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地评价与衡量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一、工作流程1.制定检测计划,明确目标和任务,确定检测的范围和项目。
2.建立检测方法和标准,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
3.配备检测设备和器材,确保其精确灵敏的检测结果。
4.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工作,确保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5.检测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6.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7.综合评价检测结果,对企业现有的危害因素控制措施进行评估。
二、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主要通过直接观察和实地调查,了解工作场所的环境和工艺流程,发现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定量评价:使用专业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测和监测,获取具体数据,如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的浓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信息。
3.随机评价:重点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随机采样和检测,以确定其对职工的危害程度。
4.经验评价:结合工作岗位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通过经验判断,评估对职工的危害程度。
三、主要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主要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频次等进行检测,如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振动、放射性物质等。
2.检测结果的监控:对检测结果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根据检测结果,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确定其对职工的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
4.危害控制效果的评估:对企业已采取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进行评估,确定控制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5.监测方法和设备的研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方法和设备进行研究和改进,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6.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确保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或暴露在一定的有害环境因素下,工人职员所患的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为了保护工人职员的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国家和企事业单位均制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指对各类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明确有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暴露时间等信息,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工作人员的暴露状况和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有害因素的防治效果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是指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并确定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等级,以评估对工人职员的危害程度和可能的职业病风险。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和频率;职业病的发生率和发病率;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
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保护工人职员的身体健康。
该制度的重点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明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
2.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和方法。
根据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监测工作。
对各类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有害因素的变化情况。
4.组织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
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确定其职业病危害等级,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5.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利用。
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报告机制,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努力,积极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工作和居住环境中的存在日益突出,给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保障职工健康,各国都相继建立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制度。
本文将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和监测评价制度的相关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现状评价的概念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和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评价,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状评价的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数量。
评价要对生产环节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测定,并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水平和分布规律。
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状况。
评价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途径及其暴露状况进行识别和评估。
3.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状况。
评价要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暴露程度评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现状评价的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场调查。
评价要在生产实践中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生产情况和职工的工作环境,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数量。
2.监测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如空气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评估等。
3.数据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价,从而形成全面的评估结果。
监测评价制度监测评价制度的意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是指通过对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反映企业的职业病防治状况。
这一制度的建立实现了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随时监测,有效地降低了职业病发生率。
监测评价制度的核心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和定期监测。
该制度要针对不同类型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监测措施,如制定空气监测规范和方法,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专家咨询组,制定职业病预警和报告制度等。
监测评价制度的实施监测评价制度要求职业健康监护部门对企业进行定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方法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评价方法国家于2009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并加大了对职业病防治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随着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完善,职业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符合企业广大员工对健康安全的要求,也是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控制的常见问题1、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不充分.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其它危险源进行一起识别,常用LED法进行风险评价。
