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学案1-6单元知识整合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物理知识,巩固基础概念和理论;2. 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4.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2. 光学3. 电学4. 力学5. 热学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复习1. 复习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 复习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和电磁波谱;3. 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和练习;4. 布置相关作业。

第二课时:光学复习1. 复习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折射定律;2. 复习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3. 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和练习;4. 进行光的实验操作,如光的折射实验等;5. 布置相关作业。

第三课时:电学复习1. 复习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2. 复习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3. 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和练习;4. 进行电路实验操作,如串、并联电路的搭建和测量等;5. 布置相关作业。

第四课时:力学复习1. 复习牛顿三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2. 复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和平衡条件;3. 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和练习;4. 进行力学实验操作,如力的合成实验等;5. 布置相关作业。

第五课时:热学复习1. 复习热传递的基本方式和热力学第一定律;2. 复习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机效率;3. 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和练习;4. 进行热学实验操作,如热传导实验等;5. 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评估:1. 在每节课结束时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 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3.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检验学生对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4.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或科学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课本资料;2. 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3.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4. 相关习题和试卷。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4.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2009年高三一轮复习全套教案第一部分力学§1. 力一、力重力和弹力二、摩擦力三、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五、物体的平衡六、解答平衡问题时常用的数学方法七、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平衡问题八、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2. 物体的运动一、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三、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四、直线运动的图象五、追及与相遇问题§3. 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二、牛顿第二定律三、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已知受力求运动)四、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已知运动求力)五、牛顿第二定律应用(超重和失重问题)§4.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一、曲线运动二、平抛运动三、平抛运动实验与应用四、匀速圆周运动五、圆周运动动力学六、万有引力定律§5. 动量一、冲量和动量二、动量定理三、动量守恒定律四、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6. 机械能一、功和功率二、动能定理三、机械能守恒定律四、功能关系五、综合复习(2课时)§7.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简谐运动二、典型的简谐运动三、受迫振动与共振四、机械波五、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声波第二部分热学§1. 分子动理论热和功一、分子动理论二、物体的内能热和功§2.气体、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一、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二、固体和液体的性质第三部分电磁学§1. 电场一、库仑定律二、电场的性质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四、电容器§2. 恒定电流一、基本概念二、串、并联与混联电路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3.磁场一、基本概念二、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三、洛伦兹力四、带电粒子在混合场中的运动§4.电磁感应一、电磁感应现象二、楞次定律(2课时)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课时)§5.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一、正弦交变电流(2课时)二、电磁场和电磁波第四部分光学§1.几何光学一、光的直线传播二、反射平面镜成像三、折射与全反射§2.光的本性一、光的波动性二、光的粒子性三、光的波粒二象性第五部分原子物理学§1.原子和原子核一、原子模型二、天然放射现象三、核反应四、核能第一部分力学§1. 力一、力重力和弹力目的要求:理解力的概念、弄清重力、弹力,会利用胡克定律进行计算知识要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3)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相互作用力与物体平衡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相互作用力与物体平衡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相互作用力与物体平衡本章知识点:1、力的概念及合成与分解。

2、重力、弹力、摩擦力。

3、共点力及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合F0.一、例题:第一课时考点一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例:一袋密封很好的大米从吉林被运往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它的质量(填“变化”或“不变”),但重量却(填“变化”或“不变”),原因是在地球表面。

