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昆曲_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牡丹亭读后感600字作文(精选5篇)
牡丹亭读后感600字作文(精选5篇)牡丹亭读后感600字作文【篇1】《牡丹亭》一部中国经典古代小说,出生在昆曲发源地的我,也曾有幸看过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戏曲。
但由于年龄过小,一直未曾领略其精髓。
如今我已是一名中专学生,再次拜读这本小说,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翻开已开始泛黄的书页,想来是有些年数了。
《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
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现在言情小说,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爱恋,多数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这部小说颠覆了我的看法,柏拉图式的爱情可以存在。
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
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
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又怕被人看见。
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
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
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
正因为这一睡,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
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文明礼貌月又开始了,哪些是文明行为,哪些又不是的报贴随处可见,最显眼的一条便是文明恋爱。
虽说进了中专校,谈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要论起文明来,恐怕就差远啦。
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中学里恋爱的开始,便意味着分手的结局。
我看就是最好的说明。
牡丹亭读后感600字作文【篇2】《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
此剧通过对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展示,表达了饱受封建教条束缚的人们突破封建思想与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朦胧愿望。
传统戏剧(昆曲_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青春版《牡丹亭》觀後感看到這次論文題目我頗為鬱悶,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我從未看過中國傳統戲曲,說來很是慚愧。
我只好向周圍朋友求救,希望他們推薦給我一些好劇。
收穫真是不小,如:《穆桂英掛帥》、《竇娥冤》、《霸王別姬》…………《西廂記》、《牡丹亭》等,我本來想看《西廂記》的,但後來我選了《牡丹亭》,因朋友跟我說這是昆曲青春版《牡丹亭》。
我雖然沒看過中國傳統戲曲,但還是知道一些鳳毛麟角的,不至於孤弱寡聞。
《牡丹亭》我是知道的,但青春版就沒聽說過了,這讓我有了很大興趣,所以就決定看它了。
在看之前我決定先做一些功課,怕看不明白,聽不懂。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腔”,清代以來稱為“昆曲”,現今已被稱為“昆劇”。
昆曲發源地蘇州,它作為我國傳統的戲曲,已經有600年的歷史,興盛於明清時期,後來逐漸衰敗,特別是到了近現代,出現了傳承危機。
可喜的是,2001年,昆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
與其《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
湯顯祖本人也十分得意此作品,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
”明朝人沈德符稱“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此劇創作於1598年,全名《牡丹亭還魂記》,即《還魂記》,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
“青春版”《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製作,兩岸三地藝術家攜手打造的。
全劇充滿朝氣,非常賞心悅目,融合現代劇場和古典精神,把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華刪減成二十九折,分上中下三本,從第一出“標目”演到最後一出“圓駕”,基本保持了劇情的完整。
《牡丹亭》是一部愛情劇。
少女杜麗娘長期深居閨閣中,接受封建教倫理道德的薰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後因情而死,死後與柳夢梅結婚,並最終還魂複生,與柳在人間結成夫婦。
戲是在網上看的,雖然不是去現場看的,效果還是很好。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引言近期,我有幸观看了一场青春版的《牡丹亭》,深深被这出戏剧所吸引。