一是识别出来的职业危害因素少,风险值低,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描述不准确。
二是物理危害因素没有按照国家《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及其相关附录的要求进行识别、检测和评价.2、缺少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依据及相关控制措施.用LED法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价不够详细,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致害途径、危害大小、产生的后果等辨识不清楚,评价出来的结果也不能指导企业进一步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和控制.3、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不到位。
由于对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不清楚,导致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不明确.为员工进行健康检查时对医疗机构的选择随意性大,没有严格选择有国家许可的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医疗机构。
没有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为了规范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避免以上系列问题的出现,必须要对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充分辨识和评价。
笔者结合多年在烟草基层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参照“LEC"风险评价法并加以改进,建立一套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方法,为加强烟草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方法的建立1、建立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模式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危害风险大小与职业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员工暴露时间E、危害后果严重性C相关,还与包括企业的管理控制水平及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的管理因素M有关。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分析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以下是对该工作的分析。
1. 危害因素检测: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实地调查、现场测量和样本采集等方法,确定存在的危害因素类型、浓度或剂量。
2. 现场监测: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其浓度、分布以及工作人员接触的情况。
常见的监测手段包括空气监测、噪声监测、振动监测等。
3. 样本分析:将采集到的样本(如空气、土壤、水等)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确定其中存在的有害物质种类和浓度,为评价工作人员的暴露情况提供依据。
4. 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和样本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可能影响,并确定是否超过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
5. 评价工作人员健康风险:根据检测和监测结果,评估工作人员暴露于危害因素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并结合工作任务和工作场所特点,判断是否存在健康风险和职业病的可能性。
6. 预防措施制定: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物理防护、工程控制、个人防护以及关于培训和健康监护的要求,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1. 保护工作人员健康:通过检测和评价,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减少工作人员的暴露风险,保护其健康。
2. 依法合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对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权益进行维护。
3. 优化工作环境:通过检测和评价结果,可以为改善工作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引导企事业单位进行改建和改造,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和舒适度。
4. 提高职业病防控水平:通过检测和评价工作,可以及早发现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职业病防控水平。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是保护工作人员健康、依法合规、优化工作环境和提高职业病防控水平的重要工作。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测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跨国公司将加强合作, 共同制定评价与测定的 标准和规范。
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是 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与测 定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 将促进研究成果的共享和 推广。
感谢您的观看
安全生产法:要求用人单位对工作场所进行安全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 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设计时应当考虑的有害因素控制措施,包 括通风、照明、噪声等
测定方法的标准化与认证
测定方法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测定方法和程序,确保评价与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认证机构:负责对测定方法和程序进行认证,确保符合相关法规与标准 认证流程:提交申请、审核材料、现场核查、颁发证书 持续监督:对已认证的测定方法进行持续监督和定期复审,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测定步骤:选择合 适的仪器,按照规 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注意事项:确保仪 器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避免误差和干 扰
生物因素测定
测定方法:生物材料中的 有害物质含量
目的:评估职业性有害因 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常用方法:生物材料检测、 生物标志物检测
意义:为职业病防治提供 科学依据
测定方法的选择与注事项
考虑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和特 异性,确保准确检测
法规与标准的执行与监督
法规与标准的制定:根据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具体的评价与测定标准。 执行情况:企业必须按照法规与标准的要求,开展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测定工作。 监督检查: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符合法规与标准的要求。 违规处罚:对于不按照法规与标准执行的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按照来源可分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作业 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职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1. 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是由某种职业因素引起的疾病。
职业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各类职业因素中存在的危害工人身体健康的因素。
在职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非常普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化学因素:各种化学物质,如有害气体、毒物、可燃物等;•物理因素:声、光、振动等;•生物因素:病原菌、病毒等;•心理因素:工作强度、职业压力等。
2. 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了避免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必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可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分布、季节变化规律等信息,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2.1 检测方法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方法主要包括定量测定和定性测定两种。
