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道路运输类——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教学标准600201
高等职业学校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智能交通技术运用(600201)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交通运输大类(60)道路运输类(6002)道路运输业(54)道路和水上运输工程技术人员(2-02-15)道路运输服务人员(4-02-02)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人员(6-24-08)其他建筑施工人员(6-29-99)其他运输设备和通用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6-30-99)高速公路系统集成运维技术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集成技术员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员道路运输车辆监控员智能停车管理工程技术员电工信息处理技术员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道路运输业的道路和水上运输工程技术人员、道路运输服务人员、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人员、其他建筑施工人员、其他运输设备和通用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高速公路系统集成运维、智能交通控制系统集成、交通信号控制、道路运输车辆监控、智能停车管理工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交通运输类最有名气的十所大学,你都知道吗?
交通运输类最有名气的十所大学,你都知道吗?东南大学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与建筑老八校之一,东南大学是一所老牌工科院校。
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
“双一流”建设学科(1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建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不分设二级学科)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2011计划” 、“卓越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
前身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工程高等学府,中国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矿冶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
交通运输工程排名全国第一,是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位于中国首都北京,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交通大学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1909年9月清政府在北平创办的邮传部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电信工程、交通工程和管理学教育的策源地。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收生标准最严格的中国大学之一。
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教学
方法
3-2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 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案例分析、 分
与 教学 方法
的运用
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 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6
手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
25 3-3
信息技术 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
分 教学
6
的应用 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
2、评审指标及内涵
一级 二级 指标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审标准
评价等级 分值 A B C D E
1.0 0.8 0.6 0.4 0.2
一 1-1
课 课程 程 定位
设
置 1-2
课程 10 分 设计
性质与 作用
理念与 思路
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 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
教学任务。
五 5-1
校内 实 实训 践 条件 条 件 5-2
校外
10 实习 分 环境
设备与 环境
建设与 利用
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 能够满 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 设备、 设施 6 利用率高。
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 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 能够满足 4 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六
6-1 专家、督
校外专家、 行业企业专家、 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结
教
教学
导及学生 果优良。
5
学 评价
评价
效
果 6-2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 实训、 实习产品能够体现应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2021年)目录102 分类与编码(二)运输服务标准20212021客运服务2021货运服务2021邮政业服务(三)工程设施标准300301 综合客运枢纽工程设施302 综合货运枢纽工程设施303复合通道(路线与桥隧)工程设施304交叉设施工程设施(四)安全应急标准400401 客运安全应急402 货运安全应急(五)信息化标准500501 通用502 客运服务信息化503 货运服务信息化504 邮政业服务信息化(六)统计评价标准600601 统计602 评价(七)运输装备和产品标准700701 载运工具702 装载单元703换装、换乘设备704邮政业运输装备和产品(八)相关标准900三、标准统计表四、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依据《中央编办关于交通运输部有关职责和机构编制调整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21﹞133号)中关于综合交通运输标准的管理工作职责,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国发〔2021〕18号)》、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交规划发〔2021〕191号)、《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交规划发〔2021〕301号)提出的标准化工作各项任务要求,结合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发展方向,按照《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 13016-2021)、《关于对标准体系表的编写及格式统一要求的通知》确定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框架、标准体系明细表格式。
(二)编制目标1.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统筹规划,明确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重点,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科学、规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2.为加快推进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制定综合交通运输专业领域标准化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三)编制原则定位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为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协调衔接和共同使用的标准,涵盖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及邮政等交叉领域。
(交通运输)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精编
(交通运输)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交通运输)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壹章总则第壹条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从事道路运输运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前款所称道路运输运营包括道路旅客运输运营(以下简称客运运营)和道路货物运输运营(以下简称货运运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站(场)运营、机动车维修运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
