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我国马克思主义和当代》课后题答案解析(完整版)
导论1.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P1-92.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马克思的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而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界定,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从时间讲,这个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统称;从空间讲,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的整合。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而形成的中国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两者是一脉相承、延续贯通的。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经过实践检验的新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从理论体系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体系,一个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思想汇报2
深刻变革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深刻认识时代条件,正确把握时代发展,对时代特征作出总体判断和科学概括,是胡锦涛的时代观回答的首要问题。
胡锦涛认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今国际关系、国际格局、国际秩序正处在新一轮调整变化之中。
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一系列重大事件“带来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演变十分深刻复杂”,“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
一方面,中印等发展中大国兴起,发展中大国的群体性兴起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发达国家不仅竭力维护和扩大于他们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千方百计图谋取得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在国际事务中仍处于重要地位。
科技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不仅给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各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引起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
未来科学技术引发的重大创新将会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深刻变革,必然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带来重大影响。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政治上,一方面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发展新表现,国际力量对比呈现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基本态势。
经济上,一方面,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兴产业、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世界生产力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全球化在当今的发展使全球性经济发展失衡更加严重,发展中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巨大压力。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反思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反思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时代的浪潮中,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要,同时也符合青少年自身发展成长的身心特点。
历史课堂同样也要顺势而为,不仅停留于讲讲历史故事,照本宣科式的“教教材”,而应在历史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初中学生,尤其初二学生,处于青春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而历史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的思想阵地。
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不仅要收获生动的历史知识,更应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从历史中获得感悟,从而指导自身人生之路的发展。
只有在历史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发展为符合时代需求的具有核心素养的国际化人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就是很好的课题,能充分借助于历史知识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如何体现历史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还需要不小的努力。
如何在本课的教授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这一核心价值观更是不小的挑战。
一、爱国,要铭记历史回首旧中国,从晚清开始一次次的被侵略与反侵略,使得中华民族承受了深重的灾难,而西方列强的疯狂侵略、瓜分中国,使得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中华民族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为实现民族独立,避免亡国灭种的可能,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中华民族终于觉醒,此时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从未这么强烈过!但如何把这样的爱国情绪传染给生于21世纪的中学生呢?历史的细节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本课的教授中,出现了一张张历史人物的照片,尽管大都是黑白画面,教师也并未特别说明,只是把这些画像结合历史人物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相互映照。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配合照片中的各种表情和动作,从而自觉自发的给冰冷的文字赋予了“人性”:他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穿戎装或着便服……不变的是他们曾经存在过,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内政治生态变化与党的执政效率的提高
2009年4月第23卷第2期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 U R N A L O F X I N X I A N G U N I V E R SI T YA pr.2009v01.23N o.2国内政治生态变化与党的执政效率的提高石福洲(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要: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国内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具体表现在:一、公民社会的成长;二、网络政治的兴起;三、党的自身状况的变化。
而党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效率能否得到提高。
提高执政效率的途径有:一、按照公民社会的要求,理顺党与鼠家、社会的关系;二、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实现由“统治”向“善治”的转变;三、充分利用网络;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
关键词:政治生态变化;执政效率;提高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334(2009)02—0026—03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提高执政效率”这一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于新的执政条件下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新的执政历史条件在国内表现为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党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效率能否得到提高。
一、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一)公民社会的兴起1978年后我国所实行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为公民社会的兴起创造了基本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
反过来,公民社会的兴起又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治理状况,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善治,尤其是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公开化、公民自治、政府的廉洁与效率、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公民社会正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尽管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还不高,但公民社会的各种主要特征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浅析当今时代国家战略格局发展的主要趋1
浅析当今时代国家战略格局发展的主要趋势论文摘要:当今时代国际战略格局走向多元化。