2.1.1 定量测定定量测定是通过对职业场所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进行采样,然后使用相应的分析方法对样品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测定。
定量测定方法通常包括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物理分析等。
2.1.2 定性测定定性测定是通过对职业场所进行巡视、询问、聆听等方式,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特点、分布等情况,采用相关的定性方法进行测定。
2.2 检测内容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内容主要包括:•空气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和分布•现场环境因素•相关设备的情况3. 评价制度为了更加科学地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危害程度,制定评价制度是必要的。
评价制度可以直观地反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严重程度,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1 评价指标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和浓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容许浓度•职业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评价结果3.2 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可以反映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严重程度,通常以风险评价结果作为评价结果。
风险评价结果的等级分为五级,分别为极高、高、中、低、极低。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工作中。
但是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职工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甚至使职工患上职业病。
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有必要对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
本文将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的定义、重要性、步骤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科学的检测和评价,以确定其对职工健康的影响程度,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可以了解到工作场所中的危害源及其分布情况,为防范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二、重要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工作场所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这些危害因素可能会对职工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通过对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并确定其对职工的危害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三、步骤1.明确检测与评价目标。
首先需要明确检测与评价的目标,确定检测与评价的范围和重点。
这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检测与评价工作。
2.采集相关数据。
通过采集工作场所的环境数据、职工暴露数据等相关资料,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其对职工的危害程度。
3.开展实地调查。
了解职工的工作情况、暴露情况,以及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危害源及其分布情况,为后续的检测与评价工作提供实地依据。
4.进行检测与评价。
通过对工作场所中的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确定其对职工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整理报告。
将检测与评价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并撰写相关报告,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建议,为后续的控制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
四、方法3. 职工健康监测法。
第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
第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人健康、安全产生危害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在工作岗位上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工人职业病的主要原因,对于工人和企业都具有严重的危害。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检测、测量、分析并加以评价的过程。
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工作环境中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评价职业性物理因素的方法1.噪声:噪声的评价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接受的声音强度、声音频率和震动等各种声音参数的评价。
评价方法包括:使用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度、使用声谱分析仪分析声音频率、使用震动计测量机器产生的震动。
2.振动:振动评价的目的是评估工人暴露于工作场所中的机械振动所造成的风险。
评价方法包括:使用振动计测量振动频率、测量振动值、进行人工观察。
3.照射:照射评价的目的是评估工作场所中不同种类照射的剂量和频率等参数所产生的职业性健康危害。
评价方法包括:使用辐射剂量计测量辐射剂量,计算内部辐射剂量等方法。
(二)评价职业性化学因素的方法化学评价是指对某种工作场所中所存在的化学物质种类、含量、浓度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对工人可能受到的化学危害评估和控制。
职业性化学因素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1.采集和分析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采用空气检测泵、吸收剂、三向阀等工具将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收集,分析时使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仪器。
2.采集和分析空气中的粉尘:采用粉尘仪器对工作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浓度和成分进行测量和分析。
3.采集和分析和评价接触的皮肤刺激物和刺激物:可以使用试纸、防护膏等工具进行化学刺激物和刺激物的评估。
(三)评价职业性生物因素的方法职业性生物因素评价主要包括对工作环境中的微生物、病原体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对工人可能受到的生物危害进行评估和控制。
职业性生物因素的评价主要方法包括:1.空气生物学测试:测量环境中的生物颗粒物、真菌孢子、细菌和病毒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本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本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就业问题的不断增加,职业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生产力,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1. 调查问卷法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来判断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2. 现场勘查法现场勘查法是指调查人员亲临现场进行观察和检测,通过对劳动者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工艺流程、劳动强度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以判断危害因素的存在和程度。
3. 检测仪器法检测仪器法是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来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判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例如,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来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
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方法1. 准确性评估准确性评估是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与实际情况的比对来判断危害因素的辨识结果是否准确。
2. 可行性评估可行性评估是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评估评价结果是否具有操作性来判断其可行性。
3. 可靠性评估可靠性评估是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对辨识过程的重复实施来判断危害因素辨识结果的可靠性。
