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通用版)202x高考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修1 )
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 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措施
内容
影响
奖励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 军功 “_世__卿__世__禄__制”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军队的战 斗力,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 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分值 15 15 15 15 15 15 15
考查主题内容 唐太宗谱牒改革的内容、作 用 清末军事改革的特点、影响 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 容、意义
唐代币制改革的内容、意义
清代实行养廉银制度的原 因、作用 魏晋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儒学对其影响 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 景、作用
2.本部分的命题特点 (1)无教材知识依托。课标全国卷对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考 查,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所考改革都非教材和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即高考选取 教材外的重大改革作为考查的内容。解答时应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同时务必与 所考改革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也就是所考内容与必修部分所学知识的有机 结合,材料与必修内容是解答选修一的依据和平台。 (2)考查主题单一、简洁。选修一的考查主题非常明显,即先选择一个单 一、直接而简洁的主题,然后从内容、背景、意义等角度回答,多年都是这 样,几近模式化,而且试题材料较少,与必修非选择题动辄长篇大论相比,显 得比较“单薄”。
考点梳理
考 点 1 商鞅变法
1.变法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① 经 济 上 :铁_犁__牛__耕____ 出 现 并 逐 步 推 广 , 生 产 力 发 展 , 井 田 制 瓦 解 , 土__地__私__有__制____确立。 ② 政 治 上 : 新 兴地__主__阶__级___ 形 成 且 力 量 壮 大 , 要 求 掌 握 政 权 , 发 展 _封__建__经__济__,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③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_据__混__战____。 ④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_家__争__鸣____,其中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二)改革内容
概况
时期
措施
内容
作用
抑制了土地兼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 并;有利于国 推行均 制的土地分给农民,由 家征收赋税和 田制与 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 徭役;恢复和 租调制 徭役和兵役 发展了北方经 前期冯太后 济 主持,重点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 加强了对地方 建立各种新 制度 设立三 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 政权的控制, 长制 口、征收租赋、征发徭 有利于中央集 役和兵役 权的巩固 整顿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 北魏吏治有所 吏治 俸禄由国家筹集和发放 好转
选修1
第十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 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目 录
知能强 化训练 考点一 考点三
商鞅变法
考点二
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考
点
一
商鞅变法
(一)变法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 时期。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 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五)比较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孝文帝改革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 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 都和移风易俗
商鞅变法
实现富国强兵,在
兼并战争中取得优 势地位 侧重于富国强兵
不 同 点
目的
侧重点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
果都取得了成功
2.有利条件
(1)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2)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二)变法内容
项目 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 青苗法 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 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 本付息 政收入 农田水 利法 经 济 上 募役(免 富 国 之 役)法 法(改变 积 贫 局 市易法 面)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纳钱代役 保证灌溉,防洪抗灾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含答案
第1讲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商鞅变法1.背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代。
①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被破坏,诸侯割据混战.②经济:生产力提高,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③思想: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推动了当时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2)具体原因①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②秦国落后于东方各国,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献公立志改变长期落后的状况,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2.内容——秦国的崛起(1)经济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权,允许土地买卖。
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③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
(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级爵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政治①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②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废除“世卿世禄制”。
③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④社会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分异”令。
3.影响-—“商鞅虽死,秦法未败”(1)积极影响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消极影响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智者的选择(1)社会矛盾①北魏统治腐败,徭役赋税繁重,人民起义不断,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②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
(2)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4 王安石变法课件 岳麓版选修1
• 2.军事
• (1)“省兵”措施: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归并军营, 缩减编制,以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 (2)强兵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 在军事方面的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 制,大大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
• 3.科举
• (1)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 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
• (2)看法:政府不能垄断市场,越位经营;制定科学合理的 经济政策;完善监督机制;关注民生。
• 【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市肆所无必买于市 易”可见是市易法,材料二“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 最大的经济效益”可见是均输法,材料三“以钱贷民,使出 息二分,本以救民”可见是青苗法。第二小问积极效果,根 据所学知识,王安石这些措施,能够打破大商人对市场和流 通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 (2)在 政府与市场关系上,政府不能干预太多;政府必须制定科学 合理的经济政策;材料三中“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 能禁”说明改革要完善监督机制;王安石关注民生的初衷值 得肯定。
• (2)募役法
• ①背景:以前百姓要轮流到政府的衙门中服役,影响农业生 产。
• ②内容: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 度摊派“免役钱”。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免役钱。
