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卷体型及分值分布讲课稿
历史试卷分析讲课稿

历史试卷分析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1、试卷结构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四选一)、历史诊断题、图说历史题、材料分析题、以史为鉴题五种,题型稳中有变。
2、考试质量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12、13、14、19、24题;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题;以史为鉴题。
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评价。
3、试卷的主要特点:(1) 、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
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证。
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2)、立足强调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
结合问题谈感想,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使命感。
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3)、注重学科渗透,着眼培养学生融会贯通根据考纲精神,历史考试渗透时代精神,在答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试卷的精彩之处。
(4)、此外,试题灵活、新颖也是这份试卷的可贵之处。
整套试题中能够从书上直接翻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
而问答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穿。
4、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具体阅卷中,我们发现相当的学生初步表现出可贵的历史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这种发现特别是在材料题的答案中得到印证。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首先还是基本知识问题。
尽管是阶段总结性考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
中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一文字表述类课件

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
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
A. 原始农业形成
B. 社会分化出现
C. 禅让制度盛行
D. 中央集权确立
【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型是用现代文表述的试题,考查的是原始 社会末期社会分化的出现。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 贵墓葬比普通墓葬的随葬品更多,更精美,说明当时社会分化 已经出现,B选项符合题意;距今10 000年左右,中国原始农业 就产生了,排除A选项;禅让制的盛行是在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排除C选项;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是在秦朝时期,排除D选项。因 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技巧点拨】解答现代文表述题要注意读懂题干文字所表达 的意思,提取关键词,关注设问与题干关键词的关联。
类型二 文言文表述类
【典例】(2023广东)《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
审知地图。”《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
也。”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 )
A. 水利兴修
B. 诸侯征战
【技巧点拨】解答文言文表述题,要善于从文言文中提取关 键词以理解该段材料的基本含义;巧用题干中的现代文辅助理 解题意;用好排除法,排除与题干内容无关的选项。
解法指导
一审二读三用四析: 1. 审设问:明晰答题方向、答案来源。 2. 读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读材料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评价等信息,尤其要注意提取出有助于解题的关键信息。 3. 用知识:结合材料和设问,找准切入点,调用所学知识进行分 析。 4. 析选项: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审视,可以采取直选法、排除法、 比较法等,得出准确答案。
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标课标,充分发挥中考试题的正面导向功能,以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提高,努力做到把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科素养本质有机整合。
试题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三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六大版块的重大主干知识,突出考查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主干知识,适当体现河南地方史的考查。
试卷基本结构1、试卷结构全卷为开卷笔答,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共6页。
分客观题(选择题)和主观题(非选择题)。
2、考试内容范围及分值比例分布一、素养立意,突出综合性试题利用图表、文史料字、大事年表、地图等为呈现方式,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提取信息、概括分析信息的能力,全卷有7道图片、图表类试题,对初中学生来说,这种呈现方式除了具有直观、易懂的特点外,更体现了历史学科独特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从综合性考查来看,体现在对学科知识的综合、核心素养的融合以及学史方法等方面。
如学科知识方面,既有古今中外的知识大综合,又有历史与现实生活、时政热点的综合。
二、情境设问,守正创新带着问题任务的情境创设,考查学生面对真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题2、15均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设问明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小短文的考查体现了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命制基本定型,致力于守正创新,不断提高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侧重于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023年中招试题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彰显浓浓家国情怀。
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选择题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等(23题),都是培育家国情怀的基本准则。
三、对教学的引导1、发挥课程标准的引领作用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时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内涵,注意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提示,注重项目化学习、大概念和跨学科等。
中考历史卷体型及分值分布

中考
中考历史和政治部分共同组成文综试卷。
共计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其中历史部分大概60分,需要时间大概60分钟)
一客观选择题 12个(2*9+3*3=27)
二主观问答题三道半(27-29 30前两问)(基本为40分左右)
三整体分析
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历史学科知识,联系社会热点,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设置新角度,突出能力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试题具有明显的探究性、综合性、时代性。
试卷形式多样,包含了图片、表格、史料、地图等形式,难易程度适中,考查角度新颖,突出了学生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开卷考试的特点。
知识点考查全面。
四题型分析(2015年中考卷为例)
中考历史卷面满分为60分,主要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非选择题分为两大类,读图说史题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选择题部分11题-21题,共11道,共计24分,中国史5道,世界史4道,综合题2道。
非选择题部分共计三道大题,共45分,其中30题(1)题是历史题(2)(3)(4)是政治题。
其中中国史29题12分,世界史27、28题共计15分,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比例相当。
2015中考涉及知识点有: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新航路开辟、苏联经济建设、二战、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美苏争霸、明治维新,几乎涵盖了中考的重要章节,有重点也有非重点知识点的考查,较为全面。
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历史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和策略复习课件(共19张PPT)