四、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指标1. 危害因素浓度危害因素浓度是指职业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
可以通过使用专业检测仪器来进行测量和分析。
2. 暴露时间暴露时间是指劳动者在职业环境中暴露在危害因素下的时间。
可以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来进行评估。
3. 暴露频次暴露频次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接触危害因素的次数。
可以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周期和休息周期来进行评估。
五、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结果1. 分析评价结果根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价结果,可以对危害因素的程度进行分析评价,明确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是长期在特定工作环境和条件下从事某种特殊工种,由于职业工作状况所导致的一些对工作人员身体、心理健康造成的伤害,严重危害着劳动者的身体和健康。
而职业病危害因素则是指职业病所涉及的那些有害物质、有害因素等。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尘土、化学物质、辐射等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的重要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评价是评价职业环境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的核心内容就是评价职业卫生状况含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发生、种类、排放、浓度等方面,为制定相关的工作措施和预防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监测评价制度是如何建立的?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的工作不是一次性的、静态的结果,而是需要及时进行监测与评价。
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职业病防治监测应急管理体系,实现了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动态监管和评价。
监测评价制度的建立需要依托于智能卫生监测设备,实现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时监测。
同时,监测评价的数据建设和其可视化技术的优化也将成为新时代职业病防控中重要的技术支撑。
监测评价制度的应用监测评价制度的应用有多方面:1.支撑职业健康标准制定。
职业健康标准是评价职业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监测评价结果是制定职业健康标准的重要依据。
2.优化职工健康保障。
实时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职工健康保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及时发现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时调整工作环境,及时进行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3.提示劳动生产者注意职业健康。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可以向公众展示监测数据及其可视化成果,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知程度,引起劳动生产者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视,让职工和用人单位更加重视职业健康问题。
结论本文介绍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相关内容。
职业病的防治不仅需要依靠政策制定方面,也需要各方面积极互动,共同维护职工的健康权益。
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平台,加强职业病监测评价工作,并将结果运用于职业健康标准制定,及时展示监测数据及其可视化结果,引起劳动者对职业健康问题的重视,最终实现劳动工作者职业生涯全面健康发展。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一、引言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和暴露于工作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由于职业病的严重危害性,各国纷纷建立起了一系列的防控制度。
其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的概念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潜在风险,以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目的和意义1. 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能够实时了解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分布情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能够及时发现工作环境中的异常情况,有助于及早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对工人的危害。
3. 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能够评估职业病的风险程度,为工人的职业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方法和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包括定性监测和定量监测两种方法。
1. 定性监测定性监测主要是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有害因素进行观察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工作场所环境因素的观察和检测,包括气体、粉尘、噪音、温湿度等。
(2)工作过程中的操作因素的观察和检测,包括工作方式、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
(3)工人体征和健康状况的观察和检测,包括体重、血压、呼吸情况等。
2. 定量监测定量监测主要是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有害因素进行具体的测量和分析,以获得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有害物质的取样和分析,包括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粉尘、颗粒物、噪音等。
(2)工作条件的测量和分析,包括温湿度、照度、工作方式、工作强度等。
(3)工人体征和健康状况的测量和分析,包括生理指标、生物指标、心理指标等。
五、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方法和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主要是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有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对工人健康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职业病是指在工作岗位上长期接触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导致工作人员发生的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是对工作岗位上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风险。
这包括对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接触途径、持续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并结合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监测评价制度是指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价的制度和方法。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价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情况,规范工作环境,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权益。
监测评价制度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 环境监测:对工作岗位上的环境空气、噪声、光照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2. 个体监测: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包括体检、生物标志物监测等,以及职业病的诊断和监测。
3. 风险评估:结合环境监测和个体监测数据,对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4. 档案管理:建立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档案,记录其工作岗位、接触的危害因素、健康状况等信息,为监测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5. 宣教培训: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高工作岗位上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模版(四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模版一、绪论职业病是由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中的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与工作接触相关的疾病。
