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全解

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全解

《邓稼先》全解
《邓稼先》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传记文学。

该文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主要事迹和卓越贡献,通过对比、引用等手法,突出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爱国情怀。

首先,文章介绍了邓稼先的出生背景和成长经历,突出了他从小就具有的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

其次,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邓稼先在科研方面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质,与奥本海默等科学家进行了比较,展现了邓稼先的独特魅力。

再次,文章引用了大量具体事例和数据,展现了邓稼先在科研方面的卓越贡献和突出成就。

最后,文章总结了邓稼先的一生,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建议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重点内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经历、主要事迹和
卓越贡献。

2.体会文章中的对比手法和引用事例的作用,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
爱国情怀。

3.品味文章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方式,感受作者对邓稼先的敬意和怀念之
情。

总之,《邓稼先》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回忆性传记文学,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卓越贡献,学习他的崇高品质和爱国情怀。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有哪些?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供大家参考!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1邓稼先(1924年—1986年)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1#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2“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1964我国第一颗核弹试验成功时,科研人员兴奋写下豪迈诗篇,成为祖国兴盛的赞歌与号角。

从此,中国备受列强欺侮的时代一去不返,崛起的征程一路扬帆。

而这场辉煌背后,是科学巨人三十年如一日的孤寂生活,是废寝忘食、身心俱付的忘我付出。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尤其不会忘记这首动人诗篇的作者——邓稼先——我国核武器拓荒者、两弹一星元勋、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的英雄院士。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31950年,26岁的邓稼先获得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后,就立即乘船回到祖国的怀抱。

从1958年8月开始,一直到邓稼先逝世前一年(1985年)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设计制造和研究中国原子武器的第一线,领导许许多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仅用了6年时间,就成功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仅用了2年时间,就成功设计了中国的氢弹,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邓稼先敏锐地预见到“世界性禁核”的趋势,在做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期间,他拼尽最后的力气,和于敏合著了一份我国核武器未来发展的建议书。

邓稼先介绍

邓稼先介绍

5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不仅在理论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实 践中也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在原子弹的研发过程中,邓稼先带领团队成功地突破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和实验验证的难关,使中国的 原子弹研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在组织领导团队进行科研工作时,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导向,注重科 学方法的运用,使科研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此外,邓稼先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他不仅关注每一个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还注重 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紧密合作、互相支持,共同攻克了 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邓稼先的科研精神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后来的科研工作者。他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中国科研 工作者的楷模和榜样,激励着他们不断追求卓越、报效祖国
目录
CONTENTS
-
1 生平简介 2 教育背景 3 科学成就 4 个人荣誉 5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6 结语
1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6月25日,安徽省怀 宁县白麟坂村人,中国现代核物理学家,中 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 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的重要贡献
2
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
邓稼先于1941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45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昆明市文正 中学、培文中学任教。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 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3
科学成就
科学成就
邓稼先在1950年回到中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54年晋升为研究员。从1958年起,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 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邓稼先课件

邓稼先课件

邓稼先课件邓稼先课件邓稼先(1922年6月5日-1986年)邓稼先,男,浙江富阳人,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和高级工程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邓稼先投身于中国核科研事业的早期阶段,为中国核潜艇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一生是充满坎坷和光辉的。

邓稼先的学术经历邓稼先1936年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1938年被中央大学物理系录取,1943年获得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奖学金,前往美国留学。

在美国,他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核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

194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中国首位获得核物理学博士学位的学者。

邓稼先的职业生涯邓稼先毕业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在中国科学院任职期间,他全身心投入到核科研事业中。

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是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和制造的重要人物之一。

为了保护国家的核秘密,邓稼先始终保持低调,很少公开露面。

邓稼先的贡献与荣誉邓稼先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上世纪60年代,邓稼先带领团队开始研制核潜艇。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他们成功地开发出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发展核动力潜艇的国家。

邓稼先因此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荣获多项国家荣誉和科技奖励。

邓稼先的不幸命运然而,邓稼先的辉煌事业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发展。

1970年代,邓稼先被无端指控为“特务”,被迫下放到乡下务农。

直到1984年,他才以清白之身得到平反。

这段不幸的经历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与打击。

1986年,邓稼先在家中去世,享年64岁。

邓稼先的科研精神与人格魅力邓稼先是一位科研精神与人格魅力兼具的伟大科学家。

他勇于面对困难,乐观坚毅,始终保持对科学事业的热忱。

在面临巨大压力和困境时,他能保持平静和坚定,不屈不挠地投身于科研工作。

邓稼先的精神影响邓稼先的精神影响着后人。

他不仅是中国核科研事业的奠基人,也是国防科技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精选10篇)