考点二弹力方向的判断例:画出下列物体所受的弹力.二、习题题型一:运用假设法判断弹力的存在1、如图所示有一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并和光滑斜面AB接触,球静止.分析球所受的弹力.2、如图所示小球A在内壁光滑的车厢内随车厢一起向右运动,试分析车厢后壁对球的弹力情况.题型二:弹力的方向分析及大小的计算1、如图所示用轻质细杆连接的A、B两物体正沿着倾角θ为的斜面匀速下滑,已知斜面的粗糙程度是均匀的,A、B两物体与斜面的接触情况相同.试判断A和B之间的细杆上是否有弹力.若有弹力,求出该弹力的大小;若无弹力,请说明理由.2.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G A=3 N、G B=4 N,A用悬绳挂在天花板上,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轻弹簧上的弹力F =2 N ,则绳中( )张力F1和B 对地面的压力F 2的可能值分别为A .7 N 和10 NB .5 N 和2 NC .1 N 和6 ND .2 N 和5 N3、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于P 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 N .O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F =mgtan θB .F =mg tan θC .F N =mgtan θD .F N =mg tan θ4.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重力为G 的小球,小球与固定在天花 板上的绳子相连,小球保持静止状态.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θ.若绳子的拉力大小 为F ,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为F1,则 A .F 1=F B .F 1=Gcos θ C .F =Gcos θ D .Fcos θ=Gsin θ题型三 弹簧产生的弹力1、 如图9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A 放在地面上的竖直轻弹簧B 上,且弹簧B 分别与地面和物体A 相连接.现用细绳跨过定滑轮将物体A 与另一轻弹簧C 连接,当弹簧C 处在水平位置且右端位于a 点时它没有发生形变.已知弹簧B 和弹簧C 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不计定滑轮、细绳的质量和摩擦.将弹簧C 的右端由a 点沿水平方向拉到b 点时,弹簧B 的弹力变为原来的23,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2、如图所示,原长分别为L 1和L 2,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 1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m 2的另一物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求:(1)这时两弹簧的总长.(2)若用一个质量为M 的平板把下面的物体竖直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两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求这时平板受到下面物体m 2的压力.第2课时 一、 例题考点一 静摩擦力例1.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分析下列各种情况下物体A 是否受摩擦力的作用及其方向例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x .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 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x .斜面倾角为30°,如图1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 A .等于零B .大小为12mg ,方向沿斜面向下C .大小为32mg ,方向沿斜面向上D .大小为mg ,方向沿斜面向上考点二 对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的理解例: 如图2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 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 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 1和F 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3-1B .2- 3C .32-12D .1-32二、习题题型一 应用“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1、 如图3所示是主动轮P 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Q 的示意图,A 与B 、C 与D 分别是皮带上与轮缘上相互接触的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CD )A .B 点相对于A 点运动趋势方向与B 点运动方向相反B .D 点相对于C 点运动趋势方向与C 点运动方向相反 C .D 点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与D 点运动方向相同D .主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阻力,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2、指明图4中物体A 在以下四种情况下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1)物体A 静止于斜面上,如图甲所示;(2)物体A 受到水平拉力F 作用而仍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乙所示;(3)物体A 放在车上,在刹车过程中,A 相对于车厢静止,如图丙所示; (4)物体A 在水平转台上,随转台一起匀速转动,如图丁所示题型二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如图5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 cm ,一端固定于质量m =2 kg 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 .(g =10 m/s 2)(1)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弹簧拉长12 cm 时,物体恰好匀速运动,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2)若将弹簧拉长11 cm 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3)若将弹簧拉长13 cm 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2、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放一物体A ,A 上再放一质量为m 的物体B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施加一水平力F 于A (如图6所示),计算下列情况下A 对B 的摩擦力. (1)当A 、B 一起做匀速运动时.(2)当A 、B 一起以加速度a 向右匀加速运动时. (3)当力F 足够大而使A 、B 发生相对滑动时.(4)当A 、B 发生相对滑动,且B 物体的15伸到A 的外面时.3、如图9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作用下,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 的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 BD )A .无摩擦力B .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C .支持力为(M +m )gD .支持力小于(M +m )g4、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 上叠放着物体B .A 和B 之间有一个被压缩的弹簧.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B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B .B 对A 的摩擦力向右C .地面对A 的摩擦力向右D .地面对A 没有摩擦力题型三 滑动摩擦力的分析问题1、 如图7所示,人重600 N ,木块A 重400 N ,人与木块、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现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摩擦不计,求:(1)人对绳的拉力;(2)人脚对A 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粗糙斜面上放一物体,重力为G ,现在用与斜面底边平行的力F =G2推物体,物体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1)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2)物体的运动方向与斜面底边成多大的夹角?第三课时 一、例题考点一 合力的范围及共点力合成的方法 例1.合力范围的确定(1)有两个共点力F 1=8 N ,F 2=15 N ,则 N ≤F 合≤ N 且随二力夹角的增大,F 合逐渐 . (2)有三个共点力:F 1=8 N ,F 2=15 N ,F 3=15 N ,则 N ≤F 合≤ N . 如:F 1=8 N ,F 2=15 N ,F 3=3 N ,则 N ≤F 合≤ N 例2.共点力的合成(1)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 定则 (2)求出以下三种特殊情况中二力的合力:考点二 力的分解的方法 例1.按力的效果分解找出重力G 的两个作用效果,并求它的两个分力.如图3所示 F 1= ,F 2= (用G 和θ表示)例2. 关于一个力的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有唯一解 B .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有唯一解C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唯一解D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方向,有唯一解考点三 正交分解法1.定义:把各个力沿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的方法用途:求多个共点力的合力时,往往用正交分解法.2.步骤:如图5所示,(1)建立直角坐标系;通常选择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建立x 、y 轴让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2)把不在坐标轴上的各力向坐标轴进行正交分解. (3)沿着坐标轴的方向求合力F x 、F y .(4)求F x 、F y 的合力,F 与F x 、F y 的关系式为:F =F 2x +F 2y .方向为:tan α=F y /F x 例1.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 ,A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上,B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下,C 中F 竖直向上,D 中F 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二、习题题型一 力的效果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如图6所示,用一根长1 m 的轻质细绳将一幅质量为1 kg 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 N ,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 取10 m/s 2)( )A .32 mB .22 mC .12 mD .33m2、如图7所示,α=30°,装置的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若用F =100 N 的水平推力使滑块B 保持静止,则工件上受到的向上的弹力多大?题型二 理解合力与分力间的关系1、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有关它们的合力与分力关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 B .合力的大小随分力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C .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D .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2、下列关于合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合力是原来几个力的等效代替,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B .两个力夹角为θ(0≤θ≤π),它们的合力随θ增大而增大C .合力的大小总不会比分力的代数和大D .不是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也能进行力的合成的运算题型三 物体的受力分析1、 如图8所示,运动员用竖直的胶皮乒乓球板去推挡水平飞来的上旋乒乓球.试分析推挡瞬间乒乓球所受的力,标明每一个力的名称和方向.2、 如图9所示,物体A 靠在倾斜的墙面上,在与墙面和B 垂直的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试分析A 、B 两物体受力的个数.题型四 力的合成与分解综合问题1、 如图10所示是一种研究劈的作用的装置,托盘A 固定在细杆上,细杆放在固定的圆孔中,下端有滚轮,细杆只能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在与托盘连接的滚轮正下面的底座上也固定一个滚轮,轻质劈放在两滚轮之间,劈背的宽度为a ,侧面的长度为l ,劈尖上固定的细线通过滑轮悬挂质量为m 的砝码,调整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M ,可以使劈在任何位置时都不发生移动.忽略一切摩擦和劈、托盘、细杆与滚轮的重力,若a =35l ,试求M 是m 的多少倍?2、 风筝(图11甲)借助于均匀的风对其作用力和牵线对其拉力的作用,才得以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如图11乙所示,风筝平面AB 与地面夹角为30°,风筝质量为300 g ,求风对风筝的作用力的大小.(风对风筝的作用力与风筝平面相垂直,g 取10 m/s 2)3.如图13所示,将足球用网兜挂在光滑的墙壁上,设绳对球的拉力为F 1,墙壁对球的支持力为F 2,当细绳长度变短时( )A .F 1、F 2均不变B .F 1、F 2均增大C .F 1减小,F 2增大D .F 1、F 2均减小4.如图15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一个滑块在弹簧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弹簧的拉力与斜面平行,大小为7 N ,求滑块的重力与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第四课时 一、例题考点一 受力分析的步骤与方法例1.如图1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壁上,在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 (1)此时物体B 的受力个数为 个.(2)若物体A 固定在墙上,其他条件不变,则B 物体受力个数可能为 个和 个.(3)若将力F 改为水平向左的力仍作用在物体B 上,其他条件不变,则物体B 受 个力.例2.L 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 相连,如图2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A.3 B.4 C.5 D.6考点二共点力平衡问题的理解与应用例1.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3所示,在此过程中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二、习题题型一用图解法求动态变化问题1.如图4所示,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有一块可绕其下端转动的挡板P,今在挡板与斜面间夹有一个重为G的光滑球.试求挡板P由图示的竖直位置逆时针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球对挡板压力的最小值.2. 如图5所示,两根等长的绳子AB和BC吊一重物静止,两根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60°.现保持绳子A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将绳子BC逐渐缓慢地变化到沿水平方向,在这一过程中,绳子BC的拉力变化情况是 ( )A.增大 B.先减小,后增大C.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题型二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平衡问题1.如图6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2.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放置,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7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F N和细绳上的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A.F N不变,F变大B.F N不变,F变小C.F N变大,F变大D.F N变大,F变小题型三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1.物体A的质量为2 kg,两根轻细绳b和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A上,在物体A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θ角的拉力F,相关几何关系如图8所示,θ=60°.若要使两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的大小范围.(g取10 m/s2)2.两根长度相等的轻绳,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上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M、N点,M、N两点间的距离为l,如图12所示,已知两根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F T,则每根绳子的长度不得短于多少?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例题:例1、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B.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下图中的 ( )例2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4中,请作出F-L图线.(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 cm,劲度系数k=________ N/m.(3)试根据以上该同学的实验情况,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不必填写其实验测得的具体数据)(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在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1.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5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的原长比b的长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2.(2008·北京理综)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1)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测量记录表:(2)37(3)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d1=L4-L0=6.90 cm,d2=L5-L1=6.90 cm,d3=L6-L2=7.00 cm.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4=________=________ cm.(4)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 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ΔL,Δ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ΔL=______.代入数据解得ΔL=____________ cm.(5)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 N/m.(g取9.8 m/s2)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例题例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__.a.测量细绳的长度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例2:李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如图3所示.(1)试在图3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3)如图4所示是张华和李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图示)答: __________________.(4)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写出两种情况)答: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1.如图5所示,在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橡皮筋一端固定于P点,另一端连接两个弹簧秤,并使该端拉至O点,两个F2(α+β<90°),现使F1大小不变地沿顺时针转过某一角度,要使结弹簧秤的拉力分别为F点仍在O处,相应地使F2的大小及图中β角发生变化.则相应的变化可能是A.F2一定增大B.F2可能减少C.β角一定减小D. β角可能增大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学案自由落体运动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学案自由落体运动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学案自由落体运动【知识要点】 一、自由落体运动⑴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从静止开始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确实是自由落体运动,确实是讲,物体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

