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神经性头痛
神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神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神经头痛的原因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中医认为其病机为气血亏虚,肝阳上亢,瘀血,肾虚,痰浊等。
神经性头痛源于头部肌肉紧张收缩,头部呈紧束或压迫样,有沉重感,常为跳扯痛,吸烟饮酒过度时会加剧。
这多是因生活不规律、烟酒无度、睡眠不足引起。
更年期性头痛由于内分泌的改变,人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常有性格的改变,患者表现为急躁易怒、乏力懒言、头脑紧张、性欲淡、经量少。
神经衰弱性头痛多见于脑力劳动者,他们往往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缺乏锻炼、营养不足、过度疲劳而致大脑不支。
患者常有头涨、失眠、记忆力下降表现,并且有未老先衰之感。
颅内占位性病变头痛脑瘤或颅内其他病变引起的头痛通常是近期才发生,呈间歇性头痛,每日持续数小时,并且可能随体位改变而引起或消失。
开始阶段,头痛可局限于肿瘤所在部位,但随着颅内压的增高可变成弥漫性的。
神经头痛的治疗方法一、中药治疗:取白菊花200克,水2000毫升,煎沸后,倒入脸盆内,趁热熏蒸头部。
方法是:将头部置于离水面适宜的高度,在头上蒙盖毛巾以防盆内热气外泄,至药汁温度降至体温以下为宜。
熏蒸后防止受凉,一般1次会对神经性头痛有点疗效,如果采用纯中药清心调神.剂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坚持服用,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和依赖性,是治疗神经性头痛的首选中药。
二、放松疗法治疗:患者处在安静的环境中,舒适的躺在沙发或床上,安静休息10—15分钟,排除杂念,身心保持松弛状态,每次训练30分钟,每日1—2次,最好安排在中午或晚上睡眠前,做完放松训练后很自然就进入完全放松的睡眠状态,醒来头脑清晰,精力充沛。
一般15—20次为一疗程,只要坚持训练必将收到良好的疗效。
三、西药治疗:1、血管收缩剂:麦角胺是一种强有力的血管收缩剂,适用于偏头痛先兆期的预防。
如麦角胺咖啡因,用于头痛发作前。
2、镁制剂:镁离子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阻断交感神经节、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
可用33% 硫酸镁15毫升,1日3次口服。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200例疗效观察
证加减 : 肝郁 化 热 者 加菊 花 1 g 肝 胃蕴 5; 热加黄芩 1 g 肝气 郁 结加 薄荷 6 ; 。 0; g肝 肾 阴虚加生地 1g 气滞血 瘀加丹参 1g 桃 0; 0、
仁 1g 0 。水 煎 服 , 1剂 , 2次 , 晚 各 日 分 早 1次 。② 针 灸 治 疗 : 主 穴 : 阳 、 谷 、 选 太 率 风 池 、 谷 、 会 。辨 证 配 穴 : 明经 配 上 合 百 阳
0 5寸行 捻转 手 法 , 阳透角 孙 、 . 太 头维 透 曲鬓平刺 1~15寸 , . 百会 向右侧 平刺 1 寸 , 针得 气后 留针 。每 1 行 O分 钟 行针 1 次 ,0分 钟后 行 放松 疗 法 。 E 1次 。综 2 t 合治疗 3天后 头痛减 轻 , 项窜 痛缓 解 , 颈 心情 舒畅 , 睡眠 好转 , 口苦 消失 。连续 治
痛控制 通路 的节 段性 缺 陷, 内血 管 痉 颅
挛, 导致 血 流 障 碍 , 部 血 流 减 少 , 局 出现 脑
服 1次 , 先针 灸后 放松 治疗 的顺 序 , 治疗
0天柱 ; 阳经 厥 太 少 配 中渚 。患者取坐位 或平 卧位 , 心情及 全 身放松 ; 用一 次性 毫针 ( ~25寸 ) 穴 位 1 . , 消毒后 , 指切进 针法 , 直刺 风池 、 合谷 0 5 .