材料分析题解题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二: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
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 需要改革的支樽。改革开放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晨的 合力。
回忆教材
3 2
审
审题 1
材料分析题解题示例: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多元的政治文明异彩纷呈,影响至深。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
(3)马克思和恩格斯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2分)
① 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② 意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一
选择题
考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 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各种内容。
选择题解题技巧:审题要三看三思
三思选项 一思结合材料设置的场景备选项对错与否;二 思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材料要求;三思备选项
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三看题干: ①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 范围;②看否定和肯定 确定答题方向;③看材 料和关键词,明确内涵
谢谢聆听 敬请指正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一沿江和内内陆开放城市一一沿边 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 根据材料一,概要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分)
C.雅尔塔会议
D.诺曼底登陆
二
材料分析题
初中历史中考试卷讲评教案

初中历史中考试卷讲评教案一、试卷概述本次历史中考试卷共分为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共计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设置了各种题型,考察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二、试卷分析1. 选择题部分共计40分,共有20道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覆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和主题。
2. 主观题部分共计20分,共有2道大题,考察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三、试卷评析1. 选择题部分选择题的难度适中,题目涵盖面广,既有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也有考查分析能力的题目。
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才能准确作答。
2. 主观题部分主观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部分题目能够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
四、试卷评分标准1. 选择题部分按照答对的题数给分,每题2分。
2. 主观题部分按照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给分,分数综合考虑其论据、逻辑性和严谨程度。
五、教学建议1. 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历史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 在复习阶段,要加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复习,让学生熟悉历史知识,做到熟练掌握。
3. 在考试前,要引导学生多做历史试题,模拟考试环境,提高答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心理素质。
六、改进措施1. 适时调整历史试题的难度和应试要求,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
2. 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注重对历史知识的积累和理解,提高思辨和分析能力。
3. 加强历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七、总结本次历史中考试卷全面考察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试题考察了不同层次和方面的历史知识,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次教学评估的机会。
希望通过本次试卷的讲评,能够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中考备考历史的专题讲座

中考备考历史专题讲座一、中考历史考试概述中考历史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思想、政策、文件和社会生活等的理解与掌握。
考试形式通常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一般为2小时,满分为100分。
考试内容涵盖了初中历史教材的各个阶段,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历史。
二、中考历史考试题型分析中考历史考试的题型通常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一般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非选择题则更注重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非选择题中,常常会考察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三、中考历史备考策略1.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中考历史考试中,基础知识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学生需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思想、政策等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2. 学会分析材料。
在非选择题中,常常会考察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3. 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学生需要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将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和分析。
4. 关注时事热点。
中考历史试题通常会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命题,因此,学生需要关注时事热点,了解当前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将其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和分析。
5.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
通过多做真题和模拟题,可以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四、中考历史备考方法建议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将复习内容分配到每个时间段,明确每个时间段的复习目标和任务。
同时,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
2. 注重课堂听讲。
课堂听讲是备考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需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老师的讲解内容。
中考历史考查的主要内容及分值分布