青春版的《牡丹亭》以其新颖的编排和表现形式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震撼和感受。
在此文档中,我将分享我的观后感,总结了这场戏剧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和感悟。
第一幕:悲欢离合,痴情牵绊第一幕揭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以两个年轻人——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相遇为起点。
他们在牡丹亭相识,并彼此陷入了深深的爱情之中。
这段爱情被生死离别所打破,他们被迫分离,痛苦地等待着再次相见的那一天。
在整个第一幕中,我被很多细节所吸引。
编导精心打造的舞台布景与服装搭配唤起了观众对唐代的遐想。
演员们用娴熟的演技饰演出各自的角色,将心情传达给观众。
他们的情感表达真实而生动,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
第二幕:桃花坞中事,杜十娘的坚守第二幕讲述了杜十娘在桃花坞中的孤独生活。
经历了五年的分离,杜十娘一直守候在牡丹亭,等待着与柳梦梅的再度相见。
她的坚守和对爱情的执着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杜十娘的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了杜十娘内心的挣扎和坚强。
她的爱情不仅仅是对柳梦梅的思念,更是对自己内心的坚持和勇敢。
演员通过精湛的技艺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为之动容。
第三幕:美梦成空,人鬼殊途第三幕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柳梦梅来到了牡丹亭,与杜十娘再次相见。
然而,他们的相聚却只是短暂的幻象,柳梦梅已经成为了鬼魂。
他们心有灵犀地在牡丹亭中重逢,但却注定无法永远在一起。
整个第三幕的布景和音效设计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冲击。
演员们的表演更加投入,情感的震撼力让观众不由得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惋惜。
柳梦梅最终只能离开,杜十娘只能黯然地面对现实。
这种离别和无法实现的爱情令人心生悲凉,观众们深深被触动。
结语青春版《牡丹亭》给我带来了很多触动,让我深思人生、爱情与离别的意义。
整个剧目通过编导的巧妙处理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和人生的无奈。
观众们在观看这场戏剧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对于自己的人生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牡丹亭》读后感(精选20篇)
《牡丹亭》读后感《牡丹亭》读后感(精选20篇)《牡丹亭》读后感篇1《牡丹亭》一部中国经典古代小说,出生在昆曲发源地的我,也曾有幸看过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戏曲。
但由于年龄过小,一直未曾领略其精髓。
如今我已是一名中专学生,再次拜读这本小说,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翻开已开始泛黄的书页,想来是有些年数了。
《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
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现在言情小说,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爱恋,多数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这部小说颠覆了我的看法,柏拉图式的爱情可以存在。
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
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
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又怕被人看见。
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
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
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
正因为这一睡,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
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文明礼貌月又开始了,哪些是文明行为,哪些又不是的报贴随处可见,最显眼的一条便是文明恋爱。
虽说进了中专校,谈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要论起文明来,恐怕就差远啦。
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中学里恋爱的开始,便意味着分手的结局。
我看就是最好的说明。
《牡丹亭》读后感篇2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
昆曲牡丹亭读后感模板
昆曲牡丹亭读后感模板《牡丹亭》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之一。
通过阅读《牡丹亭》,我深深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细腻表达所折服。
以下是我的《昆曲牡丹亭》读后感模板。