寸行 捻 转 手 法 , 阳 透 角 孙 、 维 透 曲 鬓 、 太 头 率 谷 透 角 孙 平 刺 1~15寸 , 会 向 患 侧 . 百 平 刺 1寸 , 补 平 泻 法 , 针 得 气 后 留 针 平 行
疗 1 头 痛 消 失 , 情 畅快 , 眠 佳 。 随 O天 心 睡 访 2年 未 复 发 。
讨 论
资料 与方 法
探讨逍遥散治疗神经性头痛临床疗效
探讨逍遥散治疗神经性头痛临床疗效摘要】目的: 研究探索更有效地治疗神经性头痛的药方,为中医临床治疗神经性头痛提供有效地治疗方案。
方法: 分析逍遥散和祛风止痛汤的临床药效,比较分析不同的药方治疗神经头痛的临床疗效。
结果: 逍遥散治疗神经性头痛的疗效优于祛风止痛汤。
结论: 逍遥散以疏肝理气,平肝潜阳之方法,治疗神经性头痛效果显著。
【关键词】神经性头痛;逍遥散;祛风止痛汤;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
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
大部分病人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1]。
头痛性质为钝痛、胀痛、压迫感、麻木感和束带样紧箍感。
中医治疗神经性头痛以偏头痛最为常见,发病率占总人数的3.7%~13.5%,占所有头痛患者的1/4[2]。
女性略多于男性,青年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因该病与长期焦虑、神经紧张、过度疲劳有关,故首先避免精神刺激,生活规律化,禁止烟、酒。
长期处于不良工作姿势,使头、颈肩部肌肉持续收缩亦者。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治我院门诊诊治的64 例神经性头痛患者,其中男25 例,女39 例;平均年龄 (42.5±3.4)岁,病程平均(2.1±0.6)年;无明显诱因发病23 例,由于情绪波动为诱因发病29 例,劳累休息较差为诱因发病者12 例;以尖顶头痛为主的33 例,以两侧头痛为主的24 例,其他原因7 例,大多均不同程度的伴有胀痛或跳痛。
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 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1.2 诊断依据诊断依据参照就诊的临床症状:头痛突然发作,常以头部两侧跳痛、胀痛为主,多波及头顶部,伴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宁患者病情严重时,不思饮食,有的伴随恶心欲吐,或大便不调,或伴有头晕目眩,还具有间歇性的反复发作史。
中医如何判别神经性头痛
中医如何判别神经性头痛神经性头痛是指由神经系统慢性疼痛引起的头痛,常见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群发性头痛等疾病。
中医通过从病史询问、四诊和辨证论治等方面来判别神经性头痛。
病史询问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之一、医生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程、发作频率、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和规律等信息。
例如,偏头痛常常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紧张性头痛多起源于颈部或头皮的疲劳和紧张;群发性头痛则往往有季节性发作等等。
通过详细询问,中医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头痛类型,为进一步的诊断提供线索。
四诊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之一、中医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身体表现。
神经性头痛常常伴有面色苍白、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等表现。
例如,在偏头痛中,面色苍白和舌质淡白是常见的体征;在紧张性头痛中,舌质淡,苔薄白较多见;而在群发性头痛中,舌质稍暗可能更多出现。
通过四诊观察,中医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表现来判断神经性头痛的归属。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根本思路。
根据病史和四诊所得,中医医生可以通过辨证来确定治疗方案。
神经性头痛的治疗原则是调整气血、消除痰湿、祛风败火和平肝安神。
假如患者属于气虚血弱的体质,表现为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等,那么治疗重点将在于补益气血,调整体质。
如果患者属于湿热搏结的体质,表现为面色黄赤、苔薄黄糙、脉弦数等,那么治疗重点将在于清热、解毒。
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医生会针对性地选择草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除了以上方法,中医还可通过其他手段辅助判别神经性头痛。
例如,经络检查,中医医生可以按摩患者头部的穴位,通过疼痛反应来确定头痛类型。
此外,还可以通过头颅CT、MRI等辅助检查来排除颅内病变引起的头痛。
总之,中医通过病史询问、四诊和辨证论治等方法来判别神经性头痛,可以从病程、发作特点、面色、舌质、脉搏、体质等方面入手,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来说,早期就医、正确理解头痛类型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标签: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与遗传、内分泌和精神因素有关。
往往有家族史,以女性居多。
发作前常有一定诱因,如:情绪波动、疲劳、月经来潮等,头痛剧烈,常放射至眼眶、牙齿等处,并伴目眩,呕恶、心烦等症状,呈周期性发作。
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头风”、“脑风”、“偏头痛”等范畴,病因病机可分为内伤和外感两大类。
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治疗当以祛风为主,兼以散寒、清热、祛湿;内伤方面多属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而引起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血不足,引起肝风内动;气血不足,脉络失养;肾虚精亏,髓海不足,脑失所养以及脾失健运而生痰都是造成该病的内因。
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具有相当强的优势。
笔者自2008年5月至2014年6月采用中医辩证治疗血管性头痛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21岁——30岁者6例,31——40岁者18例,41——50岁者10例,51岁以上者8例;病程:最短15天,最长7年。
药物组成川芎15克、白芷15克、当归15克、僵蚕10克、全蝎5克、菊花10克、白芍15克、藁本10克、蔓荆子10克、甘草6克。
辩证分型(一)风寒型(8例)偏侧头痛,畏寒喜暖,常喜裹头,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紧。
用基本方加羌活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
(二)风热型(6例)偏侧头痛且胀,甚则头痛如裂,口渴喜冷,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用基本方加牛蒡子10克、薄荷12克、黄芩12克。
(三)肝阳上亢(7例)偏侧头痛,伴眩晕,心烦,面红,或呕吐。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用基本方加石决明30克、柴胡12克、女贞子15克、天麻10克、钩藤12克。
(四)瘀血型(6例)偏侧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紧。
用基本方加桃仁15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蜈蚣3条。
(五)气血虚弱型(5例)偏侧头痛隐隐,时发时止,神疲乏力,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脉细弱无力。
中医如何判别神经性头痛?
