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内蒙古乌拉 特前旗 一 中历 史组
迎接 未来科学技 术的挑战 , 最重要 的 是 要坚持 创新 、 勇 于创新 . 创新 是一 个 民 族 的炅魂 , 是一个 国家兴旺发达 的不竭动 力。 面对 2 1 世纪这个知识经 济时代 , 新课 程的不断开展与深入 , 要培 养出有创新能
力 的人 才 。是 我们 教育 工作者 的历 史使 和要达 到的 目的是什 么?谈 判能 不能 谈 命, 要完成 着一历 史任务 , 要 求教 师必须 成? 在谈判中。 中国共产 党为什么让 步? 谈 以更新的理念 、更科 学的方法进行教 学。 现 在就 自己在 历史教 学 中培养 学 生的创 新思维能力的一些认识 和实践经验 。 作一 判的结果怎样? 有何影响 , 这些 问题 。 相 互 关联。环环相扣 , 不 仅使学生对重庆谈 判 的整个过程有了清 晰的了解。 而且从 中对 中国共产党 的高瞻远 瞩 , 运筹 帷幄 深化 知识。 也 化和升 华, 将思 维过程推 向一个高 度。实 分析历史 的认识能力 。 这就 要求教师把更
阅读理 解这种思维能 力绝不可 读、 导练的教学方法是科 学可行的它使教 达。但 是 , 必 须经过学 师教授与学生思维训练 同步 , 使传授知识 能是天生俱有或 自然形 成 的。
的胆略 , 宏伟的气 魄 , 以及有理 、 有利 、 有
简单的总结。
一
去考察 、 比较全面 、 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
三、 更新 观念 . 转变 角 色 . 民主 施教 .
、
设疑激 兴 。 弓I 导 创 新
历史教学不单单是讲授历史 知识。 而 节 的高超斗 争艺术 有 了深 刻 的理 解和 认 是要在讲授历史知识 的过 程 中。 培养学生 识 。使学 生从感性 知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 。
历史教学创新思维的形式及培养方法
历史教学创新思维的形式及培养方法中学历史教师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起点,也是核心内容之一。
那在中学教学阶段,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近几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几点心得。
一、杜绝死记硬背,培养记忆能力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而学生往往反映“记不住”。
我采取以下方法使学生少花些时间多记一些知识。
首先,要求学生采用分散记忆法。
学生往往把某一段教材一次背上七八遍或十几遍,当时记住了,过几个月差不多就忘光。
我要求学生分开进行学习:当天看一遍,一周复习一次,一月重复一次,考试前巩固一次。
总费时少而记忆的知识多。
其次,要求学生采用趣味记忆法。
我传授一些,也要求学生自己创造一些。
如:一八九八,;三一年,九一八;三二年,一二八。
等短小的词句,韵上口,学生念一两遍就记住。
又如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当政派别先后为:大资产阶级、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破仑等。
我要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派别次序无人再错。
再次,引导学生记忆纲要。
先把大量内容归纳为纲要,使用时由纲要再扩展为详细内容。
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可抓住莱克星顿枪声、组建大陆军、《独立宣言》发表、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战役和英美和约6件事即可。
记忆纲要也易于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第四,记忆示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用示意图表示,学生易于掌握并记准。
例如中国古代用人制度变化,我设计成下列示意图,一目了然,易于记忆。
禅让制世袭制军功制荐举制士族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二、渗透分析史实,培养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理解不了也就难以应用。
我在教学中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史学理论,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首先,教师讲清基本概念,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
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内容提要】传统教学中,中学生大多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方式学习历史,这与以主动接受和探究发现紧密结合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历史学习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往往使学生形成一种定向、定势思维,不利于学生转换视角产生创新思维,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本文即是针对这一弊端,提出几种创新教学的尝试与感悟,以求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素质教育创新作业早在3000年前古希腊人普鲁塔戈就曾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
而今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也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但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手段却较为单一。
绝大多数学生仅凭历史教材和练习册学习历史。
上课“勾”教材、课后“对”教材、考前“背”教材,考完“扔”教材,成为中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要环节。
这虽然也可以学到一些历史知识,掌握一些历史学习方法。
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也长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展,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新颖性、发散性、变异性和流畅性。
,历史教学要改变学生原来的机械学习、个体学习和接受学习的旧方式,积极地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崭新学习方式。
这就需要教师大刀阔斧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变革,赋予历史教学以鲜活的生命,让历史课堂真正变成学生施展个人才华,发表个人见解的大舞台。
本人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几种“创新历史教学”的设计方案。
一、大胆引进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历史课堂教学。
对历史的认识,亦即历史的结论,形成于历史学习过程之中之后,而不存在于历史学习过程发生之前。
走进历史,发现问题,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拟、区分、论证,得到答案,这是现代历史学习的一般程序。