我国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了精辟论述,强调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关键词:国际战略格局中国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道路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
国际战略格局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物质基础是各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间的相互对比。
大国实力地位的变化是导致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一、走向多极化的国际战略格局国际战略格局,是一定时期内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和结构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支配世界国际关系长达近半个多世纪。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被打破,国际社会的各种力量进行新的组合,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国际战略格局总的趋势正继续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在未来的国际战略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可能是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这五大力量中心或五极,其他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区域集团和地区性大国,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美国欲建立单极世界却难阻多极化潮流。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虽然其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相对有所下降,但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等方面看,仍将是各极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极。
2、是欧盟力量在不断增长且自主意识日超发展。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经济集团,现由19国组成,人口合计达4亿多。
欧盟具有雄厚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其整体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占有两个席位,在处理全球或地区事务中有很大的发言权;在南北关系中有较大的影响力。
3、是俄罗斯发挥军事力量的作用力保大国地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大受到削弱。
《历史与社会》新修订课程标准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新修订)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这对每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充分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努力吸收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质,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力求遵循唯物史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顺应当代社会发展,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以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人文性。
本课程的探究对象是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它以历史、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支撑,从学生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出发,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变革,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崇高美好的理想。
综合性。
本课程注重史地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在统筹相关学科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具有综合观察事物的眼界、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获得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
实践性。
本课程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基本理念1.贴近社会生活,促进自主发展。
本课程在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方面,重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
2.提倡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本课程在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更为理性、更有智慧地认识人类的历史和生活的环境,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马克思结课大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学院:班级:组别: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摘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否在中国经久不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直接取决于能不能培养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二、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三、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关系到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
关于《现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问卷调查》的分析与结论。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价值观。
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
当前形势下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然而,随着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从高校教育的层面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首要方面,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大学校园历来是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活跃的场所,大学生一直是各种思想和思潮争夺的对象。
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才能有效地引导人们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而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则对整个社会具有相当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确保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也是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的灵魂。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主要表现:首先是综合国力的提高。
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
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其他主要国际力量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
其次,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中国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也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
第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国际格局深刻演变。
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20国集团(G20),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
17大精神解读
中国共产党做的三件大事:
进行民主革命,救国救民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利国利民
实行改革开放,强国富民
解决为谁发展、怎样发展、
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问题,
比树立发展意识更重要
(二)为什么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78年经济总量GDP为3624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是 1978年的13.3倍,在长达28年中,GDP年均增长9.7%(2000年 至2006年增长率分别为8.4%、8.3%、9.1%、10%、10.1%、 10.4%、10.7%)。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 十位,上升到2000年的第六位,排在美、日、德、英、法之后; 2000年至2004年,均稳定在第六位;2005年上升到第四位,超过 了英国和法国;2006年预计仍为第四位;2007年有望超过德国, 上升到第三位。
科
学
发
展
共
建
和
谐
高消耗: 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费水平明显偏高。 每万美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分别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4.9、4.4倍。