中医如何判别神经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系由风邪、气郁、肝阳上扰,或痰浊、瘀血阻滞脑络,或阴阳气血亏虚,脑络失养所致。
其病位,在脑络、肝、脾、肾。
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临床所见,肝脾肾亏虚为本,风痰瘀为标。
发作期以标实为主,间歇期以本虚为主。
神经性头痛属于中医学的偏头风、头风、偏头痛、头痛的范畴。
1.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初起可伴有恶冷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外邪束表犯肺的症状。
2.肝阳上亢:头胀痛,甚则掣痛,眩晕,常因情绪紧张、波动而诱发,心烦易怒,睡眠不安,面红口苦;舌红,脉弦。
3.痰浊上扰:头痛昏重,或兼目眩,胸闷脘痞,头痛甚则恶心、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
4.气血不足:头部空痛兼头晕,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劳则加重;舌淡,脉细弱。
5.肾精不足:头痛兼头晕耳喊,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无力。
6.瘀血头痛:头痛屡发,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疼痛如针刺,或头部有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神经性头痛综合物理治疗包括电针灸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电兴奋疗法、经络导平治疗以及按摩推拿治疗
等,治疗是按疗程的,一般病例一个月一个疗程,住院综合治疗一个月后回家继续服药治疗。
许多慢性病例,病程10-20余年,住院治疗时间需要适当延长,可以连续治疗2-3个月,多数病人可以康复。
住院治疗除了上述综合治疗措施外,最主要的是心理调整,因为这种疾病属于神经心理疾病,配合心理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血管神经性头痛(头风)的中医辨证论治
血管神经性头痛(头风)的中医辨证论治导读:血管神经性头痛,亦称偏头痛。
其特点是反复发作,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痛。
【概述】血管神经性头痛,亦称偏头痛。
其特点是反复发作,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痛。
女性多见,其发作病情复杂,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发作性头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生化改变。
此外与遗传因素,以及内分泌因素亦有关系。
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激动等常可诱发本病。
本病虽然可以列人中医的头痛证辨证论治,但因其具有病情长,反复发作的特点,故应归属于中医的“脑风”、“头风”为宜。
本人在多年临床中将本病按“脑风”、“头风”辨治,取得较好疗效。
【病因病理】1.风邪客于巅顶: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循头面。
足厥阴肝经上会于巅顶,交于百会,故如感受风邪则循经上巅顶。
正如李东垣曰:“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素问·问太阳阳明论》“伤于风者,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也,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久而不己,故谓之偏头痛。
”由上所述,风邪是本病的一个主要的致病原因2.脏腑功能失调:“头为清阳之府”,五脏六腑的气血都上会于头部,故如脏腑内伤,导致气血逆乱,淤阻经络,脑失所养,都可引起本病。
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冇气血以濡养。
若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或肝肾不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而发本病。
或因肾精亏耗,髓海空虚或肾阴亏损,水不涵本,风阳上扰而作痛。
或因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因脾虚生化无权,气血亏虚,而致本病。
3.淤血阻络:头部为肝胆二经所分布,胆经行头之侧,肝经行头之巅,二经均主疏泄,肝气郁结,可致气滞血淤而头痛。
此外,跌朴损伤,久病人络,亦可引起头部淤血而头痛,故淤血亦是本病的又一病理特点。
【辨证论治】本病的辨证分型及治疗,虽然各地的意见不一,但从病理上来说,总离不开风、火、痰、虚淤,具体从如下几型论治:1.肝气郁结型症状:头胀闷痛,游走不定时作时止,平素情绪易波动,常因情绪激动或用脑过度或月经期而诱发。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二则
浙江中医杂志2021年3月第56卷第3期•17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二则陈卫庆三门县人民医院浙江三门317100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妨汤血管神经性头痛医案笔者临床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辨治血管神经性 头痛,常获满意疗效,兹举典型病例二则如下。
陈某,男,61岁。
初诊日期:2018年10月5日。
主诉:反复头痛30余年。