然而反思我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可以发现其编写方式长期以来往往是用单一的史观裁剪史料,最后推演出历史结论。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4培养学生 “ . 知识创新 ” 的精 神。随着历史研究 的深 入发展 , 的史学观 点和史学材 料 的出现 , 新 知识更新 是 必然的。这就让学生在大脑 中形成一种意识 , 当他们从 课 外获得 的一些历史 知识与课堂 内所学知识 产生 冲突 时, 能正确 对待 , 而知道 只有知 识 的创新 才能有 知识 从 的更新 。
后, 教师可 以在写法 、 、 结构 史料收集 与分析上予 以点拨 指导。这样在学期末进行闭卷考试时 , 就减轻 了老师的
负担和学 生的压力 ,同时也培 养了学生 的创新 思维精 神。
多学生 在学 习和使 用 中经常 发现 一些 问题 和矛 盾 , 如 辅 导 资料 与 教 材有 矛 盾 或不 同的参 考 资料 相 互 有 冲 突 而习题 的答案错误 或存在这样 那样 的缺陷 , 则是 家
和掌握课标 的要 求 和历史 专业 内容 发展 变 化 的脉 络 , 在更 高层 次上驾驭 教科书 ,而不是照本 宣科地使 用教 科书 ; 另一方面 , 师应具有 扎实 的专业知识 和相关心 教 理学 、 育学方面 的知识 , 一个历史 教师所必备 的条 教 是 件, 这也 是实施 素质 教育 , 养学生创 新思维能力 的前 培 提和保障。 2 师应改 变传统 所 固有 的以教 师为 中心 的历史 . 教 教学观念 。教学 的本质 是教师 的教 与学生 的学融合 发 展的统一的过程。在这 一过程中 , 教师 的教是不能代替 学 生的学 习的。 因此 , 师应该放下“ 教 居高临下” 的架子 ,
常便饭 。即便是教材 , 也要敢 于质疑。 2培养学生“ . 角度创新 ” 意识 。 历史教师 先对长期 流
三、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的方式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谒的动力”作为文化基础课的历史教学,必须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大力提倡探究与求异,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和“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勇于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思维引导培养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在这里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创新思维,就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旺盛的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学习有效获取知识的前提,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学生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
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看来,有的非常幼稚,甚至毫无意义,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
所以,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教师都不能简单的禁止和否定。
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等断语。
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二、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一种认识,教师起的是引导作用,而真正的主体是学生。
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被重视、被肯定,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营造和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做,使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一种民主的学习生活,以民主化的教育造就富有主见的人。
而鼓励、诱导、启发学生发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会有创新的冲动。
三、培养创新思维,就要突出“双基”教学创新的前提是“双基”,离开“双基”谈创新好比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要使学生掌握“双基”,教师就必须明确课标的要求,按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教学内容。
历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历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浪潮。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
日本早在1982年就提出“创造力开发时通向21世纪的保证”。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时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那么,在当代历史教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以为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是创新思维的前提。
当代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说过,科学始于问题。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应当把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主张就是“要相信孩子”。
我们的学生是聪明的,质疑的氛围一旦形成,思路一旦打开,他们就会像鱼儿寻找食物一样去追求知识,他们不只是满足于课堂上去质疑、解疑,还会根据自己的疑问,把问题带到课外去解决。
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
教师的提问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能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觉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困难,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
所以,老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清理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现历史的本质,进而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
学生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固然是一种能力,但他能提出一个问题则更是一种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诱导、启发学生发问。