第三条从事道路运输运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应当依法运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
第四条道路运输管理,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第五条国家鼓励发展乡村道路运输,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乡镇和行政村的通班车率,满足广大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第六条国家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运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道路运输市场。
第七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之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之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关联法规:地方法规(1)条第二章道路运输运营第壹节客运第八条申请从事客运运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壹)有和其运营业务相适应且经检测合格的车辆;(二)有符合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条件的驾驶人员;(三)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申请从事班线客运运营的,仍应当有明确的线路和站点方案。
第九条从事客运运营的驾驶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壹)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二)年龄不超过60周岁;(三)3年内无重大之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四)经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有关客运法律法规、机动车维修和旅客急救基本知识考试合格。
关联法规:地方法规(1)条第十条申请从事客运运营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出申请且提交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壹)从事县级行政区域内客运运营的,向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二)从事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跨2个县级之上行政区域客运运营的,向其共同的上壹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三)从事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客运运营的,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铁道运输)专业培养计划2012-7-16-推荐下载
通过专业基本理论课程及其课程设计、铁道 运输专业综合实验、铁道运输专业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达到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和训 练。
通过英语学习、语言类竞赛、参加科技和社 会活动、境内外暑期学校等活动,培养和训 练国际竞争和合作能力。 通过参加专业生产和实践活动,获得应对突 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通过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 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 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以及参加专业学习获得训练。 要求学生在全校任选课程中选择一定数量的 课程学习,并通过组织学生文化活动获得。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 德品质以及法制、诚信、团体意识。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 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
设置管理学以及要求学生在全校任选课程中 选择一定数量的课程学习。
设置管理运筹学、运输组织学、交通规划、 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经济学、交通安 全工程、交通运输设备、铁路行车组织、铁 路站场枢纽、铁路货物运输、铁路旅客运输 等课程。
表 1 培养标准及实现矩阵
方面
内容
工具性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
知识 工程技术知识
培养标准 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及 软件使用、文献检索、专业研究方法 等知识,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和 趋势。
掌握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 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 学等知识,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 和趋势。 掌握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命科 学、地球科学、可持续发展等知识, 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力学、 系工程、控制工程、材料、机械、 电工电子、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等知 识,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附件1: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1、评审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23附件2: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4附件3: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联系人信息表学院(盖章)5附件4:全国2006~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分专业配额表(高职)6附件5: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规范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确定联系人第一条教指委确定1名国家精品课程推荐申报联系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推荐申报的行政联系、组织及材料报送等工作。
请将联系人个人信息报送教育部高教司(本科相关学科教指委报送高教司理工处,高职相关专业教指委报送高教司高职高专处,联系人信息如与上年相同无须再报),其相关信息将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上予以公布。
二、组织申报与评选第二条教指委推荐申报的课程必须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一经推荐,该课程不得另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第三条教指委应根据学科、专业类的特点,制定具有针7对性的评选标准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布,优先鼓励不同种课程申报,优先推荐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的课程。
第四条教指委须以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形式遴选产生最终推荐课程,其中会议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人,通讯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应为所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全体成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19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19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9.03.02•【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9号•【施行日期】2019.03.02•【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04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6号公布根据2012年11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前款所称道路运输经营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以下简称客运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以下简称货运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
