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醛和酮专题培训课件
大二有机化学课件第七章醛、酮
CH2
CHCH
OC2H5 KMnO4 OC2H5
CHCH OC2H5
+
H
,
H2O
CH2 CHCHO
OH
OC2H5
OH OH
例:通过BrCH2 CH2 CHO制备CH3 CH2 CHO
步骤:a. 缩醛保护醛基; b. 制备格氏试剂; c. 与 活性氢物质反应; d. 酸性介质水解。
酮较难与一元醇反应,与1,2-或1,3-二元醇比
C CH2
CH2
CH2Br
Mg 乙 醚HgCl2 THF
OMgBr H2O
OH
CH3
CH3
选用不同的羰基化合物就可以得到不同的
醇,甲醛/醛/酮与格氏试剂加成产物水解分别 能得到对应的1/2/3醇,反应在有机合成上有 重要用途 :
H C
H
+ O RMgX 干 乙 醚 H C OMgX H2O H C OH
R
OH
C H(CH3) + CN -
影响羰
CN
δ-
基亲核
O
CN
O-
加成反 应活性
R
的因素
δ+
C
(H)R + Nu
R C (H)R
Nu
正电性越大 羰基越活泼 (电子效应)
烃基越小羰 基越活泼 (空间效应)
亲核加成反应中醛活性大于酮,这是由于: a.空阻效应,基团体积醛分子中H<R; b.酮分子中烷基的供电子作用使羰基碳
H
R
H
R
H C
H3C
+ O
RMgX
干 乙 醚
H
C
OMgX
H2O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十一章 醛、酮
—制备增加2个C原子的伯醇:
+
H2C CH2
-+
RM gBr
O -
(C2H5)2O
R C H 2 C H 2 O M g B r
H 3O + H O C H 2C H 2R
精选可编辑ppt
42
33.
CH3 ( NBS )
CH2Br
Mg
(
干醚
CH2MgBr )
① O / 干醚
(
② H3O+
CH2CH2CH2OH )
R C O R '+H 2 O H +
R CO +2 R 'O H
(R '')HO R '
(R '')H
精选可编辑ppt
33
H +
O O C H 3
( )+ ( )
O
CH2CH2CH2CH CH3OH
HO
O
O
O
C OCH3 H
O O
C OCH3
H OC H2CH 2OH
精选可编辑ppt
34
(3)活性:醛>酮 酮一般用原甲酸三乙酯形成缩酮
O C
羰基
第十一章 醛、酮
–CHO
醛基
O HCH
O
RCH
甲醛 醛
O
C
酮基
O
R C R' 酮
精选可编辑ppt
1
烃基
脂肪族醛和酮 芳香族醛和酮
醛和酮
饱和醛和酮
的分类 烃基是否饱和 不饱和醛和酮
一元醛和酮
羰基个数 二元醛和酮
多元醛和酮
有机化学第八章醛酮醌 PPT课件
O
Vit K2
O SO 3Na . 3 H2O O Vit K3
44
葡萄糖和果糖:
CHO H C OH HO C H H C OH H C OH CH2OH
CH2OH C O HO C H H C OH H C OH CH2OH
45
黄酮类化合物:
O O
O
O
46
例如:槲皮素
OH HO O OH OH OH O
RCHO + 2Cu
鉴别
2+
+ NaOH + H2O
△
RCOONa + Cu2O ↓ 砖红色
酮与弱氧化剂不反应
40
值得注意的是,苯甲醛与Fehling试剂不反
应。所以,可以用Fehling试剂区别芳香醛
和脂肪醛。 想一想
CHO
Fehling试剂
?