⑵由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故可充分利用比例关系。

二、应用自由落体规律时应注意的咨询题⑴自由落体运动,其两个条件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⑵自由落体运动中,中间某段的运动叫竖直下抛运动,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去解决。

三、竖直上抛运动⑴物体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后,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⑵两种常见的处理方法:①分段法:将上升时期看作加速度大小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上升时期的末速度为零;下落时期为自由落体运动。

②整体法:将上升时期和下降时期统一看成是初速度向上、加速度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两个推论:①上升的最大高度h=gv 22;②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的时刻t=v 0/g 。

【典型例题】[例1]将物体竖直上抛后,能正确表示其速率v 随时刻t 变化关系的图线是图中的( )[例2]某同学身高1.8m ,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竞赛,起跳后躯体横着越过了1.8m 高度的横杆。

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 )A.2m/s B.4m/s C.6m/s D.8m/s[例3] 从空中同一点先后有两个物体落下,假设以其中一个物体作为参考系,另一个物体作何种运动?[例4]一条铁链长5 m,铁链上端悬挂在某一点,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铁链通过悬点正下方25 m处某一点所用的时刻是______ s.(取g=10 m/s2)[例5]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224 m时,运动员离开飞机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刻后,赶忙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12.5 m/s2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本教案是针对高考物理考试的第一轮复习内容而制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本教案内容全面、系统、科学,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在物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基础知识复习1. 电学基础(1) 电荷守恒定律电路中的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时刻,电路中封闭表面内的总电量不变,即电路中的电荷守恒。

(2) 电流和电量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运动所产生的效应,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电量是电荷的数量单位。

(3) 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电势差是一个物理量,描述两点之间发送电场力所需要的能量,记作V。

电场强度是受力电荷单位所受的电场力,记作E。

2. 光学基础(1) 光的传播方式光线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弯曲传播两种,其中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弯曲传播是光在介质分界面反射、折射、绕射、散射等情况下的传播方式。

(2) 光的物理特性光的物理特性包括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

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干涉是指两束光线相遇时发生的相长、相消的现象。

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在它们的背后弯曲或弯曲而通过物质时,光线被散射以产生图案。

二、解题技巧提高1. 答题方法在做物理题目时,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

特别是在考试中,要注重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类讨论,并在解答中加上必要的图像。

2. 常见难点在物理学习中,对于电学和光学方面的知识,并不如力学那么直观,因此很容易出现一些难点。

如电荷分布和场强方向的计算、光线的衍射现象等,这些难点需要同学们进行反复训练。

三、课堂实践操作1. 电路实验电路实验是检验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势差、电容器和电阻的作用,提高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光学实验光学实验是学生了解光的性质和传播方式的有效方式。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全套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全套学案