第三条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
第四条道路运输管理,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第五条国家鼓励发展乡村道路运输,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乡镇和行政村的通班车率,满足广大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第六条国家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道路运输市场。
第七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二章道路运输经营第一节客运第八条申请从事客运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车辆;(二)有符合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条件的驾驶人员;(三)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申请从事班线客运经营的,还应当有明确的线路和站点方案。
高等职业学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
高等职业学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目录1适用范围 (1)2实训教学场所要求 (1)2.1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 (1)2.2采光 (2)2.3照明 (2)2.4通风 (2)2.5防火 (2)2.6安全与卫生 (3)2.7网络环境 (3)3实训教学设备要求 (3)3.1实训教学设备总体要求 (3)3.2形体礼仪实训室设备要求 (3)3.3制图实训室设备要求 (4)3.4调车作业室外实训场设备要求 (5)3.5铁路车辆认知实训室设备要求 (7)3.6车站作业计划与统计实训室设备要求 (9)3.7接发列车实训室设备要求 (12)3.8列车调度指挥实训室设备要求 (14)3.93D 调车作业实训室设备要求 (16)3.10货运综合实训室设备要求 (17)3.11车站客运实训室设备要求 (20)3.12列车客运实训室设备要求 (23)4实训教学管理与实施 (24)5规范性引用文件 (25)6参考文献 (28)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场所及设备的建设,是达到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应具备的基本实训教学条件要求。
高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及有关培训机构可参照执行。
2实训教学场所要求2.1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按照实训教学内容,划分实训教学场所。
实训教学场所面积是为满足40 人/班同时开展实训教学的要求。
实训教学场所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见表1。
表 1 实训教学场所分类、面积与主要功能续表2.2采光2.2.1实训场和实训室的采光应符合GB 50033 的相关规定。
2.2.2采光设计应注意光的方向性,避免对工作产生遮挡和不利的阴影。
2.2.3对于需要识别颜色的场所,应采用不改变天然光光色的采光材料。
2.3照明2.3.1当自然光线不足时,应配置人工照明,人工照明光源应选择接近自然光色温的光源。
2.3.2照明应根据教学内容对识别物体颜色的要求和场所特点,选择相应显色指数的光源,一般显色指数不低于Ra80。
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附件1: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1、评审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23附件2: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4附件3: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联系人信息表学院(盖章)5附件4:全国2006~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分专业配额表(高职)6附件5: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规范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确定联系人第一条教指委确定1名国家精品课程推荐申报联系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推荐申报的行政联系、组织及材料报送等工作。
请将联系人个人信息报送教育部高教司(本科相关学科教指委报送高教司理工处,高职相关专业教指委报送高教司高职高专处,联系人信息如与上年相同无须再报),其相关信息将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上予以公布。
二、组织申报与评选第二条教指委推荐申报的课程必须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一经推荐,该课程不得另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第三条教指委应根据学科、专业类的特点,制定具有针7对性的评选标准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布,优先鼓励不同种课程申报,优先推荐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的课程。
第四条教指委须以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形式遴选产生最终推荐课程,其中会议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人,通讯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应为所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全体成员。
交通运输领域的质量控制标准
交通运输领域的质量控制标准交通运输领域是一个重要的行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为了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高效和可靠,质量控制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交通运输领域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交通工具、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三个方面。
一、交通工具的质量控制标准交通工具作为交通运输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质量对整个运输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交通工具的质量控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性标准:交通工具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包括各类车辆的设计安全性、零部件的质量要求等。
例如,汽车在制造过程中需要符合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等相关安全标准,以确保行车安全。
2. 环保标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交通工具的环保性能也成为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例如,汽车的排放标准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推行,以减少尾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 效能标准:交通工具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需要符合使用效能的指标,包括燃油经济性、运载能力和舒适性等方面。
例如,高铁作为一种快速、安全、舒适的交通工具,其设计需要满足高速行驶、稳定运行和乘客舒适的要求。
二、交通设施的质量控制标准除了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的质量控制也是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和高效的重要环节。
交通设施的质量控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路和桥梁的标准:道路和桥梁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车辆行驶的安全和效率。
质量控制标准主要包括道路平整度、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等方面。
2. 信号标志和标线的标准: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是引导驾驶员行驶的重要指示物,其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交通秩序和安全至关重要。
各国和地区都有相应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设计规范。
3. 车站和机场设施的标准:公共交通工具的车站和机场设施也需要符合一定的质量控制标准,以保证乘客的便利和安全。
例如,高铁站需满足乘客候车的设施和舒适度要求,机场设施需要符合国际航空协会的规定,确保乘客的顺畅过关和登机。