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精选10篇)

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精选10篇)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篇1你知道我国有那些英雄吗?肯定知道吧!因为我国有无数为祖国捐躯或做出贡献的`英雄。

今天,我就为你介绍一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

故事是这样的:邓稼先在1958年春接受了制造原子弹的任务,由于事关国家机密,所以,他甘愿牺牲个人利益,不著书立说,不出国交流。

经过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他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忍着剧痛,给党中央写了关于发展现代国防科技的建议书。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邓稼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的是祖国的利益,是人民的幸福和安全,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告诉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一切服从祖国的需要,努力为人民建功立业,无条件地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其实,邓稼先只是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群中的一位,在这队伍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

比如陈辉,他在临终前写下了四句诗:“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多么有英雄气概的诗啊!还有夏明瀚,彭德怀等等无数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

而当今社会,也有这样的人啊!这次“两会”上,人大代表们提出了很多为祖国和人民谋利的金点子,如“提高素质教育”,“七要”,“发展高新技术”等等的一系列建议和意见,人大代表们不正是为祖国做出贡献吗?所有的少先队员们,每当我们敬礼时,都要牢记队礼的含义:“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吧!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篇2今日,每当听见看见关于原子核弹的报道,总会想起《两弹元勋邓稼先》中,那位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双弹英雄——邓稼先。

报道主要写了邓稼先26岁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回国后用最短的时间造成氢化弹、原子弹,在一次拾原子弹骇片时,被放射元素所伤致癌,被赞为“两弹元勋”。

当读到邓稼先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毅然拒绝了恩师与好友的挽留,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决心为祖国的崛起做贡献时,我十分震惊:要知道,当时,出国深造的机会少而珍贵,只有少之又少的中国人能享受国外优厚的待遇。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邓稼先(1924年11月17日-1986年6月24日),江苏杨桥人,中国的航天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邓稼先先生的辉煌成就不仅承载了中国航天业的伟大荣光,更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象征。

一、早年经历邓稼先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艰苦。

然而,他却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求知欲望。

在年幼时,他就对机械和电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追逐科技的梦想。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经常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机器和机械玩具,展示了他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和天赋。

二、求学之路邓稼先的一番事业开始于上海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在那里,他尽情发挥了他独特的天赋,并展现了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卓越能力。

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录取。

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他努力学习并研究了力学,电子学和光学等学科,为他日后的航天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航天科研1956年,邓稼先参加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航天科研中,不断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

最终,中国在1970年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发射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

邓稼先还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他先后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主要领导职务,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到中国航天领域。

他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伟大的成就,将中国的航天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对科技创新的思考邓稼先的成功不仅源于他对航天科技的热爱和执着,更体现了他对科技创新的深刻思考。

他相信,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中国才能摆脱追随他人的命运,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因此,他不断鼓励自己的团队在科技研发中追求突破和创新,坚持独立自主的科研方向。

正是他的坚持和努力,中国航天事业才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五、对后人的启示邓稼先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航天科学家。

《邓稼先》知识点总结

《邓稼先》知识点总结

《邓稼先》知识点总结首先,邓稼先自身的成就和事迹。

邓稼先于1924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镇江市。

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后赴美深造,1946年至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

1950年回国,进入清华大学任教。

他先后担任过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等职务。

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研制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主持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研制工作,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成功进行了多次核试验,确保了中国的国防安全。

邓稼先还对中国核物理、原子能与核工程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中国核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同时还担任过国防科技委员会委员、兰州物理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在科研领域和国防事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其次,邓稼先的学术贡献。

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他在核物理领域做出了杰出的学术贡献。

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原子能与核物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中国核物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主持了国内最早的中子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国内的核物理学家和原子能专家。

他还在核工程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中国核武器建设的战略思路和技术方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重要的技术指导。

他在核聚变研究、高能物理等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次,邓稼先对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影响。

邓稼先是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核武器研制领域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确保了中国的国防安全。