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胀痛为 主,头痛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无头晕、恶寒发热、偏侧肢体乏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等不适。
患者四处求 医治疗,均疗效不佳,口服止痛药症状稍可缓解,但易反 复发作,遂至我院门诊寻求中药治疗。
经头颅MRI+MRA 检查,颅脑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5级。
刻下:头痛,多 梦,时有□干口苦,无胸肋胀满;无心慌、心棒,无气上 冲。
不恶风,汗出不多,头颈背部紧束感;无腹胀腹痛,纳 尚可,二便调;舌黯红、苔稍厚,脉滑。
六经辨证:太阳少 阳合病。
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葛根汤:葛根40g,煅磁 石20g,大黄(后下)、党参、炙麻黄、桂枝、白芍、黄芩、姜半夏各l〇g,龙骨、牡蛎各30g,柴胡、生姜、大枣各 15g,甘草6g。
7剂。
2018年12月5日二诊:诉头痛有所 好转,本次就诊患者自觉头颈背部紧束感明显改善,多 梦改善,余无不适,后守方服用20余剂,头痛十去其七,守方减炙麻黄为5g,大黄6g,续服调理而愈。
半年 后随访无复发,且未再有多梦情况,自觉精神状态较前 明显改善。
叶某,女,50岁。
初诊日期:2019年3月12日。
主诉:反复头痛头晕10余年。
有高血压20余年,服用络活喜治 疗,血压波动在140/90~ 170/105mmHg,有乳腺、甲状腺 多发结节,头痛以胀痛为主,晨起明显,伴有头晕,发作 时影响生活和工作,期间反复多次做头颅MRI+MRA检 查,未见明显异常。
多方求医,效果不佳,反复发作,遂至 我院门诊寻求中药治疗。
刻下:头痛伴头晕,时有口干口 苦,面黯,目暗,易急躁,睡眠可,纳尚可,二便调;舌紫 黯、苔黄腻,脉涩。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84例临床观察
血管神经 性头 痛是 临床 常见病 、 发病 , 见于 青壮 年 , 多 多 多由 长期 焦虑 、 张或 疲 劳等 因素 致头 部 、 项 部的 肌 肉持 久 性收 缩 紧 颈 和相 应的血 管舒缩 功能 障碍 而引起 , 有 间歇性 、 复性 、 发性 具 反 阵 加剧 、 跳痛或胀 痛 、 痛有 定处 、 程长 、 绵难愈 等 特点 。近年 来 , 病 缠 我们 采用针 灸配 合 中药治疗 血 管神 经性 头痛 8 例 ,取 得较 满意 4
21 0 0年 1 2月
4 9
利用生物信息学解码小 鼠抗凋亡基因 H x 1及其蛋 白的结构与特性 a一
吴 璇 ’邹 海蛟 李 硕 ’周 江 李子博 ‘通讯 作者 : 玉 飞 ’ 李
取穴 百会 、 上星 、 海 、 血 气海 、 元 、 关 足三里 、 阴交 、 溪。 三 太 方义 督脉有 调节 全身 阳经 经气 的作 用 , 任脉有 调节全 身 阴经 经 气 的作 用 , 肾为 先 天之 本 , 胃为后 天 之本 , 脾 故取 上述 诸 经经 穴。 百会 、 星为 督脉经 穴 , 、 元为 任脉经 穴 , 上 气海 关 取此 四穴 以补 益 阴 阳两 经气血 、 和络 止痛 ; 三里 为 胃经之 合穴 , 足 有强 壮补益 作 的效 果 , 现报 告如 下。 用, 配合脾 经穴 血海加 强疗 效 ; 阴交 为太 阴 、 阴和厥 阴经之 交 三 少 1 资料 与方法 会穴, 取此 穴 以补气 养 血 ; 太溪 为 肾 之原 穴 , 肾主 骨生髓 , 为 髓 脑 1 一 般 资料 : 组 8 . 1 本 4例 , 2 例 , 5 例 ;8 4 男 8 女 6 1~0岁 5 4例 ,1 海 , 4~ 取太溪 补 肾生髓 。 5 岁 3 例; 5 O 病程 6 1 个月 者 1 例 ,1 ~2 8 > 年者 6 例 。 6 针灸 治疗 血 管 神经 性头 痛 根据 头 痛 的原 因不 同选择 治疗 的 1 . 2治疗 方法 方 法也 不相 同 , 但是很 多 的患 者对 于血 管神 经性头 痛 的性 质很 难 1 . 针灸 治疗血 管神经 性头 痛 .1 2 分 辨 清楚 , 以要 及 时的 就 医 , 所 医生 根据 患者 的具 体 情况选 择 合 1 .1 阳上亢 导致 的血管 神经 性头 痛 : 患者 平素 心情 急躁 适 的治疗 方法 。 .1 肝 2. 病机 或抑郁 、 上亢 或气郁 化火 , 阳上 亢 。 属木 , 肝火 致肝 肝 喜条达 , 肝失 1 . .2自拟方 的治 疗 : 2 药物 组 成 包括 白菊 花 1~0 、 0 3g 白芍 1~0 、 03g 条达 , 气火上 扰清 空致头 疼 。 主症头 疼 、 胀或 抽痛 , 头 以头 疼为主 , 白芷 1~0 、 0 3g 白芥 子 6 1g 白附子 3 lg 白僵 蚕 3 1g 白蒺 藜 - 8、 一 O、 —0、 多偏于一侧 , 剧烈 、 头痛 心烦 易怒 、 面红 目赤 、 口苦 、 红 、 弦。 舌 脉 部 6 1g 白术 1~ 4 、 白 l5 、 根 1—0 、 乳 、 -8 、 0 2g葱 ~茎 葛 0 3g制 没各 3 1g -5 、 分病人常 因精神 因素而 发病 。 灸治 疗平 肝潜 阳 。 足少 阳胆经 、 甘草 6 1g 针 取 ~2。功 能主治 为清 热疏 风 , 痰活血 止痛 , 用各类 头痛 化 适 目 足厥 阴肝 经穴 , 宜泻法 Ⅲ 针 。取穴悬 颅 、 厌 、 间 、 颌 行 风池 、 冲 。 太 使用 方法是 水煎 分服 , 日 1 。 小剂 量治疗 风湿头痛 , 每 剂 其 大剂 方义 足厥 阴 肝经 行于 前 额 , 于 巅 顶 , 足少 阳胆经 行 于额 量治疗 顽 固性 头痛 及偏 头 痛。加 减注 意包 括风 寒型重 用 白芷 、 会 取 葱 角部 , 胆互 为 表里 , 悬颅 、 厌为 近部 取 穴 , 感直 达病所 , 肝 取 颌 针 用 白; 风热 重 用 白 菊花 、 根 , 黄芩 ; 阳上 亢 减 白附 子 , 葛 加 肝 重用 白 泻法有平 肝 、 热 、 痛之 效 。《 清 镇 百症 赋 》 : 、 日 悬颅 颌厌 之 中 , 偏头 芍 、 白僵蚕 、 白蒺藜 , 酌加 夏枯 草 、 生龙 牡 ; 血 重用 白芷 、 瘀 白僵 蚕 、 痛止 。 冲为肝经 之原穴 , 太 即脏 腑元 气经 过和 留止 的部位 , 肝经有 制乳 ; 虚重用 白术 , 黄芪 、 参 、 乌 ; 虚 重用 自芍 , 首乌 、 气 加 党 首 血 加 疾 , 之原 穴可 泻肝 火 、 泻 平肝 阳 , 间为 肝 之荥 穴 , 太 冲穴 相配 枣 仁 、 地 、 杞 ; 行 和 熟 枸 肾虚 加 补 。 ; 痛 、 痛者 重 用 白 附子加 川 肾药 冷 剧 以加强平 肝之力 , 风池 为胆 经之穴 , 和诸 穴协 同加 强疗效 。 乌 ; 湿型重用 白芥 子 、 痰 白附子 。其小 剂量 为基 本方量 、 大量 为重 1 .2气血 不足 导致 的血 管 神经 性 头痛 : .1 2. 病机 久 病不 愈 、 气伤 用量 。头痛缓 解后 , 耗 宜予杞 菊 四物 汤巩 固疗效 。 血 , 血之后 虚而不 复 , 脾 胃虚 弱 、 化 乏力 , 虑过 度 、 或失 或 运 或思 气 2 结 果 血暗耗 , 均可致 气血双 亏 、 阳不 展 、 清 脑失 所 养 、 海失 充 、 脉空 髓 络 痊愈 4 例 , 8 显效 1 例 , 5 有效 1 例 , 2 无效 8 , 例 总有效率 9. 0 %。 4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辨治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辨治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辨治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辨治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头痛”范畴,笔者常分以下四型辨治而获良效。
症见头痛而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少寐健忘,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治宜滋阴补肾,添髓止痛。
方用大补元煎化裁,药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人参、当归、杜仲、续断、怀牛膝等。
症见头胀而痛,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耳鸣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宜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钩藤、石决明、
黄芩、山栀、牛膝、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茯神、龙骨、牡蛎、女贞子、旱莲草、龙胆草、夏枯草等。
症见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治宜健脾化痰,降逆止痛。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法半夏、白术、茯苓、陈皮、
生姜、蔓荆子、白蒺藜、天麻等。
症见头痛经久不愈,其痛如刺,入夜尤甚,固定不移,或头部有外伤史,舌紫暗或有
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治宜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药用麝香、生姜、葱白、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大枣、郁金、菖蒲、细辛、白芷、蜈蚣、地鳖虫等。
十种类型头痛中医辨证论治
十种类型头痛中医辨证论治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均可称为头痛。
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头风”。
根据头痛病因、病机的不同历代有不同的名称。
《素问·风论篇》有"脑风”“首风”之名,把头痛之因责于外来之邪,因风寒之气侵犯头脑而致头痛。
《素问·五脏生成篇》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属本虚标实头痛。
《难经》进一步提出"厥头痛”和“真头痛”。
《伤寒论》明确提出六经中头痛的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而少阴则无。
晋·王叔和指出,肝胆气逆是引起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外台秘要》提出了脾虚生湿,痰湿上蒙所致头痛的理、法、方、药,对认识和治疗头痛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宋·严用和提出"偏正头风”,以区别头痛的部位及程度。
《东垣十书》则将头痛分为内伤头痛和外感头痛,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同而有伤寒。
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
还在《内经》和《伤寒论》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补充了太阳头痛和少阴头痛。
还根据头痛异同而分经遣药,这样便成为头痛分经用药的开始。
《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
有可吐者,可下者”。
故又有痰厥头痛,气滞头痛之名。
《普济方·头痛附论》曰:“若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也。
又有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名厥头痛。
"《证治准绳·头痛》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
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
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
“清代陈士铎提出“非风”之论,认为肾虚可致头痛,不可使用风药。
