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九上-24.3-正多边形和圆-说课稿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秋初三说课材料
课题:《24.3 正多边形和圆》
建林初中古立芝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现行的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正多边形和圆》是新教材九年级(上)第二十四章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性质和与圆有关的三种位置关
系,这些知识都将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正多边形和圆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
圆的性质的基础,在教才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在当今的改革大潮中,我们应以《新
课标》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它。《新课标》对数学学习内容的要求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
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要有助于人们收集信息、描述信息,建立数学
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本节课从定性、定量的两个角度去探讨,挖掘
蕴涵的数学知识,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具体到抽象,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知
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利用正多边形和圆的位置关系探究数量关系,把形的问题转化成了数的问题,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以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的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
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了解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边心距、中心
角等概念;能运用正多边形的知识解决圆的有关计算问题。也会应用多边形和圆的有关知识
画多边形.
2、能力目标:学生在探讨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对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探索,培养学生观察、猜想、推理、迁移
及归纳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定理,进一步向学生渗透“特殊——一般”再“一般——特殊”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也要通过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正多边形图案及
运用正多边形和等分圆周设计图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会图形来源于现实,服务于现实。
4、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感受圆的对称美,
正多边形与圆的和谐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索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正多边形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确立依据:此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充分体现其主体的地位,充
分体现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
突破策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注重类比迁移,加强变式巩固。
难点:对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探索。
确立依据:学生空间思维和图形认识能力不强,知识衍生能力不够。
分散策略:加强知识迁移转化,借助多媒体效果。
四、教法
1、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数学课上的有趣、生动、高效,教学中引导学生
从实践入手,采取提问、猜测、探索、归纳等教学手段总结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有关概念,以及正多边形的画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与分层训练法。用讨论法、阅读法、讲授法为辅助。
2、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小组讨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课
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五、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发展人思维的重要学科。教学中应在实践基础上重视数学概念和规
律的形成过程,激励学生与老师一道积极投身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学会”转变成“会学”,变被动为主动,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
用。这节课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实践、猜讨论、阅读教材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己
观察、探索、归纳和发现结论,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探索—归纳”的数学思想。
六、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确立适当
的起点与目标,内容安排从观看美丽的图案,欣赏生活中正多边形形状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从中感受到数学美的同时,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正多边形与圆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以有的圆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
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在研究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时,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认
知规律,以正五边形为例进行探索和证明的,并将结论推广到正n边形。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和动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以动代
静,使课堂气氛活跃,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得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
时注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能很好地达到人人
都能学有用得数学的目的。
七、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表要求,在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精神,注重过程教学,注重创新
教学,注重问题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并
获取知识。
八、学情分析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初三学生正处于
思维能力培养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他们感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力,不时闪现的思维火花常常让我们感到惊喜,他们喜欢动手,希望得到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有较强的表现欲和追求成功的欲望,在取得进步或获得成功时希望得到肯定的评价。但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持久,对枯燥的数学问题缺乏兴趣,缺乏追求成功的韧性,这需要教师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
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辅之以现代教学手段的音、画效果,
激发学习积极性。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进步,正确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