高排放: 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 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废弃物比发达国 家高10多倍。
多占地: 土地成本上升。2006年10月31日,国土资源 部公布了全国耕地面积是18.27亿亩,18亿亩是 红线,不能突破。
蛋 糕 理 论
“转变增长方式”
“转变发展方式”
“增长”,指数量的增长,我们的资源、劳动、 资本投入的效率问题要达到量的增长。 “发展”,包括的面要大得多,就不仅仅是效益问 题,还包括了结构性的改革、环境的保护、发展的 成果如何分配等等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 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反思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反思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时代的浪潮中,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要,同时也符合青少年自身发展成长的身心特点。
历史课堂同样也要顺势而为,不仅停留于讲讲历史故事,照本宣科式的“教教材”,而应在历史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初中学生,尤其初二学生,处于青春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而历史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的思想阵地。
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不仅要收获生动的历史知识,更应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从历史中获得感悟,从而指导自身人生之路的发展。
只有在历史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发展为符合时代需求的具有核心素养的国际化人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就是很好的课题,能充分借助于历史知识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如何体现历史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还需要不小的努力。
如何在本课的教授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这一核心价值观更是不小的挑战。
一、爱国,要铭记历史回首旧中国,从晚清开始一次次的被侵略与反侵略,使得中华民族承受了深重的灾难,而西方列强的疯狂侵略、瓜分中国,使得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中华民族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为实现民族独立,避免亡国灭种的可能,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中华民族终于觉醒,此时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从未这么强烈过!但如何把这样的爱国情绪传染给生于21世纪的中学生呢?历史的细节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本课的教授中,出现了一张张历史人物的照片,尽管大都是黑白画面,教师也并未特别说明,只是把这些画像结合历史人物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相互映照。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配合照片中的各种表情和动作,从而自觉自发的给冰冷的文字赋予了“人性”:他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穿戎装或着便服……不变的是他们曾经存在过,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3年修订版)(课后习题答案)
导论1.胡锦涛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世界在发生深刻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请结合这个论断,谈谈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深度冲击,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国际上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加剧,一些国家的霸权主义行为严重,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冲突不断,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从国内看,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压力较大,社会矛盾特别是“两难”问题不断凸显。
股市之跌宕,楼市之起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通货膨胀的隐患以及贸易摩擦的激烈,既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有不断出现的新课题,中国的发展面临诸多“可以预见与难以预见的风险”。
从哲学角度看,“机遇”指的是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非必定出现,但一经出现就可能改变事物现存状态的事件和条件,一般包含外部与内部两个层面。
马克思曾说,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面对不同的情势,承担不同的使命。
所谓机遇,不过是“历史环境”造就的历史机会;所谓挑战,也往往是“历史环境”催生的现实问题。
纵观历史兴衰,我们会发现,机遇不仅是“时机”,更要能“遇合”,把握和运用机遇的能力决定着机遇的价值。
能否抓住机遇,关键在于能否以“变革”乘势而上,将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兑现为国家发展的动力。
挑战来自全球经济的深度变革和调整。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复苏将是缓慢、曲折和复杂的过程。
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
推动变革,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和平发展之路”。
挑战来自发展方式转变的艰巨。
在外部需求较长时期内难以完全恢复的情况下,需要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面对产能过剩压力,需要提升制造业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含量;在资源环境矛盾加剧的条件下,需要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低成本比较优势开始减弱,需要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大学生军事理论—国际形势
国际战略形势与我国安全环境
1
地震后日本核电站
2
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和新
军事变革
•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
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
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
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
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
挑战
3
一、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主要 特点
•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传统与
非传统安全问题共同交织、作用下的局部动荡和冲突
33
•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 国内与国际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 国家与社会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 现实与潜在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34
• 中美关系跌 • “大国是关键,
宕起伏,两国虽 周边是重点,
在各个领域的合 作不断深化,但 美仍坚持对华两 手战略,防范与
发展中国家是
基础,多边是 舞台”
遏制我的政策没
定是界霸没行界交改率,国
的国的权有“霸困善等经处
因际主主任民权境,严济在
素安要义何主地。并重复后
之全威仍改价位但面问苏金
一形胁然变值的美临题乏融
。 势 之 是 , 观 本 国 一 没 力 危 17
世界警察→世界警察局长
• 奥巴马政府对布什时期的经济、政 治、外交政策正在作出新的调整,所反 映出的基本特点:
作用下,世界范围内的局部战争和冲突爆发的
频率比冷战时期要高得多,各种风险、危机也
不断出现,并且错综复杂,这是当前国际战略
形势的一个新特点,也使全球安全形势的改善
变得更加艰巨和困难
13
改 变 。
价 值 观 ” 的 目 标 没 有
新 体 系 、 推 行 “ 民 主
略 。 但 美 国 构 筑 霸 权
毛概名词解释以及论述题
1,人才强国战略:是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级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和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6,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指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习题详解
序言1.胡锦涛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请结合这一论断,谈谈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答:20世纪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首先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其次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三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四是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最后人类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空前提高。