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Ⅱ 1.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动量和动量的变化量这两个概念常穿插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中考查.2.动量守恒定律结合能量守恒定律来解决碰撞、打击、反冲等问题,以及动量守恒定律与圆周运动、核反应的结合已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3.波粒二象性部分的重点内容是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规律和光电效应方程,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德布罗意波是理解的难点.4.核式结构、玻尔理论、能级公式、原子跃迁条件在选做题部分出现的几率将会增加,可能单独命题,也可能与其它知识联合出题.5.半衰期、质能方程的应用、计算和核反应方程的书写是高考的热点问题,试题一般以基础知识为主,较简单.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Ⅰ光电效应Ⅰ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Ⅰ氢原子光谱Ⅰ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Ⅰ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半衰期Ⅰ放射性同位素Ⅰ核力、核反应方程Ⅰ结合能、质量亏损Ⅰ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Ⅰ射线的危害和防护Ⅰ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导学目标 1.理解动量、动量变化量的概念,并能与动能区别.2.理解动量守恒的条件,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碰撞、打击、反冲等问题.一、动量、动能、动量的变化量[基础导引]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速度大的物体,它的动量一定也大()(2)动量大的物体,它的速度一定也大()(3)只要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物体的动量也保持不变()(4)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大则该物体的速度变化一定越大() [特别提醒 1.因为速度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所以动量也跟参考系的选择有关,通常情况下,物体的动量是相对地面而言的.2.物体动量的变化率ΔpΔt等于它所受的力,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动量守恒定律[基础导引]关于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系统动量就不可能守恒B.只要系统中有一个物体具有加速度,系统动量就不守恒C.只要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就守恒D.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加速度都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守恒[知识梳理]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2.表达式(1)p=p′,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2)m1v1+m2v2=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和.(3)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的增量等大反向.(4)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3.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1)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______,而不是系统内每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为零.(2)近似适用条件: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系统所受到的外力.(3)如果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三、碰撞[基础导引]质量为m、速度为v的A球跟质量为3m且静止的B球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因此,碰撞后B球的速度可能有不同的值.请你论证:碰撞后B球的速度可能是以下值吗?(1)0.6v(2)0.4v(3)0.2v.[知识梳理]碰撞现象(1)碰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相遇的极短时间内产生非常大的相互作用力,而其他的相互作用力相对来说显得微不足道的过程.(2)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_,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3)非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___,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4)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物体的形变完全不能恢复,以致两物体合为一体一起运动,即两物体在非弹性碰撞后以同一速度运动,系统机械能有损失.考点一动量守恒定律考点解读1.守恒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2)系统受到的合力不为零,但当内力远大于外力时,系统的动量可近似看成守恒.(3)当系统在某个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时,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2.几种常见表述及表达式(1)p=p′(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2)Δp=0(系统总动量不变).(3)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中(1)的形式最常用,具体到实际应用时又有以下三种常见形式:①m1v1+m2v2=m1v1′+m2v2′(适用于作用前后都运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②0=m1v1+m2v2(适用于原来静止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比如爆炸、反冲等,两者速率与各自质量成反比).③m1v1+m2v2=(m1+m2)v(适用于两物体作用后结合为一体或具有相同速度的情况,如完全非弹性碰撞).典例剖析例1(2011·山东理综·38(2))如图1所示,甲、乙两船的总质量(包括船、人和货物)分别为10m、12m,两船沿同一直线上的同一方向运动,速度分别为2v0、v0.为避免两船相撞,乙船上的人将一质量为m的货物沿水平方向抛向甲船,甲船上的人将图1货物接住,求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不计水的阻力) 思维突破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确定系统的组成(系统包括哪几个物体及研究的过程); (2)进行受力分析,判断系统动量是否守恒(或某一方向上动量是否守恒); (3)规定正方向,确定初、末状态动量; (4)由动量守恒定律列出方程;(5)代入数据,求出结果,必要时讨论说明.跟踪训练1 A 球的质量是m ,B 球的质量是2m ,它们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动量运动.B 在前,A 在后,发生正碰后,A 球仍朝原方向运动,但其速率是原来的一半,碰后两球的速率比v A ′∶v B ′为 ( )A.12B.13 C .2 D.23 考点二 碰撞现象 考点解读1.碰撞的种类及特点分类标准 种类 特点机械能是 否守恒 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 完全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损失最大碰撞前后 动量是否 共线对心碰撞(正碰) 碰撞前后速度共线 非对心碰撞(斜碰)碰撞前后速度不共线2.弹性碰撞的规律两球发生弹性碰撞时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以质量为m 1,速度为v 1的小球与质量为m 2的静止小球发生正面弹性碰撞为例,则有m 1v 1=m 1v 1′+m 2v 2′ 12m 1v 21=12m 1v 1′2 +12m 2v 2′2 解得v 1′=(m 1-m 2)v 1m 1+m 2 v 2′=2m 1v 1m 1+m 2结论 1.当两球质量相等时,v 1′=0,v 2′=v 1,两球碰撞后交换了速度. 2.当质量大的球碰质量小的球时,v 1′>0,v 2′>0,碰撞后两球都向前运动. 3.当质量小的球碰质量大的球时,v 1′<0,v 2′>0,碰撞后质量小的球被反弹回来. 3.碰撞现象满足的规律 (1)动量守恒定律. (2)机械能不增加. (3)速度要合理:①若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v后>v 前,碰后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若碰图2图3图4图5 后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v 前′≥v 后′.②碰前两物体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 典例剖析例2 光滑水平面上,用弹簧相连接的质量均为2 kg 的A 、B 两 物体都以v 0=6 m/s 的速度向右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 4 kg 的物体C 静止在前方,如图2所示,B 与C 发生碰撞后 粘合在一起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 (1)弹性势能最大值为多少?(2)当A 的速度为零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多少?思维突破 含有弹簧的碰撞问题,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因此碰撞过程为弹性碰撞.本题也是一个多次碰撞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一定要注意系统的选取和过程的选取,同时要注意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解题.跟踪训练2 如图3所示,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滑块 A 、B 、C ,质量分别为m A =m C =2m ,m B =m ,A 、B 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滑块不拴 接).开始时A 、B 以共同速度v 0运动,C 静止.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 、B 被弹开,然后B 又与C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求B 与C 碰撞前B 的速度.A 组 动量守恒的判定1.如图4所示,一内外侧均光滑的半圆柱槽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槽的 左侧有一竖直墙壁.现让一小球(可认为质点)自左端槽口A 点的正上 方从静止开始下落,与半圆槽相切并从A 点进入槽内.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 .小球离开右侧槽口以后,将做竖直上抛运动 B .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C .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 .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的动量不守恒B 组 动量守恒的应用2.如图5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车上有n个质量为m 的小球,现用两种方式将小球相对于地面以恒定速度v 向右水平抛出,第一种方式是将n 个小球一起抛出;第二种方式是图6将小球一个接一个地抛出,比较用这两种方式抛完小球后小车的最终速度( ) A .第一种较大 B .第二种较大 C .两种一样大 D .不能确定 3. 如图6所示,光滑水平面上两小车中间夹一压缩了的轻弹 簧,两手分别按住小车,使它们静止,对两车及弹簧组成的 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手同时放开后,系统总动量始终为零B .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动量不守恒C .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总动量向左D .无论何时放手,两手放开后在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系统总动量都保持不变,但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为零C 组 碰撞问题4.(2011·福建理综·29(2))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速度大小为v 的A 球与质量为2m 、静止的B 球碰撞后,A 球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相反.则碰撞后B 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 .0.6 vB .0.4 vC .0.3 vD .0.2 v5.质量为M 的物块以速度v 运动,与质量为m 的静止物块发生正碰,碰撞后两者的动量正好相等.两者质量之比M /m 可能为 ( ) A .2 B .3 C .4 D .5图2图3图4课时规范训练(限时:60分钟)一、选择题1.木块a 和b 用一根轻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紧靠 在墙壁上,在b 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使弹簧压缩,如图1所示, 当撤去外力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a 尚未离开墙壁前,a 和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a 尚未离开墙壁前,a 和b 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C .a 离开墙壁后,a 和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 .a 离开墙壁后,a 和b 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2.如图2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平板车,车的两端分 别站着人A 和B ,A 的质量为m A ,B 的质量为m B ,m A >m B .最初人和车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在,两人同时由静止开始相向而行,A 和B 对地面的速度大小相等,则车 ( ) A .静止不动 B .左右往返运动C .向右运动D .向左运动3.斜向上抛出一个爆竹,到达最高点时(速度水平向东)立即爆炸成质量相等的三块,前面一块速度水平向东,后面一块速度水平向西,前、后两块的水平速度(相对地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大于爆炸前瞬间爆竹的速度 B .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可能水平向西C .爆炸后三块将同时落到水平地面上,并且落地时的动量相同D .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动能可能小于爆炸前的瞬间爆竹的总动能 4.(2011·大纲全国·20)质量为M 、内壁间距为L 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3所示.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 度v ,小物块与箱壁碰撞N 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并与箱子保持相对静止.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 ) A.12m v 2 B.12mM m +M v 2 C.12NμmgL D .NμmgL 5.A 、B 两球之间压缩一根轻弹簧,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已 知A 、B 两球质量分别为2m 和m .当用板挡住A 球而只释放B 球时,B 球被弹出落于距桌边距离为x 的水平地面上,如图4 所示.当用同样的程度压缩弹簧,取走A 左边的挡板,将A 、B 同时释放,B 球的落地点距桌边的距离为 ( )图1图5图6图7图8A.x 3B.3x C .x D.63x 6.质量都为m 的小球a 、b 、c 以相同的速度分别与另外三个质量都为M 的静止小球相碰后,a 球被反向弹回,b 球与被碰球粘合在一起仍沿原方向运动,c 球碰后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m 一定小于M B .m 可能等于MC .b 球与质量为M 的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大D .c 球与质量为M 的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大 7.如图5所示,物体A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 的左边固定 有轻质弹簧,与A 质量相等的物体B 以速度v 向A 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A 、B 始终沿同一直线运动,则A 、B 组成的系统动 能损失最大的时刻是 ( ) A .开始运动时 B .A 的速度等于v 时 C .B 的速度等于零时 D .A 和B 的速度相等时8.A 、B 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 球的动量是5 kg·m/s ,B 球的动量是7 kg·m/s.