• ③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 (3)其他: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 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 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2.结果:宋神宗死后,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起用司马 光等反对新法者,逐步废除了全部新法。
• 3.变质:宋哲宗亲政,逐步恢复王安石的部分新法。新旧 两派斗争激烈。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借恢复新法之名,行 聚敛之实,王安石变法的原有精神已经完全改变。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 古代历史上重大改革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古代历史上重大改革
选修一
第1讲 古代历史上重大改革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即时跟踪检测
-4-
一、梭伦改革 1.背景 公元前8至前6世纪,雅典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十分尖锐;工商业奴隶主 阶层形成,要求分享政治权利;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 的发展。 2.主要内容 (1)颁布“ 解负令 ”,废除“六一汉”制度,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制定“遗嘱法”。 (2)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倡导节俭。 (3)确立 财产等级 制度。 (4)恢复 公民大会 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设立“四百人会议”和 公民陪审法庭。
选修一
第1讲 古代历史上重大改革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即时跟踪检测
-16-
1. 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材料,回答 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 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 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摘自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 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摘自(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 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 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摘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即时跟踪检测
-6-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出现了新兴地 主和自耕农阶层。 (3)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4)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5)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战争失败和被兼并,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6)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的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2.主要内容 (1)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 一度量衡。 (2)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实行 二十等爵 制;废除“ 世卿世禄制 ”,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政治方面,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 县制 ,废除分封制。 (4)思想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点1 古代中国的改革课件 岳麓版
图规解律识总记结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 社 会 危 机 : 内 忧 ( 财 政 危 机 、 三 大 矛 盾 导 致 政 治 危 机 ) 外 患 ( 民 族 危
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选修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改革
考纲要求: 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考向聚焦 考点训练
1.商鞅变法
图规解律识总记结
排查 基础知识
细讲 核心考点
返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排查 基础知识
图规解律识总记结
1.大变革时代
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1)经济
君外,都要受法律约束。
2.主要措施
图规解律识总记结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②建立什伍组织,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1)政治 ③设立县制,地方长官由国君任免。
④规定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
(2)经济
①废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土地。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图规解律识总记结
(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提升了地主阶级的政
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势力。
(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
“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
(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步步高】(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改革课件
(3)建立县制,实际上废除了分封制,打破了原来的封疆界
限,剥夺了奴隶主贵族对地方的控制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一
讲史料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史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 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 虽富无所芬华。 导读 的改革措施。
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导读 史料表明商鞅变法使秦国民富国强,社会安定,民风 淳朴。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一
练史料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2013· 江苏高考,节选)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
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面史料: 史料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 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 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微观上从对秦国历史发展作用的角度分析。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一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的特点 (1)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 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加快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2)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
(3)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史记》
史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
考点一
史料二 导读
措施。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 全国划为 41 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 史料体现的是实行县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
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选修1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古代中国的改革1.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3)内容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③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4)影响和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
(2)内容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②迁都洛阳。
③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3)影响和评价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3.王安石变法(1)时间:1069年。
(2)背景: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
(3)内容①理财之法: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②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
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等。