发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体现。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沙锅问到底,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进行求异思维,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 新 的动 力 源 泉 ,学 生 有 了不 断 创 新 的欲 望 ,才 能进 行 有意 识 、有 意 义 的创 新 活 动 。 中国具 有几 千 年辉 煌 灿烂 的文化 ,在 历史 教学 中 ,学 生 总是 充满 好 奇 ,会 提 出各 种 各样 的问题 。对
想 、敢 问 、敢做 ,使教 学 活动 真 正变 成 一种 民主的 学 习生 活 , 以 民 主化 的教育 造 就 富有 主见 的人 。而鼓 励 、诱 导 、启 发 学生 发 问是 培养 学生 创 新意 识 的重 要 手段 。教 师 在教 学 过程 中尽可 能鼓 励 学 生善 于发 现 问题 ,提 出问题 ,只有 善 于发 现 问题 和提 出问题 的人 才 会有 创新 的 冲动 。 三、培 养创 新 思维 ,就要 突 出 “ 双 基” 教学 创 新 的前提 是 “ 双 基 ” ,离开 “ 双基 ”谈创 新 好 比是 空 中 楼 阁 ,海 市蜃 楼 。要 使 学生 掌握 “ 双基 ” ,教 师就 必 须 明确课
怎样在历史教 学 中培 养 学生 的创 新 思维
河 北省 临 漳 县第 四 中学 张 瑞 芹
摘要 : “ 创 新 是 一 个 民族 进 步的 灵 魂 ,是 国家 兴 旺 不谒 的 动 力” 作为 文 化 基 础课 的 历史 教 学 ,必 须 在 提 高学 生兴 趣 的 基 础
上 ,大 力提倡探 究 与求 异 ,注重 创设 问 题情 境和 “ 授 人 以渔 ”的教学 方 式 ,勇 于打 破学生 固有 的思 维定 势 ,培 养学 生创 新思 维的 意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
浅谈历 史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 的创 新恩维 ; 】
河北 沙河 市周庄 第一 中学(510 胡建 刚 040 )
创新是一个 民族 的灵 魂 , 是一个 国家兴 旺发达 的不 竭动力 。 一个 没有创新 能力 的民族难 以屹立于世 界民族 之林 。 历史创新学习就是要求学生 在学 习过程中不拘泥 于课本 , 不迷信现有 的观点 , 不墨守成规 , 已有 的知识 把 作为 基础 , 结合 学习 的实践 , 立思考 、 独 大胆 创新 、 标新 立异 , 积极提 出 自己的新 思想 、 观点 、 新 新思路 、 方法 新 的学习活动 。在历史课堂 教学过 程 中, 如何 培养学生 就 的创新思维 , 我做 了如下 尝试 ,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 阅读 能力的培养是创新 思维 的基础 位教育学 家说 :学 生 的智 能发 展取决 于 良好 的 “ 阅读能力 。” 现代教育心理学 的研究表 明, 中学生 阅读后 的记忆率要 比听后 的记忆率高 出1 6 。 . 倍 因此 , 6 对学生阅
一
重 要方法是把零散 的知识连点成线 , 整合成 面。通过对 知识 的这种整合 ,既有利 于学生深刻认识理解 历史 , 把 握历 史发展规律 , 也有利 于引导学生对一些不 同于教科 书 的表述 、 教师讲 授的知识 有独 特认识 , 而培养学 生 从 在理解历史方 面的创新思维能力 。 读史 使人 明智 。从 已知史实 与结论 推断 、 预测 将来 可能 会发生 的现象 ,是发散 性思 维在历 史学 习 中的重 要体 现。例 如 由古代人 口流动 向南迁移 的特点 , 由开发 地 区移人未 开发地 区 、 政府行 为等 现象 , 以推 测 出我 可 国未来 人 口流动趋势 是农村 人 口将流 人城市 ,随着西 部大 开发战 略的实施 我 国东 部人 口将 出现西移 现象 的 结论 。 三、 增加情感投入 , 实行 民主教学 , 是培 养学生创新 思维的关键 融洽的师生感情 , 能够激发 学生的学 习兴趣 。在 民 主平等 、 悦 的教 学氛 围中 , 生心情舒 畅 , 于参 与 , 愉 学 乐 思 维活跃 , 充分表 达 自己的见解 , 在快 乐 的学 习 中 自由 地思 考 、 积极地探索 。一个关 心评价 , 而判 定 自己的思维途径或方式 是否需要 从 调整或发扬 。根据平 时课堂上积分 , 进行单元 成绩或者 期 中 、 末总结 , 期 以一定 比例计 入单元 成绩 或期 中成 绩 中去 , 这样能够 比较科学地评 价学生的学 习成绩 和综合 能力 情况 。同时也能激励学生 在平时学习 中积极 投入 , 才能 自觉养成善 于动脑 、 于思考 的 良好 习惯 。 善 总之 ,培养 学 生的创新 思维 需要教 师 的创 造性 劳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者:蒋海霞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3年第11期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第四中学蒋海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
下面就谈一谈自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提问设疑,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心理学证: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促使学生产生探讨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要及时点拨,铺路搭桥,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
即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
但这种“问”要由浅入深,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学生通过看书很快就能得出答案。
之后教师应进一步设问:中国革命在其他政党领导下能取得胜利吗?为什么说人民军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什么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保证?再如: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美、俄、日、德在这一时期面临的社会问题各是什么?它们各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创设这样的问题,通过启发步步深入解决以上问题,创设思维就转化为新颖而有价值的成果,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
二、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思维创新性活动的特点是创新而不是重复,它必须与众人、与前人不同,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教材上的某些观点大胆质疑,并正确分析评判,获得全新的思维成果。
如,鸦片战争后,签定《南京条约》,东南沿海被迫开放了许多通商口岸,这里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对中国向近代化发展有没有积极因素呢?通过引导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东南沿海自然经济瓦解,封建经济基础动摇,随着殖民经济的入侵,这些地区率先跨入了近代行列。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撰写简单 人物评传 。 目的是 培养学生综 合评 作用 ”等的固定 陈述 。 价历史人 物 的能力 ,提高学 生历史学 习的兴
我尝试 改变这种现状 ,赋予单一 的文本
创设 问题情 境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例如七 趣 。在一个课 题结 束的 时候 ,学习小组 提交 作业 丰富多彩 的形式 与内容。我鼓励 学生在 年级 ( 上) 《 西周兴亡 卜 课就有这样的导入语 了一份资 料详实 、图文并茂 、观点清楚 的报 做作业 的时候 ,可 以用 图画 、照 片、剪报 、
、
创设 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 的创新思 掘学生思维 的深度 。