当A 球追上B 球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 、B 两球的动量可能值分别是( )A .6 kg·m/s,6 kg·m/sB .3 kg·m/s,9 kg·m/sC .-2 kg·m/s,14 kg·m/sD .-5 kg·m/s,15 kg·m/s9.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它们成一条直 线,2、3小球静止并靠在一起,1球以速度v 0射向它们, 如图6所示.设碰撞中不损失机械能,则碰后三个小球的速度可能是 ( )A .v 1=v 2=v 3=13v 0B .v 1=0,v 2=v 3=12v 0C .v 1=0,v 2=v 3=12v 0 D .v 1=v 2=0,v 3=v 0二、非选择题10.(2011·课标·35(2))如图7,A 、B 、C 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 ,置 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B 、C 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 和C 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 、C 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 以初速度v 0沿B 、C 的连线方向 朝B 运动,与B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 与A 、B 分离.已知C 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v 0.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11. 如图8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有长L =2 m 的挡板C ,质量m C=5kg ,在其正中央并排放着两个小滑块A 和B ,m A =1 kg ,m B =3kg,开始时三个物体都静止.在A、B间放有少量塑胶炸药,爆炸后A以6 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A、B中任意一块与挡板C碰撞后,都粘在一起,不计摩擦和碰撞时间,求:(1)当两滑块A、B都与挡板C碰撞后,C的速度是多大;(2)A、C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复习讲义基础再现一、基础导引(1)×(2)×(3)×(4)√二、基础导引 C知识梳理 1.不受外力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 2.(2)m1v1′+m2v2′ 3.(1)零三、基础导引见解析解析若A和B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则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可以解得B获得的最大速度为v max=2m1m1+m2v=2mm+3mv=0.5v若A和B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则碰撞之后二者连在一起运动,B获得最小的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知m1v=(m1+m2)v minv min=m vm+3m=0.25vB获得的速度v B应满足:v min≤v B≤v max,即0.25v≤v B≤0.5v. 可见,B球的速度可以是0.4v,不可能是0.2v和0.6v.知识梳理(2)守恒(3)不守恒课堂探究例14v0跟踪训练1 D例2(1)12 J(2)0跟踪训练29 5 v0分组训练1.CD 2.C 3.ACD4.A5.AB课时规范训练1.BC2.D3.A4.BD5.D6.AC7.D8.BC 9.D 10.13m v 2011.(1)0 (2)15 J图1第2课时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导学目标 1.能认识光电效应现象,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会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2.掌握光电效应方程,会计算逸出功、极限频率、最大初动能等物理量.一、黑体辐射与能量子 [基础导引]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温度无关,只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情况有关 ( ) (2)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不反射 ( ) (3)带电微粒辐射和吸收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 ( ) (4)普朗克最先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 ( ) [知识梳理] 1.黑体与黑体辐射(1)黑体:是指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 (2)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①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的电磁波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 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②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 关,如图1所示.a .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b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2.能量子(1)定义:普朗克认为,带电微粒辐射或者吸收能量时,只能辐射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即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2)能量子的大小:ε=h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 称为普朗克常量.h =6.626×10-34J·s(一般取h =6.63×10-34J·s).特别提醒 在微观世界中能量是量子化的,或者说微观粒子的能量是分立的.二、光电效应 [基础导引]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νc ,则 ( ) A .当用频率为2νc 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B .当用频率为2νc 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νcC .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 时,若ν增大,则逸出功增大D .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 时,若ν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知识梳理]1.光电效应现象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____________.2.光电效应规律(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____________.(2)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________无关,只随入射光的________增大而增大.(3)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________的.(4)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________成正比.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光子说:空间传播的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ε=________,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其值为6.63×10-34 J·s.(2)光电效应方程:____________其中hν为入射光的能量,E 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0是金属的逸出功.4.遏止电压与截止频率(1)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U c.(2)截止频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________频率叫做该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又叫极限频率).不同的金属对应着不同的极限频率.(3)逸出功:电子从金属中逸出所需做功的__________,叫做该金属的逸出功.三、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基础导引]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光电效应反映了光的粒子性()(2)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3)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4)只有运动着的小物体才有一种波和它相对应,大的物体运动是没有波和它对应的() [知识梳理]1.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________性.(2)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________性.(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____________性.2.物质波(1)概率波光的干涉现象是大量光子的运动遵守波动规律的表现,亮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____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____的地方,因此光波又叫概率波.(2)物质波图2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λ=________,p 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 为普朗克常量.考点一 对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 考点解读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 hν:光子的能量. W 0:逸出功.E k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对光电效应规律的解释存在极限频率νc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首先需克服金属原子核的引力做功W 0,要使入射光子能量不小于W 0,对应的频率νc =W 0h ,即极限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一部分克服阻碍作用做功,剩余部分转化为光电子的初动能,只有从金属表面飞出的光电子才具有最大初动能,对于确定的金属,W 0是一定的,故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光照射金属时,电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后,动能立即增大,不需要能量积累的过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因而饱和电流越大特别提醒 光电效应方程研究的对象是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其列式依据为能量守恒定律.3.由E k —ν图象可以得到的物理量(如图2所示) (1)极限频率:图线与ν轴交点的横坐标νc . (2)逸出功:图线与E k 轴交点的纵坐标的值W 0=E . (3)普朗克常量:图线的斜率k =h . 典例剖析例1 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 ( ) A .从光照至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图3图4 图5B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C .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D .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跟踪训练1 (2011·福建理综·29(1))爱因斯坦因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 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 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 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ν0 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 ) A .逸出功与ν有关 B .E km 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C .当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 D .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 考点二 波粒二象性 考点解读1.粒子的波动性: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满足如下关系:ν=εh 和λ=hp ,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 2.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体,其表现规律为: (1)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 (2)频率越低波动性越显著,越容易看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显著,越不容易看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贯穿本领越强.(3)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 典例剖析例2 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B .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C .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宏观现象中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在微观高速运动的现象中是统一的D .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跟踪训练2 如图4所示,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P 处为亮条纹,Q 处为暗条纹.不改变单色光的频率,而调整光源使其极微弱,并把单 缝调至只能使光子一个一个地过去,那么过去的某一光子 ( ) A .一定到达P 处 B .一定到达Q 处 C .可能到达Q 处 D .都不正确 考点三 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 典例剖析例3 如图5所示,当开关S 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 eV 的一束光照 射阴极P ,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发 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 V 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 时,电流表读数为零. (1)求此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大小; (2)求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 思维导图跟踪训练3 (2010·四川理综·18)用波长为2.0×10-7 m 的紫外线照射钨的表面,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4.7×10-19J .由此可知,钨的极限频率是(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 ,光速c =3.0×108 m/s ,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 )A .5.5×1014 HzB .7.9×1014 HzC .9.8×1014 HzD .1.2×1015 Hz16.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例4 (2010·江苏单科·12C)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如图6所示.用频率相 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 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 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 与 A 、K 之间的电压U AK 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________.建模感悟1.常见电路(如图所示)2.两条线索(1)通过频率分析: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2)通过光的强度分析:入射光强度大→光子数目多→产生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 3.概念辨析⎩⎪⎨⎪⎧照射光⎩⎪⎨⎪⎧强度——决定着每秒钟光源发射的光子数频率——决定着每个光子的能量E =hν光电子⎩⎪⎨⎪⎧每秒钟逸出的光电子数——决定着光电流的强度光电子逸出后的最大初动能。