《牡丹亭》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经典之作,以其唯美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让我在阅读中领略到了独具一格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在剧中,作者通过描写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情感的力量。
故事情节紧凑,情感真挚,让人深深感受到爱情的伟大和无奈。
诚然,《牡丹亭》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戏曲作品,但它所传达的并不仅仅是爱情的甜蜜和悲伤。
作者将个人的爱情经历融入到了社会的大背景中,对社会风貌和道德伦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故事中的悲剧并非单纯是因为爱情的难以实现,更是因为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干预和约束。
通过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作者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现实中充满矛盾和无奈的社会。
在剧中,我深受到了牛郎织女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染。
无论是牛郎执着追求爱情的坚持,还是织女为爱情赴死的胆识,他们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爱情的价值观。
这种深情款款的表达,和现代社会现实的浮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牛郎织女的形象,作者向我们传达了珍惜爱情、追求真实幸福的深刻道理。
此外,我还深受到《牡丹亭》中的音乐和舞蹈艺术所打动。
昆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舞蹈形式,使剧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同时也增添了观赏的乐趣。
剧中的音乐和舞蹈通过独特的节奏和动作,展现了婉转柔情的爱情,让人心生敬意。
我被他们的精湛技艺所折服,也深深被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震撼。
总之,阅读《牡丹亭》给予了我很多触动和感悟。
在这部经典戏曲中,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作为一名读者,我深深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无奈,也感悟到了社会和家庭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
同时,我也被昆曲的音乐和舞蹈所吸引,被牛郎织女的形象所打动。
通过阅读《牡丹亭》,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最新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最新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最新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范文自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以来,出现不少对其的改编著作,而当代的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无疑是较为成功的。
店铺给大家整理了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仅供参考。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篇一老实说,我对戏曲知之甚少,对昆曲更是了解的不多。
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似乎在我们这样的90后们中间影响力渐渐减弱。
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在老师播放有关《牡丹亭》的视频时,我发现有许多都没有认真地观看。
一开始,我也没有认真看,但之后我发现我被它吸引了。
我想这正是戏曲的魅力吧! 《牡丹亭》说的是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
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人物,我很喜欢杜丽娘这一形象。
她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道路的反抗方面。
而柳梦梅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青年,但又存在着较浓厚的功名富贵的庸俗思想。
可贵的是他在爱情上确是始终如一的。
听昆曲牡丹亭的观后感
听昆曲牡丹亭的观后感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篇一6.1在上海大剧院观看昆曲《牡丹亭》,座位在三层3排14座。
看昆曲的想法源于蒋勋老师对于昆曲的描述:昆曲是戏曲里面难度最大的,因为它的要求很高,同时要求“唱”和“做”,也许这就是他没落的原因。
之前没有接触过昆曲,这是我第一次看昆曲。
对于戏曲的印象大概还停留在小时候家乡的黄梅戏,少不更事,以为戏曲就是咿咿呀呀的一通乱唱。
今天看这个昆曲倒是真的很惊艳,不仅有现场演员,还有现场的演奏者。
第一次接触昆曲,其实不太能判断表演的好坏,印象最深的是,花旦一人连演了三幕戏,中间不曾停过,大概有40分钟左右。
这是我很佩服的一点。