职业病对劳动者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对于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提出一个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模版,以供参考和借鉴。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2.1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工作场所的有毒有害因素的存在程度,评估劳动者的职业病风险水平,为职业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的意义在于指导职业病危害控制工作,推动企业加强职业病防治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的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2)工作场所的噪声、振动、辐射等有害因素的存在程度;(3)工作场所的粉尘、烟尘、颗粒物等空气污染情况;(4)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5)劳动者的工作行为和职业暴露情况;(6)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配备和使用情况;(7)必要时,对工作环境空气进行采样分析,评估职业病危险风险。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的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的方法应包括以下内容:(1)现场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了解工作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存在情况;(2)检测分析:使用适当的仪器和设备,对工作场所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噪声、振动等进行测量和分析;(3)工作行为评估:通过劳动者工作行为记录或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劳动者的职业暴露情况;(4)验收评价: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验收评价;(5)采样分析:对必要的工作环境空气进行采样,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评估。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3.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的目的是对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变化趋势和存在问题,为职业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
202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一、引言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对工作者的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防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及监测评价制度,是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的基础。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1. 评价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不同职业场所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强度等情况。
定量评价则是通过实地测定,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测量。
2. 评价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的内容包括: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数量、暴露状况、暴露时间、暴露频次等。
对于不同的危害因素,可以通过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例如对于化学物质危害,可以评价其浓度、接触途径等指标。
3. 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可以用来分析不同职业场所的危害因素现状,了解职业病的发生情况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评价结果还可以用来与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对比,评估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效果。
三、监测评价制度1. 监测内容监测评价制度应包括对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
监测内容可以包括空气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噪音、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的监测;工作场所的温湿度、照明、通风等环境因素的监测;以及职业病诊断和报告的监测等。
2. 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采用相应的监测技术和设备。
例如对于化学物质浓度的监测,可以使用气体检测仪、光谱仪等设备进行定量测量。
对于噪音的监测,可以使用声级计进行定量测量。
3. 监测评价指标监测评价指标应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确定。
例如对于空气中化学物质浓度的监测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工作场所气体浓度准入标准、工作场所气体浓度行业危害因素暴露限值等指标。
4. 监测结果监测结果可以用来分析不同职业场所的危害因素暴露状况,评估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有效性,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本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本目录一、制度背景二、评价范围三、评价方法四、评价内容五、监测评价要求六、评价结果分析七、改进措施建议八、制度执行及监督九、附录一、制度背景为了保障员工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发生,制定本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二、评价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个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及监测,包括但不限于:1. 粉尘:胸部透射射线摄片、喉镜、尘埃计、风速计等。
2. 毒物:毒物暴露监测、个人防护设备使用情况。
3. 放射性物质:核辐射检测设备、曝光计等。
4. 噪声:噪音级检测仪、光谱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
5. 体力劳动:体力测试仪、工时记录等。
6. 有害微生物:采样设备、孵化箱、培养皿等。
三、评价方法1. 实地考察: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布、作用方式等。
2. 检测分析:通过专业仪器设备对危害因素进行监测,获得准确的数据。
3. 问卷调查:对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危害因素的感知、认识和关注程度。
4. 数据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四、评价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与数量。
2. 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分布情况。
3. 从业人员接触危害因素的频率、强度和时间。
4. 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程度。
5. 从业人员对危害因素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个人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
五、监测评价要求1. 监测设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仪器设备进行监测。
2. 监测周期: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危害因素的特性确定监测的周期。
3. 监测频次:根据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频次。
4. 监测记录:将监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归档,确保监测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六、评价结果分析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将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危害因素的主要来源和分布情况。
2. 从业人员对危害因素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3. 工作场所对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职业病是由于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所造成的,具有特殊职业危害因素的疾病。
职业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健康,更会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
因此,对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非常重要。
首先,职业危害因素的现状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工作环境评估:工作场所的通风、温度、湿度、噪声、辐射、照明等环境条件的评估。