习 的重 要环节 的作业练 习,教 师却往往 忽视
维
三、运用 多媒体教 学手段 教育论 文 。丰 了指导 学生充分 运感官 ,全 方位 、多 角度
创设 问题情 境是启迪 学生思维 的重要 开 富历史课 堂教 学 端. 在备课 过 程 中,教 师要有 目的的提 出各 种具有较 强启发 性的 问题 ,组 织学生讨论 ,
人们 常称北京 一带为燕 蓟之地 ,山东为齐鲁 告 。通过这 次活动 ,我欣喜地 看到 ,就 连以 互联 网资料来 表达 ,甚至 可以用手工 制作 、 大地 ,山西为 三晋之地 。这些地名 是怎样来 前 最不爱 背书 的学生 也忙前 忙后 地收集起 了 排 练 的 短剧 或 小 品来 表 现 … …鼓 励 学 生 以 的?从 西周 的制 度立 ,我们 可 以找 到问题 的 资料 ,在辩论 赛上 ,大 家在为辩 手们 的精 彩 看 、听 、触 、闻和想像 等多种 手段感受 知识 答案 。教师通过 学生齐读 或作为教 师教学导 表 现喝彩之余 ,自己也 无形 中接 触到 了大量 的存在 、进行学 问的探讨 ,完 成生动 活泼 、 入语 。激起学生 对本课学 习的热情 。新 课标 鲜 活的例子 ,从 而 比较 前面地 了解到 了真实 精彩纷呈的作业 。如讲 春秋 、战国的历史 时 , 教材辅栏 设置 的读读 、议议 是课堂上 培养学 的李鸿章 ,而 且通过这 次活 动 ,学生合作学 为让学 生对史实 能有一个更好 的认识 ,课 后 生创新思维 的最佳切人点 。如 : 《 春秋争 霸 》 习的方式及 团体意识也 都有所增 强。初次 尝 我安排 了一次精彩 的讲成语故 事 的比赛 。在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励和表扬 。又如 , 中英鸦片战争》 , 教《 时 我 提出 了这样一个 问题 : 鸦片战争后 , 东南沿 海被迫开放 了许多 通商 口岸 , 自然 经济开
起学生兴 趣 , 而激 发 其提 出如 下 疑 问 : 从
“ 第一次世 界大 战 中, 国也是 战胜 国 , 在 中 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却被当作战败国被反 分呢? 从而取得很好 的激疑效果。历史教 ” 学 中 的 激 疑 过 程 , 培 养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起 是 点 , 师 在 教 学 中要 注 意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教 有 意 识 地设 一 些 疑 点 , 让 学 生 意 识 到 时 时 要 有 疑 , 处 有 疑 。教 师 应 当适 时 激 发 学 生 处 思考 , 以期 探 讨 。 二 、 用 多媒 体 技 术 。 养 学 生 的 科 学 运 培 性 思 维 思 维 是 人 脑 对 客 观 事 物 的 概 括 和 间 接 反 映 , 映 了 事 物 的 本 质 属 性 和 内 在 的 规 反 律性联系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 现代教学 的基本要 求。多媒 体表现 力 强 , 信 息 量 大 , 以在 课 堂 再 现 历 史 场 景 , 过 可 通 观察直观画面 , 开丰富想 象 , 展 进行 积极思 维 , 从而 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能 力 、 象 能 力 、 合 分 析 能 力 以及 想 综 解决 问题的能力 , 促进思 维 向纵 深发 展 。如 我在讲 《 甲午中 日战争》 这一节 内容时 , 播放 了电影《 甲午风 云》 中的这样几个镜头 : 邓世 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 奋勇抗敌 , 壮烈殉 国 ; 鸿章下 令北洋 水师 “ 避 自 李 逃 保 ”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 , 肆铺 张 ; ; 大 北洋水 师在 威 海 卫 全 军 覆 没 。 进 而 引 导 学 生 思 考 : 什 么 为 亚洲 第 一 、 界第 六 的北 洋 水 师 在 短 时 间 里 就 毁 灭 世 在 日本 侵 略 者 的手 里 ? 从 而 激 发 起 学 生 积 极 思 考 的 热情 。再 联 系 李 鸿 章 退 缩 避 战 、 禧 太 后 铺 张 浪 费 慈 的镜 头 , 出 结论 : 政 府 的腐 朽 统 治 是 中 日甲午 战 得 清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主要目标,它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历史教学创新思维素质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主要目标,它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一、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师者为范,学生的很多行为和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都会受到教师的影响。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大胆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
要改变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表达、表演的机会。
教师授课各个环节都不能沿袭传统,也应有所创新。
比如变复习提问的传统方法,可用说乡土知识、讲新鲜故事导入等,教师的创新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新。
比如,我讲解九年级教材《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用在甘肃临夏家喻户晓的爱国将领朱贵的故事导入。
这种方式灵活新颖,贴近学生实际,既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培养热爱家乡之情。
二、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到:只有树立教学民主意识,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要有师生民主平等的意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有利于打破学生们的心智枷锁,有利于营造活泼生动的教育气氛。
课堂上,只有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议,才能碰撞出其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确立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创新的学习气氛。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
历史科目作为实现完成中学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他科目一样,其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
那么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我在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为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应该作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要想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要有一种宽松、自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教育氛围。
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冒险和主动精神,是我们在教学中的永恒追求。