(—)
Cu2O(砖红)
CH2CHO
41
2、与希夫试剂的反应
47
醛和酮化学性质小结
-H的酸性
醇醛缩合 卤代反应 (碘仿反应)
O C C
氧化 还原
H
亲核加成
(与HCN、NaHSO3、ROH、H2N-G加成)
48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2.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熟悉醛和酮化学性质的异同 点: ⑴羰基的加成反应,(加氢氰酸、加亚硫酸氢钠、加 醇生成半缩醛和缩醛、加氨的衍生物等) ⑵α -活泼氢的反应:醇醛缩合反应、卤仿反应。 ⑶醛的特殊反应:氧化反应、与希夫试剂的反应。 ⑷还原反应:催化加氢、与金属氢化物反应。 3.了解醌的结构和性质,学习结构分析方法。
大学有机化学第11章__醛和酮
O C CH3
苯乙酮
(乙酰苯)
共九十一页
2)系统(xìtǒng)命名 法
O
5
CH3
CH3CH2-C-CH2-CH-CH2CH3
CH3-CH-CH2CH2CHO
HO-CH-CH3
6
4-甲基戊醛
5-乙基-6-羟基 3-庚酮
- (qiǎngjī)
共九十一页
C H 3
C H O
C H 2 C H 2 C H C H O O H C C H 2 C H C H 2 C H O
共九十一页
加成-消除(xiāochú)历程
R’
R—C=O + H2N—G
H+
R’ R-C — N—G
H+ -H2O
R’ R-C=N—G
OH H
(N-取代(qǔdài)亚胺)
这种加成-消除实际上可以看成由分子间脱去一分子水:
R’
R—C=O + H2 N—G
R’ R-C=N—G + H2O
共九十一页
加成-缩合产物(chǎnwù)的结构及名称:
加成-缩合产物的结构(jiégòu)及名称:
R’ R—C=O +
R’
H2N—R H2N—OH
R—C = N-R Schiff base R’
R—C = N-OH 肟(oxime)
H2N—NH2 H2N—NH-
O
R’
R—C=N-NH2 腙(hydrazone) R’
R-C=N-NH-C6H5 苯腙
H2N—NH-C-NH2
R’
R-C=N-NH-CO-NH2 缩氨脲
共九十一页
6) 与格氏试剂加成
有机化学第十章醛和酮详解演示文稿
H(R)
2. H2O
ONa R C SO3H
H(R)
NaHSO3
HCN / NaOH OH
R C CN H(R)
第二十三页,共74页。
1. 醛酮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2)
分析:分子型亲核试剂的特点及与醛酮的加成
•特点分析
H Nu
水、醇、胺
•预测:直接与羰基加成
H OH H OR H NHR H NR2
▪ 醛酮与胺类化合物的加成——生成亚胺和烯胺
▪
第二十二页,共74页。
一. 醛酮的性质(II)
复习:醛酮与负离子型亲核试剂的加成
OH
R C CCR
OH RC R
H(R)
(R)H 1. M C C R
OH
1. RMgX 2. H2O
2. H2O
RC H
1. LiAlH4
H(R)
O
or NaBH4
C
R
第六页,共74页。
CrO3 Pyridine
Sarrett 试剂
RCH O
CrO3 Pyridine
Sarrett 试剂
CrO3 / H2SO4 Jones 试剂 O
Al[OC(CH3)3]3 / CH3CCH3
Oppenauer 氧化
O R C R'
• 氧化烯烃
R1
C R2
R3 C
H
(1) O3 (2) Zn / H2O
R''
1o醇 2o醇 3o醇
2.2 醛酮与炔化物的加成
O
M C C R(H)
H2O
C
M = Na, K, MgX等
OH C C C R(H)
醛和酮精品PPT课件
2.卤仿反应
① 鉴别具有- COCH3、- CHOHCH3结构的醛、酮和醇(CHI3是黄色 结晶);
② 合成一些难以得到的羧酸。
2023/10/23
3.羟醛缩合反应
要点:①净反应结果及特点
②反应机理
③交错羟醛缩合反应(N.B. 当一种分子有α-H,另一种分子没有 α-H时才有意义)
反应特点
Wittig 反应条件温和,无论是链状的或环状的脂 肪族或芳香族醛、酮均可进行反应。醛酮中原有的 C=C、-X、-NO2、-NR2、-CO2R等基团均可保留下变, 广泛用于烯烃的合成。
魏悌希(Wittig)发现的此反应对有机合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 是在维生素类化合物的合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他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 尔化学奖(1945年43岁发现,1953年系统的研究了魏悌希反应,82岁获奖)。
2023/10/23
4.其它缩合反应 ① Knoevenagel缩合反应 ( Z , Z ′ 为吸电子基团)
② Perkin反应
2023/10/23
§11-4 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一、简单的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加HCN、NaHSO3等)