常人如果唱个40分钟的通俗歌曲估计早已累得趴下,她竟然还要连续延长难度如此之高的昆曲,其毅力以及唱功可见一斑。
而且看这个青年花旦的简介,已经唱昆曲有十几个年头,并且不断得拜师学艺。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还能如此坚守自己的理想,实属不易。
演员表演的舞台前段有一段下沉的小小演奏厅。
以前见识的黄梅戏中现场演奏的乐器只有单调的二胡跟锣,这个演奏厅却是包罗中国的很多的古典乐器:鼓、笛、笙、二胡、琵琶、扬琴、古筝、中阮、小锣、铙钹、大锣。
现场演奏的效果很好,虽然他们不属于观众观看的对象,但是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也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小螺丝钉的角色,恪尽职守。
表演晚上7点一刻开场,9点中场休息,10点半结束。
也许是因为表演不足以吸引人,很多人在中场休息的时候悄然离场。
我因为明天还要上班的缘故,也悄悄离场。
衷心得希望昆曲这种国粹可以不再没落,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并且喜欢上昆曲,给予昆曲创作者更多的鼓励。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篇二她的男人姗姗来迟,让她等足了三年。
我们必须相信,某些人的命运,暗自有着奇妙的呼应和重合。
虽然相隔万里,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行进着,冥冥中却息息相连,他们处境相似,心境相通。
一旦相遇了,就会像齿轮一样紧紧咬合在一起。
“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是牡丹亭畔。
牡丹亭观后感范文(通用9篇)
牡丹亭观后感牡丹亭观后感范文(通用9篇)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
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牡丹亭观后感范文(通用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翻开这书前,我还一直没有分清主角是杜丽娘还是杜十娘,就像幼时把《长门赋》当成《长恨歌》一样。
但待我读后感叹同为佳人,杜丽娘的命诚然比陈阿娇和杨玉环好些,柳梦梅没像汉武帝那样因鬼神之事冷落丽娘;杜丽娘纵然因感伤柳生离魂,总好过马嵬坡赐死。
纵观丽娘游园、离魂、惊梦、还魂……这系列多舛的经历,才子和佳人到底求成正果,至最后柳生高中,杜宝阖家团聚,也算个完满的结局。
戏曲的编者在安排人物角色时就隐隐决定了最后结局。
柳生才华横溢,风流随意,以致张榜报喜的人们找状元郎左右不得,却发现他正被杜相吊起痛打,令人忍俊不禁。
陈夫子腐朽村儒,降于敌寇又以宋使身份招降敌寇,彻头彻尾尴尬好笑;杜老相顽固倔强,痛打状元女婿,抵死不信女儿死后还魂;杜老妇人仁慈爱女,早早与女儿团聚,共享天伦。
万事皆因丽娘游园因春感思,花神引柳生入她梦境开始,以二人佳偶天成做尾,环环相扣。
死后复生这种事在古代戏曲小说中并不少见,《长生殿》中就可见一二,它看上去就像网络小说里的穿越。
两种创造出这类奇特情节的作者都有他的无奈,试想杜丽娘作为一位侯门绣户,连后花园都不让逛的千金小姐;柳生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岭南秀才,纵使他们缘定三生,二人相识、相会,以及后来喜结良缘都是不可能的事。
在封建礼教的层层束缚下,除了这种特殊情况,发展出来的极端产物(死后还魂),一个作者无论再怎么妙笔生花,也无法让柳生和丽娘的爱情深得人心。
如红楼梦里史老太君看戏时曾批道:那些故事原本滥俗,满纸富贵人家,书香门第的小姐,知书达理,才貌双全,如何见了人家男子便不顾父母,私奔而去。
况何曾大户小姐,身边只一个丫头,便是我们这样人家也不至如此。
不过,王实甫写的就比网络小说一干人等想过百倍,游园感伤,斯园,斯柳,无可奈何之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逝水流年,是答儿闲巡遍,在闺阁中自怜”,比之“一道闪电,当再度睁开眼睛,她的世界已完全颠覆”何其太韵,同为男女主角相逢做引(一离魂,一穿越),但前人丝毫不应付读者,寥寥数笔,带出千古绝句。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后感【1 】常有人说《牡丹亭》是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其实我很憎恶如许的说法.《牡丹亭》作为昆剧之母,其艺术魅力毫不是一部惊悚加言情的欧美片子所能比较的.昆曲之旖旎婉转,牡丹亭之弯曲梦幻,二者联合,在彼此基本上迸发出的美沾染了自北宋至今很多的国人,就连汤显祖本身也感慨道临川四梦,得意在于牡丹处.一部本质上仍未跳出佳人佳人的作品竟有着如许伟大的影响,自有其不成及之处.清贫墨客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于院中梅树下,说两人姻缘当代,梦醒之后久久难忘,怀念不已.官宦人家的蜜斯杜丽娘知书达礼,有时读到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正人好逑”,不由心神荡漾,愁肠满怀,步入后院感慨这良辰美景若何怎样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即使是如花美眷,也付予这似水流年.不觉于一棵梅树下梦见一位英俊书外行执柳枝,二人钟情相许,幽会与亭中.归去后丽娘相思成疾,一病不起,临终前请求来到花圃将本身的画像埋在梅树下,最后喷鼻消玉殒.三年后,柳梦梅进京赶考,借宿于此,机缘偶合地发明了太湖石下的画像,惊奇地发明本来丽娘就是他魂牵梦萦的佳人.夜里丽娘魂游后院,与梦梅再度幽会,后来柳梦梅打开坟墓,丽娘逝世而回生,两人暗里结为伉俪.不久后被丽娘的父亲发明,告柳梦梅盗墓之罪,幸好柳梦梅科举拔得头筹,在皇上的帮忙下最终与丽娘白头偕老.这是一个女子寻求真爱的故事,这是一个为爱而逝世因爱而生的神话.这园外春色无边,这墙角繁花开遍,万紫千红.