这也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具备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
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创造性只能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涌现出来。
近期历史教材的改编和高考会考的改革,为历史教学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时机,尽管考试仍在进行,但难度大大降低,题型的变化,也逐渐摆脱了过去的那种单纯凭记忆的模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中学历史学科应该优化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为此,身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打破思维定式,对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优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综合加以运用,将历史知识赋予时代的气息,增加其神秘感和趣味性。
只有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不拘泥于满足对历史的传统见解上,我们才能做到既兼顾改革创新精神,又着眼于实际效果,真正作到学史知史,知史明志,以史为鉴的最高境界。
三、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学习环境我们强调创新思维精神,并不是说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相比,是处于次要的地位。
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 。这样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 观点新颖 的 发 展 。 总之 ,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历
二 、 中 历 史教 育界 于初 中 与 大 学 迭 出 , 富于创新 意识 , 高 并 教师要 及时 肯
之间 ,肩负着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任务。 定每个学生的辛勤劳动 , 对他们 的积极 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 教师 必须 以培
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 中, 师要 给学 师指导下课堂讨论 , 教 师生共 同释疑 。对 时 他 们 已经 有 了 一 定 的 基础 知 识 , 想 思 生提供尽 可能多的 自我 创设学 习的机
一
些难度较大的问题 , 内一时解决不 活 跃 , 于思 索 。 于 质疑 。 接 触 传 媒 课 善 敢 且
独树一帜 ”异想天开” “ 的思想 。 但在 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学生 的创新思维 的方法。它要求学生 能多角度 的 、 多元 于“ 和探 究能力也是 高考改革 和课程 改革 化 的 去 思 考 问 题 , 不 同 方 向 、 同 途 这 个 过 程 中 学 生 难 免 出 现 这 样 或 那 样 从 不 关注 的重点 , 也是造就创新人才 的迫切 径去寻求答案 ,从而产 生新 的设 想 、 新 的错误 , 于这些 , 对 教师 要及时 的给予 学 对于学生 的独树一帜 , 标新立 异 , 需要 。因此 , 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 了国 的观念和新的理论 。 生在学 习中不仅 鼓励 ,
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何 , 教师都不能简单 与事物之间各种各样 的关系全部揭示 。 争论 的气氛 , 营造 辨析 的氛围 , 使学 生
地予以阻止或否定 。 假如学生的每一次 因此 , 我们历史教 师就要 引导学 生去分 各抒 己见, 发学生 的想象力 。 激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及案例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及案例在传统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传授给学生死板枯燥的知识而非学习历史的方法,学生得到的也只是从教师那里“拓”下来的不够丰富的史实和一家之言的史观“摹本”,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掌握到应付一般问题的根本方法和准则。
而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学习历史的终极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并以此为工具来认识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与规律,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样才能达到“学史以明智”的目的。
所以,学习历史的意义,远不是应付考试所能概括的。
因此教师必须交出学习方法的“金钥匙”。
教育家叶圣陶也说,“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到学习历史一般方法的“金钥匙”呢?从源头上讲,莫过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因为任何历史观的获得是以某种思维方式作为起点的。
而针对当前我国历史教学的实际,学生思维品质中最坏的就是缺乏创新性,这严重束缚了学生智慧的发挥,也阻碍了“金钥匙”这个一般方法的取得,从长远来说,还严重影响着历史学研究的进步。
所以,笔者个人认为,改造现实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所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树立创新的志向,培养创新的才干,开展创新性的活动。
下面就培养创新思维的有关方法谈谈笔者个人体会。
(一)鼓励质疑,开发思路,多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潜质”。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
“学则须疑”。
笔者注意在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提问:1、紧扣“提问”的科学性,进行积极地开导帮助学生拨正认识,回归于史实认知的科学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者:吴琼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2期在现代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创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
而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因此在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人拟从创新意识培养具体方向及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新思维的具体培养方向1.培养学生“思维观察力”。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能够透过重重历史迷雾“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