亲核加成历程的证明——以丙酮加HCN为例:
2023/10/23
对于第二个反应,有下述实验事实: ① 无碱存在,反应3-4h,仅有一半原料反应; ② 加1滴KOH aq.,反应在2min内完成; ③ 加入无机酸,放置几周也不反应。
加成。
α , β - 不饱和醛酮、羧酸、酯、硝基化合物等与有活泼亚甲基化合 物的共轭加成反应称为麦克尔(Michael)反应,其通式是:
麦克尔(Michael)反应在有机合成上有其应用价值。
2023/10/23
醛和酮—醛和酮(药学有机化学课件)
+ COCH3
Br2
COCH2Br + HBr
卤仿反应
卤仿反应:如果醛、酮α-碳上有三个氢,三个氢被卤素原子
取代,使得碳碳键极性增大,发生碳碳键的断裂,生成三卤
甲烷和羧酸盐的反应。
O
O
CH3C-R(H)+ 3X2
NaOH
OH CX3-C-R(H)
O
CHX3 + R(H)-C-O
O
O
CH3 C CH3 I2 + NaOH CI3 C CH3 NaOH CH3COONa + CHI3
有机化学/ 醛和酮
醛的特征反应
醛基上氢原子由于受羰基 的影响变得比较活泼,因此醛 具有不同于酮的特殊的反应。 醛能被弱氧化剂——托伦试剂、 斐林试剂氧化为羧酸。
一、托伦反应
托伦(Tollens)试剂是AgNO3与氨水生成的一种无色的 银氨配合物溶液,其中Ag+ 起着氧化剂作用,当它与醛共热时, 醛被氧化为羧酸,而它则被还原为金属银,附着在试管内壁上, 形成光亮的银镜,因此该反应也称为银镜反应。
或浓H2SO4
H
或浓H2SO4 H
半缩醛
缩醛
➢ 半缩醛不稳定,很难分离。 ➢ 缩醛具有双醚的结构,对碱、氧化剂、还原剂稳定,可
以分离出来。
➢ 缩醛在稀酸中易水解转变为原来的醛,合成中可利用此 反应来保护醛基。
一、加成反应
与醇加成 分子内也能形成半缩醛、缩醛。
CH O
干 HCl
OH
H OH O
环状半缩醛(稳定) 在糖类化合物中多见
O
C5 H3C4 H2C3 C2 HC1 H3
CH3 2-甲基-3-戊酮
C H3
第十一章醛和酮
第十一章醛和酮教学目的:能正确命名醛、酮,掌握羰基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和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了解其在分离、鉴别、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掌握醛、酮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其在分离、鉴别、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羰基亲核加成反应,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羰基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第一节醛、酮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一、分类根据烃基的不同可以分为脂肪醛、酮和芳香醛、酮。
脂肪醛CH3CH2CHO 脂肪酮CH3COCH3脂环醛CHO脂环酮O=芳香醛CHO芳香酮COCH3根据烃基是否含有重键又可以分为饱和醛、酮和不饱和醛、酮。
不饱和醛CH3CH=CHCHO不饱和酮CH3CH=CHCOCH3根据羰基的个数可以分为一元醛、酮和多元醛、酮。
二元醛CH2CHOCH2CHO二元酮CH3CH2COCH2COCH3二、同分异构现象醛的同分异构---碳链异构引起。
酮的同分异构---碳链异构、碳基位置异构。
同碳数饱和一元醛酮,分子式CnH 2n O ,互为同分异构:三、命名1. 系统命名法:(1)选择含羰基最长碳链作主链,称为某醛或某酮;(2)由于醛基是一价原子团,必在链端,命名时不必用数字标明其位置。
酮基的位置则需用数字标明,写在“某酮”之前,并用数字标明侧链所在的位置及个数,写在母体名称之前。
例如:2- 甲基丙醛 2- 苯基丙醛3-甲基-6-庚炔醛C 6H 5CHCHOCH 37HCCCH 2CH 2CHCH 2CHOCH 3654321CH 3CHCHOCH 3CH 3COCH 3丙酮CH 3COCH 2CH 3丁酮CH 3CO(CH 2)CH 32-己酮CH 3COCH 2COCH 2CH 32,4-己二酮COCH 2CH 31-苯-1-乙酮(苯乙酮)1-环己基-1-丙酮COCH 32. 普通命名法醛的命名与醇的习惯命名法相似,称某醛;脂肪酮则按酮基所连接的两个烃基而称为某(基)某(基)酮。
例如:CH 3CHO 乙醛 CH 3CH (CH 3)CHO 异丁醛甲基乙基酮甲基苯基酮(1-苯基-1-乙酮)CH 3C OCH 3C 2H 5C O另外,醛、酮命名时习惯上还采用希腊字母α、β、γ等,α碳指与醛基或酮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
醛酮ppt课件
• 醛、酮:分子中含有羰基,故称为羰基化合物。
• 官能团: 羰基
CO
O RCH
醛
O
CH
醛基
O R C R1
酮
O C
酮基
.