中考历史考查的主要内容及分值分布历史作为中考科目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与分析能力,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促使他们对社会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中考历史考试中的主要内容和分值分布。
1. 考试形式中考历史考试通常采用笔试形式,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
2. 主要内容中考历史考试内容广泛,主要覆盖以下几个方面:2.1 古代史古代史是中考历史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熟悉中国古代的名人和重要事件,如夏、商、周的更替、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衰等。
2.2 近代史近代史也是中考历史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
此外,还要了解近代中国的主要国家领导人、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等。
2.3 世界史世界史也是中考历史考试的考查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古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法国大革命等。
了解世界历史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4 地方史地方史是中考历史考试的一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包括地方历史事件、名人事迹、文化传统等。
地方史的学习可以增强考生对自己所在地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 分值分布中考历史考试的分值有所不同,但通常分布如下:3.1 选择题选择题是中考历史考试中的主要题型,占据相当大的分值比例。
选择题通常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考生需要根据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作出正确的选择。
3.2 客观题客观题是中考历史考试中的另一种题型,占据一定的分值比例。
它包括填空、判断、简答等形式,要求考生对历史知识有所掌握,并能对问题做出准确的回答。
3.3 解答题解答题是中考历史考试中的主观题目,占据一定的分值比例。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论述、分析等,具备较强的历史分析和解读能力。
2024年中考(河北卷)历史真题评析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一、试题总体分析(一)题型结构,稳定延续2024年的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题型与题量与去年中考保持一致,全卷共14小 题,满分60分,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
题型如下:题型教量分值题号单项选择题24分每题2分91811-19每题3分2620-21材料题36分阅棱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926阅棱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1227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揉充问题31528各板块分值和比例与2023年相比,变化详见下表:河北省2023、2024两年中考分值分布变化情况中国近代史212101中国现代史.1516+1世界近代史513+8世界现代史1910-9(二)板块分值,紧依课标和中考试题特点2024年历史中考就题遵循历史课程标准,内家分布大玫为:中国近现代史约61.7%,世界近现代史约38.4%O同2023年相此基本没有变化r中国史增加〜分)o试题在难易程度、分值设置、考题类型等方面与2023年相比总体保持平稳。
既注重考查学生对初中历史主干知识的挛握,又注重考查了学生的阅捶能力、理解能力、概括归纳总结等能力和历史学科核心素系,彰显了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酎落卖了教育部的“欢减"举措,有效达成了初中历史学科的测量与评价日标。
(三)河北省近五年中考选择题分析表题号2020202120222023202411道光帝(晚晴政治)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南京条约(周年)戊戌变法(周年)辛亥革命与二民主义12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周年)辛亥革命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周年)13中国共产党成,抗日战争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东北人民抗日)14三大改造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一五计划(周年)20世纪70年代经济15文化大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科技成就16英国君主立宪制殖民扩张中美关系(周年)新中国外交政策文艺复兴(三)河北省近五年中考选择题分析表题号2020202120222023202417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法国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新航路开辟(麦哲伦环球航行周年)工业革命18《联合国家宣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周年)俄国十月革命19马歇尔计划冷战中欧洲的联合印度民族大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周年)20冷战中的对峙苏联解体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崛起二战后世界的新发展一马歇尔计划21第三次科技革命纳米比亚独立(周年)中美关系联合国的作用大国关系和新时代大国战略调整2020-2024年河北省中考历史选择题命题规律分析年份2分题3分题中国世界中国世界20205402 20215411 20226302 20236302 20245402今规I律分^析:1.列强的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一、试卷基本情况。
1. 试卷结构。
- 本次初三历史试卷(人教版),满分100分。
题型包括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共15题)、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共20空)、材料分析题(共30分,包括3个小题)和简答题(共20分,1个大题,包含2 - 3个小问)。
2. 考试范围。
- 涵盖了初三历史教材中的世界近代史部分,从文艺复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
二、成绩分析。
1. 总体成绩。
- 本次考试年级平均分为65分,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30分。
从整体来看,成绩分布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态势,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55 - 75分之间。
2. 各分数段分布。
- 90 - 100分:5人,占总人数的1%。
这些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综合分析能力都很强。
- 80 - 89分:15人,占总人数的3%。
他们基础知识牢固,在材料分析和简答题方面有较好的表现,但可能存在一些小的知识漏洞。
- 70 - 79分:30人,占总人数的6%。
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在一些较复杂的材料分析题上理解不够深入,答题不够全面。
- 60 - 69分:50人,占总人数的10%。
他们能够掌握大部分的基础知识,但在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分析方面存在不足。
- 50 - 59分:60人,占总人数的12%。
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存在较多漏洞,在答题时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史实不够清晰。
- 40 - 49分:80人,占总人数的16%。
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在材料分析和简答题上失分较多。
- 30 - 39分:160人,占总人数的32%。
这些学生基础知识严重不足,对历史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或者学习方法不当。
三、试题分析。
1. 选择题。
- 考点分布。
- 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第1 - 3题):如文艺复兴的起源地、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等。
例如第1题:“文艺复兴起源于以下哪个国家?()A. 英国 B. 意大利 C. 法国 D. 德国”,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起源地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
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教案 素材

某某市2011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学科考试说明文科综合是指思想品德、历史两学科。
一、命题X围、依据和原则命题以现行初中教材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重灵活性、实践性为原则,难度适中。
二、考试方法试题满分为150分,闭卷笔试,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三、试题分值及比例思想品德60分,其中基础题36分,中难题18分,难度较大题6分;历史90分,其中基础题54分,中难题27分,难度较大题9分。
四、题型及分值(总分150分)1、政史单项选择题:70分(35小题,共70分,使用机读卡)其中思想品德,32分;历史,38分。
2、思想品德:28分(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探究性学习型题)3、历史:52分(列举题、材料解析题、综合题)五、命题内容及要求(一)思想品德考试内容及要求(二)历史考试内容及要求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教学内容的要求为考试依据,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约占30分)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不考古代史部分)(约占60分)的基本内容为考试X围。
中国近代史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简述中英《某某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3)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4)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2、近代化的起步(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武昌起义,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鲁迅等及其成就。
整理陕西省新中考历史的题型,分值分布特点