他倡导了学术独立自主的方针,鼓励国内科研人员进行自主创新,实现了中国核科学技术的自主发展。

他积极倡导核聚变研究,在国内推动了核聚变和高能物理等领域的发展。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激发了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的学术热情和实践精神,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男,1924年11月5日生于湖南省衡阳县,中国科学家、导弹技术专家。

曾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任总设计师、总指挥,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背景:
1945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学系。

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助教、讲师等职。

科研工作:
1949年,邓稼先参与创建了中国航空研究院(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他在导弹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研制出多型号的导弹,并主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

荣誉及成就:
1957年,邓稼先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位航空航天领域的院士。

他还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军方的荣誉称号,如两次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终身成就奖等。

贡献与影响: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自主航天能力的国家之一。

他的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和民用领域,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个人特点:
邓稼先秉承“艰苦创业,为人民”的科研精神,多年如一日地投入到
科研工作中,坚持自主创新,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不断突破科技难题。

他敢于冒险、善于团队合作,以身作则,为后辈树立了榜样。

总结:
邓稼先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科研成果和事业成
就不仅对中国航天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
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学术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将
永远被铭记。

中国科学家介绍——邓稼先

中国科学家介绍——邓稼先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 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 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 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 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 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
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 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 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 称“娃娃博士”。


杨和邓学的都是理论核物理,邓稼先做博士论文时, 从俩人的讨论中受益很大。所以他们之间的友情自 然真挚,推心置腹。 1950年8月29日,邓稼先获得 博士后当即回国了。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 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美国报纸登出了中国研究人员 的名单,尽管是英文译音,但杨振宁一看就认定其 中一人是邓稼先。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中国时定 的一份要见的亲友的名单中,第一个就是邓稼先。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 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 条件简陋,生活清苦。尽管如此,联大却有 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 秀人才,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 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 的学业。

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
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 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 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 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 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同志长年累月忘我工作,积劳成
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 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邓稼先同志在 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 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 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 真诚,该建议书的内容至今仍然保密。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邓稼先,1924 年 6 月 25 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慧好学,在少年时代便展现出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邓稼先在北平崇德中学念完了初一至高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家人辗转来到了云南昆明。

1941 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回到了北平,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 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前往美国普渡大学留学。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 26 岁,人称“娃娃博士”。

获得博士学位后的邓稼先,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8 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了,从此,他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带领着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日夜挑灯苦战。

他们在艰难的条件下,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着大量的计算和模拟实验。

当时,我国的科研条件十分简陋,没有先进的计算机,邓稼先就带领大家用算盘和计算尺进行复杂的理论计算。

在一次核试验中,邓稼先亲自指挥,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他不顾个人安危,冲进试验区,捡起了摔碎的核弹片。

正是这次勇敢的举动,让他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

在邓稼先的不懈努力下,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随后,他又投入到氢弹的研究工作中。

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用了 8 年,美国用了 7 年,苏联用了 4 年,而中国只用了 2 年 8 个月,这一速度让世界为之震惊。

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邓稼先积劳成疾,但他仍然坚持工作。

1986 年 7 月 29 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62 岁。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 ( 1924.6.25-1986.7.29. ) 安徽省怀宁县⼈。

核物理学家,中国-理论研究⼯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中国研制和发展-的技术组织领导者之⼀,中国理论设计总负责⼈。

中国科学院院⼠。

1924年6⽉25⽇出⽣于安徽省怀宁县祖居铁砚⼭房,⽗亲邓以蛰是北京⼤学教授,母亲王淑蠲持家,清代⼤书法家邓⽯如是六世祖。

5岁在北平读⼩学,11岁⼊中学,12岁插班考⼊北平崇德中学初⼆年级,读到⾼⼀,在英⽂、数学和物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1941年17岁考⼊国⽴西南联合⼤学物理系,学习4年,终⾝受益。

1945年⼤学毕业。

1946年夏受聘任北京⼤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7⽉,同时在北⼤讲助会义务⼯作,积极参加北平-。

1947年顺利通过赴美研究⽣考试,1948年10⽉⼊美国普渡⼤学物理系,师从德尔哈尔,研究理论核物理。

1950年8⽉获得博⼠学位,婉⾔辞谢了导师建议去英国发展的好意,9天后乘船回到诞⽣不久的新中国。

1950年10⽉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

1951年加⼊九三学社。

1952年晋升副研究员,在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教授领导下从事原⼦核理论研究。