我闭月羞花,我金衣玉食,却得不到爱情,这无边无际的乏味与空虚何日才是止境.既然求爱不得,如斯终老,不如就此逝世去,至少还怀抱着对他的回想.丽娘的大胆与痴情即等于如今也是极为少见的.故有人如许说:世界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至手画形容传于世尔后逝世.逝世三年矣,复能溟漠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恋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逝世,逝世可以生.生而不成与逝世,逝世而不成回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她的这种大胆看似少见其其实北宋如许一个如斯封建的年月,很多被精力约束的女子早已遥想过万万遍,汤显祖无疑借丽娘之身道出了她们难以言明的盼望,那就是自由,那就是真爱.这婉转的唱腔,这绸缪的丝竹,一寸一寸渡进我的心湖.女为悦己者容,其实是女为己悦者容,因为你所以有了俏丽的来由,我的每一次微笑都是为了你能长一点的逗留.若生不克不及与君相伴,那么逝世又有何惧.人精力上的共识固然抽象可却有着不成疏忽的力气,如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那样,我心有所愿,便愈发有着冲脱四周的愿望.然而梦寐以求,只好寄妄想于他人,在戏曲里需求精力依靠.兼之昆曲本就有其活色生喷鼻之长,更是将牡丹亭这段逝世生绸缪的爱情故事唱了个荡气回肠,引世界女子为之神往.痴情大胆的丽娘最终获得了美满的终局,然而照样有那么多盼望寻求妄想与所爱的女子朱颜薄命,她是一个事业,因爱而逝世,为爱而生,如同黝黑夜色上一盏居高临下的孔明灯,依靠了妄想,最终成就了牡丹亭如许一部名曲.。
《牡丹亭》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
《牡丹亭》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
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那么牡丹亭读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牡丹亭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牡丹亭》读后感范文一《牡丹亭》主要讲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跟他说他俩之间有姻缘之分,从此之后柳梦梅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又一女名丽娘,才貌出众,知书达理,喜欢读书。
她读了《诗经·关雎》后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睡梦中见到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相思成疾,一病不起。
她在死前要求她的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后来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
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
昆剧《牡丹亭》观后感5篇
昆剧《牡丹亭》观后感5篇第一篇:昆剧《牡丹亭》观后感昆剧《牡丹亭》观后感很荣幸能够在学校欣赏到上海昆剧团表演的《牡丹亭》,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完整的看一段戏曲。
以前总觉得国内的剧种很多很繁复,咿咿呀呀听不懂,可是这一次,尝试着认真去听去感受,真的发现中国的戏曲如此婉转而优美,戏曲演员的表演丝丝入扣,动情至深。
这次在舞台上演的有《游园》、《惊梦》、《寻梦》、《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共九折戏。
先是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郁闷,去花园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醒后因相思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在《寻梦》中,杜丽娘坚持寻找梦中的自由爱情,然而现实中却无处可寻,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让她郁郁而终。
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她的冤魂感染了地府的判官,得到了还魂的机会。
并以鬼之身与书生柳梦梅结为连理,当书生发现她是非人之身时,也勇敢地接受了她,并帮助她还魂,成就了美满姻缘。
他们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充分地表现了他们不服从于封建制度的反叛精神。
跌宕起伏的剧情加上昆剧演员的精湛技艺,让人深深陶醉在这个充满矛盾的爱情故事中。
昆剧严守格律、板眼,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婉转优美,加上华美的服饰,精致的妆容,堪称一次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感触最深的是能够在一次戏剧中感受到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深深的陶醉其中,不再觉得与古代戏种格格不入,而是希望更多的了解。
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更多地关注、欣赏中国的戏曲,保留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第二篇:昆剧红楼梦观后感《红楼梦》昆剧观后感大型昆曲经典《红楼梦》由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孔爱萍、李鸿良携全国昆曲十佳新秀单雯、张争耀等领衔主演,几乎囊括了江苏省昆剧院各行当的最强阵容,是省昆三代昆曲人联手打造的精品剧目。