王清任倡导瘀血头痛,首开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头痛之先河。
一、病因病机头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40例
结膜充血 ; 或面色 苍 白, 精神 萎靡 , 厌食 。一 次发 作可 持续 1 3 , ~ 天 通常睡觉后头痛 明显缓解 , 但发作过后连 续数 日 怠无力 。 倦
伴 恶 心 、 吐 、 光 、 声 。或 面 部 潮 红 , 量 出 汗 , 呕 畏 畏 大 眼
王某 , ,1 ,0 6年 5月 6日初诊。反复发作 男 4 岁 20 性 左侧头痛 , 恶心 、 伴 乏力 6个 月 , 次头痛 发作半 天 每 左右, 轻则 以钝痛为主 , 多数 时间为搏动性 疼痛 , 2~ 适感 ,
几分钟到几小时后 达到严重 的搏 动性痛或跳痛 。约 2 / 3为一侧性头痛 , 也可为 双侧头 痛 , 时疼痛放 射至上 有 颈部及肩部 。头痛 持续 4~ 2 , 眠后 常见缓 解。发 7h 睡 作 问有明确的正常间隙期 , 发作 5次 。 典型偏头疼 ( 伴有先兆 的偏头疼) 可分为先兆 和头 疼两期。①先兆期 : 畏光 , 眼前 闪光 、 火花 , 或复 杂视幻 觉, 继而出现视野 缺损 、 暗点 、 偏盲 或短 暂失 明 。可 出
3个疗程治疗 , 头痛未减轻 , 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 , 发作 时间无 明显缩短 , 血脂 1 个月 、 个月检测无 明显变化。 3
4 治 疗 结 果
治愈 3 l例 , 效 8例 , 效 1例 , 有 效 率 为 有 无 总 9 .%。治疗期 问无肝功损害 、 75 肌痛等其他不适 。
实 用中 医药杂志 2 0 0 9年 5月 第 2 5卷 5期 ( 总第 16期) 9
J oURNAL R CTI 0F P A CAL TRADI oNAL - NES M_DI NE 2 0 1 2 . TI CI I I E E CI 0 9 VO . 5 No 5
中医医案——血管神经性头痛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头痛舒煎治愈血管神经性头痛病案:袁某,女,25岁。
初诊:1987年4月10日。
主诉及病史:头痛历时5年左右,时有发作,痛在前额或后脑或巅顶不定。
痛时呈搏动性跳痛,甚则恶心、呕吐。
月经期间发作较多,且痛势又较平时为重。
痛时每用止痛片,稍能缓解。
继而复痛如故。
经CT、脑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改变。
诊查:头痛以左侧为甚,痛甚时两目发胀。
夜间不能安眠,白天不能安于工作,心中烦躁。
舌红苔黄,脉弦滑。
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可记。
辨证:头为诸阳之会,肝阳偏亢,风痰上扰,血脉瘀阻而致头痛。
治法:清热化痰,平肝潜阳,活络止痛。
处方:细辛4g 生石膏24g 全蝎3g 僵蚕9g 白附子6g 天麻8g 法半夏9g 红花8g 石决明15g二诊:前用祛风、清热、化痰、和络之剂,头痛有轻减之势,但仍不时泛恶欲吐。
再从前方加味继进。
1处方:前方加吴茱萸2g、黄连3g。
三诊:前方续服10剂,头痛已除,其他症状亦相继消失,但感头昏,有时作眩,乃从前方化裁继进,以善其后。
处方:天麻8g 泽泻9g 法半夏9g 细辛3g 白蒺藜15g 夏枯草9g 石决明15g上列方药,继服15剂,头痛头昏均愈,即使遇有烦劳,头痛虽小有发作,但痛势轻微,且短时即可平复。
按语血管神经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每遇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而诱发,发时,一侧或双侧头部剧烈搏动跳痛、胀痛或刺痛,或痛如鸡啄;常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烦躁等,其特点为呈间歇性反复发作。
发病原因多为痰热壅阻、风阳上逆、血络不和。
“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前贤亦多认为“久病多瘀”、“不通则痛”。
由此可见其病理可归纳为风、痰、热、瘀,故治疗宜用祛风清热、化痰和络之法,以达到止痛的目的。
头痛舒煎,用石膏配白附子清化痰热,石决明、天麻平肝熄风以潜阳,全蝎、僵蚕虫类之品以搜风镇痉,红花活血通络以止痛,更用细辛上走以助止痛之力。
血管神经性头顽固性偏头痛中医辩证治疗方
血管神经性头顽固性偏头痛中医辩证治疗方一、神经性头痛效方1.白芍20g 防风6g 白芷6g 蔓荆子10g 苍耳子6g 当归15g 川芎6g 元胡10g 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
2.全蝎10g 天麻20g 钩藤30g 胎盘粉10g 用法:共为细面,每服5g,日2次早晚口服。
3. 临床治疗神经性头痛,我的用药经验是:浮小麦100g大枣10个郁金25g 川楝子25g 石决明25g 九节菖蒲10g 小茴香5g 附子5g 沉香5g 甘草50g 龟板50g 干姜5g 水煎服。
4. 神经性头痛特效疗法卡马西平0.1 3/日心得安 10mg 3/日镇脑宁4粒 3/日效果不错同道可以验证验证。
5.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病例】患者男,45岁,农民,于2004年10月7日初诊。
头痛头昏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2个月。
伴有恶心、呕吐痰涎、耳鸣、头重如裹,胃脘痞满不适,纳差、舌淡红、苔白、脉滑。
脑电图提示:椎动脉两侧波幅不对称。
县医院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
【辩证】痰阻中焦,清阳不宣。
【治则】治疗当温化痰湿。
拟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
【处方】茯苓15 g,白术15 g,桂枝5 g,炙甘草10 g,细辛5 g,白芷10 g,石菖蒲10 g。
【用法】水煎服【疗效】上方服用5剂后症状明显好转,继服15剂,头痛头昏消失。
随访至今未复发。
