顾客关系、生产关系、监督关系、隶属关系创造公民价值, 感觉有责任 7、从调整价格到创造价值 提高效率意味着审查成本,而公民对公共服务的价值和质量更 有兴趣。 8、超越规范和程序 9、超越行政制度管理
Company Logo
两种范式对比
第八章 后官僚制范式
Company Logo
第八章 后官僚制范式
1、从公众利益到公民认为有价值的结果 激发什么是公民价值体现?公民价值不能由政府内部专业团体 擅做主张 2、从效率到质量和价值 质量:符合顾客要求。价值:顾客为此支付的飞金钱上的支出 也要考虑。 3、从行政到提供服务 行政的目的按法律来程式化高效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生产、 提供、消费是在同一过程中的。 4、从控制到职员主动遵守规范 控制:中央集权、陈旧的强调规章制度等 。主动遵守:告知 员工目的和期望结果及获得的支持,不遵守的后果,组织对规范 的支持程度
Company Logo
更多问题, 第六章 更多问题,更少现实
改变文化
Company Logo
第七章 管理以顾客为中心的人事机构
1、分散责任以做到经济和服从 经济:每个工作单位来承担节约成本的责任时,更具备经济性 服从: 2、把工作定义为提供服务。 3、仔细辨明顾客身份 4、对客户负责 5、将服务与控制分离 6、让客户向服务提供者提供资金(例外排除)
Company Logo
更多问题, 第六章 更多问题,更少现实
改变责任措施:1 改变责任措施:1)服务行为 第一,循环基金统一给内政部门拨款。 第二,为服务行为提供循环基金。 第三,一线部门知道如何在预算和拨款程序上约束自己。 2)管理行为: 第一,IPO培训一线部门官员如何利用信息 第一,IPO培训一线部门官员如何利用信息 第二,对战略性信息计划进行指导 第三,要求一线部门修订和实施与国家相一致的战略性信息 管理计划 扩大责任的措施:从监督到解决问题。 人事部门的新使命:使一线部门成功运行 新任务:把一线部门当客户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阅读书目:《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著在读此书之前,就听闻此书特别有名,在古代史的老师所给我们列的书单中有经常看见这本书,一直都想看。
很有幸在学姐的赠送之下得到此书,得到一览的机会。
钱穆先生的书在大一时期就已经看过他的《国史大纲》,就觉得很有感触,其中也多次提到中国封建历史从秦代到清末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政治决不能简简单单用“专制黑暗”来简而概括。
这句话构成了这本书的核心,钱穆先生在政府组织、考试和科举、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役制度这几个大方面来分析唐宋元明清五代政治制度的变革。
钱穆老先生在书中还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对待历史有两种理解,有所谓的“历史意见”和“时代意见”之分。
“历史意见”说的是那个制度施行的那个年代的人们亲身体验所发出的意见,而“时代意见”是后代人根据后代人所处的环境来评判过去历史发生过了的制度。
告诉我们,对中国历史而论,那些历代名臣的奏折文集资料,就是一项很重要的研究材料。
“历史意见”是古代制度施行时期的人们自己感受发出的“时代意见”,所谓的人们,有社会上的所有人,但是这种资料如何保存,除了政府的官方史书记载,只有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才会有所记载,作为知识分子代表的官僚集团不仅是制度的创立者和执行者也是制度见证者,才能看见制度在社会的影响,他们留下的资料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讲到政治制度,就要从根本上来讲。
从网上找到的,"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状态等。
所以在中国来讲,政治只是一种君主和大臣们维护统治、治理国家的活动。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
将两者联合起来,我觉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含义就是在中国这个两千多年来的封建时代,以皇帝为首和全体官僚集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制度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制度的重要演变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用钱穆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人事与制度的相互掣肘,从而走出来中国特有古代政治制度,制度的创立是规定限制人事的缘故,制度的改动也是因为人事的不断的发生变化的结果。
《反对本本主义》读书报告
《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很早就听说过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也看过很多关于这篇文章的评论,但是一直没有去读原文。
最近,迫于两千字的读书报告的压力,只能好好阅读我比较厌恶的历史性论文。
《反本本主义》这个新颖的题目吸引了我,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仔细阅读了毛泽东的名作《反本本主义》,开始以为是政治性文章,要么枯燥乏味,要么深奥难懂,但读完后,感觉受益非浅。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著作之一。
全文酣畅淋漓,言简意赅,并直截了当地指出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现象以及详细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我们今天正确看待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我觉得以自己微薄的功底,虽然认真研读了原文,但认识仍然非常有限。
现在,我就通过对《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的学习,谈一点自己浅薄的体会。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在1930年5月写的一篇论述调查研究的重要著作,原来的题目是《调查工作》。
当时,党和红军中的教条主义倾向比较严重。
一些同志不注重调查研究和当时的中国国情,实际脱离只谈理论,一味机械地搬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外国的革命经验。
因此,毛泽东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调查研究的经验,写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从思想上批判了教条主义,开辟了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中从实践观的角度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毛泽东所讲的就是要求我们在中国革命中让我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什么是本本主义?“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 ,我的理解是死读书,不懂得变通。
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的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
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古代社会的老学究皓首穷经,只知道玄谈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教条主义的表现。
《主观主义主、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区分》
《主观主义主、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区分》主观主义一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
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感情、愿望、意志出发,从狭隘的个人经验或本本出发,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使主观和客观相xxxx、认识和实践相脱离。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狭隘经验主义。
教条主义从根本上意义讲,教条主义就是一种僵化的态度。
其外在表现:要么是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僵化地对待某种既成的精神产品(某种理论、观点、教义乃至只言片语);要么是用某种既成的精神产品,僵化地规矩和剪裁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实践。
两种表现所内涵的精神,是一以贯之的:僵化。
经验主义经验主义通常指相信对现代科学方法,认为理论应建立於对於事物的观察,而不是直觉或迷信。
意即通过实验研究而后进行理论推导优於单纯的逻辑推理。
与经验主义相对的是欧洲的理性主义。
代表人物是笛,根据理性主义的说法,哲学应经由思考和演绎推理而得出结论。
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亚里斯多德、托马斯·阿奎纳、托马斯·霍布斯、弗兰西斯·培根、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和大卫·休谟。
经验主义通常做为形容词与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起出现,用来表示通过主观臆断作出判断,而不是通过观察和实验。
形式主义1.片面地注重形式而不管实际的作风,或只看重事物的现象而不屑于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
2.文艺创作中的一种倾向。
它强调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艺术形式的绝对化,认为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决定内容,从而否定内容的意义,割裂形式与内容、艺术与现实的联系。
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它的理论和创作实践都置内容于不顾,而把形式强调到一种绝对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