高三物理第一轮知识点综合复习导学案6

高三物理第一轮知识点综合复习导学案6

十三、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课题】机械波【目标】1.理解机械波的形成过程;知道机械波的特点。

2.知道波的叠加原理,知道波的特有现象---干涉和衍射现象;【导入】一、机械波的形成1.机械振动在______________形成机械波.2.产生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机械振动和波的关系:振动是引起波动原因,波动是的延续;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

4.机械波的分类: 1.横波(凹凸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的波叫横波(如绳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 2.纵波(疏密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的波叫纵波(如声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二、机械波的特点1.对理想的简谐波而言,各质点振幅__________________2.各质点的振动周期都与_______________相同.3.离波源越远,质点的振动越滞后.4.各质点只在____________振动.并不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5.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振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波长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两个______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______的位移______相同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对于横波,相邻的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对于纵波,相邻的两个密部(或疏部)中央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2.波速v:波的传播速度,即振动形式的传播速度,也是波的能量的传播速度.1)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波速是一个定值,和波源无关.(2)注意区别波速与质点的振动速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机械波在介质中是匀速传播的,即V=s/t=λ/T,波速不同于质点的振动速度,质点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变加速运动,其速度大小时刻改变,方向也在变化.3.频率f:波源的______,亦即波的频率,因为介质中各质点做受迫振动,其振动是由波源的振动引起的,故各个质点的振动频率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不随介质的不同而变化。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力学)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力学)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力学)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三物理学生进行力学知识的全面复。

通过本次复,学生将能够:
- 熟悉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
- 理解受力分析与牛顿三定律;
- 掌握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关系;
- 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第一步:复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30分钟)
- 通过复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回顾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 强调重点内容,例如力、质量、加速度、力的单位等;
- 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应用。