6.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血管性头痛【处方】川芎30g,赤芍30g,白芍30g,炙甘草10g,细辛5g,代赭石15g【用法】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主治】血管性头痛【加减】肝火偏盛者加龙胆草9g;挟痰浊者加半夏9g;伴血虚者加熟地15g,当归9g。
【验证】治疗血管性头痛40例,均连续服药两个疗程判定疗效。
结果:服药3日后头痛消失,1疗程后其它伴随症状消失,服药2个疗程后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者为治愈,共19例;服药3日后头痛显著减轻,1个疗程后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服完2个疗程后随访半年内无复发者为显效,共13例;服药1疗程头痛及伴随症状减轻,2个疗程后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但3个月内头痛又复发者为好转,共7例;服药2个疗程后头痛减轻不明显或无减轻者为无效,共1例;总有效率为97.5%。
中药内服配合直肠滴入疗法治疗神经性头痛65例
发散 风寒 , 活血祛风 。现代药 理研究 证实 , 当归具有 降压、 度 轻
抑制 中枢神经 系统作用 ; 川芎可 以扩张血 管 , 抗血栓 , 解痉止痛 ;
2 m, 0c 打开调节 器 , 将药液缓慢地滴入直肠 内, 在拔出肛 门管 时
助手迅速用敷料压住患者肛 门, 让患者保持体 位休息 3 i 0mn左 右 。1 d2次 ,0d为 1疗程 , 1 共治疗 2个 ~ 4个疗 程。
对照组 。
痛 9例 , 头顶 部疼 痛 1 , 头 部疼 痛 1 ; 程 5个 月 ~ I例 全 3例 病
1 。两组 患者均 有 口服 中药 和止 痛药 病史 , 未治愈 。两组 0a 但 患者一 般资料经统计 学处理无 显著性 差异 ( P>0 0 ) 具 有可 .5 ,
比性 。
4 典 型病 例
・
1 8・
J u a 。 xe a T ea yo T M D c2 0 。7 6 o r l f t l h rp f C e 0 8 1 ( n E r n
中药 内服 配 合 直肠 滴入 疗 法 治 疗 神 经 性 头 痛 6 5例
付 玉玲
( 西 省晋 城 市城 区 中 医院 , 山 山西 关 键 词 : 经 性 头痛 ; 神 中药 内服 ; 肠 滴入 直 中 图 分 类 号 :7 10 1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6—98 20 ) 6— 0 8— 2 R 4 .4 D 10 7 X(0 8 0 0 1 0 晋城 080 ) 40 0
李 ××, ,6岁 ,0 7年 3月就诊 。患者头痛病史 6a头 女 4 20 , 痛呈阵发性 , 痛时如针刺难忍 , 间更甚 , 夜 不能人眠 , 长持续 时 最 间达 3d 伴头晕 , , 烦躁不安 , 颈部僵硬 , 两颞侧有明显的压痛点 , 舌质紫有瘀点 , 苔薄 白, 脉沉 细。中医诊 断 : 头风 ; 西医诊 断 : 神 经性头痛 。予上 述方 法治 疗 。第 9 日复诊 , 痛 、 晕 明显减 头 头 轻, 颈部僵硬缓解 , 间睡眠好 , 夜 两颞侧压痛缓解 , 续治疗 2 继 0d 后, 诸症消失。随访 1a 未复发 。
通窍活血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2例
仁 、 子 仁 ; 据 头 痛 部 位 不 同 , 辨 证 论 治 的基 柏 另 在
础 上 按 其 部 位 所 循 经 络 而 加 用 引 经 药 。辅 以尼 莫 地 平 : 作 期 6 mg 每 日 4次 ; 解 期 2 mg 每 日 发 0 , 缓 0 ,
在 专 方 的基 础 上 加 减 化 裁 , 方 治 则 多 为 益 气 化 专
例, 性 2 女 o例 ; 龄 最 小 者 2 年 6岁 , 大 者 5 最 6岁 ; 病程 3个 月 ~ 1 5年 , 为 3 1 多 ~ 0年 。全 部 患 者 就 诊 时 均 为 急 性 或亚 急 性 发 作 期 , 断标 准参 照 < 诊 实 用 内科 杂 志 》 1 8 ( 9 9年 第 1期 ) 头 痛 以 一 侧 为 主 , : 呈 突 然 与 反 复 发 作 , 解 期 如 常 人 。 痛 皆为 刺 痛 缓 头 或 搏 动 性 跳 痛 , 点 固 定 , 恶 心 呕 吐 , 久 者 可 痛 伴 病 伴有 头 晕 、 眠 、 梦 等症 状 。 质 紫 暗 或有 瘀 斑 、 失 多 舌 瘀 点 、 舌下 脉 络 迂 曲 , 弦有 涩 象 。 或 脉 治 疗 方法 基 本 方 组 成 : 芍 3 g, 花 、 赤 0 红 川 芎 各 1 g, 仁 、 5 桃 白芷 、 本 各 l g, 白 3根 。 日 藁 O 葱 每 1剂 , 煎 早 晚 服 用 ,o剂 为 1疗 程 。 水 1 随症 加 减 : 头 痛剧 烈 者 加 地龙 、 蚕 、 蝎 ; 吐 者 加半 夏 、 僵 全 呕 生 姜 ; 血 不 足 者 加 黄 芪 、 归 ; 眠 多 梦 者 加 酸 枣 气 当 失
维普资讯
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秘方
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秘方[通治方]刘寿年:救脑汤录自《辨证录》,余临床加减运用,治疗神经性头痛效果甚好,而对于其它顽固性头痛亦有良效。
自1977年5月至1980年4月,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种顽固性头痛80例,多在服药3-6剂后疼痛症状消失或减轻。
辛夷9克川芎30克细辛3克当归30克蔓荆子6克水煎服,每日l剂。
伴头胀目赤者,加双钩30克、龙胆草6克、石决明30克;气虚神疲者,加生芪15克、党参12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15克、生龙牡各15克;久痛不止,瘀阻脉络者,加水蛭3克、蜈蚣3条、全虫5克;寒呕者,加半夏10克、吴茱萸6克、生姜5片;热呕者,加代赭石15克、竹茹10克。
--《千家妙方》上册叶怡庭:芍药牡丹汤治疗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临床观察证明,效果颇为理想。