1951-1958年在《物理学报》上独⽴发表和合作发表了⼀批学术论⽂,为我国原⼦核理论研究做了开拓性⼯作。

1954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协助学术秘书钱三强和吴有训副院长⼯作。

1956年加⼊中国共产党。

1958年8⽉调任第⼆机械⼯业部第九研究院,担任理论部主任,领导我国第⼀颗的理论设计⼯作。

从此,为发展我国的-事业隐姓埋名,呕⼼沥⾎,孜孜不倦地奋⽃了28年。

对⼯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

困难⾯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关键时刻舍⽣忘死, ⽆私⽆畏地奉献毕⽣精⼒,使我国的-从⽆到有,⽤38年时间跃到国际先进⽔平。

1979年在⼀次失败的核试验中,为了查明情况深⼊事故地区,找到了未爆弹⽚,因此受到放射性物质的强烈辐射,严重损害了健康和寿命。

邓稼先

邓稼先

邓稼先[dèng jià xiān](1924—1986),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邓稼先是清政府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书法家与篆刻家邓石如的第六世孙。

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

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他五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邓稼先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物理系助教。

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后在物理系留学工作,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邓稼先同志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 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邓稼先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他从不骄傲,从不公布自己的伟大事迹,直至他死后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可以说他与世界上一切和他从事一样工作的人都不一样,到他临死前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邓稼先

邓稼先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 有愧色。 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明白、了解; 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 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 死于沙场。 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重迭,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 重复; 穷尽。 重复;穷:穷尽。
/study_garden_plot
邓 稼 先
杨 振 宁
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情景 (1964年10月16日) 1964年10月16日
1964 年 10 月 16 日 中 国爆炸了 第一颗原 子弹。
1967年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邓稼先(1924 1986),安徽 1986), 邓稼先(1924—1986),安徽 省怀宁县人, 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 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 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 原子弹、 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 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 国务院、 年党中央、 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 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 勋奖章” 勋奖章”。 1922—), ),出生于安 杨振宁(1922 ),出生于安 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 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的简介和事迹

邓稼先的简介和事迹

邓稼先的简介和事迹摘要: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也是中国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核物理、电子学、材料研究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之父”。

本文将从邓稼先的生平、科研工作、国防建设等方面介绍他的事迹,以期能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爱国者。

关键词:邓稼先,核物理学家,原子弹,氢弹,卫星,工程科学之父邓稼先的简介和事迹邓稼先(1924年10月5日-1986年11月29日),出生在湖北黄陂县。

1940年,他考入武汉大学的物理系学习,1944年获得学士学位。

1945年,邓稼先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学习,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

1951年,邓稼先回国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之后先后担任过中科院物理所所长、原子能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1986年他因病去世。

在核物理领域,邓稼先主要研究了高能核物理与粒子物理、核共振、核反应堆物理等方面。

他曾领导过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核反应堆——华龙一号的研制工作。

在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过程中,邓稼先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9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邓稼先是中国原子弹的首席技术专家之一。

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邓稼先也是主要的技术骨干之一。

此外,邓稼先还提出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正负电子对产生的演示”,为我们理解粒子物理奠定了基础。

在电子学领域,邓稼先主要研究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磁波的相干性、微波辐射天文学等。

他还提出了“变参数放大器”、“稳幅放大器”等重要理论,为电子学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材料研究领域,邓稼先也有着丰硕的成果。

他先后主持研制了ZM6钨铼合金、GH3535高温合金、ZH62高强度耐蚀钢等材料,在国防和经济建设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位爱国主义者,邓稼先始终将科研工作与国防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还提出了“走自己的科学道路”、“不假外求”的科学主张,为中国科学事业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邓稼先生平简介

邓稼先生平简介

邓稼先生平简介一、邓稼先生平简介姓名:邓稼先性别:男出生年月:1924籍贯:中国学历: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邓稼先,1924年生,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立即归国。

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原子弹理论模型研究中鞠躬尽瘁,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原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人们把齐奥尔科夫斯基看作是苏联的火箭之父,把奥本海默看作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那么,邓稼先就应该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又是中国的氢弹之父,是研究和发射两弹的首席元勋。