第二步:力的合成与分解(40分钟)
- 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意义;
-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合成和分解力;
- 给学生一些练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第三步:受力分析与牛顿三定律(40分钟)
- 介绍受力分析和牛顿三定律的基本概念;
- 解释如何利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 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应用牛顿三定律解决问题。

第四步: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关系(30分钟)
- 概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 强调二者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 提供一些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第五步: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
-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 强调实际问题的应用意义。

总结
通过本次力学复习教案,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全面复习力学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
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四、课堂管理方面
1.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2.是否关注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五、教学评价方面
1.作业布置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反馈意见是否及时收集,用于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科前沿动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2.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设定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方面
1.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解清晰。
2.教学内容是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方面
1.是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是否注重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3.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难度相近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6.答疑解惑:针对学生疑问,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7.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结构。
2.电磁学:重点关注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章节的核心概念和定律。
3.热力学:关注分子动理论、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案05194147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微知识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ax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 (1)平均速度:v =v 0+v2=v t 2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或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_2。

(3)位移中点速度:v x 2=v 20+v 2t2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初、末速度的平方和的一半的算术平方根。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22∶32∶…∶n 2。

③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3∶5∶…∶(2n -1)。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1∶t 2∶t 3∶…∶t n =1∶(2-1)∶(3-2)∶…∶(n -n -1)。

微知识2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gt 。

(2)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一、背景介绍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物理学生进行一轮全面复习,总结重点知识,加强理解和记忆,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准备。

二、目标
1. 温习和复习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重点知识;
2. 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提高物理解题能力,为考试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
本教案主要围绕高中物理的以下内容展开复习:
1. 力学;
2. 物理光学;
3. 热学;
4. 电学;
5. 声学。

四、教学方法
1. 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知识结构;
2. 练习解题,加强应用能力;
3. 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五、教学步骤
1. 复习力学知识,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2. 复习光学知识,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等;
3. 复习热学知识,包括热力学定律、热传导等;
4. 复习电学知识,包括电流、电阻、电容等;
5. 复习声学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六、教学评估
1. 定期组织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组织讨论和解题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 随堂考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提升。

七、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
2. 关注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上就是本次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的范本,希朥能对您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祝学生学业有成!。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含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含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单元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2)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3)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2、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上不存在。

(2)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3)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

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n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

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方向为位移的方向)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即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tsvt∆∆=→∆0lim)即时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例1】物体M从A运动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D )A.(v1+v2)/2 B.21vv⋅C.212221vvvv++D.21212vvvv+【例2】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米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物理考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复习要点,需要一份高效又实用的复习教学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份适用于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详细教学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备考。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声学等多个模块的核心知识点。

2.能够熟练运用公式,掌握物理运算方法。

3.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研究欲望。

二、能力目标:1.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提高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2.通过系统性学习,让学生在物理学领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强化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一、力学1.运动的描述:功、能量、动能定理、位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2.匀速直线运动、斜抛运动、平抛运动等。

3.牛顿力学:牛顿三定律、质点的平衡、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等。

二、热学1.热学基础:温度、热量、热功当量等。

2.气体分子运动论:物态方程、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3.热传递:热传递方式、传热定律等。

三、电学1.电学基础:电荷、电场、电势能等。

2.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线、电势差、电容等。

3.恒定电流: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功定理等。

四、光学1.光的本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

2.几何光学:像的形成、透镜和显微镜等。

3.物理光学: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和光谱分析等。

五、声学1.声学基础:声强、声源和声波等。

2.声音传播:声音的反射、折射、干涉和共振等。

3.声波的特性:音调、音量,共振和波幅等。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总结性课堂:回顾重点知识和解决常见难点。

2.探究性课堂: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体方式探究问题。

3.综合性课堂:要求学生将不同领域的物理知识进行整合,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与冲量、机械能守恒定律等;2. 热学: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3. 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波等;4.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波动光学、量子光学等;5. 原子物理:原子结构、原子核、粒子物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部分的概念和定律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困难;2. 教学重点:力学、热学和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习题集、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随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4. 知识拓展:介绍物理学科前沿动态,拓展学生知识面;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各章节知识结构;2. 关键概念和定律: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突出重点;3. 解题步骤和技巧:简洁明了地呈现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动量和动能的转化关系;(2)热学:分析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3)电磁学:推导电磁感应定律;(4)光学:解释光的干涉现象;(5)原子物理:探讨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的答案,并对解题过程进行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科普活动等,提高物理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高三物理一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物理一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物理一轮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三物理是中学阶段重要的科目之一,也是高考中的必考科目。

在面对高考之前的复习备考阶段,对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以高三物理一轮知识点为主题,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中包括了质点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与动量守恒、功与能量等内容。

1. 质点运动质点运动是力学的基础,涉及到平抛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在这些运动中,我们需要掌握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了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在应用牛顿定律解题时,我们需要将具体问题转化为受力分析问题,并运用合力、加速度、摩擦力等概念进行计算。

3. 动量与动量守恒动量是质点运动的重要物理量,涉及到质点的质量和速度。

在碰撞问题中,我们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析碰撞的问题。

此外,还要注意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区别及其计算方法。

4. 功与能量功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

在力学问题中,我们需要掌握如何计算功,如何应用功来分析问题。

能量是物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等。

在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中,我们需要运用能量的转化关系进行计算。

二、热学热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热量、温度、热平衡、热传递等概念。

1. 热量与温度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一种能量,与温度相关。

在计算热量时,我们需要掌握热量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应用热量来解决具体问题。

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的度量,涉及到温度计的使用、温度的单位转换等。

2. 热传递热传递是物体之间传递热量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在热传递问题中,我们需要理解热传导的机制、对流的原理以及辐射的特性,并掌握如何应用热传递法求解具体问题。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动量与动量守恒2. 碰撞与能量守恒3. 天体运动与万有引力4. 振动与波5. 电磁感应6. 交变电流7. 波粒二象性8. 原子核与核反应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

2. 学会分析碰撞、天体运动等实际问题,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3. 掌握振动、波、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物理现象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实验器材。