2. 工作任务评估:评估员工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包括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的体力或智力要求等。
3. 危害因素评估:评估可能造成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等。
4. 健康状况评估:评估员工的健康状况,了解工作对员工的健康产生的影响。
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的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价制度,以便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监测评价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通过对工作场所空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来了解工作环境和任务对员工健康产生的影响。
2. 职业健康状况监测:通过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疾病统计来了解员工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职业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3. 监控评估效果: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状况监测的数据分析,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职业健康监管的效果。
4. 提高员工意识: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员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并积极参与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总之,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是保障员工健康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不断完善和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和监测,以及制定相应的监测评价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评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程度和对员工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该评价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评价对象: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包括有害化学物质、粉尘、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等。
2. 评价方法: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现场观察、测量检测、采样分析等。
3. 评价指标: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比如安全阈值、容许浓度限值、噪声暴露限值等。
4. 评价结果:对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程度和对员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5. 监测评价制度: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监测评价制度,包括监测频次、监测方法、监测责任等。
6. 控制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和监测评价制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
通过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问题,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发生,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的制度。
该制度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评估其对员工健康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指对工作场所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工作场所中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时间等参数,评估工作场所中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是指根据监测结果,对工作场所中危害因素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评价结果可以提供给企业、政府等相关部门,用于制定和改进职业病防护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危害因素监测计划: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制定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的目标、方法、频率等。
2. 监测方法和设备:确定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用于对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
3. 监测人员培训和管理:培训监测人员,使其具备进行监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进行管理和指导。
4. 监测结果分析和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企业上报。
5. 评估指标和标准: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危害因素的评估指标和标准,用于判断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程度。
6. 评估报告和措施建议:根据评估结果,编写评估报告,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帮助企业改进工作环境,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工作场所中危害因素的情况,对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评价方法国家于2009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并加大了对职业病防治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随着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完善,职业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符合企业广大员工对健康安全的要求,也是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控制的常见问题1、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不充分。
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其它危险源进行一起识别,常用LED法进行风险评价。
一是识别出来的职业危害因素少,风险值低,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描述不准确。
二是物理危害因素没有按照国家《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及其相关附录的要求进行识别、检测和评价。
2、缺少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依据及相关控制措施。
用LED法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价不够详细,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致害途径、危害大小、产生的后果等辨识不清楚,评价出来的结果也不能指导企业进一步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和控制。
3、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不到位。
由于对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不清楚,导致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不明确。
为员工进行健康检查时对医疗机构的选择随意性大,没有严格选择有国家许可的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医疗机构。
没有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为了规范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避免以上系列问题的出现,必须要对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充分辨识和评价。
笔者结合多年在烟草基层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参照“LEC”风险评价法并加以改进,建立一套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方法,为加强烟草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方法的建立1、建立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模式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危害风险大小与职业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员工暴露时间E、危害后果严重性C相关,还与包括企业的管理控制水平及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的管理因素M有关。