许多年中,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默默无闻地做着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1964年10月16日,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苏等强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进一步地在世界上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而这一重大事件又是和邓稼先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假若说以上所说的英雄模范人物大都是人所共知的话,那么,“邓稼先”这个名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是鲜为人知的。

因为他,他的名字,他的工作,都属于国家的特别机密。

如果把原子弹比作一条巨龙,那么,邓稼先研制的则是巨龙的龙头。

他不仅是研究核物理的杰出科学家,而且是庞大的核工程的天才指挥家。

这位将“将才”和“帅才”齐集于一身的理论物理学家,用他的智慧和忠诚,为捍卫共和国的国威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邓稼先1949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次年满怀爱国激情返回升起了五星红旗的祖国。

1959年,邓稼先接受了制造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任务。

他抛妻别子,带着28名刚毕业的大学生钻进玉米地包裹着的建筑物大厅里,研读有关的外文资料。

人多书少,一人念,大家译;译一章,便连夜刻蜡纸油印。

请记住,中国的原子弹就是这样从零起步的。

外国人有人讽刺说:“在原子弹地领域里,你们中国人的大脑还是真空的。

”邓稼先则豪迈地回答说:“真空怕什么?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就这样,他带着年轻人读了近一年的书,又以战略家的眼光为研制组确定了理论攻关方向。

邓稼先

邓稼先

作用: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 使读者印象深刻。
长短句交错使用:
例如: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 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 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 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 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 ‘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
作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
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 活泼,节奏快。
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
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 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 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 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 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 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钱三强
1956年,与李政道提 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推翻了爱因斯坦的 “宇称守恒定律”, 并因此与李政道一 起获得诺贝尔物理 学奖。 1998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 2004年起定居北京。
1966年至今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 1986年起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1957年与李政道教授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了一些
平常小事
,于细微处见深情,
于平凡中见高尚。
句式整齐——排比句的运用
例如: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 “‘粗估’ 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 地筹划计划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 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
心系人民
永 恒 的 骄 傲
小结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 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的民族情结, 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 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 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稼先。邓稼先的 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人生观、 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信守我们心中的诺言,让自己 更出色,让人生更富有,让生命更有价值。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邓稼先的主要事迹(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很是熟悉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

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邓稼先的主要事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1两弹”元勋——邓稼先1958年8月的一天,一个年轻人走进了时任我国核工业部副部长钱三强的办公室。

钱三强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你去参加这项工作,你看怎么样?”这个大炮仗,指的是原子弹。

而这个青年是邓稼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响起。

22天后,北平沦陷了。

占领北平的日军强迫市民游行,庆祝他们所谓的“胜利”。

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时年13岁的他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并扔在地上踩了几脚。

这件事发生后,邓以蛰的一个好友劝他说,此事早晚会被人告发,你还是尽早让孩子离开北平吧。

无奈之下,邓以蛰让邓稼先的大姐带着他南下昆明,那里有南迁的清华和北大教授,还有众多的老朋友。

临走前,父亲对他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

”其实邓以蛰并不是什么科学救国论者,他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寄希望于邓稼先,但这句话在邓稼先的脑海里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1941年秋天,邓稼先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西南联大是原来的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在南迁后合并的一所学校。

合并后的西南联大物理系汇集了当时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和学者,例如测得普克朗常数的叶企荪、对证实康普顿效应有贡献的吴有训、对证实正电子存在有过帮助的赵忠尧等等。

这里的名师严教让好学的邓稼先如鱼得水,他读书的劲头比中学时期更胜一筹,各个科目均成绩优异。

1946年的夏天,毕业后的邓稼先受聘担任北大物理系助教,回到阔别了六年的北平。

这期间他一面当助教,一面积极准备留学美国的考试,并在1947年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到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邓稼先