(4)影响和评价①增加了政府收入。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2)内容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③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
(3)影响①积极影响: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
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课件 岳麓版
(1)社会②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北宋集中军权、财权
危机
和行政权导致“三冗”现象,造成并加剧了
积贫积弱的局面。
③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不断,财政入不
敷出。
(2)有利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条件
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2.主要措施 (1)富国之法
a.措施:每年夏秋两收前政府以低息贷借给农民 钱或粮食,收获后农民按20%—30%的利息 ①青苗法 率归还。 b.作用:限制了大地主、高利贷者的剥削,增加了 政府财政收入。
盈亏(缗) 余大半 余24 074 900 无余 亏15 736 047
史料二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而 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 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宋史》卷二八四
解读 史料表明北宋中期面临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严重。 史料三 北宋的既定政策是纵容豪强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而且给予免税免役的特
史料四 ……凡是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
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投入官府为奴。
解读 史料体现的是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措施,促进了国力的提高。
史料五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卷六十八
( 之3法)取士②①作 评 措用 “ 施:恩 :为荫 改变” 革法制 科选度 举拔, 制了实 度一行 ,批择 主人优 要才录 是,用 科推原 举动则 考了选 试新拔 内法人 容的才 ;。 批 实行。
3.历史作用和教训
①积贫局面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思考 3 商鞅变法对今天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试答
提示:(1)改革是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与时俱进,顺 国家才会有光明前途。
(2)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 利益集团发起挑战,不能畏惧困难,要从为人民谋利益的角度出发。
(3)改革应该重视选拔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整顿吏治后,制定的政策才能 到政令畅通的作用。
思考 4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如何? 试答
提示:(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 (2)孝文帝改革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又推动了民族融合。 3.历史作用 (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 (2)加速了北方各族 封建化 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3)促进了北方 民族大融合 ,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
(3)评价 ①坚持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标准。 ②坚持辩证的历史的标准。 ③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④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 ⑤判断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准: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再见
金版点拨 中国封建王朝地主阶级改革成败的规律 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改革大多失败。这主要是因为: (1)王朝初期 新王朝建立决定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济,部分调整生产关系,这为新王 统治者能吸取前代灭亡教训,大力调整统治政策,这种改革符合当时社会不同阶级 要求;多有强大王权的保障。 (2)中后期 统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益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顽强抵抗。
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3.影响 (1)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洛阳商业的繁荣。 (2)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 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名师指津]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条件下进行的。 孝文帝改革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如实行均田制、迁都洛 阳、移风易俗等,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汉族、 鲜卑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孝文帝改革实质上是一场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考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公元 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的 状态。 (2)孝文帝时北魏出现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 治阶级内部矛盾非常尖锐。 (3)冯太后的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做了准备。
2.措施 (1)推行均田制:公元 485 年实行,规定 15 岁以上男子和妇 女可以领种土地,受田农民要承担一定的赋役杂税。 (2)整顿吏治:严惩贪赃枉法的官吏;实行俸禄制。 (3)迁都洛阳:公元 493 年开始迁都,历时两年完成。 (4)革除旧俗——实行“汉化”政策:让鲜卑人改穿汉服,改 用汉姓,改说汉话,并与汉族通婚。
史料主旨
解读信息
①“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奖励
军功、废除贵族特权
史料一、 ②“全国划为41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 二、三: 任免”→实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商鞅变法 ③“凡是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
的措施 除本身的徭役”→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措施,
促进了国力提高
史料主旨
——《史记》 史料二 ……全国划为 41 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 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迁。
史料三 ……凡是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 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 懒惰破产者,全家投入官府为奴。 史料四 商鞅变法规定,“令民为什伍”,五家为一伍,两 伍为一什。又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 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他认为“行 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则重者无从至矣”,即对轻罪严厉 处罚可以杜绝犯重罪。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1
俗 姓,与汉族通婚
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十页,共32页。
四、王安石变法(biàn fǎ) 1.措施及作用: (1)均输法:物资需求、供应得到较好配合;减轻纳税户负担; 增加了政府收入。 (2)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增加了政府财政 收入。
第十一页,共32页。
(3)青苗法: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户的剥削;增加了政府收入。 (4)募役(免役)法: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 (5)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6)方田均税法:限制了隐产逃税(táo shuì)行为;增加了 政府收入。
第五页,共32页。
(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级爵制,鼓励贵族 建立军功。 (3)政治。 ①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②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4)社会习俗:“塞私门之请”;禁止父子兄弟(xiōngdì)共居,推 行“分异”令。
第六页,共32页。
2.特点: (1)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厉行“法治”。 (2)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tǒngzhì)。 (3)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 最全面的改革。 (4)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 影响。
第二十三页,共32页。
探究(tànjiū)4:据材料,概括王安石认为理财的重要 保障是什么?并指出“有财而莫理”的危害。 提示:保障:理财的同时要加强吏治和法治建设。 危害: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巩固统治。
第二十四页,共32页。