D=L×E×C×M [1]D——职业危害风险L——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与危害因素的数量H、传播性I、释放性J 及接触可能性K等因素相关,根据经验,H、I、J、K对危害发生可能性的关联度不同,因此依其关联度大小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分别为1、2、3、4。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为H、I、J、K的加权平均数,算式为L=(1H+2I+3J+4K)/10E——人员暴露在危害场所的时间C——危害的后果M——管理因素。
2、评价算式中各因素的取值[2]⑴、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
L=(1H+2I+3J+4K)/10表一:接触数量H表二:传播可能性I表三:释放可能性J表四:人员接触可能性K⑵、人员暴露在危害场所的时间E。
表五:暴露时间E⑶、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后果C。
表六:危害后果C⑷、管理因素M。
管理因素可消减危害因素发生危害的可能性,管理制度及相关控制措施越完善,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越高,危害因素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就越小。
表七:管理因素M⑸、职业危害风险分级。
表八:危害风险分级表3、建立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表表九: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表三、运用举例(一)、生产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
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通常包括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和物理类危害因素三大类。
在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前,先要对其理化性质、致害途径、危害后果、职业接触限值等进行识别。
⑴、生产性粉尘。
如烟草尘,粉尘分散度<5um的占50—77%,易飘散在空气中被人体经呼吸道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0.5%。
烟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立方,短时接触容许浓度为3㎎/立方。
一般刺激性,长期接触可致慢性鼻咽炎,对肺部有影响。
⑵、生产性毒物。
主要是烟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农药、除草剂、抑芽剂。
此类职业危害因素可结合国家局下发的《烟叶生产农药推荐使用表》根据农药标签及产品说明书等进行辨识。
烟草种植使用的农药可分为很多种,每一种农药的主要成份不同,危害性也不同,有的可经皮肤吸收中毒,有的经呼吸道吸收中毒,有的对皮肤有致敏作用,有的可在人体蓄集而致癌,致害途径不同,危害大小也不一样,需要逐个进行辨识和评价。
如抑芽敏,又名氟节胺,主要成份是氟化物,黄色晶体,熔点101—103℃,难溶于水,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000㎎/㎏,其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5㎎/m3。
对皮肤中等刺激,对眼睛刺激强烈,无致癌、致畸性。
⑶、物理类危害因素。
在烟草商业企业的物理类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振动(存在于汽车驾驶作业)和高温作业(夏季进行的卷烟配送、专卖下乡检查、烟叶生产等室外作业)电脑辐射等几种。
其中因局部振动引起的手臂振动病已列为国家法定职业病,企业应加强对产生振动的相关作业的识别和管理,降低危害。
物理类危害因素主要根据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邀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监测、评价和提出有关管理控制措施意见。
(二)、职业危害因素评价举例⑴、生产性毒物的评价。
例一:以抑芽敏为例,评价如下。
①、首先把已辨识出来的抑芽敏的使用部门、作业活动、危害成份、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等填入表九相应栏目。
②、危害后果C的取值,根据抑芽敏的理化性质、对人体的危害性、LED50值、职业接触限值等,参照表六取最大可能值,得到抑芽敏的危害后果(C)的最大取值为3,填入表九危害后果C栏。
③、暴露时间E的取值,根据对一线烟叶生产技术人员工作过程的观察和询问调查,每天暴露时间少于3小时,每周暴露时间小于15小时,参照表五,取值为2,填入表九暴露时间E栏。
④、使用数量H的取值,根据对一线烟叶生产技术人员工作过程的观察和询问调查,员工主要是指导烟农如何正确使用抑芽敏,每天接触量少于1㎏,按表一取值为1,填入表九使用数量H栏。
⑤、传播可能性I的取值,根据抑芽敏(氟节胺)的理化性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对照表二取值为1,填入表九传达室播可能性I栏。
⑥、释放可能性J的取值,根据对一线烟叶生产技术人员工作过程的观察和询问调查,抑芽敏的使用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控制措施,对照表三取值为10,填入表九释放可能性J栏。
⑦、人员接触可能性K的取值,根据对一线烟叶生产技术人员工作过程的观察和询问调查,在抑芽敏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短时接触,对照表四取值为2,填入表九接触可能性K 栏中。
⑧、按L=(1H+2I+3J+4K)/10计算出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值4.1,填入表九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栏中。
⑨、管理因素M的取值,根据对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查阅,及对员工的询问调查,参照表七得到管理因素M的取值为10,填入表九管理因素M栏中。
对管理因素M的取值依据,即有何管理控制措施,填入表九现有管理控制措施栏。
⑩、危害风险值D=L×E×C×M=4.1×10×2×3×10=2460,填入表九危害风险值D栏。
○11、危害风险值为2460,参照表八,风险等级为2级,填入表九“危害风险等级”栏中,表九中建议采取的措施栏填入“须采取进一步行动降低人员暴露,如为员工配备相关防护用品等”。
表九中“健康监护项目”栏填“无”,因为该风险可以接受,所以不必进行健康监护;“是否进行现场监测”栏填“否”。
⑵、生产性粉尘的评价。
例二:以烟草尘为例,评价如下:①、首先在表九中把烟草尘的辨识用部门、作业活动、危害成份、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等填好。
②、烟草尘危害后果C的取值。
根据烟草尘的特性,参照表六危害性描述栏,得烟草尘的危害后果C值为6,填入表九。
③、暴露时间E的取值,根据对一线员工的工作过程观察和询问调查,收购期间员工每天暴露时间大于5小时,每周暴露时间大于25小时。
参照表五,取值10,填入表九接触时间E栏。
④、接触数量H的取值,根据对某烟站的询问及查阅相关数据报表,已知某烟站每天收购量达到350担,参照表一,取值6,填入表九接触数量H栏。
⑤、传播可能性I的取值,根据烟草尘的分散度,参照表二,取值6,填入表九释放可能性I栏。
⑥、释放可能性J的取值,根据对工作场所烟叶收购工作流程的观察,参照表三,取值为10,填入表九释放可能性J栏。
⑦、接触可能性K的取值,根据对员工的询问及对收购场所员工工作情况的观察,参照表四,取值为10,填入表九接触可能性K栏中。
⑧、计算危害发生可能性L的值。
L=(1H+2I+3J+4K)/10=8.8,填入表九危害发生可能性L栏。
⑨、管理因素M的取值,根据对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查阅,及对员工的询问调查,参照表七得到管理因素M的取值为10,填入表九管理因素M栏中。
对管理因素M的取值依据,即有何管理控制措施,填入表九现有管理控制措施栏。
⑩、危害风险值D的计算。
D=L×E×C×M=8.8×10×6×10=5280,填入表九危害风险值D栏中。
○11、根据风险值D,参照表八,得到风险等级为3级,填入表九风险等级栏中。
○12、表九中其它栏目的填写。
参照表八,烟草尘的风险等级达到3级,需要邀请专业人员对工作现场进行检测,在表九“是否进行现场检测”栏中填入“是”。
经专业人员检测,假如工作现场的粉尘浓度是34mg/m3,其超标倍数是34/2=17(倍),对照表六,其危害后果C值为6,与烟草尘的定性评价取值相同,说明前述烟草尘的评价是准确的。
如果不相同,则以现场检测数据的超标倍数评价所得危害后果C值为准,按D=LECM重新调整风险值及其风险级别,填入表九相应栏中。
健康监护项目栏填入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法定职业病。
如烟草尘可能导致的法定职业病为“其它尘肺”,相关员工健康体检时,要把肺部检查列为体检项目。
根据危害因素的风险等级参照表八相应的评价,把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填入表九采取的措施建议栏中。
四、建立员工身体健康监护档案。
要选择固定的有健康监护资质的医疗机构为员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建立员工身体健康监护档案,为企业在职业病防治和合理用工方面提供依据。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应包括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职业病报告卡;对职业病患者、职业禁忌症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劳动者的处理和安置记录;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它资料等。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要指定部门和专人统一管理和保存。
五、结束语职业卫生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加强对员工身体健康的关注,是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的体现,是企业长期和谐健康发展的根本。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价,为企业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一个思路。
但本文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如表一中烟草尘产生的多少与每天烟叶收购量的关系有待于在工作实践中检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