昆剧本就有悠久的历史,这次在艺术课上得到了票,决定好好欣赏一下。
牡丹亭的观后感(精选11篇)
牡丹亭的观后感(精选11篇)牡丹亭的观后感篇1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欣赏昆曲表演。
没想到第一次就可以看到李鸿良等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参与演出的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
走进剧院,亲身观感后我为《牡丹亭》的美而震惊。
无论从音乐的节奏,乐曲的基调,还是曲词的整饬,人物的举止,程式化的动作都透露出一种优雅平缓、温文尔雅的气息,好似一个大家闺秀在娓娓道来一段欲说还羞的往事。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为何独独对昆曲情有独钟的原因了,昆曲实在是一个从外到内都极其唯美的艺术。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毫无疑问,《牡丹亭》代表了汤显祖戏剧的最高成就。
故事美——它讲述了一个在明媚的春天里开始的故事:南安太守杜宝家的后花园是一片姹紫嫣红,但是他的独生女儿杜丽娘被牢牢地关在闺房里。
姹紫嫣红的后花园作为《牡丹亭》的基本背景,主人公杜丽娘在百花争艳、春心荡漾的季节里接受一个六十多岁、咳嗽多病的老学究陈最良关于《诗经》的讲议,灌注贤达、风化的教义。
不妨说,在《牡丹亭》的开头作者扳开了封建礼教的重闸,放进一丝新鲜的气流,然而让我们可怜的女主角倾刻间迷醉和眩晕了。
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她竟然吃惊地发现《诗经》中还有坦率表达男女恋情的诗句,她竟然在每日囚禁着自己的闺房后面看到了袒露得不加任何掩饰的春光!因此,丽娘虽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教伦理道德的熏陶,却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我国明代就有如此浪漫爱情故事,可见当时的文明程度。
汉民族的含蓄和年轻人追求爱情的勇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放到现在都堪称典范!当我们现代人还在讨论清朝留下的封建礼教的时候,从元代的年轻人张生和莺莺到明代青年柳梦梅和杜丽娘已经实践着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了!唱词、唱腔、台词美——曲词,与昆曲唱腔的婉转、柔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配合现代感台词仿佛柳梦梅和杜丽娘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痴情的柳梦梅对丽娘的呼唤,好像喊出的是我们曾经的呼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昆曲《牡丹亭》观后感开场时,一曲宛转悠扬的笛声仿佛把人立刻带入了梦境,那晚的演出令我非常兴奋,不仅仅是视觉、听觉,仿佛心灵也受到艺术美得洗礼。
我能在这么特别的文物剧场观看这么古老的昆曲传奇代表作,真的非常感谢贵公司提供的这次观演机会。
整场表演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美,有些场景细节更是惊艳。
比如那些蝴蝶飞向光亮,这一些都好像在梦中,或是在经历诗意的旅行。
那活生生的娇美容颜,清亮亮的婉转歌喉真的令人迷恋。
我一直认为只是年纪老的人爱看戏,年轻人并不爱看戏,但没想到来的人大部分是跟我年纪差不多的。
这次我所看的《牡丹亭》跟以前我在电视上看过的相比,有了一些不同的部分,好像这次演的《牡丹亭》是针对时代变化而改变的,和一般人以为没意思、无聊的、以前旧的《牡丹亭》不一样,它更富有幽默感,更加时尚。
这种幽默的部分,驱赶走了观众的烦恼和生活压力。
本来在我的理解上”昆曲是京剧,京剧就是昆曲”,但我又不能准确的区分他们的不同。
简单的说,我对京剧的感觉是”华丽”,对昆曲的感受是”优雅”.我想昆曲无论从音乐的节奏,乐曲的基调,还是词曲的内容,人物的举止都表现出一种优雅平缓、温文尔雅的气氛。
相对比较而言,以前看到的京剧更像窈窕淑女似的纯真,而且更质朴。
看了昆曲经典《牡丹亭》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唯独对昆曲情有独钟的原因了,昆曲实在是一个从外到内都极尽雅致的艺术。
这果然是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的原因了。
《牡丹亭》,中国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最能体现昆曲精致浪漫的经典剧目。
它的故事美:讲述的是南安富家千金杜丽娘,一日去后花园游玩,春色沉醉,不觉小寐。
梦中见一俊朗书生持柳枝而来,两情欢好一晌温存。
梦醒怅然若失,感念成疾,竟至重病而亡。
弥留之际嘱丫鬟春香将她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将其自画像藏于太湖石下。
千里之外的柳梦梅亦梦有所感,因赴考路经南安,抱病淹留,机缘巧合拾得丽娘自画像,一见倾心,日日玩赏声声呼唤,叫得杜丽娘魂魄跨越阴阳前来相会,以幽魂之身荐枕于柳梦梅。
《牡丹亭》观后感三篇
《牡丹亭》观后感三篇《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是晚明戏曲家汤显祖的四大剧作之一,也是他最脍炙人口且成就最高的作品。
故事写的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
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