在历史教学中,对于一些插图,特别是有关科技成就方面的插图,要多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去观察,这样学生就会成为知识的“发现者”,问题的“创造者”。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创造良好的问题意识环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见解。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教学活动应充分爱护、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积极思维。
同时,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在探究时那种“违反常识”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先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
中学历史教材特别是高中历史教材引入了一些史学界的争议,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史学研究动态,拓宽思路,开展独立思考,形成自己一定的看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方位地评价历史事件,多法解答历史现象,多重思考历史规律,多层认识历史结论。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从广度与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用历史上一些具有丰富想象力而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
试探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试探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创新教育进一步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成为大家积极探讨的热门话题。
历史学科是中学教育的基础课,是一门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思维素材。
因此,历史学科是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
那么,在历史教学怎样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呢?一、借助直观教学手段,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历史课内容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历史教学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既不能进行科学实验,也不能进行社会调查,而主要是依靠历史教师借助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人和事,使学生获得鲜明的历史现象,形成历史概念,进而揭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教师可以给追求新鲜感和审判情趣的学生讲述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展开一幅幅别开生面的历史画卷、一张张驰骋千里的历史地图,在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的同时,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历史是过去的知识,要把过去的事物展现在学生眼前,没有想象力是不行的;学生要把历史事件、人物活动以及中外关系等纵横复杂的事情联系起来分析,没有想象力是不行的。
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建立和谐的心理相容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实行民主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更活跃,想象力才能更丰富。
教师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将历史场面再现,以缩短学生与历史教材的时空距离,同时把历史教材上的语言文字、史料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有效强化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通过想象感知史料的能力,这个感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
三、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是真理的掌握者,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独占课堂,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无论他们的特长、素质、基础、能力、兴趣有什么不同,他们都要面对老师的“一言堂”,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其结果是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热情,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初探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初探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内容提要: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
历史学科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培育学生创造力的素材。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笔者在十年的历史教学中认识到: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开启创新思维的动力。
历史教师要创设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极力、竞争的教学机制,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思维2、创造问题情境,给学生开启创新思维的环境。
敢于质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3、巧妙发散,给学生开启创新思维的钥匙。
发散思维是一种新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挖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
历史课教学亦是如此。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