三、交通管理的质量控制标准交通管理是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一环,其质量控制标准涉及到交通规划、交通调度和交通执法等方面。
民航智慧交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摘要]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民航智慧交通专业的诞生。
文章分析了智慧交通专业建设的现状,并从需求调研、建设标准和培养模式方面入手,介绍了民航智慧交通专业建设状况。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石,文章同时对民航智慧交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课程体系建设愿景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民航运输;智慧交通专业;课程体系;STEAM 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3-0009-05[收稿时间]2023-08-06[基金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JT2022YB275)。
[作者简介]王飞(1982—),男,安徽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空中交通管理。
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5G 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类的交通需求及出行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智慧社会、交通强国目标,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智慧交通。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进一步指出,要推进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的“新工科”建设,对交通运输、大数据、机械、自动化、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等大类专业进行综合改革,培养新兴领域的工程科技人才。
智慧交通将交通运输与计算机、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与通信、机械设备与自动化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1],延伸出了智慧水运、智慧公路、智慧民航等新方向。
2019年,中国民航局首次提出智慧民航理念。
2022年,民航局制定了《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明确要求增强智慧民航领域人才供给能力,完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依托5G 、AI 、飞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空管、签派人员、航空器、机场、气象、空域、特种车辆与场面运行之间的信息交互,这将给民航行业带来极为深刻的变革,实现由人工决策向数据决策的转变。
一二三级交通运输质量标准
一二三级交通运输质量标准
1级交通运输质量标准
1级交通运输质量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和国家级交通干线等主要交通路段。
其要求如下:
- 道路状况良好,没有明显的破损或障碍物;
- 路面平整,没有明显的凹凸不平或坑洼;
- 交通标志清晰可见,不受遮挡或损坏;
- 交通信号灯正常运行,没有故障或闪烁;
- 交通管制措施有效,没有拥堵或交通堵塞。
2级交通运输质量标准
2级交通运输质量标准适用于普通公路和城市道路等次要交通路段。
其要求如下:
- 道路状况良好,有少量的破损或障碍物,不会对交通流畅性造成明显影响;
- 路面平整,有轻微的凹凸不平或坑洼,但不会对车辆行驶产生太大影响;
- 交通标志清晰可见,可能存在少量遮挡或损坏;
- 交通信号灯正常运行,偶尔可能有故障或闪烁;
- 交通管制措施有效,可能会遇到局部的拥堵或交通堵塞。
3级交通运输质量标准
3级交通运输质量标准适用于乡村道路和一些偏远地区的道路等较低级别的交通路段。
其要求如下:
- 道路状况一般,可能存在较多的破损或障碍物,可能会对交通流畅性产生明显影响;
- 路面不太平整,可能存在较多的凹凸不平或坑洼,可能会对车辆行驶产生一定影响;
- 交通标志存在遮挡或损坏的情况较多;
- 交通信号灯不太稳定,可能有较多的故障或闪烁;
- 交通管制措施不太完善,可能会经常遇到拥堵或交通堵塞。
以上是一二三级交通运输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不同级别的道路对交通安全和舒适度有不同的要求。
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附件1: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1、评审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
-1-2-3-4附件2: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5附件3: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联系人信息表学院(盖章)-6全国2006~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分专业配额表(高职)-7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规范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确定联系人第一条教指委确定1名国家精品课程推荐申报联系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推荐申报的行政联系、组织及材料报送等工作。
请将联系人个人信息报送教育部高教司(本科相关学科教指委报送高教司理工处,高职相关专业教指委报送高教司高职高专处,联系人信息如与上年相同无须再报),其相关信息将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上予以公布。
二、组织申报与评选第二条教指委推荐申报的课程必须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一经推荐,该课程不得另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第三条教指委应根据学科、专业类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选标准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布,优先鼓励不同种课程申报,优先推荐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的课程。
第四条教指委须以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形式遴选产生最终推荐课程,其中会议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人,通讯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应为所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全体成员。
交通运输质量达标纲要
交通运输质量达标纲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由于交通运输领域的特殊性,其质量问题也日益突显。
为了保证交通运输质量的达标,在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交通运输质量达标纲要,以规范和提高交通运输质量。
交通运输质量达标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安全保障交通运输质量的核心是安全。
要保证交通运输的安全性,需要加强交通设施的维护和改善,加强车辆和船舶的检修和维护,加强交通管理和监管,提高交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同时,还要加强事故预防和处置能力,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可靠。
二、服务水平交通运输的质量不仅仅包括安全,还包括服务水平。
要提高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需要提升客运和货运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准时性。
加强运输组织和调度,提高运输效率和运力利用率,优化运输线路和节点,提高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
同时,还要改善旅客和货主的服务体验,提供便利的票务服务、信息服务和投诉渠道,增强用户满意度。
三、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要达到交通运输质量的达标要求,必须注重环境保护。
要加强交通排放的监测和管理,控制车辆和船舶的尾气排放和废水排放,减少交通噪音和震动。
同时,要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发展节能减排的交通运输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四、科技创新交通运输的质量提升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
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提高交通管理和调度的智能化水平。
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环保性。
同时,还要加强对交通运输领域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推动交通运输质量的持续提升。
五、法律法规交通运输质量的达标还需要依靠法律法规的支持。