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
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
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认出是此女子便是那个曾在梦境中与他在牡丹亭畔幽会的女子。
夜里杜丽娘向柳生说出原委,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
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
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
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
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
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
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
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
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从小就被灌输封建礼教知书达理的思想。
但残酷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到正值青春期的她。
一首《诗经·关雎》便惹动了丽娘的情思,她并不认为这是宣传什么儒家礼教的作品。
而认为这就是一首恋爱诗,是一首撩动了无数少女春心的诗歌。
而久困闺房的丽娘更是在家里后花园那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
这说明了呆板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住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欲,从而更加揭露了当时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
虽然杜丽娘的行为与当时社会有许多不符,但这并不影响作品的情节发展。
作者也便是通过“大家闺秀”的她做出不是大家闺秀的行为而来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青春版《牡丹亭》在色彩运用上,是非常有特点的。
大花神曾经在《惊梦》《离魂》《回生》三个厂景中出现过。
在这3出戏中,大花神都是执幡出场,这里运用柳枝的绿色象征着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昆曲牡丹亭观后感(通用15篇)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昆曲牡丹亭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篇1开场时,一曲宛转悠扬的笛声仿佛把人立刻带入了梦境,那晚的演出令我非常兴奋,不仅仅是视觉、听觉,仿佛心灵也受到艺术美得洗礼。
我能在这么特别的文物剧场观看这么古老的昆曲传奇代表作,真的非常感谢贵公司提供的这次观演机会。
整场表演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美,有些场景细节更是惊艳。
比如那些蝴蝶飞向光亮,这一些都好像在梦中,或是在经历诗意的旅行。
那活生生的娇美容颜,清亮亮的婉转歌喉真的令人迷恋。
我一直认为只是年纪老的人爱看戏,年轻人并不爱看戏,但没想到来的人大部分是跟我年纪差不多的。
这次我所看的《牡丹亭》跟以前我在电视上看过的相比,有了一些不同的部分,好像这次演的《牡丹亭》是针对时代变化而改变的,和一般人以为没意思、无聊的、以前旧的《牡丹亭》不一样,它更富有幽默感,更加时尚。
这种幽默的部分,驱赶走了观众的烦恼和生活压力。
本来在我的理解上"昆曲是京剧,京剧就是昆曲",但我又不能准确的区分他们的不同。
简单的说,我对京剧的感觉是"华丽",对昆曲的感受是"优雅"。
我想昆曲无论从音乐的节奏,乐曲的基调,还是词曲的内容,人物的举止都表现出一种优雅平缓、温文尔雅的气氛。
相对比较而言,以前看到的京剧更像窈窕淑女似的纯真,而且更质朴。
看了昆曲经典《牡丹亭》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唯独对昆曲情有独钟的原因了,昆曲实在是一个从外到内都极尽雅致的艺术。
这果然是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的原因了。
《牡丹亭》,中国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最能体现昆曲精致浪漫的经典剧目。
它的故事美:讲述的是南安富家千金杜丽娘,一日去后花园游玩,春色沉醉,不觉小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看到这次论文题目我颇为郁闷,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我从未看过中国传统戏曲,说来很是惭愧。
我只好向周围朋友求救,希望他们推荐给我一些好剧。
收获真是不小,如:《穆桂英挂帅》、《窦娥冤》、《霸王别姬》…………《西厢记》、《牡丹亭》等,我本来想看《西厢记》的,但后来我选了《牡丹亭》,因朋友跟我说这是昆曲青春版《牡丹亭》。
我虽然没看过中国传统戏曲,但还是知道一些凤毛麟角的,不至于孤弱寡闻。
《牡丹亭》我是知道的,但青春版就没听说过了,这让我有了很大兴趣,所以就决定看它了。
在看之前我决定先做一些功课,怕看不明白,听不懂。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称为“昆曲”,现今已被称为“昆剧”。
昆曲发源地苏州,它作为我国传统的戏曲,已经有600年的历史,兴盛于明清时期,后来逐渐衰败,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出现了传承危机。