历史学科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培育学生创造力的素材。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史,通过对人类创造史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没有创新或缺少创新活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将衰落直至消亡;我们要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人们才可能激发出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笔者在十年的历史教学中认识到: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开启创新思维的动力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是真理的掌握者,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独占课堂,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这种师生关系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既是学生的长辈,又是学生的朋友。
师生在平等、互动的原则下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共同体。
著名教授叶澜曾经尖锐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些亟待改革的问题 。这是当前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推进素质
教育中主要要解决 的问题 , 如何解 决这些 问题?笔者认为可 以从 以下几方面来 考虑。
一
、
明确教 学评价的指导 思想 。 改进教学评价 的方 式方
法
教育教学评价有很强的导向功 能, 中学历史学科要推进 素质教育 , 就必须改进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 首先 , 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 的历史教育价值观。教学 评价是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行价值判断的 进 依据是教育价值观。 素质教育价值观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素 质 , 学生的全面发展 , 促进 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 组成 部分 , 评价历史教学 , 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 , 不是看学生 对具体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 , 而是要考查其 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
现开放性与多元化 ; 教学内容上 , 在 要允许教师根据学生 的 状况和教学的需要作灵活的处理和选择 ;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
模式的选择上 , 要鼓励 教师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主体的学习 模式 , 提倡开展课堂讨论 , 师生合作 , 生生互动。要通过研讨
问题培养学 生的历 史思维能力 , 树立科学的历史观 , 考查 教 学过程 , 不仅要看教 师对知 识结构 的把握和重点 、 难点的处 理, 更要看教师如何 导学 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 调动学 生主体作用 ,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 再次 , 要提倡多种方式评价学 生的学 业成绩 , 改进评价 模式和评价 策略 ; 重知识考查向重素质教育 、 要从 重能力 考 查的转变 , 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 。学生平时的
在历史教学 中如何培 养学 生的创新 思维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除了传授历史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主动探求、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和解决办法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授课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性讲述、图片展示、实地考察等方法,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出问题和思考。
二、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学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授某个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影响,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来展开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过分指导学生的学习,而是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历史课题,让学生进行独立的研究和探索。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独立完成的研究报告。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组织创新活动和项目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创新活动和项目。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历史主题的展览、论坛或演讲比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让学生从源头上获取历史知识,并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和创新观点。
五、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不局限于传统的笔头作业。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歌曲创作、舞蹈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摘要:传统教学中,中学生大多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方式学习历史,这与以主动接受和探究发现紧密结合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历史学习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往往使学生形成一种定向、定势思维,不利于学生转换视角产生创新思维,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针对这一弊端,自己再教学工作中尝试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也有些许感悟,以求实现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早在3000年前古希腊人普鲁塔戈就曾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而今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也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但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手段却较为单一。
绝大多数学生仅凭历史教材和练习册学习历史。