要加强交通运输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完善交通运输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对交通运输领域的执法和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同时,还要加强对交通运输市场的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交通运输市场的正常运行。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概述:交通运输行业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高效、便捷,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本文将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标准进行全面的探讨。
一、交通规范的制定与实施交通规范是指交通运输行业中约束行为和规范操作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交通规范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交通基础设施、车辆、通信技术以及人员操作等因素。
它们的实施不仅需要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还需要广泛宣传和引导民众的遵守。
1. 道路交通规范道路交通规范是指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其中包括交通信号规范、行车规范、交通标线标志、交通信号灯等。
这些规范不仅规定了驾驶员的行车礼仪和规范操作,还包括对车辆和道路设施的技术要求。
2. 航空交通规范航空交通规范是指在航空运输领域中,为飞机和机场运行提供指引和规范的文件。
这些规范包括对航空器技术要求、空中交通管制、机场运行管理、飞行员操作标准等内容。
航空交通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航空运输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3. 铁路交通规范铁路交通规范是指针对铁路运输系统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铁路交通规范包括了核心的安全规范、列车运行规范、车站操作规范等内容。
这些规范保证了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高效,包括列车设备、轨道设施以及相关运行程序的具体要求。
二、运输车辆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运输车辆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是保障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
从道路交通车辆到航空器、铁路列车,不同类型的运输工具都需要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
1. 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包括车辆的尺寸、质量、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特殊要求,对重型货车的限制要求等。
此外,车辆的安全设备如制动系统、安全气囊、防滑控制系统等也需要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
2. 航空器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航空器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包括了对飞机的结构、电气设备、燃油系统等方面的要求。
学习解读强制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讲义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学习解读强制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讲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标准号StandardNo: GB 5768.2-2022)(以下简称《道路交通标志》)是由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组织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2009年版道路交通标志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的修订的国家标准,于2022年3月15日批准发布,2022年10月1日实施。
第一部分《道路交通标志》编制背景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
道路交通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实现道路交通运行的高效和安全,一方面要依靠道路交通管理,另一方面要依靠基础设施的有效保障。
这其中,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道路交通管理和交通指引的重要设施和工具,其规范化使用有利于提高道路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看似是“小设施”,却蕴含着服务公众出行这一“大民生”。
一是法律要求。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全国实行统一的道路交通信号。
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设置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和国家标准。
”二是现实需要。
作为指引和规范交通行为的设施,无论是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县乡公路,还是城市道路,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在全国范围内应具有统一性。
三是国际惯例。
世界各国普遍以标准形式对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做出统一规定。
我国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标准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道路,相关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通过规章制度规范了基本架构,原交通部在上世纪80年代把开展交通设施标准化工作作为推动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抓手,构建了交通标志和标线标准体系。
1986年原国家标准局发布了首部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86),围绕着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原则和基本图形、约束道路使用者遵守交通管理规则、引导和服务道路使用者的信息提供等方面做出规定。
数字技术赋能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部分,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体现当代教育技术、工具和平台在促进教育平等、提高教学水平方面的重大意义。
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长怀进鹏作了《携手推动数字教育应用、共享与创新》主旨讲话指出“发展数字教育,多种形式帮助社会学习者更新所需知识、提升技术技能,培养适应和引领数字时代的现代化人才”。
教师是教育之基石、发展之源泉。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于构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战略。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交通运输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 专任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升,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专任教师实践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背景上。
许多专任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虽然他们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实际工作经验。
这使得他们在教授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的课程时,难以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和案例分析。
他们可能无法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方式的不断创新,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要求专任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1.2 建设机制不完善,培养过程缺乏连续性科研与理论教学在学术评价体系中通常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如发表的论文数量、承担的科研项目、理论课时等,容易获得认可数字技术赋能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韦文东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市 545616摘 要:2022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提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