整理陕西省新中考历史的题型,分值分布特点
陕西省新中考历史分值分布特点由40分增加为60分,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和材料解析题。
今年历史试题难易适中、布点合理、融基础性、思想性、综合性于一体,以历史基础知识、重大主干史实为依托,以丰富多样的素材为载体,从多方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彰显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
分值及内容比例。
两部分分值比例是选择题部分约为35%,非选择题部分约为65%。
整份试题中国历史内容考查约占65%;世界历史内容考查约占35%。
今年历史试题虽然在考试形式、分值、题型等方面有较大变化,但是试题注重突出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及历史素养的考查,层次兼顾科学,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
试题紧扣教材,围绕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及历史素养,以文字、图片、地图、表格、年代尺等生动的形式有效导思,设问简洁明了,落脚点小,不设置审题障碍,方便学生审题,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变化有开卷到闭卷:更强的知识性和基础性,合卷到分卷:更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有说明到无说明:更广的命题范围和角度多版本到一版本:更明确的内容和能力要求。
从总体看,试卷既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注重考察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承中创新,实现了从开卷到闭卷的平稳过渡。
初三历史试卷讲评课课件人教版

02
答题情况分析
总体答题情况
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整体难度适中,考察的知识点较为全面,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主 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从整体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点, 但在理解和分析问题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分数分布
根据初步统计,大部分学生的分数集中在60-80分之间,部分学生表现出色,得 分在85分以上,也有少数学生得分在60分以下。
类似知识点的变式练习
知识点拓展
根据学生在试卷中表现出的薄弱知识 点,挑选出类似的变式练习题,帮助 学生拓展思维,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
举一反三
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综合运用能力的练习题
综合运用
挑选出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练习题,让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 高综合运用能力。
增强了应试技巧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 了一些答题技巧和策略, 有助于在考试中更好地发 挥。
对பைடு நூலகம்己答题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审题不仔细
在回答部分题目时,我没有仔细 审题,导致答案偏离了题目要求 。今后应加强审题训练,提高自
己的审题能力。
知识储备不足
在某些题目中,由于知识储备不足 ,我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今后应 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积累和记忆。
了解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助 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理解世界历史
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初三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历 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文艺复兴、 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这些事件 和人物对于理解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人类
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难点突破讲解
难点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分析
在初三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 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及这 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历史事件的发展。 客观、全面地评价和分析历史人物是学习历史的难点之 一,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中招备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2年中招复习备考历史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1、题型题量分析本次历史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
(1)题型:本次试卷共分选择题和材料分析两种题型;(2)题量与分值:单选题共有2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材料分析题有5道题,共占30分。
分值的分配同中考一样。
2、试题特点分析:(1)本次试卷试题不难,紧扣4月份学生复习情况,着重考察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知识运用能力,达到第一次质量检测的目的。
本次试卷大部分试题都是考察学生记忆情况。
(2)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选择题中的第12、15、19、20小题,问题探究题中的第21题中的第(1)小题问它们的共同作用,第(5)问谈谈你对我国对外开放的认识等,第25题第(4)问结合不同时期国际会议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同时这几问也不难,达到初试目的。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以我所任教的九年级(1),(2)班成绩为例。
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1、单选题得分平均在15分,问题探究题得分平均在24分,其中正确率最高的是选择题第1、3、4、5、6、7、8、9、10、13、14、16、17、18、19;材料分析题21题、23、24、25题,除去谈认识、谈感悟外,学生一般都能得分。
2、失分情况:①选择题中失分最高的是第2、11、12、15、20题,②问题探究题中,失分较多的是第21题第(2)(5)小题、第22题(1)和第25题第2问和第4问。
3、失分原因分析:①学生基础较差,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存在很大问题,语句稍为复杂的考题学生很难理解,导致失分。
②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很多基础题也会失分。
如选择第8题不能快速作答,翻书时间过长也没有排对,有些学生就凭感觉做题。
说明知识掌握不牢,这事以后努力改正的地方。
③练习量不多,做题能力不高。
三、后段教学改进措施: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上海中考历史分数题型