【史论总结】 一、对改革的一般认识 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gǎigé)回眸 专题一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gǎigé)
第一页,共32页。
高考复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中国古代的改革分析
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 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了秦
旧俗 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国的集权统治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3.变法评价 (1)积极作用: ①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
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
———[深化拓展]———————————————————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变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合 乎秦国国情;得到了统治者的坚定支持;商鞅确立了正确的 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取信于民;商鞅不顾个 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
—————————————————————————
—————————————————————————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考向一 考查古代历史上重大改革事件 [例1] (2014·浙江自选模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
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 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 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 “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 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 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 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岳麓版选修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本讲小结课件
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的改革:此类改革多
是以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接受先进文化为主体,如北魏 孝文帝改革等。
(2)改革的作用和启示 ①作用:中国古代改革从效果上来看,大都收到了明显成
效。管仲改革、商鞅变法都收到了富国强兵之效;北魏孝文帝
改革和忽必烈改革大大加快了封建化进程;王安石变法和张居 正改革一度改变了中衰局面。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有成有
不 挽救统治危机,部分地 同 目的 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调整生产关系 点 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 实质 一场封建化的改革 部调整的改革
相同点 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都有王权支持;都遭到旧势力 的激烈反对;措施都比较全面,都调整了生产关系
反馈检测
1 . (2013· 福建· 41A) 阅 读 下 列 材 料 , 回 答 问 题 。 导学号 26061510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 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 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 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 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 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 影响。
【答案】(1)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 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
③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④改革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
梭伦改革
背景 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 扩大工商业奴隶主阶 核心内容 层、平民的政治权利 性质 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 结果 奠定西方民主政治的 基础和传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
(3)军事: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使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 的内在动力。 (4)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 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5)各国变法: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2.措施 (1)经济 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②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3)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户籍制 度,制定连坐法。 (4)文化习俗 ①烧毁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儒家和其他学派诗书。 ②推行秦律及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目的
措施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成效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 加了政府收入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富国之 法
改变 积贫 局面
募役法 市易法 均输法 方田均税法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打破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 的局面,增加了政府收入 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收入, 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限制隐田漏税行为,增加政府 收入
2.内容
概况 时期
措施
内容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
推行均田制、 前期冯太 新的租调制 后主持,
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 役
重点建立 设立三长制 各种新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直属州郡,负 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
度
役 制定官吏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
整顿吏治 筹集和发放
5.比较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事件 项目
孝文帝改革
商鞅变法
不
目的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 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同
点
侧重 侧重于制度的更新、汉 点 化(迁都和移风易俗)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课件选修1课件
2.内容和特点
领域
项目
措施
(1)废除
,设立军功爵制度
政治
(2)什伍连坐制世度 卿世禄制
(3)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4)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
经济
(1)废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
和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颁布标准器,
.
特点
(1)核心是鼓励“耕战”和实行“法
治”
(2)实质是建立
.统治
重点识记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社会矛盾 ①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 ②少数民族鲜卑族主政北魏,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激化, 统治出现危机。 (2)有利条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社会较安定,民族融合趋势 加强。 (3)个人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
2.内容
领域
经济 方面
选修部分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改革
知识系统整合
名师课堂在线
知识系统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重点识记一、商鞅变法 1.背景 (1)经济: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 ①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和自耕农等新的阶层。 ②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3)军事: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形势下,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 动力。 (4)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 论武器。 (5)各国变法: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改革;战国时期,李悝、吴起在魏国改革。
实行汉制俸与移禄风制易俗,禁穿胡服,
.