2. 学具:物理实验器材、计算器、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实验或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回顾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

2.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答。

4. 知识点梳理: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六、板书设计1. 动量与动量守恒2. 碰撞与能量守恒3. 天体运动与万有引力4. 振动与波5. 电磁感应6. 交变电流7. 波粒二象性8. 原子核与核反应七、作业设计1. 动量守恒题目:(1)一物体质量为m,速度为v,与另一质量为2m的静止物体发生弹性碰撞,求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

答案:物体1的速度为v/3,物体2的速度为2v/3。

2. 天体运动题目:(2)地球半径为R,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求月球轨道半径。

答案:月球轨道半径为(4π²R³/GM)^(1/2)。

3. 电磁感应题目:(3)一长直导线通以电流I,导线长度为L,求导线周围磁场大小。

答案:磁场大小为μ₀I/(2πR)。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问题分析上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时单元知识整合知识网络
由于本章公式较多,且各公式间有相互联系,因此,本章的题目可一题多解。

解题时要思路开阔,联想比较,筛选最简捷的解题方案。

解题时除采用常规的公式解析法外,图象法、比例法、极值法、逆向转换法(如将一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等也是本章解题中常用的方法。

1.一般公式法
一般公式法指速度、位移公式的运用,即基本规律的运用。

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注意方向。

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与正方向相反者取负。

2.平均速度法
定义式t x v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2
10t v v v +=-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
动.
3.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任一时间t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适用于任何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些题目应用它可以避免常规解法中用位移公式列出的含有t 2的复杂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

4.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五大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

5.逆向思维法
就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情况. 6.图象法
应用v-t 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免复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

7.巧用推论△x =x n+1-x n =aT 2解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x =x n+1-x n =aT 2,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x =aT 2求。

类型一 图象分析题
【例1】 (扬州市08届高三物理期中模拟试卷)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 、b 质量为m=0.8kg ,在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表示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 作用和不受拉力作用的υ-t 图象,求: (1)物块b 所受拉力F 的大小; (2)8s 末a 、b 间的距离。

(3)若在8s 末将作用在其中一个物体上的水平拉力F 换到另外一物体上,则何时它们相距最远?
方法探究
典例探究
υ/m ·s
12 9
b
最远距离为多少?
导示: (1)设a 、b 两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由υ-t 图可得:22106m/s 1.5m/s 40
a -==-

222126
m/s 0.75m/s 80
a -=
=- ②
对a 、b 两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 1 ③, F -f=ma 2 ④ 由①-④式可得:F=1.8N
(2)设a 、b 两物块8s 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由图象得:1164m 12m 2
s =⨯⨯=
21(612)8m 72m 2
s =⨯+⨯=
所以,s 2-s 1=60m
(3)再经16/3s 它们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92m 。

类型二辩析题
【例2】(南京一中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 v 1=40 m/s ,然后再减速到v 2=20 m/s , t 2 =2
21a v v - = …; t= t 1 + t 2
t 1 = 1
1a v = …;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导示:原题解法不合理。

正确解法为:设加速、减速时间分别为t 1、t 2
由题意得:22211v t a t a =- ①
s t a t t a t a =-+)2
1(212
22211211 ② 代入数据联立求解得到t 1=9s 、t 2=2s 且途中实际最大速度11t a v m
==36m/s ﹤v 1=40m/s 。

类型三数据分析题
【例3】(山东临沂市0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因测试需要,一辆汽车在某雷达测速区,沿平直路面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一段时间后,又接着做匀减速运动直到最后停止. 下表中给出了雷达测出的各个时刻对应的汽车速度数值。

求: (1)汽车匀加速和匀减速两阶段的加速度a 1、a 2分别是多少?
(2)汽车在该区域行驶的总位移x是多少?
时刻/s 0 1.0 2.0 3.0 4.0 5.0
速度
/m·s-1
0 3.0 6.0 9.0 12.0 10.0
时刻/s 6.0 7.0 8.0 9.0 10.0
速度
/m·s-1
8.0 6.0 4.0 2.0 0
导示:(1)由表数据
2
2
1
1
1
/
3
/
1
2
3
6
s
m
s
m
t
v
a=
-
-
=


=
2
2
2
2
2
/
2
/
8
9
4
2
s
m
s
m
t
v
a-
=
-
-
=


=
(2)由表可知匀加速的最大速度是v=12m/s
匀加速的位移
m
a
v
x24
2
1
2
1
=
-
=
匀减速的位移
m
a
v
x36
2
2
2
2
=
-
=
总位移x=x
1
=x
2
=60m 。

准确从从表格的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1.(山西省实验中学0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和位移——时间图像中给出了四条图线,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 s—t图线中t
1
时刻v
1
>v
2
C. v—t图线中0至t
3
时间内3和4平均速度相等
D.两图像中t
2
和t
4
时刻分别表示2和4开始反向运动
2.(08扬州三校联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 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 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经过t 秒后, 改用大小与F 相同, 方向与F 相反的力F′作用, F′作用t′秒物体回到原出发点, 则 t′等于 ( ) A.t B. 2t
C.(1+2)t D. 3t
成功体验
3.(山西省实验中学0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将一小球以初速度V从地面竖直上抛,空气阻力不计,4s时小球离地面的高度为6m,若要将小球抛出后经0.3s 到达相同高度,则初速度V'应()
A.小于V B.等于V
C.大于V D.无法确定
4.(杭州学军中学08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卷)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2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减小时,车的加速度可能不变
5.一客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同时,在车尾的后面离车头为s远的地方有一乘客以某一恒定速度正在追赶这列客车,已知司机从车头反光
镜内能看到离车头的最远距离为s
0(即人离车头距离超过s
,司机不能从反光镜
中看到该人),同时司机从反光镜中看到该人的像必须持续时间在t
内才能会注意到该人,这样才能制动客车使车停下来。

(1)该乘客要想乘坐上这列客车,追赶客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所满足条件的表达式是什么?
(2)若a=1.0m/s2,s=30m,s
0=20m,t
=4.0s,求v的最小值。

答案:1.B 2.C 3.B 4.ACD
5.v≥
4)
(
)
(
2
2 0
0at
s
s
a+
-
;v≥26=4. 9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