3
• C、O:sp2杂化; • 三个σ键,一个π键; • 键角:接近120°,C=O键长:122pm • 羰基具有极性。
甲醛(HCHO)的结构
C
O
δ+
δ-
CO
.
4
醛、酮的分类
a.脂肪族醛、酮, 芳香族醛、酮。
1946年黄鸣龙改进了沃尔夫(Wolf.德1912) 凯西纳(Kisbner.俄罗斯1911) 的还原
方法:使用液态肼替代气态肼,使条件更为温和。
原方法: 气态肼毒性大; 100h; 加压
改进后:液态肼;
3~4h; 常压
.
43
坎尼扎罗(Cannizzaro)反应
不含氢原子的醛在强碱作用下,一个分子的醛基氢以氢负离 子的形式转移给另一分子,结果一分子氧化,一分子还原。
• 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加 速,在酸性溶液中反 应变慢:
• CN-离子为强的亲核试剂,它与羰基的加成反应历程: -
.
14
(氰醇)
注意:由于剧毒氰化氢,易挥发。通常由氰化钠和无 机酸与醛(酮)溶液反应。pH值约为8有利于反应。
• 反应活性:
OO O
O
O
H C H > C H 3 C H >C H 3 C C H 3 >C 6 H 5 C C H 3 >C 6 H 5 C C 6 H 5
例1:
例2:
羟胺
肟(wò)
.
21
• 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历程
第6章醛酮第1节醛酮-PPT精选文档
因NaOX也是一种氧化剂,能将α-甲基醇氧化为α-甲基酮。
碘仿为浅黄色晶体,现象明显,故常用来鉴定上述反应范围的化合物。
3、还原反应
利用不同的条件,可将醛、酮还原成醇、烃或胺。
如还原成醇的反应: 催化氢化 (产率高,90~100%)
五年制卫生高职有机化学课件
五年制卫生高职有机化学课件
(二)环酮是将羰基碳原子作为碳环的组成原子,根据构成环 的碳原子总数称环某酮:
五年制卫生高职有机化学课件
(三)芳香族醛、酮的命名: 命名时,以脂肪醛、酮为母体,把芳烃基作为取代基,“基”字常 常可以省略。
五年制卫生高职有机化学课件
三、物理性质
在室温甲醛为气体,其它醛、酮是液体或固体。醛、酮的沸点 高于分子量相近的烷烃和醚,而比相应的一元醇低。因为羰荃具有 极性(>C=O)使醛、酮成为极性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沸 点高于相应的烷烃或醚;但醛、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因此沸点 比相应的一元醇低。
反应的应用: 有机合成中用来保护羰基。
五年制卫生高职有机化学课件
2.α -H的卤代反应
(1)卤代反应 醛、酮的α-H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醛、酮,特别是在碱溶液中,
反应能很顺利的进行。
(2) 卤仿反应 含有α-甲基的醛酮在碱溶液中与卤素反应,则生成卤仿。
O
O
R C C 3+ H N a O H + X 2 R C C 3O XH C H X 3+ R C O O N a
第六章 醛、酮、醌 第1节 醛和酮
五年制卫生高职有机化学课件
学习目标
• 说出醛、酮的定义分类 • 应用命名法命名醛、酮,简述醛、酮的物理性质 • 详述烷烃的化学性质 • 简述重要的醛、酮及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eto n es- h a v ea lk y lo ra ry lg ro u p sb u tn o h y d ro g en sa tta ch edtoca rb o n y lg ro u p
酮 酮基
醛和酮互为异构体。饱和一元醛酮具有通式 CnH2nO。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结构比较复杂的醛、酮,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选 含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从靠近羰基一端给主链编号。
CH3
CH3 O
CH3CH2 CHCHOCH3 CHCH2CCH3
O CH3
2-甲基丁醛
2-methylbutanal
4-甲基-2-戊酮
苯乙酮
4-methyl-2-pentanone acetophenone
n-C4H10 CH3OC2H5 C2H5CHO CH3COCH3 n-C3H7OH
mw: 58 60
58
58
60
bp:-0.5℃ 7.7℃
49℃
56℃
97.2℃
醛、酮的水溶度比相应的烃或醚大。低级醛 酮如甲醛、乙醛、丙酮能与水混溶, 其它醛酮水 溶度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下降。
某些中级醛和一些芳香醛具有CH3
2,4-戊二酮 2,4-pentanedione
上页 下页 首页
芳香族醛、酮和脂环族醛、酮命名时, 一般是以脂肪族醛、酮为母体,将芳烃作为 取代基。若羰基包含在环内,命名原则同 脂肪酮,只是在名称前加一“环”字
C 2 C HHOC 2 C H 2 C H 3 CC H 3H O O
:NHHu(-: :) SOOHR3+Na
H : O( EH+ )
O —- H C
Nu
H : NH-G
XMg: R
—C=O与烯键—C=C—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能发生
一系列加成反应。但烯烃的加成属于亲电加成;羰基
的加成属于亲核加成。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二节 化学性质 (一、亲核加成)