,与汉族通婚
改汉姓
改穿汉服,讲汉话,
2021 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7
等级差别的形式,叙列担任公卿至于郎吏这些官职所需要的人品等 级”的官品制度,北魏孝文帝在太和十九年(495)、太和二十三年进 行两次重大改革,将官分品、从,品与从品再分阶,进一步细化了 官品的等级。这使官品由人品到官阶的性质转变,实现了汉唐间政 治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它进一步完善、明晰了古代官员的分级、 分层管理制度,奠定了中古以后官员等级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
返 首 页
12
2.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 ②“黑船事件”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③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
返 首 页
13
(2)内容 ①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经济上: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制,统一征收地税,废除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③文化及生活习俗上:倡导“文明开化”。 ④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人才。
返 首 页
32
3.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
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
度去分析。
(3)看改革的政治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返 首 页
19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 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 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 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 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束
项目 领域
目的
措施 保甲法
内容
作用
把农民编为保甲, 维护了秩序,兵农
实行连坐法
鼓励百姓养马 在各路设“将” 监督制造兵器
合一
节约了政府开支, 提高了马匹的质量 和数量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武器的产量、质量 提高
军事上 强兵之 法
改变 积弱 局面
保马法 将兵法 军器监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 裂而“秦人不怜”。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商鞅是著名法家”分
析;第二小问从对政治体制和国家统一的影响角度分析。第 (2) 问结合材料“其民见刑而不见德”“残伤民以峻刑”,并从商 鞅变法的局限性方面进行分析。
(2)历史局限: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②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深化拓展]———————————————————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变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合 乎秦国国情;得到了统治者的坚定支持;商鞅确立了正确的 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取信于民;商鞅不顾个 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
措施
内容
作用
前期冯太后主 制定了俸禄制度, 整顿 持,重点建立 官吏俸禄由国家 北魏吏治有所好转 吏治 各种新制度 筹集和发放 迁都 公元495年正式 洛阳 迁都洛阳 打击了保守势力;有 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
后期孝文帝主 持,重点推行
汉化措施
易服装、说汉话、 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 移风 改汉姓、通婚姻、 先进文化,促进了鲜 易俗 改籍贯、行汉制、 卑贵族的封建化,巩 崇儒学 固了北魏统治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③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④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 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2)具体原因:
①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3.改革评价
(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 建化。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 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考向二
比较古代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事件
[例2]
(2013· 江苏高考)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
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
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 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 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 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 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③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2)有利条件:
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2.变法内容
项目 领域
目的
措施
内容
作用 限制了高利贷 对农民的剥削, 增加了政府的 财政收入
改变 经济上富 积贫 国之法 局面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项目 领域
目的
措施
内容
作用
有利于选拔 和培养人才; 有利于推动 改革;有利 于扩大统治
改革科举 废明经诸科,改革 制度 政治上 培养 进士科;设明法科 编纂教科书,太学 整顿太学 生成绩优异者直接
取士之
法
变法
人才
为官,设专门学校 惟才用人 重改革、破成规
基础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市易 在东京设市易 法 务
重新丈量土地, 改变 方田 经济上富 收取赋税,官 增加了政府收入, 积贫 均税 国之法 僚、地主也不 农民得到实惠 局面 法 例外 采购物资“徙 均输 贵就贱,用近 法 易远”
历史
节省费用,增加了 政府的财政收入, 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②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 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
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过程中要用 人得当。
④改革家要有远见的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魅力。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
历史
———[规律总结]——————————————————— 中国封建王朝地主阶级改革成败的规律 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改革大多失败。这主 要是因为: 1.王朝初期 新王朝建立决定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济,部分调 整生产关系,这为新王朝的改革减少了阻力;统治者能吸取前 代灭亡教训,大力调整统治政策,这种改革符合当时社会不同 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要求;多有强大王权的保障。 2.中后期 统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在维 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政策调整和利益再分配的改革, 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顽强抵抗。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 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景
(1)社会危机:
①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 盾尖锐;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锐。
②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宋初集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 现象,造成并加剧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
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 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 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答案]
(1)法家思想。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
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 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总结升华]
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
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
税、徭役和兵役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
税和徭役;恢复和
发展了北方经济
设立三 制,直属州郡,负责 长制 清理户口、征收租赋、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
的掌握,有利于中 央集权的巩固
征发徭役和兵役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概况 时期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
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 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 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 在历史上的作用。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考向一
考查古代历史上重大改革事件
[例1]
(2014· 浙江自选模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
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 “商 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 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 “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
③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2.变法内容
措施
内容 废井田、开阡陌
影响 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 地主经济的发展
以农 求富
重农抑商、奖励 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
耕织 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济 统一度量衡 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促进 作用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3.改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