可喜的是,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与其《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
汤显祖本人也十分得意此作品,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此剧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
“青春版”《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
全剧充满朝气,非常赏心悦目,融合现代剧场和古典精神,把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九折,分上中下三本,从第一出“标目”演到最后一出“圆驾”,基本保持了剧情的完整。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
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教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戏是在网上看的,虽然不是去现场看的,效果还是很好。
整部看下来就只能用一个字形容感受了-----“美”!
故事美!我国明代就有如此浪漫爱情故事,可见当时的文明程度。
汉民族的含蓄和年轻人追求爱情的勇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放到现在都堪称典范!当我们现代人还在讨论清朝留下的封建礼教的时候,从元代的年轻人张生和莺莺到明代青年柳梦梅和杜丽娘已经实践着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了!
唱词、唱腔、台词美!我不知道青春版牡丹亭和原来有什么不同,但汤显祖曲词,与昆曲唱腔的婉转、柔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配合现代感台词仿佛柳梦梅和杜丽娘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痴情的柳梦梅对丽娘的呼唤,好像喊出的是我们曾经的呼唤!
舞台、服装美!整个舞台布景、灯光非常简洁,十分古典,背后的水墨山水、淡雅的牡丹,写意传情、含蓄悠远。
服装设计全是古色古香、水墨淡雅的风格,服装随着剧情时而靓丽夺目,时而淡雅飘逸,还是一个字“美”。
舞蹈美!印象中传统戏剧除了武生的打戏之外,舞蹈动作应该相对较少,青春版的《牡丹亭》似乎融合了现代舞蹈、京剧动作为一体。
同时,演员的舞蹈动作与舞美、灯光、服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机地配合剧情的发展,让整个舞台
变大了,戏剧更美了。
二十一世纪观众的审美观,毕竟迥异于明清时代,这次制作青春版《牡丹亭》,一方面保持昆曲抽象写意,但也适当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来衬托这项古典剧种,使其既适应现代观众的视觉要求,同时亦遵从昆曲的古典精神。
很明显的,以前的《牡丹亭》唱都是有经典唱段的部分,重在抒情,而青春版的把很多以前的版本里没有出现的情节都排上去了。
你要欣赏文辞和唱功,自然是看老版好,特别是张继青的。
至于青春版,这些个文辞也都在,只不过演员是年轻版的,论唱功和身段自然比不过老一辈的,但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演员的扮相和道具都很华美,可能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
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
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
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
全剧采用抒情诗,倾泻人物的情感。
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
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
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
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牡丹亭》的主题在于一个“情”字,以“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来发展:第一本启蒙于“梦中情”,第二本转折为“人鬼情”,第三本归结到“人间情”。
《牡丹亭》可以说是一部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
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
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
《牡丹亭》的爱情描述,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
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其实在文学作品里头,死而复生,生而复死,神神鬼鬼是不足为奇的,且放开心胸去关照。
汤显祖说得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真情到了,爱得死去活来,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看过《牡丹亭》之后开始对元代戏曲产生了兴趣,尤其是优美的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