生白芍30克牡丹皮10克甘草10克当归12克生地黄12克川芎6克桃仁l0克红花6克菊花10克钩藤12克水煎服,每日l剂。
--《千家妙方》上册[辨证方]1、寒证赵学敏:截头风,治偏正头风,百药不效,一服便愈。
香白正75克(炒) 川苔(炒) 甘草(炒) 川乌头(半生半熟)各30克上药为末。
每服3克,细茶薄荷汤调下。
--《串雅内编》卷一张泽生:冒风或屡感风寒,客于脑腑,头痛屡发,病程较长,余常用川草乌各6克(病重者生用,轻者用制品),白芷18克,僵蚕18克,生甘草9克。
研细末,分6包,每日1包,饭后清茶调服。
曾治此类头痛10余人,诸药未效,投予上方l~2剂即愈。
--《名老中医医话》许叔微:硫黄丸,治头痛。
硫黄60克(研细) 硝石30克上水丸,如指头大。
每服3克,空心腊茶嚼下。
予中表兄病头风20余年,每发头痛如破,数日不食,百方不能疗,医田滋见之,曰老母病此数十年,得一药遂愈。
就求之,得l0丸,日服1枚。
10余日,滋复来,云头痛平日食何物即发,答云:最苦饮酒食鱼。
滋取鱼酒令您食,云服此药lO枚,岂复有头痛耶!如其言食之,竟不发,自此遂瘥。
中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研究进展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2016级,河南 郑州 450000;2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脑病科 ,河南 郑』、li 450000)
摘 要 :血 管神 经性 头痛 是 临床 常见病 、 多发病 。 中 医药对 血 管神 经性 头痛 的 治 疗具 有 突 出的优 势和 潜 力 ,近年 来对 中医
药治 疗本病 的研 究 日益增 多,现 对近五 年 有 关本病 的研 究进 行综 述 ,为 治疗该 病 药物 的研 究与 开发提 供 参考 。
血管神 经性头 痛是 由于颅 内外 血管 出现舒 缩功 能 养 血疏 风汤治疗 。结果 治疗组 的临床 有效率 (93.3%)
障碍和 大脑皮层 功能 失调所致 血管 异常 性痉挛 ,引起 显 著 高 于对 照 组 (53.3%),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义 (P<
颅 内血 流阻滞 不通或 供血不 足而产 生 的一种 反复发 作 0.05)。郑双飞等【81、 将60例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组 ,对
关键 词 :血 管神 经性 头痛 ;中 医药疗 法 ;综述
doi:10.3969 ̄.issn.1672—2779.2018.04.064
文章 编号 :1672—2779(2018)一04—0156-03
Research Progress Oll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in the Treatm ent of Vascular Neuropathic Headache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C HINESE M ECICtNE M O OERN OtSTANC E EDUC ATION OF C HINA
第 16卷 第 4期 ·总 第 276期 20 1 g年 2月 ·下 半 月 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讲神经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这些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头痛病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头绪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导致的以头部疼痛为首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头痛既是一种多见病证,也是一个多见症状,可以发生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前兆,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的专家张可斌是怎么介绍的吧,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必定的帮助。
中医对神经性头痛的病因认识详述:
1.感触外邪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触风寒湿热等外邪上犯于头,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络道而发为头痛。
外邪中以风邪为主,因风为阳邪,“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巅高之上,唯风可到”。
但“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常挟寒、湿、热邪上袭。
2.情志郁怒长期精神紧张郁闷,肝气郁结,肝失疏泄,络脉失于条达拘急而头痛;或平素性格暴逆,恼怒过分,气郁化火,日久肝阴被耗,肝阳失敛而上亢,气壅脉满,清阳受扰而头痛。
3.饮食不节素嗜肥甘厚味,暴饮暴食,或劳伤脾胃,以致脾阳不振,脾不能运化转输水津,聚而痰湿内生,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下降,清窍为痰湿所蒙;或痰阻脑脉,痰瘀痹阻,气血不畅,均可致脑失清阳、精血之充,头绪失养而痛。
如丹溪所言“头痛多主于痰”。
饮食伤脾,气血化生不足,气血不足以充营脑际,亦为头痛之病因病机。
4.内伤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或劳欲伤肾,阴精耗损,或年老气血衰落,或久病不愈,产后、失血之后,营血亏本,气血不能上营于脑,髓海不充则可致头痛。
此外,外伤跌扑,或久病人络则络行不畅,血瘀气滞,头绪失养而易致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