邓稼先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 世七周年。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 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 科学家传记。杨振宁和邓稼先同志 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 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 的友谊,亲如兄弟”。
邓稼先(1924—1986)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 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 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 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 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 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 授“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由于他对中国核 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 献,被称为“两弹元 勋”。
杨振宁(1922-) 世界著名物理学 家,因与李政道 共同提出宇称不 守恒理论,推翻 了爱因斯坦的宇 称守恒定律,获 得1957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
1.关注文中出现的成语和引用的诗歌(歌词) 2.关注本文的体裁——传记 3.关注本文的写作结构特点:小标题
问题一:本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背景 二、“两弹”元勋 人物简介 人物品格
三、邓稼先和奥本海默
四、民族感情?友情 五、“我不能走” 六、永恒的骄傲
一件事
关于小标题:
读完本文,你觉得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读完本文,你能不能总结一下怎么拟写 小标题? 实践一下: 请给《回忆鲁迅先生》一文的各个部分 拟写适合的小标题。
杨 振 宁
邓 稼 先
1964年10月 16日,中国 第一枚原子 弹爆炸。
美国7年多 (1945年) 前苏联4年多 (1949年) 中国2年8个月 (1964.10.16)
1967年6月17 日,中国第一 颗氢弹爆炸。
美国从爆炸第一颗 原子弹到第一颗氢 弹用了7年3个月 英国是4年7个月 苏联是6年3个月, 法国是8年6个月, 中国是2年2个月。

邓稼先

邓稼先
从1958年至1986年,中国共进行了32次核试验,其中有15次是邓稼先指挥。
学术论著
邓稼先编著的论著有《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氢原子核的变形》《关 于氢二核之光致蜕变》等。
科研奖励
据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邓稼先于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 1989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4......
邓稼先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先后任教于昆明市文正中学、培 文中学;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 学位;1950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4年—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 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 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 ;1980年当 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
“邓稼先是研制和发射核武器的主要技术领导人之一,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九 三学社中央宣传部评)
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物理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巨擘。”(《中国科学报》评) “邓稼先有着爱国之心、爱民之心,毕其一生为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人物纪念
电影原型 邓稼先 2009年4月6日下午,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开幕式首映了传记故事片《邓 稼先》。 戏剧原型 2018年5月14日,原创大型黄梅戏《邓稼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由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创排,讲述 了邓稼先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崇高追求。 评书原型 《忠心报国邓稼先》是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王寿章创编的评书新段。 舰船命名 2016年2月2日,邓稼先号(舷号874)船入列命名授旗仪式在海军浙江舟山某军港举行。邓稼先号是中国 自行研制生产的新型海洋综合调查船。......

有关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精选7篇】

有关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精选7篇】

有关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精选7篇】“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

50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的研制。

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第一颗和第一颗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有关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篇2邓稼先,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的名字。

他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8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祖国要求他制造原子弹时,他义无返顾地同意;当苏联单方面撕毁和约,撤除相关人员时,他自己带头攻关,并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邓稼先拟写一段颁奖词。 (2)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 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 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 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 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片戈壁时,他的脸上也 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天空狂舞时,那 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融合在一起。 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
无垠 (yí n)
1964年10月16日中国 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 炸了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 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 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 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 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 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 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 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 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 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 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 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 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 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 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第 一 课 时
一 个 大 写 的 中 国 人 杨振宁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元勋 为人知 鞠 (xūn) 鲜 (xiǎn ) (jū躬尽瘁 ) (cuì ) 孕 育 罗布泊 曛 (xūn) (yùn) (pō) 黯 (àn) 铤 (tǐng) 选聘 (pì n) 邓稼 (jià先 ) 至死不懈 (xiè) 殷红 (yān)
邓稼先是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儿,是个伟丈夫、奇丈夫!再次齐声诵 读,《中国男儿》,读出你对邓稼先的赞颂与崇敬。来自为邓稼先拟写一段颁奖词。
(1)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 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 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 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 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 倒的脊梁 。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 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 ,一类 记述自己的生平 是 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 “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 顺序来记叙。
“奇丈夫”邓稼先,邓稼先“奇”在何处 ?
1、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变, 邓稼先“奇”在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政治最动荡的 年代,在条件极艰苦的条件下,他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奋战 28年,将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华民 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2、邓稼先“奇”在功绩举世瞩目,名字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3、“奇”在他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立即”一 词写出他投身新中国建设的急切心情和炽热的赤子之心。 4、“奇”在他是“两弹”元勋,却最不要引人注目,他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5、邓稼先“奇”在“文革”初期竟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成功制 成氢弹;他和同事们在遭受“四人帮”的围攻时,他去讲理,竟能 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他毫无私心,受人信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