民航运输服务专业教学标准
民航运输服务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民航运输服务专业代码:500401二、入学要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身心健康的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普通高职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休学创业可延长至6年。
五、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熟悉民航售票服务、旅客运输服务和民航货物运输服务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掌握民航运输地面客运、货运服务、安检服务等技能,在航空公司、民航机场、民航相关企业等方面就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1)良好的道德素养,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符合社会规范和礼仪;(2)热爱民航事.业,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良好的体能及健康的心理;(3)能正确自我定位,正确地评价自己及他人,较快地适应民航运输行业的工作环境;(4)具有吃苦耐劳、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能按照质量要求按时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5)良好的专业形象和职业素养。
2.知识(1)能够按照民航规章和工作程序要求,解决突发问题;(2)能够进行计算机订座,客票退改签服务和航班座位管理;(3)能够查验旅客的身份证件、识别旅客行李中的违禁品、为旅客办理乘机手续;(4)能够为各类旅客提供登机、接机及中转服务;(5)能够处理航班延误、取消、备降、返航等航班不正常情况;(6)能够处理行李少收、多收、破损、内物丢失等行李运输不正常情况;(7)能够进行普通货物和活动物、鲜活易腐、危险品等特种货物的收运、仓储及装载;(8)能够进行航班预配和结算,完成旅客座位安排、货物货舱吨位分配,绘制飞机载重平衡图和拍发飞机业务电报;(9)能够正确进行开箱包和人身检查;(10)能在英语情境下为旅客提供服务。
3.能力(1)具有民航运输相关法律法规基本运用能力;(2)具有空港事务处理、客票销售操作及处理能力;(3)具有民航运输岗位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计算机应用基本能力;(4)能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具有在服务业中较规范的人际交往和公关能力;(6)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能与团队成员沟通协调及有效合作完成工作任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技术、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救助与打捞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等专业,培养掌握交通运输规划、运营与安全保障等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某个专门方向较深人的知识与技能,能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建设、安全高效运行、经营与管理、应急救援与指挥等相关工作的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
交通运输类专业是一个系统理论和实践并重且多学科交叉的专业。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一系列前沿交叉学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这种交叉与融合的趋势逐渐淡化了各传统专业学科间的界限,促使交通运输类专业越来越多地站在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层面形成系统连贯的学科思维。
交通运输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在整个社会机制中起着纽带作用,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是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是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同时在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基本方式。
交通运输类专业主干学科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其二级学科包括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相关学科还包括数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法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与交通运输类专业相关的本科专业包括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包装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安全工程、交通管理工程、交通管理、海事管理等。
交通运输类专业特点之一是其系统复杂性,且涉及众多交叉学科;特点之二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本专业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因办学历史和特色优势,基本上是按某一运输方式或专业方向培养交通运输类专门人才。
2适用专业范围2.1 专业类代码交通运输类(0818)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交通运输(081801)交通工程(081802)航海技术(081803K)轮机工程(081804K)飞行技术(081805K)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081806T)救助与打捞工程(081807T)船舶电子电气工程(081808TK)3培养目标3.1专业类培养目标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程技术、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地掌握交通运输领域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技术开发与运用、运行管理、运营组织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以及在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3.2学校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各高校应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各自的定位、办学条件、区域人才市场需求,结合各自相关专业基础和学科特色,在对区域和交通运输行业特点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办学定位,以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为目标,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准确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各高校还应根据科技及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定期对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进行评估,建立适时调整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
4培养规格4.1 学制4年。
4.2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3 参考总学时交通运输类专业总学分一般要求为140~180学分,其中实践性教学学分一般不低于总学分的25%。
各高校可根据具体办学情况做适当调整。
4.4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4.4.2 业务知识与能力方面(1)系统掌握交通运输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实验及运行管理的基本技能。
(3)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认识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4)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基础知识;了解安全、信息、能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
(5)初步掌握交通运输工程某-领域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初步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该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6)具有高度的协调配合团队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7)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