上课“勾”教材、课后“对”教材、考前“背”教材,成为中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要环节。
这虽然也可以学到一些历史知识,掌握一些历史学习方法。
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也长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新颖性、发散性、变异性和流畅性。
历史教学要改变学生原来的机械学习、个体学习和接受学习的旧方式,积极地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崭新学习方式。
这就需要教师大刀阔斧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变革,赋予历史教学以鲜活的生命,让历史课堂真正变成学生施展个人才华,发表个人
见解的大舞台。
本人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几种“创新历史教学”的设计方案。
一、大胆引进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历史课堂教学
对历史的认识,亦即历史的结论,形成于历史学习过程发生之后,而不存在于历史学习过程发生之前。
走进历史,发现问题,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辨别、论证,得到答案,这是现代历史学习的一般程序。
然而反思我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可以发现其编写方式长期以来往往是用单一的史观裁剪史料,最后推演出历史结论。
这种“一锤定音”的简单表述就造成了教材中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简单片面,或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
久而久之,中学生也总是习惯于对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下简单的是非之论。
这种强调”定论”、服从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说是违背求真、务实、怀疑、批判和探索的历史科学精神的。
可以说,如果我们仍然只用一种史观、一种结论去编织近代史,最后只会把丰富的、多元化的历史简化了,留给一代中学生的就仍然是一幅片面的、残缺的历史图景。
如对近代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中学教科书一般都把他写成了昏庸无能、卖国求荣的汉奸;相反央视一套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却成了高瞻远瞩、一心为公、忍辱负重的爱国政治家。
这些强烈反差使学生对历史的真相提出了激烈地质疑―如果电视剧的描述是真的,那么我们在教科书里学到的又是什么呢?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如果上述反面人物特别是李鸿章都是爱国的政治家,那么离给秦桧翻案的日子也不远了。
诸如此类的质疑还表现
在对曾国藩、袁世凯等的评价上。
当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质疑时,本身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了。
面对这种可喜的现象,如果我们再一味地坚持让学生死记课本观点的话,只会造成学生积极性瞬间被打消,更别说培养什么历史兴趣了。
认识到这一点后,为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也为了使学生多角度地了解真实的李鸿章。
我设计了一个“李鸿章,爱国者或卖国贼?”的课题,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撰写简单人物评传。
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一个课题结束的时候,学习小组提交了一份资料详实、图文并茂、观点清楚的报告。
通过这次活动,我欣喜地看到,就连以前最不爱背书的学生也忙前忙后地收集起了资料,在辩论赛上,大家在为辩手们的精彩表现喝彩之余,自己也无形中接触到了大量鲜活的例子,从而比较前面地了解到了真实的李鸿章,而且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及团体意识也都有所增强。
初次尝到胜利的果实后,我又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我眼中的秦始皇”、“辛亥革命是成功了或是失败了?”的辩论赛,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与时代潮流结合,开展专题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能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千百年来的古训尚且如此,我们今天的历史教学就更不能满足于追求象牙塔里的学问,而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了解过去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将来。
当今世界,风云变换,每个事件后面都有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渊源。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将历史知识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
针对此,我创设了“寻找身边的历史”的活动,要求学生广泛收集资料用专题演讲的形式对身边的大事或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追本溯源”。
如围绕着现在普遍关心的“台独”和台湾归属问题,我就让学生围绕着台湾的过去、现在、未来问题开展了“台湾—想说分手也很难”的时事开讲活动。
围绕日本篡改教科书事件和申请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我就组织学生编写了《日本侵华大事记》的编年册,当图文并茂、激情盎意的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时,我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战争本身引向对战争所造成的对人类的伤害上面。
那一刻我听到了学生低声的啜泣,我感受到了学生的义愤填膺。
我想此时不用我多说,他们也已经感受到为什么“要反对战争,要珍爱和平”?
三、大胆进行“作业的革命”
如果学生交来的作业本中画的是面目可憎的秦始皇,如果整个作业本就是一份《中国近代屈辱泪》的手抄报。
或者学生要问你“什么是“东交民巷”等等,你会有什么反应?我就经常收到这样的作业本,而且总是乐此不疲地批阅着。
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已经注意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没有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
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每一段丰富多彩的历史都成为单调的“原因、过程、意义”或者“背景、内容、作用”等的固定陈述。
我尝试改变这种现状,赋予单一的文本作业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
我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始终告诫自己,以后你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一只只被驯化的羊,而是一头头充满睿智和无穷创造力的狼,只有自己永保创新的激情,你谱写出的才是永不停息的灵动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