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要有:一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机遇和挑战;二是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三是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机遇和挑战;四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21世纪的人类社会既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了许多难得的机遇,总体来讲机遇大于挑战。
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共同努力、维护和平、推动发展、实现合作,才能向着美好未来不断前进。
2.列宁在《我们的纲领》中指出,“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但是,“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请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答: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推动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科学真理和富有感召力的学说,是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解放和发展的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出色表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大国崛起的基石
大国崛起的基石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当代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从纵向看,中国正处于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迅速增大。
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朝着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跃上了新的台阶。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在外交上有明显的体现。
目前中国已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
特别是近些年,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现了一个大国的风采。
在外国政要和媒体的心目中,中国是国际事务的重要参与者。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处理地区事务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近几年的朝核问题,中国从中斡旋,成功促成了“六方会谈”。
从经济上讲,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外汇储备雄居世界首位,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世界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国家,一直对拯救世界经济努力着,虽然我们的经济还存在诸多问题,但相信我们自己有能力越来越完善。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有关国家一起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参与G20的活动,参与解决其他国际活动等等。
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是重要成员,起着主导作用。
20国集团将取代8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
这些都反映出:中国的呼声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从文化上讲,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
全世界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开办,中国与相关国家互办的“文化年”活动,都是中华文化影响的例证。
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召开,更是对一个国家文化的认可,也是更好的将我们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总之,世界东方的中国,大国崛起的曙光再现,如朝霞满天,红日即将喷薄而出。
浅谈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浅谈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因势利导,因时适变,走出一条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本国国情的路子来。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由于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迅猛进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俨然成了“地球村”。
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已是一种“利益共同体”。
那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以武力征服、威胁别人,或以非和平手段谋求发展空间和资源的做法,越来越行不通。
那种以意识形态划线,以各种理由拉帮结伙,一方或几方就想独揽世界事务的做法,也越来越不得人心。
各国唯有同舟共济而不是同舟共“挤”,同舟共渡而不是同舟共“斗”,才有出路。
在现代,国家应该要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
事实证明,以军事联盟为基础的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的安全观念,无助于保证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长久和平。
只有倡导新安全观念,才能应对国际安全挑战,维护各国安全利益,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新世纪头20年由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大国关系相对平稳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提供的发展机遇就可能丧失。
因此,中国确定走和平的发展道路是必然的,同时也是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方式。
那么,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道路呢?我认为这条道路的特点:一是强调发展的和平性。
中国的发展不会像西方某些国家一样具有扩张性和侵略性。
纵观历史,历代强国的崛起之路无不充斥着战争的血腥和侵略的残酷,这同时也是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正因如此,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不会重蹈覆辙,中国的发展将是和平的,非但于世界无害,而且对世界各国的发展是有利的。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
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3.其他主要国际力量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
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
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
所以奥巴马、希拉里、佩罗西,走遍世界都要“倾听”,他们现在外交的重点是要改变美国在世界的形象。
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近代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近代国际地位的提高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为了深刻的了解国际地位的飞速提升,我们得回顾一下过去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中国幅员辽阔患、贫穷落后、四分五裂的弱国。
二战结束时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中来积贫积弱的趋势得到扭转国际地位逐步提升。
但受国内政治运动的影响与国际环境的制约直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复兴之路十分曲折国际地位的改善亦只能是有限的、局部的。
其一搞出了“两弹一星”但受大跃进和文革等因素冲击中国错过了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宝贵机遇大而弱、大而穷的国家面貌与国际形象。
际经济封锁大背景下,同时受计划经济体制和极“左”思潮影响中国六七十年代处在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中,与外界有限的交往主要局限在政治领域,对世界经济、科技、文化与社会的参与微不足道,总体上处在世界舞台的边缘地带。
其三,除意识形态领域外,中国国际影响的辐射范围主要限于周边地缘政治,只能算一个地区性大国。
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及安理会的合法席位、地区性大国的特征并未因此改变。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如今的中国。
1、中国由地区性大国变为新兴世界大国不断增强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抓住国际战略格局转型机遇期,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便利条件,加快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绩。
在过去30年,中国经济保持了约10%的年均增长率。
这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在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上是一项空前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2.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将正确地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4.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