(8)具有基本的资料搜集和文献检索能力。
(9)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
(10) 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外文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翻译能力。
能撰写专业论文的外文摘要。
能使用外语进行一般性交流。
名高格环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行业和区域特色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上述业务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4.4.3 体育方面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各高校可结合行业特色需要,在体育技能上强化或者增加某些特殊方面的能力要求。
5师资队伍5.1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各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应当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新开办交通运输类专业至少应有10名专任教师,在30名学生的基础上,每增加10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任教师。
教师队伍中应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者专业带头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应不低于60%,35岁以下专任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应不低于30%。
35岁以下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实验教学中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不得超过15人。
每位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8人。
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5.2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中,应至少有1个为交通运输类专业,或有过不少于1年的专业培训。
对有相关要求的专业,教师应取得行业岗位资质证书或培训证书,且其专业背景要与专业的教学研究方向相适应。
专任教师必须具有高等学校教师从业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从事专业课教学(含实践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应每3年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包括现场实习或指导现场实习、参与交通运输工程项目开发、在交通运输企业工作等)经历;一般应有一定数量的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从事专业教学;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应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参加科研活动的经历。
5.3教师发展环境各高校应建立基层教学组织,健全教学研讨、老教师传帮带、教学难点重点研讨等机制。
实施教师上岗资格制度、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青年教师任课试讲制度;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建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和全体教师专业水平持续提高机制,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掌握教学技能,传承本学校优良教学传统。
应加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6教学条件6.1教学设施要求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参照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
基础课程实验室的生均面积、生均教学设备经费至少应满足教育部相关规定的基本要求。
专业实验室应能满足本专业类培养计划实践教学体系所列要求。
每种实验设备既要有足够的台套数,又要有较高的利用率。
实验室应建立设备使用档案、设备与实验的标准操作规程。
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进行检查、清洁、保养、测试和校正,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
有存放实验设备、耗材的设施,有收集和处置实验废弃物的设施。
实验室应具备支持研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课外开放时间,条件允许下应设立实验室基金。
必须有调足教学需要、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应根据学科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就业去向,与交通运输行业科研院所、企业加强合作,建立有特色的实践基地,满足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实践基地应制定实践管理制度并依据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 实践管理制度应包括教师选派、教学安排、质量评价等内容。
实践单位应指定专门负责人井提供必要的实践、生活条件保障。
各类实践实习要有具体的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有明确的实习内容,实习结束后学生应提交实习报告,据此给予实习考核成绩。
6.2信息资源要求通过手册或者网站等形式,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审核要求等基本教学信息。
专业基础课程中2/3以上的课程应采用正式出版的教材,其余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如无正式出版教材,应提供符合教学大纲的课程讲义。
教材优先选用国家级或行业规划教材。
图书馆与相关资料室中应提供必要的交通运输类及相关学科的图书资料、刊物,刊物应包括交通运输领域核心期刊,有一定数量的外文图书与期刊。
提供主要的数字化专业文献资源、数据库和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并提供使用指导。
建设必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网站,提供一定数量的网络教学资源。
本专业类所有馆藏资源均应向学生开放。
6.3教学经费要求教学经费应能满足本专业类教学、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已建专业每年正常的教学经费应包含师资队伍建设经费、实验室维护更新经费、专业实践教学经费、图书资料经费、实习基地建设经费等。
新建专业应保证一定数额的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在内的专业开办经费,特别是应有实验室建设经费。
每年学费收人中应有足够的比例用于专业的教学支出、教学设备仪器购买、教学设备仪器维护以及图书资料购买等。
7 质量保障体系各专业应在学校和学院相关规章制度、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特点,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生发展跟踪机制。
具有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要求的专业质量管理体系,应取得相应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
7.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有保效投结术科生上课的机制:有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学要求;有专业基本状态数据监测评传体集保属学并限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有专业学情调在和分析评价机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综合发展进行有效测评; 有以学生评估为主体的评教制度;有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有毕业生、用人单位、校外专家参与的研讨不和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的机制,使专业培养定位和规格不断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7.2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建立有毕业校友和用人单位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征求意见及建议的机制、制度,通过对毕业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调查与评价,不断改善人才培养质量。
跟踪反馈分析内容:毕业生在就业单位工作状况等表现以及就业状况分析;毕业生对在校期间专业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和就业工作的评价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素质、专业技能的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