1.与氢氰酸加成
O CH 3
O
O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二节 结构和物理性质 (一、结构)
第二节 结构和物理性质
C 原子sp2 杂化, O原子一般认为未经杂化
C=O极性较大,醛、酮是极性较强的分子
(m=2.3~2.8D).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二节 结构和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
醛、酮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烃类高, 比 相应的醇低。除甲醛是气体外, 12C 以下的脂肪 醛、酮是液体, 高级醛、酮是固体。
O CH3CH2CCH2CHCH2CH3
HO-CHCH3
5-乙基-6-羟基-3-庚酮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二、命名)
命名多元醛、酮时,应选取含羰基尽可能 多的碳链为主链,多元酮应注明羰基的位置和 羰基的数目。
O
O
HCCH2CH2CH2CH
戊二醛 (pentanedial)
CH3
CHO
CH3CHCH2CH2CHO
γ-甲基戊醛 γ-methylpentanal
苯甲醛 Benzaldehyde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二、命名)
简单酮按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来命名(与醚相似)。含有芳
烃基的酮,命名时把芳烃基作为取代基,且放在名称的前面。
O
O
O
CH3 CCH2CH3
O 2N
CH H 3C O
CHO CHO
A
B
C
上页 下页 首页
2.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H
H
R C O+NaH3 SO R C OH
SO 3Na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二节 化学性质 (一、亲核加成)
亲核加成的难易与亲核试剂的亲核能力、羰基 碳的正电性以及空间位阻有关,后者影响更大。 反应 HCHO>CH3CHO>RCHO>C6H5-CHO 活性 >RCOCH3>RCOR'>RCOAr >ArCOAr '
试比较下列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大小:
苯乙醛
4-苯基-2-丁酮
4-甲基环己酮
OH CHO
3-羟基丁醛 O
CHO
环己基甲醛
OH 5-甲基-4-羟基-3-己酮
CHO
6,6-二甲基-2-环 己烯甲醛
O
OO
2-甲基-1-环戊基-1-丙酮 2,4-己二酮
CHO
2,4-二甲基己二醛
CHO
O CH 3
O
H 3C
Cl
Cl CH 3
O CH 3
CH 3
大学有机化学醛和酮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九章 醛和酮
醛(aldehyde)和酮(ketone)是分子中含 有羰基(carbonyl group)官能团的有机物。
O -C-
Carbonyl group
O
O
醛
H C H R C H 醛基
O R - C - R ’
O R - C - A r
O A r- C - A r’
甲(基)乙(基)酮
苯甲酮
二苯酮
methyl ethyl ketone methyl cyclohexyl ketone diphenyl ketone
O CH2CCH3
甲基苄基酮 benzyl methyl ketone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二、命名)
(二) 系统命名法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二节 化学性质
第二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
醛、酮分子中含有活泼的羰基,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α-H的反应
亲核加成
O dC C R (H)
d+
H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二节 化学性质 (一、亲核加成)
一、亲核加成反应
d Od +C
H : CN
R
R
(R')C HO+HCN (R')C HOH
CN
反应的范围:醛和脂肪族甲基酮及碳原子数小于8的脂 环酮 反应结果:生成-羟基腈,或称-氰醇
碱或氰化钠的存在,可以加速醛或酮和氢氰酸的反 应;酸的存在则使反应变慢。
这个反应可用于增长化合物的碳链。氰基(-CN)经 酸水解可形成羧酸,经还原又可生成胺类化合物。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O R C H 脂肪醛
O R C R’ 脂肪酮
O
Ar C H
芳香醛
O
O
Ar C R Ar C Ar’
芳香酮
芳香醛酮的羰基直接连在芳香环上。
CO3CH
C2 H CO3CH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二、命名)
二、命名 (一) 习惯命名法
醛类按分子中碳原子数称某醛(与醇相似)。包含 支链的醛, 支链的位次用希腊字母α,β,γ…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