上海中考历史分数题型
(一)试卷分数、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100分。
采用全开卷笔答考试方式,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合场分卷。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历史和道德法治合场考试时间共135分钟(含15分钟间歇时间)。
(二)试卷内容
中国史约占65%
世界史约占35%
(海南历史分值占比含在中国史内)
(三)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
选择题
共60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四)试卷的难易程度
试卷以较易、中等难度试题为主,易、中、难占比约为7:2:1。
层级要求
表现
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知识
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能够依据多种类型的历史材料感知历史,再认、再现史实。
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理解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说明史事之能力
间的联系。
从多种类型的历史材料中获取并处理有效信息,能够初步运用综合、概括、比较、简析等方法解释历史问题。
运用历史证据对历史事物进行判断、分析。
素养
结合具体情境,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历史事物。
合理把握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中招历史试卷分析课件

中招历史试卷分析
22.(6分)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 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 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 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 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 发展迅速。
中招历史试卷分析
2011年中外历史分值比例对比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分值
34
比例
68%
16 32%
中招历史试卷分析
2011年中考历史选择题得分情况统计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号
得 80 60 87 74 56 93 78 72 83 96
分 率 题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号
(l)据材料一,谈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分)
(2)结合两则材料,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 是什么?(2分)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现代 化的进程。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中招历史试卷分析
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思想的核心,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 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材料二: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 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 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初中历史考试讲评教案

初中历史考试讲评教案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1. 考试内容:
本次历史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部分知识点。
2. 要求:
考生应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和思想,能够简明扼要地描述和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二、试卷设置
1. 本次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
2. 试卷设置比例为:
选择题占总分的30%;
填空题占总分的20%;
判断题占总分的20%;
问答题占总分的30%。
三、试卷评分标准
1. 选择题:每题2分,答错扣1分,未作答不计分;
2. 填空题:每空2分,答错扣1分,未作答不计分;
3. 判断题:每题2分,答错扣1分,未作答不计分;
4. 问答题:根据答案的完整性、详细程度和条理性进行评分。
四、评分要点
1. 答案应简洁清晰、逻辑连贯;
2. 答案应准确无误,不能出现明显错误;
3. 答案应包含必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等要素;
4. 表述应准确用词、不涉及现代史观念的解释。
五、考试讲评及教学建议
1. 考试讲评:
在批改试卷时,要认真查阅参考答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订正错误。
2. 教学建议:
针对本次考试情况,可进一步总结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和常见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复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知识的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初中历史《历史试卷讲评》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历史试卷讲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次历史考试的总体情况,包括各题型的得分情况和错误原因。
2. 针对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历史素养。
3.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讲解。
2. 难点:学生对试卷中错误原因的分析和自我改进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次历史试卷的整体情况,包括各题型的得分情况和错误原因。
引导学生关注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 试卷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给出正确答案。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history 素养。
3. 学生讲解(10分钟)邀请几位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试卷中的错误原因和心得体会,其他学生倾听、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总结经验教训。
4. 课堂小结(5分钟)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自主复习本次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试卷中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学生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的习惯和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历史试卷:本次考试的试卷及相关资料。
2. 教学课件:试卷讲解所需的课件。
3. 历史知识资料:与试卷相关的历史知识资料。
八、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针对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 讨论法:学生之间分享错误原因和心得体会,教师进行点评。
九、教学环境1. 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 教学设施: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
中考历史和政治部分共同组成文综试卷。
共计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其中历史部分大概60分,需要时间大概60分钟)
一客观选择题 12个(2*9+3*3=27)
二主观问答题三道半(27-29 30前两问)(基本为40分左右)
三整体分析
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历史学科知识,联系社会热点,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设置新角度,突出能力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试题具有明显的探究性、综合性、时代性。
试卷形式多样,包含了图片、表格、史料、地图等形式,难易程度适中,考查角度新颖,突出了学生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开卷考试的特点。
知识点考查全面。
四题型分析(2015年中考卷为例)
中考历史卷面满分为60分,主要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非选择题分为两大类,读图说史题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选择题部分11题-21题,共11道,共计24分,中国史5道,世界史4道,综合题2道。
非选择题部分共计三道大题,共45分,其中30题(1)题是历史题(2)(3)(4)是政治题。
其中中国史29题12分,世界史27、28题共计15分,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比例相当。
2015中考涉及知识点有: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新航路开辟、苏联经济建设、二战、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美苏争霸、明治维新,几乎涵盖了中考的重要章节,有重点也有非重点知识点的考查,较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